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技小论文格式

合集下载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5篇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5篇

篇一:科技小论文——制造多功能筷子人们平时吃饭的时候,使用的筷子一般都是木制的,这样我们国家的木材将会急速减少?而且每天我们吃饭时都要喝汤,大人是使用汤勺,可是小孩子不会使用汤勺,所以就要拿吸管给他,你在吃完饭后如果习惯使用牙签,可是这样的话,你吃饭时的就会有很多吃饭的用具,这样就太麻烦了,我带着许多问题,想发明一种里边是空心能够节约木材,同时又能够拥有多功能的筷子。

文章来源:科技小发明网为了发明出这种多功能筷子,我亲自动手反复实验,以下就是我实验的过程:首先要解决筷子里空心的问题,如何将筷子里钻一个洞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就做了几个方面的测试(1)我拿一个锤子来把这跟筷子砸出一个小洞可以吗?通过实践,由于锤子太大了砸不出小洞,所以这个办法不行;(2)我拿了个小钉子,想通过锤子的击打来把筷子砸出个洞,可是不行,这样反而把钉子给打了进去挖不出来。

(3)那么把钉子放在筷子上,用钉子的尖部,再利用旋转的原理来把筷子里钻出个洞,这个办法行吗?经过尝试,这个办法既可以使筷子里钻出个洞,而且还可以防止钉子挖不出来的问题,第一个难题终于解决了;然后第二个难题迎面而来,牙签该怎么放进筷子里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又做了以下的几个尝试:(1)可不可以直接把牙签放进去?不行,通过实验,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把牙签给倒出来。

(2)拿一个盖子盖在筷子上可不可以?不行,因为下面的是被封住的,而且这样盖子很容易盖上后,拔不出来,所以这个办法被否定了。

(3)如果把盖在筷子上的盖子上钻个洞呢?经过实验,这样既能把牙签放进去还能把方便的倒出来使用,所以这个办法被证实成功了。

终于把第二个拦路虎也给解决了。

终于只剩下了最后这个最难的题目,吸管到底该怎么放进去?带着这个难题我查了许多资料也做了多个的实验(1)我先把吸管放进去,行吗?通过尝试,由于底部是封住的,吸管透不出去,这样就喝不到汤水,所以这个办法不可以用。

(2)那再把下面钻出个洞?不行,这样吸管很容易掉下去,弄脏,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

学生小论文格式

学生小论文格式

学生小论文格式【篇一:小学生科技小论文格式】小学生科技小论文格式科技小论文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总结,它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

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

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简单明了,吸引读者。

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大,不然无从下手。

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

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

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

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

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

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

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

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

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

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科技小论文:《我发现了的___奥秘》为题,写一篇图文并茂的小论文或调查。

范文我发现了硬币的奥秘听老师说硬币可以浮在水面上,我可不相信,偏偏要亲自来试一试。

我在一只纸杯里倒满了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上去,可刚一接触水面,我的硬币就沉了下去。

我想把它捞起来再放,爸爸在一旁看到了,说:“湿的硬币更加容易沉下去了,你要用干的硬币才行,还有放的时候尽量水平地放下去。

”我又找了好几枚硬币,但每次硬币都是斜着进入水中,没有一个浮在水面的。

我没有信心了,于是找资料来看,立刻发现了一个方法。

于是,我在硬币的下面放了一张小纸片,这样就可以使硬币稳稳地浮在水面上,而且不会被手动掉了。

等会,当纸被浸湿沉下去后,硬币就会浮在上面了。

时间似乎过得很慢,纸也湿得很慢,渐渐地,有一点水渗出来了,中间的纸片开始下沉了,水上来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纸慢慢地沉下去了,硬币却浮在了水面上,它四周被水包围着,这些水明显高于硬币,像随时都要淹没它似的,但就是没有满上来。

小学生科技论文格式

小学生科技论文格式

小学生科技论文格式你会荡秋千吗?相信你想都不想就会说:“当然会,我还能荡的很高呢!”可秋千究竟怎么会荡高,你又知道多少呢?荡秋千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项运动。

在社区,在公园,在游乐园,到处都有它大大小小的身影。

秋千的玩法很简单,无非就是荡来荡去罢了。

我观察了一下,大致有3种玩法。

一、秋千上的人不动,由别人把秋千拉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松手,让秋千像摆一样自由摆动。

秋千下降时,它的势能逐渐转化成动力。

上升时又由动力逐渐转化成势能。

就这样周而复始,一下又一下地荡来荡去。

直到空气阻力让秋千停下来为止。

二、秋千上的人依旧不动。

由别人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推动秋千,使秋千越荡越高。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推秋千的人不断的给秋千施加推力。

