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

1、人的选择不能只靠主观 意志
那人们选择的基础应该是 什么呢?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 基础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 客观实际:
就是指存在 于我们意识 之外的现实 情况,即事 物自身的属 性和特点, 以及事物之 间的种种联 系和关系。
婴幼儿期
• 首先,儿童要学会基本 的控制自己生理活动和 身体活动的技巧。
• 其次,儿童要学会和掌 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 第三,学会基本的表达 和交流能力。
• 第四,学会和掌握一定 的知识和基本的学习能 力。
小学和中学阶段
• 建立比较稳定、成熟的行为 模式。
• 能够独立完成比较复杂的任 务。
• 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 • 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 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
•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 (一)社会历史条件(前提) • (二)自身主客观条件(根据) • (三)人生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人生的不同阶段与主要任务
•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 发,人的一生可以划分 为婴儿期、幼儿期、童 年期、青春期、青年期、 中年期和老年期七个阶 段。在此,按照常人的 理解,将上述各阶段合 并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简要论述:
•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 的。”
•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 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 那幢一模一样。”
•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ppt教程文件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舞蹈“千手观音”
提问:
喜欢舞蹈“千手观音” 吗?为什么?
爱因斯坦的“梦想”
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 。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 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 一首曲子吧。”他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 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他:“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 ”他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 问:“那你拉琴快乐吗?”他回答:“我非常快乐。”
作业: 1. 读观点<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P.13 P17.18
2. 做练习<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P.15 P.19
歌曲《山不转水转》
提问:
“山不转水 在转” 这句 俗语的寓意 是什么?
山不转哪水在转 水不转哪云在转 云不转哪风在转 风不转哪心也转 心不转哪风在转 风不转哪云在转 云不转哪水在转 水不转哪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 只有愚死的汉 蜘蛛吐丝画它自己的圆 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 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哪水在转 水不转哪云在转
B.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提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C.“刻舟求剑”
提问: “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 关于他的故事。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 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 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 动了,飘过来,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另一个说:“不对 ,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是风动还是幡动,两 个人争论不休。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 “那既不是风 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哲学与人生》第2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的第2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主要涉及辩证唯物论部分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通过积极行动,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着重阐述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引导学生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对哲学观点有了初步了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5、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树立行动意识,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三说教学目标在对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3 情感目标: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课件-第2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纸上谈兵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整个自然界,从 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 西,从沙粒到太阳,从 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 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 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 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 中。”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 德育学科考试大纲
2.1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2 了解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2.3 理解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任何物质都在运动之中,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 机界到生命有机界直到人类社会,都处于永不停止的运动变 化之中。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 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有的人,总是 停留在计划和想象 之中,让自己的愿 望在拖延中付诸东 流。
Hale Waihona Puke “今日事今日毕”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拖延
时间、不能找借口的人生道理。
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理 想。如果光说不做,那么任何目的和理想都 不可能转化为现实。
阅读思考 p20“引狼入室”计划的案例故事中,人们保护 鹿群的行动为什么会带来恶果?在现实生活中,你 还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这种现象吗?
第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说课课件

情感分析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开始 对人生问题进行思索.
5
三、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20了12-解04 人生 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能力与运用
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 筑辉煌的人生。
14
2012-04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
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广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太阳正在围绕银河系的中 心以心每以秒每25秒0公25里0公的里速的度速旋度转旋;转我;们我居们住居的住地的球地正球在正围在绕围太绕阳太以阳每以秒每30秒公3里0公的里速的度速公度转公。转。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 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 效率。
6
教学重难点
2012-04
教学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 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7
教法 教学方法
2012-04
学法
教学手段
8
教法选择
2012-04
通过探究性问题 的设置来启发学 生思考,
在教师的引导
下,创设情境,
案
例
法 、
探
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法 、
讨
论
教 学
法
在思考中体会 哲学原理形成 过程中,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ppt

