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书上册第五单元

六年级科学书上册第五单元

六年级科学书上册第五单元
1.物质的变化:介绍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变化类型,如固体的熔化、
液体的凝固、固体的融化等。

2.物质的性质:探索物质的性质,如溶解性、导电性、燃烧性等,
并讲解这些性质的实际应用。

3.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通过实验和例
子来说明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4.酸碱中和:讲解酸碱中和的概念、特征和实验方法,以及中和
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5.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
如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溶液和悬浮液的区分等。

6.物质的分离:讲解物质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等,
并探索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复习课件-青岛版(六年制)(共22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复习课件-青岛版(六年制)(共22张PPT)
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
2.警戒色 动物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捕食者不要吃它。
3.拟态 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颜色和外型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侵袭,这 是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形态的模仿。
4.再生
5.释放毒气、毒汁
知识梳理

知识点

22 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 物
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知识梳理

知识点

24 珍稀动植物为什么会濒临灭绝?
珍 稀 动
外因和内因都对物种灭绝起了作用。 内因:
植 1.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
物 2.繁殖能力低下。
外因:
1.它们的栖居环境发生了严重的自然条件变化。
2.人类的捕杀。
3.人类的开发活动侵犯了它们的栖居地、破坏了它们的正常
生活环境条件(包括造成污染和对植被的破坏)。
发现生物结构性能→根据生物结构特点建立生物模型→检测
模型性能→根据检测结果研制、开发新产品。
课堂练习
• 1.窗台边的花草( ) B A 对称的生长 B 靠窗户那边的长得快 C 背对窗户那边的长得快 D 都不对
课堂练习
• 2.向日葵的“花盘”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
()
A
A 向光性 B 向水性 C 向地性 D 向肥性
知识梳理

知识点

24 国家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
珍 1.实行人工养殖
稀 动 植
2.建立保护区 3.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物 4.就地保护
5.迁地保护
6.建立自然保护区
7.申请自然(文化)遗产
知识梳理

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机械》第14课《斜面》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机械》第14课《斜面》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简单机械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齿轮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齿轮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的基础上编写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了学生对技术、工程与社会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技术、工程的内容奠定基础。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单元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简单机械;认识到运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装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思维:运用有关简单机械装置的结构和作用,解释处理生活中使用力的事例,尝试创造、制作各类简单机械装置,改变力的大小,使工作更方便。

探究实践: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装置的传递改变力的大小,提高工作效率。

态度责任:愿意经历使用简单机械帮助生活与工作的过程,发展尝试利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的兴趣;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重点: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简单机械;认识到运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装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装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单元整体教学思路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4.斜面1.教学内容分析《斜面》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年级上册《简单机械》单元的第一课时。

1.认识斜面。

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车上推送货物的生活场景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认识斜面,知道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教科书还呈现了3名学生搭斜面的情景图,目的教师活动1.搭斜面。

师: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搭一个斜面。

2.猜想斜面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斜面可能有什么作用呢?师: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3.研究斜面的作用。

师: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五单元《假设与试验》知识点整理1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五单元《假设与试验》知识点整理1

第五单元假设与试验1、假设1、(好奇心)总是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

找答案的过程很像侦探破案---先做出一些(猜测),然后寻找(证据)来验证(猜测)。

2、(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

(如果……那么……)是提出假设的常用句式。

3、科学家收集证据的过程是一个十分漫长艰苦的过程,这需要(坚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耐心)。

4、(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

5、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调查研究两个大陆的生物,发现都有一种叫做(中龙)的爬行动物的(化石)。

6、通过观察和测量,魏格纳发现(格陵兰岛)每年都在漂离(欧洲大陆)。

7、(魏格纳)在一次偶然中发现(南美大陆)东海岸的突出部位,恰好可以和(非洲西部)凹进部位吻合在一起……因此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8、“恐龙”是怎么灭绝的?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假设。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①小行星撞击地球给恐龙带来了厄运;②饥饿的哺乳动物吃掉了恐龙的蛋;③一些新的、有害的植物毒死了恐龙;④自相残杀;⑤气候变化;⑥大陆漂移。

2、实验1、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两种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试验)。

2、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的实验是(模拟实验)。

3、(对比试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

是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与(实验结果)的关系的实验。

4、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做过的模拟实验有:模拟雨的形成、模拟昼夜的形成、模拟火山爆发、模拟地震、模拟食物的消化运动等。

做过的对比试验有: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食物发霉的实验等。

5、同一个实验,可能既具有(模拟实验),又具有(对比试验)。

比如: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模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

6、做科学对比实验时,应注意什么?答:做科学对比实验,要学会控制。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5单元简单机械16滑轮教学课件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5单元简单机械16滑轮教学课件

