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轴承更换作业指导书
电动机作业指导书

电动机作业指导书目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电动机,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其所带负荷正常运行。
使用范围大厦内所有电动机。
职责1.2 电气主管负责本指导书的制定并监督实施。
1.3 电气主管及电气维修班负责本指导书的实施。
工作程序1.4 准备1.4.1应与空调机房、风机及水泵房强电箱的检查一同进行。
1.4.2进入机房后,应先用耳听电机的运行是否有异常声响。
观察各种机电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1.4.3当听到电机有异常声响后,应立即停机对其进行检查。
设备运行异常,也应立即停机检查。
1.5 操作1.5.1人工盘车,以确保电机正常运行;1.5.2要检查电流电压是否正常,电压是否过低及缺相运行现象;1.5.3热继电器的整定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1.5.4与电动机相连接的电气线路有无松动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5.5检查起动设备接线是否正确、牢靠、动作是否灵活、触头接触是否良好;1.5.6检查传动装置是否正常,皮带松紧是否合适,皮带连接是否牢固,联轴器是否紧固;1.5.7检查传动装置、电动机及设备周围有无杂物;1.5.8检查电动机及起动装置的接地或接零是否可靠。
1.6 注意事项1.6.1对停用三个月以上的电动机使用前应摇测绝缘;1.6.2电动机严禁频繁起动以免引起电动机发热,影响使用寿命。
1.6.3起动多台电机时应按功率大小从大到小一台台起动,不能同时起动,以免因起动电流过大造成断路器跳闸。
1.6.4电动机接通电源后发现不能起动或转速低及声音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止运行并进行检查。
1.6.5电动机轻载起动连续不应超过3次,重载不应超过2次。
1.6.6电动机起动后应注意运转方向。
1.6.7电动机接通电源后不应用手直接触及所联接的金属导体。
1.7 巡查制度1.7.1巡查人员每两周一次,按时巡查,并认真在《公共区域巡视记录表》上填写巡查情况记录。
1.7.2巡查内容如下∶A 电动机温升是否过高,有无冒烟起火现象;B 机组有无强烈振动,转速是否急剧下降,有无异常响声;C 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变频器运行是否正常;D 电流是否超过额定值,是否缺相运行;E 散热是否良好,是否超负荷运行;F 轴承是否损坏;G 外壳接地是否良好;H 需摇测电动机绝缘时,应正确使用绝缘摇表。
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及找正作业指导书

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作业指导书目录1、总那么2、检修容与技术要求3、质量控制4、试车与验收1、总那么1.1主题容:本专业指导书规定了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的检修容与技术要求、质量控制、试车与验收。
1.2适用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XXXX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1.3编写修订依据《GB/T 21205-2007 旋转电机整修规》2、检修容与技术要求拆卸轴承应选用适宜的专用拉具,当轴承圈与轴颈配合较紧时,可用90°左右的机油浇于轴承圈上。
2.2轴承组装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加热法,且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00°。
主意,轴承润滑脂要在轴承装在轴上冷却后加注。
