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半年全矿回采率总结

合集下载

矿井资源回收工作总结报告

矿井资源回收工作总结报告

矿井资源回收工作总结报告
矿井资源回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也是保护地球资源的重要举措。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矿井资源的回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将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报告,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首先,我们在矿井资源回收工作中,注重了资源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我们对矿井中的各种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包括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煤炭等。

然后,我们根据不同的资源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回收利用方案,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其次,我们在矿井资源回收工作中,注重了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回收设备和技术,提高了资源回收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员工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操作新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再次,我们在矿井资源回收工作中,注重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

我们在回收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了当地社区的环保活动,提高了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我们在矿井资源回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成功回收了大量的金属矿石和煤炭,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我们也提高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环保意识,为未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矿井资源回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我们团队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回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保护地球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矿井资源回收工作总结报告

矿井资源回收工作总结报告

矿井资源回收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我国矿井资源回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建
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对矿井资源回收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资源回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矿井资源回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方面,矿井废弃
物的回收率逐年提高,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大量的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矿井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也在不断提升,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矿井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

二、资源回收工作仍面临挑战。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矿井资源回收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矿井资
源回收工作存在着技术和设备水平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力度。

其次,矿井资源回收工作还存在着管理和政策不完善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三、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矿井资源回收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首先,加大
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加强管理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

最后,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的意识和水平。

总之,矿井资源回收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大
力度推动相关工作。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的水平,为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半矿井回采率分析报告与总结

上半矿井回采率分析报告与总结

上半矿井回采率分析报告与总结泰安市红旗煤矿上半年矿井回收率分析报告和总结二○○九年十一月七日上半年矿井回收率分析报告和总结一、矿井概况泰安市红旗煤矿始建于1970年12月,位于新泰市泉沟镇泉沟村,隶属泰安市岱岳区,属地方国有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设计开采煤层2、4、6、11、13、15、16层煤,其中第2、4煤层为中厚煤层,其他均为薄煤层。

矿井设计开采上限为+50m水平,开采下限为-450m水平。

矿井水平划分:+10m、-62m、-210m三个水平。

经多年开采,现+10m、-62m水平已结束,现生产水平为-210m水平。

现生产采区为七采区、九采区,准备采区为六采区十一层、十采区。

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回采采用炮采工艺,掘进采用打眼放炮破煤、岩,人工扒装,锚喷或架棚支护。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为Ⅳ-Ⅳa-Ⅰd-Ⅲe型。

矿井正常涌水量14m3/h,最大涌水量为90m3/h。

二、上半年生产布署及生产完成情况我矿现生产水平为-210m水平,上半年布置有4个掘进队和2个回采工作面。

工作面分别为:矿井南部九采区的91101回采工作面和矿井北部七采区的71301工作面。

上半年我矿总动用储量6.67万吨,采出6.42万吨,损失0.25万吨。

91101工作面动用4.10万吨,采出3.98万吨;71301工作面动用2.57万吨,采出2.44万吨。

由于矿井地质构造属级复杂,断层构造多且变化多样,许多断层呈枣核状,两端落差较小,但在工作面中部落差变大,影响正常采煤,同时也影响了矿井采区的资源回采率。

经考核我矿上半年矿井回收率为83%,采区回收率为88%,工作面回收率为96%。

三、矿井资源回收率分析与总结91101工作面采煤方法为炮采,使用SGB-388/30B刮板运输机运煤,工作面支护采用DZ-2.2~2.5m单体支柱配合1000mm金属铰接顶梁和塑编网支护顶板,排距1.0m,柱距0.7m,机道宽度0.8m,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支护密度为1.79棵/㎡,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

回采率总结报告

回采率总结报告

回采率总结报告回采率是指采矿企业在开采过程中所回收的矿石量与已探明矿石储量的比值。

回采率是评价矿山开采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直接反映出矿山的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在实际生产中,回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矿山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提高回采率一直是矿山管理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回采率的提高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本次调查的总结报告。

首先,改进开采工艺是提高回采率的有效途径。

采矿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进矿山开采工艺,提高矿石回收率。

例如,对于矿石的选矿过程,应采用高效矿石选别设备,降低矿石损失,提高回采率。

此外,应根据矿石的性质和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法,减少资源浪费。

其次,加强管理是提高回采率的关键。

采矿企业应落实科学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对回采率的影响。

此外,采矿企业应加强矿山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和资源浪费。

再次,加强科研创新和技术推广是提高回采率的重要手段。

采矿企业应加强科研力量的建设,开展矿山开采技术研究和创新,研发出符合国内实际的先进技术,提高采矿效率。

同时,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回采率。

最后,加强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是提高回采率的必要条件。

矿石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石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采矿企业应加强矿山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只有做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提高回采率是采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改进开采工艺、加强管理、推进科研创新和技术推广,以及加强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回采率,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采矿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以上建议,制定相应的措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回采率水平。

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

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

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一、引言工作面回采率是指地下矿山工作面进行抽采后,所剩余的有价值矿石量与总矿石储量的比值。

