陆陇其初名龙其原文及译文解析
家庭美德故事

家庭美德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陆陇其孝行感少年陆陇其,原名龙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曾担任过嘉定、灵寿的知县。
陆陇其素以孝闻名。
据说,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考试,一听说父亲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赶。
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
有一天,一位老妇人来告她的儿子不孝,那是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
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小仆人,你的儿子可以暂时来帮忙,如果我找到合适人选了,我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
”从此以后,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陆陇其左右。
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门外,等母亲起来了,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
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东西。
晚饭也是这样。
如果有点空余时间,就陪母亲说笑,讲些故事让母亲高兴。
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几夜不睡也不知道累。
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跪在陆陇其面前,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和母亲不和,为什么还要看她呢?”这位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于是陆陇其让他们母子相见,两人抱头痛哭。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阅读答案_文言文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翻译赏析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阅读答案_文言文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翻译赏析《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出自文言文《陆云传》,其古诗全文翻译如下:【原文】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
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
吴平,入洛。
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
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
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
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
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
”既而果然。
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
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
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入为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
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
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
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
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
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
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
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之败也,并收云。
颖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曰:“统等区区,非为陆云请一身之命,实虑此举有得失之机,敢竭愚戆,以备诽谤。
”颖不纳。
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
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
”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
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
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注释】①无【翻译】陆云字士龙,六岁就能写文章,性格清正,很有才思文理。
少时与哥哥陆机齐名,虽然文章不如陆机,但持论超过陆机,人称“双陆”。
年幼时,吴国尚书广陵的闵鸿见后认为他是奇才,说:“这个小孩若不是龙驹,也当是凤雏。
清代文学家谜材

清代文学家1.陈确(1604-1677)生平及著述:陈确,字乾初,初名道永,字非玄,浙江海宁人。
