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袁志刚宏观07--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第七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讲义.

第七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讲义.

二、IS-LM-BP模型
国际收支均衡
指经常项目收支差额与资本金融项目收支差额 之和为零。用公式表示: BP=(X-M)+(AM-AX)=0 或M(Y)-X=AM( i ) –AX(i)
一、BP曲线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
二、IS-LM-BP模型
三、内外平衡及总需求政策困境
内外平衡的含义
包括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以IS-LM-BP模型为核心,正 确评价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 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以及它的政策的含义, 难点是IS-LM-BP模型的推导和变形。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IS-LM-BP模型和内外平衡 第二节 固定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三节 浮动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IS-LM-BP模型和内外平衡
一、BP曲线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 二、IS-LM-BP模型 三、内外平衡及总需求政策困境 四、两种工具与分配法则
一、BP曲线及影响其变动的因素
BP曲线的含义
国际收支均衡时各种可能的i与Y的组合。
BP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影响BP曲线变动的因素
汇率 利率 实际国民收入 价格水平
图 BP曲线的几何推导 nx
45线
nx nx1 nx2 Nx(y)净出口
nx1
nx2 F2 r r2 (b ) F1 F
y1 (C )
y2 y
r r2 F(r) r1 J
BP>0 D
K
BP
r1
O F2 F1 (a )
C
F
y1
BP<0

袁志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袁志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袁志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部分各章提要、补充说明、习题选答及补充练习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本章提要本章是全书的导论部分,因此,它要告诉读者的⾸先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法以及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图要给出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个⼤概轮廓。

宏观经济学是⼀门以⼀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需要揭⽰的最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在短期内为何会发⽣不同程度的波动,在长期⼜是什么⼒量决定⼀国经济的增长。

经济运⾏中最常见的宏观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因此,宏观经济学必将以相当的篇幅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由于本书是以中国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教材,因此我们在导论中还特别描述了中国宏观经济运⾏的⼀个⼤概状况。

宏观经济学存在意义,是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对宏观经济现象作出的有效的分析,然后判断和预测宏观经济运⾏的现状和趋势,从⽽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从历史的⾓度来看待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争构成了宏观经济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它们在市场机制能否保证使经济波动回复到均衡状态上⾯有着截然相反的哲学信念和观点,但是,宏观经济学作为⼀门科学,毕竟有着各个流派都遵循的规则和⽅法。

⼆、补充说明1.宏观经济学导读宏观经济学的核⼼内容,从短期看,是要解决实际总产出的决定问题以及为什么实际总产出会围绕潜在总产出发⽣波动;从长期看,是要探讨潜在总产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增长,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另外的⼀些国家经济增长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因此,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概念,因为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对象是不⼀样的,当然,所采⽤的分析⽅法和分析⼿段也各⾃不同。

在短期⾥,宏观经济学假定潜在总产出⽔平和价格⽔平均固定不变。

在这⼀假定之下来分析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与波动问题。

由于潜在总产出⽔平既定,因⽽实际总产出的⼤⼩就主要取决于总需求。

7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7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之-----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指通过调节总需求(AD)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凯恩斯学派非常注重需求管理。需求 管理的内容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直接目标:AD=AS;
➢ 间接目标(终极目标):“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 AD<AS时,运用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AD=AS;
应该说,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私营 部门+公共部门),国家干预经济的总趋势是不变的。但 是但在不同的时期,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与方式会有所 不同。
第一节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 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宏观调节政策。
一、前现代的财政政策及其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之前,财政政策制定的目的和影
2、征税,即征多少税,以及采用何种手段来征税;
3、赤字财政,即确定赤字的规模和分配。
现代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两
个方面。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
府投资兴建基础设施)、政府购买(政府购买
产品与劳务)以及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社会
福利支出);而政府税收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
公司所得税和其它税收。
➢ P/Y↑→S↑→I↑→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就业↓(不一致,矛 盾的一面)
3、“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NI↑)→GP↑;
4、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就业率↑→NI↑→进口↑→国际收支失衡。
对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矛盾的处理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就要求经 济政策的制定者必须确定一个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同时对 四个政策目标进行必要的协调。可以说,决策者在确定宏 观经济政策目标时,既受自己对各政策目标重要性理解和 认识的制约,又受国内外各种政治因素的制约。

