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学期体育教案2知识分享
第二学期九年级下学期体育教案

九年级体育课教案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下学期体育教案第1课时课题:努力锻炼促发育——青春期与体育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懂得青春期是生命必经阶段,知道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的身心特点。
2、能力目标:能依据青春期的特点,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能正确运用扬长避短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步骤:一、青春期的概念及其分段青春期是指人体生长发育成熟前一个迅速发育的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青春发育前期:女生从11~12岁开始,男生从13—14岁开始,一般持续2~3年。
2、青春发育中期:女生从12~15岁开始,男生从14~16岁开始,主要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为主,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一般持续2—4年。
3、青春发育后期:女生从16~17岁开始,男生从17~18岁开始,主要表现为身体各系统继续缓慢发育,逐渐成熟。
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年龄、持续时间、发育状况既有种族、环境、社会条件的差异,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青春期是人体各系统、各组织器官迅速变化,趋于完善定型的关键时期,对我们的心理、情绪、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平稳度过青春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青春期体育锻炼应注意的问题体育锻炼可以使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得更好。
但是青春期身体的发育、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和不同个体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体育锻炼必须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别,因人而宜。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前两个阶段,这一时期骨骼的发育、身高的增长都较快,骨组织中软骨成分较多,富于弹性,不易骨折,但是抗压、抗扭曲能力差。
所以在进行力量练习时,负荷重量不能太大,尤其要注意保护脊柱。
青春期肌肉生长速度落后于骨骼,肌纤维细而长,肌肉力量较差。
所以要选用适当的刺激肌肉发展的力量练习,促进身体各部位均衡发展,避免长成“豆芽菜”的体形。
青春期的体育锻炼尤其要重视对加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有良好作用的有氧耐力训练,如经常进行较慢的或中等速度的跑步等。
初中教材体育教案下册

初中教材体育教案下册课时安排:本教案共安排10课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基本运动项目的技能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技巧(运球、传球、投篮等)。
2. 足球:基本技巧(带球、传球、射门等)。
3. 乒乓球:基本技巧(发球、接球、推挡等)。
4. 体能训练:短跑、长跑、跳远、跳绳等。
教学步骤:第1-2课时:篮球基本技巧教学1. 教师示范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巧。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进行小型比赛,巩固所学技巧。
第3-4课时:足球基本技巧教学1. 教师示范带球、传球、射门等基本技巧。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进行小型比赛,巩固所学技巧。
第5-6课时:乒乓球基本技巧教学1. 教师示范发球、接球、推挡等基本技巧。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进行小型比赛,巩固所学技巧。
第7-10课时:体能训练1. 教师示范短跑、长跑、跳远、跳绳等体能训练项目。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进行小型比赛,巩固所学技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篮球、足球、乒乓球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巧,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体质得到增强,耐力、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有明显提高。
4. 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教学总结: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基本运动项目的技能和技巧,体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锻炼了身心,培养了意志。
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九年级下期体育教案

九年级下期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讨论。
2. 田径运动:短跑、跳远、跳高等。
3.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4. 体操运动:鞍马、单杠、跳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理论的理解。
2. 教学难点:运动技巧的提升,团队合作的协调。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慢跑,做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拉伸运动等。
2. 课堂讲解:讲解当天的运动项目,技术要领,安全注意事项等。
3. 实践训练: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4. 集合点评:总结当天的训练情况,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鼓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
2. 学生对运动理论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律性。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3. 创设有趣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七、教学资源:1. 体育器材:篮球、足球、乒乓球、跳远垫、跳高杆等。
2. 教学课件:体育理论知识PPT、运动技巧示范视频等。
3.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田径运动的基本技巧。
2. 第二周:篮球、足球的基本技巧训练。
3. 第三周:乒乓球、体操运动的基本技巧训练。
4. 第四周:综合训练,举行小型比赛。
九、安全措施:1. 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
2. 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不得擅自离队。
3. 定期检查运动器材,确保器材安全可靠。
4. 遇到突发情况,教师要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十、课后反思:1. 教师要定期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下册电子版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体育下册电子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 掌握九年级体育下册相关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
-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体育下册相关知识点介绍;
- 相关体育技能的训练和练。
三、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1. 课堂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体育下册内容的兴趣。
2. 知识点讲解:逐个介绍体育下册的知识点,包括规则、技术要领等方面。
3. 技能训练:根据所学知识点,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和练,例
如篮球投篮、足球传球等。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或合作活动,巩固所学
技能,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
本节课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有:
- 九年级体育下册教材电子版;
- 视频或图片展示素材;
- 相关体育器材。
五、教学评估
本节课的教学评估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观察学生在技能训练和活动中的表现;
- 通过小组活动的成绩或合作评价,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批改学生完成的练册或作业。
六、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体育下册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教学:
-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相关体育活动;
- 提供更多的体育资源和技能培训机会;
-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拓展体育知识。
九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九年级下册体育教案_、课程概述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体育课的其中一课,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增强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本课的课程内容以多样性和全面性为设计原则,融合了跑步、力量训练、跳跃等多种体育项目,力求通过多种训练方式和策略来达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此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运动态度和竞争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同时强调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养,确保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通过这样的体育课程,旨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项或多项基本运动技能,例如跑步、跳跃、投掷等,并了解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包括耐力、速度、灵敏度和力量等。
情感目标: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体育精神,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度等方面本次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包括但不限于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度等方面。
我们希望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体能基础,提升他们在体育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活力与适应能力。
力量练习:通过重量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肌肉力量。
力量训练将帮助学生提高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增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
速度训练:运用短跑、接力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速度训练将使学生在竞技场上更具竞争力,同时也能提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敏捷性。
体育笔试初中下册教案

