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拓扑泛函分析抽象代数

合集下载

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

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

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展开全文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图8-6)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希尔伯特希尔伯特特别强调重大问题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如果我们想对最近的将来数学知识可能的发展有一个概念,那就必须回顾一下当今科学提出的,希望在将来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指出:“某类问题对于一般数学进程的深远意义以及它们在研究者个人的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1900年8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年仅38岁的希尔伯特应邀做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讲演.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演讲中,他提出许多重要的思想:正如人类的每一项事业都追求着确定的目标一样,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的自由的境界.他阐述了重大问题所具有的特点,好的问题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清晰性和易懂性;虽困难但又给人以希望;意义深远.同时,他还分析了研究数学问题时常会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一些方法.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希尔伯特根据19世纪数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23个悬而未决的数学问题,即著名的“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这次大会是数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提出的23个问题更是功勋卓著、影响深远.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分为四大块:第1到第6问题是数学基础问题;第7到第12问题是数论问题;第13到第18问题是属于代数和几何问题;第19到第23问题属于数学分析问题.经过一个多世纪,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问题中,接近一半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有些问题虽未解决,但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问题1康托尔的连续统基数问题(公理化集合论)1874年,康托尔猜测在可数集基数与实数集基数之间没有别的基数,即著名的连续统假设.1938年,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证明了连续统假设与策梅洛-弗伦克尔(Zermelo-Fraenkel,ZF)集合论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1963年,美国数学家科恩证明了连续统假设与ZF 集合论公理系统彼此独立.因而连续统假设不能用ZF集合论公理系统加以证明,即连续统假设的真伪不可能在ZF集合论公理系统内判定.在这个意义上,问题已经解决了.问题2算术公理的相容性(数学基础)欧几里得几何的相容性可归结为算术公理的相容性.希尔伯特曾提出用形式主义计划的证明方法加以证明,后来发展为系统的希尔伯特计划(“元数学”或“证明论”),但1931年,哥德尔发表“不完备性定理”做出否定.1936年,根茨(G. Gentaen,1909—1945)使用超限归纳法证明了算术公理系统的相容性,但数学的相容性问题至今未解决.问题3只根据合同公理证明等底等高的四面体有相等之体积是不可能的(几何基础)问题的含义是:存在两个等底等高的四面体,它们不可能分解为有限个小四面体,使这两组四面体彼此全等,这一问题很快于1900年由希尔伯特的学生德恩(M. Dehn,1878—1952)给出了肯定的解答.这是希尔伯特问题中最早获得解决的一个.问题4直线作为两点间最短距离问题(几何基础)这一问题提得过于一般,满足这一性质的几何例子很多,只需要加以某些限制条件.在构造特殊度量几何方面已有很大进展,但未完全解决.1973年,苏联数学家波格列洛夫(Pogleov)宣布,在对称距离情况下,问题获得解决.问题5不要定义群的函数的可微性假设的李群概念(拓扑群论)这一问题简称连续群的解析性,即是否每一个局部欧式群都一定是李群.经过漫长的努力,这个问题于1952年,由美国格里森(Gleason)、蒙哥马利(Montqomery)和齐宾(Zipping)共同解决.1953年,日本的山迈彦得到完全肯定的结果.问题6物理公理的数学处理(数学物理)希尔伯特建议用数学的公理化方法推演出全部物理学.1933年,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A. Kolmogorov,1903—1987)将概率论公理化.后来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和热力学等领域,公理化方法获得很大成功,但物理学各个分支能否全盘公理化,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公理化的物理意味着什么,仍是需要探讨的问题.问题7某些数的无理性与超越性(超越数论)要求证明:若是代数数,是无理数的代数数,则一定是超越数或至少是无理数.苏联数学家盖尔丰德(A. O. Gelfond)于1929年、德国数学家施奈德(T. Schneieder)及西格尔(C. L. Siegel,1896—1981)于1934年各自独立地解决了这问题的后半部分.1966年贝克等大大推广了此结果.但是,超越数理论还远远未完成.要确定所给的数是否超越数,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如欧拉常数的无理性至今未获得证明.问题8素数分布问题(数论)希尔伯特在此问题中提到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以及孪生素数问题.一般情形的黎曼猜想至今未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问题也未最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佳结果均属于中国的数学家陈景润.问题9任意数域中最一般的互反律之证明(类域论)该问题于1921年由日本学者高木贞治(1875—1860)、1927年由德国学者阿廷(E. Artin)各自给以基本解决.类域理论至今仍在发展之中.问题10丢番图方程可解性的判别(不定分析)希尔伯特提出问题:能否通过有限步骤来判定不定方程是否存在有理整数解.1970年,由苏联数学家马蒂雅塞维奇证明希尔伯特所期望的一般算法是不存在的.尽管得出了否定的结果,却产生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副产品,其中不少和计算机科学有密切联系.