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民俗

苍溪民俗
苍溪民俗

苍溪民俗——游百病

苍溪县陵江镇第五小学校谢利华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游百病”,在我的家乡—苍溪,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男女老少,几乎倾城倾巢出动,像候鸟迁徙般出门到四处去游玩。

放眼远望: 梨博园内,人影瞳瞳;滨江路上,人流如潮;杜里坝内,人山人海;红军渡,西武当,游人摩肩接踵……大家扶老携幼,呼朋引伴,结伴而行,或观赏自然风光,或登山俯瞰四野,或草坪屈膝打坐尽兴游玩,或带小孩河滨放风筝,或山上寺庙敬香祈祷……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游百病”带来的欢乐。

说起苍溪“游百病”风俗的由来,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的一个农历春节,天府之都被一支外族武装围了个水泄不通。这里历来少战火,城墙早已年久失修,如何抵挡敌侵!百姓们闻风而动,挖土加固城墙。城墙见天上涨,不料,风侵露寒,加之连日劳累,城中闹起瘟疫,许多人卧床不起,筑城人数锐减,城墙浮土也未夯实。正月十六清晨,城外号炮响起,敌军攻城。霎时间,杀声大起,金鼓齐鸣,万箭齐发,云梯直上。顿时,守城军丁百姓奔向城墙,男女老少齐上阵,连许多患病的人也硬撑着跟上去。人们手挽手,肩并肩,踏着节拍,将新土踩得牢牢实实。守城军民脚踩实土,同仇敌忾,砍的砍,戳的戳,终将敌退,意想不到的是,那些身染瘟疫的人,在分享胜利的同

时,不约而同地发现自身的病不治而愈了。人们认为,正月十六是个好日子,走出户外能去病去灾。于是,从唐代起,就流传下来,在这一天去“游百病”。这一习俗也从成都向天府四周辐射,苍溪正月十六“游百病”也由此应运而生。

随着岁月磨砺,沧桑演变,其它地方“游百病”早已淡化,而苍溪的“游百病”民俗则世代沿袭,经久不衰。据人们讲:经过正月十六这一游,就会使“百病”在舒心畅快的短距离旅游中,全部“遗”在路上,“遗”在野外,使得“百病”全消;没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更加健康;有病有灾的正好“遗”掉,逢凶化吉,时来运转!

从科学的层次考证,我们其实会发现,正月十六“游百病”就是一种春季的全民健身运动。常言道“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徒步锻炼是获得健康体魄,抵抗各种疾病的有效方法。因此,“游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以车代步时候多,锻炼时间太少太少,徒步运动十分有限。这样看来,我们不仅要正月十六“游百病”,更要天天“游百病”。

我们家乡对此民俗非常重视,“游百病”已经从传统的地方习俗演绎成了一场生动的全民体育盛事。不但正月十六“游百病”,还在玄武广场等地方,更增加了健身项目展示、自行车运动、象棋比赛、网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老少皆宜文体项目,让人们在节日里尽享受着全民健身活动的乐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