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质量的部分参考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制定的。
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
这部标准引入室内空气质量概念,明确提出“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异常嗅味”的要求。
其中规定的控制项目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
规定控制的化学性污染物质不仅包括人们熟悉的甲醛、苯、氨、氧等污染物质,还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13项化学性污染物质。
《标准》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既考虑到发达地区和城市建筑中的风量、温湿度以及甲醛、苯等污染物质,同时还根据一些不发达地区使用原煤取暖和烹饪的情况制定了此类地区室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污染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国家标准委以前发布的《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十种《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共同构成我国较完整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和评价体系。
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公司才能申请成立为室内环境检测公司。
2002年11月19日批准发布,自2003年3月1日起实施。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GB/T11737居住区大气中苯、甲醛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B/T12372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GB/T14582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T14668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1466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离法-GB14677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79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15262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硫酸钠分光光度法-GB/T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GB/T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15516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6128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6129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GB/T16147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GB/T17095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B/T18204.13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4公共场所室内相对湿度测定方法-GB/T18204.15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流速测定方法-GB/T18204.18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示踪气体法-GB/T18204.23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氮检验方法-GB/T18204.24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方法-GB/T18204.25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GB/T18204.26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T18204.27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检验方法3术语、定义、单位3.1室内空气质量参数(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GB188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88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5 室内空气质量检验5.1 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采样和检验方法见附录A 和附录B 。
5.2 室内空气中苯浓度的测定方法见附录C 。
5.3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的检验方法见附录D 。
5.4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见附录E 。
5.5 室内热环境参数的检验方法见附录F 。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采样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在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物监测时,对采样点位,采样高度,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及采样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等项做出规定。
本导则作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配套的空气采样技术的指导原则,适用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化学污染物的采样。
2 选点要求2.1 采样点的数量: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监测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以期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水平。
原则上小于50m 2 的房间应设1~3 个点;50~100m 2 设3~5 个点;100m 2 以上至少设 5 个点。
在对角线上或梅花式均匀分布。
2.2 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 。
2.3 采样点的高度:原则上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
相对高度0.5m~1.5m 之间。
3 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前至少关闭门窗4 小时。
日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18 小时,8 小时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6 小时,1 小时平均浓度至少连续采样45 分钟。
4 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根据污染物在室内空气中存在状态,选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和仪器,用于室内的采样器的噪声应小于50dB 。
室内空气七项检测标准

室内空气七项检测标准现代社会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达标,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
以下是室内空气七项检测标准:一、颗粒物浓度检测:颗粒物是指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如尘埃、灰尘等。
