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八中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一、古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2)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2),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4)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5),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6)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小题。
(15分)释①秘演诗集序欧阳修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②。
曼卿为人,廓然③有大志。
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
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二人欢然无所间。
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
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
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
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
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
已老,胠其橐④,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
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⑤,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
于其将行,为序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庆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庐陵欧阳修序。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注】①释:佛教。
这里指佛教徒,俗称和尚。
秘演,人名。
②石曼卿:北宋文学家,名延年,性旷达,才高而未遇,享年48岁。
福建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联考试题及答案

福建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联考试题及答案福建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联考试题及答案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春节之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
无论富有还是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地准备春节的到来,在外的人在除夕总要千方百计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节日无论今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功能,就是调节民众生活。
由于古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古今节日形态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今节日都注意节日在一年中的适度分布,如一、三、五、七、九月的节日排列,以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但节期选择的观念古今有着根本的区别。
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对应,节日是人们划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志,人们依据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
现代节日以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为基础,在节期选择上已很少或不再考虑自然物候变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
现在,即使是传统节日,人们也只是继承了它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能够适应的内容。
古今节日也注重人们的身心调节。
但传统节日主要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希望通过各种节日庆典与仪式取得与自然的沟通。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自然属特定神灵的支配,人们生产是否丰收,身体是否康健,事业是否发达,子嗣是否兴旺,都仰靠神灵的荫庇。
中国传统节日从其起源看几乎都与神灵信仰有关,如元日驱山臊恶鬼、五月五祭水神等,神灵信仰成为传统节俗的中心项目。
人们通过传统节俗活动密切了人神之间的联系,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自足。
而现代,人们面对的是社会,人们需要调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现代节日的主题是以公共活动的方式,实现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
通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化“平台”,密切社区成员乃至民族成员的联系,并展示民众的生命活力。
很多节日还保留了传统形式,但其民俗内容已演化为一般娱乐性质,娱乐是当代节日的主导原则。
如壮族的三月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都成为欢乐的群众集会。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题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2)《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写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李密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官员催促自己就任的急切。
(5)《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积累2.下列句子加粗词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项是( )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③羝乳乃得归④当敛裳宵逝;⑤愿陛下矜愍愚诚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⑦函梁君臣之首⑧园日涉以成趣⑨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⑩而此独以钟名A.①⑤⑨/②⑦/③⑩/④⑥⑧B.①⑤/②⑨/③⑧⑩/④⑥⑦C.①⑤⑨/②⑦/③⑧⑩/④⑥D.①⑤/②⑨/③⑦⑩/④⑥⑧3.下列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破楚师于丹、淅②当察乱何自起;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⑤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⑦兵挫地削;⑧复驾言兮焉求;⑨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⑩古之人不余欺也A.①⑨/②⑧⑩/③⑤⑦/④⑥B.①⑤⑨/②⑧⑩/③⑦/④⑥C.①⑨/②④⑧⑩/③⑤⑦/⑥D.①⑤⑨/②⑧⑩/③⑥⑦/④4.下列各项中,对相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2010-2011福建省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2),俯察品娄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4)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
(韩愈《师说》)(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初,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子孙)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
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
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
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
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
”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禅之,若有芒刺在背。
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
及光身死。
而宗族竟诛。
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