使得秋千的动力不断增加,也就越荡越高了。

可实际上却要复杂些了,因为推秋千的人并不是胡乱在推,而是要看准时机,掌握好节奏。

如果和荡秋千的人配合得好,不需要费多少力气,就能荡的很高,这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共振现象。

三、不需要别人推,荡秋千的人通过自身的运动把秋千荡起来。

很显然,这种情况与前面的截然相反,完全无法用前面的原理来解释。

秋千越荡越高说明它的总重量增加了,可是它又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那么这些能量来自哪里呢?毫无疑问,秋千增加的重量只能来自于荡秋千的人。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力气,都不能把自己举起来。

可荡秋千时,又是怎么把自己推起来的呢?我们来观察一下荡秋千的人是怎么运动的呢?首先,他要把秋千拉开一段距离,然后快速的登上秋千。

让秋千能在小幅度内自由振荡,动能、势能不断转化。

接下来,随着秋千的升降做起立和下蹲的动作。

随着秋千的下降,他会迅速下蹲,当秋千到最低时,他已经是下蹲了。

秋千上升时,他又慢慢站起来,并在最高点恢复直立。

这样周而复始,荡得越来越高了。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移的呢?问了哥哥后,我才恍然大悟:简单地说,秘密全在重心上。

在蹲下到升高的过程中,重心升高了,就化为了势能。

科技小论文范文(8篇)

科技小论文范文(8篇)

科技小论文范文(8篇)【篇一:蚯蚓没长眼睛】一场大雨过后,几条蚯蚓在院子里的地面上扭动着身躯,真有趣。

我用脚把蚯蚓的道路挡住,原以为蚯蚓会拐弯,可它熟视无睹,继续冲我的脚边爬来。

怎么了?难道蚯蚓没长眼睛?于是,我决定捉几条蚯蚓做个实验。

我将两条蚯蚓放在一块湿热板上,用铅笔、红领巾、小树枝分别在它们面前晃动,它们似乎一点都没有察觉。

我想,蚯蚓恐怕真的没有眼睛,要不然我这么使劲地在它眼前晃动,它怎么没有反应?也许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于是,我又找来一根葱,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第二次做实验。

我把它们分别放在两条蚯蚓的两个侧面。

过了约5分钟,两条蚯蚓都同时朝葱的方向扭动,最后都钻到葱的底下去了。

做完实验,我奇怪:如果蚯蚓有眼睛,那么玩具的颜色那么鲜艳,它为什么不爬过去,偏偏要往葱里钻?是葱的气味吸引了它吗?难道蚯蚓不是用眼睛看方向,而是用鼻子闻气味来识别方向的?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翻遍了所有的书,终于找出了答案:蚯蚓由于长期在土壤里生活,几乎见不到光线,它的眼睛渐渐退化了,但蚯蚓的前端却有嗅觉器官,它的嗅觉很好,能用它来辨别方向探路。

看,和我推测的结果完全一样。

啊!我发现了,我终于发现了蚯蚓的秘密了。

【篇二:科技小论文范文】“嘀嘀嘀,起床了。

”闹钟叫我起床了!我穿好衣服,正想出门去上学,忽然一个小飞行器停在我的头上,并射出一道光,我立刻感到一阵头昏,就晕了过去……当我醒来时,发现正躺在一张床上,但这张床不是普通的床,它很特殊:床边有许多按扭,按扭上有许多豪华的图案。

我按下一个按扭,这床立刻变成了按扭图案上的床。

这时,走进来一个年轻人,对我说:“爷爷,你醒了,我是你的孙子王清成。

”我顿时糊涂了,我才上小学,怎么有孙子了?王清成说:“这里是22世纪,你生活在21世纪,我是你儿子的儿子,当然是你的孙子了。

”我这才想起我被那道光照过后晕迷的事,便对孙子王清成说:“那么就是你把我从21世纪接到22世纪的?”“是的”王清成说。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3篇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3篇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3篇篇一:科技小论文1000字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树木,例如:梧桐、紫藤、棕榈、剑麻、红枫等,总共有230棵左右。

下面,就是我列成的一张树木总汇表,大家可以看一看:紫葳剑麻桂花紫藤石榴树白树红枫2棵3棵3棵3棵3棵8棵15棵棕榈梧桐松树19棵37棵119棵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几种树木吧!首先我给大家介绍“梧桐”:梧桐的学名其实叫做“悬铃木”,它属于乔木。

春天开始飘絮,渐渐地长出嫩芽,叶子能长得很大;夏天时,叶子便帮我们遮住阳光,让我们不被太阳晒得夹汗臂流;秋天,它的叶子会慢慢地掉落,最后,甚至——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冬天,它的树枝上全是雪花,看上去好看极!梧桐的树干很粗,但树枝挺细,而且——它不光看起来好看,还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进去,再将新鲜空气吐出呢!这样,大家也就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啦!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介绍“紫藤花”吧!——紫藤又称朱藤,蝶形花科落叶木质藤本。

