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简介

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简介

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简介

目前,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是育栽环节。我县农户在这一环节上普遍采用的是大田水育秧、手工栽插,费时费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水稻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如何突破育栽环节这一瓶颈,实现栽插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农机、部门克难攻坚的目标。近两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农业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该项技术是使用插秧机把采用软盘或双膜育秧育出的适龄秧苗,按农艺要求和规范,移插到大田的技术。它具有栽插效率高,插秧质量好,劳动强度低,节省秧田,促进稳产、高产等优点。水稻机插技术分为育秧、大田耕整,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部分。

一、育秧。机械插秧的成败关键在育秧,目前我们推广的是简易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两种育秧方式,秧田可采用湿润管理和半旱管理。该技术育秧成本低,节省秧田,每亩秧田可栽插大田120亩;秧期短,秧龄15- 20天,叶龄3.5叶,就可栽插;拔秧、运秧省工省力,易于群众掌握,便于在水稻产区推广应用。

二、大田耕整。大田耕整方面基本与手工栽插一致,但由于机插秧是中、小苗移栽,所以要注意两方面:

1、要求田块平整,上湖下实,田面无残物,耕整后要沉淀24小时以上。

2、田中不能留深水,水深以1—2cm为宜,呈花花水状态。

三、插秧。机械插秧,保证株距行距一致,做到合理密植;秧苗深浅一致,做到浅插,增加有效分蘖,达到壮杆大穗、增产;减轻劳动强度,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屈背几千年”的繁重体力劳动。目前,所用的插秧机有手扶式插秧机(4行、6行,每小时插秧2—4亩)及高速乘座

式插秧机(6行,每小时插秧4—9亩)。尤其是手扶式插秧机目前市场价有1.7万元(4行)和2.8万元(6行)两种,机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非

常适合丘陵地区小田块作业,在我县的推广前景十分看好。

四、大田管理。机插秧移栽后与人工插秧的大田管理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机插秧分蘖势较强,在此期间应根据农艺要求及时控水,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尤其是机插秧螟虫的发病期一般滞后于人工插秧,故应特别注意防治。

无为县农机局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一、前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然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现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省早在70就开始不断探索机械化插秧,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推广。2004年以后在我们建阳和省内一些地方开始进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尝试和示范,此时,国家也制定出台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农业机械促进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市乃至全省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各地呈现出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一派大好的形势,有许多田块实现全程机械化。 截止2014年8底,建阳市共推广各类插秧机近850台(高速插秧机65台),年机插面积为8.4万亩,机插率达16.8%,平均每年机插率提高两个百分点。同时,各地也总结出不少好的行之有效的技术与推广经验。不言而喻,推广水稻插秧机具有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秧田、省成本、增产和增收等优点(一是定苗、定穴,既保证秧苗个体壮实,又保证水稻群体的质量;二是保证基本苗的情况下,实施宽行栽插,以利于透光,减少病虫害;三是浅栽,以利于秧苗生根及水稻低节位分蘖,缩短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还能更好地解决“第三个弯腰”问题。据调查,每亩秧地可供给大田用秧80——90亩,通常比手插秧用地可节省约3/4以上;机插每亩可节省成本为36元以上(扣除增加亩用种平均0.6公斤,计30元);机插每亩可增产稻谷平均在36公斤以上,最终节本增收可达95元之上(增幅10%之上);回收期短,当年就完全可以回收购买手扶步进式插秧机成本。如今,有农机手说“插秧机就是印钞机”。 二、农艺部分 水稻机插秧技术体系包括耕整地技术、育秧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插秧技术等四大部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体现着人、机、苗、田、水的作用(如下图),尤其是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特点(优点) 1、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粮食产量。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一、机械化耕整地 技术:整地采用浅耕技术。浅耕15~18cm,机耙、耕平、搅浆,大田耕整应达到田面整洁,相对平整,整平后沉淀1–3天。 设备:大马力轮式拖拉机(X804、X904东方红拖拉机)配中速旋耕机、水田驱动耙或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配1~1.2米驱动耙。(插入图片) 二、机械化育秧 技术:可采用双模或软盘育秧技术。床土选用大田肥土,细颗粒在0.5cm以下,配农家肥、复合肥、壮秧剂。精细播种时洇足底水。秧床封膜采用无纺布,防止晴天中午高温烧芽,立苗期注意高温烧苗和不缺水,及时炼苗,并及时施用断奶肥、送嫁肥、送嫁药。 设备:久保田S R-50C水稻自动化播种流水线(可人工分三次播完)。 (插入图片) 三、机械化栽插 技术:秧苗要求苗高15-20cm,叶龄3-3.5叶,秧龄28-30天,苗挺、苗均、苗绿,苗块规格28×58cm,盘根紧密,厚薄一致,提起不散。栽插要求宽行、窄株、精准定量、稀植(2-3苗/株)、无水浅栽、进水活茬。 设备:久保田SPW-48C手扶步进式插秧机(其优点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效率高,平均12~18亩/人/天)、井关PG6乘坐式插秧机(优点:作业效率高,6~8亩/小时,适用于大面积成块大田作业)。 (插入图片) 四、统一机防 技术: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利用高效机动喷雾器适时统一进