表1轴承脂参加量2.3轴颈的测量‰,最大值不超过0.025mm,且轴颈外表应无伤痕。
2.4测量轴承圈与主轴颈的配合关系应为H7/k6标准,具体见表2。
必须使用量缸表〔径百分表〕配合外经千分尺使用。
表2 轴承圈与轴颈配合关系注:正值表示间隙,负值表示过盈2.5测量轴承外圈与电机端盖轴承孔的配合关系应为Js7/h6标准,具体要求见表三。
必须使用量缸表〔径百分表〕配合外经千分尺使用。
表3 轴承外圈与电机端盖轴承孔的配合关系注:正值表示间隙,负值表示过盈2.6滚动轴承允许的径向游隙表4 滚动轴承允许的径向游隙〔1〕存在间隙A,如果大于0.3mm,不必进展调整,见图1、图2、图4。
需要主意的是,如果间隙A比拟大,电机盘车又很紧,需要注意此时电机轴承的位置是图1还是图3,如果是图3,因为后压盖存在间隙B,把紧螺栓后,对轴承有很大的过盈量,需要加调整垫片。
〔3〕存在过盈A,把紧外压盖螺栓后,对轴承会有很大的过盈,在轴承外侧压盖处加垫片调整,使转子轴向间隙大于0.3mm。
见图5。
注:0.3mm是电机检修规要求的。
假设电机长1米,转子比定子温度高50°,那么转子会比定子至少多热胀伸长0.55mm,而且,电机每一侧轴承外圈端面与压盖凸台端面的间隙都较大〔有的电机约为2mm〕,就是为转子热胀伸长留有余地,所以建议把滚动轴承允许轴向间隙至少增大为0.6mm,如果电机更长温差更大,轴向间隙允许值应该在放大一点。
完整版)电动机检修作业指导书

完整版)电动机检修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化工分部电气车间所辖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不包括轴瓦)的日常检修。
2.引用文件:本指导书参考了石油化工设备维护检修规程系列中的电气设备检修规程(第二版)。
3.修前准备:准备必要的机具、工器具和安全用具。
机具:手动搬运车、平板车、手动葫芦、叉车、电瓶车、轴承加热器和火焊器具。
工器具:验电笔、托盘、百分表、千分尺、量缸表、游标卡尺、塞尺、吊装用索具、绝缘摇表(2500V、500V)、安装用工具以及消耗性材料(如润滑油脂、轴承清洗剂、铜皮、防雨防尘塑料布、抹布等)。
安全用具:安全帽、安全带、警戒绳和CO2灭火器。
4.作业人员要求:作业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资格、技能和安全资质,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组织研究能力。
5.工艺流程、技术要求与标准:工艺流程:准备工作、外部的检查和检修、电动机的解体、电动机的清洗和维修、电动机的组装和安装、电动机的试运行和检验、电动机的润滑和维护。
要求与标准:1)查阅历年大小修记录、绝缘预防性试验报告及电动机的监测记录,了解电动机的状况。
2)根据电动机状态,编制大修技术、组织措施,并确定检修项目和检修方案。
3)防爆区域检修必须准备防爆工具。
4)防爆区域动火必须办理动火票。
机动车进入装置区作业必须办理进车票。
5)进装置区作业必须办理机泵检维修作业票。
6)检修的电动机必须已办理停电手续。
7)电动机检修应安排在检修间内进行。
当施工条件不允许时,需做好防雨、防潮、防尘和消防措施,清理现场及其他准备工作。
8)准备好轴承、密封圈、风叶等备品备件。
9)准备好加润滑脂设备、清洗剂。
外部的检查和检修:检查清扫电机外壳、检查引出线连接及绝缘状况、调整或更换接线柱、检查电动机外壳接地状况、检查清扫冷却系统、检查外壳防腐是否完好。
电动机的解体:拆卸电机的进线、测定电动机绕组绝缘、拆卸联轴器。
电动机的清洗和维修:清洗电动机零部件、检查轴承、检查绕组、更换密封圈、更换风叶、更换轴承、更换电机绕组等。
CRH380A型动车组牵引电机轴承加注油脂作业指导书

CRH380A型动车组牵引电机轴承加注油脂作业指导书维修项目:牵引电机轴承加注油脂1.作业人员及时做好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填写。
2.表示安全风险提示。
3.表示质检员拍照留存。
4.表示质检员摄像留存。
5.表示作业人员拍照留存。
6.表示作业人员摄像留存。
7.表示质检员对作业过程进行检查监控。
8.表示质检员对作业结果进行检查确认。
