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肺转移
结直肠癌肺转移射频消融治疗的进展

【 关键词 】 结直肠癌 ; 肺转移 ; 射频 消融
中 图分 类 号 :7 5 3 R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4 0 2 1 )9— 8 9— 4 10 0 6 (0 1 0 04 0
R e e r h o e s o a o r q nc b a i n o ul o r e a t s sf o oor c a a cno a s a c pr gr s f r di f e ue y a l to f r p m na y m t sa e r m c l e t lc r i m
S N P n , A o gmi .D p r etfMei l nooy, iR nR nS a o i l Mei l o ee U eg P N H n — n g eat n dc cl m o aO g Sr u u h w H s t , d a C lg pa c l f h i n e i H n zo 1 0 9, hn o Z ea g U i  ̄ t, a gh u3 0 2 C ia jn v y
a p id frma in n u r n l n ,s o i g a g o p l ain p o p c o o o e tl c n e ain s wi u g mea tss th d p l o l a t mo si u g h w n o d a p i t r s e tf re lr c a a c rp t t e g t c o e t l n tsa i ;i a h ma y a v na e n l d n n r a ig ln — r s r ia ae,g o aey,rp t i e o e a in a d l s o l ain Ac o dn h n d a tg s i cu i g i ce sn o g t m u vv lr t e o d s ft e ei v p r t n e s c mp i t . t o c o cr igte c re tst ain o h ra me to oo e t lc n e i u g me a tss h sr ve mp a ie RF r c l rc a a c r w t u g u r n i t n t e te t n fc l r ca a c rw t ln t s i ,t i e iw e h sz A f o o e t lc n e i l n u o h a o h mea t ss n l d n a i r s a c tsa i ,i cu i g b sc e e r h,me h d frd o rq e c t o s o a ife u n y,p o n s c fc o s o l ain n ma i g tc n q e . r g o t a tr ,c mp i t s a d i gn e h i u s i c o
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完整版)1 结直肠癌肺转移概论和流行病学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5位[1]。
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的趋势在大城市尤为明显,已经上升为上海地区的第二高发肿瘤。
近年来,随着胸部CT的广泛应用,被诊断为肺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比例也越来越高。
法国1976—2005年的数据显示,肺转移占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6.3%[2];意大利1994—2010年的数据显示,初发肺转移的mCRC诊断比例已上升至29.2%[3]。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6—2017年的回顾性资料显示,肺转移病例占所有mCRC患者的32.9%,而初发肺转移患者达24.5%[4]。
目前,肺脏已成为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常见转移部位。
由于直肠癌患者更易发生肺转移[2,5],且我国直肠癌患者比例(近50%)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约30%)[6-9],故结直肠癌肺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我国而言是一项更为重要的临床问题。
与其他远处转移不同,肺转移病变生长相对较慢、总体预后较好[10],因而不能完全参考其他部位(肝脏、腹膜等)转移的治疗模式;但目前无论国际或国内,均无针对结直肠癌肺转移的指南或专家共识。
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以及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认识,充分进行讨论,达成《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以下简称“本共识”),以便推荐结直肠癌肺转移的最佳多学科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herapy,MDT)。
按照肺转移和原发灶的出现时间,肺转移可分为“同时性肺转移”和“异时性肺转移”。
基于对肝转移预后的研究,通常将这一时间段界定为3~6个月,但这种界定在肺转移中颇具争议[2,5,11,12]。
结肠癌术后转移肺部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术后转移至肺部的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将对结肠癌术后转移肺部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治疗方案1. 个体化治疗针对结肠癌术后转移肺部的患者,治疗方案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肿瘤分期、转移灶数目等)制定。
以下为常见的治疗方案:(1)手术切除对于部分转移灶较少、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行手术切除转移肺病灶。
手术切除后,患者需接受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2)化疗化疗是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主要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奥沙利铂、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等。
化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如FOLFOX、FOLFIRI、FLOX等。
(3)靶向治疗针对部分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可使用靶向治疗。
目前常用的靶向药物有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等。
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
(4)放疗放疗在治疗转移性结肠癌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减轻症状、控制病情。
放疗可分为外照射放疗和近距离放疗。
外照射放疗适用于转移灶较大的患者,近距离放疗适用于转移灶较小的患者。
2. 综合治疗对于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以下为常见的综合治疗方案:(1)化疗+放疗化疗和放疗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减轻症状。
化疗可杀伤肿瘤细胞,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减轻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
(2)化疗+靶向治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可提高疗效,减轻化疗副作用。
靶向治疗可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受体,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3)化疗+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提高疗效,减轻化疗副作用。
3. 支持治疗(1)营养支持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
(2)对症治疗针对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出现的症状,如疼痛、咳嗽、呼吸困难等,需给予对症治疗。
结直肠癌肝肺转移的个体化临床决策——2012《ESMO结直肠癌诊疗共识指南》解读

[3] Lee Y G,Macoska S,Korenchuk S,et al.MIM,a potential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in bladder cancer [J]. Neoplasia, 2002, 4: 291-294.
