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从《三国演义》论说服别人的技巧

合集下载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博弈问题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博弈问题

以 , 有 了三重 防范 , 才 让诸 葛亮 既维 持 了孙刘 联盟 , 又放 走 了曹 操 。
葛亮 令 关 羽 伏 兵 于 华 容 道 ,并 且 要 求 关 羽 在 华 容 道 上 点 燃 树 枝
冒出烟 雾 引 曹 操 到来 。 在 , 们 用 “ 和博 弈 ” 分 析 曹操 与诸 现 我 零 来 葛亮 在 华 容 道 的 博 弈 , 曹操 的 策 略 是走 华 容 道还 是走 大路 , 葛 诸 亮 派 关 羽 是 埋伏 在 大 路 还 是 在 通 往华 容道 的小 路 。
[] 4易中天. 品三 国【 . M】 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 ,0 7 20. 吾
( 辑 : P) 编 L
溅一一来自一一浅 析 三 国 演 义 中 的 博 弈 间 题
口 向 阳 西 南 财 经 大 学 金 融 学 院
摘 要 : 国 四 大 文 学名 著 中的 《 国演 义 》 很 多脍 炙 人 口的 经典 故 事 让人 回味 无 穷 。从 历 史 故 事 中为 三 国 争霸 中各 方 的 实 力 我 三 有
道上 无 人 ,L 的队 伍 在 另 一 条 道上 。于 是 他 选 择 走华 容 道 。依 孑明 《 国 演 义 》 者 罗 贯 中的 逻 辑 , 葛亮 总是 比曹 操计 高 一筹 , 三 作 诸 以 博弈 论 的 术 语来 说 , 是诸 葛亮 比曹 操 更 理 性 。 就
二 、 羽 大 意 失 荆 州 关
所 得增 加 , 一 方所 得 便 减 少 , 没 有 纳 什 均 衡 点 。 博 弈 中 , 另 它 在 双 方 无 法 知道 对 方 的 策 略 选择 , 只 能进 行 猜 测 。 操 要 选择 走 诸 而 曹 葛亮 的军 队不 在 的 路 , 是 他 的最 优 选 择 结 果 。 诸 葛亮 的最 优 这 而 拼, 结果 偷 袭 都 不 会 成 功 。这 和 囚徒 困境 是 一 个 道 理 。如果 双 方

三国演义权谋与忠诚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忠诚的博弈

三国演义权谋与忠诚的博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著名于明代的作家罗贯中所著。

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节、塑造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智慧的谋略让读者流连忘返。

在三国演义中,权谋与忠诚是两个主要的主题,在不同的角色和场景中展现出对立和博弈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三国演义中权谋与忠诚的博弈,并分析这种博弈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影响。

一、权谋的博弈在三国演义中,权谋被广泛运用于角色之间的斗争。

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众多角色都展示了出色的权谋手段,通过智谋和策略来争取利益和实现目标。

他们利用外交手段、婚姻联姻、军事行动等各种手段,以达成他们的权力诉求。

诸葛亮作为一个典型的智谋之士,他精于计谋,善于运用权谋手段。

他在蜀国辅佐刘备时,通过巧妙运用“连环计”、“空城计”等谋略,以小胜大,成功地击败曹军,保住了蜀国的地盘。

他还精心设计“草船借箭”、“木牛流马”等计策,以巧妙应对敌人的进攻。

诸葛亮的权谋手段赢得了刘备的信任,为他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曹操则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极具权谋智慧的角色。

他以其高超的谋略和政治手腕,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

曹操善于利用不同的权谋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悬崖勒马等。

他的权谋手段使得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人心。

二、忠诚的博弈与权谋相对的是忠诚。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角色表现出对家族、国家和主人的忠诚,他们愿意为了维护正义和信仰而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关羽、张飞和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的忠诚人物之一。

他们是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忠心耿耿,忠诚于刘备。

在三国混战的动荡年代,他们始终与刘备站在一起,与他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时刻。

尽管他们最终遭遇失败和悲剧,但他们的忠诚精神一直被后世所称颂。

此外,还有一些非常典型的忠诚人物,如黄盖、周瑜等。

他们为了国家和主公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黄盖为了曹操的背叛而忠诚,最终悍然选择撞船自杀,保护自己的忠诚和承诺。

三国演义的辩论赛论点

三国演义的辩论赛论点

三国演义的辩论赛论点
以下是三国演义的几个辩论赛论点: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靠自己打江山,其才华无人能及,在赤壁之战中,虽然他只有二十多万兵力,但他的谋略和领导能力却让他成功地牵制了周瑜的兵力,最终获得胜利。