行机防作业。 设备:电动喷雾器(如:台州黄岩天文3WD-16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如:台州豊田FT-60车推式机动喷雾器或FT-900背负式机动喷雾器)。 (插入图片) 五、机械化收割 技术:采用高性能半喂入式收割机进行收割,秸秆可回收。 设备:久保田488、588、688履带半喂入式收割机。 (插入图片) 六、机械化烘干 技术:采用低温缓苏干燥烘干工艺,保证粮食品质。 设备:台州一鸣5HS-100BC/5HS-80BC循环式谷物干燥机或三九低温干燥机。 (插入图片) 七、机械化加工 技术:稻谷机械加工主要以碾米为主,采用高性能、轻巧、灵活的新一代碾米机完成。 设备:重庆合盛洁米诺精米机(优点:整机性能好质量可靠,采用摩擦挤压方式实现精米加工,能有效的保护大米的营养成分,使用安全,震动小、噪声低、粉尘少)。 (插入图片) 八、机械化包装 技术:实现大米定量、称重、自动包装。 设备:江西蓝光DCS-50系列大米自动包装机(优点:适用范围广,称量精度高、包装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性高、操作简捷)。(插入图片)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水稻机插秧技术概述 newmaker 我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水稻生产更显特色。20世纪中叶以来逐步完善并推广应用的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应用的以肥床旱育、中小苗移栽、宽行窄株、少本浅栽为主要特点的群体质量栽培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使水稻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持续多年实现了高产稳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水稻机插秧技术已成熟,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水稻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引进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高性能插秧机,实现了浅栽、宽行窄株、定苗定穴栽插,并得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应用。与此同时,这与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相得益彰,并融合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第一节新一轮机插秧技术的基本特点机械化插秧技术就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机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主要包括高性能插秧机的操作使用、适宜机械栽插要求

的秧苗的培育、大田农艺管理措施的配套等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研究使用机动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水稻种植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新一轮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在解决了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机械与农艺的协调配合,以机械化作业为核心,实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等农艺配套技术的标准化。这与我国历史上前几轮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一是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水 稻机插秧的核心是技术成熟、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率先研制开发的插秧机,是针对大秧龄洗根苗的特点开发生产的,栽插作业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勾秧率、伤秧率高,作业性能极不稳定,不能适应水稻栽插“浅、匀、直、稳”的基本技术要求。新型高性 能插秧机具有世界先进机械技术,适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采用了曲柄连杆插秧机构、液压仿形系统,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与早期的插秧机相比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和作业质量完全能满足现代农艺要求。二是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历史上曾经推而不广的机插秧技术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植伤严重,始终未能摆脱拔秧洗根、手工栽插的技术模式。近年来示范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采取软盘或双膜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其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规范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规范 技术名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以满足水稻稳产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采用机械化技术手段在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烘干等环节实现机械标准化作业,将水稻生产各环节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用工矛盾形势严峻,只有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作业,一方面能保证稻田按时栽插,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于推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适度规模经营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15年,潜山县实施了农业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水稻)项目,形成了适宜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技术模式和机具选配方案。 根据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意见》(农机发[2015]1号)的文件精神,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有利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解决农业面临的“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增产增效情况: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增产45公斤/亩,节本增效170元/亩。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节约了水稻育秧环节农用薄膜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白色污染,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使用量,病虫害少,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机械化收获作业可有效地实现秸秆的粉碎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增加农田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要点: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 一、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

一、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 水田耕整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适用的水田耕整机械按照科学的耕作规范和合理的机具配备,完成水田旱、水耕整地作业,以满足后续水稻机械插秧对水田的耕作要求,以及水稻秧苗生长对水田的农艺要求。 1.前茬作物收获时,用带秸秆粉碎和抛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在田块中,秸秆长度应小于10cm,留茬高度一般小于15cm。选择合适的耕整地方案和作业机组,使秸秆能翻埋或均匀混合在土壤中。实行秸秆还田,要注意调节碳氮比,适当增施氮肥。 2.双季稻区提倡后作稻收获后秋冬季翻耕。不能进行秋翻的,春翻宜早,即应在耕层融冻后及时进行。根据田块大小、形状确定开犁位置,水田一般采用内翻法,收犁要求沟平且直,便于整地。整地前要灌水浸泡24h以上。 3.旱耕水整先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铧式犁或正(反)转旋耕机进行旱耕,再上水泡田,耙田整平。水耕水整应先上水泡田12h~24h,待秸秆软化、土壤松软后再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和降低能耗。上水深度以3cm~5cm 为宜,灌水过浅,达不到理想的埋草和整地质量;灌水过深,则影响埋草和覆盖效果。耕深以不打破犁底层为准,一般控制在16cm~20cm 。耕作前增施氮肥,促进秸秆腐烂。 4.实施秸秆还田作业后,在季节、茬口允许的前提下,田面保持一定水层浸泡秸秆4d~10d,水稻移栽前要使田面水层能自然落干或保持1㎝~2㎝水层,利于有害物质排放。 5.以旋耕作业进行耕整地的,应采用两年旋耕,一年犁翻交替进行的方法。田面差过大的可选用激光平整机械进行土壤整平。 6.耕整地质量要求:耕整深度均匀一致,田块平整,地表高低落差不大于3cm;田面洁净,无残茬、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土层下碎上糊,上烂下实;田面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实而不板结。 二、工厂化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秧的生产方式,集机电化、标准化、自控化为一体,是一项现代农业工程与农艺结合的技术。其核心技术是通过专用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播土、播种、洒水、盖土,然后采用自控电加热设备进行高温快速破胸,适温催芽或利用适宜温度自然浸种催芽及大棚育秧的先进工艺。 工厂化育秧以育出合格的规格化秧苗为目标,主要在碎土、秧盘播种以及催芽、保温保湿等环节实行机械作业。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机插秧育苗技术(一)