9.人员分工:具体分工见作业步骤。
一、工具清单及物料清单工具清单物料清单二、作业流程油脂错注风险:确认润滑脂型号正确。
2号按工具和物料清单,分别领取作业工具和物料,确保工具物料型号正确,工具状态良好,(润滑脂型号正确、且不过期,扭力扳手定检标签不过期、班前校验合格,电子秤定检标签不过期,注脂枪作用良好)。
油脂污染风险:确认注油杯清理干净。
1号将注油杯橡胶堵拆除,确认注油杯有无变形,若有变形,则更换注油杯(紧固力矩为10N·m),若无变形,则使用乐泰755清洁牵引电机传动端和非传动端注油杯,然后用无纺布将注油杯擦拭干净,确认无纺布上无污渍。
非传动端注油杯传动端注油杯(1加注车初始设定(2)1号启动综合油脂加注系统,设定加注油脂重量23g,使用电子称辅助进行系统自校验,设定合适的系统参数,要求实际加注量与设定加注量误差≤2g。
2号在车统-15本上记录设定加注量、设定参数、实际加注量。
若作业途中遇到注脂机未启动等轻微故障,继续作业时需要重新校验注脂机参数。
牵引电机注脂1号将注脂枪连接到注油口后,按照设定值23g进行注脂作业。
传动端和非传动端分别进行注脂,注脂量误差≤2g。
注脂枪安装橡胶堵1号使用喷有乐泰755的无纺布对注油杯外漏位置进行清理,要求无纺布无油迹。
将注油杯橡胶堵重新安装,并手动检查橡胶堵不松动。
非传动端注油杯橡胶堵传动端注油杯橡胶堵。
直流电机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

直流机电维护保养指导书一. 总则:由于直流机电结构复杂、造价高、修理周期长、运行条件要求苛刻等 原因,根据生产车间现有工况,特制定直流机电维护保养指导书。
内容 包括:日常保养与点检标准、定期维修、定期中修。
二. 日常保养与点检标准:简化代码:随机 S ;小时 H ;班 B ;天 D ;周 W ;旬 X ;月 M ;年 Y ;是 √ ;非×注: 上表只是合格工况周期,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机电负载率和工况适当调整保养、点检周期。
三.定期维修:运行中的机电一个月一次小修;新装机电,检测合格才干投入使用。
1. 打开机电接线盒:1.1 检查主接线是否松动,接线端子是否发热变色。
标 准整机无震动、 电磁声均匀, 轴承端盖温度 不超标、轴承无杂音手感温度粗略判断;测量温度小于 90 ºC ,温升 <60ºC火花<1.25 级,表面棕褐色,换向片不能有裂纹、 片间深度低于外圆、磨损深度 <1mm ,升高片没有裂纹、不变形、不脱焊,温度<100 ºC结构坚固,绝缘无损坏,无污染,无绝缘漆糊味, 温度不超 95 ºC炭刷长度小于 1/2 须更换;检查接触面积不小于 80%;接触面有烧痕必须用砂布打磨。
铜辨是否接 触良好,如变色须更换。
高速运转平稳、不震动、无杂音。
手感通风量,没有明显减小变化。
风机不松动, 无震动,无异常声。
观察流量表,流量没有明显减小。
触摸或者测量出/ 入水温,没有明显温差。
将轴承端盖下侧排油口打开, 从上端注入润滑脂, 待下侧脏油排完为止方 法目 手 听 嗅 检 视 摸 音 觉 测√ √ √√ √√ √ √√ √ √√ √√ √ √√ √ √√ √ √√ √点检周期定 期1D1B1B1D1W1W1W1W3M项目 内容旋转外壳 温度整流子绕组碳刷联轴器通风水冷润滑 设备 状态 运行 R 停机 TRRR 、TTTRRRT日 常SSSSSS精密1X1.2 测对地绝缘电阻是否合格。
NU轴承

NO.日期更改内容变更者确认生产 待轴承内圈冷却至室温后
在轴承内盖油槽内填加适量润滑油脂
三、安装注意事项:
1、避免杂物落入轴承及润滑油脂
适量油脂直至轴承噪声降低
必要时可用铜棒或衬较软材质物件敲击到位
敲击时应避免杂物落入轴承滚子之间
有锥度的一端朝外
平推端盖使轴承滚子与轴承内圈最大量接触
7、电机校验时,如轴承噪声过大,可用加油枪加2、避免碰伤轴承滚子及轴承保持架
取下“轴承安装套”,安装相应的附件
确保轴承内圈到位
敲击时只可接触轴承外圈严禁接触轴承滚子及保持架4、在轴承滚子间填加适量润滑油脂
6、装上端盖,使端盖止口与机座止口完全紧密接触5、将相应的“轴承安装套”套至轴承内圈外侧 将带有轴承外圈及滚子的端盖套上“轴承安装套”3、检查轴承室与轴承档的圆柱度二、NU短圆柱轴承安装操作步骤:
工具:轴承自控加热器、榔头
作业名称:NU短圆柱轴承安装操作步骤1、将轴承内外圈分离