推荐 a +++ +++ ++(+) ++(+)b ++(+)c + + +
方案 FOLFIRI+Cet FOLFOX+Pan FOLF(XEL)OX+Bev FOLF(XEL)IRI+Bev FOLFOXIRI FOLFOX+Cet FOLF(XEL)OX FOLF(XEL)IRI IRIS
推荐 +++ +++ +++ ++(+)c +(+)b +(+) + + +
总之,MIM 蛋白在直肠癌早期就已经高表达且阳 性表达者 5 年生存率下降,提示 MIM 蛋白可能成为早 期发现及评估直肠癌等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靶点。
4 参考文献
[1] 吕有勇,于君.基因组医学与结直肠癌的早期防治[J].中国普通外科 杂志,2011,5(6):361-362.
第2组 第3组
靶向治疗可能 R0 切除。 多发转移无法手术切除,而且肿瘤进展迅速,出现或存在 肿瘤相关症状。 多发转移无法手术切除,起始无症状,病灶相对惰性。
直肠癌晚期转移肺部严重吗?如何能减轻呢

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很大,生活中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
如果直肠癌不及时治疗,可转移至其他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转移至肺部。
那么,直肠癌晚期转移肺部有多严重呢?首先,直肠癌晚期转移至肺部的症状表现。
由于癌细胞在肺部形成了转移灶,导致肺部功能受损,造成一系列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喘息、胸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此外,肺部转移还会引起其他器官的受压,如心脏、食管等,也会产生相应的症状。
其次,直肠癌晚期转移至肺部的治疗。
针对直肠癌晚期转移至肺部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对于已经晚期的直肠癌患者来说,疗效并不理想。
特别是当癌细胞已经转移至多个器官时,治疗难度和风险都会极大地增加。
最后,直肠癌晚期转移至肺部的预后。
直肠癌晚期转移至肺部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治疗难度和复发风险都较大。
尽管现代医学在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很多难以根治的患者。
因此,直肠癌晚期转移至肺部的预后并不容乐观,一旦出现明显的恶化,则很可能预示着疾病的最终恶化和死亡。
对于直肠癌晚期的治疗,应以患者为主,在扶正的同时适当兼顾祛邪,此时中医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如选择放化疗的患者,虽然能抑杀癌细胞,控制病情,抑制扩散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命,但会伴随一系列的副作用,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患者生存时间。
中医与放化疗联合使用,有助于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中医注重对患者进行整体的治疗和调理,有助于扶正元气,减轻放化疗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缓解毒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还能提高机体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强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治疗癌症副作用小,整体观念强,注重标本兼治,能够将扶正与祛邪并行,应及时配合治疗。
三联平衡理论,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以及多年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由袁希福老中医总结归纳出的一条中医防治肿瘤的规律。
在临证中,其抗癌理论的实质内涵是,抓住癌症患者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采取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大对策,在辨证施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灵活用药,恢复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促使气血调和,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归于平衡,疾病亦趋康复。
直肠癌转肺腺癌,现在用口服药,治疗方法

直肠癌转肺腺癌,现在用口服药,治疗方法直肠癌转移至肺腺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积极的治疗措施。
下面介绍一些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1.化疗:化疗是治疗直肠癌转移至肺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给予患者。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等。
化疗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避免感染。
2.放疗:放疗是治疗直肠癌的另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或粒子束来杀死癌细胞。
