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不稳定性及其对策
蛋白质的不稳定性及其对策

制剂中使用抗氧化剂常出现的问题
• 1.Fe3+和氧存在时,抗坏血酸诱导蛋氨酸氧化 • 2.与其它缓冲液相比(Tris、HEPES、MOPS ), 磷酸盐缓冲液在有抗坏血酸存在时加速蛋氨酸氧 化 • 3.抗坏血酸-蛋氨酸氧化的氧化强化剂作用具浓度 依赖性,多数发生在PH6-7 • 4.亚硫氨酸氢盐导致的蛋白稳定性问题:亚硫酸 氢盐加速胰岛素破坏
缓冲液
• 目的:用于防止溶液中小的PH值改变,这些改变 影响着蛋白质可溶性和稳定性。 • 注意的问题: • 1.放大及生产规模中找到满足要求的缓冲系统可 能困难,需要借助于酸碱调节。它们可能改变缓 冲系统的缓冲能力,离子强度。 • 2.为更好的控制PH,增强缓冲能力将显著提高离 子强度。 • 3.普通的酸和/或碱催化可能加速蛋白质的降解。 • 4.冷冻干燥过程中缓冲液的结晶化可能改变溶液 冷冻浓缩时的PH,影响药物稳定性。
2.氧化、抗氧化剂和其他抗氧化方法
• 1.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组氨酸、色氨 酸和酪氨酸对氧化和光解敏感,与蛋白质构型及 氨基酸最终溶剂和环境条件相关,如氧、光、热、 金属离子及各种自由基激活剂。 • 2.巯基氨基酸的氧化(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可能 导致二硫键的形成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 3.游离巯基可能氧化形成不正确的二硫键,而且 可能导致其它降解反应,如烷基化、双链加成作 用和与重金属发生配位作用。 • 4.空气中的氧会引发蛋氨酸残基的氧化反应。
其它蛋白质化学不稳定性及制剂方 法
• 1.β消除:发生在低温和高PH,碱性条件下 显著加速; • 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 赖氨酸 • 对策:降低PH • 2.二硫键断裂 • 原因:温度过高 • 对策:降低温度
• 3.巯基与二硫键 • 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二者起主导作用, 当二硫键交换并导致三维结构发生变化时, 生物活性可能丧失 • 原因:亲核、亲电试剂导致的可逆破坏; • 高温、极端的PH • 二硫键的交换
蛋白质表达研究中的难点和挑战

蛋白质表达研究中的难点和挑战蛋白质是生物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细胞中扮演着重要的功能角色。
研究蛋白质表达,即在生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生物医学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然而,在进行蛋白质表达研究时,研究人员面临着一些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表达研究中的一些常见难点,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一、蛋白质结构复杂多样的挑战蛋白质的结构复杂多样,包括氨基酸序列、三维结构以及其所处的细胞环境等。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了解蛋白质结构对于准确表达目标蛋白质至关重要。
然而,确定蛋白质的准确结构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任务。
许多蛋白质的结构尚未被完全解析,或者存在变异和异常表达。
这为蛋白质表达研究带来了挑战,需要针对具体蛋白质结构的特点进行设计和优化。
二、蛋白质表达的低产量和不稳定性在蛋白质表达中,研究人员常常面临低产量和不稳定性的问题。
很多目标蛋白质在表达时难以得到足够的产量,甚至无法进行充分表达。
此外,有些蛋白质在表达过程中容易失去折叠或聚集成大量的非功能性物质,从而难以获取纯净的目标蛋白质。
这些问题不仅会延长研究时间,还会增加实验的复杂性和成本。
因此,提高蛋白质表达的产量和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三、选择适合的表达系统在蛋白质表达研究中,选择适合的表达系统是一个关键的决策。
常用的表达系统包括细菌、酵母、昆虫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等。
不同的表达系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因此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对于获得高效的目标蛋白质表达至关重要。
然而,确定适合的表达系统需要综合考虑蛋白质的生理特性、表达需求以及其它实验条件的限制。
这需要研究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四、后续处理和纯化的困难蛋白质表达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表达的蛋白质已经满足研究的需求。
在蛋白质表达后,研究人员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和纯化步骤,以获得纯净的目标蛋白质。
这些步骤通常包括分离、浓缩、纯化和结晶等过程。
然而,这些步骤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生物分离工程2(生物分离中蛋白质的不稳定性及其对策)

四、分离纯化中保持蛋白质稳定的方法
㈠ 添加蛋白质稳定剂 添加蛋白质稳定剂 ㈡ 优化操作条件 优化操作条件 ㈢ 减少纯化步骤 减少纯化步骤 ㈣ 进行纯化的过程集成 进行纯化的过程集成
㈠添加蛋白质稳定剂
1. 2. 3. 4. 5. 6.