第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2010-9-9
宏观经济学
6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9年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 余额为56.9 56.9万 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9万 亿元,同比增长28.5% 28.5%, 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 11.2个百分点 企业、居民活期存款增加较多。 个百分点。 11.2个百分点。企业、居民活期存款增加较多。 各项贷款继续快速增长, 各项贷款继续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占比逐步 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大幅回升。上半年, 上升,个人消费贷款增速大幅回升。上半年, 4.9万 7.37万亿元 同比多增4.9 人民币贷款增加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 亿元。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7.7万亿元, 37.7万亿元 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7.7万亿元, 同比增长34.4% 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0.2 34.4%, 20.2个百 同比增长34.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0.2个百 分点。 分点。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
2010-9-9
宏观经济学
14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P540)
充分 就业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2010-9-9
物价 稳定 × ☆ ⊙ √
宏观经济学
经济 增长 √ ⊙ ☆ ⊙
国际收 支平衡 ⊙ √ ⊙ ☆
15
☆ × √ ⊙
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2010-9-9
宏观经济学
8
(2009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12月5-7日)
明年的政策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宽松”依旧。 明年的政策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宽松”依旧。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强调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强调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 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 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更加值得注意的 投资政策已经开始出现调整。会议明确提出, 是,投资政策已经开始出现调整。会议明确提出,“要 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 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 新上项目。 新上项目。”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 货币政策方面, 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 变化。会议还对信贷增长速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变化。会议还对信贷增长速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 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 “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 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的 双宽松”政策和2009 年的“ 2009年的 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的“双宽松”政策和2009年的 双宽松”相比, 外松内紧。 “双宽松”相比,更侧重外松内紧。

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学习教案

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学习教案
(直接标价法)
第4页/共30页
第五页,共30页。
我国的汇率(huìlǜ)政策
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1月1 日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开始实行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一,保持(bǎochí)人民币汇率 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以市场供求为第基5页/共础30页 的、有管理的 浮动汇率制度
第七页,共30页。
3.制度(zhìdù)变革
1.制度变革是指体制、机制、组织形式和 机构的变革,适于长期政策目标。
2.类型:流通、分配领域的体制改革
所有制形式和生产(shēngchǎn)组
织形式改革
国际经济机构法人变革
第7页/共30页
第八页,共30页。
§2 财政政策(cái zhènɡ zhènɡ cè)
LM
IS
IS 1
E1
LM 1
r1
r
2
E
E2
r0
O
Y0 Y1 Y Y'1 Y
2
第27页/共30页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中国(zhōnɡ ɡuó)目前的货 12月5日闭币幕的政中策央经济工作会
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 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 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7年货币政策走向:
第3页/共30页
第四页,共30页。
(1)汇1.率汇:率是指(h一uì国l货ǜ)币政与策另一国货币的交换价格
( jiàgé)。 (2)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jiàgé)比 率。 实际汇率:一国物品交换另一国物品的价格( jiàgé)比 率。
公式:名义汇率×国内价格( jiàgé)/国外价格 ( jiàgé)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财政政策


Q0
Q2 Q1
Q
O 利率变化使乘数作用减弱
Q0
Q2 Q1
Q
价格变化使乘数作用减弱
7.2 财政政策
理论基础: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
扩张性财政政策--治理衰退,但增加了赤字
• 增加政府支出(GP): △Q=△GP*MULT • 减少税收(NT)
– 产生比增加GP的措施更大的政府赤字 – 原因:减少税收,增加的收入只有一部分增加了消费
结果:总需求的波动小于收入的波动
7.2 财政政策
自动的财政收支变化
NT GP
2000
赤字
NT 盈余
GP
O
10500
NI
财政收支赤字与盈余
7.2 财政政策
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
定义: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对经济情况的判断而 作出财政收支调整的财政政策。
分类:
1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在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 平时,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 支出来提高有效需求,消除 失业
宏观经济 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 平衡
7.2 财政政策
财政体系的基本结构
财政 支出
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政府 税收
直接税: 所得税
间接税: 营业税
公债
中央和地方政府 的债务
债务的度量问题
通胀,资本资产,未 计算的负债(社会保 障负债或政府担保) ,经济周期
7.2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 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 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 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弥补
财政赤字的弥补主要措施:发行公债
– 政府债务对经济的利弊--重点是内债