茎干虬曲盘绕。

一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3片,卵状长椭圆形。

4——6月开紫色蝶形花,多数集生成下垂的总状花序。

英果扁平,长条状,密被黄棕色绒毛。

主产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山林中多野生,各地园林广泛栽培。

喜光,稍耐阴、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之地生长良好。

忌积水。

耐修剪。

介绍完“紫藤花”,我再给大家介绍介绍“石榴树”吧!石榴树是庭院果树中独具一的常绿树种,夏季开花,秋季收果,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花开萤红、果涂丹朱,子粒晶亮,酸甜清爽,长久以来被人们誉为喜庆丰收、吉祥如意的象征。

石榴的主要品种有:泰山红、大青皮、大红袍甜、大马牙甜、铜皮半口、谢花甜、三白等。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介绍“桂花”吧!——桂花树姿飘逸,碧枝绿叶,四季常青,飘香怡人。

桂花为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可覆盖400平方米,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主根,根系发达深长。

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

嫁接苗的根系因砧木而异;插条埋入土中各处易生不定根,但无明显主根。

三年级科技小论文

三年级科技小论文

三年级科技小论文三年级科技小论文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

小编收集了三年级科技小论文,欢迎阅读。

三年级科技小论文【一】学生来讲,可以从节约每一张纸做起。

很多人用纸只用一面,用完后就扔掉了。

其实,仔细的算一下,实际上损失是很大的。

目前,我国每生产一吨纸就要耗费7棵大树、100立方米的水。

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2700吨纸、27万吨水。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呀!而且在生产纸还会造成水污染和臭氧层造成破坏。

如果我们每人节约l张纸,全国约有1.3亿个小学生,就可以节约1.3亿张纸,而从我们学校了解到,我们学校共有2800多名学生,每个学生一学期大约要用15个左右的练习本而每个练习本一般是30张左右。

这样,我们学校学生每学期要用去2800×15×30=126多万张纸,相当于用掉了220多棵3米高的大树!而许多本子都只用了一面就白白扔掉了,如果我们把每张纸的背面利用起来,我们就只用一半的本子,那就可少砍伐100多棵树,相反,只要我们每个同学随意扔掉两张纸,全校就扔掉了5600多张纸,相当于毁掉了1棵3米的大树。

• 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纸呢?这里有几个我上网查到节约用纸的小窍门:1、白纸、作业本正反两面都可以写字、画图、计算等,比较节约。

2、折纸折得不好,可以重新拆掉,重新折,不要随便丢掉。

3、在家里擦手可用毛巾,少用餐巾纸。

4、在外面吃饭用餐巾纸擦嘴时,尽量将纸充分展开,减少用纸得张数。

5、喝水用茶杯,不用一次性纸杯。

6、废报纸、废书可以回收,不要随便扔掉。

一张纸虽然小,但是我们每人都浪费一张纸,那损失是惊人的。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做起,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三年级科技小论文【二】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上海世博会游玩。

我们先来到城市地球馆。

城市地球馆主要以“保护环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分为金、木、水、火、土等六个展区。

小学生科技论文格式范文(推荐3篇)

小学生科技论文格式范文(推荐3篇)

小学生科技论文格式范文第1篇一、挖掘创新因素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

然而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简单平凡的日常教学中,挖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

对于儿童来说,只要_思考能想出一些新的东西,都可以认为是创新的。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一)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环境研究表明: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

教育者的任务应该是营造心理自由、充满乐趣的创造性环境,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能集中精力学习、创新。

面对学生的尝试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批评与训斥,而应详细了解他们尝试行为的实质:想了解什么、体验什么、探究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尝试条件,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益的探究行为,以满足他们强烈的尝试愿望,并针对尝试过程与结果,对他们进行指导,以提高其探究行为的教育价值。

(二)创设宽松的时空环境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重视他们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究活动的材料、工具、场地等。

因而我们教师应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理解学生的这种想法,支持学生的这种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活动。

给他们提供多感官活动的时机,当千姿百态的事物展现在面前时,尽可能让他们亲自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摸摸,在探索生活世界奥秘的过程中认识世界、进行创造。

三、以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搞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一)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要开发兴趣、注重个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辅导教师要通过选题、活动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度。

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体验“趣”的三个层次:感受新奇,体味发明创造的乐趣;破除神秘,建树发明创造的兴趣;实践行动,享受发明创造的行趣。

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

“趣”的激发,需要教师正确、巧妙、有效地引导。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精选28篇)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精选28篇)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小学生科技小论文(精选28篇)现如今,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科技小论文(精选2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篇1你家是不是有毛衣?我想,你一定说有的。