添加共溶剂 添加共溶剂 添加抗氧化剂和还原剂 添加抗氧化剂和还原剂底物 抗氧化剂和还原剂底物 添加底物、 添加底物、辅酶和辅基 底物 添加金属离子 添加金属离子 添加蛋白酶抑制剂 添加蛋白酶抑制剂 添加蛋白质、 添加蛋白质、磷脂和脂肪酸 蛋白质
1、添加共溶剂
①优先排阻作用的含义 优先排阻作用的 常用的共溶剂②常用的共溶剂-糖类 ③常用的共溶剂-甘油和醇 常用的共溶剂-
①优先排阻作用的含义 优先排阻作用的含义
共溶剂的加入可以改变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共溶剂的加入可以改变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在 蛋白质表面完全水化和共溶剂完全结合之间建立 了一种平衡,使得天然蛋白质的稳定性增强, 了一种平衡,使得天然蛋白质的稳定性增强,理论 上称为优先排阻作用 上称为优先排阻作用。 优先排阻作用。 常常使用(1~4)mol/L高浓度共溶剂来稳定蛋 常常使用(1~4)mol/L高浓度共溶剂来稳定蛋 白质和细胞器。
4、添加金属离子 添加金属离子
作为酶分子的一部分, 作为酶分子的一部分, 作为酶分子的活化剂, 作为酶分子的活化剂, 金属离子对结构的稳定作用 金属离子对结构的稳定作用 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及变性作用 常用的金属螯合剂 常用的金属螯合剂
金属离子对结构的稳定作用
枯草杆菌蛋白酶 灰色链丝菌蛋白酶 胰蛋白酶等。 胰蛋白酶等。
生物分离工程
第 二章 生化分离制备 中 蛋白质的不 稳定性及其 对策
第二章 生化分离制备中 蛋白质的不稳定性及其对策
蛋白质稳定性及相关研究方法

蛋白质稳定性及相关研究方法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基础分子之一,它们参与了生命的方方面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无论从科学角度还是从医学角度,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由于许多蛋白质在自然状态下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发生降解、变性和聚集等问题,限制了研究的深入程度。
因此,蛋白质稳定性及相关研究方法成为了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的稳定性是指蛋白质在存储、转运和使用过程中维持其天然构象和活性的能力。
然而,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包括温度、PH值、盐浓度、氧化还原状态、界面作用和聚集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蛋白质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日常生活中,许多蛋白质只能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保持活性,如酶的最适温度通常在20-40℃之间。
但有些蛋白质需要在高温或极度低温的环境下保持活性,如一些古菌和嗜极生物所表达的蛋白质,在高温或极端寒冷环境下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冷稳定性。
此外,蛋白质在不同的PH值和盐浓度下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
例如,有些酶在低盐浓度下会出现聚集现象,并导致失活,而在高盐浓度下,聚集现象可能消失而活性得以维持。
类似地,某些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可能会发生酸性或碱性变性,影响其稳定性和活性。
二、蛋白质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蛋白质的稳定性,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热力学分析方法。
热力学分析方法包括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差分析等,可以通过测定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和热响应来评价其稳定性。
此外,蛋白质的稳定性也可以通过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例如,通过利用软X射线晶体学技术研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可以了解蛋白质的构象变化机制;还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揭示蛋白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不同结构状态下的动力学性质。
最近,一种叫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蛋白质的稳定性。
蛋白质不稳定性分解

蛋白质的不稳定性及对策
刘耀玺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 生物技术教研室
一、蛋白质失活的机制