颗粒物浓度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检测颗粒物的浓度,确保在合理范围内。
二、甲醛浓度检测:甲醛是一种有害气体,长期接触会引起头痛、咽喉不适、过敏等问题。
检测甲醛浓度是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TVOC浓度检测:TVOC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缩写,室内装修、家具等会释放TVOC,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检测TVOC浓度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产物,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致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检测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评估空气流通情况和通风效果。
五、氡浓度检测: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长期接触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检测氡浓度是室内空气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气味检测:气味是室内空气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异味可能来自装修材料、家具、化学品等。
检测气味可以评估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七、温湿度检测: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对人体健康和舒适度有重要影响。
检测温湿度可以帮助调节室内环境,确保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
综上所述,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标准涵盖了颗粒物、甲醛、TVOC、二氧化碳、氡、气味、温湿度等七项指标。
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符合标准,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室内空气检测标准值

室内空气检测标准值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种类繁多,包括有害气体、颗粒物、细菌、霉菌等,因此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值来进行评估和监测。
本文将介绍室内空气检测的标准值,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估标准。
首先,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常见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等。
根据国家标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1000ppm,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9ppm,甲醛的浓度不应超过0.08mg/m³。
超过这些标准值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
其次,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也是需要关注的对象。
颗粒物主要包括PM2.5和PM10两种,它们是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
根据国家标准,室内空气中PM2.5的浓度不应超过35μg/m³,PM10的浓度不应超过70μg/m³。
超过这些标准值将导致空气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
此外,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细菌和霉菌是室内空气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根据国家标准,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浓度不应超过一定的标准值,否则将会引起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综上所述,室内空气检测标准值是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颗粒物、细菌和霉菌等污染物质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建议大家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检测,并根据国家标准值进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和治理,以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新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新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我们近几年来严重影响公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来源复杂,其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尤其易被公众所关注。
2016年9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室内空气质量公众卫生规范(GB / T18883-2016)中明确提出的我国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标准共有三项基本指标,即空气浊度、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总量(TVOCs)三项指标。
首先是空气浊度指标。
根据标准,室内空气浊度在活动时应控制在0.2~1.0m2/m3之间,夜间时应控制在0.3~0.6m2/m3之间。
活动时间范围从上午6:00到晚上21:00,夜间从21:00到次日6:00。
室内空气污染物是按单位空气量逐渐积累的,当空气浊度偏高时,夜晚的室内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其次是甲醛指标。
根据标准,新建空调室内的甲醛浓度不得超过0.08mg/m3,在已落实空调室内的工程改建或装修维护中,每次空气甲醛的平均浓度应低于0.10mg/m3。
由于甲醛有挥发性,室内甲醛浓度高和室内温湿度高有关,同时也会伴随相关装修材料或家具发出。
最后是挥发性有机物指标。
根据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总量(TVOCs)在室内空气中的平均浓度应不超过0.6mg/m3,活动时应维持在0.4mg/m3以下,否则会产生致病性的影响。
挥发性有机物有几十种常见物质,比如表面活性剂、香料、溶剂等,它们容易和人体混合,导致人体出现分泌物过多、眼睛、鼻子及喉咙症状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功能损害以及癌症。
为了保障公众室内空气质量,建议新建筑物进行室内空气检测,便于及早发现污染源,根据设计要求和空调室内空气室内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室内空调的浊度及其他污染物指标满足国家卫生计生委标准的要求。
室内空气检测标准

室内空气检测标准
1. 空气质量指数(AQI):AQI是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于衡量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依据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综合考虑污染物的毒性、挥发性和空气流动状况等因素,根据不同的污染物浓度,将室内空气质量分为六个等级: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
2. 空气污染物: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碳、甲醛、粉尘、苯等,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最大浓度和污染物的种类都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3. 温湿度:室内空气温湿度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室内空气温湿度不能过低或过高,否则容易引起空气污染,通常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
