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至四级抗震等级KL、WKL箍筋、附加箍筋、吊筋等构造构造详图(03G101-1)

合集下载

03G101平法图集(梁)部分讲解

03G101平法图集(梁)部分讲解
吊筋的计算03G101-1P62
吊筋夹角取值:梁高≤800取45度,>800取60度 吊筋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护层)/正弦45度 (60度)+2*20d
4、单跨梁钢筋计算-KL4
附加箍筋的计算03G101-1P62
该区域梁正常箍筋或加 密区箍筋照设
4、单跨梁钢筋计算-L1
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有哪些?
1
1
• • • • • • • •
上:上部通长筋 中:侧面纵向钢筋-构造或抗扭 下:下部钢筋(通长筋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吊筋、次梁加筋、加腋钢筋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1、上通筋计算03G101-1 P54
屋面框架梁箍筋构造
★软件重点功能
1、自动按名称识别梁类型 2、属性自动记忆功能 3、添加、删除支座 4、应用到其它同名称梁 5、梁跨格式刷、梁跨数据刷 6、分层梁
单面悬挑梁钢筋在软件中的型号
12、屋面框架梁钢筋计算
屋面框架梁的平法标注
12、屋面框架梁钢筋计算
屋面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43
12、屋面框架梁钢筋计算
屋面框架梁配筋构造图03G101-P43、55、56
构造屋面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一)
构造屋面框架梁纵向钢筋构造(二)
12、屋面框架梁钢筋计算
1、单跨梁钢筋计算-KL1
1、上通筋计算
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03G101-1详解

03G101-1详解

一、问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暗柱边多少距离排放第一根剪力墙竖向钢筋。

答:1/2竖向分布钢筋间距。

二、非抗震的框架梁中以及非框架梁中,是否有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答: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1、下部钢筋不少于1/2伸入支座(另外1/2可以不伸入支座);2、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至少为两根(角筋)。

三、1.在03G101-1第38页及44页的中柱封顶构造C节点图中,当直锚长度≥laE(la)时,此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2、在03G101-1第39页及45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 0.5laE (la)+弯折12d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答:1、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2、必须伸至梁底,对柱‚生根‛决不可抠门。

四、在03G101-1第38页和第44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1、如果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2、当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下柱钢筋伸至柱顶,且还需≥0.5laE (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不需要再加长了?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问题。

五、在03G101-1第57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端支座锚固构造节点中,当直锚时,是否也需要满足≥la且同时满足≥0.5hc+5d的条件?答:可以直锚,请看图注,非抗震没有过中线加5d的要求。

六、1、剪力墙暗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51页。

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暗梁只有一个截面图。

因此带来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2、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什么地方算起?当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对吗?暗梁还有没有不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的情况呢?3、暗梁的长度有多长?是整个剪力墙墙肢的长度,还是局部?4、暗梁主筋锚入暗柱或端柱的长度:(1)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大于钢筋的锚固长度LaE 时,暗梁主筋直锚入一个锚固长度; (2)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时,暗梁主筋伸至暗柱或端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后弯钩 15d ,此时须保证直锚段大于 0.4 LaE 。

03G101平法标注详解

03G101平法标注详解

03G101-*平法标注答疑03G101-1 勘误●03G101-1修正说明1.针对03G101-1发行后全国用户咨询比较集中的问题,以及图集在编排和印刷过程中出现的错漏之处,本次印刷予以修正。

2.凡经修正的文字、图线及标注,在图集中均加下划线予以提示。

3.有修正点的页数为:第3,15,19~21,24,27~29,31,33,34,36,38~40,42~45,47~51,54~69页。

●03G101-1勘误1至10项1、第15页第3.3.1条第三行末“3.3.4”应为“3.3.3”。

2、第27页图4.2.5单跨井字梁“JSL7(1)”应为“JZL7(1)”。

3、第43页图A中的柱内侧钢筋引注“l aE”应为“l a”。

4、第47页转角墙构造中上下相邻两排水平筋交错搭接的左边起点距暗柱边缘,加注“≥0”。

5、第47页左边中间端柱转角墙构造最上边一行尺寸标注应为“伸至对边≥0.4l aE”,漏印“0.4”。

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7、第54页上图和下图跨中引注“贯通筋”应为“通长筋”。