体育笔试初中下册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锻炼身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 体育理论知识:介绍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运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运动损伤的预防等。
2. 运动技能:跑步、跳远、投掷、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基本运动技能。
3. 团队协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技能的掌握,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运动技能的熟练运用,团队协作的默契。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慢跑,做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2. 基本部分:(1)体育理论知识教学: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运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运动损伤的预防等。
(2)运动技能教学:分组进行运动技能训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跟随练习,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
(3)团队协作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团队协作游戏,如接力赛、拔河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 结束部分: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总结课堂教学,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
2.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团队协作游戏的参与度、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体育理论知识教材,运动技能教程。
2. 器材:篮球、足球、乒乓球、跳远器材、投掷器材等。
3. 场地:学校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初中9年级体育教案下期

初中9年级体育教案下期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9年级教材:《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技能训练: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
2. 篮球比赛规则讲解和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准备活动(5分钟)1. 慢跑:围绕篮球场慢跑两圈。
2. 拉伸:做一些全身拉伸运动,如肩部拉伸、腿部拉伸等。
二、基本技能训练(20分钟)1. 传球:教师示范传球技巧,学生分组进行传球练习。
2. 接球:教师示范接球技巧,学生分组进行接球练习。
3. 运球:教师示范运球技巧,学生分组进行运球练习。
4. 投篮:教师示范投篮技巧,学生分组进行投篮练习。
三、比赛规则讲解和实践(15分钟)1. 教师讲解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如走步、犯规等。
2. 学生进行三人制篮球比赛,实践比赛规则。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复习篮球基本技能:传球、接球、运球、投篮。
2. 复习篮球比赛规则。
二、提高技能训练(20分钟)1. 传球:增加传球难度,进行长距离传球练习。
2. 接球:增加接球难度,进行空中接球练习。
3. 运球:增加运球难度,进行障碍物运球练习。
4. 投篮:增加投篮难度,进行远距离投篮练习。
三、篮球比赛(15分钟)1. 学生进行五人制篮球比赛,运用所学技能和规则。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篮球技能进行评价,看是否掌握了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等基本技能。
2. 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体育道德进行评价,看是否能够在比赛中积极配合,遵守规则。
3.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价,看是否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能。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篮球的基本技能,提高了篮球运动水平。
同时,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协作,遵守规则,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
九年级下期体育教案

九年级下期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巧,如运球、投篮、传球等,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篮球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教学内容:1. 篮球基本技巧训练:运球、投篮、传球、防守等。
2. 篮球比赛规则讲解与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篮球基本技巧,提高篮球水平。
2. 教学难点:篮球技巧的熟练运用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进行简单的篮球热身活动,如运球跑、投篮练习等。
2. 基本技能训练:进行篮球基本技巧的训练,如运球、投篮、传球等,引导学生掌握技巧要领。
3. 团队配合训练:组织学生进行篮球对抗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
4. 比赛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技巧,提高篮球水平。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篮球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3. 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竞技水平等。
六、教学策略: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篮球技巧的正确动作。
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分组练习,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团队协作。
3. 比赛教学:通过组织篮球比赛,让学生将所学技巧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七、教学资源:1. 篮球场地:提供篮球场地,为学生提供练习和比赛的空间。
2. 篮球器材:准备足够的篮球,满足学生的练习需求。
3. 教学视频:收集一些篮球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篮球基本技巧,进行运球和投篮的训练。
2. 第二周:进行传球和防守的训练,讲解篮球比赛规则。
3. 第三周:进行团队配合训练,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下学期体育教案 2 教学内容:队列队形,身体素质恢复性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白运动必须遵循运动规律。
2. 通过运用跑走交替练习恢复学生体能,逐渐适应下面体育课大运动量训练
3.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和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队列队形,身体素质恢复
2.跑走正确动作和良好习惯养成
四.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规范要求)
①•由体育委员整队,集合,并检查人数
②.师生问好,并导入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及注意事项(安全问题)组织:全班成四列横队,男二女二
要求: 快、静、齐
(二). 准备部分
①•由体育委员带领学生围绕操场慢跑一圈
② .徒手操:体育委员领做,喊口令1——8 节(略)
(三). 基本部分排队:四列横队如图:
要求:(快、静、齐)
①•教师语言提示,学生练习
②•起跑接加速跑练习600*2组
复习摆臂动作
方法:300*2 组(中间休息5-10分钟)要求:600米用匀速跑完,要注意摆臂动作,后600米然后用走的方式,走完弯道部分,接着再用百分之80 的力量跑完直道部分,接着再走,跑走交替完成300 米
③•综合性素质练习
(1).原地摆臂4*8
(2).原地高抬腿跑4*8
(四).结束部分
⑴.放松练习集体舞
⑵.总结一一个人、分组总结
⑶.师生再见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