将轴承内圈放置在轴承自控加热器上
加热至相应温度[见技术通知 2007(020)]
图 示
作 业 说 明无 锡 市 亨 达 电 机 有 限 公 司工 序 作 业 指 导 书
日期:2011.设备:
材料:2、将加热后的轴承内圈套至转子轴承档
必要时可借助加油枪
一、NU短圆柱轴承安装前准备工作:1、清理转子轴承档
2、放置相应的轴承内盖(内盖油槽内加入适量油脂)
如未套至相应位置可用相应套筒敲击到位3、检查轴承室与轴承档的圆柱度
(见工艺守则:0HD.970.001-05)
3、将轴承外圈连带轴承滚子水平放入端盖轴承室内轴承安装套轴承内圈轴承安装套
平推到位的端盖及轴承外圈内盖中润滑油脂。
风力发电机后轴轴承更换作业指导书(修正)

风力发电机后轴轴承更换作业指导书注:机舱作业注意事项见附件一作业所使用工具见附件二作业所使专用工具见附件三具体作业流程如下:一、发电机后轴承拆卸1、进入风机前,在该检修机位后台由运行人员对该风机打维护;进入风机后,在塔底屏上使用维护钥匙打硬维护,顺时针旋转30°。
图一风机硬维护2、登塔后,在机舱柜内断开208F5 24V电源(向下扳,高速轴刹车盘抱死),断开后检查高速后刹车盘确已抱死;在机舱柜内断开所有24V电源和400V电源(逆时针旋转90°),并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
图一机舱柜24V电源图二机舱柜400V电源3、使用大十字起子拆卸发电机空空冷却器导风罩,使用17#开口扳手拆卸碳粉收集罩,拆卸后把电机空空冷却器导风罩妥善绑扎,把碳粉收集罩放于机舱底部,并使用盖板盖上孔洞。
图一导风罩图二导风罩绑扎图三收集罩4、使用大一字拆卸编码器,10#开口拆卸编码器支架。
图一拆编码器5、分别拆卸集电环罩左侧发电机转子接线盒端盖、右侧主碳刷侧端盖,后侧编码器侧端盖,三个端盖均使用13#开口扳手或电动套筒扳手;拔出主碳刷。
图一拆主碳刷侧端盖图二接线盒端盖图三拔主碳刷6、使用24#开口扳手和套筒扳手拆卸空空冷却器与发电机连接接地线及连接螺栓,后使用千斤顶在发电机后端顶起空空冷却器,并用木块垫起。
图一拆地线、螺栓图二顶起冷却器图三垫起冷却器7、使用24#开口扳手/套筒扳手/电动扳手拆卸发电机转子接线盒内转子进线电缆。
图一转子进线电缆8、使用19#开口扳手拆卸主碳刷刷架上的转子侧电缆接线;拆掉主碳刷与接地碳刷信号线;使用12#开孔扳手拆卸轴承PT100。
图一转子进线电缆9、使用13#套筒扳手和12#开口扳手拆卸加热器;使用10#开口扳手和套筒扳手拆卸发电机后轴加油管和集油槽。
图一加热器图二加油管,集油槽口10、拆卸主碳刷刷架使用30#套筒扳手和力矩扳手图一拆刷架11、剪掉发电机轴端电缆保护层,并使用16#开口扳手和16#套筒扳手拆卸发电机后轴轴端电缆与滑环连接部分。
维修作业指导书模板

维修作业指导书模板篇一:维修作业指导书一、工具/设备/辅料1、恒温烙铁(270度-350度) 4、电批、镊子等维修治具7、助焊剂2、无水酒精5、万用表 8、直流电源器3、锡线(φ0.6-0.8mm) 6、静电坏 9、无尘布等二、作业内容1、维修不良品前应先检测手机不良故障是否与不良标中记录一致;烙铁与电批是否经过每日的检测,并且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2、了解不良品所占的比例,分门类别进行维修,对故障原因从各自的维修经验入手进行作业。
3、对于维修好的单板应从单板测试工位下拉,进行拆装过的整机从第一外观工位下拉,未经拆过的整机从第二外观下拉。
4、对修好的单板、整机必须贴做上一定的标识,方便不良确认。
5、具体维修可参考附件一《常见故障及维修一览表》。
6、检测维修后的手机是否存在其它不良故障,修理在焊接电子元器件时必须注意元器件的可极性是否焊反,对所维修的机型及其功能各项必须清楚,并能熟练操作运用该类手机。
三、外观、功能修理要求1、维修过程中必须带好静电环,台面要干净、整洁。
2、修理工位必须了解手机的工艺要求及手机的结构,熟练使用、维护本工位的仪器、设备。
3、维修过程中遵从现场的工艺要求,不得善自简化工艺,不要造成其它工艺不良或不良功能坏机。
对有怀疑因工艺等问题造成故障时,应及时向现场PIE工程师或管理人员反映,以维持生产的正常生产。
4、维修中要遵从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所有功能性的故障要运用手机的原理进行分析后再动手解决,找出问题的根源,逐个排除问题。
