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合集下载

马原课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2800字

马原课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2800字

三一文库()〔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2800字〕《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马克思作于1853年6月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论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中国农民革命,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及其对欧洲革命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认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之最主要因素在于其对欧洲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间的利益联系遭到了农民革命的破坏,因而这场破坏必将在其它各种关联因素的带动下在整个欧洲引发一场更具危害性的大规模革命。

马克思在文章中说道:“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他以“两极相联”的辩证主义理论作为引入,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继而以中英之间的主要贸易——茶叶贸易为例,并在深刻分析英国工业现状及欧洲大陆当时社会秩序的同时,详细阐述这场革命将会通过英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马克思最后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国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得透彻而令人信服:“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中国⾰命和欧洲⾰命《中国⾰命和欧洲⾰命》读书报告《中国⾰命和欧洲⾰命》这篇⽂章是由马克思写于⼀⼋五三年五⽉三⼗⼀⽇,在同年六⽉⼗四⽇作为社论在《纽约每⽇论坛报》上发表。

马克思在写这篇⽂章时,法国、德意志、意⼤利、匈⽛利等欧洲国家于1848~1849年经受了资产阶级民主⾰命的洗礼,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此时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以及内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爆发了近代规模最⼤,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即马克思在此⽂中所说的中国⾰命。

此⽂主要讲述了欧洲⾰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并对欧洲不远的未来的⼯业危机以及政治动荡进⾏了预⾔。

在⽂章的开篇,马克思便提出了“两极相联”的概念,并指出中国正在发⽣的⾰命将会对西⽅这个⽂明社会产⽣极⼤的影响,马克思在⽂章中指出“欧洲⼈民下⼀次的起义,他们下⼀阶段争取共和⾃由、争取廉洁政府的⽃争,在更⼤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前所发⽣的事件,⽽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全欧战争的后果。

”然⽽,为什么马克思会认为当时软弱如⼀只同任⼈宰割的羔⽺⼀般的中国能够对当时不可⼀世的西⽅列强产⽣如此⼤的影响,这都要从这场中国的⾰命说起。

这场中国的⾰命就是晚清时期盛极⼀时的太平天国运动,马克思提及“当英国引起了中国⾰命的时候”,为什么说是英国引起了中国的⾰命?答案⽆疑是因为英国发动的鸦⽚战争所导致的。

正如马克思写道:“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量的⾮⽣产性的鸦⽚消费、鸦⽚贸易所引起的⾦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政机关的腐化,这⼀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加新税。

”鸦⽚战争中英国⽤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英国像强盗⼀般从中国掳⾛⼤量的财富,英国的⼯业产品因为其国内发达的⼯业体系⽽使其产品成本降低,其廉价的⼯业产品迅速抢占了中国的市场,使中国本⼟刚刚处于萌芽阶段的异常薄弱的⼯业体系遭受到了极⼤的打击,另外英国还向中国输⼊⼤量鸦⽚,导致中国⼈的⾝体和⼼理俱受摧残,同时还导致⼤量⽩银外流,使满清中国原本就薄弱的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马原课读书报告 -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读书报告马克思作于1853年6月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主要论述了当时正在发生的中国农民革命,即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及其对欧洲革命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认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之最主要因素在于其对欧洲在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间的利益联系遭到了农民革命的破坏,因而这场破坏必将在其它各种关联因素的带动下在整个欧洲引发一场更具危害性的大规模革命。

马克思在文章中说道:“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他以“两极相联”的辩证主义理论作为引入,首先分析了中国农民革命爆发的原因,继而以中英之间的主要贸易——茶叶贸易为例,并在深刻分析英国工业现状及欧洲大陆当时社会秩序的同时,详细阐述这场革命将会通过英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马克思最后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既然英国的贸易已经经历了通常商业周期的大部分,所以可以有把握地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对中国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分析得透彻而令人信服:“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先进的大炮强行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天朝上国万世长存的信仰随之成为炮灰,人民对他们奉为神明的天子也不再顶礼膜拜。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后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以屈辱外交为主的历史。

时光倒退千百年,回到大唐盛世,那时侯,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亚洲的日本曾经向中国称臣,周边的国家也都与中国建立友好外交,中国国力为世界之最。

可是,自从清政府上台,闭关锁国等极端错误的政策就带着中国走如了一条不归之路。

清政府没有友好的外交,没有发达的经济,也没有优良的政策,一味的狂妄,一味的自大,一味的做井底之蛙,注定中国将会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

果不出其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输光了中国政府的财产,也输光了中国人民的财产。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本国经济,而只有中国政府,在火烧眉毛之时还在贪图享乐,中国,就是败在了这样的政府手上。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根本改变,由一个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日本、美国、沙皇等世界强国都盯着中国这快煮熟了的肥肉,一个个拿起枪炮,把中国打得支离破碎。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及中国的总理屈辱外交府,是中国的屈辱外交的典型代表。

本文的历史背景是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处于低潮沉静阶段。

这时,亚洲却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太平天国革命是这一革命高潮的重要标志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而且强烈震动了英国和整个欧洲。

