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物理

合集下载

2023年上海高中教材版本

2023年上海高中教材版本

2023年上海高中教材版本
2023年上海高中教材版本如下:
1.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2.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3.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4.物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5.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6.生物: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

7.政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修学分模块》。

8.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修学分模块》。

9.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必修学分模块》。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质教案通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质教案通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六节“万有引力定律”。

详细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背景、定律表述、公式推导、应用实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推导和应用。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演示用计算器、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地球仪和月球仪演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引力的来源和特点。

2. 知识讲解:(1)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背景: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历史背景。

(2)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万有”的含义。

(3)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推导:引导学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推导出万有引力公式。

(4)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实例:分析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计算两者之间的引力大小。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万有引力定律2. 内容:(1)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背景(2)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3)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推导(4)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引力大小。

(2)分析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引力与物体质量、距离地心的关系。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航天、卫星等领域。

物理选修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

物理选修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

物理选修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电荷守恒定律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下面是WTT 给大家带来的物理选修3-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选修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起电的方法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

三种教材版本“万有引力定律”的比较

三种教材版本“万有引力定律”的比较
J I A O C A I J I AN S HE 教 材建 设 ●
三种教材版 本“ 万有 引力定律" 的比较
黎 国 胜
“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 中物理各 版本 必不可少 的内容 。 这些不 同版本 教材是如何呈现这一重要 内容 的呢?下面笔 者 以人 民教 育出版社 出版 的 2 0 0 6 版 物理 必修第一册 ( 简称 人教版 旧教材 ) 、 人民教育 出版社 出版普通高 中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必修 2 《 物理》 ( 简称人教版新教材 ) 、 教科版普通高
材进一步提 出地球与月球 、地球对 其周 围的物体 的引力是
否也遵循相 同的物理规律这一 问题 ,着重介 绍月——地检 验, 简要介绍了引力常量。
词句对 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 这一语文知识 , 更是无法形成 “ 体会关键词句对表情达 意方面的作用 ”这一语文能 力。 这 不能 不说 , 是编 者的一大 失误 。 编者 的失误 , 导致 了教学 内 容 的重复和新 的教学 内容的缺失 , 教学效率低下也就在所难 免 了。 那么 , 理想 的课后 习题应 当是 如何 的呢? 一 是能围绕本
三 个版本 的教材都把 “ 万有引力 定律 ” 放在 了 “ 圆周 运 动” “ 天体运动” 后 面。 因为推导万有 引力定律必然要用 到圆 周 运动 的向心力 、 向 C . , / J U 速度等 知识 。 同时 , 天体 间引力 的 存在 ,引力 规律的探讨在开普勒总结 出天体 运动三定 律后
种版本教材 为研究对 象 , 就教材 内容 、 科学方法 教育及贯彻 新课程理念的情况作 一个 比较分析 。 教材 的章节安排 比较

究程 序——先描述物体 的运动规律 , 再揭示运动 的原因 。 紧接着教 材用 了近 6 0 0个字来 介绍人 类 的认 识历程 :