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以仁义为本,以民意为重,他的江山也是靠自己的仁德之心打出来的。

孙权是一个明智的领导者,他能够听取忠言,正确地分析形势,成就江东的霸业。

诸葛亮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慧和谋略使蜀国在三国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周瑜是一个聪明的军事家,他在赤壁之战中的谋略和指挥能力让吴国获得了胜利。

曹操和刘备之间的竞争对三国历史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竞争不仅决定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格局,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精神。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周瑜等,他们的才华、品德和胆略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历史,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情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辩论赛论点,这些论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三国演义的主题和故事,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的多样性。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
启示:“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或者敌人”
历史回顾(二)
诸葛亮误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蜂拥而 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军士,已 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士在城中。众官听得这 个消息,尽皆失色。诸葛亮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 两路杀来。诸葛亮传令众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军各收城铺。打 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而诸葛亮 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 坐,焚香操琴。司马懿自飞马上远远望之,见诸葛亮焚香操琴, 笑容可掬。司马懿顿然怀疑其中有诈,立即叫后军作前军,前 军作后军,急速退去。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 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 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诸葛亮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诸葛亮说,司 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 以退去。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管院
吴新勇
例是眼的历数的古《 的一光,史读研典三 著部看如的者究著国 作记《果角都价作演 。载三我度是值之义
着国们来从。一》 许演用阅文之,是 多义博读学前具我 博》弈和或的有国 弈,论研者大很四 案它的究是多高大
三国中的 博弈论
华案 容例 道一
空案 城例 计二
2
历史回顾(一)
一、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博弈分析
PK
24
诸葛在大路还是埋伏在通 往华容道的小路之间进行选 择)
诸葛亮的最优策略
埋伏在曹操要走的路上
(曹操的策略是在走华容道 还是走大路之间进行选择)
曹操的最优策略 选择没有蜀军的路
诸葛亮明知道关羽很讲义气会放走曹操为什么还要让关羽 镇守华容道,而不是张飞呢?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
诸葛亮作为一个著名的谋略家和军事家,自然懂得这个道理。熟悉那一段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当时曹操的实力最强,孙权次之,刘备的实力最弱。如果刘备不能够联合孙权,曹操就会分别将他们消灭掉。于是诸葛亮就舌战群儒,推动了孙刘两家的结盟。但是,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刘备当时是最弱的,那么他是不愿意将曹操完全消灭掉的,因为一旦消灭了曹操,实力在自己之上的孙权就会过来消灭他。因此,弱者就要对这个三角形结构进行维持,保证其足够的稳定。赤壁之战虽然消灭了曹操很大的兵力,但是还没有直接摧毁他。曹操依然可以威胁到孙刘两家的政权,那么两家就要长期合作。经过赤壁之战,曹操无力南下,孙刘两国联合起来,静观其变,三者形成了一种均衡态势;保持这个稳定的状况才是对三方最优的,如果某一方破坏了这种平衡状况,就会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斌
【关键词】:
摘要:
1、(诸葛亮 VS 曹操)华容道博弈·
曹操亲领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 孙权和刘备联合破曹, 曹军大败。 曹操引兵而逃。 经过一路厮杀, 来到一处, 军士报: 前方有两条道路, 请问丞相走哪条路?曹操问:哪条路近?军士说:大路稍平,却远五十 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多里。曹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 路山边有数处狼烟,大路并无动静。曹操叫走华容道。诸将问:烽烟 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曹操说:岂不闻兵书有云:“实则虚 之,虚则实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放烟,使我军不敢从这 条路走, 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 吾已料定, 偏不教中他计。 诸将皆曰: 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曹兵走华容道。但关羽依着诸葛亮的妙计在 华容道等着曹操,于是关羽上演了一场“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 走蛟龙”的捉放曹的义举。逃过华容道大难,曹操只剩二十七骑! 在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这一华容道博弈中, 曹操的策略是在走华容道还是走大路之间进行选择,而诸葛亮派关羽埋伏时,要在埋伏在大路还是埋伏在通往华容道的小路之间进行选择。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

《三国演义》中的博弈
料 j 司 马懿 “ 吾 生 平 谨 慎 ,必 不 弄
概括 《 三国演 义》 ,这个词 就是
“ ” 计 , 即计 策 或 策 略 也 。用 计 。 计 ,即用 策 略赢 对方 。用计 算 敌 , 不 仅 要 自己选 择 恰 当 的计 策 .而 且 要算 准 对 方 用 什 么 计 策 ,这 不 就 是博 弈? 在让 我们 看 《 国演 现 三 义 》中 著名 的空 城计 博弈 。 。
懿退兵 。
诸葛亮误用马谡 ,致使街亭
失 守 。 司马 懿 引 大 军 十五 万 蜂 拥
而来 。当时孑 明身边别无大 将 。 L 只有 一班 文 官 , 五千 军 士 。已 分