8、第55、56页上图跨中引注“贯通筋”应为“通长筋”。

9、第67页1—1右上“按54页”应为“按48页”。

10、68页上图、中图左下方的小图及引注“当下部纵筋直锚长度不足时可弯锚”应删除。

●03G101-1勘误、调整和增补第11至31项11、(勘误)第3页“构件代号”第2栏第5行“非边缘端柱”应为“非边缘暗柱”。

12、(勘误)第19页最下边一行“注”中“混凝土标号”应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13、(勘误)第19、21两页左边“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栏所标出的底部加强部位“-2、-1”层应为“1、2”层。

14、(勘误)第20页“剪力墙柱表”下面一排中部“GYZ2”和第21页1×A~B 轴上的GYZ2自标高8.670往上的“T型”配筋截面应为“一型”配筋截面,以符合第18页“构造边缘翼墙(柱)GYZ”的规定。

03G101图集解释(二)

03G101图集解释(二)

03G101图集解释(二)(2009-08-04 20:15:54)标签:03g101图集房产分类:结构设计● 梁问题(9):P62.63 页中,KL.WKL 箍筋加密区大于等于2hb 且大于等于500,在注中,指出hb 为梁截面高。

而在同页,“梁侧面纵向钢筋构造和拉筋”中,hw 为梁截面高,当然,这里有文字标注,不会不明白,可在P66 页,纯悬挑梁中l<4hb 时,这里hb 没文字说明,就让人糊涂了。

建议陈总,是不是在同一页中同一构件采用同一符号?可能的话,同一图集中,最好同一符号只代表一个构件,一个构件只有一个符号。

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答梁问题(9):(国际)工程界的惯例为:主字母h 代表英文height (高度),主字母b 代表英文breadth(宽度);脚标b 代表英文beam (梁),脚标c 代表column(柱)。

hb 与bb 分别代表梁截面高度与宽度,hc 与bc 分别代表柱截面高度与宽度。

考虑到我国施工界的具体情况,今后应在标准图中加以解释。

● 梁问题(10):几个小问题1、P66 页悬挑梁配筋构造中,纯悬挑梁XL 下部筋锚入支座12d,而在C 图中锚入的是15d,那个正确?2、P65 页非框架梁L 配筋构造中,下部筋在中间支座锚固12d(Ll).P66 页L 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中,1。

3、3 节点下部筋在中间支座锚固均为15d(La).那个正确?4、P65 页非框架梁L 配筋构造中,注:1、La 取值见26 页。

应为33 页。

■ 答梁问题(10):1、应统一为12d 或15d,拟经研究后勘误;2、应统一为12d 或15d,拟经研究后勘误;3、图名下有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4、(实为P66 页注)有误,应勘误。

● 梁问题(11):1、梁内纵向受拉钢筋是否非采用直锚。

采用此作法后在一个框柱上相互四排钢筋混凝土能难在此节点灌实?2、能否用纵向钢筋在1/4 处,加密区外焊接通过。

03G101-1和04G101-4与11G101-1之区别(表格式)

03G101-1和04G101-4与11G101-1之区别(表格式)

03G101-1和04G101-4与11G101-1之区别序号涉及主要内容原图集03G101-1和04G101-4新图集11G101-11 编制依据2002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范》、2001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2 钢筋种类HP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四种HPB300级、HRB335级、HRB400级、RRB400级和HRB500级钢筋五种,并增加HRBF335级、HRBF400级、和HRBF500级三个细晶粒热轧钢筋种类,取消环氧树脂涂层钢筋3 钢筋锚固长度中的混凝土强度上限范围C40 C604 纵筋搭接区箍筋加密规定按≤5d且≤100mm加密与原规定相同且另增加箍筋直径≦d/4规定,并增加当受压钢筋直径>25时,在搭接接头端面外100范围内设置两道箍筋5 钢筋锚固长度分为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和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 以基本锚固长度Lab(=α(f y/f t)d)为基础,通过修正系数计算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和抗震锚固长度Lae (一、二级1.15,三级1.05,四级与非抗震1.00)6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为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并与混凝土强度有关为受力钢筋及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图集中的保护层数值应加5mm;与混凝土强度无关7 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5d时无规定锚固长度内应设置横向构造钢筋8 机械锚固形式3种6种9 机械锚固长度0.7Lae 基本锚固长度的60%。