物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中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全)必修1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弹力3摩擦力4力的合成5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牛顿第三定律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学生实验课题研究课外读物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2.平抛运动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4.圆周运动5.向心加速度6.向心力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的运动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万有引力定律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能量2.功3.功率4.重力势能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7.动能和动能定理8.机械能守恒定律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课题研究课外读物选修1-1第一章电场直流一、电荷库仑定律二、电场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四、电容器器五、电流与电源六、电流的热效应第二章磁场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二、电流的磁场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五、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三、交变电流四、变压器五、高压输电六、自感现象涡流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一、电磁波的发现二、电磁波谱三、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四、信息化社会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课外读物选修1-2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一、分子及其热运动二、物体的内能三、固体和液体四、气体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一、能量守恒定律二、热力学第一定律三、热机的工作原理四、热力学第二定律五、有序、无序和熵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核能一、放射性的发现二、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三、放射性衰变四、裂变和聚变五、核能的利用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热机的发展与应用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三、新能源的开发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1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第1节电场第2节电源第3节多用电表第4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5节电容器第2章磁场第1节磁场磁性材料第2节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第3节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3章电磁感应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第2节感应电动势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4章交变电流电机第1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第2节变压器第3节三相交变电流第5章电磁波通信技术第1节电磁场电磁波第2节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第3节电视移动电话第4节电磁波谱第6章集成电路传感器第1节晶体管第2节集成电路第3节电子计算机第4节传感器课题研究课外读物及网站推荐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2第1章物体的平衡第1节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2节平动和转动第3节力矩和力偶第4节力矩的平衡条件第5节刚体平衡的条件第6节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2章材料与结构第1节物体的形变第2节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第3节常见承重结构第3章机械与传动装置第1节常见的传动装置第2节能自锁的传动装置第3节液压传动第4节常用机构第5节机械第4章热机第1节热机原理热机效率第2节活塞式内燃机第3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第4节喷气发动机第5章制冷机第1节制冷机的原理第2节电冰箱第3节空调器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3第一章光的折射第1节光的折射折射率第2节全反射光导纤维第3节棱镜和透镜第4节透镜成像规律第5节透镜成像公式第2章常用光学仪器第1节眼睛第2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3节照相机第3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第1节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第2节光的干涉第3节光的衍射第4节光的偏振第4章光源与激光第1节光源第2节常用照明光源第3节激光第4节激光的应用第5章放射性与原子核第1节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核衰变第3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第4节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6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第1节核反应和核能第2节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第3节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库仑定律3电场强度4电势能和电势5电势差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静电现象的应用8电容器的电容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电源和电流2电动势3欧姆定律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焦耳定律6导体的电阻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8多用电表的原理9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11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2磁感应强度3几种常见的磁场4通电导线和磁场中受到的力5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课题研究附录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课外读物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1划时代的发现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3楞次定律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6互感和自感7涡轮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第五章交变电流1交变电流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变压器5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传感器的应用3实验:传感器的应用附录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课题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的热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4温度和温标5内能第八章气体1气体的等温变化2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1固体2液体3饱和汽与饱和汽压4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功和内能2热和内能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热力学第二定律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描述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单摆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2波的图象3波长、频率和波速4波的衍射和干涉5多普勒效应6惠更斯原理第十三章光1光的反射和折射2全反射3光的干涉4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5光的衍射6光的偏振7光的颜色色散8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振荡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相对论的诞生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广义相对论简介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动量和动量定理3动量守恒定律4碰撞5反冲运动火箭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能量量子化2光的粒子性3粒子的波动性4概率波5不确定性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氢原子光谱4玻尔的原子模型第十九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探测射线的方法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核力与结合能6重核的裂变7核聚变8粒子和宇宙课题研究。

天津高中物理教材顺序

天津高中物理教材顺序

天津高中物理教材顺序一、教材概述高中物理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天津地区,高中物理教材主要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这套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教材版本与顺序目前天津地区主要采用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教材,共包括XX个必修模块和XX个选修模块。

具体来说,这些模块分别是:1. 必修一: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

2. 必修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能守恒定律。

3. 选修3-1:电场、电路、磁场。

4. 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5. 选修3-3:热学。

6. 选修3-4:振动与波、光学。

7. 选修3-5:原子物理。

以上模块的顺序是按照知识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来安排的,旨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三、教学建议针对以上教材版本与顺序,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建议:1. 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教师应当按照教材所给的顺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物理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验、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注重实验和探究教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实验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3. 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当加强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航天器发射和运行中的物理原理,探讨能源开发和利用中的物理问题等。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高中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全)

高中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全)

高中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目录(全)必修1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外读物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2.平抛运动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4.圆周运动5.向心加速度6.向心力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的运动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万有引力定律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选修二、电流的磁场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五、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三、交变电流四、变压器五、高压输电六、自感现象涡流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一、电磁波的发现二、电磁波谱三、电磁波的发射与接收四、信息化社会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课外读物选修1-2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2-1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第1节电场第2节电源第3节多用电表第4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5节电容器第2章磁场第1节磁场磁性材料第2节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第3节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3章电磁感应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第2节感应电动势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4章交变电流电机第6节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2章材料与结构第1节物体的形变第2节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第3节常见承重结构第3章机械与传动装置第1节常见的传动装置第2节能自锁的传动装置第3节液压传动第4节常用机构第5节机械第4章热机第1节热机原理热机效率第2节活塞式内燃机第3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第4节喷气发动机第5章制冷机第1节制冷机的原理第2节电冰箱第3节空调器课题研究第1节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核衰变第3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第4节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6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第1节核反应和核能第2节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第3节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课题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 库仑定律3 电场强度4 电势能和电势5 电势差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 静电现象的应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1 划时代的发现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3 楞次定律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6 互感和自感7 涡轮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第五章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 变压器5 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 传感器的应用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 热力学第二定律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 简谐运动2 简谐运动的描述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 单摆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 波的形成和传播2 波的图象3 波长、频率和波速4 波的衍射和干涉5 多普勒效应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 动量和动量定理3 动量守恒定律4 碰撞5 反冲运动火箭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能量量子化2 光的粒子性3 粒子的波动性4 概率波5 不确定性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 氢原子光谱4 玻尔的原子模型第十九章原子核1 原子核的组成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人教版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人教版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人教版]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探究物体弹性碰撞的一些特点。