根据蛋白质的结构层次不同,经常将蛋白质 的结构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 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共价主链的氨基酸序 列,有时也称化学结构。二、三、四级结构又称 空间结构(即三维结构)或高级结构。 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决定于它的高级结构,高 级结构是由一级结构即氨基酸序列决定的。而氨 基酸序列是由遗传物质 DNA 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的。 肽键( CO-NH )是连接多肽链主链中氨基酸残基 的共价键,二硫键( -S-S- )是使多肽链之间交 联或使多肽链内成环的共价键。
二、蛋白质结构中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一)氢键: 氢键在稳定蛋白质的结构中起着极其重要的 作用,多肽主链上的羰基和酰胺基之间形成的氢 键是稳定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另外, 氢键还可以在侧链与侧链、侧链与介质水、主链 肽基与侧链或主链肽基与水之间形成。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所采取的折叠策略是使主 链肽基之间形成最大数目的分子内氢键(如α螺 旋、β折叠),与此同时保持大多数能成氢键的 侧链处于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将与水结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蛋白质结构中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一 些所谓的弱的相互作用或称非共价键或 次级键,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疏水 作用和盐键(离子键)。此外,共价二 硫键在稳定某些蛋白质的构象方面也起 着重要作用。 这几种作用力的键能(断裂该键所需的 能量)都是较低的。
二、蛋白质结构中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二、蛋白质结构中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蛋白质的天然折叠结构决定于3个因素: 1、与溶剂分子(一般为水)的相互作用; 2、溶剂的pH和离子组成; 3、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前两个因素的影响明确、易理解,而氨基酸 序列的作用则不那么直觉。实际上,一级结构便于 序列上相邻部分之间短程相互作用的形成,也便 于相隔部分之间长程相互作用的出现,虽然蛋白 质分子的整个结构出看起来像是无组织的随机排 列,然而其结构中无例外地有多种力处于精细的 平衡之中,正是它决定了蛋白质的独特构象。
影响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230

影响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用来生产植物蛋白的原料中,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一般都还含有很多的油脂,如大豆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在40%左右,而其油脂含量一般在25%左右;花生中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为25%左右,而油脂含量高达40%左右;核桃、松子的油脂含量更高达60%以上;杏仁中的油脂含量也高达50%左右。
事实上,在生产植物蛋白饮料时,蛋白质变性、沉淀和油脂上浮是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此外,植物蛋白原料中一般都还含淀粉、纤维素等物质,其榨出来的汁(或打出来的浆)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十分不稳定的体系。
影响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但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一、原料质量的影响要生产出高质量的植物蛋白饮料,原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一定要保证选用优质原料,(优质原料的标准以新鲜、子粒饱满均匀、无虫蛀、无霉变为好)否则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劣质的原料,有的因贮藏时间过长脂肪部分氧化,易产生哈败味,同时影响其乳化性能;有的部分蛋白质变性,经高温处理后易完全变性而呈豆腐花状;若有霉变的则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影响消费者健康。
总而言之,使用劣质原料生产产品,不但产品的口味差,而且稳定性很差,蛋白质易变性,油脂易析出。
二、原料用量的影响原料的添加量对产品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以花生奶为例,实验表明,当花生的添加量在8%以上时,无论添加多少乳化剂,采用怎样的生产工艺,都很难生产出长时间保存(3个月以上)既无油层,又无沉淀的产品。
