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式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周恒辉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DS18B20数字温度计设计

令子程序 、 计算温度子程序 和显示数据刷新 子程序等 。
6 2
湖 南 农 机
发 D 1B 0复位命令 S82 发跳过 R M命令 O
21 0 o年 1 月 1
发温度转换 开始命令
图 2 数字温度计设计电路原理图
图 5 温度转换命 令子程序流程
主程序 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温度的实时显示 、读 出并处理 D 1B 0的测量温度值。温度测量每 l 进行一次。主程序流 S82 S
程图如图 3 示 。 所
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主要是对显示缓冲器 中的显示数据 进行刷新操作 , 当最高数据显示位 为 0时 , 将符号显示位移入 下一位。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流程图如 图 6所示。
图 6 显 示 数 据 刷 新 子 程序 流
4 结 语
息 ,0 5 20.
用 1 2位分辨率时 , 转换时间约为 7 0m 。 5 s 在本 程序设计 中, 采 用 1 显示程序延时法等待转换的完成。 S 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
流 程 图如 图 5所 示 。
[ ] 伟正. 3金 单线数 字温度 传感 器的原理 与应 用[ ]电子技 术应 用 , J.
路 , 温元 件一 般用 的是 热电偶和热电阻 。 测 而热电偶和热 电阻
测 出的一般都是 电压或者 电流 ,经过 A D与 DA转换 后才能 / / 实现测温 , 需要 比较 多的外 部硬件支持 。 而且 由于热敏电阻的
不稳定性 , 导致测温易受外界 干扰 、 且精度不高 。 本 数 字 温度 计 设 计 采 用 美 国 D L A A L S半 导 体 公 司 继 D 12 之 后推 出的一种改进 型智能 温度传感 器 D 1B 0作 S80 S8 2 为检测元件 , 与传统 的热敏 电阻不 同 , S 8 2 D 1B 0可直接将 被测
数字式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4/8/3
5
2.温度检测系统的数字化实现
首先,调试ADC0804的测试程序,并用数码管进行实时显示。 显示要求为0.0~100.0。然后利用标定温度传感器所得的数据 进行变换系数的求取。注意为了减小CPU的计算量,可采用 定点数运算,及为了显示温度的小数点后一位,可将所有的温 度数据都×100,则折算系数计算公式为
➢ (二)设计一个数字式温度检测系统。焊 接PWM单元电路板,搭建系统硬件,下载 程序,实现设计。
➢ (三)问题与思考,任务拓展。
2024/8/3
11
7.1 数字式温度检测系统的组成
➢ 数字式温度测量系统是利用微处理器为核心而构 成的一种温度测量和显示系统,它主要有温度测 量单元,温度变送单元,模数转换单元,数据处 理分析单元以及显示单元等组成。
➢ 为了便于对温度测量系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该 系统还具有可控加温环节,具体实现思路是采用 PWM方式驱动加热丝,完成温度的增加,从而减 小了系统标校和测试的工作量。
6
6.4 温度检测系统的程序设计
➢ 例如:系统有四个按键,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思想 进行规定:
➢ KEY1:实时温度显示按键,当按下此键系统显示 实时温度。
➢ KEY2:PWM占空比设定键,系统显示当前的占 空比,数据范围1~99。
➢ KEY3:占空比加1键,每按下一次,当前占空比 加1,加到99停止。
2024/8/3
4
6.3 温度检测系统的标校过程
1.传感器变送器的零点和满量程的标定
温度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为:零点、满量程输出、 增益、以及线性度等。进行温度传感器的这几个指标的测 试过程,称为传感器的标定。
首先,准备一个烧杯的冰水混合物,将被标定温度变送器 和校准用热电阻Pt100都埋入到冰水混合物中,直到接Pt100的 标准表显示温度为0℃,再调节温度变送器的调零电阻,使得温 度变送器的输出为0V。然后再用加热装置加热烧杯的水并使其 沸腾,读取标准表所示的实际温度数,然后再调节温度变送器 的满量程调节电阻,使得其输出为5V。 反复进行零点和满量程标定若干次,直到合适为止,并记录此 时满量程所对应的实际输出电压和实际温度值,为下面的温度 测量的数字实现提供依据。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与制作任务书

9、主选温度传沸点 100℃校准? 答:将传感器放入 0℃的冰水里和 100℃的开水里进行测试。
11、电路连接完成后,译码显示数值应为多少? 答:应该是 0.