复旦大学本科讲义-宏观经济学(袁志刚教授)版本I

复旦大学本科讲义-宏观经济学(袁志刚教授)版本I

1、国内生产总量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最 终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额。 注意: (1)GDP 要以最终产品和劳务来计算; (2)GDP 要以当年市场价格来计算。
某人请教酿酒的方法,师傅说:“一斗米、一两曲、两
1.6本书结构体系
宏观经济学基础 理论体系的深入与扩展 前沿课题的讨论

第2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1)
2.1 国民收入的核算(统计)
一、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六个总量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收入NI 个人收入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从种植小麦到零售面包
售价 小麦 面粉 面包 零售 总计 100 150 250 300 800 中间产品价格 0 100 150 250 500 增值 100 50 100 50 300
宏观经济政策
(1)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中国人民银行 (2)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财政部
国际经济
40 30
出口商品总额(亿美元)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620.9000 718.4000 849.4000 917.4000 1210.100 1487.800 1510.500 1827.900 1838.100 1949.300 2492.000 2661.000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本科讲义
——袁志刚教授版本 I
本资料源自公开出版物或相关院校内部 由复清发展金融考研咨询社编辑整理

复旦《宏观经济学》习题讲解07幻灯片资料

复旦《宏观经济学》习题讲解07幻灯片资料
• 试比较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建 议,你如何评价这些政策建议?在当前中 202国0/10/1宏7 观经济调控讨论中,是否可以运用这
第十六章
• 为什么说转轨经济中国有企业的体制原因是当前中 国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
• 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体制有什么特征,目 前转轨时期有哪些重要的变化?当前金融体制中还 存在哪些与市场经济运行不相符合的问题?
2020/10/17
第七章
• 为什么经济政策能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 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相对完善的情况下,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被用来抵消各种干扰对 经济运行的冲击。对于像中国这 样的发展中国家 来说,其货币市场的完善程度可能相对低一些, 在 此前提下,中国政府应着重使用货币政策还是 财政政策去干预经 济运行?为什么?
2. 从(4一14)式我们看到乘数效应显著与否取决 于边际消费倾向b、 税率t和边际进口倾向n。 分别讨论这三个参数对乘数的贡献(是 正还是 负)。三个参数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3. 为什么净出口与收入水平成反比?(4—11b) 式所描述的净出口函 数与现实相符吗?
2020/10/17
第五章
• 为什么IS曲线向下倾斜?
• 假设经济运行突然受到一次没有预料到的价格冲 击,例如原材料普遍大幅度涨价,使得通货膨胀 率迅速上升,如果政府不使用任何 经济政策进行 干预,其结果会怎样?使用政策去抵消这一冲击能 否是 价格下降?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果 是否一样?
2020/10/17
第八章
• 家庭是怎样从当前的收入中决定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影响 家庭当 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 下面这些交易活动能否包含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 ,为什么? a.一个消费者在饭店用餐向饭店支付的餐费; b.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房屋; C.一个消费者向商店购买一辆汽车; d.一个供应商向个人电脑厂商出售集成电路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货币政策:LM曲线移动
R
LM1
Ms增加 LM2
A
R1
R2
B
IS
2021/3/11
Y1
Y2
Y
21
7.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越有效。
13
7.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一般目标
❖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价格稳定、汇率稳定 和保持收支平衡等。
货币政策特殊目标
❖ 防止大规模的银行倒闭和金融恐慌,稳定利 率以防止利率大幅度的波动。
2021/3/11
14
7.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工具
❖ 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 公开市场操作 ❖ 再贴现率 ❖ 道义劝告
G↑ AE ↑ AE > Y Y ↑ Y↑ Md ↑ Md > Ms R ↑ R↑I
2021/3/11
10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R IS1
R2 R1
IS2 A
AF =ΔG /MPS LM
B
G增加
F
挤出效应
2021/3/11
Y1
Y2
Y
11
7.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LM越平缓,财政政策越有效
r
MPS越小,Y ↑越大
LM1
r0 r1 r2
2021/3/11
A B
C
Y0 Y2
IS2
Y1
LM2
IS1
Y
2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LM曲线水平
R
IS2
G↑
IS1
R Ms↑
IS1
R1
A
B LM R1
A
LM
Y1
Y2 Y
财政政策有效
2021/3/11
Y1
Y
货币政策无效
2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但不太严重
❖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经济严重萧条
❖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2021/3/11
28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 IS和LM曲线共同移动
R
G↑
R2 R1
Ms↑
A
LM1 LM2
B
IS2
IS1
2021/3/11
第 7 章 结束
宏观经济政策
2021/3/11
39
❖ 充分就业 ❖ 价格稳定 ❖ 经济增长 ❖ 国际收支平衡
2021/3/11
35
7.5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四个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既统一又矛盾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2021/3/11
36
7.5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较:
❖共同点:
都是调节国民收入以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 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4
7.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自动稳定器
❖ 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 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 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 ,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 府采取任何行动,如税收和转移支付。
2021/3/11
5
7.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自动稳定器
❖ 经济萧条时期: Y TR↑ C ↑ AE↑ Y ↑
税收增加 税收减少 支出增加 支出减少 货币供给增加 货币供给减少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IS移动

