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高考政治备考策略:让热点探究精准落地(政治部分):建国70周年等
2020年高考如何备考高考大纲中的时事政治?

一、高考时事政治的命题特点1.时事政治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
既是时事政治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重点问题,往往是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重点。
2.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事政治。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
因此,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很多重大时事,我们都必须认真关注。
3.注重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各个时事热点不是孤立的,不能就事论事地理解和把握,有些热点问题共同反映了同一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些时政热点进行归类、整合,从而以一个典型的热点来统帅众多的热点,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这些都体现着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着人民根本利益,并能统帅很多时政热点,对其学习,不但要明确其内容本身,而且要知其背景、原因、意义和影响。
4.不忽视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
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年度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有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
如,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问题、“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绿色GDP、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都是多年的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
这些热点要多关注,复习时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的时事背景。
5.时政热点试题可以是“一材多题”的客观性试题,也可以是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考察的主观性试题。
6.时政热点问题既可以直接切入也可以间接切入。
直接切入,即对于人们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直接命题,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和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
间接切入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不易察觉,一般较为综合和间接地反映命题人的意图。
由于政治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重大时事问题直接命题外,命题人常常会间接选取较为深层次的出题点,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习策略

•養习指导•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勾策略V江苏省如取市第一中学秦舁及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与时政热点联系比较紧密。
髙考政治命题常常以最近发生的时政热点为背景,借助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 力。
因此,我们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应多关注时政热点,有意识地运用政治学科知识来理解和解释时政热点。
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策略。
一、科学筛选,准确把握时政热点问题有很多,哪些问题可能成为髙考的考查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众多的热点问题中去粗取精、认真分析和揣摩。
1.时政热点具有的特点时政热点有自身的特点,掌握时政热点的特点有利于筛选出有价值的时政热点,明确复习目标。
髙考考查的时政热点一般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导向性。
导向性是指能体现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体现科学发展要求、时代主题要求,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能引领价值导向。
第二,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业内人士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不存在争议。
如:科学发展、依法治国、深化改革等,这些都不存在争议,容易成为命题专家关注的问题。
第三,常态化。
常态化是指时政热点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
如:自主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第四,生活化。
生活化是指时政热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或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
J/ltllik彳嗲敁立鉍//2017.42.筛选时政热点的一般原则命题者在筛选髙考时政热点时,并不是随意进行的,通常会遵循一些原则。
大致遵循以下原则:以近期为主;以经济、政治内容为主;以国内为主;以定性热 点为主,以争议热点为辅;以长效的热点为主,以短效的热点为辅;以关注正面 事件和传递正能量为主。
二、精心挖掘,精准对接时政热点好比一个丰富的矿产资源,选准后我们要对其进行开采、挖掘和 利用。
在进行利用时,要注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宏观把握,微观切 人,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高中政治如何搞好时政热点复习

如何搞好时政热点复习进入复习备考阶段,面对复杂多样的热点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是广大考生必然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就如何搞好高考政治复习作以说明,以期给广大考生以启示和帮助。
一、什么是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有哪些特点?热点问题是指本学年度时政热点、社会焦点,人类生存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以及我国国情的重要内容。
它既有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热点问题有以下特点: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
如艾滋病、贫困问题、朝核问题、国际反恐活动、资源环境能源问题、人口老龄化等。
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投资与消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开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就业、普及社会保障、推进教育公平、确保公民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出行安全)。
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
如弘扬民族精神和道德榜样的力量、倡导社会责任感、网络文明、和谐文化、科学消费等。
四是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
如十七大报告的新亮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财产性收入等)、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循环经济法的出台、幸福指数、和谐世界等。
五是政史地三科结合的知识。
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业问题、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自主创新、人口流动、能源问题、重点工程建设等。
二、热点问题是怎样考查的?1.依托基础知识,考查能力素质。
考热点不是考热点本身,而是通过热点问题创设新情景,考查政治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同时,注重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或借助或突出时政热点,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
2.突出长效热点,回避不确定性问题。
热点问题的切入体现了长效性,关注人类自身生存发展,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话题,回避那些不确定性、可能变化的问题。
2020-2021年中高考满分备考策略:建国70周年国庆活动与2020道德与法治中考与考点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
2020-2021年备考
中
高
考
最
新最全精品汇编
(完美版)
建国70周年国庆活动与2020年道德与法治的交汇点
1.阅兵+综合国力【热点解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
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阅兵是古今中外一种传统的军事仪式,历来被认为是展
国威、扬军威的最好方式,更是综合国力的展示。
【考向预测】选择题,考查
国际竞争的实质、如何提升综合国力。
2.阅兵+国家主权【热点解读】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自卫权。
阅兵是我国的
内部事务,何时阅兵、邀请谁来参加阅兵,完全由我国自主决定。
和军事演习
相比,阅兵起到的震慑作用是非常间接和有限的。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向世界庄重承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深知和平之可贵和来之不易,阅兵绝不
是“秀肌肉”。
【考向预测】选择题/主观题,考查国家主权的内容或主权国
家的义务。
3.阅兵+我国的国家性质【热点解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9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
2020-2021届新高考全国卷思想政治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 更明确地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l 高考也相应地加强了对德育的考查和引导,包括: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 力度,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对思维品质的考查,促使学生在思考的基 础上将对价值观的认知内化;增加反映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科 学技术等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容,增加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内容,促使学生增强“四个自信”
获取和解读信息 (读的懂会审题)
学科知识
“解释与论证” (为什么)
调动和运用知识 (想得到会迁移)
学科语言
“预测与选择(怎 么样+怎么做)
描述和阐释事物 (写得清会表述)
学科思维
“辨析与评价” (怎么看)
论证和探讨问题 (说得透会说理)
逻辑推理
学科素养 教什么 政治认同
科么考” 高考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 服务选拔 导向教学
l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 化考试命题改革。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 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 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
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l 避免考试和生活学习脱节,坚持应用导向,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 l 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查解决现实问题。 l 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
【高考复习】2021年新教材高考政治备考策略与方法