马克思对于东、西方革命的这种反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把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联系起来,立即进行研究,对太平天国革命作了较全面的评述。

太平天国,满清统治时期,最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被清朝联合列强镇压下去,但是其余部仍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太平天国前期所到之处都都实现了男女平等,废除裹脚等恶习,女子的地位得以和男子同等,是近代中国民主的开端。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

马克思在这篇政论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分析了太平天国的性质,并预言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革命可能发生的影响。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佳句赏析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佳句赏析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佳句赏析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马克思的一部著作,其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句,以下是一些赏析:
- “历史的发展,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有可能把他们从历来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似的。

”这句话强调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指出人民的麻木状态是历史发展的障碍,需要先通过某种方式唤醒他们,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 “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句话指出了英国的侵略行为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强调了外部因素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 “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这个地雷上,势必会引爆欧洲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继而引发整个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这句话将中国革命比喻为“火星”,将欧洲比喻为“地雷”,指出中国革命将会引发欧洲的政治革命,强调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 马克思还注意到中国清朝政府一直以来的 排外政策,并且说:“西方各国政府进行 干涉只能使革命更加暴烈,并拖长商业的 停滞。”,进而从经济角度说明“欧洲从 18世纪初以来没有一次严重的革命事先没 发生过商业危机和金融危机”,以及纵观 欧洲历次革命现象说明所有的革命都是阶 级和阶级之间的斗争。
作者的观点
• 历朝历代都不可避免的农民起义,只不过这次的农民起义被冠 以民族的名义去发展的更加壮阔而已。 • 太平天国的运动,我们也不能称之为革命,因为即使它在前期 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是到了中后期后其封建思想日益浓厚, 一致革命为胜利这场运动便边质为与以往的历次农民运动一样, 到最后还是会变回封建皇朝,而且其得不到外国势力的支持是 因为其盲目的排外性质,就跟义和团相似—誓要驱逐杀尽洋人, 况且从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揭露,太平天国运动到了后期 越来越迷信和腐败,逐渐走向人神所不能共容的地步,所以后 来才会有那么多的汉人军队参加进入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当中, 更何况外国为本国的贸易利益而去镇压太平天国,使中国的贸 易尽早恢复正常。而阶级斗争一说,我认为那只是生产力发展 过程中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引发的,我们总不能因为表面现 象而不去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置之不理,不去缓和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矛盾,而是整体搞阶级斗争的话,生产力非但得不到 发展,而且会更加加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最终社会 只会倒退。
• 马克思认为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是息息相 关的。
• 马克思认为造成中国爆发起义的原因是帝 国主义对中国入侵造成的影响 • 马克思认为无论中国爆发的革命还是欧洲 爆发的历次革命都可以看作是阶级之间, 而爆发的战争是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 的争斗。
个人观点
• 我的赞成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 但我却认为即使欧洲经济会因此出现问题 也不一定会爆发革命,因为爆发革命就意 味着要革新生产关系,而革新生产关系就 必定意味着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然而革新 生产关系却不一定非得要通过暴力革命这 种手段去发生,历史有很多的事实可以证 明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很多都是从生产关系 自上而下发生的改变。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有一位思想极其深刻但又怪诞的研究人类发展原理的思辨哲学家,常常把他所说的两极相联规律赞誉为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

在他看来,“两极相联”这个朴素的谚语是一个伟大而不可移易的适用于生活一切方面的真理,是哲学家所离不开的定理,就像天文学家离不开开普勒的定律或牛顿的伟大发现一样。

“两极相联”是否就是这样一个普遍的原则姑且不论,中国革命对文明世界很可能发生的影响却是这个原则的一个明显例证。

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这看来像是一种非常奇怪、非常荒诞的说法,然而,这决不是什么怪论,凡是仔细考察了当前情况的人,都会相信这一点。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从那时起就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黄金吸引之下迅速地发展起来。

同时,这个帝国的银币——它的血液——也开始流向英属东印度。

在1830年以前,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不断地从印度、英国和美国向中国输出。

可是从1833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几乎使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

因此皇帝下诏严禁鸦片贸易,结果引起了比他的诎书更有力的反抗。

除了这些直接的经济后果之外,和私贩鸦片有关的行贿受贿完全腐蚀了中国南方各省的国家官吏。

正如皇帝通常被尊为全中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官吏也都被认为对他们各自的管区维持着这种父权关系。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

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读后感

辩证角度看社会——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辩证角度看社会——读《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有感1853年的一天,马克思同志有感于当时中国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境地,写下了这篇《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原文从资本和要素流动的角度写下了中欧双方革命的政治和经济原因,从原因和过程来看,马克思同志确实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一八四〇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以及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又加上了新税捐。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是英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无耻勒索。

身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双重压迫的中国人民举起义旗进行了猛烈的反抗斗争。

这些事例的列举是对中国战争的原因的理解,当然,作为略知中国历史的我也认为这是一段极为屈辱的历史。

而从欧洲的角度,“茶叶这样一种必需品涨价和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市场缩小的时候,将正好是西欧发生歉收因而肉类、谷物及其它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