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霍氏秉.权日久秉:执掌B.天下害.之害:陷害C.客有过.主人者过:拜访D.威震主者不畜.畜:容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更为.曲突,远徙其薪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B.①而.又行以逆道②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C.①夫奢则.不逊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D.①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②凡四方之士未有不过而拜且.泣者4.下列句子全都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①霍氏奢侈②在人之右,众必害之③霍氏秉权日久④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⑤大将军霍光从骖乘⑥福独不蒙其功A.①④⑤B.②④⑥ C.③⑤⑥D.①③⑤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不应该让臣子生活奢侈,并且不让他们长期秉权。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州八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2024.07.04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向研究院的学位论文委员会提交了本书的选题。
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对我说,这个题目还需要慎重考虑。
不过,最终我的选题获得了他们的批准。
我对委员会主席悉尼·阿尔斯托姆以及另外三位享有声誉的学者永远心存感激,尽管当初他们并不看好我的选题。
这本不循陈规的论著,连我自己都感到诧异,在以后的四十年中竟然一再印行,既有美国的,也有外国的,其中就有这一新的汉语译本。
在此,我要感谢侯文蕙教授,感谢她熟练而精美的译文。
正是她,首先将我的名字和著作,实际上是整个环境史学科,呈现在中国的读者面前。
这本论著是第一部关于生态科学的通史,着重探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着研究历史的全新视角。
与其说它是对生态学逐渐产生过程所做的细致分析,毋宁说它是对这门学科的知识和文化根源进行了探索。
这种探索的深层,无疑是关于科学在现代思想中的地位问题,是科学向真理和权威发出诉求的合理性的问题。
几百年来,自克里斯多夫·哥伦布和尼可拉斯·哥白尼的时代起,科学在西方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知识,革新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条上升的途径似乎已到了尽头。
在大学里,尤其是在人文学科中,对科学的批评在不断增长。
甚至在美国政治中,左右两派的人都开始攻击科学界,将其看作邪恶、异化,甚至是危害健康的根源。
美国文化战争的所有瞄准器都将科学当成了靶子。
生态学与进化论一起,在保守派的圈内变得声名狼藉;而在其对立的激进派中,科学则被看作一个帝国的、非正义的、大政府的和西方霸权的有力工具。
作为60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同路人,我承认的确有反对科学的理由,是它,给我们带来了凝固汽油弹、原子射线和大量的失业工人;但是,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是,某些最有学识和影响的,对暴力、偏见、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及环境破坏的批评者,正是科学家。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答案

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B2.B3.D4.①第一段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方式,记叙了祝融号第一次着陆工作的有趣过程,描写了火星的地形地貌,形象生动,鲜活有趣,极富画面感。
②拟人手法的运用,将祝融号的工作状态做拟人化描写,生动有趣。
③向读者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周庄不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吗?”“是山峰吗?”等引人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一点2分,任答二点得满分,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5.①说明内容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反照率特征”等术语专业,IAU为火星地形命名的历史事实清晰,命名原理叙述清晰准确。
②说明顺序清晰有条理: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以及地形分布广泛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逐一说明反照率特征、环形坑、谷以及其它地形的命名原则。
③综合使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了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④说明语言严密准确:“约”“较少”等词汇的使用使文章严密准确,令人信服。
(一点2分,任答三点得满分,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解析】1.A.“面积最大的一种地形”错误。
由原文“天文学家观测到了火星表面存在着大片或明或暗的区域,并在绘制的地图中为它们取了各式各样富有神秘色彩的名字。
这些早期天文学家观测到的大片明暗区域后来被IAU正式统称为反照率特征”“环形坑是火星上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可知,“面积最大的一种地形”于文无据。
C.“可以不断创新和突破”错误。
由原文“经过长期的讨论和修订,IAU最终形成了原则性的命名框架”可知,IAU命名框架是一个命名原则,不可以被“不断创新和突破”。
D.“是IAU命名框架的基本原则”错误。
由原文“除反照率特征、环形坑和谷三者之外的地形,则采用一条简单的规则——即沿用附近的反照率特征的名字”可知,就近原则”不是IAU命名框架的基本原则,它适用于除反照率特征、环形坑和谷三者之外的地形的命名。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福州八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选修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16.6.12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作为一种方法论,中庸之道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运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
《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
如《盘庚篇》的“各设中于乃心”、《洛诰》的“时中”等。
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中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
孔子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
概括而言,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常理。
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庸,用也。
”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
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义。
中道本身是极高极难的标准。
孔子有言:过犹不及。
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
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福州八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015.6.9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刘巽达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
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
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
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
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
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
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
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
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
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
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名句名篇默写(15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5分)(1),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2)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3),足以极视听之娱。
(王羲之《兰亭集序》)(4)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5),而不知其所止。
