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三物理力学计算公式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力学公式详解(超详细)

初中力学公式详解(超详细)

物理公式详解汇总一、 密度(P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公式:p = _m_ 变形 v 二-mm= P VV p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 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m3、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 1.0 x 103kg/m 3,读作1.0 x 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3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 1.0 x 10千克。

二、 速度(V ): 1、定义: __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计算公式: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 3、 单位:国际单位制:三、 重力(G ):1、 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2、 计算公式: G=mg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 g=10N/kg 3、 单位: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四、 杠杆原理1、 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x 动力臂=阻力x 阻力臂2、 公式:F 1|1=F 2|2 也可写成:F 1 / F 2 = 1 2 / l 1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 1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五、 压强(P ):1、 定义:物体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计算公式:P=F/S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 S 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 2( m ) 3、 单位是:帕斯卡(Pa )v= -T 变形 t = -s ,s = v t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初三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大全

初三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大全

初三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大全在初三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公式,这些知识和公式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初三物理知识点公式的总结和归纳。

一、力学部分物理学的力学部分描述了物体的运动以及其原因。

下面列出了一些力学方面的重要知识点和公式。

1. 力的定义和计算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力的计算公式为:力(F)= 质量(m) ×加速度(a)单位:牛顿(N)2. 牛顿三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的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力(F)= 质量(m) ×加速度(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都会有一个同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力作用在其上。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物体时,可以将这些力分解为两个垂直或平行的分力。

合成力公式为:合力(F)= √(F₁² + F₂² + 2F₁F₂cosθ)其中,θ为角度差。

4.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位移的距离。

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v)= 位移(s)/ 时间(t)加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计算公式为:加速度(a)=(末速度(v₂)- 初始速度(v₁))/ 时间(t)5. 力的弹性与弹簧常量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与施加的力成正比,与弹簧的弹性常量k成正比。

公式为:F = kx其中,F为弹簧力,x为弹簧伸长或缩短的位移量。

二、光学部分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

下面总结了初三光学知识点和公式。

1. 光线的传播光线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组连续的直线,它的传播路径可以被折射、反射或散射。

2. 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面法线位于同一平面上。

反射定律公式为:入射角(θ₁)= 反射角(θ₂)3. 折射定律光线在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改变。

初中力学公式详解(超详细)

初中力学公式详解(超详细)

物理公式详解汇总一、密度(ρ):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 m 3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常用单位g/cm 3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计算公式: 变形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2、计算公式: G=mg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ρ m V = Vm ρ = V mρ= v s t= t s v= vt 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3、单位是:帕斯卡(Pa)六、液体压强(P):1、计算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2、单位是:帕斯卡(Pa)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计算: F浮= G排=ρ液V排gG排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 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3、单位:牛(N)八、功(W):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计算公式: W=FS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3、单位:焦耳,1J=1N·m九、机械效率(η):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计算公式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计算公式总结
物理量
Q完全
m燃
q
V燃
q
单位
J
kg
J/kg
m3
J/m3
15
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
s=nh
s是绳端移动的距离
h是物体上升的高度
物理量
s
n
h
单位
m

m
G是物体重力
F是绳端拉力
物理量
η
G
F
h
s
单位

N
N
m
m
;且根据力平衡还有nF=G+G动
不计绳重和摩擦
物理量
η
G
G动
h
单位

N
N
m
滑轮组拉动水平运动物体的机械效率
s=ns′
s′物体移动距离
s是绳端移动距离
物理量
s
n
s′
单位
m

m
f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F是绳端拉力
物理量
η
f
F
s′
s
单位

N
N
m
m
绳端与物体速度关系
n是绳的段数
物理量
V绳
n
V物
单位
m/s

m/s
16
斜面的机械效率
G是物体重力
F是物体受到的沿斜面向上的力
f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s是斜面的长
h是斜面的高
物理量

s
热机效率
F是牵引力
P是有用功率(即输出功率)
P电是输入功率
U、I、t是电动车的电压、电流、时间
物理量
η
W有

力学公式总结

力学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汇总(力学)一、密度(ρ):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3 m 3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计算公式: 变形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2、计算公式: G=mg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S 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 2) 3、单位是:帕斯卡(Pa ) 六、液体压强(P ): 1、计算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g 为重力系数,g=9.8N/kg ;h 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2、单位是:帕斯卡(Pa )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计算: F 浮 = G 排 =ρ液V 排gG 排 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V 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 3 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3、单位:牛(N ) 八、功(W ):ρ m V = V m ρ = V mρ = v s t= t s v= vt s =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计算公式: W=FS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3、单位:焦耳,1J=1N·m九、机械效率(η):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