若需生产添加花生量在8%以上的产品,则该类产品应以鲜销(保存2-3天)为好,或对花生做适当的处理如脱油脂后,再生产长时保存的花生奶。
因而,在生产植物蛋白饮料时,应首先根据产品的定位,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及工艺可行性确定原料添加量,不能一味追求口味而多加原料,否则一方面产品成本太高,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产品质量不稳定,易出现质量问题。
三、乳化稳定剂的影响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若不使用乳化稳定剂,不可能生产出长期保存而始终保持均匀一致、无油层、无沉淀的植物蛋白饮料。
第二章 蛋白质不稳定性

叠结构决定于3个因素: 1、与溶剂分子(一般为水)的相互作用; 2、溶剂的pH和离子组成; 3、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前两个因素的影响明确、易理解,而氨基酸 序列的作用则不那么直觉。实际上,一级结构便于 序列上相邻部分之间短程相互作用的形成,也便 于相隔部分之间长程相互作用的出现,虽然蛋白 质分子的整个结构出看起来像是无组织的随机排 列,然而其结构中无例外地有多种力处于精细的 平衡之中,正是它决定了蛋白质的独特构象。
二、蛋白质结构中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二)范德华力(范德华相互作用): 广义的范德华力包括3种较弱的作用力,即: 定向效应:发生在极性分子或极性基团之间,它是永 久偶极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氢键可被认为属于这种范 德华力; 诱导效应:发生在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之间,这是 永久性偶极与由它诱导而来的诱导偶极之间的静电相 互作用; 分散效应:是在多数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的范德华力, 它是非极性分子或基团间仅有的一种范德华力,即狭 义的范德华力,通常所说的范德华力指的就是这种作 用力。它是瞬时偶极间的相互作用,偶极方向是瞬时 变化的。
二、蛋白质结构中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一 些所谓的弱的相互作用或称非共价键或 次级键,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疏水 作用和盐键(离子键)。此外,共价二 硫键在稳定某些蛋白质的构象方面也起 着重要作用。 这几种作用力的键能(断裂该键所需的 能量)都是较低的。
二、蛋白质结构中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主要原因是蛋白质本身具有易于聚集沉 淀的性质,或表达产物周围的物理环境(如 温度、离子组成)不适或某些折叠辅助因子 (分子伴侣)的作用。
五、包含体的形成与性质
现代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包含体 的形成是蛋白质过量表达的结果,而与蛋 白质的种类和表达系统无关,即包含体的 形成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疏水性以及折叠 途径等内在性质没有必然的联系。换句话 说,对于任何蛋白质和任何表达系统,在 过量表达的情况下都可能形成包含体。 蛋白质的折叠复性和包含体的形成为动力 学竞争的结果。
蛋白质不稳定的原因

蛋白质不稳定的原因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蛋白质就像一个小机灵鬼,很容易受到影响呢。
蛋白质不稳定是有好多原因的。
一是温度啦。
就好像我们人一样,太热或者太冷都会觉得不舒服。
蛋白质也是这样,温度太高的时候,蛋白质就像被火烤着的小虫子,它的结构会被破坏掉。
比如说我们煮鸡蛋,生鸡蛋的蛋清里有蛋白质,当我们把鸡蛋放到热水里煮的时候,随着温度升高,蛋白质的结构就改变啦,蛋清就从透明的液体变成了白色的固体。
温度太低呢,也会让蛋白质不开心,有些蛋白质在低温的时候,它们的活性会降低,就像小动物冬眠一样,不能好好地工作啦。
还有酸碱度的问题。
你可以把蛋白质想象成一个很挑剔的小朋友,它只喜欢在合适的酸碱度环境里玩耍。
如果环境太酸或者太碱,就像给这个小朋友放到了一个很刺激的地方,它的结构会发生变化。
就像我们的胃里有胃酸,它的酸性比较强,胃里有一种叫胃蛋白酶的蛋白质,它可以在胃酸的环境里工作,但是其他很多蛋白质如果跑到胃里这种酸性环境,就会被破坏啦。
另外呢,蛋白质还很害怕一些化学物质。
有些化学物质就像是小恶魔,会和蛋白质打架。
比如说重金属离子,像汞离子、铅离子这些,它们一旦碰到蛋白质,就会和蛋白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让蛋白质的结构变形,这样蛋白质就没办法正常工作啦。
而且,蛋白质如果放太久也会不稳定。
就像我们的食物一样,要是放了很长时间,食物里的蛋白质就会慢慢变质。
比如一块肉,放了好多天,它的颜色会变,味道也会变,这就是因为蛋白质不稳定,发生变化啦。
蛋白质的浓度也会影响它的稳定性。
如果蛋白质的浓度太高,就像好多小朋友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它们很容易碰撞在一起,然后结构就可能会被破坏啦。
所以呀,蛋白质真的是很需要我们好好照顾的小家伙呢,要给它合适的温度、酸碱度,还要保护它不受坏东西的干扰,这样它才能好好地为我们的身体工作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螯合剂(所有水溶液)
