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学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主要以科学现象和科学事实为依据,遵循“问题引领下的科学探究”及“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理念,围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方法、步骤”的目标,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以学生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建构了《我们吃什么》、《水里有什么》、《植物的生活》、《空气和水的力》、《热的传递》、《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3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食物的主要种类,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考虑设计食谱等探究活动,可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入探究人类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上升到新的高度。

2、以水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认识水对其他物质的作用,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你。

3、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借助学生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近自然、亲历探究的过程。

4、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压缩空气的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

轻性质,了解人类对空气和水的力的利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转向低温物体;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了解保暖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知道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利用太阳能的特点;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设想,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知识,通过调查研究,揭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水能溶解物质。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2、常用的传热和隔热的方法。

3、制作小火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

6、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食物提出问题。

7、能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主体性、探究性原则。要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

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活动,设计典型的探究内容、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指导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材料。

2、突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3、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引导儿童关注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学会把科学即使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反洗、解决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4、趣味性。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学学习活动是妙趣横生、乐趣无穷的科学的活动。

五、课时安排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小学科学课四年级上期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一、判断正误 1. 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 2. 食糖在水中溶解后,中间的地方最甜。() 3. 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 的一个杯子中搅拌。() 4. 酒精灯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 5. 当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6. 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7. 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 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8.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高越高。() 9. 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 10. 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11.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 12. 屈臂、伸臂时,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13. 食物进入人体后,先后经过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 14.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呼吸次数会增加。( ) 15. 食物中的养分是在胃中被吸收的。() 二、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1、把形状、大小相同的两块方糖放在装有半杯水的杯中,()组溶解得最快。 A、搅拌,不切碎 B、切碎,不搅拌 C、搅拌,切碎 2、在真空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A、更加快 B、更加慢 C、不能传播 3、人说话的声音是由()的振动而产生的。

A、嘴唇 B、喉咙 C、声带 4、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雨是()。 A、暴雨 B、大暴雨 C、特大暴雨 5、我们在呼吸过程中呼出来的氧气和吸进去的氧气相比( )。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三、简答题 1.你在本学期科学学习中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个?为什么? 2. 你觉得你和同伴配合得怎样?举例说明你们小组是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 3. 回顾本学期科学课上你所参与的活动。你觉得哪部分做得最出色? 4. 在本学期科学学习中,你还有不明白或感到迷惑的活动吗?是什么? 四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附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20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 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 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 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 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 化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与 原教材相比缩减了一个单元,减少了“磁铁”、“有生命的物体”两个单元,增 加了“我们的身体”单元。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具体为: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的身体》;物质科学(物 体与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质科学(光、热、电、磁)《声音》;地球与空 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天气》。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每个单元都有七个教学内容,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历了一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比如, 对周遍的事物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初步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尤其是观察的方法;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这一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本学期,四年级有六个班级,本人承担了其中两个班级的教学。班级学生数基本在35个,合理的人数也为科学学习的顺利组织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具体内容见单元目标) 四、教学措施: 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 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题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4、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11、(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

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二、溶解 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弱);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5、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7、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9、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三、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期末试卷与答案

兰光小学科学期末试题(四年级上)及答案 一、填空( 40 分) 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_云量 _、_降水情况和__风速_,__风向。 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 __室外阴凉通风 ___的地方。 3.酒精灯的火焰中, __外焰 __的温度最高,__内焰 _其次,_ 焰心 __的温度最低。 4.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 __吹来 __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 __西北__风。 5.声音的高低 _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 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 __高___,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 ___ 低__ 。 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 __外耳 _、__中耳 __、__内耳 __ 。 7.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__骨骼 __。 8.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 __颈__、__躯干 __、__四肢 __四部分组成。 二、判断( 18 分) 1.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 可用水浇灭。(×) 3.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4.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5.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6. 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三、选择(12分) 1 .猜测下面哪一种物体可能不会溶解于水。( C )A巧克力 B 奶糖C 薯片 2 . 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 B )A 浮在油上,不能在油中溶解 B 沉在油底,不 能在油中溶解。

(完整)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填空。(24分)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会占据空间、有(质量)、有(弹性)、会(流动)、、能(压缩)。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6、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处所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形就(不同),各地的冷热水平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7、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8、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酿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况。 9、在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能支持燃烧并且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10、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2、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3、森林的作用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 1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1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17、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 18、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度以下)。 19、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凝结)。 20、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21、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度,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 2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2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4、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25、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26、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27、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28、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29、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30、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31、物体吸热和散热的快慢取决于(物质)和(颜色)。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32、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33、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细小的水珠,它在高空为(云),在低空为(雾)。 15、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34、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聚成(固体)。 3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36、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3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38、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39、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4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41、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 和(距离)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 42、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43、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越长)音高越(强)。 44、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变(高),当物体振动减慢时声音就变(低)。 45、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46、食物在人体内经由了哪些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7、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48、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49、(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50、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 5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52、(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5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54、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 55、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绿色食品)。