初中力学公式详解(超详细)

初中力学公式详解(超详细)

物理公式详解汇总一、密度(ρ):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 m 3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常用单位g/cm 3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计算公式: 变形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2、计算公式: G=mg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ρ m V = Vm ρ = V mρ= v s t= t s v= vt s =F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S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m2)3、单位是:帕斯卡(Pa)六、液体压强(P):1、计算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2、单位是:帕斯卡(Pa)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计算: F浮= G排=ρ液V排gG排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3 g/cm3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3 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3、单位:牛(N)八、功(W):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计算公式: W=FS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常用单位为为牛(N);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常用单位为m3、单位:焦耳,1J=1N·m九、机械效率(η):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计算公式:η= W有用/ W总W有用为对人们有用的功,即有用功;W总为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

初中力学公式详解(超详细)

初中力学公式详解(超详细)

物理公式详解汇总一、密度(ρ):一、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公式: 变形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经常使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3 m 3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经常使用单位g/cm 3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二、速度(v ):一、概念: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刻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二、计算公式: 变形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经常使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刻,经常使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经常使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一、概念:地面周围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二、计算公式: G=mg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一、概念:杠杆的平稳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二、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一、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成效的物理量。

二、计算公式: P=F/SF 为压力,经常使用单位牛顿(N );S 为受力面积,经常使用单位米2(m 2)ρ mV= Vm ρ = V mρ=v s t= t s v= vt s =3、单位是:帕斯卡(Pa)六、液体压强(P):一、计算公式:p =ρgh其中ρ为液体密度,经常使用单位kg/m3 g/c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经常使用单位m cm二、单位是:帕斯卡(Pa)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一、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二、公式计算: F浮= G排=ρ液V排gG排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经常使用单位为牛(N);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经常使用单位kg/m3 g/cm3 ;V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经常使用单位cm3 m3 ;g为重力系数,g=9.8N/kg3、单位:牛(N)八、功(W):一、概念: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二、计算公式: W=FS其中F为物体受到的力,经常使用单位为为牛(N);S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经常使用单位为m3、单位:焦耳,1J=1N·m九、机械效率(η):一、概念:有效功跟总功的比值二、计算公式:η= W有效/ W总W有效为对人们有效的功,即有效功;W总为有效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即总功。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力学)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力学)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大全一、机械运动部分(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路程、时间公式:1、求速度:v=s/t2、求路程:s=vt3、求时间:t=s/v【注:v ——速度——m/s (km/h );s ——路程——m (km );t ——时间——s (h )】【各量关系:在t 一定时,s 与v 成正比;在s 一定时,t 与v 成反比;在v 一定时,s 与v 成正比。

注意:绝对不能说v 与s 正比或与t 成反比】(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t t ...s s t s v 2121++++==总总【注意:“平均速度”绝对不能错误的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三)几种特殊题型中的各量关系:1、“回声测距”问题:s=往返往返vt 21s 21=;或往返t 21v vt s ⨯== 2.“火车过桥(洞)问题”:(1)火车通过桥时所经过的距离:s=s 桥+s 车;(2)火车完全在桥上所经过的距离:s=s 桥;-s 车3.利用相对速度求解的问题:【相对速度——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相对于它的运动速度。

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线或相互平行的两条线上运动时: A 、同向相对速度:21v v v +=同向B 、异向相对速度:小大异向v v v -=】(1)追击问题:在研究追击问题时,为了简化问题,通常以被追击者为参照物,追击所用时间就是追击者以“同向相对速度”运动完他们的“间距”所用时间。

即:小大间同向间追v v s v s t -==(2)相遇问题:相向而行或背向而行的物体,他们的相对速度是:21v v v +=异向,s 相对=s 1+s 2 (3)错车问题:○1同向错车:s 相对=s 1+s 2 , v 同向=v 大-v 小 , 同向相对错v s t =○2相向错车:s 相对=s 1+s 2 ; v 异向=v 1+v 2 , 同向相对错v st = 【注意:在研究水中物体运动的相遇、追击问题时,一般以水为参照物,则物体都以相对于水的速度运动,可使问题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