向下用力 向上 示数一样
使用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向上用力
向上用力 不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 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后, 拉力变小
生产和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滑轮?
塔吊
升降晾衣架
想办法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 你有什么发现?
向下用力 拉力变小
第五单元 简单机械
16 滑轮
升国旗的装置上有能转动的轮子,那就是滑轮。 你注意到了吗?
边缘有槽,可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作滑轮。
定滑轮
动滑轮
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作定滑轮;和重物一起移 动的滑轮叫作动滑轮。
1.直接提起重物时,向哪个方向用力? 2.使用定滑轮后,向哪个方向用力? 3.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 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既能 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不能


用力方向 改变用力方向
不能 能
固定不动 省力
× × √ ×
AB
CD
A
不改变
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总结
本文将对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纯净水的制备
- 纯净水的制备方法:蒸馏法、过滤法、离心法等。

- 纯净水的用途:实验室研究、医疗用途等。

2. 水的溶解性
- 溶解的定义:物质在水中能够均匀分布。

- 溶解的影响因素:温度、搅拌、物质的形态等。

- 溶解的现象: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等。

- 溶解度的大小: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3. 溶液制备和分离
- 溶液的制备方法:固体溶解、液体溶解等。

- 溶质、溶剂和溶液的定义和区别。

- 溶液的分离方法:结晶法、蒸发法、过滤法等。

4. 溶酶效应
- 溶酶效应的定义:物质在溶液中能够加速化学反应。

- 溶酶效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5. 饮用水的检测和处理
- 饮用水的检测项目:PH值、溶解性、浊度、有机物等。

- 饮用水的处理方法:沉淀、过滤、消毒等。

以上是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帮助你复和理解相关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科学第五单元是关于"地球与地理"的。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要学习关于地球的各种知识。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是由固态的地壳、液态的地幔和外核、以及内核所组成的。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它的表面被大片的水覆盖着,约占地球表面的71%。

这些水体分布在不同的海洋和湖泊中。

除了水,地球还有大量的陆地,其中包括七大洲和各种岛屿。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一种是自转,另一种是公转。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的速度很快,每小时大约是1670公里。

另一方面,地球每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不同的季节里能感受到不同的气温和天气。

在地球上,有四个重要的地理方向,它们是东、南、西和北。

我们可以利用指南针来确定这些方向。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地理概念是经度和纬度。

经度是指从南极到北极的虚拟线,纬度是指从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虚拟线。

这些线帮助我们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地球还有许多特点,例如地形、气候和生态系统。

地球的地形非常复杂,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气候是指地球上一定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状况,例如干燥、温暖、寒冷等。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区内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海洋等。

最后,我们要关注地球的保护。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必须保护它。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例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以及保护动植物等。

另外,我们还应该呼吁大家关注环境问题,支持环保组织和参与环保活动。

总之,通过学习地球与地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家园。

我们要珍惜地球,保护它,并且努力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地球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我们来造桥》教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我们来造桥》教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我们来造桥》教案一、单元目标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来造桥”。

安排了“1.桥梁招标”“2.桥梁投标”“3.建造桥梁”3课共8个活动,旨在让学生从工程系统的角度设计并制作一个桥梁,体现“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使科学课堂学习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整合了科学、技术与工程,融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

本单元实现以下四个维度的目标,为建构“工程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工程的关键是设计”“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三个概念打好基础。

(一)科学知识1、了解一项工程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

2、了解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能根据现实的需要能够利用文字、绘图、实物等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构想。

3、学会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设计、改进、完善。

(二)科学探究1、从工程系统角度设计并制作一个桥。

能根据生活需求(造桥投标)设计时考虑桥的结构(原理)、成本(经济效益)、选材(可利用的资源)等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

2、在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体会“人们是如何通过技术'改造自然'来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过程,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STSE1、明白“人工世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2、初步体会自然界与人工世界要和谐发展。

二、单元解析第五单元“我们来造桥”,教材模拟工程建设的“招标→投标→验标”流程,编排了相应的三课“桥梁招标”“桥梁投标”“建造桥梁”,用“桥梁招标通告”为活动任务,驱动学生考察、搜集资料,做好投标准备。

以讨论场景图、学生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合作编写桥梁设计投标书,依据招标通告召开招标会作出评价,进而引领学生按照设计方案以“制作和改进桥梁,按标验收”的活动流程,模拟工程“建造和验标”。

凸显工程思想,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六年级科学上册诊断自测题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A、食物链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3、使自然界生态系统不平衡的因素是()。

A、人为因素
B、自然因素
C、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
4、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同一温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让其中一组种
子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冰箱里。

这个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温度
B、光
C、水
5、苹果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柑桔不宜在北方种,这里起着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四、科学分析。

10%
1.依据食物网任意写出两条
食物链。



2.如果我们大量捕杀食虫鸟后会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
五、科学与生活:10%
在北半球,我们在野外如何根据树叶的茂密程度判断方向的?请写出猜想与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