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大全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天气”知识要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凌晨的气温最低。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5、(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 2、(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9、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再提起一次重盖。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4套)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4套)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篇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按食物可以把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2、在空中飞得最快的动物是_______,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_______。 3、在地图上有许多图形和符号称作_______。常用的政区图、交通图能帮我们找出_______,确定_______。 4、骑在自行车上的你,相对于车座来说是_______的,相对于路面来说是_______的。 5、物体的基本运动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前进的汽车轮子是 _________人拉抽屉是___________钟摆的摆动是_________。 6、要说清你所在的位置首先要找_______,然后再说明你和_______的位置关系。 7、机器的三角带上打腊是为了_______摩擦力。机器的轴上加油是为了_______摩擦力。 8、推和拉都是______,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 9、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自________向_______绕着___________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________小时。 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28分) 1.人在()时候会有较短的影子。 A、日出时 B、夜晚 C、中午 D、上午 2.夜来香花开放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晚上8点左右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于电线杆,地面是运动的 B、相对于地面,房子是静止的 C、相对于地面,空中的鸟是运动的 D、相对于地面,远处的山是静止的 4、要立体的了解一个学校的布局,应该看一下学校的() A、平面图 B、沙盘 C、示意图 D、交通图 5、18世纪林奈根据花开闭时间的不同发明了() A、电子钟 B、机械表 C、花钟 6、锻炼之后,()用冷水冲洗 A、应该马上 B、不能马上 C、都可以 7、下列动物中,不擅长两项运动方式的是() A、企鹅 B、兔子 C、青蛙 8、下列动物中不喜欢夜间行动的是() A、猫头鹰 B、蝙蝠 C、蝴蝶 9、既省电又明亮的新型曝光灯,是根据()的发光原理发明的 A、太阳 B、星星 C、萤火虫 D、深海鱼 10、坐在船上看到两边的景物在(),说明船正在前行 A、向前移动 B、静止不动 C、向后移动 11、走相同的距离,甲用了30分钟,乙用了20分钟,丙用了25分钟。他们三个中,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12、地球仪上的蓝色部分代表() A、高原 B、海洋 C、沙漠 D、草原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 识点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 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 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 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 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 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 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 级。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 风)、1级(微风)、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和特大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 阴天。 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 扁平状云;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 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小学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橡皮铅笔1只。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复习提纲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有小雨、多云、晴、雾。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请你结合前面的城市天气预报示意图,说说广州的天气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试着用网状

图表示出来。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5、制作天气日历在观察每天天气时,要注意尽量在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进行。不仅要坚持每天观察,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以获取需要的天气数据。认真做好记录便于我们分析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6、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7、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8、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该把温度计悬挂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顶端齐平。 9、坚持每天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我们发现每天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早晨的气温最低,然后逐渐升高直到中午最高,后来又逐渐下降。 10、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11、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零级风,烟直上;一级风,烟稍偏;二级风,树叶响;三级风,旗翩翩; 四级风,灰尘起;五级风,起波澜;六级风,大树摇;七级风,行路难;八级风,树枝断;九级风,烟囱坍;十级风,树根拔;十一级,陆罕见;十二级,更少有,风怒吼,浪滔天。)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2、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3、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4、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下雨的等级。24小时的降水量在0.1—9.9毫米是小雨;10.0—24.9毫米是中雨;25.0—49.9毫米是大雨;50.0—99.9毫米是暴雨;100.0—249.9毫米是大暴雨;超过25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5、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1.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打破“知识切块”式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植物的身体》《动物王国》《材料与生活》《我们的家园–地球》《水循环》《研究与实践》等6个单元,共23个课题。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2、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本册教科书共23课,其中第22、23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1)、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1、2、3、课) (2)动物王国:单元按照个体--—类群的思路编排,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昆虫、鸟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4、5、6、7课)(3)材料与生活:从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包括8、9、10、11、12课) (4)我们的家园——地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遗迹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形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学会使用测力计。(包括13、14、15、16课)