放疗通常是与化疗一起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疗会对身体组织产生一定的伤害,因此需要控制放疗的剂量和治疗时机。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直肠癌和肺腺癌的常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直肠癌和肺部手术切除相应的癌细胞。
手术后需要进行恢复训练和合理的饮食,避免感染和切口裂开等风险。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药物干预调节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靶向治疗需要对肿瘤进行基因分析,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靶向治疗的药物副作用较小,但需要长期治疗,并且药价较高。
二、注意事项1.营养均衡:直肠癌转移至肺腺癌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需要特别注重饮食和营养摄取。
患者应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高蛋白食物,合理搭配饮食,减少脂肪和糖分的摄入。
2.保持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身体疲劳感,对身体恢复和治疗均有益处。
但是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选择轻松的锻炼方式。
3.规律作息:生活规律作息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身体压力。
患者应该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4.积极心态:积极心态可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治疗效果,减轻身体疲劳感。
患者应该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情感支持,避免情绪低落和孤独感。
5.定期检查:直肠癌转移至肺腺癌需要进行定期的医学检查和随访。
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并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输液治疗等辅助治疗。
如有出现新的症状或疾病,请及时就医治疗。
直肠癌转移到肺部后还有救吗

直肠癌是常见的多发于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它给患者带来危害是很严重的。
随着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直肠癌的治疗。
肺转移的出现往往预示直肠癌进展至晚期,加上临床上不少死亡患者都伴有肺转移,因而一旦直肠癌转移到肺部,常有一些患者觉得没救了、活不久了,影响其治疗信心及积极性,甚至是治疗进程及效果。
那么,直肠癌转移到肺部后还有救吗?研究发现,直肠癌一旦发生,癌细胞就处于扩散、转移中。
由于肺部血流丰富,且为整个循环系统的中心环节,因而从原发灶脱落下的癌细胞很容易通过血液流经肺部,遇到合适的时机即可形成肺转移灶。
作为人体重要脏器,肺转移灶的出现往往会使直肠癌治疗难度增高,预后变差,但并不意味着出现肺转移就没救了。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即使病属晚期患者亦能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因而直肠癌肺转移患者应对治疗有信心,尽快配合正规合理的抗肿瘤治疗,以改善预后。
那么,直肠癌转移到肺部后如何治疗比较好呢?临床实践发现,一些发生肺转移的患者,可通过肺转移瘤切除获益。
因此,对于有条件采取肺转移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应积极争取手术切除机会,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命。
然而,大部分直肠癌肺转移患者都伴有肺外转移,多失去手术切除机会,治疗多以全身性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通过化疗药物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亦有助于病情的控制,生存期的延长。
中医药治疗亦是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多配合其他治疗对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常能发挥独特优势。
如配合手术,往往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配合化疗,除了有助于防治治疗副作用外,还有助于增强化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此外,对于一些年老、体弱、广泛转移,无法或不愿意西医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中医药保守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因此,建议直肠癌转移到肺部后,应尽早将中医药纳入治疗方案中,以控制瘤体,抑制扩散、转移,改善临床病症,增强整体疗效,减轻治疗副作用,改善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结直肠癌肺转移的外科诊疗路径

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 ( E T 已被广泛运用于临 P TC )
・
10 ・ 7
21 0 2年 6月第 4卷第 3期
C i ugO c , u .02 V J4 N . hnJS r no Jn 2 1 , o , o3 .