知道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2)通过实验,理解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定量分析一维碰撞问题。

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3)通过物理学中的守恒定律,体会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筛选;难点是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物体碰撞前后的不变量.★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之前,我们分别从动力学的角度、能量的角度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方法,也就是动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六章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师:提到碰撞现象,不但生活中到处可见,大到宏观天体之间、小到微观粒子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碰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
单摆振动周期与摆长L、振幅A、摆球质 量m 、重力加速度g间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改变因素
控制因素
A
L mg
m
LgA
L
gAm
g
LAm
结论
与振幅无关 (等时性)
与摆球质量无关
与摆长有关 (L长 T大) 与重力加速度有关
g大 T小
3.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可先由教师做实验,定性确定影响周期的因素 ;然后由学生做实验,定量探究周期T与摆长 L的关系。
解:设物体静止时拉伸弹簧长度为x0,又向下拉伸 距离为x1,取向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F0=-kx0=-mg
F=-k(x0+x)=-mg-kx
F Fo xoO’
O
F回=-F+mg =- (mg+kx)+mg
O’ O
=-kx
G
x A
所以物体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G
2.简谐运动的能量
以水平弹簧振子理想模型为例,结合 实物图,图表分析,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 完成,得出一个周期内能量怎样转化,意 识到机械能的守恒。
这一章主要讲述机械振动中运动规律最简单、最基本的一 种周期性运动——简谐运动。振动的知识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心电图、核磁共振仪、地震仪、钟摆等),振动的有关 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波动的基础,所以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这一章开始讲述简谐运动的基本特点,然后通过图象介绍 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接下来介绍简谐运动的实例—— 单摆,最后介绍受迫振动的知识。简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运 动,正确理解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如周期、频率、振幅等) 的确切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4. (2- 1)叫相位差(两个具有相同频率的 简谐运动的初相之差).对频率相同的两个 简谐运动有确定的相位差.
(1)同相:相位差为 零,一般地为 =2n (n=0,1,2,……)
(2)反相:相位差为 ,一般地为 =(2n+1) (n=0,1,2,……)
三、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弹簧振子的运动情况分析,理解简
相位的概念对理解简谐运动及其合成有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交变电流及波动的基 础,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也应注意 ,相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 有一些难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握好教 学要求.
3.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
(2).圆频率:
(3).相位的定义:我们把振动方程中正弦(或余弦
A→O 位移x 大小
方向
O
O→B
B
B→O
O
O→A
四、单摆
•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单摆及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与特征。 2.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知道单摆的周期公式,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 计算。
3.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 教学建议
1.单摆 (1)让学生理解单摆是理想模型。 (2)单摆作简谐运动,需要一定的近似条件(小角度 下的摆动)让学生了解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条件,并体
)函数符号后面相当于角度的量
,叫做振动的
相位,相位也叫位相、周相,或简称为相.
【注意】同一个振动用不同函数表示时相位不同.
(1)相位
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变量
(2)t=0时的相位 叫做初相位,简称初相.
(3)相位每增加 ,就意味着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直接引入简谐运动表达式,下面的图很有 用,可以引导学生和学过的交流电表达式进行类 比,加深印象。
同下面要学习的波动一样,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振动情 况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教材在图象的讲授上较以前有所加 强,希望学生能通过图象的学习,较好地理解简谐运动中各物 理量的确切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简谐运动比前面学过的各种运动复杂,定量研究需要较多 的数学知识,因而中学阶段不宜作更多的定量计算,希望教学 中掌握好要求。
会物理学中常用的近似的方法.
单摆振动的回复力大小:
当很小时:
2.单摆的周期(分组实验)
(1)可以提出问题:决定单摆振动的周期 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进行猜想 。然后通过 对比实验得出结论。
(2)对于书上“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得出数据——猜想结 论——计算、验证猜想过程中体会物理规律 得出的一般步骤。
。 4.振动的分类
• 教学建议
• 1.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使学生理解物体 在做受迫振动时其频率跟驱动力频率的关系,以及受 迫振动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接近时,振动的特点。
• 2.记住共振图线对于学生更好了解共振是 有好处的。
3.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一下共振在实际中的 应用(如乐器的共鸣箱等)以及避免共振的做 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习惯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物