3、温度传感器的分类和选用,工作原理的分析。 答:温度传感器有四种主要类型:热电偶、热敏电阻、电阻温度检测器(RTD)和 IC 温度传感
器。IC 温度传感器又包括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两种类型。热电偶应用很广泛,因为它们非 常坚固而且不太贵。 热电偶有多种类型, 它们覆盖非常宽的温度范围, 从?C200℃到 2000℃。 它们的特点是:低灵敏度、低稳定性、中等精度、响应速度慢、高温下容易老化和有漂移, 以及非线性。另外,热电偶需要外部参考端。RTD 精度极高且具有中等线性度。它们特别稳 定,并有许多种配置。但它们的最高工作温度只能达到 400℃左右。它们也有很大的 TC, 且价格昂贵(是热电偶的 4~10 倍),并且需要一个外部参考源。模拟输出 IC 温度传感器具 有很高的线性度 (如果配合一个模数转换器或 ADC 可产生数字输出)、低成本、高精度(大 约 1%)、小尺寸和高分辨率。它们的不足之处在于温度范围有限(?C55℃~+150℃),并且 需要一个外部参考源。数字输出 IC 温度传感器带有一个内置参考源,它们的响应速度也相 当慢(100 ms 数量级)。虽然它们固有地会自身发热,但可以采用自动关闭和单次转换模式 使其在需要测量之前将 IC 设置为低功耗状态,从而将自身发热降到最低。与热敏电阻、RTD 和热电偶传感器相比,IC 温度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线性,低系统成本,集成复杂的功能,能 够提供一个数字输出,并能够在一个相当有用的范围内进行温度测量。
信 模 号 拟 采 样 转 换 为 电
信 号 放 大
基于MAX6675的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人们 。 2 系统 的 连 接
P0O- PO 3
Uc c
M A X66 75
A T C 51 89
SO — —— ■ Pl0 GN D SCK ● —一 Pl 1
P 4 O ~Po 7
问题 。MA 6 7 X 6 5是 一 复 杂 的单 片 热 电偶 数 字 转 换 器 , 内部 具
在 测 控 系 统 中 , 传 统 手 工 方 法 和 测 量 手 段 测 量 温 度 , 仅 用 不 精 度 低 , 度 慢 , 靠性 差 , 且 测 量 时耗 费人 力 。 展 一 块 或 多 速 可 而 扩 块 A D 采 集 卡 , 然 可 以 快 速 、 确 、 靠 地 进 行 测 量 , 是 在 / 虽 精 可 但 模 拟 量 较 少 或 是 温 度 等 缓 变 信 号 场合 , 用 总 线 型 A D卡 并 不 采 / 是 最 合 适 、 经 济 的方 案 。 考 虑 到 为 了 克 服 这 些 缺 点 , 择一 种 最 选 新 的 电平 转 换 装 置 是非 常有 必 要 的 。 X 6 5的 出现 解 决 了 这 MA 6 7
测 量 温度 精 度 低 , 度 慢 , 靠性 差 的缺 点 , 而该 器 件 是 将 热 电 偶 测 温方 案 应 用 于温 度 采 集 系统领 域 的理 想 选择 。 速 可 因
关 键 词 : X 6 5, 片机 , MA 6 7 单 温度 采集 系统
Ab ta t s rc
Ths i pap s u es he fe t o t p a u e er t di t ef c s f em ert r ac iion y tm wi qust s se i l l by h MAX6 5 h r be t e 67 t e moc pl tm pe aur ou e e rt e
温度采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1、设计目的1)查资料了解8255A和ADC0809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2)原理图设计,用PROTEL画出原理图3)软件设计,给出流程图及源代码并加注释2、所用设备1)8088CPU2)DS18B20温度传感器3)A/D570转换器4)8255A可编程并行接口5)3片LED显示6)74LS138译码器3、设计内容及步骤以8088 CPU 为核心设计一个温度采集系统,系统可以实现一路温度的采集,在3位LED显示器上显示当前温度。
本设计所用器件主要有传感器,A/D转换器,8088CPU,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LED显示器等。
首先传感器把所测的温度转换为电压,输入A/D转换器中进行转换,然后再把得到的二进制数经过CPU在LED上显示出来系统总体方案按照设计要求我们把传感器选择DS18B20,A/D转换采用AD570,把温度传感器采集过来的电压信号直接传给A/D 转换器,然后通过8路数据接入8255可编程芯片,经微处理器8088处理后输出,通过LED显示当前采集的温度值。