问题11系数为任意代数数的二次型(二次型理论)德国数学家哈塞(H. Hasse,1898—1979)于1929年和西格尔于1951年在这个问题上获得了重要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法国数学家魏依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但未获最终解决.问题12阿贝尔(Abel)域上的克罗内克(L. Kroneker,1823—1891)定理推广到任意代数有理域(复乘法理论)尚未解决.问题13不可能用只有两个变数的函数解一般的七次方程(方程论与实函数论)连续函数情形于1957年由苏联数学家阿诺尔德(V. Arnold,1937—2010)否定解决.1964年,苏联数学家维图斯金(Vituskin)推广到连续可微情形.但若要求是解析函数,则问题仍未解决.问题14证明某类完全函数系的有限性(代数不变式理论)1958年,日本数学家永田雅宜举出反例给出了否定解决.问题15舒伯特(Schubert)记数演算的严格基础(代数几何学)由于许多数学家的努力,舒伯特演算的基础的纯代数处理已有可能,但舒伯特演算的合理性仍待解决.至于代数几何的基础,已由荷兰数学家范·德·瓦尔登于1940年及法国数学家魏依于1950年各自独立建立.问题16代数曲线与曲面的拓扑(曲线与曲面的拓扑学、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涉及代数曲线含有闭的分枝曲线的最大数目,后半部分要求讨论极限环的最大个数和相对位置.关于问题的前半部分,近年来不断有重要结果出现.关于问题的后半部分,1978年,中国的史松龄在秦元勋、华罗庚的指导下,与王明淑分别举出了至少有4个极限环的具体例子.1983年,中国的秦元勋进一步证明了二次系至多有4个极限环,从而最终解决了二次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问题,并且为希尔伯特第16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问题17半正定形式的平方表示式(实域论)一个实数n元多项式对任意数组都恒大于零或等于零,是否能写成平方和的形式?此问题于1927年,由阿廷给予肯定的解决.问题18用全等多面体构造空间(结晶体群理论)该问题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欧式空间仅有有限个不同类的带基本区域的运动群.第二部分包括是否存在不是运动群的基本区域但经适当毗连即可充满全空间的多面体?第一部分由德国数学家贝尔巴赫(Bieberbach)于1910年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第二部分由德国数学家莱因哈特(Reinhart)于1928年、黑施于1935年做出了部分解决.第三部分至今未能解决.问题19正则变分问题的解是否一定解析(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理论) 1929年,德国数学家伯恩斯坦(L. Bernstein,1918—1990)证明了一个变元的、解析的非线性椭圆方程,其解必定是解析的.这个结果后来又被伯恩斯坦和苏联数学家彼德罗夫斯基等推广到多变元和椭圆组的情形.在此意义下,问题已获解决.问题20一般边值问题(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理论)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已成为一个很大的数学分支,目前还在继续发展,进展十分迅速.问题21具有给定单值群的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存在性证明(线性常微分方程大范围理论)此问题属于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大范围理论.希尔伯特于1905年、勒尔(H. Rohrl)于1957年分别得出重要结果.1970年,法国数学家德利涅(Deligne)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问题22用自守函数将解析函数单值比(黎曼曲面体)此问题涉及深奥的黎曼曲面理论,一个变数的情形已由德国数学家克贝(P. Koebe)于1907年解决,但一般情形尚未解决.问题23变分法的进一步发展(变分法)这是一个不明确的数学问题,只是谈了一些对变分法的一般看法.希尔伯特本人和许多数学家对变分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世纪变分法已有了很大的进展.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的影响及意义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绝大部分业已存在,并不是希尔伯特首先提出来的,但他站在更高的层面,用更尖锐、更简单的方式重新提出了这些问题,并指出了其中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向.在世纪之交提出的这23个问题,涉及现代数学的许多领域.一个世纪以来,这些问题激发着数学家们浓厚的研究兴趣,对20世纪数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许多世界一流的数学家都深深为这23个问题着迷,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希尔伯特所提出的问题清晰、易懂,其中一些有趣得令许多外行都跃跃欲试.解决其中任意一个,或者在任意一个问题上有重大突破,就自然地被公认为是世界一流水平的数学家.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因在解决希尔伯特第8个问题(即素数问题,包括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上有重大贡献而为世人所瞩目,由此也可见希尔伯特问题的特殊地位.经过整整一个世纪,希尔伯特的23个数学问题中,将近一半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有些问题虽未解决,但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希尔伯特提出的问题是极其深奥的,不少问题一般人连题目也看不懂.正因为困难,才吸引有志之士去做巨大的努力.但它又不是不可接近的,因而提供了使人们终有收获的科学猎场.一百多年来,人们始终注视着希尔伯特问题的研究,绝不是偶然的.希尔伯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大大推动了许多现代数学分支的发展,包括数理逻辑、几何基础、李群、数学物理、概率论、数论、函数论、代数几何、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黎曼曲面论和变分法等.第2问题和第10问题的研究,还促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的成长.当然,预测不可能全部符合后来的发展,20世纪数学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出20世纪初年的预料,像代数拓扑、抽象代数、泛函分析和多复变量函数等许多理论学科都未列入这23个问题,更不要说与应用有关的应用数学以及随计算机出现发展起来的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了.(本期责编:王芳)本文摘编自胡伟文徐忠昌主编《数学文化欣赏》(北京: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吉正霞,2016.11)第八章部分,内容略有删节。