对方在不 同行动策 略下 的支付 。
而诸 葛亮 是 知 道 的 ,他 们 对博 弈 结构 的 了解 是 不 对 称 的 ,诸 葛亮 拥 有 比 司马 懿 更 多 的 信 息 .当 然 有 。这 种 信 息 的不 对 称 完 全 是诸 !葛亮 “ 造 出来 的” 因此这是 制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半先 运 粮 草 去 了 . 只剩 二 千 五
百 军士 在 城 中 。众 官 听 得 这 个 消 息 。尽 皆 失 色 。 孑 明 登 城 望 之 , L 果 然 尘 土 冲 天 。魏 兵 分 两 路 杀
来 。孔 明 传令 众将 旌 旗尽 皆藏
匿 ,诸 军 各 收 城 铺 。 打 开 城 门 , 每 一 门用 二 十 军 士 .扮 作 百 姓 , 洒 扫街 道 。 而孑 明乃 披 鹤 氅 .戴 L
基 于 以前 的认 识 ,这 就 是 “ 纳 归
法 ” 。
有数 处 狼 烟 ,大 路 并 无 动 静 。 曹
操 叫走 华 容 道 。诸 将 问 :烽 烟 起

《三国演义的博弈论解析》PPT

《三国演义的博弈论解析》PPT
三国真雄 鹿死谁手
——《三国演义》的博弈论解析
经典博弈游戏
请10位同学每人在字条上写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 0-100之间任何一个整数。我们算一个平均数,算 出来以后再除以2,就得到平均数的一半,写的数 离平均数的1/2最靠近的人,赢得10块钱。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坦白
坦白

沉默
-8 -8 -10 0
博弈结果:双 方皆坦白。 沉默
0 -10
-1 -1
“囚徒困境”: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
智猪博弈:多劳并不多得
智猪博弈的收益矩阵
大猪/小猪 踩踏板 等待
踩踏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1 9 -1
等待 44 00

如何巧妙地说服别人

如何巧妙地说服别人

如何巧妙地说服别人说服的策略一、抓住关键对于那些善于操纵说服技巧的人不是与对方不停地周旋,而是抓住关键,一语中的。

这一点如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成大事。

可看一例:汉代着名丞相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

上林苑是一处为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大片园林。

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大量钱财,才这样为他们说话办事的。

于是萧何被捕入狱,同时被审查治罪。

当时的法官廷尉为讨好皇上,只要皇上认定某人有罪,廷尉不惜用大刑使犯人服罪。

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的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是否还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吗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

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那么关中之地就不是陛下的了。

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而不谋的情况下,去贪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小利吗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要害。

刘邦深有感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诚心,感到非常惭愧。

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汉代的另一位开国元勋周勃,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爪牙,迎立汉文帝,有定国安邦的大功。

可后来当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伪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

汉文帝竟然也相信起来,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

按汉代当时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

就在周勃大祸临头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皇上,周勃谋反的最佳时机是您未即位时而先皇留给你的皇帝玉玺在他手上,并且统帅主力部队北军的时候,但是他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陛下。

现在罢相回到自己的小封国里居住,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想起谋反呢听了这话,所有的疑虑,文帝都没了,并立即下令赫免了周勃。

可以想像,倘若没有人在此二人大难临头的时候站出来为他们辩白,讲明事实真相,分析入情入理,他们二人能免去大难吗言语的威力是何其大呀!二、迂回诱导打开缺口在日常生活中,说服的事情几乎随处可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论:从《三国演义》论说服别人的技巧唇齿间的刀剑——从《三国演义》论说服别人的技巧摘要: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为无法说服别人而苦恼。

即使我们拥有正确的观点和超前的预想,如果不能为别人接收,也不能实现其价值。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记载了很多能人谋士游说的故事,其中“诸葛亮用智激周瑜”,“邓伯苗临危使吴”等故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本文通过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与博弈论结合,论述了高明说客的三层境界。

关键词:三国;博弈论;说服力;一、认清博弈的格局要想具备说服别人的能力,首先要具备透视说服过程中的博弈格局的能力。

能言善辩之士能看出被说服者的种种考虑,也就是博弈中各种策略的获益。

顺着他的思路,解决他的顾虑,指出最佳的选择,才能让被说服者“乖乖就范”。

邓芝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外交家。

在第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中,蜀国伐吴新败,刘先主托孤白帝城,魏国对蜀国虎视眈眈。