图-1 系统框图4、程序设计(各个软件模块设计和流程图)4.1温度采集DS18B20的读数据流程图图-2 温度采集DS18B20的读数据流程图4.2 处理温度BCD码流程图图-3 处理温度BCD码流程图4.3 显示数据刷新流程图图-4 显示数据刷新流程图4.4系统总的流程图图-5系统总的流程图5、硬件设计5.1温度采集模块温度采集部分运用DS18B20传感器,其测温系统简单,测温精度高,连接方便,占用口线少,转换速度快,与微处理器的接口简单,给硬件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有效地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5.1.1 DS18B20简介(1)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
(2)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
(3)可用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 3.0—5.5 V。
(4)测温范围:-55 — 125 ℃。
智慧温度监测系统设计设计方案

智慧温度监测系统设计设计方案智慧温度监测系统设计方案1. 引言智慧温度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设备,可以对不同环境中的温度进行监测和管理。
本设计方案旨在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智慧温度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并能够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和管理。
2. 系统总体结构智慧温度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传感器模块、嵌入式处理模块、通信模块、云端服务器和手机APP客户端。
传感器模块负责实时采集温度数据,嵌入式处理模块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通信模块负责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云端服务器负责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手机APP客户端提供用户界面和远程控制功能。
3. 硬件设计传感器模块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的实时采集,传感器模块与嵌入式处理模块通过模拟输入接口进行连接。
嵌入式处理模块使用高性能的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并包括存储器,串口通信接口和以太网接口等。
通信模块使用无线通信方式,如WiFi或蓝牙,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
云端服务器使用高性能的计算机作为数据存储和分析平台。
4. 软件设计嵌入式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包括温度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通信协议的制定,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等。
传感器模块定时采集温度数据,并通过模拟输入接口将数据传输给嵌入式处理模块。
嵌入式处理模块采用特定的协议将数据传输给云端服务器,同时将数据存储在本地存储器中,以备不时之需。
云端服务器接收并存储来自多个监测点的温度数据,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查询。
手机APP客户端通过与云端服务器的通信,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
5. 系统特点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实时性:传感器模块实时采集温度数据,并通过通信模块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用户可以实时监控温度。
(2)可靠性:传感器模块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嵌入式处理模块具有高性能和稳定性,通信模块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3)灵活性: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环境中的需求进行配置和部署,适应各种温度监测场景。
数字温度计设计毕业设计(两篇)

数字温度计设计毕业设计(二)引言概述数字温度计是一种用于测量温度的电子设备,它通过传感器将温度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显示在数字屏幕上。