生於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卒於清康熙十六年丁巳七月二十四日,得年七十四岁。
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始受学於刘宗周,平生不喜理学言论,多才多艺,研治《礼》,能变通古礼,论学反驳宋儒,严儒释之辨,晚年废病在家,不出门者十五年,所著有《大学辨》、《葬书》、《女训》、《蕺山先生语录》、《乾初道人诗集》、《辰夏杂言》。
同乡吴骞访得陈确著作残本三册,陈确六世孙陈鍎t藏有七册,族玄孙陈敬璋集合二本,以及另外所得数册,於嘉庆三年(1798)编成《陈乾初先生遗集》四十九卷,上距陈确之卒凡一百二十二年。
北京中华书局於1979年出版《陈确集》上下册。
2.黄宗羲(1610-1695)生平及著述: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老人,浙江馀姚人,生於明万历三十八年,卒於清康熙三十四年,得年八十六岁。
幼年从父亲黄尊素读书,尊素下厂狱,遗命宗羲师事刘宗周,於是随宗周在浙东讲学,论儒释之辨,后以政治世家参与对抗马士英、阮大铖的斗争,南明覆亡后,参与抗清邉印L煜麓蠖ㄡ幔瑲w返浙东,潜心学术,一方面继续阐发乃师刘宗周的找馍鳘毡畲W,一方面探研经史,於康熙五年(1666)恢复证人讲会,引起了浙东一带讲论经学史学的风气。
晚年用力於《明儒学案》及《宋儒学案》、《元儒学案》。
后二书未成而宗羲辞世。
所著有《明儒学案》六十二卷、《南雷集》(包括《文案》、《文定》、《文约》三书)、《明夷待访录》、《汰存录》等著作。
3.钱谦益(1582-1664)生平及著述: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又自称蒙叟、绛云老人、敬他老人,东涧遗老,江苏常熟人。
生於明神宗万历十年壬午,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南明福王时期官礼部尚书。
入清后官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任职仅六月,以病告归。
卒於清康熙三年甲辰,得年八十三岁。
著有《初学集》、《有学集》。
《清史稿·列传五十四》原文及译文解析

《清史稿·列传五十四》原文及译文解析《清史稿·列传五十四》原文及译文解析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
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
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
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
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
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
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
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
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
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
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
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
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
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
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
”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
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尝谓:“变法不如守法。
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
”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
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
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
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
子孚青,进士,官编修。
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
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一单元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人教课标第一册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慎终追远”新思考张瑞涛《论语•学而》有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慎终”意味晚辈、后生对逝者的敬重,“追远”意味人对自我生命和价值的敬重,“慎终追远”体现了“孝道”理念下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情结和生命敬畏意识。
当把“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相对地看作为文化生命的延续的话,那么,贡献并缔造了中国文化优秀基因的传统文化不应被遗忘于历史的故纸堆,而应走进历史的前台,转生为现代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生深具“追根溯源”情怀。