为了防止受到吴、魏两国的夹攻,邓芝(字伯苗)临危受诸葛亮之托出使吴国,重新联合吴国共同抗魏。

孙权为了给邓芝一个下马威,采纳了张昭的计谋:“先于殿前立一大鼎,贮油数百斤,下用炭烧。

待其油沸,可选身长面大武士一千人,各执刀在手,从宫门前直摆至殿上,却唤芝入见。

休等此人开言下说词,责以郦食其说齐故事,效此例烹之,看其人如何对答。

”邓芝行至宫门前,只见两行武士,威风凛凛,各持钢刀、大斧、长戟、短剑,直列至殿上。

芝晓其意,并无惧色,昂然而行。

至殿前,又见鼎镬内热油正沸。

左右武士以目视之,芝但微微而笑。

近臣引至帘前,邓芝长揖不拜。

权令卷起珠帘,大喝曰:“何不拜!”芝昂然而答曰:“上国天使,不拜小邦之主。

”权大怒曰:“汝不自料,欲掉三寸之舌,效郦生说齐乎!可速入油鼎。

”芝大笑曰:“人皆言东吴多贤,谁想惧一儒生!”权转怒曰:“孤何惧尔一匹夫耶?”芝曰:“既不惧邓伯苗,何愁来说汝等也?”权曰:“尔欲为诸葛亮作说客,来说孤绝魏向蜀,是否?”芝曰:“吾乃蜀中一儒生,特为吴国利害而来。

乃设兵陈鼎,以拒一使,何其局量之不能容物耶!”权闻言惶愧,即叱退武士,命芝上殿,赐坐而问曰:“吴、魏之利害若何?愿先生教我。

”芝曰:“大王欲与蜀和,还是欲与魏和?”权曰:“孤正欲与蜀主讲和;但恐蜀主年轻识浅,不能全始全终耳。

”芝曰:“大王乃命世之英豪,诸葛亮亦一时之俊杰;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今大王若委贽称臣于魏,魏必望大王朝觐,求太子以为内侍;如其不从,则兴兵来攻,蜀亦顺流而进取:如此则江南之地,不复为大王有矣。

若大王以愚言为不然,愚将就死于大王之前,以绝说客之名也。

”言讫,撩衣下殿,望油鼎中便跳。

权急命止之,请入后殿,以上宾之礼相待。

权曰:“先生之言,正合孤意。

孤今欲与蜀主连和,先生肯为我介绍乎!”芝曰:“适欲烹小臣者,乃大王也;今欲使小臣者,亦大王也。

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权曰:“孤意已决,先生勿疑。

”故事中,邓芝之所以能面对油鼎,武士不慌不乱,是因为心中对吴蜀两国的博弈格局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

并且,吴蜀两国联合是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纳什均衡,单独背叛对两国都没有好处:如图1,吴蜀两国联合抗魏,则不仅可以互相保全,而且能使魏国首尾不能相顾,乘机攻占魏国的领地。

所以得益用(50,50)来表示。

而两国互相侵犯,不仅两国各自国力耗损,而且使得魏国有机可乘,即使一国取胜,也无法再与强大的魏国争雄,得益是(-100,-100),此外,一国单独背叛吴蜀联合,被侵犯的一国将遭受灭顶之灾,侵犯国尽管可以获得短期的利益,但是唇亡齿寒,很快也会被魏国消灭。

因此联合—侵犯的得益是(-150,50)或(-50,-150)。

这个博弈矩阵的纳什均衡有两个,一个是吴蜀联合,一个是吴蜀互相侵略,但很明显,吴蜀联合是符合两国最大利益的。

因此邓芝能理直气壮地说“特为吴国利害而来”,也正因为吴蜀联合是吴国的最佳选择,孙权才连声表示“孤意已决,先生勿疑”。

之后吴国也派张温前往蜀国表示吴国的友好之意。

因为这个博弈类似于“囚徒困境”的情况,所以双方往来的本质其实是表达己方的诚意,减少对方的疑虑。

从而不会初相双方因为不信任而选择互相侵犯的较差的均衡。

可见,要想说服别人,就必须要站在双方的立场,尤其是对方的立场观摩现实中的“博弈格局”,只有符合对方利益的策略才会被对方采用。

聪明的说客能传达博弈中双方共同利益所在,在为己方的利益着想的同时兼顾对方的利益,才能使自己的建议被对方采用,从而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改变博弈的格局很多时候我们尽管对博弈的格局有了清晰的了解,但是因为博弈本身的结构,使得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符合我方利益的对于对方而言不是最佳的选择,双方不能通过合作来实现双方利益共同的最大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使我们的想法被对方采用呢?高明的说客不仅能认清博弈的格局,更能通过各种渠道,改变对方各种选择的预期收益,创造共同利益,使对方“乖乖就范”。