机插秧育苗技术(一) 摘要从床土准备、种子准备、秧田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机插秧苗培育技术,以期为水稻机插秧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机插秧;育苗;床土准备;种子准备;秧田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 1床土准备 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作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以及秋耕、冬翻、春耖的稻田土。一般大田需备合格细土1875kg/hm2左右,用壮秧剂12~15kg/hm2。土壤水分适宜时(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好)于晴好天气进行过筛,细土粒径不大于5mm,其中2~4mm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结束后继续堆置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在床土准备中要做到两提倡、两注意、两禁止。两提倡,即提倡冬前培肥,对碱性土壤要进行床土调酸消毒;提倡使用壮秧剂,每100kg细土加壮秧剂0.5~1.0kg,并充分拌匀。两注意,即注意防止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施用敌克松进行床土消毒,特别是春季低温以及倒春寒多发地区;注意冬前未培肥的,宁可不培肥,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翻种前30d进行,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1]。两禁止,即禁止将尿素、碳铵等无机肥以及未腐熟的厩肥等直接拌肥,以防肥害烧苗;禁止使用有毒和有杂草的土作盖籽土。 2种子准备 在当地主栽品种中选择优质、高产、稳产、分蘖中等、抗性好的穗粒并重型品种,同等条件下以生育期相对短的为宜。杂交稻一般大田用种量为15.0~22.5kg/hm2,常规粳稻52.5~60.0kg/hm2。双膜育秧由于起秧栽插时切块除边,用种量略高于软盘育秧。机插育秧一般杂交稻芽谷播量为80~100g/盘,常规粳稻为120~150g/盘。播量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培育合格的机插秧苗。确定适宜落谷密度最基本的原则是均匀、盘根,即参照大田栽插的每穴苗数,在确保播种均匀与秧苗根系能盘结的前提下,根据品种气候等因素可适当降低播量,以提高秧苗素质,增加秧龄弹性2]。根据播种期、机插面积提前推算好种子用量及浸种、催芽时间。按照17~20d秧龄倒推播期,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机插面积大的,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和机手的技术熟练程度,安排好插秧进度,进行分批浸种,顺次播种,确保秧苗适龄移栽。在浸种前,要将种子日晒1~2d带药浸种。催芽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快、齐、匀、壮”,即指发芽势达85%以上,一般浸4~5d,待种胚露白即可,浸种方式是早进水,晚放干,做到日晒夜露。 3秧田准备 根据育秧规模,选择地势平坦高爽、排灌分开、背风向阳、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也可选择宅前屋旁的肥沃菜地。避免用荒草地、药害田、水土污染田作秧田。机插育秧的秧田、大田比例宜为1∶80~100,一般大田需秧池105~150m2/hm2(包括排水沟)。精做秧床,床面宽1.3~1.4m,长度视需要和地块大小确定,秧床之间留宽20~30cm、深20cm的排水沟,兼作管理通道。秧池外围沟深50cm,围埂平实,埂面一般高出秧床20cm左右,开好平水缺。播种前10d 在秧池田上水,采取水做秧床、平整床面的方法,秧床做好后排水晾床,使床面沉实。播种前2d 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充分拍实,使床面达到“实、平、光、直”,即秧床沉实不陷脚、床面平整无高低、床面无残茬杂物、秧床整齐沟边垂直。 4播种育秧 沿秧床纵向横排依次平铺2行软盘或有孔膜。盘与盘之间应做到紧密整齐,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软盘底部应与秧床表面紧密贴合,以保证秧床与盘内营养土墒情一致。2层厚度为2.0~2.5cm,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时适宜的土壤饱和含水率为85%~90%,可在播种前一天,灌平沟水,待床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水,亦可在播种前直接用喷壶洒水。播种时按盘称种。一般常规粳稻均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20~150g/盘,杂交稻80~100g/盘。为确保播种均匀,可以4~6盘为1组,分次细播,力求均匀。播种后均匀撒盖籽土,覆土厚度为0.3~0.5cm,以盖没芽谷为宜。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需要注意的是,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培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把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2.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被风向阳、排灌运输方便、便于管理且当季没有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做秧田。常规稻秧田、大田比例宜为1:100。秧田选定后,首先对田块进行翻旋耕作业,翻耕深度为18~20厘米,旋耕深度为12~15厘米,旋耕后达到土壤细碎均匀,

