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列强侵略与中国近代化

合集下载

论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现代化

论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现代化

然而历史证明,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无论是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真共和,还是以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伪共和真独裁,由于其本身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中国现代化。帝国主义的一次次侵略,使中国被动的从一个全封闭的社会逐渐开放为一个融入现代社会的现代国家,虽然每一步的前进都充满着压迫和屈辱,然而不屈的中国人民却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几代人不屈不挠的为着民族的复兴努力奋斗着,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迈向了现代化进程的快车道,帝国主义的侵略不但没有压倒中国人,反倒让中国人在帝国主义的浪潮中彻底站起来并重新回到世界的前列,真正实现了属于自己的现代化。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性。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真正走向富强之路,但是仍在很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首先,洋务运动开阔了当时国人的视野;其次,通过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办了很多军事和民用的工厂;第三,洋务运动建立了新式学堂,对外派遣了诸多留学生,而这些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归国的留学生,为之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固然有诸多好处,洋务运动最终仍然以失败告终,并非量变没有积累成质变,而是功夫根本就下错了地方。国富民强的根本,并不在船坚炮利,30年来洋务派所努力寻求的,并不是事物的根本,2亿两白银的赔款换来一个经验教训:国家的根本在于体制。所以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朝廷签署《马关条约》。康有为并上万言书,这便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也由此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维新派始终以富国强兵的根本——体制为中心,以康有为的《俄彼得辨证记》、《日本辨证考》为蓝本,规划清廷的维新事宜。然而由于朝廷守旧势力过于顽固,维新派做事过于操切,同时主持变法的光绪皇帝未掌实权,导致变法施行百余日后,各方面矛盾全部凸显出来,慈禧太后重新掌权,光绪被软禁,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变法是中国人寄希望于通过改变体制来图存图强所作出的第一次努力,虽然对于改变体制的力度不够彻底,但毕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让国人彻底深信,体制才是决定国家未来的第一要务,要想实现富国强兵,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总要先从国家体制入手。然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重新掌权后,朝廷却退回到不思进取的变法前的状态中,危机正在酝酿中,并在二十世纪的头一年引起了总爆发,又是一年庚子年,60年一轮回,一甲子前的庚子年,中国被打开了大门,1900 年,八国联军闯进了北京城,昔日不入法眼的日本小邦,如今以蜕变为列强,而中国仍然在进退之间徘徊着。在终于签了4.5亿的赔款后,痛定思痛,清廷终于认识到日本的成功,参考日本君主立宪制,开始放下身段预备立宪。然而为时已晚,在进行了废除科举,开设新学,制定宪法等一系列努力时,更彻底的共和思想正在酝酿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派为了推翻清廷专制政府,通过一次次的起义,终于撼动了朝廷的根基,并于1911年掀起了意义深远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不但推翻了中国2000年的专制主义,更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了真正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现代化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中国才有可能走向富强,真正实现对周遭世界一无所知的状态。所以当英国的炮舰突然出现在天津时,道光帝竟也问出了“英吉利方圆几许?与新疆有无陆路可通?”这样的问题。朝廷自上而下,无不笼罩在一种莫名的恐惧中,毕竟短短几个月时间,朝廷已损失了3名总兵,而对方只有区区几千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固然败了,道光咸丰两任皇帝也先后郁郁而终,但也让朝廷的精英阶层认识到自己终归技不如人,没有自己的坚船利炮,是无论如何都要受制于人的。所以在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思想比较宽泛,而其主旨则是张之洞所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以洋务运动主要是在技术层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进,提高本国的工业和军事实力,以应对此“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语)。然而甲午一战,日本作为后起小国,自明治维新起,居然用了短短20年时间便一举击败中国,自此30年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辩论:列强入侵阻碍中国近代社会发展

辩论:列强入侵阻碍中国近代社会发展

论题:列强入侵阻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立论:入侵阻碍发展论题分析:论题不能单单围绕“阻碍”一词,而应看到,这个“阻碍”是建立在“入侵”的基础上。

而且,要看到我们讨论的“发展”是近代社会的发展而并不是现代社会或者当今社会。

这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另外,要注意“近代社会”和“近代化”的区别。

应从帝国主义侵略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差异,入侵者的双重属性,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独立精神,侵略的历史作用的对比来认识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近代化的关来,以澄清“殖民有益论”制造的迷雾。