现在的每家每户都有毛衣,可是你是否观察过毛衣呢?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毛衣上有许多的小圆球,由毛衣上的毛组成。

这样不仅妨碍美观,还会让你摸起来非常不舒服。

如果处理不当,会损坏整个毛衣,反而更不好。

这个时候就轮到毛球修剪器上场了。

只见它开足马力,对着毛球一刮,就看见毛球全部都不翼而飞,毛衣干干净净。

正在我对这个毛球修剪器赞叹不已时,突然升起一团疑云,毛球修剪器到底是怎样修剪的呢?我正疑惑时,爸爸发话了,让我自己去寻找答案。

我拿出说明书,仔细的研究了一下,便开始拆修剪器。

我先把修理器的开关关闭,再把最外层的外刀网旋开,拔出来,然后再把最主要的圆刀拿出来,上面有着极其锋利的刀片,再往下就看见了风叶,上面有着四块竖起来的板,打开开关就会飞快的转动,在风叶的最下面,还有着一个巨大的缺口,毛球就是从这里掉下去,掉进储物仓,保存在里面。

原来,这个修剪器,由一个马达转动风叶,风叶连接着圆刀,风叶一高速转动,圆刀也高速转动。

外面的外刀网隔开了衣服和圆刀,防止直接接触衣物造成的破损。

外刀网上有许多小孔,在接触衣物时让毛球伸进外刀网,被圆刀直接割断。

被割断的毛球从圆刀的旁边掉入下面的风叶上。

风叶上的四块竖起的板子在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像打羽毛球一样,把毛球“打”进储物仓。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一把外刀网旋下来,这个修理器就不再转动。

难道是没电了?那为什么刚才还转的这么快?经过我多次试验,发现风叶旁有一个按钮,就像冰箱上的灯一样,有个下压按钮。

外刀网旋紧后,会把这个按钮往下压,压到最底部时,保护功能就会关闭,修剪器就会正常工作。

原来一个毛球修剪器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啊!小学生科技小论文篇2上学时,同学们的书包有大有小,小的轻而易举能放进书桌里去,而大的呢?可怎么也放不进去,我想:要是能让书桌活动起来,那该多好啊!一天晚上,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书桌两边掏空,然后把书面两边的木板削成“I”形,这样的话,书桌就可以活动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科技小论文格式
科技小论文是学生科学研究的总结,它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

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

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简单明了,吸引读者。

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大,不然无从下手。

??
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

??
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

??
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

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

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

??
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

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

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

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

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
科技小论文:
《我发现了的___奥秘》为题,写一篇图文并茂的小论文或调查。

范文
我发现了硬币的奥秘
听老师说硬币可以浮在水面上,我可不相信,偏偏要亲自来试一试。

我在一只纸杯里倒满了自来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上去,可刚一接触水面,我的硬币就沉了下去。

我想把它捞起来再放,爸爸在一旁看到了,说:“湿的硬币更加容易沉下去了,你要用干的
硬币才行,还有放的时候尽量水平地放下去。

”我
又找了好几枚硬币,但每次硬币都是斜着进入水
中,没有一个浮在水面的。

我没有信心了,于是找资料来看,立刻发现
了一个方法。

于是,我在硬币的下面放了一张小纸片,这样就可以使硬币稳稳地浮在水面上,而且不会被手动掉了。

等会,当纸被浸湿沉下去后,硬币就会浮在上面了。

时间似乎过得很慢,纸也湿得很慢,渐渐
地,有一点水渗出来了,中间的纸片开始下沉了,
水上来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纸慢慢地沉下去了,
硬币却浮在了水面上,它四周被水包围着,这些
水明显高于硬币,像随时都要淹没它似的,但就
是没有满上来。

我喜出望外地喊起来:“我成功了!”只见硬币浮在水面上,似乎只要轻轻地动一下,就会沉下去,我屏住了呼吸。

??????水为什么会高起来,却不淹没它呢?我去百科全书里查了很长时间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水的表面有张力,它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如果水的密度再大一些的话,可承受的重量还要大。

哦,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自然界中一些小昆虫可以在水面上跑来跑去,或停在水面上,原来它们的脚也是被水的张浮力托住了。

科学的世界真奇妙啊!
我发现了蚂蚁不会迷路的奥秘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

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

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

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

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

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

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

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

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

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
附近。

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


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
在闻一闻、嗅一嗅。

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
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

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
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
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

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我发现了蛋壳的奥秘
“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

“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
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

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

“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

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

“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

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老师叫
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
上的蛋壳。

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
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

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
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

接着,老
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

“一下、两下、三
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

?“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

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
上的比较容易破。

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口朝上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较坚固。

难怪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