本文将针对数字温度计的设计进行详细讨论,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主要方面。
硬件设计部分将包括传感器选择、信号调理电路设计和数字显示设计;软件设计部分将包括嵌入式程序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读者将能够了解到数字温度计的设计原理、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正文内容1. 传感器选择1.1 温度传感器类型1.2 温度传感器比较与选择1.3 温度传感器参数测试与校准2.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2.1 信号条件2.2 放大和滤波电路设计2.3 ADC(模数转换器)选型和使用3. 数字显示设计3.1 显示芯片选型和使用3.2 显示屏尺寸和分辨率选择3.3 显示内容设计和显示方式选择4. 嵌入式程序设计4.1 控制器选型和使用4.2 温度数据采集与处理4.3 温度数据存储和传输5. 用户界面设计5.1 按键和控制部分设计5.2 显示界面设计与实现5.3 温度单位与切换设计正文详细阐述1. 传感器选择1.1 温度传感器类型在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中,可以选择多种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偶、热敏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本文将比较各种传感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从而选择最合适的传感器。
1.2 温度传感器比较与选择通过比较热电偶、热敏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响应时间和成本等特点,结合设计需求和成本预算,选择最佳的温度传感器。
1.3 温度传感器参数测试与校准为了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需要对其参数进行测试和校准。
本文将介绍传感器参数测试的方法和仪器,以及校准的步骤和标准。
2.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2.1 信号条件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需要进行电平调整和滤波等处理,以便进一步处理和显示。
本文将介绍信号调理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2 放大和滤波电路设计为了放大和滤波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本文将介绍放大和滤波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运放、滤波器和滤波器的选型和参数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班级电气1112学号 1111205227 学生姓名周恒辉专业电气信息类系别电子信息工程系指导教师庄立运淮阴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年5月1 设计目的a)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b)学习较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模拟、数字电路等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
c)进行基本技术技能训练,如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熟练运用的能力,掌握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仿真软件、实验设备进行调试和数据处理等。
d)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设计要求a)能够实现坏境温度的检测及转换,检测精度为±0.1℃;b)测量值用数字显示,显示范围为-50℃~+150℃;c)不可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d)画出总体电路图;e)主要单元电路和元器件参数计算、选择;f)安装自己设计的电路,按照自己设计的电路,在通用板上焊接。
焊接完毕后,应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看是否有错接、漏接、虚焊的现象;g)调试电路;h)电路性能指标测试;i)要求性能可靠、操作简便;j)提交格式上符合要求,内容完整的设计报告;3 总体设计环境温度是影响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本课题要求用电子元器件设计一个数字式温度采集系统,利用数码管显示当前温度,具有读数方便、测量范围广、测量准确等优点。