乙二胺四乙酸(EDTA)(通常为钠盐) 0.05-0.1
柠檬酸/柠檬酸盐
0.02-1
制剂中使用抗氧化剂常出现的问题
• 1.Fe3+和氧存在时,抗坏血酸诱导蛋氨酸氧化 • 2.与其它缓冲液相比(Tris、HEPES、MOPS ),
磷酸盐缓冲液在有抗坏血酸存在时加速蛋氨酸氧 化 • 3.抗坏血酸-蛋氨酸氧化的氧化强化剂作用具浓度 依赖性,多数发生在PH6-7 • 4.亚硫氨酸氢盐导致的蛋白稳定性问题:亚硫酸 氢盐加速胰岛素破坏
能在低PH下进行,因为抗氧化稳定性与PH呈负相关。 • 9.为抑制游离基形成和微量金属离子所导致的蛋白氧化,
使用螯合剂
其它蛋白质化学不稳定性及制剂方 法
• 1.β消除:发生在低温和高PH,碱性条件下 显著加速;
• 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 赖氨酸
• 对策:降低PH • 2.二硫键断裂 • 原因:温度过高 • 对策:降低温度
Β-消除反应 转肽作用 外消旋作用 二硫键交换 冷冻干燥过程中的变性 凝集、沉淀
表面吸附
可能的解决方案
控制PH、缓冲液、低离子强度 抗氧化剂、螯合剂、低PH、无氧加 工与包装过程 低PH、螯合剂 控制PH、低浓度 控制PH、缓冲液 硫醇的消除(如半胱氨酸)
防冻剂/防失水剂 控制PH、表面活性剂、减低机械压 力 表面活性剂、白蛋白、预饱和
蛋白质的不稳定性
1、物理不稳定性 变性、聚集、吸附、大分子的可溶性 2、化学不稳定性 水解、氧化、消旋、与溶质及表面间的反 应
蛋白质分子与小分子物质稳定性比较
蛋白质 大量潜在的反应位点 大量离子化位点 缓冲作用通常是唯一的酸/碱催化 有二级、三级、四级高级结构 分散(胶体)水相 温度效应是间断的(变性) 易支持微生物生长
பைடு நூலகம்
防止氧化降解的措施
• 1.低温下制备与储藏 • 2.使用螯合剂消除金属催化反应 • 3.提高离子强度,减少二硫键的形成 • 4.消除过氧化物和金属污染物 • 5.避光 • 6.注意光反应和磷酸盐缓冲液条件下可能形成游离基的反
应 • 7.生产过程中用氮或氩代替氧 • 8.当需维持所需蛋白质的可溶性和抗水解稳定性时,尽可
• 4.空气中的氧会引发蛋氨酸残基的氧化反应。
蛋白质制剂中的抗氧化剂和螯合剂
试剂
制剂中的使用浓度/%
抗氧化剂(所以水溶液)
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 0.1-1.0
亚硫酸盐(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 0.1-0.5 亚硫酸钠)
硫甘油
0.1-0.5
巯基乙酸
0.05-0.2
半胱氨酸盐酸盐
0.1-0.5
• 影响因素:极端PH、温度和离子强度
• 最明显的例子: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提高蛋 白质的脱氨速度(主要是Asn--Gly),脱氨 速率高于水解速率
• 改善方法:降低PH。酸性PH条件下脱氨速 率低于中性和碱性PH,但是PH的降低可能 导致Asp-X(小分子侧链,甘氨酸或丝氨酸) 残基处的裂解或环化。
缓冲液
2.氧化、抗氧化剂和其他抗氧化方法
• 1.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组氨酸、色氨 酸和酪氨酸对氧化和光解敏感,与蛋白质构型及 氨基酸最终溶剂和环境条件相关,如氧、光、热、 金属离子及各种自由基激活剂。
• 2.巯基氨基酸的氧化(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可能 导致二硫键的形成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 3.游离巯基可能氧化形成不正确的二硫键,而且 可能导致其它降解反应,如烷基化、双链加成作 用和与重金属发生配位作用。
小分子 很少反应位点 很少离子化位点 缓冲作用通常是广泛的酸/碱催化 没有高级结构 溶液中为单一相和连续相 温度效应是连续的
蛋白质药品中添加剂的作用
• 1.抗微生物保藏剂 • 2.可溶性增强剂 • 3.冻干产品填充剂 • 4.等渗溶液添加剂
蛋白质中常见的稳定性与相容性问 题及解决方法
稳定性问题 水解、脱氨(如天冬酰胺) 氧化(如甲硫氨酸氧化)
• 3.巯基与二硫键
• 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中,二者起主导作用, 当二硫键交换并导致三维结构发生变化时, 生物活性可能丧失
• 原因:亲核、亲电试剂导致的可逆破坏;
•
高温、极端的PH
•
二硫键的交换
化学稳定性
• 1.PH、水解和缓冲液 • 2.氧化、抗氧化剂和其他抗氧化方法 • 3.其它化学不稳定性及制剂方法
1.PH、水解和缓冲液
• 稳定性、可溶性和PH遵循一个规律: • 高溶解度导致低化学稳定性;低溶解度导
致低物理稳定性。 • 例子:胰岛素溶解度与脱氨反应
• 1.水解和脱氨反应
• 氨基酸: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
• 目的:用于防止溶液中小的PH值改变,这些改变 影响着蛋白质可溶性和稳定性。
• 注意的问题: • 1.放大及生产规模中找到满足要求的缓冲系统可
能困难,需要借助于酸碱调节。它们可能改变缓 冲系统的缓冲能力,离子强度。 • 2.为更好的控制PH,增强缓冲能力将显著提高离 子强度。 • 3.普通的酸和/或碱催化可能加速蛋白质的降解。 • 4.冷冻干燥过程中缓冲液的结晶化可能改变溶液 冷冻浓缩时的PH,影响药物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