10 机械锚固长度范围内设置箍筋规定有无11 并筋构造无有12 焊接封闭箍无有13 拉筋应同时钩住纵筋及箍筋给出三种做法由设计指定14 基础顶面与嵌固部位详图一起表达未划分分别表示且当基础顶面与嵌固部位不在同一位置时,基础顶面以上柱纵筋非连接区由≥Hn/3修改为≥Hn/6且≥Hc且≥500,并规定设计应注明嵌固部位所在位置15 地下室外墙封顶构造自板底增加Lae,且伸至板顶弯折15d 区分简支支承和弹性嵌固支承两种构造且增加专页节点构造16 边角柱顶层构造将梁柱分别表示采用组合形式17 楼层变截面锚固节点弯折入200 弯折总长12d(Lae、La)18 柱变截面节点上柱插筋锚固长度1.5Lae 1.2Lae19 柱箍筋全高加密Hn/Hc≤4的短柱箍筋全高加密与原规定相同且另增加矩形小墙肢厚度不大于300时箍筋全高加密20 复合箍筋柱内复合箍可全部采用拉筋无此规定21 墙上柱锚固 1.6Lae搭接5d 1.2Lae弯折150mm22 剪力墙约束、构造边缘构件中墙柱编号YAZ、YDZ、YYZ、YJZ、GDZ、GAZ、GYZ、GJZ等8种YBZ、GBZ等2种23 小墙肢概念为墙肢长度≧墙厚3倍为墙肢长度≧墙厚4倍24 下柱钢筋直径比上柱钢筋大节点构造无有25 柱顶锚固构造节点3个节点增加锚头(锚板)26 剪力墙端部暗柱节点墙身水平钢筋弯折15d 12d27 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板底起Lae,无墙锚入边框梁节点和连梁的插筋锚固节点弯折水平长度12d,增加墙锚入边框梁节点Lae和连梁插筋锚固节点28 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交错搭接转角墙处为1.2Lae,其它位置为Lle1.2Lae29 转角墙钢筋构造一个节点三个节点30 墙身水平筋构造图例少且无钢筋示意图增加图例和钢筋示意图31 水平变截面墙水平钢筋构造无有32 剪力墙变截面不伸入上层钢筋的弯折长度未标注12d33 三四级抗震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HPB235连接端头加5d直钩无此规定34 剪力墙纵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三四级抗震或非抗震直径小于28时取消直径28限制,增加一二级抗震非底部加强部位35 剪力墙水平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无有36 剪力墙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构造区分约束构件及构造构件且搭接按1.2Lae不区分约束构件及构造构件,其中搭接按Lle37 剪力墙上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纵筋构造无锚固1.2Lae38 构造边缘翼墙长度方向扣除一侧墙厚标注为300长度方向总体标注为≥Bw且≥40039 构造边缘转角墙双向均扣除一侧墙厚标注为300 双向总体分别标注为≥400,且两方向分别扣除一侧墙厚标注为≥20040 剪力墙拉筋标注一种间距标注两种间距,并增加双向拉筋与梅花双向拉筋示意图41 连梁箍筋封闭位置可位于任何一角无规定42 连梁截面高度>700mm时侧面纵筋直径≥10、间距≤200、配筋率≥0.3%取消43 双洞口连梁中间支座内设置箍筋未规定设置箍筋44 连梁侧面筋为剪力墙水平筋有此规定未规定45 连梁端部支座为小墙肢时按框架梁纵筋锚固未规定46 连梁端部支座为边框柱时无节点按框架节点47 暗梁与连梁重叠时钢筋构造无节点规定暗梁纵筋(连梁附加纵筋)伸入墙内每侧max(Lae,600)48 连梁暗撑与锚固长度两个节点,锚固为Lae三个节点,锚固Lae且>60049 暗撑箍筋加密区长度600mm无规定50 墙洞补强节点构造只有>300mm300~800和>800mm51 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按铰接设计或按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按《规范》规定设计者应注明52 楼层框架梁端部锚固节点上下层钢筋弯锚节点相同上部“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底部“伸至梁上部纵筋弯钩段内侧或柱外侧纵筋内侧”53 楼层框架梁端支座加锚头(锚板)锚固及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构造无有54 非框架梁端支座锚固节点锚固平直段≥0.4Lae 为两种情况,并应由设计确定55 