5、作业不良必须通知其操作位,讲明不良原因及正确操作方法,是来料原因必须及时反映给管理人员,以便及时控制不良率。
6、在生产上出现同一问题较多的故障机,必须及时向现场PIE工程师或管理人员反映。
7、对时好时坏的性能不稳定故障机,必须进行多次检测,直到正常为止。
8、更换部件时,必须先行确认,不可对没有必要更换的手机部件进行更换,以节约不必要的物料损耗。
9、经维修的故障元件要求分明别类,并作好标示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时间:
目录
1.总则
2.检修内容及技术要求
3.质量控制
4.试车与验收
1. 总则
主题内容: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的检修内容及技术要求、质量控制、
试车与验收。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青岛石化电动机更换滚动轴承。
编写修订依据
SHS 06001-2004 旋转电机及调速励磁装置维护检修规程
SHS 01013-2004 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2.检修内容及技术要求
轴承拆卸
2.1.1拆卸轴承应选用适宜的专用拉具,当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较紧时,可用90℃左右的机油浇于轴承内圈上。
2.1.2在轴承拆卸前,应将轴承用清洗剂清洗干净,检查它是否损坏。
检查时,用手旋转外套,观察其转动是否灵活,观察滚道、保持架及滚动体表面有无锈蚀、斑痕、变色,保持架的铆钉是否松动,检查轴承间隙是否超出规定值。
出现上列情况,轴承必须更换。
轴承组装
2.2.1轴承组装前,检查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孔的配合关系,不能出现跑内圈或跑外圈现象。
2.2.2轴承安装一般应采用加热法,且最高温度不能超过100℃。
注意,轴承润滑脂要在轴承装在轴上冷却后加注。
2.2.3轴承安装后,轴承内圈端面必须紧靠轴肩端面,不应留有任何空隙。
可在轴承冷却过程中,用小锤通过垫子轻敲轴承内圈使其靠紧。
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轴承的洁净。
轴承安装后,用手转动轴承应轻快灵活无任何阻碍的旋转。
2.2.4轴承外圈安装时,必须保证和电机端盖的内孔同心,不得有任何轻微的歪扭现象。
可用卡尺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轴承孔外端面的各处的高度差是否均匀。
2.2.5轴承安装外圈或者内圈时,需要将轴承打入时,不得通过滚动体传力。
2.2.6前后轴承安装完毕后,电机盘车应该轻松自如。
2.2.7滚动轴承加入润滑脂应适量,标准见表1,同一轴承内部不得加入不同的润滑脂。
电动机转速(r/min)加入量
1500以下加入轴承腔的2/3
1500~3000 加入轴承腔的1/2
2.3.1测量前后主轴颈的轴颈尺寸。
2.3.2测量前后主轴颈的圆度,圆度为轴径的‰,最大值不超过0.025mm,且轴颈表面应无伤痕。
2.3.3轴颈测量必须使用外径千分尺,在同一轴颈处选取互成90度的两个方向测量,两个测量数据的差值就是该轴颈的圆度。
测量轴承内圈与主轴颈的配合关系应为H7/k6标准,具体要求见表2。
必须使用量缸表(内径百分表)配合外径千分尺使用。
表2 轴承内圈与轴颈配合关系
轴颈范围配合尺寸
10~18 ~
18~30 -O.015~
30~50 ~
50~80 ~
80~120 ~
120~180 ~
测量轴承外圈与电机端盖轴承孔的配合关系应为Js7/h6标准,具体要求见表3。
必须使用量缸表(内径百分表)配合外径千分尺使用。
表3 轴承外圈与电机端盖轴承孔的配合关系
注:正值表示间隙,负值表示过盈。
轴承孔尺寸范围配合尺寸
30~50 ~
50~80 ~
80~120 ~
120~180 ~
180~250 ~
250~315 ~
滚动轴承的允许径向游隙
2.6.1滚动轴承的允许径向游隙见表3。
表3 滚动轴承的允许径向游隙
轴承内径