还有一点要注意,抗日战争同样属于列强入侵,同样属于中国近代社会!!!论据/切入点:1.自1640年英国发动光荣革命始,资本主义的旗帜在全球各地树立起来。

社会性质的变化,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趋势不可抵挡。

2.中国虽然一直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却并不是完全闭锁。

清政府限制对外交通、贸易,但是在广州、厦门等地仍可进行对外贸易。

而清政府每年仍然通过对外销售丝绸、陶瓷、茶叶等产品获得大量经济利益。

英国入侵中国,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对英国对外贸易巨大的贸易顺差所造成的。

3.社会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不管有没有侵略者的掠夺,历史必然会促使中国的发展。

并且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开始了,并不是外国列强带来的。

4.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社会对清政府的严酷封建统治的不满必将引起民众的不满并带动一系列思想变革。

若无列强的残酷入侵,中国也必将经历一系列变革过程摆脱封建压迫,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过渡。

5. 的确,一些被发达国家殖民过的省市走在了我们发展的前列,但是,它们之所以会发展得比较迅速有其他许多的外部原因。

比如:上海,其实它的发展是同它自身的地理环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有关,也许列强当初选择这块土地也是看中它的这些地理优势。

也就是,这些城市的发展有其内在的优势,列强的选择可能只是一个偶然。

历史就是由这些偶然形成。

再者,当初最早沦陷的东三省,在当时作为殖民地中的重要地段,在解放后一度发展得并不快。

浅谈近代列强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浅谈近代列强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浅谈近代列强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王智超1.面对列强侵略史的态度如果要谈中国近代被列强侵略,那自然是一段血泪史,毫无疑问也是一段屈辱史。

如果我们要正确的分析这一段历史,就不能单方面的从民族气节和仇恨方面入手,要顺应历史来理解历史,而不是以自己的眼光主观评判历史,作为一个工科学生,我觉得了解历史对于一个人的修养也非常重要,历史的魅力是不难发现的,是在拉开事物表象加上自己理解后呈现出现的知识美感。

其实往大了说,按照霍金《时间简史》里的理论,事情的发展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这也是宇宙按照时间轴运转的基本秩序,他的理论指向实物构造世界以外的抽象时间的可能性,打个比方也就是说我们所处的时间像一条小溪,由一个大海分支出来,一样的流进了不同支流,只是随机的概率决定一个世界的秩序,在另一条支流的平行世界里,规律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这个世界的明朝已经灭亡,为皇太极的大清而取代,另一个支流里的崇祯也许带领子孙建立了世界上真正的超级帝国。

中国老子的学说可以说是完全本土的,他相信万物的规律到最后都是“道法自然”。

现在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资源整合利用等回归自然的做法,都是潜在的对规则的遵守。

人类的最初是由猿类动物进化而来,他们改变了生活习惯,饮食,娱乐,建立了高楼大厦,经历了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经济战争,政治战争,逐渐的和自然界的动物似乎划分了界限,其实不然,由近代中国的历史以及世界上仍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可知,人类无法脱离自然带来的特性,如同人类自创了千变万化的饮食,却始终改变不了主食。

人类的世界,国家的关系,世界的格局,仍旧满足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则——弱肉强食。

近代的屈辱史经常让人们谈起中国在五千年历史中的超级大国地位,认为大清真的是腐败到了极点,否则我们如今过的是凌驾于全世界任何国家公民的生活。

我觉得可以用一句通俗不严谨的话来说明清政府的腐败很贴切,那就是气数已尽。

人类从在地球成为高等生物至现在,历史记载建立了超级大国的就有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罗马帝国等,这些国家的军队在他们所处的时代笑傲群雄,士兵们跟随明智的君主创造了伟大的历史,但是所有的一切在时间的脚步声后消失的只剩下记载,中国地大物博,将才,忠臣,明君并不少,在不同的时代也建立了让后代自豪的功绩。

西方侵略与中国近代化

西方侵略与中国近代化

西方侵略与中国近代化摘 要: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从某种角度看,一部中国近代史,也就是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造成这种屈辱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列强侵华方式与特点的变化,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与矛盾息息相关的。

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同时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新的生产关系的兴起。

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与列强侵华的关系,一方面是列强侵华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抗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关系。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是以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的鸦片战争为标志的。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之巨大,实在是亘古未有的。

侵略者不仅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自身则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一直延续到一百多年后的今日。

当然,这里说的鸦片战争不过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历次侵略的代名词。

关于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时贤论述甚多,我只是摭拾一些,结合己意,略事抒发而已。

《清史稿·宣亲本纪论》云:“远人贸易,构衅兴戎,其视前代戎狄之患,盖不侔矣。

……国步之频,肇端于此。

”业已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不寻常的作用。

“盖不侔矣”,岂止如此!中国历史上有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终因文明不及汉族,基本上被同化,最终成为中国国内问题,可是鸦片战争以来的外国侵略则不相同,它是以西方近代文明侵犯中国古代文明,中国的被战败,就不可能重演历史上同化入侵者的历史。