下面我们举“诸葛亮用智激周瑜”的故事来说明。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吴国文武大臣为了“投降还是反抗”争论不休的时候,周瑜会柴桑要与孙权商议。

鲁肃和孔明拜访周瑜,席间鲁肃主战,周瑜主降,二人互相争辩,孔明只袖手冷笑。

瑜曰:“先生何故哂笑?”孔明曰:“亮不笑别人,笑子敬不识时务耳。

”肃曰:“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识时务?”孔明曰:“公瑾主意欲降操,甚为合理。

”瑜曰:“孔明乃识时务之士,必与吾有同心。

”肃曰:“孔明,你也如何说此?”孔明曰:“操极善用兵,天下莫敢当。

向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表敢与对敌。

今数人皆被操灭,天下无人矣。

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

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贵。

国祚迁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鲁肃大怒曰:“汝教吾主屈膝受辱于国贼乎!”孔明曰:“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

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

”瑜又问:“果用何二人?”孔明曰:“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

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

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

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瑜曰:“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

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

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

”瑜曰:“此赋公能记否?”孔明曰:“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

”瑜曰:“试请一诵。

”孔明即时诵《铜雀台赋》云:“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

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旂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

”孔明佯作惶恐之状,曰:“亮实不知。

失口乱言,死罪!死罪!”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瑜曰:“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适来所言,故相试耳。

吾自离鄱阳湖,便有北伐之心,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孔明曰:“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拱听驱策。

”故事中,周瑜本来或战或降的态度并不明朗,但听了诸葛亮一首《铜雀台赋》后立马“勃然大怒”,连声表示“虽刀斧加头,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

是什么导致周瑜主战的意愿突然这么强烈呢?我们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如图2,在诸葛亮背诵《铜雀台赋》之前,周瑜可以选择主战或者主降,吴国太临终前嘱咐孙权“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周瑜主战或者主降会很大程度影响孙权的决策。

刘备军可以选择观望,或者抗击曹操。

刘备军兵力相对较少,如果孙权刘备联合抗击曹操,那么考虑失败和胜利的可能性,双方都必须要付出10的代价。

如果孙权抗击曹操,刘备坐收渔人之利,那么刘备可以乘乱获得50的收益,而孙权或者胜利或者失败,都将会承受50的战争代价。

如果吴国投降,那么刘备就成了曹操唯一的“眼中钉”,将会承受50的被追杀的代价,如果这时还以很弱的兵力抗击曹操,将会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是100的代价。

不难看出,周瑜方,主战是严格下策,而对于刘备军,作战是严格下策,所以最终的均衡是周瑜选择主降,刘备军选择观望和逃跑。

也就是说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作为说客的聪明才智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铜雀台赋》是曹植为曹操建造铜雀台而写的一首赋,里面提到曹操的愿望:夺取二乔回铜雀台以供玩乐。

大乔是孙策的夫人,小乔则是周瑜的夫人,二者均为吴地权贵,某种程度上是吴地强盛的象征。

如果周瑜主降,那么不仅国家遭受巨大的羞辱,而且自己的爱人也要受到曹操的侮辱。

对于一个国臣和男人来说,这样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于是周瑜主降的得益就悄悄的发生了变化,如图3,周瑜投降的代价是—100(灭顶之灾)。

所以诸葛亮实际上断绝了周瑜主降的后路,博弈的新均衡是周瑜主战,刘备军坐等渔人之利。

诸葛亮成功的通过改变博弈格局让周瑜听从自己,从而为刘备夺取荆襄九郡,实现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可见,只具备认清博弈格局的能力对于说服别人而言是不够的,高明的说客还要能创造条件来改变对方的决策预期收益,从而让对方在无法合作的博弈中乖乖就范,从而实现我方的最大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比如在大学宿舍里,如果一位同学熬夜,他的台灯和键盘鼠标的声音影响了别的同学休息,那么作为他的舍友我们劝说时可以从“熬夜对身体的害处很大”“熬夜对学习的意义不大”来劝说,改变他熬夜和不熬夜的预期得益,往往比直接的抱怨更加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