泛函分析第一讲

泛函分析第一讲

线性算子和线性泛函
第二章 泛函分析
绪论
2.1 距离空间
第二章 泛函分析
一、距离空间的定义
lim
n
xn
x
0, N, 当 n 时N,有
dx, y x y
x y 0, x y 0当且仅当 x y
xy yx
xy xz zy
xn x
第二章 泛函分析
第一节 距离空间
一、距离空间的定义
第一节 距离空间
一、距离空间的定义
例2.1.2 设 X ,d 是距离空间,对任意 x, y X ,源自定义x,y
d
1+d
x,xy, y ,则
X
,
也是距离空间.
证明 三角不等式 d(x, y) d(x, z) d(z, y),
第二章 泛函分析
第一节 距离空间
一、距离空间的定义
例2.1.3 空间l p p 1.
x0 X. 如果d (xn , x0 ) 0, n , 则称该点列 xn
收敛于 x0 , 并记为
lim
n
xn
x0

xn x0 n
定理1 距离空间 X ,d 中,收敛点列的极限是唯一的.
第二章 泛函分析
第一节 距离空间
二、距离空间中的收敛
例2.1.5 在Rn 中,点列的收敛为按坐标收敛.
♣ 泛函分析在微分方程、概率论、函数论、计算 数学、控制论、最优化理论、连续介质力学、量 子物理等以及一些工程技术学科都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 泛函分析
绪论
二、泛函分析课程内容 1.空间 集合 + 一定的结构
距离空间 赋范线性空间 内积空间 Banach空间 Hilbert空间

泛函分析复习与总结

泛函分析复习与总结

泛函分析复习与总结泛函分析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无限维空间上的函数和线性算子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不再是有限维线性空间上的向量,而是函数或者函数空间,包括无限维的函数空间。

泛函分析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微分方程的理论研究中,泛函分析有助于研究解的连续性、唯一性和存在性等问题;在概率理论中,泛函分析有助于研究随机过程的性质等。

下面将对泛函分析的重要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

1.线性空间与拓扑空间线性空间是指具有线性结构的集合,泛函分析研究的对象就是线性空间上的函数或者函数空间。

拓扑空间是指在集合中引入一个拓扑结构,使得可以定义连续性和收敛性等概念。

泛函分析的研究对象通常是拓扑线性空间,即同时具有线性结构和拓扑结构的空间。

2.赋范空间与完备空间赋范空间是指在线性空间上定义了一个范数(或称规范),从而使得该空间成为一个度量空间。

范数的引入使得我们可以定义距离,并且可以定义收敛性。

完备空间是指其中的Cauchy列总是收敛于该空间中的点。

泛函分析中,赋范空间和完备空间是重要的概念,在研究函数的连续性和收敛性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内积空间与希尔伯特空间内积空间是指在线性空间上定义了一个内积,从而可以定义长度和夹角。

希尔伯特空间是指满足内积空间中所有Cauchy列都收敛于该空间中的点的空间。

内积空间和希尔伯特空间在泛函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研究函数的正交性和投影等问题时。

4.线性算子与连续算子线性算子是指将一个线性空间映射到另一个线性空间的映射。

连续算子是指在拓扑空间上保持连续性的线性算子。

泛函分析中,线性算子和连续算子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们可以用来描述函数之间的关系和映射。

5. Banach空间与可分空间Banach空间是指在完备的范数空间上定义了一个范数,从而构成一个完备空间。

可分空间是指线性空间中存在可数稠密子集的空间。

Banach空间和可分空间是泛函分析中重要的类别,它们在研究最优性,特别是最优解的存在性和表示性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泛函分析