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这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 满足的奋斗精神。
提问:北京奥运会赛场上,最让人感动的瞬间?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1.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熊猫烧香”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 网上任意肆虐,掀起了一场“黑色恐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上百 万个人用户、企业局域网用户被感染,损失不可计数。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山不转哪水在转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的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歌曲山不转水转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提问
哲学与人生前言:编者的话源自一、生而为人是幸福的。人生是一门大学问,做人是需要学习的 1、专业知识 2、人生知识: 二、人生需要哲学智慧,每个人一生都需要至少一次的哲学沐浴 1、知识: 2、智慧:大道理。抽象思维 。“跳出来”想问题。高瞻远瞩 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 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3、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相统一的学说,是对 世界、人生和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4、学哲学、悟人生,用哲学智慧启迪成功人生 学什么:我们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 辩证法 怎么学: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马 哲 唯物论观点)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马 哲 人生观)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1. 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马 哲 唯物论观点) 3. 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马 哲 人生观)
2019哲学第二课 第一课时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3)敢于行动,就要做到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
之勇和坚持到底之勇
(4)敢于行动,还要求我们做到善于行动,即发现
学生看漫画,思索
学生读故事,思考,谈看法。
读一读,填一填,想一想
学生朗读,回答
学生欣赏图片,更进一步理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学生讨论
学生读故事谈体会
朗读
教师总结:
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人生的有限时间,积极行动,立即行动。要立即行动,就要敢于行动,不怕失败。
敢于行动,就要做到选择决断之勇、克服困难之勇和坚持到底之勇。只有积极进取,敢于行动,人生才能发展,人生之路才能不断延伸。
敢于行动,还要求我们做到善于行动,即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掌握行动的方法,才能使行动获得成功。
人生贵在立即行动,我们中职学生该怎样做?
课后反思
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____才得以存在、生活”。
合作探究一:说明上述名言诗句体现了物质和运动的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得出下列结论: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凡是运动,都有物质作为它实在的基础和承担者,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思议的。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和手段
1课时多媒体一体机及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引思明理:看漫画“一万个零不抵一个一”思考:
漫画“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给我们什么人生启迪?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2)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者。
物质
存在方式 承担者
运动
(3)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和空 间
讨论
•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想一想: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 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任务之一:活动——列出、分析归纳、思考总结、悟道。并 选派发言同学。
激烈活动2:梦想与现实之间是什么? 分小组用5分钟讨论,请每个同
学在刚才列出的有意义的事情中, 找 出一件最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积极改 变的事情,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 感受: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成就自己的 人生?
任务之一:活动——列出、分析归纳、思考总结、悟 道。并选派发言同学。
猛烈碰撞3:敢于行动=成功? 每个小组选出一件最典
型的有意义的事情,针对已 经归纳总结的原因找到相应 的解决问题方法。
任务之一:活动——列出、分析归纳、思考总结、悟道。
并选派发言同学。
• 异想天开4:人可以改变自然规律吗? • 在古代,有哪个古人知道二十世纪这
个世界上会有手机呢?哪个古人会相 信二十一世纪手机智能化呢? ——答 案显然是没有的。 • 人不可以改变自然规律, 但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实现 梦想!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1)任何目的和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付出实际的行动
农夫甲与农夫乙住的村庄离水源都很远,他们每次都要到 10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他们很想把水直接引到自己家门前, 但是工程太大,一时又没有办法完成,他俩也只能那么劳累 地挑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上爬的时候对别人好一点,因 为你走下坡路的时候会遇到他们。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想一想: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 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 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 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 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 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 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慧能 听到了,便插嘴说, “那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慧能和尚的话对不对?错误在哪里?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脱离了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 慧能和尚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就 是一切,我的心是怎样的,外界事物就是怎 样的。由于我的心在动,所以才有风动、幡 动。推而广之,整个世界的运动也是由我的 心动决定的。慧能和尚离开物质谈运动,把 意识当做是运动的主体,否认物质(风、幡) 是运动的主体,最终走向唯心主义。在实践 中,我们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理解才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
第一单元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纸上谈兵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
行动是人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实 现目的和理想的过程,是使用现实的 物质力量改变对象的过程,也是人的 内在精神、道德力量的展现过程。
山不转水转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 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 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 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 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 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 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 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 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 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 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 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刻舟求剑┕ 的错误在哪里?
表 明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 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 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 化的需要。
火车上的男孩相对 于行驶的火车,他的 位置有没有动? 组成他人体的各细胞、 各器官有没有运动?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人生行动以人的生命运动的时间为 尺度,即人生行动既需要社会的条件, 也需要有生命运动的基础。
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存在方式
物质
承担者
运动
事例1:想一想: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为什么?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 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 水求之。舟已行矣,而 剑不行,求剑若此,不 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 今》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 国人,自小未曾读书, 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 起他,称他“吴下阿 蒙”。他因此发愤学习, 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 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 吕蒙笑道:“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 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
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 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 新局面。 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 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特点一:客观性
不 能 被 创 造
不 能 被 消 灭
太阳不可 能从西边 出来
特点二:普遍性 人 类 思 维
自 然 界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 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拔苗助长” 错误在哪里?
人们能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
美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最近培育出 一种新型番茄,呈现出奇异的紫色,还具有预防 癌症和心肌梗塞的功能。
规律: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的、稳定的联系。
A、敢于行动,不怕失败 B、敢于行动就要做到选择决断之勇、 克服困难之勇和坚持到底之勇。 敢于行动,还要求做到善于行动, 即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圣神皇帝”的无奈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 称“圣神皇帝”。民间传说,一日武 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 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则天 大悦,下了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跟 腊梅一样为她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 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 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 早,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 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 未开。武则天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 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传令将牡 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 惟有洛阳最盛。”
“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转”,这 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寓 意 着
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 “山”、 “水”、“云”、“风”、“心”都 在不停地 “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 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 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 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自然界是有时有序的,花卉开放也各有其 时,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让春、夏、 秋、冬各种季节开放的花,同时开放,即使 “圣神皇帝”也是办不到的。因为这样做违 背了自然规律。
然而在今天,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认识 了百花的生长规律,懂得了花开取决于日照、 温度,可以创造或破坏花开的条件,提前或 延后花开。这并不是人为地改变了它们花开 的规律,恰恰是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 规律为自己服务,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 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