(5)水循环: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变。(包括17、18、19、20、21课) (6)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设想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学校: 姓名: 班级: 学号: ………………………………密…………………………封…………………… 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科学卷 四年级 科学试卷 (时间:40分钟) 题型 填空 判断 选择 连线 图形 简答 等级 书写 对题数 一、填空题:(按书本知识改编) 1. 像蚕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 、 、 。 2. 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3. 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叫做 。 4. 发电厂出发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V 交流电。 5. 由 、 、 和 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做完全花。 6. 正电荷与正电荷靠近时,互相 。正电荷与负电荷靠近时,互相 。 7. 一个煮熟的鸡蛋包括 、 和气室三部分。 8. 花岗岩主要是由 、 和 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9. 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 。硬度最小的是 。 10. 人生长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自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超市里滋补品对人的身体都是有益无害的(原创) ( ) 2. 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电器元件。(按书本知识改编) ( ) 3. 蜻蜓、蜗牛、青蛙都是卵生动物。(按书本知识改编) ( ) 4. 导体就是金属,金属都是导体。 (原创) ( ) 5. 遇到电器着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将插头拔掉。( ) 6.同一种食品,包装方式不同,保质期就会不一样。(原创) ( ) 7.凤仙花的种子又小又轻,所以它是靠风力传播的。(按课堂作业本改编) ( ) 8.静电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中,我们的人体上也带有静电(按课堂作业本改编) ( ) 9.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按课堂作业本改编) ( ) 10.我们在开展解剖花的实验中,操作的顺序是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都可以(原创)( ) 三、选择题: 1.将动物毛发燃烧后会闻到一股焦臭味,说明动物毛发中还有较多的 。(原创) A 、蛋白质 B 、糖类 C 、脂肪 2.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丰富的是 。(按课堂作业本改编) A 、羊肉 B 、牛奶 C 、胡萝卜 3.下列植物中不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是 。(按课堂作业本改编) A 、椰子 B 、蒲公英 C 、昭和草 4.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两节干电池串联的电压是 。(按课堂作业本改编) A 、1.5V B 、3V C 、比1.5V 高比3V 低 5.将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这种现象叫 。(按课堂作业本改编) A 、通路 B 、短路 C 、断路 6.一般情况下人体能承受的最高电压为 。(原创) A 、10V B 、220V C 、36V 7. 下列提供的材料中,能够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按课堂作业本改编) A 、两根导线,一节电池 B 、两根导线,两节电池,一个开关 C 、一个小电珠,一节电池,两根导线,一个开关 8.右图的植物果实是利用 来传播种子的。(按课堂作业本改编) A 、弹射 B 、动物 C 、风力 9.下列动物中,属于卵生的是 。(按课堂作业本改编) A 、蝴蝶 B 、牛 C 、羊 10.我们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特点,如果联想我们的人生,金刚石可代表 的品质, 石墨则代表润滑剂 (原创) A 、坚韧不拔 B 、积极向上 C 、半途而废 11. 克隆羊“多利”是通过 繁殖出来的。(按书本知识改编) A 、卵生 B 、胎生 C 、细胞克隆 12. 明明捡到一种不知名的矿物,它的外面是黄色的。把矿物放在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 下的痕迹是绿黑色的。要判断它是什么矿物,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的是 。(摘自课堂作页本) A 、黄色 B 、绿黑色 C 、没有可参考的颜色

四年级科学上册工作计划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教情分析: (一)学生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习惯,品质,学困生等情况) 本班学生共计46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5人。 学习状况分析: (三)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教材分析

2,知识特点分析:《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成功之处:能认真专研教材,研究教法。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学教并重的教学思想,混合型学习,将两者自主结合。 不足之处:第一次教这门课,对教材不熟悉,对知识的运用不灵活。 二、课程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作用、地位及开发的课程资源)1.应用感官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和完善。 3.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人体的知识,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4.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并进行数据分析。 5.尝试使用气泡图表示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一、填空。(50分) 1.风在吹、水在流、人在行、……我们生活在一个_________着的世界里。 2.动物的种类很多,已经发现的大约有________多万种。____________的奔跑速度最快,每小时能跑145千米,在会飞的鸟中,飞行最高的要数__________,飞行最高可在9千米以上。3.一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另一个物体就是这个物体的_____________。 4.按动物的食物把动物分为___________的动物、____________的动物、____________的动物。 5.小吊车前臂的运动是牵引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结果。 6.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对路旁的树木来说,人是_________的,对于车座来说人是_______________的。判断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_______________。 7.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__________,物体运动速度_____________;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_________,物体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_____。 8.下列生活现象中关上抽屉、拍球、提水、拔河等活动属于推的是_________、 ___________属于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和拉

都是__________,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___________ 。 9.月球的万有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地球上举起50千克的物体,而到了月球上你将举起_____________千克的重物。 10.物体的基本运动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进的汽车轮子是_________人拉抽屉是___________钟摆的摆动是_________。 11.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_____________,也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变为___________,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_________。12.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___________。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做相对运动的力叫做______________ 轮胎和鞋底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_________摩擦,搬动重物时在下面放上一根根圆木是为了_____________摩擦。 13.阳光下任何物体的影子都在__________物体的一面。一天中_________气温最高,早晨、晚上影子____________,中午影子___________。 14.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的自________向_______绕着___________自转。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________小时。在自转的过程中,地球上的某一地点转到朝太阳的时候,就是___________,当这一地点转到背向太阳时,就变成了___________,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才形成了昼夜的交替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