图1温度采集报警系统方案框图3.1总体设计框图图3-1为温度采集报警系统方案框图。
该温度采集报警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检测电路(2)信号调理(3)双积分A/D 转换器(4)基准电压 (5)显示译码器(6)字位驱动(7)LED 数码管显示3.2电路组成图及工作原理图2总电路图 3.2.1测温探头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 信号原理 A/D转换 译码 器驱动 LED 显示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R3、二极管VD1~VD3、三极管V1构成温度传感器电路。
其中,VD1、VD2串接作为测温探头;R1~R3、VD3、V1构成恒流源电路,给测温探头提供恒定的正向电流。
大家知道,半导体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决定于正向电流的大小和温度,当正向电流一定时,正向压降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对于普通的硅二极管1N4148而言,具有约-2.1mV/℃的温度系数,当两个1N4148串接时,总的正向压降与温度的关系约为-4.2mV/℃。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在-50℃~+150℃的范围内,二极管的测温精度可达±0.1℃,与其他温度传感器比较,二极管温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好、简便的特点,而且当二极管的正向电流和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其正向压降是非常稳定的。
通过计算可以知道,恒流源提供给VD1、VD2的恒定电流约为0.5mA。
二极管VD3起温度补偿作用,保证恒流源能提供稳定的电流。
3.2.2测温显示原理测量探头把待测温度转换为相应的电压后,因为要实现温度的数字显示,就必须有模拟/数字转换装置。
在附图中,IC1、IC2、IC3及其周围元件构成A/D转换、数字显示电路。
MC14433是单片CMOS3 位双积分型A/D转换器,该A/D 转换器转换精度高,达±0.05%±1字;转换速率为2~25次/秒;输入阻抗大于1000MΩ;外围元件少,电路结构简单;量程为1.999V和199.9mV两档;输出8421BCD代码,经译码后实现LED动态扫描显示。
MC14433的第2脚为外接基准电压Vref输入端;第3脚为被测电压Vin输入端;第1脚为模拟地,此端为高阻输入端,是被测电压和基准电压的地;第{15}脚为过量程输出标志端OR,平时OR为高电平,当|Vin|>Vref即超过量程时,OR为低电平。
被测电压Vin与基准电压Vref成下列比例关系(当小数点定位于4个LED数码管的十位数时):输出读数=Vin/Vref ×199.9在图中,IC2(译码器MC14511)把IC1(MC14433)输出的BCD码译成十进制数显示,因为MC14433以扫描方式输出数据,所以只需要用一个译码器就能驱动4只共阴极LED数码管,其中千位数的数码管(最左边一个LED数码管)只接b、c两段。
4只LED数码管的公共阴极分别由IC3(MC1413)中的4个达林顿复合晶体管驱动。
负号由千位数的LED数码管之“g段”来显示,显示负号的“g段”由MC14433的Q2控制,当输入负电压时(对应温度为0℃以下),Q2=“0”,显示负号的“g 段”通过R15点亮;当输入正电压时(对应温度为0℃以上),Q2=“1”,使MC1 413的另一个达林顿复合晶体管把流过R15的电流旁路到地,使显示负号的“g 段”熄灭。
小数点固定在十位数的LED数码管,通过R16给小数点“dp”提供电流,使小数点“dp”点亮。
在图中,设置电位器RP1和RP2,其中RP1用于调节沸点(100℃);RP2用于调节冰点(0℃)。
整个电路的直流电源由IC4(LM7809)提供,直流电源电压为+9V。
3.3各框图的功能和实现该功能的可选电路及特点1) 检测电路:转化元件输出的电量常常难以直接进行显示,记录,处理和控制.这时就需要将其进一步变化成可直接利用的电信号。
2)信号调理:简单的说就是将待测信号通过放大、滤波等操作转换成采集设备能够识别的标准信号。
是指利用内部的电路(如滤波器、转换器、放大器等…)来改变输入的讯号类型并输出之。
3)双积分D/A转换电路:能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的电子电路,简称ADC或A/D。
模数转换器是利用数字系统分析、处理。
4)基准电压:高精度的基准在电源接通后,芯片达到热稳定之前可能需要一个额外的热稳定周期并且使得受热所引起的失调达到它们的最终稳定值5)显示译码器:主要解决二进制数显示成对应的十、或十六进制数的转换功能,一般其可分为驱动LED和驱动LCD两类。