【高考复习】2021年新教材高考政治备考策略与方法随着高考的渐渐逼近,广大师生都沉浸在忙碌的复习当中,2021年高考将有越来越多的省份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命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我们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提高复习的效果呢?笔者认为,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揭示高考命题规律,把握高考命题走向,在宏观和微观上全面地把握基本知识,是应对2021年高考的关键。
一、2021考纲解读及命题趋势1.全面了解《考纲》,把握全局2021年政治高考大纲与2021年相比,各种要求完全相同,这符合高考内容总体保持稳定的特点,大纲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考试范围基本稳定。
政治考试范围包括必修课程的大约252个知识点,外加选修内容和时事政治。
与2021年相比,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中明确指出“体现新课程理念”,因此,2021年高考政治试题将紧紧围绕能力考查这个中心,注重将政治考纲中的知识点与国家意志、党和人民的意志相结合。
2.命题预测2021年政治高考仍会保持基本稳定,试题命制仍坚持稳中有变、稳中有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试题更加关注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遵循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关注现实、稳中有新的命题特点和命题思想。
(1)坚持稳中有变、注重创新的原则“稳”就是继续以持续的热点为载体,贴近学生生活,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宏观调控与经济政策;改革开放30年和建国60周年;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民族问题;扩大内需、拓宽农村市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责任政府;国际合作与发展;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等。
热点掌握关键是落实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热点问题的内在联系、知识点和热点的内在联系。
“创新”就是考查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题型多变,从形式和内容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实现考纲考点、教材重点、社会热点有机统一。
(2)突出主干知识,加强学科内综合纵观历年高考题型,我们不难看出,高考主观题从总体上说还是侧重于考查对知识体系的掌握,我们只有努力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建立宏观知识体系,结成一张知识网络,这样在答主观题时,才能筛选运用,多角度、深层次地全面分析问题。
2020年中高考热点必考: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复习备考:建国70周年国庆大阅兵

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2020-2021年备考见微知著抛砖引玉(可直接打印使用)政治历史复习备考-国庆大阅兵, 高考怎么考? 最新阅兵考点解析1.阅兵+综合国力【热点解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阅兵是古今中外一种传统的军事仪式,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好方式,更是综合国力的展示。
【考向预测】选择题,考查国际竞争的实质、如何提升综合国力。
2.阅兵+国家主权【热点解读】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自卫权。
阅兵是我国的内部事务,何时阅兵、邀请谁来参加阅兵,完全由我国自主决定。
和军事演习相比,阅兵起到的震慑作用是非常间接和有限的。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向世界庄重承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深知和平之可贵和来之不易,阅兵绝不是“秀肌肉”。
【考向预测】选择题/主观题,考查国家主权的内容或主权国家的义务。
3.阅兵+我国的国家性质【热点解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9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戍边御敌还是抗洪救灾,人民解放军都以自己的赤胆忠诚和英勇无畏,证明了我军不愧是闻名于世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不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考向预测】选择题,考查我国的国体及公民权益。
4.阅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点解读】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考向预测】选择题/主观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5.阅兵+价值判断【热点解读】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总体而言,国际社会对中国此次阅兵点赞的多、支持的多。
6.阅兵+民族精神【热点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浅谈高考时政热点的复习策略(李晓凤)

浅谈高考时政热点的复习策略高考政治试题虽然不是只考查时政热点问题,但是时政热点问题在政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是政治学科特点的重要体现。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研究近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基础上,把握其命题方向,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时政热点的定位热点是载体、是背景;热点是调料、是味精;学生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者,而不是研究时政热点问题的专家。
时政热点的价值:运用热点营造思考情境;运用热点落脚问题切口;运用热点拓展教材内容;运用热点综合三科知识。
二、时政热点的分类反映国家意志的重大时政———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反映百姓心声的社会焦点———社会问题、关注视点;反映社会发展的标志事件———重大成就、重要纪念;引领社会发展的新价值观———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反映人文素养的多元素材———文学科学、其他艺术。
三、选取时政热点的主要依据放弃押题心理,注重过程价值;关注话题方向,注意抓大放小;重在切口分析,落脚基础知识;常抓训练反馈,提升综合素养。
一般依据:是否体现和反映国家意志,是否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是否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0能否挖掘考点内容。
具体包括:(1)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2)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和切身利益的问题;(3)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着力解决的问题;(4)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必须提醒的是,有关国内的重大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重大会议的精神之中。
四、选择原则从空间上——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从时间上——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从内容上——以政治、经济为主,其它方面为辅(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社会生活);从角度上——坚持正面为主、反面为辅的原则;从呈现方式上——以生动具体的资料(数据、图表、描述)为主,以理论论述为辅。
五、关于时政热点的研究哪些热点可能成为“考点”?———会不会“考到”?该“考点”可能有哪些“出题点”?———会考哪些方面的问题?该“出题点”可能有哪些“切入点”?———会怎么考(从哪个角度切入)?启示?以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相关理论知识,是政治科学考试的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