பைடு நூலகம்
床, 使得肺转 移瘤 的诊 断率有 了 明显 提高 , a b Bm a
e i i o ue m gah ,E ) 正电子 发射 断 ms0 cmpt t or yP T 及 sn do p
性结直肠癌的同时发现肺转 移瘤 , 时性肺转移即 异 在原发性结直肠癌治疗完成后发现的肺转移瘤。肺
转移 瘤 可单发 , 可 多 发 ; 局 限 于单 侧 肺 , 可 累 也 可 也
例 的综 合 治疗 中 , 转 移 灶 的 治疗 已经 成 为 不可 忽 肺
视 的一 部分 。结 直肠 癌 的肺转 移分 为 同时 陛肺 转移
活检 术 , 特异 性及 敏感 性 均在 9 % 以上 其 0
和异 时性 肺转移 。所 谓 同时性 肺转 移 即在发 现原 发
年来 , 随着对肺转移瘤生物学行为认识 的提高及影 像学技术 的发展 , 正电子发射体 层摄影术 (oio psr tn
生组织国 际癌症研 究 所 ( O IR ) WH /A C 资料 显示 , 20 0 2年 全 球 结 直 肠 癌 新 发 病 例 占 全 部 癌 症 的 94 , . % 现存患者仅次于乳腺癌 , 约有 20万 。我国 8 恶性肿瘤发病率 中, 结直肠 癌列第五位 。近三 十年来 , 国结直 肠癌 的发病 率 和死亡 率 明显上 升 。 我
胸部 x线摄片及 c T是重要的筛查手段 。胸片
常表 现为单 肺或 双 肺单 发或 多 发 性 结 节或 空 洞 ,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RFA被证实为一种可行且较安全的手术,具有可接受的死亡 率,可提供安全地重复同一病变治疗的可能性。
NCCN: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1944 Dr. Alfred Blalock
手术切除对比局部治疗结直肠癌肺转移灶: 选择与时机?
射频消融治疗肺转移灶的疗效分析
三种治疗方式对肺转移灶的疗效分析
结直肠癌肺转移灶切除术:一项西班牙结直肠转移灶切除治 疗注册组543例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手术治疗
• 手术入路
正中胸骨劈开,后外侧剖胸切除,横断胸骨切口 同期双肺肿瘤楔形切除术,分期后外侧切口 – 不同手术入路对预后无影响
• 手术方式
肺组织楔形切除及肺段切除
– Vogelsang等:楔形切除优于解剖学肺切除(39% vs 25%) – 余13项研究均未显示术式对预后有影响
手术治疗在孤立性肺 转移中占主导地位
是肺部原发癌还是转移病灶?
• 10%为肺原发癌
原发性肺癌
痰细胞学培养
40%阳性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 常增大
肿块形态 病灶数目
不规则 多变 边缘毛刺明显 单发,多为一侧
其他部位肿瘤史 无
肺转移瘤
5%阳性 很少增大
下肺 球形类圆形 棉絮团状
单或多发,可累及 两肺 有
肺转移瘤治疗进展----内容
➢外科手术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疗
手术治疗四大不良预后因素: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肺转移的时间短 (HR 1.59, 95 % [CI] 1.27–1.98) 多发肺转移 (HR 2.04, 95 % CI 1.72–2.41); 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HR 1.65, 95 % CI1.35–2.02); 肺转移灶切除术前CEA高(HR 1.91, 95 % CI 1.57–2.32).