LM移动

产出变动

利率变动
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1/3/11
27
7.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经济萧条但不太严重
❖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经济过热且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 1981 ~ 1991年,供应学派的财政政策。
2021/3/11
7
7.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年度平衡预算
❖ 每一年预算应力求平衡,或量入为出或量出为 入。
周期平衡预算
❖ 经济衰退时预算赤字,经济繁荣时预算盈余。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
❖ 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够达到的净 税收水平。
2021/3/11
8
财政政策:IS曲线移动
R
LM
R
LM
A
R1
R1
B
R2
R2
IS1
Y2 Y1
IS2
Y
总额税↑, IS 左移
A B
IS1
IS2
Y2 Y1
Y
税率↑, IS 越陡峭
2021/3/11
9
7.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
❖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导致利率上升以致私 人投资被挤出。
AS
P
用经济政
策抵消需
P0
冲击 E1
求冲击
E0
政策
O
2021/3/11
E’
Y1
-
Y
AD0 AD1
Y
32
7.4 经济波动及用经济政策 抵消经济波动
P
AS1
AS
用经济政
策抵消供
给冲击
P1
E1
政策
E2
冲 击
P0
E0
AD1
AD0
O
2021/3/11
Y1
Y-
Y
33
7.4 经济波动及用经济政策 抵消经济波动
❖ 经济繁荣期间: Y ↑ T ↑ C AE Y ↑
2021/3/11
6
7.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西方财政政策发展阶段
❖ 1936 ~ 1945年:反萧条的、简单的、膨胀性 的财政政策。
❖ 1945 ~ 1961年:推行反经济周期的补偿性财 政政策。
❖ 1961 ~ 1979年,实施充分就业预算的财政政 策。
40 30 20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第7章
宏观经济政策
2021/3/11
1
主要内容
7.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7.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7.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 7.4 经济波动及用经济政策抵消经济波动 7.5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2021/3/11
2
7.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财政政策概念
❖ 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 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 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2021/3/11
3
7.1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财政政策工具
❖ 政府购买 ❖ 政府转移支付 ❖ 税收 ❖ 公债
2021/3/11
❖ 特点:通常与公开市场业务配合使用。
2021/3/11
17
7.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公开市场业务
❖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 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 特点:操作灵活;不易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 ;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
2021/3/11
18
7.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道义劝告
❖ 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 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 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 用目的的政策。
❖ 特点:道义劝告没有法律地位,也不同于强 制性行政手段。
2021/3/11
19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 的,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 同时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 现如下:
都有扩张性、紧缩性政策之分
2021/3/11
37
7.5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比较:
❖不同点:
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这种直接作用 没有任何中间变量;
货币政策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 响因而间接地发挥作用。
2021/3/11
38
40 30 20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 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 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
❖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 利率或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 入得到调节。
2021/3/11
34
7.5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021/3/11
15
7.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 中央银行通过变更法定准备率来影响货币供 给量和利息率。
❖ 特点:简单但不轻易使用
2021/3/11
16
7.2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调整再贴现率
❖ 是指中央银行调高或降低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的利息率,以限制或鼓励银行借款,从而影响 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和利率,进而决定货币 存量和利率,以达到宏观调控地目标。
LM曲线垂直
R G↑
LM
R2
B
R Ms↑LM1 LM2
R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