水稻机插秧技术操作规程

间要根据插秧时间倒推15天左右。双季晚稻播种期尽量不要超过7月15日,插秧时间尽量不要超过8月5日,在播种时间和秧龄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在20~25天秧龄范围内要尽量争取早播。双季晚稻要根据不同插秧时期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7月20~24日能够插秧的情况下,选择双季晚稻杂交品种;在7月25~31日能够插秧的,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常规品种如浙粳22;在8月初才能插秧的情况下,要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常规品种如宁88或早稻常规品种翻秋。 4、浸种消毒、床土浇水、播种 常规稻品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2小时~1天,提高发芽率,用1支使百克2毫升加水6~7千克,浸5公斤种子,浸种时间1~2天,催芽催到破胸露白即可。每个秧盘装4公斤准备好的床土、泥弄平。播种前床土浇透水,因为这次加的水要提供种子出苗前整个阶段用,如果喷水不足会造成出苗不整齐。常规品种播种量选择每盘播干谷100~120克较好,最好是每盘100克左右;杂交稻的播种量选择每盘播75克干谷较好,如果估计秧苗不能及时栽插的要适当稀播种,选择每盘播种量65克。播种好后盖一层薄泥。 5、秧田选择、秧田管理、及时插秧 选择地势平坦、路渠配套、排灌分系、背风向阳、地下水位高、邻近大田的熟地作秧田,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100。苗床宽1.4~1.5米,沟20~30厘米,沟深15厘米。早稻、单季晚稻秧田管理最重要的是增温保湿,连作晚稻最重要的是增湿保湿。早稻和单季晚稻育秧最好选择在旱地里,用旱育的方式培育机插秧。就是将播种好的机插秧盘子放在整平的地里,如果土壤缺水,灌一次平沟水,土壤吸饱后排干,下次等土壤缺水的时候再灌一次水,吸饱水后立即放干,使土壤一直保持较强的通气性,促进秧苗矮壮、根系发达。温度的管理,播种到出苗为棚膜密封阶段,播后3~5天秧苗现青后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培训资料 大家中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谈谈机插秧育苗技术问题。 在介绍育秧技术之前,我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机插秧技术就是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本、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的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国也是世界上研究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插秧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引进国等国外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高性能插秧机,也就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这种机型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同时通过农机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研究形成了与插秧机械相配套的小苗育秧技术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稻作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程很快,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省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了820万亩,全省已有2个省辖市、9个县(市、区)、187个乡镇和3000多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 一、机插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它有那些优点呢? 机插秧技术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根据我镇2012-2014年五年机插水稻的平均产量统计,机插稻比直播稻平均增产144斤。我认为机插稻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是机插稻播种期比直播提前10-15天,不仅可以应用产量潜力高的迟熟中粳品种,而且能够保证水稻的生育进程与我市的温光资源同步,有利于高产稳产;其次是插秧机的设计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水稻是海城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单产在650千克以上。虽然我地区的水稻生产水平较高,但长期以来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还是处在落后的地位,尤其在育插秧和收获两大环节上更为薄弱。而江苏、黑龙江等地在这些项目上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2009年海城市被辽宁省列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农机部门也加大了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通过增加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补贴、组织技术培训、召开现场会、树立并宣传学习典型等多种推广措施,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有了迅速发展,薄弱环节亦有所突破,各项机械化技术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已在海城市有了相当程度的应用,插秧和收获两大薄弱环节得以突破,具备了继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客观需求条件。实践证明,应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每亩可增加效益达百元以上,大部分机械化生产技术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购机资金补贴等政策上的扶持。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开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政府重视、市场急需。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积极采取推广措施,加大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涵盖了从耕整地、育秧、