➢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微创射频消融治疗
➢靶向药物联合化疗 ➢放疗
2021/2/24
➢这项研究在二个肿瘤中心开展了前瞻性研究。对肺转 移患者接受射频消融(RFA)治疗,并进行超过8年 的随访数据。
➢RFA是在全身麻醉条件下进行,并在CT引导下,使用 15G的多极射频针完成治疗。
2021/2/24
2021/2/24
(GECMP-CCR)
46%
Location of the primary colon and rectal tumours. About 46% of the metastatic were from the rectum while usually about a third of the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s are in the rectum. This excess is maybe because the systemic venous drainage of the rectum
– 5-10%结直肠癌患者有肝肺转移
– 肝肺转移同时出现发生率 6.9%--30.8%
– 同时肝肺转移且均能切除者少,仅占肝肺转移的5%不到
– 影响预后因素:DFI-2、术前CEA、胸部LN侵犯
– 先期肝转移切除史不影响生存预后
肝转移切除史 有 无
5年生存率% 30 42
结直肠癌肺转移的手术治疗: 结节数目,可手术次数?
手术治疗总结
• 肺转移复发再切除
– 5年生存率24.5—46% – 两次肺转移切除术间隔时间 14—17月 – 至今未有研究认为局部复发后再切除是不良预
后指标 – 手术指征与初次手术相似,但应更注意肺功能
的评估 – Kazuo报道一例结直肠癌术后肺转移,共行6次
肺切除术,生存30个月后死亡。
肺转移瘤治疗进展----内容
➢微创射频消融治疗 ➢靶向药物联合化疗 ➢放疗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 原发肿瘤应已控制 – 转移瘤应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 – 全身状况良好,能耐受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 – 除了肺转移外没有局部复发或其他远处转移(同
时伴有肝转移若能两者均完全切除时除外)
手术治疗方式
– VATS电视胸腔镜辅助外科 – 钕-钇 -石榴石(Nd:YAG)激光辅助肺切除 – 冷冻肺肿瘤切除 – 直视下开胸手术,肺叶/肺段切除
临床表现
• 多居于肺外周及胸膜下,下肺为多
• 早期:无明显症状(85-90% )非特异性 X线发现时有症状者仍不足50%。
• 晚期:症状类似原发性肺癌 咳嗽、咳痰、咯血、胸闷、气促、呼
吸困难、低热等
临床病理特征
• 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相似
• 肺转移灶数目一般很少,生长缓慢
• 大多双肺的多发性病灶,也有表现为单肺的 多发病灶或单个病灶。
根据4项OS预后因子, 对所有患者分成3类统计总体生存率
4项预后因子包括: 除结肠或肾脏以 外的原发疾病病, DFI小于或等于1 年,肿瘤尺寸大 于2厘米,两个以
上的肺转移
2021/2/24
肺部进展与局部不可切除的肺部进展
2021/2/24
结论:
这份报告证明,对肺转移灶行射频消融治疗与既往手 术切除所报道的生存率之间,具有可比性,同时二者 也存在着一些重叠的预测因素;
结直肠癌肺转移灶切除术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
分析25项临床研究,共2925个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预后相关 因素:
➢ 原发灶与转移灶切除之间的DFS长; ➢ 肺转移灶切除术后CEA正常; ➢ 无其他肺内结节; ➢ 孤立性肺内转移。
结直肠癌同时性肺转移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
结直肠癌肝肺同时转移的手术治疗
诊断和鉴别诊断
• 辅助检查
– X线 : 早期筛查 – 全肺CT: 敏感性高 3mm – MRI: – PET : 肺门纵隔淋巴结
• 实验室检查
– CEA(20%)
• 肿瘤倍增时间 20d~ 40d
诊断和鉴别诊断
• 鉴别诊断
– 原发性肺癌 – 肺部良性病变 – 其他继发肺转移灶
转移性肺癌
原发性肺癌
RFA创伤小并可反复多次采用,在接受RFA治疗的肺 转移瘤患者,3年生存率53.7%,4年生存率44.1%;
这些结果倡导RFA可以做为肺转移瘤直径低于2-3厘米 的有效治疗方法。
2021/2/24
肺部转移瘤进行RFA治疗的预后:单中心研究
肺射频消融治疗后OS
直径<3CM 直径>=3CM
肺射频消融治疗后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