4. 通风:室内空气质量的维护是需要保证室内有良好的通风,通过开窗、开空调等方式,保证室内空气循环,以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的,旨在保障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
以下是中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一些主要指标:
1. PM
2.5:室内PM2.5浓度不得超过35微克/立方米;
2. 甲醛:室内甲醛浓度不得超过0.1毫克/立方米;
3. 二氧化碳: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1000ppm(百万分
之一);
4. 一氧化碳:室内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9ppm;
5. 颗粒物:室内颗粒物浓度不得超过0.1毫克/立方米。
需要注意的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可能因地区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些特殊场所(如医院、实验室等)可能有更严格的标准。
另外,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包括其他指标,如TVO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氧气含量、苯等有害气体的限制标准。
客房空气标准

客房空气标准
客房的空气质量标准通常涉及多个参数,以确保为客人提供舒适的环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空气质量标准:
1. CO2 浓度:根据 GB/T 标准,室内 CO2 浓度应不超过 1000ppm。
在封闭的客房内,如果 CO2 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客人感到不适。
因此,酒店需要确保客房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降低 CO2 浓度。
2. 甲醛浓度:按照 GB/T 标准,室内甲醛浓度不得超过毫克/立方米。
为了降低甲醛污染,酒店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家具和装修材料,并保持室内通风。
3. 浓度:根据 GB/T 标准,室内浓度不得超过 35微克/立方米。
为了降低客房内的浓度,酒店应该确保客房内的空气流通,并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4. 温度和湿度:酒店应提供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以使客人感到舒适。
根据 GB/T 标准,夏季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22-28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应不超过 60%;冬季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16-24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应不低于30%。
5. 噪音:客房应该保持安静,以使客人能够休息好。
根据 GB/T 标准,室内噪音不得超过 30 分贝。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酒店为客人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确保客人在客房内舒适地休息和睡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大厦室内空气质量的参考标准、控制策略及数据集成界面(代实施方案)一、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标准收集整理有关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标准,如:CO2浓度、PM2.5含量、TVOC 浓度,以及温度、相对湿度五项国内外标准限值,旨在指导石油大厦在健康标准下节能运行,极大的满足人们对身心健康及环境舒适度方面的需求。
1、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的各类标准限值:○1由美国空军Armstrong试验室推荐的标准,并采用为美国空军最低警戒水平的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限值≤1080mg/m3(约550ppm,相当于0.055%);目前国际组织(如USAF)推荐的标准规定的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限值≤0.055%(550ppm约1080mg/m3,1h平均);此标准限值可代表更高舒适度的室内空气中CO2浓度水平和更优异的室内环境。
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0.055%时,能保证所有人(包括各种健康状况的敏感人群、老人和儿童)长期居住或停留人群都感到空气清新、舒适、环境优异,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为特优。
○2澳大利亚国际健康建筑有限公司(HBI)建议标准规定的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限值≤0.07%(700ppm约1375mg/m3,1h平均);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0.07%时,能保证所有人长期居住或停留时人体感觉良好,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为优。
○3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加热、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EA)推荐标准规定的室内空气中可以接受的CO2浓度限值≤0.09%(900ppm约1800mg/m3,1h平均);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0.09%时,能保证所有人长期居住或停留时健康不受危害,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为良。
○4国家现行标准(GB/T18883)规定的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限值≤0.1%(1000ppm约1964.3mg/m3,1h平均);目前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的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调整为限值≤0.09%(900ppm约1800mg/m3,1h 平均);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达到0.1%时,个别敏感者有不舒适感,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为中;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0.09%时,能保证所有人长期居住或停留时健康不受危害,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为良。
○5石油大厦现行运行标准,依据“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确定的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限值≤0.07%(700ppm约1375mg/m3,1h平均);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在0.07%时,各类人群人体感觉良好;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达到0.1%时,个别敏感者有不舒适感,人们长期居住在这样的室内,就会感到难受、精神不振,甚至影响健康,┈┈”。
2、空气中PM2.5含量的各类标准限值:○1世界卫生组织(WHO)“准则值”标准和澳大利亚控制标准规定的空气中PM2.5含量≤25μg/m³(24h平均);该标准被视为维护人类健康的最低限值,全世界最终期望实现这一标准限值。