文化是有层级性的:单纯的地域文化、整体的民族共同体文化以及政治形态下的国家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文化,民族文化是基于特定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而达至的群体文化,国家文化则是由多民族共同体所达至的通约性、意识形态性的文化系统。
无论是地域文化,抑或民族文化、国家文化,都对生活于其中的人的个体生命产生重要的影响,个体生命的历程中自然孕育着特定的文化基因;区域的、民族的、国家的人类共同体又根据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不断创造新的文化要素,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个性”的文化基因。
地域文化的演进有其特定的文化基因,民族文化的演进、国家群体文化的演进同样在塑造属于群体的特定的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之间潜存着融通性,特定的文化基因自身正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文化的前后因袭形成了“源与流”“根与木”的关系。
由此可说,任何文化都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的文化演进形态。
故,当人们构架和刻画现代文化时,自然要体思勘悟自己的历史文化,在“追根溯源”的历史情怀中考察个体生命和群体文化生命的智慧精神。
“追根溯源”情怀既是塑造个体文化生命与价值的必然选择,又是塑造国家群体文化生命和社会价值的必然选择,唯扎根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历史演进脉络的现代文化才能激扬勃兴,永葆文化生命生生不息的真精神。
《陆龙卷》文言文翻译

陆龙卷者,乃天地奇观,乃龙之奇变,其形如蛇,其状如龙,蜿蜒曲折,腾跃于天地之间,时而隐于云雾之中,时而显于苍穹之下。
观之者无不惊叹,谓其为天地之奇观,神龙之变幻。
昔者,陆龙卷现于东海之滨,时值春日,风和日丽,万物复苏。
有渔者,见之而惊,乃急忙驾舟,欲一观其神异。
舟行未远,陆龙卷已跃然于眼前,其身长数百丈,犹如巨蟒,蜿蜒于海面之上。
渔民见之,皆惊叹不已,纷纷下舟,拜观其奇。
陆龙卷舞动身躯,翻滚于海面,时而升高,时而下降,如龙腾跃,似凤舞九天。
其声如雷鸣,震耳欲聋,海水为之翻腾,白浪滔天。
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心生敬畏。
忽然,陆龙卷停于空中,化作一条真龙,腾空而起,直冲云霄。
其身五彩斑斓,犹如彩练,熠熠生辉。
真龙所过之处,海水沸腾,生灵避之不及。
观者无不感叹,谓其为神龙降世,天地间之奇观。
真龙腾跃于天际,翻云覆雨,风云变幻。
其神态威严,令人敬仰。
真龙时而化龙卷,时而化真龙,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
观者无不为之倾倒,叹为观止。
日暮时分,真龙收起神通,化作一道光芒,融入云海之中。
陆龙卷随之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
然而,其奇观却留在观者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自陆龙卷现世以来,世人皆以为祥瑞之兆。
有诗云:“陆龙腾跃海天间,神龙降世兆丰年。
”自此,陆龙卷之名传遍四海,成为千古奇观。
今日,吾等得以目睹陆龙卷之奇观,实乃三生有幸。
愿此奇观常留于世,让后人传颂不衰,以慰吾辈之眼福。
翻译如下:陆龙卷,乃天地奇观,乃龙之奇变,其形如蛇,其状如龙,蜿蜒曲折,腾跃于天地之间,时而隐于云雾之中,时而显于苍穹之下。
观之者无不惊叹,谓其为天地之奇观,神龙之变幻。
昔日,陆龙卷现于东海之滨,时值春日,风和日丽,万物复苏。
有渔者,见之而惊,乃急忙驾舟,欲一观其神异。
舟行未远,陆龙卷已跃然于眼前,其身长数百丈,犹如巨蟒,蜿蜒于海面之上。
渔民见之,皆惊叹不已,纷纷下舟,拜观其奇。
陆龙卷舞动身躯,翻滚于海面,时而升高,时而下降,如龙腾跃,似凤舞九天。
平湖陆稼书文言文

平湖陆稼书文言文平湖陆稼书文言文翻译如下:陆陇其原名龙其,因避讳改名陇其,中进士后到嘉定(今属上海)当知县,用小船拉着自己的东西上任,妻子在家操持平日的吃食与生活所用,陆陇其为官清正,爱民如子,被称颂为“神君”。
有失明的人看过办案过程说:“聪明正直的称之为神,你就是神,我这辈子眼睛看不见,希望你能帮我做个见证,来生能够看见,地下的阎王肯定不会违背你的话。
”陆陇其高兴的答应了。
不到两年,因故被弹劾,当地百姓泣留不得,因此,刻《公归集》相赠。
左都御史魏象枢遵照康熙帝的命令推举清廉的官员,上疏举荐陆陇其廉洁对己而爱民,于是复职后授为直隶灵寿县知县,内擢监察御史。
告老还乡回到朱泾,写书自娱自乐,死于康熙乙亥年。
去世前并没有疾病痛苦,午休时躺在床上,小声的说话好像在与人交谈,不一会儿,告诉家人说:“忠愍公交代,我要走了。
”然后而眼去0世,空中萧鼓交响,全村的人都能听到,去世后声音就没有了。
理学思想陆陇其是清代初期尊崇朱熹理学、力辟王守仁心学的重要思想代表,享有“醇儒第一”、“传道重镇”的盛誉。
他的一生除了居官尽职、开馆授课之外,一以昌明学术、端正人心为己任。
在其儒学研究中,陆陇其通过全面地评析儒家学说的发展演变,充分地认识到学术的正误盛衰,关系着国家社会的兴衰存亡。
因此,陆陇其在对明亡清兴政治变革的深刻反思中,痛切地指出明代的覆灭皆因于阳明心学的兴盛流行,以及程朱理学的沉沦衰微,断然地认为今之为学当尊崇程朱理学,力黜阳明心学。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是非明而学术一、人心正而风俗淳。
同时,他又详辨了汉、宋之儒的学术轻重得失,重倡了儒学思想的道统正脉,强调朱熹之学集秦后诸儒之大成,实是孔子之学,今之学者宗本朱子之学即为正学,不宗朱学即为异端。
在彰扬朱学的过程中,陆陇其又揭斥了王学的空疏流弊,主张学术必须致于实用,实行则须始于实学。
蒲松龄的龙文言文翻译

昔有龙者,居于海中,其状若蛇,而长数十丈,鳞甲鲜明,光彩夺目。
龙性温顺,不伤人畜,海中居民皆赖其庇佑,以为神龙。
一日,海中忽起狂风,波浪滔天,海船皆被覆没。
居民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忽闻空中龙吟之声,声震天地,居民皆伏地而拜,祈求龙神救苦救难。
龙闻之,遂腾空而出,驾雾而行,至海面之上。