泛函分析

点集拓扑学拓扑是英文Topology 的译音,Topology 一词有时是指拓扑,有时是指研究有关拓扑的整个学科. 第一个使用此名称的是姜立夫(1890—1978. 1911年赴美,1918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后回国,1920年南开大学教授,1934—1936在德国访问,后一直在中山大学任教. 他培养了陈省身等世界著名数学家.). 而topology是由希腊语topos(位置)和logos(学问)合成. 发明此词的是德国人Listing(1828—1882,Gauss的学生和助手),即表示形状和位置关系的数学(位置分析).拓扑学是新三基之一(泛函分析、近世代数、拓扑学). (旧三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拓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即包含有分析、代数和几何的内容).分析:分析中有三大问题:1)连续性;2)介值定理;3)有限覆盖定理. 在拓扑学中将1)连续性推广到一般集合;2)是连通集的特性;3) 推广为紧致性.代数:在拓扑学有很多代数概念,如群、同态、同构等.几何:以前称拓扑学为橡皮(弹性)几何学.按德国数学家Klein(1849—1925)关于几何分类的变换群观点知:欧氏几何是研究图形在刚体运动下不变的性质(或量)的数学(图形大小和形状不变).解析几何是研究图形在坐标变换下不变的性质(或量)的数学.仿射几何是研究图形在仿射变换下不变的性质(或量)的数学.射影几何是研究图形在射影变换下不变的性质(或量)的数学.而拓扑学是研究拓扑空间及其子集在拓扑变换(同胚变换)下不变的性质(或量)的数学.故拓扑学属几何范畴(橡皮膜上的几何).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起初它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上保持不变的性质,后来发展为研究连续性现象的数学分支. 拓扑学发展到近代形成了互相联系的几个分支. 即一般拓扑学、代数拓扑学、微分拓扑学、几何拓扑学、直观拓扑学和模糊拓扑学等. 目前,拓扑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数学以及邻近科学的许多领域中,并且有了日益重要的应用.拓扑学对近代数学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有人甚至说:“不懂得拓扑,就不懂得现代数学”.研究拓扑空间的自身结构与其间的连续映射的学科,称为一般拓扑学,也称为点集拓扑学,或基础拓扑学. 它是拓扑学的基础. 本课程介绍一般拓扑学的基本内容,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其它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第 0章拓扑学的直观例子§0.1 七座问题18世纪时,欧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那里有七座桥.如图1所示:河中的小岛A与河的对岸B、C各有两座桥相连结,河中两支流间的陆地D与A、B、C各有一座桥相连结.当时哥尼斯堡的居民中流传着一道难题: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走遍七座桥,每座桥只走过一次,最后回到出发点?大家都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但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有7!=5040种走法). 此七桥问题引起了著名数学家欧拉(1707—1783)的关注. 1736年,欧拉在圣彼得堡科学院作了一次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他把具体七桥布局化归为图1所示的简单图形,于是,七桥问题就变成一个一笔画问题:怎样才能从A、B、C、D中的某一点出发,一笔画出这个简单图形(即笔不离开纸,而且a、b、c、d、e、f、g各条线只画一次不准重复),并且最后返回起点?欧拉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图1是不能一笔画出的图形.这就是说,七桥问题是无解的. 虽然使人们感到失望,但由此创立了一门新的数学分支—拓扑学.著名数学家欧拉图1§0.2 网络的一笔画问题定义由有限个点和有限条线组成的图形叫做网络,其中每条线都要求有两个不同的端点.这些线叫做网络的弧,弧的端点叫做网络的顶点.由顶点出发的弧的条数叫做此顶点的次数,若一顶点次数为偶数或奇数,则称此顶点为偶顶点或奇顶点. 网络中互相衔结的一串弧叫做一条路.如果网络中任意两个顶点都可以用一条路连结起来,那么就称这个网络为连通的;否则称为不连通的.可以证明定理1在任一网络中奇顶点个数之和必为偶数.定理2 任一网络若有两个以上的奇顶点,则不能一笔画成.定理3 若一连通网络没有奇顶点,则可由任一点任一弧开始一笔画成.定理4若一连通网络有两个奇顶点,则它可被从某一奇顶点出发到另一奇顶点终止一笔画成.注1)定理2否定了七桥问题可一次走完.2)现在在B,D之间加了一座桥,那么八桥一次走完就可能了. 又在B,C之间加了一座铁路桥,九桥问题又如何?3)如图:§0.3 平面网络的Euler公式Euler定理在连通平面网络中,若顶点数,边数和网络分平面所得的区域数(即面数)分别为,,V E F. 则有Euler公式-+=.V E F2§0.4 凸多面体的Euler公式这是Euler在1750年写信给好友Goldbach(德1690-1764)时提出来的,并于1752年发表了一个证明.即Euler定理若一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分别为V E F,则有Euler公式2,,V E F-+称为多面体的-+=.其中V E FEuler示性数(或Euler特征数).§0.5 正多面体定义 若一凸多面体的各面都是全等的正多边形,且所有多面角都相等,则这样的凸多面体称为正多面体(或正多面形、或柏拉图(Platonic) 多面体).有些化学元素的结晶体呈正多面体的形状,如食盐的结晶体是正六面体,明矾的结晶体是正八面体.定理 有且只有五种正多面体.即只有正4,6,8,12,20多面体,证明 设正多面体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分别为,,V E F ,且正多面体的每个面是正n 边形,每个顶点有m 条棱. 棱数E 应是面数F 与n 的积的一半(每两面共用一条棱),即2nF E =(1)同时,E 应是顶点数V 与m 的积的一半,即2m V E =(2)由(1)、(2)得2E F n =,2E V m =代入欧拉公式2V E F -+=,得222E E E m n+-=,即11112m n E +=+,由于E 是正整数,所以10E >. 故1112m n +> (3)说明,m n 不能同时大于3,否则(3)不成立。