○2国家一级控制标准(GB3095—2012)和美国、日本控制标准规定的空气中PM2.5含量≤35μg/m³(24h平均);国家一级控制标准目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3国家二级控制标准(GB3095—2012)规定的空气中PM2.5含量≤75μg/m³(24h平均);国家二级控制标准目前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4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规定室内和车内PM2.5测试评价标准为PM2.5含量≤35μg/m3(24h平均);○5石油大厦现行运行标准,采用室内空气中PM2.5含量≤35μg/m³(24h平均);上述第○1、○2、○3条标准通常是指室外空气质量标准,第○4条标准是专门指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
3、室内空气中TVOC浓度的各类标准限值:○1国家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一级评价标准和美国标准(US-EPA 〔1996〕)规定的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0.2mg/m³(约117ppb,8h平均);此标准指一个高要求的高档、舒适、优良的室内环境,能保证所有人长期居住或停留都感到愉快、舒适,能保护易感人群和普通人群健康。
○2国家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二级评价标准和德国标准(Seifert 〔1990〕)规定的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0.3 mg/m³(约176ppb,8h平均);此标准指一个可广泛接受的良好的室内环境,能保证所有人长期居住或停留时健康不受危害,能保护易感人群的健康,包括老人和儿童。
○3国家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三级评价标准和国家现行标准(GB/T18883)规定的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0.6 mg/m³(约352ppb,8h平均);此标准指一个较低要求的可接受的室内环境,能保护普通人群的健康。
○4石油大厦现行运行标准,拟采用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0.3mg/m³(约176ppb,8h平均);4、室内空气温度的标准限值○1国家现行标准(GB/T18883)规定的室内空气温度范围:夏季空调22~28o C,冬季采暖16~24o C;○2石油大厦现行运行标准,按设计标准确定的室内空气温度范围:夏季空调22~26o C,冬季采暖20~24o C;5、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标准限值○1国家现行标准(GB/T18883)规定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范围:夏季空调40~80%RH,冬季采暖30~60%RH;经测定,专家认为室内空气最佳相对湿度范围:居室环境为40~70%RH(室内人的体感最舒适点为50%RH左右);最有利的防病、治病环境为40~55%RH;图书、文物保管环境为40~60%RH;棉毛织品存放环境为40~60%RH;糖果、点心存放环境为50~60%RH;蔬菜、水果存放环境为50~70%RH;粮食存放环境为50~70%RH。
○2石油大厦现行运行标准,综合了设计标准和专家认为的室内最佳相对湿度标准,确定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范围:夏季空调45~55%RH(按50%RH控制),冬季采暖40~50%RH(按45%RH控制);二、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策略针对影响用户群体健康和环境舒适度的CO2浓度、PM2.5含量、TVOC浓度,以及温度、相对湿度五项参数如何进行管控,特制订了以下与室内空气质量相关的空调运行控制策略。
1、室内空气中TVOC浓度和CO2浓度的调控对于室内空气中的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污染VOCs,可以利用室内空气自循环的过程,让室内空气以回风的方式集中通过空调机组净化段的活性炭滤网吸附过滤净化,祛除室内空气中的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污染VOCs,以降低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
若通过回风循环吸附净化,室内空气的TVOC浓度还不达标,即可继续采取新风置换的方法进行通风稀释,增加新风量直到室内空气的TVOC浓度达标。
对于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一般也主要是通过新风置换的方法进行通风稀释,调整新风量直到室内空气的CO2浓度达标。
室内空气中TVOC浓度和CO2浓度指标关系到驻厦员工的身心健康,必须都要从严控制。
由于这两个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又都能通过新风置换的方法进行通风稀释,因此可以采用TVOC浓度和CO2浓度两个参数联合调控空调的新风量,将TVOC浓度≤0.3mg/m³(约176ppb,8h平均)和CO2浓度≤0.07%(700ppm 约1375mg/m3,1h平均)两个指标共同作为空调送风系统的新风比例的调控依据,以确保室内空气中的TVOC浓度和CO2浓度同时达标。
2、细颗粒污染物PM2.5净化装置的运行控制室内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对室内循环风和室外引人新风两级高压静电除尘净化,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PM2.5含量。
室内循环空气净化用高压静电除尘净化装置,可以祛除室内自污染产生的PM2.5细颗粒物80%以上。
室内循环风和室外引人新风两级净化用高压静电除尘净化装置配套使用,可祛除室外引入新风中的PM2.5细颗粒污染物95%以上。
经综合测试检验,大厦室内空气通过两级净化和其它配套措施治理,其净化水平完全可以达到室内空气中的PM2.5细颗粒物含量≤35μg/m³(24h平均)的标准。
高压静电除尘装置运行的电场电压应能随着积尘板吸附灰尘的程度和高压电离丝的钝化程度自动调整,以确保设备的除尘效率稳定,当电压调整到规定值时,为了继续确保空气净化器的正常运行和保持一定的过滤效率,每个净化模块都应带有设备故障及需要清洗的报警装置,并能将报警信号自动传输至中控室,提醒运维人员及时维护和清洗,以恢复其使用性能。
为了进一步降低高压静电除尘装置的电能消耗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设备应能根据需要自动启停,能停运时则停运。
对于用于室内空气循环净化的高压静电除尘装置原则上随着层间空调机组的运行状态启停,只要空调机组运行,室内回风就需要净化,高压静电除尘装置也就必须配套开启运行。
当空调机组所管辖楼层无人工作时,该空调机组即停运,高压静电除尘装置也随之关闭。
对于用于室外引人新风净化的高压静电除尘装置,除了随着屋面新风机组的运行状态而启停外,即使因通风要求新风机组需要运行,还要根据室外大气或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决定高压静电除尘装置的启停。
当室外空气中的PM2.5含量>75μg/m³(24h平均)或室内空气中的PM2.5含量>35μg/m³(24h平均)时,说明引入新风不再需要两级净化(一级净化即可达标),此时安装在屋面新风机组内的高压静电除尘装置应当自动关闭,反之则自动开启。
3、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室内空气温度的调节控制。
主要是通过系统变风量、变水量、调整送风温度和调节冷热源的供给量等方法综合调控,使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逐步逼近温控面板的需求设定值;用户对室内空气温度需求的温控面板设定值,夏季应控制在设计标准22~26o C范围内,冬季应控制在设计标准20~24o C范围内。
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的调节控制。
夏季空调系统采用除湿模式运行,通过降低送风温度(低温送风工艺可降到露点以下)和适当减少送风量的方法,既能提高除湿效率,又能满足室内温度的舒适度(不致使室内体感温度过凉),直到室内最不利位置的空气相对湿度参数达到空调运行标准(45~55%RH)为止;冬季空调系统通过调整干蒸汽或高压微雾加湿设备的加湿量来调节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直到室内最不利位置的相对湿度参数达到空调运行标准(40~50%RH)为止。
三、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参数的采集与集成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参数的采集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充分反映建筑内最不利区域的空气质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