见海浪翻滚,船只在波涛中挣扎,龙心生怜悯,乃以尾击波,以爪拨浪,风平浪静,海船得以平安返回。
自此,居民感龙之恩德,每年皆设祭坛,焚香祭拜,以谢龙神。
龙亦感其诚,常至海面巡视,保护居民。
岁久,龙渐生异心,欲为非作歹,海中居民苦不堪言。
一日,龙潜至一渔村,欲取渔人之命,以试其威。
渔人不知龙之身份,见其凶猛,惊恐万分,遂逃匿山林。
龙怒,追至山林,见渔人藏于树后,便以爪击树,树折人堕。
渔人被擒,龙问:“汝何人,敢逃我之追捕?”渔人答:“我乃山民,不知龙神尊贵,敢请龙神恕罪。
”龙闻言,心中不忍,遂放渔人离去,自言:“吾本无害人之心,汝勿惧。
”渔人感激涕零,拜谢而去。
然龙之恶行并未因此止息,又过数日,龙至一村庄,欲夺村中之宝。
村人不知其意,误以为龙欲加害,遂起而反抗。
龙怒,大显神威,村民死伤无数。
此时,一少年挺身而出,手持利剑,勇斗龙神。
少年剑法高超,龙虽勇猛,亦难敌少年。
激战数回合,少年剑刺龙腹,龙受伤而逃。
少年得胜,村民皆欢呼雀跃,感激不尽。
少年告村民:“龙神非恶,乃误入歧途,吾等当以德报怨,助其回归正道。
”村民闻言,皆以为然。
于是,少年与村民商议,设坛祭拜,祈求龙神悔过自新。
龙闻之,心生感动,遂至坛前,向村民忏悔。
少年见龙真心悔过,便与村民一同拜谢龙神。
自此,龙神改邪归正,保护海中居民,海面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
少年亦因勇斗龙神,名声大噪,被誉为“龙胆少年”。
蒲松龄先生闻之,感叹道:“龙神非神,亦有人性。
善恶之间,只在一念之间。
吾辈当以此为戒,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遂将此事载于《聊斋志异》,以警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陇其初名龙其原文及译文解析
陆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
康熙九年进士。
十四年,授江南嘉定知县。
嘉定大县,赋多俗侈。
陇其守约持俭,务以德化民。
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弟讼兄,察导讼者杖之,兄弟皆感悔。
恶少以其徒为暴,校于衢,视其悔而释之。
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治之,豪折节为善人。
讼不以吏胥逮民,有宗族争者以族长,有乡里争者以里老。
十五年,以军兴征饷。
陇其下令,户予一名刺劝谕之,不匝月,输至十万。
会行间架税,陇其谓当止于市肆,令毋及村舍。
江宁巡抚慕天颜请行州县繁简更调法,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陇其操守称绝一尘,才干乃非肆应,宜调简县。
疏下部议,坐才力不及降调。
县民道为盗所杀而讼其仇,陇其获盗定谳①。
部议初报不言盗,坐讳盗夺官。
十七年,举博学鸿儒,未及试,丁父忧归。
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应诏举清廉官,疏荐陇其洁己爱民,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民爱之比于父母,命服阕②以知县用。
二十二年,授直隶灵寿知县。
灵寿土瘠民贫,役繁而俗薄。
陇其请于上官,与邻县更迭应役,俾得番代。
行乡约,察保甲,多为文告,反复晓譬,务去斗狠轻生之习。
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以陇其与兖州知府张鹏翮同举清廉官。
二十九年,诏九卿举学问优长、品行可用者,陇其复被荐,得旨行取。
陇其在灵寿七年,去官日,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
授四川道监察御史。
偏沅巡抚于养志有父丧,总
督请在任守制。
陇其言天下承平,湖广非用兵地,宜以孝教。
养志解任。
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上欲用陇其,侍臣奏陇其已卒,乃用邵嗣尧,嗣尧故与陇其同以清廉行取者也。
雍正二年,世宗临雍,议增从祀诸儒,陇其与焉。
乾隆元年,特谥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为县崇实政,嘉定民颂陇其,迄清季未已。
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民陆氏世守焉,自号陇其子孙。
【注】①定谳:定罪判案②服阕:守丧期满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掖父归而善事焉掖:扶持、搀扶
B.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逋:拖欠、欠交
C.坐讳盗夺官坐:因犯……罪
D.俾得番代俾:城墙上的矮墙
5.以下句子中,分别表现陆陇其“为政清廉”和“勤政爱民”的一项是(3分)
A.①讼不以吏胥逮民②坐才力不及降调
B.①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②谓当止于市肆,令毋及村舍
C.①行乡约,察保甲,多为文告②去官日,民遮道号泣
D.①总督请在任守制②民陆氏世守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陇其做嘉定知县时,注重以德教化百姓,宗族、乡里的内部争讼常让族长、里老治办。
B.江宁巡抚上疏说,陆陇其虽操行称绝一世,却没有应付复杂事务的才干,陆陇其被免去官职。
C.陆陇其做灵寿知县七年,致力于去除争斗和轻生的习俗,离任的时候,百姓哭泣着为他送行。
D.陆陇其因清廉爱民而被举荐,后来江南学政缺员,皇上打算用陆陇其,可是陆陇其已经去世了。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豪家仆夺负薪者妻,发吏捕治之,豪折节为善人。
(5分)
(2)为县崇实政,嘉定民颂陇其,迄清季未已。
(5分)
参考答案
4D
5B
6B
7(1)有一富豪家的仆人强取了砍柴人的妻子,陆陇其派出差役将他逮捕治罪,富豪改变了以往的行为成为善人。
(夺:强取,发:派出,折节:改变以往的行为,补出“发吏捕治之“主语。
四点各1分,句意1分))
(2)陆陇其做县官时崇尚实政,嘉定县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
(为县:做县官崇:崇尚清季:清末已:停止。
四点各1分,句意1分)