泛函分析概念总结

泛函分析概念总结

泛函分析概念总结泛函分析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无限维空间上的函数和函数空间。

它将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推广到无限维空间上,通过引入拓扑空间和线性空间的概念,揭示了函数空间的结构和性质。

泛函分析在实际问题的建模和解决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物理、工程、计算机等领域。

泛函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性空间、拓扑空间和连续线性泛函等。

线性空间是泛函分析的基础,它包括了向量空间的概念,并满足了一个加法封闭性和一个数乘封闭性的要求。

拓扑空间是泛函分析中用来描述空间结构的工具,它引入了开集和邻域的概念。

通过与度量空间的关系,拓扑空间可以定义连续性的概念,并研究拓扑结构和连续映射的性质。

连续线性泛函是泛函分析的核心概念,它是一个从一个线性空间到标量域的线性映射,并满足了一定的连续性条件。

连续线性泛函可以通过内积和范数的概念进行推广。

泛函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技巧包括:度量、拓扑结构、收敛性、紧性、完备性、分离等。

度量可以用来度量空间中的两个元素之间的距离,进而衡量连续性、收敛性等性质。

拓扑结构定义了空间中的开集和闭集,通过拓扑性质,可以描述函数空间中的收敛性和连续性等性质。

紧性是指空间中任意无限多的序列必存在收敛子列,体现了空间的紧缩性。

完备性是指空间中任意柯西序列必存在极限元素,体现了空间的完备性。

分离是指通过函数来分离空间中的元素,体现了空间的分立性。

泛函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变分法、偏微分方程、函数逼近和最优化等。

变分法是通过求泛函的极值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在物理学、力学、气象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偏微分方程是描述自然界中的数学模型,通过泛函分析的方法可以研究偏微分方程的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等性质。

函数逼近是将连续函数用离散的函数进行近似表示,通过泛函分析的方法可以计算逼近误差和逼近的收敛性等性质。

最优化是求一个泛函的最大或最小值,通过泛函分析的方法可以寻找最优解的条件和性质。

总之,泛函分析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推广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研究了无限维空间上的函数和函数空间的结构和性质。

拓扑泛函分析抽象代数

拓扑泛函分析抽象代数
• 她敦厚温良,又思路敏捷,深得各国学生们的爱戴,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H.韦尔、亚历山大罗夫 对诺特都有很高评价。诺特在数学上的光辉成就 及优秀品质应该成为我们,更应该成为每一位女 性向科学进军的力量源泉。
• 诺特生前共发表三十七篇论文,但任何数 字也无法表达她留给后代的科学思想。
• 更何况他为占人类半数的女性树立了妇女 同样能攀上抽象学科高峰的又一个光辉榜 样。
§3、抽象代数学(近世代数学 )
• 以讨论群、环、域、格、向量空间等的性 质和结构为内容的数学分支称为抽象代数 学(近世代数学)。
• 19世纪拉格朗日和阿贝尔在研究五次及五 次以上代数方程的根式解的过程中,给群 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伽罗华理论”为群论的创立做出了杰出的贡 献,在群论史上永垂不朽。
• “点不变,线不断,数学中的表现方式与研究方法的多 样性,拓扑学又分成研究对象和方法各异的若干 分支。
• 在拓扑学的孕育阶段,19世纪末,就出现点集拓 扑学和组合拓扑学两个方向。现在前者已演化成 一般拓扑学,后者则成为代数拓扑学。后来又相 继出现了微分拓扑学、几何拓扑学等分支。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功的路
对诺特的评价
• 诺特是一位卓越的的学者,除环论外,在积分方 程的解析理论、黎曼面理论、、相对论、联络空 间微分几何学、群表示论及其在量子力学上的应 用等方面都有贡献。
• 她热爱数学教育,热爱学生,培养了一大批数学 人才,其中包括我国的曾炯之(以完成近世代数 上的“曾炯之定理”闻名于世)
• 拓扑学主要是由于分析学和几何学的需要而发展 起来的,它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大发展,尤其 是它的成果与方法对于数学的各个领域的不断渗 透,是20世纪理论数学发展中的一个明显特征。
拓扑学的研究(3)

泛函分析

泛函分析

泛函分析泛函分析作为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无限维度的向量空间和函数空间上的问题。

其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数学工具和方法。

泛函分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其发展得益于函数论和拓扑学的进展。

在20世纪初,泛函分析的理论框架和方法逐渐形成,并为很多数学家和科学家所接受和应用。

泛函分析的基本概念包括向量空间、线性算子、泛函以及拓扑结构等,这些概念构成了泛函分析的基础。

在泛函分析中,向量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一种由向量组成的集合,具有加法和数乘运算,并满足一定的性质。