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 一、机械化整地技术 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机耕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天,水整后地面高差不过3cm,土壤柔软无僵垡。 现在水田耕整地作业,以一年耕翻、两年旋耕的轮耕方式为主。耕翻一般以秋季为主,也可在春季解冻后进行,耕翻要达到18—20厘米,耕垡彻底、均匀的要求;旋耕整地要尽量坚持旱旋耕,旱整平、旱打捻的三旱作业原则,旋耕深度达10—15厘米,土壤细碎均匀一致,地表平整,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泡田后达到花打水状态,这种作业方式可节省春季用水30%以上,给农民降低作业成本每亩10元左右,是目前我们地区水田耕整地的主要形式。良好的机械化作业质量,给机插秧作业创造了适合的土壤条件。 在水田改造的耕作过程中,对于田面差过大的可采用先进的激光平地技术进行土壤整平,激光平地机组主要由激光发射器、接收器、控制器、液压机构、平地铲和拖拉机组成,机组在持续回行作业中,按照激光测定的标高数据信号,通过控制器和液压自由控制平地铲的升降取土和卸土,刮平田块达到平整田块的作用,采用这项技术可根据土地的平整情况分3年到5年进行一次平整作业,可以使300米范围内平整度保持在3厘米左右,可以平掉原来水田的大部分田埂,相应扩大田块面积,提高土壤和灌溉利用率,同时也利于积水排放。各地经验表明,每年亩可节约灌溉用水100立方米,增加农民收入40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培训资料大家中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谈谈机插秧育苗技术问题。 在介绍育秧技术之前,我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机插秧技术就是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机插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我国也是世界上研究插秧机最早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掀起了发展机械化插秧的高潮,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插秧机械化始终没有取得突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通过引进韩国等国外先进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消化并合资开发生产了高性能插秧机,也就是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机型,这种机型设计和制造技术先进,同时通过农机与农业部门紧密合作,研究形成了与插秧机械相配套的小苗育秧技术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随着我国稻作技术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进程很快,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湖南省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了820万亩,全省已有2个省辖市、9个县(市、区)、187个乡镇和3000多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 一、机插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它有那些优点呢? 机插秧技术有四个方面的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根据我镇2012-2014年五年机插水稻的平均产量统计,机插稻比直播稻平均增产144斤。我认为机插稻能够实现高产稳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技术优势:首先是机插稻播种期比直播提前10-15天,不仅可以应用产量潜力高的迟熟中粳品种,而且能够保证水稻的生育进程与我市的温光资源同步,有利于高产稳产;其次是插秧机的设计符合水稻高产栽培的要求,插秧机在保证大行的同时,对株距、栽插深度、秧棵大小可以人为的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

附件13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 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本技术是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提升我省水稻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适宜于全省水稻生产区域推广应用。 一、机插品种的选择与搭配 中稻一季晚稻机插品种选择范围较大。但机插早、晚稻品种选择与搭配必须以确保晚稻安全齐穗为首要条件,考虑双季稻生产特性和种植区域特点,湘南地区。早稻选择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的品种,最长不能超过115天,晚稻选择全生育期115天左右的品种,最长不能超过120天。湘北地区。早稻选择全生育期105天左右的品种,最长不能超过110天,晚稻选择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的品种,最长不能超过115天。 二、农业机械与设施配备 (一)耕整机械。选用拖拉机牵引的水田耕整机、自走式旋耕机、水田激光平地机等耕、整地机械,机械规格应因根据田块的形状、大小、土质等合理选用。 (二)播种机。选用播种流水线或自走式秧盘播种机。 (三)床土机械粉碎机、筛选机。机械规格根据育秧的规模、土壤特性、杂质组分等情况进行合理选用,粉碎泥土的规格质量符合水稻播种需求。 (四)催芽设施。催芽器、催芽室,可根据水稻种子用量选用相应规格和容量种子催芽器,建设智能恒温种子催芽室。 —111—

