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第七章自测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重点!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改革的性质应该是A.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对抗性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矛盾B.非对抗性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D.敌我矛盾4.邓小平首次提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1982年党的十二大B.1987年党的十三大C.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D.1997年党的十五大5.邓小平所说的“三个有利于”应当成为我们A.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依据B.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C.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6.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有理、有利、有节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7.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D.科技体制改革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决定的A.改革的性质B.改革的目的C.改革的任务D.改革的途径9.党中央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是在A.十二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届三中全会D.十四届三中全会10.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改革B.发展C.稳定D.提高竞争力二、多项选择题1.1957年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有A.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B.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重点!D.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E.对外关系上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主要有A.矛盾的普遍存在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同其它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在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的特点、解决矛盾的途径及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不同D.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E.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D.敌我矛盾E.非对抗性矛盾4.“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B.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C.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E.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5.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必须明确A.谈论姓“社”姓“资”问题没有意义B.不能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抽象的去谈论社会主义C.不能把可为“资”服务又可为“社”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D.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E.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决不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6.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D.发展是手段E.改革是目的7.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8.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这场革命同“革命”这个词的本意A.是完全相同的B.革命的对象不同C.革命的形式不同D.革命的性质不同重点!E.所解决的矛盾不同(ADE)A.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E.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0.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依据是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D.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E.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B4.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6.ABC7.BCDE5.C6.B7.A3.CD4.ABCD8.BCDE9.ADE8.C9.A5.BCDE10.AB.A10。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

《毛概》自测题(第七章)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章节自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 )A.改革开放B.发展经济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2.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 )A.革命B. 改革C. 政治运动D. 阶级斗争3.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 )A.改革B.四项基本原则C.经济建设D.人民内部矛盾4.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市场经济B.建立民主政制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建立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5.在全面改革中,( )改革是重点A.经济体制B.政治体制C.文化体制D.社会体制6.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7.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 保持社会稳定C. 保证社会公平D. 坚持依法治国8.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A.靠自己的发展 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C.靠经济全球化 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9.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一项长期的国策B、一项权宜之计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非发展中的一般性变革D.改革是对原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12.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改革B.阶级斗争C.社会革命D.变革13.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A、马克思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1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A.“又相适应又相矛盾”B.对抗性C.不可调和D.抵制性15.毛泽东曾经指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 )A,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处理敌我之间的矛盾C,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D,对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6.邓小平首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 )A,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B,发展生产力的问题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面的问题 D,巩固社会主义制定的问题17.邓小平认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主要看( )A,公有化程度的高低B,是否适应当时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C,是属于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D,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还是建设在私有制基础上的18.判断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B.是否做到“三个有利于”C.是否大多数人的积极参与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畅通19.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毛中特1-7章习题

毛中特1-7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3、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两者不相关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7、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
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全国大陆的统一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9、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出精辟论述的文章是()A、《反对本本主义》B、《整顿党的作风》C、《改造我们的学习》D、《反对党八股》10、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根本原因A、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B、农民革命斗争的失败C、中国资本主义的软弱D、帝国主义的侵略11、邓小平深刻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中,两条最根本的东西是()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B、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C、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D、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12、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A、土地革命B、武装斗争C、创建红军D、建设根据地1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革命对象不同B、革命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动力不同D、革命前途不同1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A、利用、教育、团结B、教育、利用、限制C、利用、限制、改造D、教育、团结、改造15、邓小平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一.单项选择题1.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以党的( A )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B.十六届三中全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五中全会3.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B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4.( A )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5.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 C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6.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 D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7.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D )。
A.无产阶级专政B.党的领导C.以法治国D.人民当家作主8.( B )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
A.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9.科学发展观强调,( A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建设生态文明B.建设和谐社会C.建设文化强国D.建设民主政治10.科学发展观强调,( A )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A.执政能力建设B.党要管党C.传统文化建设D.以法行政建设1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B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B.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D.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12.进入21世纪,党中央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2018版毛中特各章配套测试题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A2、以党的()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A.十七大 B.十六届三中全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A3、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是(),A.发展 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B4、()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A5、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A.发展 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C6、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A.发展 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D7、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党的领导C.以法治国 D.人民当家作主D8、()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
A.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B9、科学发展观强调,()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建设生态文明 B.建设和谐社会C.建设文化强国 D.建设民主政治A10、科学发展观强调,()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A.执政能力建设 B.党要管党C.传统文化建设 D.以法行政建设A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1、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主要有()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B.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C.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D.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ABCD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统筹()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ABCD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荣辱观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BCD4、下列属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内容的是()A.充满活力 B.诚信友爱 C.公平正义 D.民主法治ABCD5、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的方针。
考研政 治毛中特真题第七章