向量空间可以是有限维的,也可以是无限维的。

无限维空间是泛函分析的研究对象之一,其特点是空间中的向量可以是无限维的。

线性算子是泛函分析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将一个向量空间映射到另一个向量空间的函数,保持线性性质。

线性算子可以描述很多实际问题,例如变换、积分和微分等。

泛函是对向量空间中的向量进行映射的函数。

它可以将向量映射到实数域或复数域,并满足一定的性质。

泛函的概念是泛函分析的核心之一,使得我们可以研究函数的性质和行为。

拓扑结构是泛函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向量空间中元素之间的接近程度。

通过引入拓扑结构,可以定义连续性和收敛性等概念,为研究函数空间中的极限和连续性提供了数学基础。

泛函分析的应用广泛而且多样化。

在物理学中,泛函分析被用于描述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中的问题,例如量子力学算子、哈密顿力学和波动方程等。

在工程学中,泛函分析可以应用于控制论、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等领域。

在计算机科学中,泛函分析被用于定义距离度量和相似性度量,提供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方面的基本工具。

泛函分析的发展离不开众多优秀的数学家和科学家的努力。

知名的数学家如Hilbert、Banach和Frechet等对泛函分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定理和概念,奠定了泛函分析的基础。

泛函分析报告知识的总结

泛函分析报告知识的总结

泛函分析报告知识的总结泛函分析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无穷维空间上的函数及其性质。

泛函分析的应用广泛,包括函数空间、傅里叶分析、偏微分方程等等。

下面是我对泛函分析的一些知识进行总结。

首先,泛函分析的基础是线性代数和实分析。

线性代数研究的是向量空间及其线性关系,实分析则研究的是实数空间上的函数性质,例如收敛性、极限、连续性等等。

这两个基础学科为泛函分析的理论及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泛函分析的核心是函数空间的研究。

函数空间是指一组函数的集合,其中的函数可以是有界函数、可积函数、连续函数等等。

泛函分析研究的是函数空间上的线性算子及其性质,例如范数、内积、完备性等等。

常见的函数空间有Lp空间、C(X)空间、Sobolev空间等等。

然后,泛函分析的重要工具是算子理论。

算子理论研究的是线性算子的性质和作用。

在泛函分析中,线性算子可以将一个函数映射到另一个函数,例如导数、积分等。

算子理论主要研究线性算子的性质,例如有界算子、紧算子、自伴算子等等。

算子理论在解析、几何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泛函分析也研究了拓扑结构及度量空间的性质。

拓扑结构是用来描述集合上点的邻域关系的概念,是泛函分析中重要的概念。

度量空间是带有度量函数的拓扑空间,度量函数可以度量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拓扑结构和度量空间的研究为泛函分析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框架。

最后,泛函分析的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数学的其他分支领域中。

在偏微分方程中,泛函分析可以用来研究问题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在概率论中,泛函分析可以用来研究随机过程的性质和收敛性;在图像处理中,泛函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图像的压缩和恢复等等。

总之,泛函分析在数学及其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总结起来,泛函分析研究的是无穷维空间上的函数及其性质,它的基础是线性代数和实分析。