(五)喷水设施。喷灌、洒水设备,可根据育秧的方式和规模自主选用。 (六)育秧盘。选用58×23×2.5厘米规格的毯秧或钵毯秧硬质塑料育秧盘。 (七)保温设施。简易育秧大棚、工厂化育秧温室或塑料薄膜、竹弓等覆盖物。 (八)插秧机。选用行距25厘米,株距10-16厘米的插秧机。 (九)植保机械。选用单旋翼或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杆式喷雾机、喷枪喷雾机或其它喷雾机械。 (十)收割机械。选用损耗低,清选效果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 (十一)烘干机械。选用低温循环式或横流式、混流式谷物烘干机。 三、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一)机械育秧 1.秧田准备。选择排灌畅通,管理和运输方便,位于机插大田中心的田块做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为1:60。播种前7-10天翻耕秧田;播种前3-5天,亩基施水稻配方肥25-40千克,然后用旋耕机旋耕整田;播种前2-3天,按厢宽150厘米,沟宽30厘米,分厢平整秧田,做好秧厢。 2.育秧基质。选用商品基质、过筛细土(粒径≤5亳米,pH值5.5-6.5)或秧田泥浆。 3.浸种催芽。种子经清水或盐水清选后,用强氯精或咪酰胺等消毒剂浸种消毒8-10小时,洗净后用清水浸至90%的种子破胸露白,芽长、根长不超过2亳米。芽谷在阴凉处凉干6-8小时或过夜后播种。 4.播种 —112—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机插水稻栽培技术 文章主要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的繁殖特点,同时讲述了使用机械种植水稻相辅助的高产量栽培方法,包含培植幼苗的提前准备、种子处置、培植幼苗、栽植幼苗、施肥管制等内容。 标签:机插水稻;生育特点;栽培技术 1 机插水稻生育特点 1.1 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后移 现在,使用机械插秧普遍在粳稻的种植上,拿种植的晚成熟的中粳稻或者中等时间成熟的中粳稻来说,因为受到稻秧的年龄以及腾茬的约束,和使用传统插秧技术一样的种类来说,机械插秧水稻的种植时间会晚十五天到二十天之间,导致水稻的成长时间变短,成长时间比传统种植的水稻减少了十到十五天。因为成长时间的变短,抽穗时间和成熟时间都会比传统的晚一些,所以使用机械插秧最好不要选择成长时间比较长的种类。 1.2 单株分蘖发生集中.群体高峰苗多 移栽后,机插秧苗在大田长出2.3张叶片后开始分蘖。其分叶势猛,茎蘖增长速度较快。机插秧苗I、Ⅱ位蘖不发生或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插秧苗,大田期Ⅲ、Ⅳ位蘖的发生率较低,V一Ⅶ位蘖的发生率大体在60%-90%。这几个蘖位分蘖发生率高,成穗率也较高,是高产栽培利用的主要蘖位。与常规栽培相比,机插水稻的够苗期、高峰苗期均提前1个叶龄左右,而且高峰苗数较多。机插水稻总体表现为:无效分蘖多,成穗数增加,成穗率降低。 1.3 个体生长量较小,穗形偏小 使用机械插秧的水稻每株秧苗一般都比传统种植的秧苗矮百分之十左右,叶片形状相应的也小。在进入拔节生长周期时,叶片明显比传统种植的秧苗小很多。伴随着叶片面积慢慢成长大,抽穗时间内单个叶片的大小以及全部叶片差不多都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水稻差不多。使用机械方式种植,在种植时,水稻种植的数量比传统方式的少很多,但是因为栽植的不是很深,便于秧苗生长根系以及分蘖,所以,机械种植的水稻从拔节期间到抽穗时全部的根系都生长的很快,但是它在强壮生长时间段根系面积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水稻差不多。使用机械种植水稻出现分蘖的时间比较晚,主要枝茎上的叶片和分蘖上的叶片数量相差很大,成长起来的分蘖一个枝茎上差不多有6片到9片,比传统种植的水稻少1到1.5张,其叶片主要生长模式:生长的个数少、穗形不大、并且在主茎上生长的和在分蘖上生长的穗形相差很大。 1.4 机插水稻草害严重

(最新)水稻机插田栽培全程技术方案

水稻机插田全程防治病虫草害技术方案 摘要:中国是世界产稻大国,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约3300万公顷,是种植水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水稻在我国分布地域广阔,播种面积约占整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30%,总产量则占全国粮食总产的40%~50%。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的平均单产最高。因此,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技术,对水稻高产、稳产,提高稻米品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机插田杂草防除方案 1、目前机插水稻田的杂草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插水稻田的全面推广,除草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由于生产过程中需要提前2-3天平整大田并沉实泥土,才有利于机械操作和小秧苗的定植;另外,插秧后需排水促进秧苗生根。在此过程中,田间土壤处于干干湿湿的状态,有利于杂草种子的萌发,因此杂草发育提前,发生数量比较大。例如恶性杂草千金子、红梗稗草等比人工插秧稻田的数量要多,危害较重。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类型的除草剂对田间杂草造成了较大的选择压力,引发了较为严重的抗药性和耐药性杂草。据许多稻区反映,千金子对氰氟草酯、红梗稗草对五氟磺草胺等均产生了抗药性。 要解决大龄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问题,就必须加大前期封闭技术的应用;而传统的“一封、二杀、三补”的策略在机插稻田使用并不是最佳的控草方案。要改善机插稻田的除草问题,需要根据机插田杂草的发生特点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运用新的技术去有效控制杂草发生危害。2009—2012年间笔者根据机插稻田的杂草发生规律及市场上可适合的除草剂状况,设计出机插田除草新技术,在