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言嘉定政繁多逋赋逋:懈怠
B.不匝月,输至十万输:缴纳
C.坐才力不及降调坐:因为
D.迄清季未已迄:直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才干乃非肆应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役繁而俗薄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军兴征饷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若许捐免保举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陆陇其爱民的一组是
①去官日,惟图书数卷及其妻织机一具
②讼不以吏胥逮民
③陇其谓当止于市肆,令毋及村舍
④民遮道号泣,如去嘉定时
⑤多为文告,反复晓譬,务去斗狠轻生之习
⑥灵寿邻县阜平为置冢,民陆氏世守焉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陇其做嘉定县知县时反对铺张浪费,致力于以德教化百姓,因而受到百姓爱戴。
B.陆陇其爱民如子,在征房屋建筑税时只征收市中店铺的税,没有涉及乡村百姓,但后来吏部却以才干不足的理由将他降职调离。
C.陆陇其因才学优.品行高而调任京官,但他因极力反对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而险些被处分。
D.陆陇其治县崇尚实政,在任时受到百姓的爱戴,死后受到皇帝的追封和百姓的纪念。
1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或父讼子,泣而谕之,子掖父归而善事焉。
(5分)
(2)督民浚卫河,其始颇有怨言,谓开无水之河以病民。
(5分)
参考答案
10.A 逋:拖欠
11.C 因为,介词;A却/是;B并列/因果;D如果/你
12.D ①表现廉洁④侧面表现⑥侧面表现
13.C 不是因反对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而险些被处分,而是反对停止捐款人必须经过保举才能升官的做法
14.(1)有时(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着泪进行劝说,以至儿子搀扶着父亲同去,很好地侍奉父亲。
(共3分,“谕”“掖”“事”各占1分)
(2)(陆陇其)督促百姓疏通卫河,百姓开始很有怨言,认为开挖无水之河而使百姓疲惫不堪。
(共3分,“浚”“颇”“病”各占1分)
(3)陆陇其任官时间不长,不了解情况,的确应该受到处罚,但是作为言官可以原谅。
(共4分,“察”“诚”“处分”“贷”各占1分)
【参考译文】
陆陇其,起初名龙其,字稼书,是浙江平湖人。
康熙九年中进士,十四年,授为江南嘉定县知县。
嘉定是个大县,赋税征收多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
陆陇其简朴节俭,努力以德教化百姓。
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着泪进行劝说,以致儿子搀扶着父亲而归,从此很好地侍奉。
遇到弟弟告哥哥,便调查出挑唆者施以杖刑,以致兄弟二人都很感动悔恨。
一些品行恶劣的青少年勾结行恶,便给他们戴上枷在路口示众,看到他们悔过了才释放他们。
有一富豪家的仆人强取了砍柴人的妻子,陆陇其派出差役将他逮捕治罪,富豪改变了以往的行为成为善人。
遇到官司,陆陇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便以其族长去治办,属于乡里争讼的,便靠里老去治办。
十五年,政府因战争需要而征军饷,于是每户发一张知县的名片以进行劝导,不到一个月,交纳至十万,又赶上征房屋建筑税,陆陇其认为只应征收市中店铺的税,命令不许涉及乡村百姓家。
江宁巡抚慕天颜上疏请求施行繁简不同的各州县长官更调法,因而谈到嘉定县政务繁杂又多逃税者,陆陇其虽然操行称绝一世,然而却没有应付复杂事务的才干,应该调到事务简约的县。
此疏下到吏部讨论后,以才力不及为由将陆陇其降调。
县里有某人在道路上被强盗所杀,而其家人却以仇杀上诉,陆陇其捕获了强盗并审判定案。
刑部认为最初的报告没有说到强盗事,以隐瞒盗贼的过失夺去陆陇其的官职。
十七年,以博学鸿儒科选拔人才,陆陇其没有来得及参加考试,便因父丧而归乡。
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遵照皇上的命令推举清廉的官员,上疏
举荐陆陇其廉洁对己而爱民,离任的时候,只有几卷图书和他妻子用的一部织机,百姓象对待父母一样热爱他。
皇上命令他守丧期满后可用为知县。
二十二年,授陆陇其为直隶灵寿县知县。
灵寿土地贫瘠,百姓贫困,劳役繁多而民俗轻薄。
陆陇其向上司请求,与邻近的县更换服役,可以轮流更代。
陆陇其实行乡约,视察保甲,多发文告,反复教育百姓,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生的习俗。
二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将陆陇其和兖州知府张鹏翮一起作为清廉官举荐。
二十九年,皇帝下诏让九卿举荐学问优长、品行可用的人,陆陇其再次被推荐,得到圣旨,可以调任为京官。
陆陇其在灵寿七年,离任的时候,道路上站满了百姓,哭泣着为他送行,如同离开嘉定的时候。
陆陇其调京后被授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偏沉巡抚于养志的父亲去世,总督请皇上让他在任为父守丧,陆陇其说天下太平,湖广又不是用兵的地方,应该让他尽孝道,于是于养志解任回乡
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员,皇上打算用陆陇其,左右侍臣奏报陆陇其已去世,于是用了邵嗣尧。
邵嗣尧过去与陆陇其都是由于为官清廉而由外官调到京城的。
雍正二年,世宗亲临学宫,讨论增加随从祭祀的儒者,陆陇其在其中。
乾隆元年,特赠予清献的谥号,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陆陇其做县官时崇尚实政,嘉定县百姓歌颂陆陇其,直至清末也没有停止。
灵寿的邻县阜平县为他修了坟墓,县民陆氏世世代代守在那里,自称为陆陇其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