泛函分析的核心是函数空间的研究,它的重要工具是算子理论及拓扑结构和度量空间的性质。

泛函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数学的各个分支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罗华的遗嘱
• 在决斗前夜,伽罗华通宵达旦整理 自己的手稿,并在遗书中嘱咐朋友: “请求雅可比 或高斯不是就这些 定理的正确性而是关于它们的重要 性公开发表他们的意见”。
对伽罗华的评价
• “凡是谴责伽罗华的政治活动,或者干脆不考虑他 的政治活动的人,都不能认清他在科学上所作的 贡献的价值。”伽罗华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 而且是一个积极的革命者。追求科学理想和追求 社会理想在他身上得到了统一。 • 伽罗华在一次政治的诉讼上宣布: “我们是小孩, 但是,我们精力充沛,勇往直前。” • “妨碍我成为科学家的,恰好是我不光是个科学 家”。他坚信自己“不可能弄错。” • “人们曾经想出一种特殊的解释:说伽罗华过分 年轻,说他过激了,但同时却忘记了他的头脑是 惊人的清醒的”。记取此点,有助全面认识伽罗 华。
拓扑学的研究(3)
点集拓扑是在康托点集和弗雷歇(M.Frechet,1878---1973,法国)的函数点集(函数 空间)基础上开创的。1908年,德国的熊福 莱斯提出了点集拓扑学的概念。1914年豪 斯道夫在他的《集合论纲要》中建立了抽 象空间的完整理论,第一次抽象地使用了 点集、和邻域的概念,标志着点集拓扑学 的正式形成。
• 巴拿赫 (S.Banach,Stefan,1892 .3.30---1945.8.31)生于 波兰的克拉科夫,卒于苏 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利 沃夫。是当时波兰利沃夫 学派的领导人。巴拿赫的 童年过着清苦的生活。14 岁那年他就不得不到私人 家里讲课以养活自己。
泛函分析的发展(4) 巴拿赫(续 一)
泛函分析的发展(1)
• 在建立函数空间和泛函的抽象理论中,第 一个卓越成果,属于法国的著名数学家弗 雷歇,他在1906年的博士论文中,用抽象 形式表达了函数空间;空间中每一点是函 数,函数的极限可以看作空间中点列的极 限,这是他的一个深刻的思想。1907年, 施密特把希尔伯特研究积分方程时使函数 等同于傅氏系数集的思想,抽象为一般的 L2 ,并导出正交系,希尔伯特空间的名称 也由此产生。
• 诺特生前共发表三十七篇论文,但任何数 字也无法表达她留给后代的科学思想。 • 更何况他为占人类半数的女性树立了妇女 同样能攀上抽象学科高峰的又一个光辉榜 样。 • 美神虽然没有光顾她的摇篮, • 她的美德和业绩早已使美神黯然失色!
环论和域论(1)
• 诺特的环论后来由她的学生范德瓦尔登(Van der Waerden,1903.2.2---1996.?.?,荷兰)及拉斯克 (sker,1868.12.24---1941.1.13,德国)继续 发展,成为抽象代数的重要分支。 • 如果环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称为交换环。如果交 换环关于乘法有单位元素,使它与集里任何元素 的积就是该元素,并且除零元素外的任何元素都 有逆元素,使任何元素与其逆元素的乘积是单位 元素,这样的环称为“域”(或“体”)。域论 是系统研究域的性质和应用的学科。
诺特(Emmy Noether,1882---1935)
• 诺特出生于德国一个数学家族, 父亲是爱尔朗根大学数学教授, 对代数几何有卓越的贡献。弟 弟是一位应用数学家。诺特本 人早年师从有“不变量之王” 之称的果尔丹。后经希尔伯特、 克莱因等大力举荐,诺特在 1919年取得哥廷根大学无薪讲 师资格。诺特父母都是犹太人, 1933年她因希特勒排犹移居美 国,先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 院和布林莫尔学院任教。1935 年因肿瘤手术去世。爱因斯坦 还特地为她写了悼念文章,称 “诺特女士是自从妇女开始受 到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 创造性的天才”。(图为诺特 离开哥廷根时在火车站画”问题。 “一笔画”的条件要么没有奇点,要么最 多只有两个奇点,但是这个图形的四个点 均为奇点,所以无解。 • 这个问题和1751年欧拉证明的另一条定理: “任何一个凸多面体的顶点V、棱数E和面 数F之间有关系V-E+F=2”成为拓扑学的最早 起点。拓扑学的“拓扑”(Topology)一 词最早在1847年由利斯亭(J.B.Listing)所 采用。
拓扑学的研究(1)
• 系统的拓扑学研究开始于庞加莱。他研究微分方 程的积分曲线的形状和奇异点的性质,基本上属 于拓扑学的范围。 • 1895年,他出版了《位置分析》一书,第一次系 统地论述了拓扑学的内容。这也是拓扑学过去很 长时间叫“位置分析”的原因。 • 拓扑学又称 “橡皮几何学”,是因为拓扑学研究 几何图形的这样一种性质:在图形被弯曲、拉大、 缩小或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 “点不变,线不断,面不烂”!
§2、泛函分析
• 泛函分析是综合运用函数论、几何学、代 数学的观点来研究无限维向量空间上的函 数(也称泛函)、算子和极限的数学学科。 它可以看作是无限维向量空间的解析几何 及数学分析。产生泛函分析的背景是变分 法、集合论、积分方程的发展。泛函分析 的名称是阿达玛首先使用的。 • 泛函分析是在20世纪发端,而于20年代— 30年代基本完成的。
泛函分析的发展(2)
• 作为泛函分析核心的抽象算子理论的一个 良好的开端,由黎兹1910年发表在《数学 年刊》的文章所做出。 • 巴拿赫在黎兹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赋 范空间(巴拿赫空间)概念,并为函数空 间上的线性算子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定 理,对近代泛函分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 用。
泛函分析的发展(3)巴拿赫
泛函分析的发展(5)巴拿赫(续二)
• 1932年,巴拿赫又发表名著《线性算子理论》, 至此,泛函分析已臻于成熟。二次世界大战时, 他在一个预防伤寒的研究所里喂养虱子度日。 1945年波兰解放后不久,他身染重病,死于肺癌。 • 1960年在波兰召开的泛函分析国际会议上,举行 了纪念巴拿赫的仪式。1967年出版了巴拿赫全集。 1972年1月13日,华沙成立了巴拿赫国际数学中 心(S.Banach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Center)。 • 巴拿赫不仅自己在科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 培育了一大批青年数学家 ,为形成强大的利沃夫 泛函分析学派奠定了基础。
泛函分析的发展(6)
• 算子理论更光辉的成就属于冯.诺依曼, 1929---1930年,他提出希尔伯特空间及希 尔伯特空间的算子的公理方法,并且很幸 运地发现,量子力学合用的数学工具,恰 恰是这种算子的谱理论。至此,泛函分析 基本上得到确立。
§3、抽象代数学(近世代数学)
• 以讨论群、环、域、格、向量空间等的性 质和结构为内容的数学分支称为抽象代数 学(近世代数学)。 • 19世纪拉格朗日和阿贝尔在研究五次及五 次以上代数方程的根式解的过程中,给群 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伽罗华理论”为群论的创立做出了杰出 的贡献,在群论史上永垂不朽。
第十三章
拓扑、泛函分析、 抽象代数