江苏等多地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综合除草效果。 2、选择安全的除草剂,避免药害的产生。 由于机插田秧苗比较小,应禁止使用含有乙草胺、甲磺隆、氯磺隆类的复配剂,降低药害产生的可能性。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苯噻?苄或丁?苄类除草剂,这些除草剂对水稻小苗相对较安全,但在施药后,如果秧苗受到水淹的情况下,会造成滞绿现象,分蘖受到抑制,形成暗伤,从而造成田间苗基数不足,影响最终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使用了50%苄?丁?异丙隆WP进行封闭处理,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该药剂中的丁草胺含量相对较低,减少了潜在暗伤,并提高了对千金子、稗草的封闭效果,总体防效都在98%以上。 3、优化田间封闭技术,减轻后期的除草压力。 根据机插秧田的杂草的两次出草高峰特点,改变传统的“一封、二杀、三封”的防治策略为“二封、一挑”的除草技术方针。即在稻田平整时先每亩用57%SK-100WP或50%速杰100克除草剂进行第一次土壤封闭,使泥浆土中杂草不能正常萌发,从而控制杂草的第一次萌发高峰期。机插过程中,由于机器对土壤翻动,破坏了药土层,部分杂草种子失去药剂的控制作用,因此在插秧后7天左右,伴随水稻撒施返青分蘖肥时,用50%速杰WP拌成毒土撒施,进行二次封闭,这样可以延长控制杂草的二次萌发高峰,提高封闭效果。如果田间以鸭舌草、莎草为主,可以在二次封闭时,添加10%吡嘧磺隆20克提高防效。 4、及时进行苗后茎叶挑治,减少局部区域杂草的危害。 机插稻田封闭除草过程中,由于田间土壤的不平整性、水层管理不及时以及药剂封闭过程中施药不能够及时、均匀周到,总有局部地区出现杂草,特别是千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水稻生产用工矛盾十分突出,各地农民群众都热切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十年”原始的水稻生产方式。机插秧是用插秧机高效插秧代替原始手插的高产栽培技术,彻底解除了繁重的人工插秧。机插作为水稻高效栽培发展方向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日、韩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插秧。2006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规划明确指出在我国水稻优势产区进行以育插秧机械化着力点,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省政府已经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列为2012年主要推广技术重点推广。一、我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现状 我省自2004年开始在各地广泛开展机械插秧示范,尤其是2006年承担农业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任务以来,通过引进外地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已形成盘育、双膜和棚育等比较有特色的育秧办法,使机械化插秧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全省今年新增插秧机3550台,全省插秧机保有量达6700台,完成机插秧面积311万亩,同比增长53.2%。因此,农业部对我省育插秧机械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被农业部推选作了典型发言。但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是有差距的,到2011年底我省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仅5%,与全国25%(黑龙江省为75%,江苏省50%)差距甚远,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综合经验与教训,制约我省机械化插秧水平的瓶颈主要一是规范育秧技术尚未过关,难育出壮秧,二是机具配置相对湖南欠合理,难实行“增密”栽培,三是机手操作欠熟练,常有插得太深僵苗,或浮苗、缺蔸断行等,这也难免使广大农民的使用机械插秧在热切中慢慢失望。因此,我们必须与农技、科研和厂方合作研究培育机插秧壮秧技术、适宜机型应用于生产,还强化培训机手,提高操作水平,进行规范化标准操作,把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迅速向全省推广普及。 二、机械化插秧机具特点与技术优势 (一)新一代插秧机特点 1、能规范栽培可对基本苗、栽插深度、株距等指标可以量化调节,机手可根据所插基本苗对每亩所插蔸数及每蔸株数进行调节。根据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厘米,也有个别机型是24厘米。株距有多档或无级调整,达到每亩1~2万蔸的密度,充分满足农艺技术要求。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浅谈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文章分析了水稻机插育秧的特点,而且关键的讲述了其插秧科技,目的是为了确保该项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 标签:水稻;机械化插秧;软盘育秧 1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 对于水稻种植活动来讲,机插育秧是提升栽培科技的重要步骤,和一般的育秧措施比对来看,它有着非常多的优势,比如种植的密度很高,而且标准化规定严苛。要切实的开展好五项内容。第一是配置营养土。第二是精细耕作。第三,选取种苗。第四,精细种植。第五管控好水肥。要了解三项理念。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该项活动要合乎两项规定,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在选取育秧措施的时候要切实的结合所在区域的水源状态来设置,在水源充足的时候,可以使用软盘湿润措施,它不仅简便,而且耗时少,费用少,品质能够维护好,适合大规模的开展。 1.1 软盘育秧 1.1.1 前期准备活动。田地要选取那些风力小,而且朝阳的,要保证土质肥沃,做好排水活动,而且交通要便利,方便管控的区域。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500kg/hm2。结合实际状态选取适合所在区域的优秀的,产量高的种类。要将种苗细致的挑选,以此来确保能生芽。而且要使用药水来对其浸泡处理,在判定种子是不是有充足的水的时候,主要是看它的壳是不是透亮的,能不能够看到露白以及胚芽。在催芽的时候,要保证人工种植的长度低于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 细致种植。结合种植的形式一般分成手工的以及机械化的。对于手工的来讲,它非常的便利。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1.1.3 管控好苗期。第一,从种植到出苗的时候,关键是确保其温度以及湿度合理,而且能够快速的出芽,确保苗木生长齐顺.膜中的气温要控制在30~32℃,假如太高的话,要将两边掀开,对其降温,以此来避免高温对其影响。假如是连阴天的话,要间隔两三天的时候,在中午的时候掀开薄膜的两边对其进行一次通风,要保证水分足够,假如床土色泽发白的话,就要对其尽快的补充水分,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2015年第1期(下半月)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 科研◎农业科学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 于东来 (辽宁省开原市农业机械化学校,辽宁开原 112300)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5)01-0071-01 1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开原推广的背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倍受国家高度 重视和政策倾斜。辽宁开原位于我国地理分布的东北地区,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 水稻为主,而水稻种植在东北地区又有着良好的灌溉条件、光照充足、黑土肥沃等优越条件,这些是开原能够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自然条件。