(苏轼《赤壁赋》)(6)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7),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9)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10),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11)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12),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13)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14),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15)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
有钓道③二焉,请以送子。
”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
”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
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选自《王函山房辑佚书·宓子》)(二)晏子没,十有七年。
景公饮诸大夫酒。
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公作色大息,播弓矢。
弦章入。
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
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
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
”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
归,鱼乘塞涂。
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善唱者皆欲若鱼者也。
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
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
今所1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
”固辞鱼不受。
(选自《说苑·君道》)[注]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地名③钓道:钓鱼之道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投纶错饵错:通“厝”,放置B.公射出质质:箭靶C.播弓矢播:播弄,拨弄。
D.请其耆老尊贤者耆:六十岁以上的人。
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吾少也贱②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B.①迎而吸之者②而唱善者若出一口C.①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②此诸臣之不肖也D.①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②君其犹有谄人言乎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阳昼以钓鱼比治世,宓子贱心领神会,半路上迎接他的官员就如阳昼所说的“阳桥鱼’“薄而不美”,趋炎附势,浅薄无能。
B.宓子贱到了单父,按阳昼所言,请出有德有才之人来共同治理单父。
阳昼与宓子贱两人可谓知音。
C.大夫们赞美景公射箭的不良表现,景公变了脸色。
当景公准备赐给弦章五十车鱼的时候,弦章及时作了自我反省,明白了事理,拒绝了馈赠。
D.两则材料都表明对人的了解和任用不能仅凭表面印象,政治清明需当权者不轻信阿谀奉承之词,冷静分析各种现象,避免为谗言迷惑,失去人才。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君其犹有谄人言乎! (2分)(2)曩之善唱者皆欲若鱼者也。
(2分)(3)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
(2分)三、《孟子》阅读(6分)6、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①,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告子上》)2【注释】①信:同“伸”。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心”是指人的主体道德心,如良心等,它是天成的,非别人强加的。
B、孟子以寻找鸡犬等小事为喻,生动批评了当时的人们为利益而漠视道德。
C、文中“求放心”和今天的“放心”,意思一样,现代人也需做心灵的呼唤者。
D、孟子认为忧指忘心是不知轻重,舍本逐末的表现,心的养护才是最重要的。
(2)结合上面的选段,说说孟子为什么主张养“善心”。
(3分)四、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A.宝钗过第一个生辰。
贾母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使得贾母更加欢悦。
点戏时宝钗点了《西游记》;凤姐点了《刘二当衣》;黛玉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并向宝玉介绍戏中的精妙曲词。
宝玉听后,称赏不已,被湘云取笑。
B. 宝钗来探视黛玉,叫她看病,黛玉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可强。
宝钗看她的药方太热,应该吃些燕窝才好,黛玉深为感动,向宝钗叙说了自己寄居,有诸多不便处。
宝钗十分理解黛玉的烦难,遂从自己家里取来燕窝送给她。
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而作了一首诗,名曰《秋窗风雨夕》。
C.薛蟠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贾府诸人。
宝玉因得罪了林黛玉,心中后悔,推病不去。
黛玉也因后悔剪了宝玉玉上的穗子而不出门。
贾母急的抱怨他们“不是冤家不聚头”。
宝、黛二人竟因得了这句话,似参禅一般,都低头细嚼此话的滋味,不觉潸然泣下。
虽不曾会面,然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
可谓人居两地,情发一心!D.黛玉闻得宝玉定亲的消息,立定主意,自此已后有意糟踏身子,茶饭无心,每日渐减下来。
宝玉下学时,也常抽空问候,只是黛玉虽有万千言语,自知年纪已大,又不便似小时可以柔情挑逗,所以满腔心事说不出来。
宝玉欲将实言安慰,又恐黛玉生嗔,反添病症。
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真真是亲极反疏了。
E.宝玉娶亲后一直迷迷糊糊,回九以后病势更加沉重。
一天宝玉偷偷拉过袭人问她为什么娶的是宝钗以及黛玉的情况,正遇凤姐过来,先劝他为家人保重,然后告诉他林妹妹已死去的消息。
宝玉大恸,晕死过去,竟做了一个到阴司泉路寻访黛玉,得高人指点之梦。
梦醒之后,他的病更厉害,但还是亲去潇湘馆哭了一场。
8.请简述“钗黛掉包”的故事情节。
(5分)五、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3“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
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
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
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9、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蕴涵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琴乐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古琴虚静高雅,琴乐追求“和雅”“清淡”,其深远意境的精髓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弹奏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才能达到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D.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古琴这一“圣人之器”担负着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410、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B.“和雅”的琴乐是儒家提倡的音乐,中正平和,不追求华美富丽。
C.庄子推崇“天籁”音乐,深深影响陶渊明以及薛易简、李白等人。
D.“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崇尚自然、无为、逍遥正好合拍。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成连弃伯牙于蓬莱,面对自然,伯牙操琴而奏,领悟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B.儒家的入世使弹琴者在演奏时有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C.道家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李白的诗句验证了此。
D.文章阐述琴乐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韵味和演奏规范,古琴对儒、道家的影响。
六、语言文字运用(25分)12.下列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绸缪(chóu móu)聒噪(guō)踯躅(chíchú)为虎作伥(chāng)B.龃龉(jǔyǔ)熟稔(rěn)逦迤(lǐyǐ)戎马倥偬(kǒng zǒng)C.觊觎(jì yú)锱铢(zīzhū)创伤(chuàng)提纲挈领(qi è)D.妊娠(rèn shēn)诡谲(jué)剽掠(piǎo)同仇敌忾(kài)13、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栗内讧戕害相形见绌怄心沥血B.披靡飘渺赝品合盘托出厉兵秣马C.阴霾贿赂裨草切中肯綮风声鹤唳D.蛰居掮客吹毛求疵瓮中捉鳖户枢不蠹14、下列语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道思想之争的结果使得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都秉持着一套极其圆滑的处世哲学:达则兼济天下,国计民生,悉装心底;穷则独善其身,瓜田李下,信步闲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