萌芽于19世纪末,奠基于20 世纪初,成长于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拓扑、泛函分析、抽象代数 是现代数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一个数学工作者, 要想站在数学研究的前沿,必须有拓扑、泛函分 析、抽象代数的雄厚基底。正因为如此,我国所 有的大学数学系均把它们列入教学计划,并称之 为“新三高”(“老三高”指数学分析、高等代 数、高等几何)。
群论的研究
• 1846年—伽罗华死后14年,刘维尔把他的遗稿刊印在他 创办的数学杂志上,其中最重要的论文是《论方程可以用 开方法求解的条件》。 • 1849年凯莱提出了抽象群的概念;1878年他又写出了抽 象群的4篇论文。 • 1874年挪威数学家李在研究微分方程时,发现某些微分方 程解对一些连续变换群是不变的,一下子接触到连续群。 • 1882年,英国载克把群论三个重要来源—方程式论、数论 和无限变换群纳入统一的抽象群概念之中,并提出“生成 元”概念。 • 20世纪初年亨廷顿(Huntington,1874---1952)等人给出 了群的抽象公理体系。同时群论的研究沿着各个不同方向 展开。
• 1910年巴拿赫中学毕业后曾自修数学,并到雅各 龙大学听过一个短时期的课。后来就读于利沃夫 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断了学业,但仍不断 钻研数学。他靠自学和同数学家交谈获得许多数 学知识。1917年巴拿赫和斯泰因豪斯联名写了一 篇关于傅立叶级数收敛性的论文,两年后发表, 这也是巴拿赫的第一篇论文。1920年被破格聘为 助教,同年,提交博士论文《关于抽象集合上的 运算及其在积分方程上的应用》,由此取得了博 士学位。人们有时把该论文作为泛函分析学科形 成的标志之一,为泛函分析奠定了基础。
环论(2)
• 19世纪戴德金和克罗内克已熟知并利用过环的构 造,但抽象理论却完全是20世纪的产物。 • 克罗内克把环叫做“序”,“环”这个词是希尔 伯特引进的。 • 1907年韦得伯恩在《论超复数》中,研究了线性 结合代数,这种代数实际上是环。 • 环的系统理论是德国女数学家诺特给出的,她 1921年的经典性论文《环中的理想论》标志着环 论现代化的开端。
§1、拓扑学(位置几何学)
• 拓扑学最早起源与1736年欧拉研究的“哥 尼斯堡七桥问题”。18世纪东普鲁士首都 哥尼斯堡是一个著名的大学城。它位于布 勒尔河的两条支流之间,那里有七座桥联 接着一个岛和一个半岛,如图。
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借助 数学理论来解释现实问题的方法
抽象分析法
• 大学生的请教 • 欧拉采用了抽象分析法,他用点代表两岸、 岛和半岛,用线代表桥。如图。
对诺特的评价
• 诺特是一位卓越的的学者,除环论外,在积分方 程的解析理论、黎曼面理论、、相对论、联络空 间微分几何学、群表示论及其在量子力学上的应 用等方面都有贡献。 • 她热爱数学教育,热爱学生,培养了一大批数学 人才,其中包括我国的曾炯之(以完成近世代数 上的“曾炯之定理”闻名于世) • 她敦厚温良,又思路敏捷,深得各国学生们的爱戴,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H.韦尔、亚历山大罗夫 对诺特都有很高评价。诺特在数学上的光辉成就 及优秀品质应该成为我们,更应该成为每一位女 性向科学进军的力量源泉。
拓扑学的研究(4)
• 组合拓扑学的奠基人是H.庞加莱。组合拓扑开始 于庞加莱1885—1904年间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流 形、单形、复形、边缘、链、贝蒂(Betti)数、 挠系数、示性数等概念,都在这些论文中提出。----• 拓扑学在20世纪20---30年代获得重大进展。首先 是出现复形的同调群,它由亚历山大罗夫等人完 成。-----• 1937年,美国的惠特尼证明了微分流形的嵌入定 理,正式创建了微分拓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