令中国从“天朝”下落为半殖民地,国际地位之惨,如同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所说:“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

”这就极大地激发中国人,从上到下讲求奋发图强,民间还要以社会革命谋求中国的独立和富强,使中国走在近代化的道路上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一战结束(1894~1918年)。

浅谈列强侵略与中国近代化

浅谈列强侵略与中国近代化

浅谈列强侵略与中国近代化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的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是极其愚蠢的……,但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对所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

”这里所说的革命指的是印度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业社会的转型,从而开始了印度的近代化的历程。

这里所说的“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则是指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客观上引起了印度的社会革命。

的确,步入近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了给工业革命开辟原料产地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及资本的输出场所,积极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活动,把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西方的殖民列强通过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侵略、渗透和冲击,沉重打击了这里的旧势力,瓦解了这些国家的旧制度,传播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并引起了这些国家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使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步步入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资本主义列强的确是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

纵观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也恰恰是资本主义列强充当了使中国传统社会契入近代历程的“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正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行用武力叩开中国的大门,使近代中国在沦为半殖半封建的历史阵痛中,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漫长历程。

下面,我就中国步入近代化历程的情况,简单谈一谈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重大影响。

自从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抵挡不住英国的侵略,逐步向列强妥协。

中国人民进行了自发的抵抗斗争,但是终因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与列强各国签定了多项丧权辱国的条约,赔款又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列强各国在中国实行自由贸易,给予各种特权给列强各国。

由此列强进驻中国,更加凶残对中国进行掠夺,迫使中国一步一步的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与英、法、沙俄签定《北京条约》,又是赔偿巨额赔款,又是割地,致使我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

如何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如何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如何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同时也拉开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帷幕,标志着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从此之后,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侵略不断,迫使中国一步步走上了丧失领土与主权的不归路。

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可以说是全面而惨无人道的,军事方面,西方列强发动许多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政治方面,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迫使中国签下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经济方面,西方列强不仅迫使中国支付高昂的战争赔偿,同时还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经济掠夺;而在文化方面,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了文化渗透,目的在于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这样的侵略史无疑是中国的屈辱史,为我们后人所痛恨。

但是,回顾历史,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愤恨与谴责,我们更应该以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去以史为镜,在回顾历史中有所借鉴与收获让我们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诚然,西方列强的侵略带给了中国许多危害,最严重的危害莫过于使中国丧失了领主主权,将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导致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加速了中国经济的瓦解;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让中国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民不聊生。

同时在思想文化上,西方列强侵略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许多历史文化财富如圆明园被帝国主义摧毁,不复存在;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强烈冲击。

但是,平心而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全然都是坏的影响,凡事都有两面性,西方列强的侵略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与历史进程。

首先,外国侵略者叩开了中国的国门,让中国从闭关锁国的“天朝”的美梦中惊醒,改变了中国一直以来的封建主义现状,正是这一改变的发生,才有了后来中国的不断反思、完善与发展,使得一些有志之士为了救中国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才开启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中国的近代历史与列强入侵

中国的近代历史与列强入侵

中国的近代历史与列强入侵近代中国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痛苦的时期,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列强入侵。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国家纷纷入侵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历史与列强入侵之间的关系,展示中国人民对抗外来侵略的努力以及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

一、中国的近代历史背景中国的近代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农民起义、政治动荡和社会问题等各种内部困扰。

清朝政府腐败不堪,国力逐渐衰弱,这为列强入侵提供了机会。

此外,中国对于外来文化和技术的封闭态度也使得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二、列强入侵与中国中国的列强入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840年至190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之一。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大门,英国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夺取领土和利益。

西方列强的炮舰外交和侵略行为使中国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之中。

此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各种反抗起义纷纷爆发,然而都以失败告终。

第二阶段是从1900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爆发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革命运动,同时国内各个势力也开始彼此争斗。

这一时期日本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入侵者,发动了甲午战争和九一八事变等战争,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实力。

列强入侵导致了中国的领土丧失、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以及国家主权的丧失。

三、中国人民的抗争与反抗中国人民对于列强入侵一直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和反抗。

不管是义和团运动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都是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付出的努力。

在这些运动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积极抵抗外来侵略。

这种抗争精神不仅在中国战争中表现出来,也在各个层面上,如知识分子的启蒙运动和对西方科学知识的学习等。

四、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列强入侵不仅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对中国对外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中国与列强的关系主要是不平等条约和强迫性的交往,中国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如何理解列强侵华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如何理解列强侵华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如何理解列强侵华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看到题目的时候,觉得这个题目还稍微好写点,所以就选择这个了。