径向游隙
新滚柱轴承新滚珠轴承磨损最大允许值
20~30 ~~
35~50 ~~
55~80 ~~
85~120 ~~
130~150 ~~
2.6.2滚动轴承径向游隙测量方法
2.6.2.1压铅法。
铅丝直径应为轴承游隙的~2倍,目前最细的铅丝是0.30mm,测量数值会比轴承实际游隙稍大一点。
2.6.2.2打表法。
轴承内圈安装完毕,轴承冷却后,把百分表装在磁力表座上,磁力表座吸附固定,把百分表的表针垂直打在轴承外圈的最上方,百分表调0,把轴承外圈上下推动两侧,百分表数值就是轴承的径向游隙。
然后转动外圈90度,再测量一次。
见下图图示:
滚动轴承允许轴向间隙0.3mm。
2.7.1测量方法:电机另一端的轴承及内、外轴承压盖安装完毕。
这一端的轴承和内侧压
盖安装完后,内侧压盖上紧螺栓,外侧压盖没有安装,用铜棒敲击转子,使这一端的轴承向里侧移动到最里端,用卡尺或者深度尺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压盖凸台端面的间隙(即下面各图中的测量间隙A )。
可能存在间隙,也可能存在过盈,分别操作如下:
①存在间隙A ,如果大于,不必进行调整。
见图1、图2、图4。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间隙A 比较大,电机盘车又很紧,需要注意此时电机轴承的位置是图1还是图3如果是图3,因为后压盖存在间隙B ,把紧螺栓后,对轴承有很大过盈量,需要加调整垫片。
转子按此方向推到尽头测量间隙
该端轴承安装完毕
电机转子
电机定子
图1 该位置不需调整,间隙较大转子按此方向推到尽头测量间隙
该端轴承安装完毕
电机转子
电机定子
图2 该位置不需调整,间隙较大
加垫片处
间隙
图3 在后压盖处加垫片
转子按此方向推到尽头测量间隙该端轴承安装完毕
电机转子
电机定子
②存在间隙A ,如果小于,在轴承外侧压盖处加垫片调整。
见图4 转子按此方向推到尽头测量间隙该端轴承安装完毕
电机转子电机定子加垫片处
图4 间隙不能太小,否则需要调整。
③存在过盈A ,把紧外压盖螺栓后,对轴承会有很大的过盈,在轴承外侧压盖处加垫片调整,使转子轴向间隙大于。
见图5。
加垫片处
转子按此方向推到尽头存在过盈
该端轴承安装完毕
电机转子
电机定子
图5 存在过盈,需要调整。
注:是电机检修规范要求的。
假设电机长1米,转子比定子温度高50℃,那么转子会比定子至少多热胀伸长,而且,电机每一侧轴承外圈端面与压盖凸台端面的间隙都较大(有的电机为2mm ),就是为转子热胀伸长留有余地,所以建议把滚动轴承允许轴向间隙至少增大为,如果电机更长温差更大,轴向间隙允许值应该再放大一点。
3.质量控制
对90kw 以上的电机检修时,必须测量该作业指导书上面提到的技术要求,并经过电气技术员的确定;90kw 以下电动机进行抽检。
4.试车与验收
电动机滚动轴承允许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升,见表3 A 级绝缘 E 级绝缘 B 级绝缘 F 级绝缘 H 级绝缘 最高允许温度℃ 最大允许温升℃ 最高允许温度℃ 最大允许温升℃ 最高允许温度℃ 最大允许温升℃ 最高允许温度℃ 最大允许温升℃ 最高允许温度℃ 最大允许温升℃ 85 45 85 45 85 45 85 45 85 45 电动机震动评价等级标准
表4振动评价等级标准
振动速度的均方根(mm/s )
I II III IV
A A A A
B B
C B C B
D C D C 18 D 28 D 45
I II 类设备为无专门基础的中型机器(5~75KW 电动机),以及在专门基础上刚性安装的机器(300KW 以下的电动机)
III 类设备指300KW 以上电动机
表中将振动值评价等级分为四个区域
A 新交付使用的机器必须在该区域内
B 通常认为振动值在该区域的机器可不受限制的长期运行
C 认为振动值在该区域的机器不适宜于长期运行,可在有限时间运行,但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D 振动值在这一区域通常认为振动剧烈,足以引起机器损坏
电动机在连续负荷前做空载试验,200KW 及以上的电动机运行4h ,200KW 以下的电动机运行2h ,轴承温度稳定半小时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