回采率是衡量矿山下井作业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工作面回采率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于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工作面回采率影响因素分析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直接关系到矿石储量和分布的情况,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工作面回采率较低。

2. 技术水平: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能够有效提高回采率,提高工作面的开采效果。

3. 采矿工艺:采用合理的采矿工艺,能够减少矿石的损失,提高回采率。

4. 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加强对工作面管理,能够提高回采率。

三、工作面回采率分析通过对矿山的工作面回采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 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不同工作面的回采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地质条件复杂的工作面回采率较低。

2. 采矿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对于提高回采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能够提高开采效率,减少矿石损失,从而提高回采率。

3. 合理的采矿工艺对于提高回采率有着重要作用。

采用合理的采矿工艺,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矿石损失,提高回采率。

4. 管理水平对于提高回采率也有着重要作用。

加强工作面管理,规范操作,能够提高开采效果,提高回采率。

四、工作面回采率提高对策针对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个提高工作面回采率的对策:1. 不同工作面要制定个性化的开采方案,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开采工艺和设备,从而提高回采率。

2. 对于复杂地质条件的工作面,要加强勘探工作,提前进行地质预测,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减少盲目开采导致的矿石损失。

3. 更新采矿技术和设备,引进更先进、高效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提高矿石的回采率。

4. 加强工作面管理,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加强对开采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开采过程合理、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回采率。

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

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

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总结报告xxxxx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xxxx综采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报告部门经理:审核:编制:xxxxxx地质测量部201*年6月22日一、工作面概况xxxxx工作面位于凉水井煤矿井田中部,所对应的地表经过响水河区域和神锦大道,从201*年3月开始初采到201*年3月完成末采。

xxxxx工作面为111盘区第8个工作面,也是我矿回采的第8个工作面。

切眼以东为高压线保安煤柱,工作面以南为11107采空区,工作面以西为大巷保安煤质,工作面以北为11109未采工作面。

xxxxx工作面走向长度为4380m,倾向长度为240m。

整体地质条件稳定,位于延安组第二段顶部,距3-1煤层底板层距34.99~43.00m,。

最大埋深为180m,煤层底板标高1124~1156m,未出现断层构造,局部区域存在沙梁冲蚀和伪顶,大部含1-2层夹矸,煤层倾角小于1°,煤层厚度平均为2.76m,煤层视密度为1.29g/cm3。

二、采煤工艺对资源的影响1、倾向长度变长111盘区实行东侧单翼开采,首个工作面11101工作面倾向长度为200m,由于经验的积累和采煤工艺的提升从11105工作面开始倾向长度变为了240m,面间煤柱厚度仍为14.6m,这一变化提升了工作面的回采率,杜绝了对煤炭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巷道二次利用前一个工作面的辅助运输顺槽,将变为下一个工作面的回风顺槽。

以xxxxx工作面为例,24107工作面采完后它的辅助运输顺槽将作为xxxxx工作面的回风顺槽进行重复利用。

此种方法即节约的开采成本,同时做到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了煤炭资源损失。

3、一次采全高采煤工艺xxxxx工作面的采煤工艺为后退式一次采全高,顶板自然垮落发。

xxxxx工作面位于的42煤层属于中厚煤层,在回采的过程中采煤机一次性采全高。

根据储量规程,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大于95%,而xxxxx工作面的回采率为97%以上。

回采率总结

回采率总结

2012年度煤炭资源储量开采回收率总结根据煤矿地测质量标准化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储量监督管理,适时、准确掌握煤炭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促进煤炭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准确掌握矿山资源储量、动用量、损失量和损失率及回采率,随时掌握资源储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现对2012年矿井煤炭资源开采损失率及回采率具体分析总结。

一、开采现状1、开采方式:地下开采。

2、开拓方式为斜井,分水平上下山开采,分东西两翼布置工作面。

采煤方式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为掩护式支架综合机械化。

3、本年度开采形状:2012年1-12月生产期间,矿井总动用资源储量544.55万吨,损失资源储量98.24万吨,矿山实际采出煤炭446.31万吨,损失率18.04%,回采率81.96%。

其中:1)、动用下1煤层1402工作面+1645米—+1605米水平,回采走向长度1688米,斜高212米,采空区水平面积35.84万平方米,动用资源储量170.10万吨,损失资源储量27.80万吨。

2)、动用下5煤层5301工作面+1775米—+1735米水平,回采走向长度195米,斜高192米,采空区水平面积3.77万平方米,动用资源储量50.16万吨,损失资源储量9.69万吨。

3)、动用下5煤层5303工作面+1730米—+1690米水平,回采走向长度1240米,斜高210米,采空区水平面积25.88万平方米,动用资源储量324.29万吨,损失资源储量60.75万吨。

为通风和运输巷道的安全运行,开采中预留回风隔离煤柱留10米,本年度按一半5米估算损失量,预留运输隔离煤柱留20米,本年度按一半10米估算煤柱损失量,三工作面合计煤柱损失48.08万吨。