考研政治毛中特真题第七章考研的小伙伴们,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毛中特真题第七章。
这第七章啊,那可是重点中的重点。
先来说说里面的知识点,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这可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
会上有位专家就谈到了这部分内容,他举了个特别生动的例子。
说是有个小县城,以前经济很落后,主要就是靠传统的农业,大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后来,政府引入了一些新技术和新产业,鼓励大家创业,还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
结果呢,没过几年,这个小县城就大变样!不仅农业实现了现代化,还发展起了工业和服务业。
这就充分说明了,合理的经济政策和创新的发展模式有多重要。
咱们再回到真题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问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这时候你就得清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这些都是关键点。
还有啊,关于经济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可一定要牢记在心。
比如说创新,现在很多企业就是因为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真题中,也会考察你对这些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就像有一道题,给了你一个企业的发展案例,让你分析这个企业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这就需要你把知识点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另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个常考点。
这可不是个抽象的概念,咱们生活中就能感受到。
就拿买东西来说,以前可能大家更注重价格便宜,现在呢,更追求品质和个性化。
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优化供给,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总之,毛中特第七章的真题,需要咱们把知识点理解透彻,多结合实际例子去思考。
这样在考场上遇到相关题目,才能胸有成竹,顺利拿下高分。
小伙伴们,加油吧!相信只要认真复习,这第七章的真题绝对难不倒咱们!。
毛中特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是(C)。
A.列宁B.斯大林C.毛泽东D.邓小平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B)。
A.完全相适应B.又相适应又相矛盾C.完全不适应D.有点适应有点矛盾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A)。
A.靠自己的发展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4.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是(A)。
A.生产力的增强B.综合国力的增强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整个社会的发展5.改革的重点是(A)。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科技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6.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A)。
A.发展B.创新C.改革D.稳定7.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8.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D)。
A.政治制度B.社会制度C.经济制度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
A.对外贸易B.对外资金交流C.对外技术交流D.对外劳务合作10.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C)。
A.对外开放B.争取对外C.争取和平D.独立自主11.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A)。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2.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A)。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B.社会主义本质学说C.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3.邓小平说:“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第7章毛中特选择题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一.判断题(共15题)1.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标准答案:错误2.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
标准答案:错误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标准答案:正确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标准答案:正确5.科学发展观还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
标准答案:正确6.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标准答案:正确7.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标准答案:正确8.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标准答案:正确9.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标准答案:正确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标准答案:正确1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增长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
标准答案:错误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标准答案:正确13.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标准答案:正确14.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质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标准答案:正确15.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标准答案:正确二. 单选题(共20题)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自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A)。
A.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B.解放思想新时期C.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D.求真务实历史新时期2.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1992年南方谈话3.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 D )A.政治体制改革B.科技体制改革C.教育体制改革D.经济体制改革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 D )A.马克思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5.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C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6.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C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7 ( D )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中国的最高利益。
A.发展B.改革C.速度D.稳定8.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C )A.发展B.创新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 D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10.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开放新阶段的是( D )A.兴办经济特区B.开放浦东新区C.大出口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进行完整系统论述的文章是( B )。
A.《论人民民主专政》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十大关系》D.《论联合政府》1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 B )的深刻总结。
A.世界经济发展历史B.中国发展历史C.中国古代发展历史D.中国近代发展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 AB )。
A.两个市场B.两种资源C.两套本领D.两种优势E.两种制度2.改革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 ABCD )。
A.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B.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C.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D.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E.一切根本制度3.“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BCDE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4.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ABCDE )A.坚持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方针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E.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5.实行对外开放是(ABE )A.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B.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C.我国实现现代化之前的重要政策D.为了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E.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6.我国的对外开放是 ( ABCD ) 。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B.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C.多层次的对外开放D.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E.暂时的权宜之计7、属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BCDE )。
A.经济体制B.公有制C.按劳分配D.人民民主专政E.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实行改革开放是( ABC )。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E.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9.1957年毛泽东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有( ABCD )A.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B.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E.对外关系上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必须明确( BCDE )A.谈论姓“社”姓“资”问题没有意义B.不能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抽象的去谈论社会主义C.不能把可为“资”服务又可为“社”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D.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E.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决不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11.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这场革命同“革命”这个词的本意( BCDE )A.是完全相同的 B.革命的对象不同C.革命的形式不同 D.革命的性质不同E.所解决的矛盾不同12.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依据是( AB )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D.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E.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13.改革是(ABCD )。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C.是一场新的革命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E.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14.“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ABDE)A.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B.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C.本质上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D.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E.体现了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15.我国的改革( ABCD )。
A.对象是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根本制度B.目的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C.是推进各项事业的动力D.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E.必须彻底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6.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其中( ABCD )。
A.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B.要发展就必须改革C.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D.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必须改革和发展E.稳定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17.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ABCDE)。
A.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各国实行开放政策的结果D.各国加强联系的结果E.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的结果18.对外开放与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BC )A.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在本质上是统一的B.对外开放可以增强自力更生能力C.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D.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立足点E.对外开放必然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三、判断题1.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对)2.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对)3.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对)4.党的十二大把实行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错)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精神文明建设。
(错)6.明确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时间是1978年。
(错)7.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完全适应。
(错)8.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错)9.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对)10.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对)11.外开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
(错)12.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错)1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对外资金交流。
(错)14.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合作。
(错)15.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社会制度竞争。
(错)16.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毛泽东。
(对)17.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错)18.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错)1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对)2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错)21.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对)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对)2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对)24.“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错)25.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错)26.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指不论对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
(对)27.2002年12月经过15年的谈判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错)28. 邓小平正式使用对外开放的表述是在1980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
(对)29.党的十五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错)30.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对)3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对)32.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前提,发展是动力,稳定是目的。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