我的思路是把列强分为东方列强,如日本;和西方列强,如英美法德等。

其次是把中国现代化分为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

可惜一年不学历史,现在写起这种论文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啊。

写得很烂不要吐槽。

另外不会写中文的引用,所以有很大的概率会写错格式。

首先要阐明下现代化的开端,根据中国通史分期,现代史是从五四运动到现在。

而列强侵华可以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日本侵华战争结束。

1840年应该是最早的侵华战争了,英国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可以说,通过这次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市场,第一次让国人体会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开始打破天朝上国的美梦。

这时候道光皇帝如梦方醒,但已经晚了。

但我们不能指责他,因为他的祖宗们错过了无数次进入近代化的良机,与其说是错过,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而反对近代化。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被迫打开市场,使中国的经济走向近代化。

这时许多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中国应该寻找一条繁荣富强的道路,像《四洲志》、《海国图志》等著作的出现,体现了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了。

接下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复苏的伟大尝试,我们应该给予肯定。

八国联军侵华,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羞辱,但也加强了中国人爱国意识的觉醒。

对于辛亥革命,我们也应该持肯定态度,因为这代表着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但也发现资本主义不一定适合在中国进行发展。

从五四运动开始是近代化的进程了,将是接下来讨论的重点。

首先,五四运动的开端是因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获得战胜国所应该获得的利益,并且欧洲列强把德国在山东半岛上的管辖权转给了日本,使得中华民族积蓄已久的愤怒瞬间爆发。

可以说,五四运动充分体现了列强侵华推动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

不仅如此,列强经济侵略时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思想,如马克思主义,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了曙光。

也在文化习俗方面发挥着作用,别墅新村开始出现,服装从晚清的传统旗袍、长袍马褂向西式的西装,以及改良旗袍转变;并且,从原来的土葬开始向火葬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列强侵略与中国近代化
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的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是极其愚蠢的……,但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对所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

”这里所说的革命指的是印度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业社会的转型,从而开始了印度的近代化的历程。

这里所说的“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则是指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客观上引起了印度的社会革命。

的确,步入近代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了给工业革命开辟原料产地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及资本的输出场所,积极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活动,把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西方的殖民列强通过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侵略、渗透和冲击,沉重打击了这里的旧势力,瓦解了这些国家的旧制度,传播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并引起了这些国家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使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步步入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资本主义列强的确是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

纵观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也恰恰是资本主义列强充当了使中国传统社会契入近代历程的“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正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行用武力叩开中国的大门,使近代中国在沦为半殖半封建的历史阵痛中,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漫长历程。

下面,我就中国步入近代化历程的情况,简单谈一谈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重大影响。

自从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抵挡不住英国的侵略,逐步向列强妥协。

中国人民进行了自发的抵抗斗争,但是终因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与列强各国签定了多项丧权辱国的条约,赔款又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列强各国在中国实行自由贸易,给予各种特权给列强各国。

由此列强进驻中国,更加凶残对中国进行掠夺,迫使中国一步一步的走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与英、法、沙俄签定《北京条约》,又是赔偿巨额赔款,又是割地,致使我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经过鸦片战争,英、美、法三国强迫中国套上了不平等条约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和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经受更加深重的苦难,中国人民面临着更为复杂曲折的斗争。

在1883年到1885年的中日战争中,洋务派苦心经营中国新式陆海军完全溃败。

战前一些西方的评论家们大多认为,根据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相比,中国无疑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战争刚刚打响,许多人就在翘首等待速战速决,“倭人大败”的战报。

可事与愿违,中国军队一败再败,洋务官僚惨谈经营了几十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这样的结局,剧烈震动了中国社会,极大地打击了国人的民族自尊。

全国上下,一片愤慨!1900年的《辛丑条约》更是极大的加重了中国
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随着外国军事、经济侵略的扩大,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封建经济日益解体。

同时,外国在华设立的企业日益增多,洋务派积极创办近代企业,这些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转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

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

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之曙光。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和维新运动的鼓励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得以初步发展,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各种政治力量都作出了近代化的反应。

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掀起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工业,虽然未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同时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后,他们把抵抗侵略挽救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与学习西方相结合,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但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

无产阶级诞生早、来源广、革命性强,虽然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但仍不断开展斗争。

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风起云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最终打破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但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列强的侵略虽然摧毁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客观上又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经济基础和必要性。

它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瓦解了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又给中国带来了近代生产设备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它长期压迫民族工业,致使其畸形发展乃至停止发展。

它既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又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实现,其作用是双重的。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

因此,处于各国资本统治之下的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富强,只有在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消其在中国的特权之后国家积极引进外资,才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鸦片战争后,世界在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中国开始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近代化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的。

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追求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历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过程相互伴随,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