二、煤层探采对比从煤矿现场开采煤层资料分析,下1煤层稳定,结构简单,局部含一层夹矸。

下5号煤层稳定,结构简单,局部有1~2层夹矸,夹矸单层厚一般0.24—1.84米,夹矸总厚一般O.84—1.84米,总体仍为结构简单—较简单。

回采率总结季度

回采率总结季度

回采率总结季度引言回采率是指在采矿工作中,实际采出的矿石数量与预估矿石储量之间的比例。

回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对上季度的回采率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下季度的采矿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数据统计上季度的回采率数据如下:矿坑预估矿石储量(吨)实际采出矿石(吨)回采率矿坑A 100,000 85,000 85%矿坑B 150,000 130,000 86.7%矿坑C 200,000 160,000 80%矿坑D 180,000 175,000 97.2%总计- - 87.2%总结分析1.在上季度的四个矿坑中,矿坑D的回采率最高,为97.2%。

这说明在矿坑D的采矿过程中,预估矿石储量的准确性较高,并且采矿工作的执行效率也很高。

2.矿坑C的回采率为80%,相较于其他矿坑较低。

这可能是由于矿坑C的预估矿石储量存在较大误差,或者采矿工作中存在一些技术或管理方面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改进。

3.从整体上看,上季度的回采率为87.2%,整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

这说明矿山采矿工作在整体上是比较高效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4.在下季度的采矿工作中,应加强对预估矿石储量的准确性评估,避免对回采率的影响。

同时,可以对低回采率的矿坑进行评估和改进,从而提高整体的回采率。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回采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预估矿石储量的准确性评估:在采矿前,进行更加详细和准确的矿石储量评估,避免预估误差对回采率的影响。

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值模拟等。

2.优化采矿工艺和技术:对各个矿坑的采矿工艺进行评估,找出不合理或低效的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以使用更高效的采矿设备和工具,提高采矿效率。

3.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对采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加强对采矿工作的管理,确保工作人员按照合理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采矿工作。

4.定期监测和分析回采率:建立健全的回采率监测和分析系统,定期对回采率进行监测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上半年回采率总结
根据煤矿地测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炭
资源储量监督管理,适时、准确掌握煤炭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及变化
的原因,促进煤炭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准确掌握
矿山资源储量、动用量、损失量和损失率及回采率,随时掌握资源
储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促进矿山资源储量的有效保护和合
理利用。

现对2017年上半年矿井煤炭资源开采损失率及回采率具体分析总结。

一、开采现状
1、开采方式:地下井工开采。

2、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上下山开采。

采煤方式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方法为掩护式支架综合机械化。

二、本年度开采现状:
2017年1-6月生产期间,矿井总动用资源储量332836吨,损失资
源储量13124万吨,矿山实际采出煤炭319712吨,损失率3.94%,
回采率96.1%.
半年矿井动用储量列表如下:
三、损失量原因分析:
1、工作面由于受回采工艺限制的正常厚度损失。

2、工作面相
对面积、厚度的减少造成的损失。

3、丢落的顶、底煤造成煤炭损失。

4、工作面受地质构造的影响。

四、提高回采率措施:
我矿在提高工作面回采率方面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保证了回采
率达到要求: 1、我们加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及资源不可再生的全
社会性教育,使全矿所有干部职认识到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2、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我们及时下发预防丢煤通知单。

3、由安全监察科负责检查各采煤队的浮煤清理情况,浮煤平均厚度均不超过
0.03m ,确保工作面回收率达标。

4、严格执行回采率奖罚制度。

5、工作面若过断层时,我们及时的研究方案,提出可行的措施,在保
证安全通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资源。

6、定时组织人员进行义务劳动,及时清理皮带下的浮煤,最大限度的回收了煤炭资源。

五、总结
总结以上经验,我矿工作面回采率及采区回采率虽然达到了标准,但还有一定潜力可挖,根据以上分析,在以后资源管理方面提
出以下建议:1、工作面损失,今后要降低工作面落煤损失。

2、加
强现场管理,提高炮采工作面的浮煤、老塘煤回收。

3、杜绝工作面丢顶、底煤现象。

4、总结资源管理工作上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广无煤柱开采,不留边角煤、三角煤,采用跨
巷掘进、跨巷回采,对孤立的可采块段采用沿空留巷回采或巷采,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减少煤炭资源损失,避免人为的造
成资源浪费。

5、在设计上将克服种种困难,回收阶段煤柱,沿边界布置工作面,回收边界三角煤。

6、合理设计工作面,保护煤炭资源,减少损失,严格执行储量增减、注销、报损、地损制度,并严格按
规程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注销、地损、报损手续,文图齐备,资料
健全,永久性煤柱严格报批,不违反技术政策,严格按批准的设计
进行开采。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树立煤炭资源忧患意识,明确煤炭资
源管理责任,提高科室监督力度,合理设计工作面,减少采区及采
煤工作面丢煤,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增加矿井服务年限,延长矿
井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