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快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快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快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现场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在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我说课的课题是——《快乐的泼水节》,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设计的理念、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设计反思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设计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以音乐及相关文化的渗透为主要理念进行了教学设计。接下来是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二、说教材

《快乐的泼水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唱歌课。本单元总标题为《欢腾的的节日》。通过本单元歌曲的学习,让孩子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初步熟悉不同风情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舞姿,是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段内容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做了一个三维导图,请大家看投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过程与方法:1:初步了解傣族民俗文化

2: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演绎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

2、探索傣族人民生活习性。

3、各民族之间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对傣族泼水节的了解;

2、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下面为了突破重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再谈谈我的教学策略(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激趣导入法:从学生喜爱的孔雀入手,引出其故乡及傣族建筑、服饰、节日文化的介绍。

2.、情景再现法:对傣族相关文化的介绍配以图片进行展示,使情景再现,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地与已有知识进行链接,进而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丰富其内容。

3、手势指导法:通过手势引导,使学生正确把握音值,感受休止节奏,唱准节拍。

4、活动参与法:通过音乐律动进行全面综合训练,依赖听觉、运动觉,以至整个身体的感觉不断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力度、音色等多方面的能力。

说到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合作交流:课前让学生收集了傣族的相关资料,准备在课上进行交流,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获得更为广阔和深入的见

识。

2、模仿:通过听唱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欣赏:通过对孔雀舞的欣赏,感受傣族舞蹈的魅力,感受音乐及其姊妹艺术相互交融带来的艺术享受。

在教法和学法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节奏训练,出示附点节奏。

A、用附点节奏向老师问好,用附点节奏向同桌问好;

B、学习有附点节奏的本课歌曲的结束句,师先示范学生学并用手势作提示。

【本环节主要是为了突破歌曲中难点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

2、学习歌曲:

A、从孔雀入手,引入聆听歌曲《快乐的泼水节》观看泼水节视频并听范唱。

B、让学生说“自己心中的泼水节”。

C、介绍傣族泼水节的相关知识。

D、学唱歌曲,教师弹琴学生学唱。

【本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对傣族泼水节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让学生学会本课歌曲。】

3、拓展与延伸欣赏图:

A、再次出示泼水节的图片,模仿泼水的动作。

B、师生边做泼水动作边唱歌。

C、出示葫芦丝,让生模仿葫芦丝的演奏动作。

D、教师弹琴学生模仿葫芦丝的声音用“WU”来模唱歌曲旋律。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歌曲,通过观看、手动、嘴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感受到泼水节的欢快气氛,将课堂推向高潮。并让学生懂得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更好的演唱歌曲。】

4、德育教育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中国是个民族大家庭,傣族就是其中的一个奇葩,我们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团结、互帮互助。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上课的过程利用了音乐律动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并在课堂中能够初识傣族舞蹈,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模仿、律动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

以上,就是我从教学设计的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的说课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