随着国家 科技兴农的提出,农业机械化在全国开展,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为开原推广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政策保障。我市水稻种植面积广大且较为集中成片,具备全面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条件。同时资金、技术条件基础均能够适应全程机械化 的进行,一方面在进行机械操作的培训, 另一方面利用财政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水稻插秧机,通过这种方式宣传并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在开原的展开。 我市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而进行 的农业改革,多年的技术运用也让农民受到了实惠, 农业也得到了发展。 2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开原推广的成效 在2008年开原市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2008年度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区,与此同时在辽宁省被省农机局确定为全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县。开原在此之后一直在不断努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把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民可以进行其他经济生产活动, 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开原农业的科技化、 机械化程度也提高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增强了竞争力, 在全省中也占有重要经济地位。农民也受惠颇多,不仅仅水稻增产, 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可以进行其他经济活动获取经济收益,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运用 水稻全程包括水稻种子的选用、 秧苗的培育、耕地的整理、秧苗的移植,再到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 最后成熟的收获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而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就是在这些环节和过程中将必要的人工作业和机械作业相结合,将机械运用到具体的劳动环节当中,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有配套机插秧的整地技术、机插 秧技术、水田施肥机械化技术、稻田喷药机械化技术、 联合收割机机械化技术、烘干机械化技术等机械化技术, 这些技术分别是对水稻生产的各个过程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实施。并且这些技术的实施通常都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比较消耗人力资源的工作, 如此一来劳动力可得到解放, 资源得到充分配置和使用。在水稻育苗阶段结束后秧苗就要进行移栽,配套机插秧整地技术和机插秧技术在这个阶段投入使用。我地区水田开阔平 坦,黑土地底壤厚实,经过一定人力整理后田地地表无残茬, 泥脚也较浅,完全适合机械化技术在土地上进行翻整。田地翻整之 后要做的就是插秧了,在原本人力插秧时期, 插秧是水稻生产过程中最为消耗人力、时间的劳动活动, 但是机插秧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在进行机插秧之前还要对田地进行灌水, 这样不仅有利于插秧机行走,还可以防止秧苗出现严重倒伏现象。 水稻在田地里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传统的水田施肥主要由人力来完成,通过肥料的搬运施撒来给水稻补充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这样的方式不仅仅劳动力消耗程 度大,而且一般来说效率比较低, 施肥的均匀度也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由于辽宁开原地区黑土分布广泛, 土壤肥沃,在施肥中可将人力施肥和机器施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水稻生长过程 中病虫害时有发生,对于这种现象主要坚持防治为主, 救治为辅的原则。传统的背负式小型迷雾喷药方式和稻田的喷药机械技 术相比较来说,不仅劳动强度大, 而且更重要的是安全性低,人力喷雾容易引发中毒现象的发生。而水稻喷药机械化技术的运 用不仅仅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效率, 减少了中毒几率,而且由于机器可以调整喷雾射程和喷雾大小, 所以药物喷洒比较均匀。整体来说水稻喷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安全性, 节约了劳动力。由于我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所以水稻生长期较长,水稻成熟期来的较晚。水稻成熟后要进行及时收割, 面对成片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技术发挥了它的强大优势。传统镰刀收割不仅 仅会造成水稻的一定损失,并且收割消耗时间长, 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到接下来的农业生产和其他工作的完成。联合收割机机械化技术不仅仅能够降低稻谷的损失率,而且能够提高稻谷的完整度,破碎率大大降低。联合收割机机械技术在辽宁开原的推广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的收获效率和收获质量,从而在整体 上增加了经济效益。水稻收获之后稻谷的水分较多, 需要烘干机械化技术的帮忙,在经过烘干之后放于阳光下晾晒之后就可将粮食收回粮仓,置于阴凉处储藏。 4结语 水稻从育苗阶段到移栽阶段,再到水稻在田地的生长阶段,最后到成熟阶段,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在这些阶段充分发挥了科技的优势,科技兴农政策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稻全程机械化在辽宁开原的推广和实行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将劳动力从 田间解放出来,从而劳动力可以进行其他生产活动,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开原地区整体的经济效益, 为全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农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现在科技技术的 飞速发展,以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应当是更为广泛, 我市应当继续坚持推广和运用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并且在技术层面 上要坚持不断创新,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增强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线全忠,李秋实.辽宁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剖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01:59-60. [2]谢克妍,孔祥来.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研究[J].农业机械,2012,26:229-231. [3]牟楠.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03:34-35+38. [4]李恒光,李丰三.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及推广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9:238+240.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