6)字位驱动:用字位显示接口驱动步进电机。
7)LED数码管显示:LED数码管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单元。
3.4 电路制作所需的工具表 3-13.5 元器件列表表 3-24 单元电路设计4.1 MC14433芯片MC14433是美国Motorola公司推出的单片3 1/2位A/D转换器,其中集成了双积分式A/D转换器所有的CMOS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具有外接元件少,输入阻抗高,功耗低,电源电压范围宽,精度高等特点,并且具有自动校零和自动极性转换功能,只要外接少量的阻容件即可构成一个完整的A/D转换器,其主要功能特性如下:1.精度:读数的±0.05%±1字2.模拟电压输入量程:1.999V和199.9mV两档3.转换速率:2-25次/s4.输入阻抗:大于1000MΩ5.输入阻抗:大于1000MΩ6.功耗:8mW(±5V电源电压时,典型值)7.功耗:8mW(±5V电源电压时,典型值)MC14433最主要的用途是数字电压表,数字温度计等各类数字化仪表及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A/D转换接口。
图3 MC14433引脚图[1]. Pin1(VAG)—模拟地,为高科技阻输入端,被测电压和基准电压的接入地。
[2]. Pin2(VR)—基准电压,此引脚为外接基准电压的输入端。
MC14433只要一个正基准电压即可测量正、负极性的电压。
此外,VR端只要加上一个大于5个时钟周期的负脉冲(VR),就能够复为至转换周期的起始点。
[3]. Pin3(Vx)—被测电压的输入端,MC14433属于双积分型A/D转换器,因而被测电压与基准电压有以下关系:因此,满量程的Vx=VR。
当满量程选为1.999V,VR可取2.000V,而当满量程为199.9mV时,VR取200.0mV,在实际的应用电路中,根据需要,VR值可在200mV—2.000V之间选取。
[4]. Pin4-Pin6(R1/C1,C1)—外接积分元件端。
次三个引脚外接积分电阻和电容,积分电容一般选0.1uF聚脂薄膜电容,如果需每秒转换4次,时钟频率选为66kHz,在2.000V满量程时,电阻R1约为470kΩ,而满量程为200mV时,R1取27kΩ。
[5]. Pin7、Pin8(C01、C02)—外接失调补偿电容端,电容一般也选0.1uF 聚脂薄膜电容即可。
[6]. Pin9(DU)—更新显示控制端,此引脚用来控制转换结果的输出。
如果在积分器反向积分周期之前,DU端输入一个正跳变脉冲,该转换周期所得到的结果将被送入输出锁存器,经多路开关选择后输出。
否则继续输出上一个转换周期所测量的数据。
这个作用可用于保存测量数据,若不需要保存数据而是直接输出测量数据,将DU端与EOC引脚直接短接即可。
[7]. Pin10、Pin11(CLK1、CLK0)—时钟外接元件端,MC14433内置了时钟振荡电路,对时钟频率要求不高的场合,可选择一个电阻即可设定时钟频率,时钟频率为66kHz时,外接电阻取300kΩ即可。
[8]. Pin12(VEE—负电源端。
VEE是整个电路的电压最低点,此引脚的电流约为0.8mA,驱动电流并不流经此引脚,故对提供此负电压的电源供给电流要求不高。
[9]. Pin13(Vss)—数字电路的负电源引脚。
Vss工作电压范围为VDD-5V≥Vss≥VEE。
除CLK0外,所有输出端均以Vss为低电平基准。
[10]. Pin14(EOC)—转换周期结束标志位。
每个转换周期结束时,EOC将输出一个正脉冲信号。
[11]. Pin15(OR非)—过量程标志位,当|Vx|>VREF时,输出为低电平。
[12]. Pin16、17、18、19(DS4、DS3、DS2、DS1)—多路选通脉冲输出端。
DS1、DS2、DS3和DS4分别对应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选通信号。
当某一位DS 信号有效(高电平)时,所对应的数据从Q0、Q1、Q2和Q3输出,两个选通脉冲之间的间隔为2个时钟周期,以保证数据有充分的稳定时间。
[13]. Pin20、21、22、23(Q0、Q1、Q2、Q3)—BCD码数据输出端。
该A/D 转换器以BCD码的方式输出,通过多路开关分时选通输出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的BCD数据。
同时在DS1期间输出的千位BCD码还包含过量程、欠量程和极性标志信息。
[14]. Pin24(VDD)—正电源电压端。
4.2 数字电压表软件流程图 4 数字电压表软件流程图4.3 A/D转换、译码和驱动部分驱动器是将译码器输出对应于共阳极数码管七段笔画的逻辑电平变成驱动相应笔画的方波。
控制器的作用有三个:第一,识别积分器的工作状态,适时发出控制信号,使各模拟开关接通或断开,A/D转换器能循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