人们习惯于按照物质运动的形态,把经典物
理学分成力(包括声)、热、电、光等子学科。 然而,某些形式的运动是横跨所有这些学科的, 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振动和波了。在力学中有机械 振动和机械波,在电学中有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声是一种机械波,光则是一种电磁波。在近代物 理中更是处处离不开振动和波,仅从微观理论的 基石——量子力学又称波动力学这一点就可看出 ,振动和波的概念在近代物理中的重要性了。尽 管在物理学的各分支学科里振动和波的具体内容 不同,在形式上它们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所以 ,振动和波的意义绝不局限于力学,它将为学习 整个物理学打基础。
要说明两点
(1)再次遇到通过作图判断两个量的关系的方 法(不是线性化成线性关系)
(2)科学方法——在惠更斯年代,周期公式不 是推导出来的,也不是单纯实验数据的归纳 ,但实验的启示十分重要。
五、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教学重点难点 1.阻尼振动中的能量转化。 2.物体发生共振决定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
有频率的关系,与驱动力大小无关。 3.当f驱=f固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谐运动的定义、条件。 2.理解回复力的概念, 理解简谐运动回复力
的特点。 3.了解简谐运动中能量的转化。
• 教学建议 1.简谐运动的回复力
对于简谐运动的动力学定义,可以的话 可以让学生证明一两个简谐运动。
例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通过劲度系数为k的弹 簧相连,悬吊在天花板上.现将物体稍向下拉,然后 释放,试判断物体的振动是否为简谐运动.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课时分配 一、简谐运动(1课时) 二、简谐运动的描述(2课时) 三、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1课时)
习题课(1-2课时) 四、单摆(内容1课时、实验1课时) 五、外力作用下的振动(1课时)
各章节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 、简谐运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 象 ,根据简谐运动的图象弄清各时 刻质点的位移、路程及运动方向。
共鸣箱
1831年,一队骑兵通过曼彻斯特附近的一座 便桥时,由于马蹄节奏整齐,桥梁发生共振而 断裂。
军队过桥便步走,火车过桥慢行
振动 七、受迫振动 共振
人教版 选修 3-4 一、简谐运动
二、简谐运动的描述
科学漫步 月相 乐音和音 阶
做一做:用计算机观察声音 的波形
三、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 量
四、单摆
五、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科学漫步:生活中的共振现 象
全章概述
与原教材相比,本章内容没有太大变化,但新增加了相位 的概念以及相关定义的改变,教学中要注意。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教材分析
新课标要求
• (1)通过观察和分析较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不同位置所受的力、速 度、加速度、动能和势能。
• 例2 用两个摆长相同的单摆演示简谐运动的相位差。 • (2)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二、简谐运动的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1.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振
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 2.了解相位,初相和相位差概念。 3.能运用图象、公式描述简谐运动。
• 教学建议
1.振幅(振动能量)和频率、周期(振 动快慢) 让学生明确确切含义,并 讲清楚一次全振动确切过程。
• 2.相位:表示振动的状态
• 教学建议
1:介绍、生活中的一些振动的例子,找出 共同点,点出机械振动的定义。
2、介绍弹簧振子概念,突出这是一种理想 模型和常用物理方法
3、通过实验分析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 象
验证法 拟合法
4.得出简谐运动的定义(运动学定义):
• 质点的位移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振动, 叫做简谐运动
介绍:简谐运动与匀速圆周运动的关系
• (3)知道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会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 (4)通过实验,认识受迫振动的特点。了解产生共 振的条件以及在技术上的应用。
• 例3 调查生活和生产中受迫振动的应用实例及利用 和防止共振的实例。
新、旧教材对比
人教版 (必修加选修) 一、简谐运动 二、振幅、周期和频率 三、简谐运动的图像 阅读材料 乐音和音阶 四、单摆 五、相位 阅读材料 月相 六、简谐振动的能量 阻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