这样,工厂主们的市场就要缩小,因为生活必需品每涨一次价,国内和国外对工业品的需求量都要相应地减少。

”这些都影响到欧洲社会,“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即这次农民革命沉重的打击了西方列强,加深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了欧洲大陆各国的政治革命。

这是马克思对欧洲革命的理解,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革命的深层次原因无外乎都是资本。

反观本文中对欧洲革命的预言,“英国工厂空前扩充,而官方政党都已完全衰朽瓦解;法国的全部国家机器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从事诈骗活动和证券交易的商行;奥地利则处于破产前夕;到处都积怨累累,行将引起人民的报复;反动的列强本身利益互相冲突;俄国再一次向全世界显示出它的侵略野心——在这样的时候,上述危机所必将造成的政治后果是无庸赘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读书报告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这篇文章是由马克思写于一八五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在同年六月十四日作为社论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

马克思在写这篇文章时,法国、德意志、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于1848~1849年经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洗礼,从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而此时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以及内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爆发了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即马克思在此文中所说的中国革命。

此文主要讲述了欧洲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的影响,并对欧洲不远的未来的工业危机以及政治动荡进行了预言。

在文章的开篇,马克思便提出了“两极相联”的概念,并指出中国正在发生的革命将会对西方这个文明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马克思在文章中指出“欧洲人民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争取廉洁政府的斗争,在更大的程度上恐怕要决定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决定于现存其它任何政治原因,甚至不是决定于俄国的威胁及其带来的可能发生全欧战争的后果。


然而,为什么马克思会认为当时软弱如一只同任人宰割的羔羊一般的中国能够对当时不可一世的西方列强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都要从这场中国的革命说起。

这场中国的革命就是晚清时期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运动,马克思提及“当英国引起了中国革命的时候”,为什么说是英国引起了中国的革命?答案无疑是因为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所导致的。

正如马克思写道:“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工业的破坏性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更重更难负担,旧税之外又加新税。

”鸦片战争中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国像强盗一般从中国掳走大量的财富,英国的工业产品因为其国内发达的工业体系而使其产品成本降低,其廉价的工业产品迅速抢占了中国的市场,使中国本土刚刚处于萌芽阶段的异常薄弱的工业体系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另外英国还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人的身体和心理俱受摧残,同时还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使满清中国原本就薄弱的经济又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同时,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所签订的一系列屈辱条约例如《南京条约》中的各种赔款都要向百姓征收,加之清政府的内部腐败而征收的各种苛稅使原本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生活雪上加霜。

“鸦片没有起到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

”当阶级矛盾激化到极点,当最终天灾出现的时候,百姓走投无路只得揭竿而起。

1851年,各路反抗力量汇合在广西,爆发了中国几千年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起义。

由此而见,中国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的根本原因其实正是侵略者英国。

而中国的革命对于英国以及整个欧洲的影响就是导致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的急剧缩小,自1850年以来,英国的工业繁荣发展,但市场的扩大并不能与工业的增长同步,所以在英国本来正急需扩大市场的时候,然而此时中国这一庞大的市场却因为太平天国运动而缩小,这种市场与工业不相适应的情况会造成经济危机的的出现。

于是英国便马上采取措施,正如马克思在文中所指出的“英国需要开辟新市场或扩大旧市场,这是英国降低茶叶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英国预期,随着茶叶进口量的增加,向中国输出的工业品也一定增加。

”英国的此项措施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马克思在文中用数据的对比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在1833年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以前,联合王国对中国的年输出总值只有60万英镑,而1836年达到了1326388英镑,1845年增加到2394827英镑,到1852年便达到了300万英镑左右。

从中国输入的茶叶数量在1793年还不超过16067331磅,然而在1845年便达到了50714657磅,1846年是57584561磅,现在已超过6000万磅。

”然而,这却仅仅是眼前的景象,由伦敦一家茶叶公司的通信中不难看出,在当时的中国,黄金的价格上涨,白银甚至基本不见,使得英国公司金银短缺,从而无法给生产者提供预付款,而没有这笔资金,生
产者也无法进行生产,与此同时,停泊在中国领海上的英、美、法各国的舰队也只会使情况变得更加混乱,而使英国对茶叶的采购变得更加艰难,货源的紧缺就必然会导致作为在英国是生活必需品的茶叶价格的上涨,然而此时却偏偏恰逢英国国内农业、畜牧业歉收,导致包括茶叶、小麦和其他谷物等生活必需品在内的商品价格普遍大幅度的上涨,从而导致人们对工业产品的购买力下降,从而直接阻碍了英国甚至整个欧洲工业的发展。

马克思在文中将之称为奇观“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

”马克思还指出“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马克思还指出,这种危机甚至将引起整个欧洲的动荡以及工业危机。

读罢马克思此文,让我深切体会到,历史的演变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环环相扣,现在的一个事件或许在以后会导致令我们做梦都不曾想到的后果。

马克思的这篇文章,使我对历史有了新的理解,拓宽了我的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