非框架梁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深梁时负筋伸入支座长度为Ln/3,箍筋是否加密未明确区分两种情况由设计注明,箍筋应加密56 非框架梁底部钢筋锚固弧形非框架梁按La 当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按La57 梁侧面纵向构造筋和拉筋构造中a≤200 从梁底向上一个起步距离开始计算从梁底开始计算58 主次梁附加钢筋间距8d且≤正常间距,加密时应≤100无规定,配筋值由设计标注59 梁加腋节点构造仅有竖向加腋竖向加腋、水平加腋60 折梁钢筋构造无有61 纯悬挑梁底筋锚固12d 15d62 悬挑梁第二排钢筋构造0.75L 0.75L加弯折63 悬挑梁节点详图三个节点七个节点,增加了屋面悬挑梁构造64 剪力墙在框支梁中的锚固伸至框支梁底弯折计算墙身按锚固Lae计算,边缘构件按锚固1.2Lae计算65 框支梁侧面钢筋直锚不足时弯锚≥0.4Lae加15d ≥0.4Lae加15d且总锚固长度大于Lae66 井字梁对于弯锚平直段规定不小于0.4La 区分“设计按铰接时”及“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并具体由设计确定,另增加部分构造说明67 梁中间支座下部钢筋构造有弯折错开a搭接构造取消68 无梁板中暗梁AL构件无有69 板端支座按铰接设计或按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设计未区分有区分并规定设计应注明70 板上部非贯通筋在板内弯折长度aa=h-15 无规定71 板筋端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的锚固构造总锚固长度取La 限定的平直段长度加15d弯钩72 板筋端支座为砌体墙的锚固构造底筋为>120且>h,面筋同底筋并加弯钩底筋为>120且>h且>墙厚/2,面筋同底筋且平直段增加>0.35Lab规定,弯钩竖直段增加15d73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 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00mm74 板贯通筋采用两种规格“隔一布一”时无制图规则规定以φxx/yy@xxx形式表示75 抗裂构造筋、抗温度筋、分布筋自身及相互关联构造无有76 悬挑板上部钢筋端部弯钩伸至板底加5d水平弯钩伸至板端加竖向弯钩77 折板配筋构造无有78 板翻边构造可多次弯折采用多根钢筋且每根钢筋最多弯折两次79 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无有80 板带端支座钢筋构造总锚固长度取La 限定的平直段长度加15d弯钩81 板中暗梁钢筋构造无有82 后浇带钢筋构造区分50%搭接留筋和100%搭接留筋均为100%搭接留筋构造并区分梁板墙构件83 局部升降板构造三钢筋连续通过取消84 板洞加强筋构造二有斜向补强筋取消斜向补强筋,并增加环向加强筋85 板放射筋支座锚固无规定规定平直段及竖直段长度86 板纵筋非接触搭接构造两个节点保留了错位搭接构造,取消了弯折搭接构造87 单(双)向板配筋示意图无有88 无梁板抗冲切箍筋间距≤h0/3 ≤h0/3且≤10089 无梁板抗冲切弯起钢筋弯折45度30~45度且弯起钢筋倾斜段和冲切破坏的斜截面的交点应落在规定范围内90 柱帽钢筋锚固均为Lae(La)增加15d弯钩规定2011年10月20日。

03G101 解释

03G101 解释

03G101 解释大家好!我们可以通过G101 栏目研讨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也可以讨论有关的结构问题,谢谢各位!山东大学陈青来以下是陈教授答复(一)●墙问题(1):在03G101-1 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 时,是否只需锚入AL 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 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 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 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 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 箍筋,第三层为AL 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AL 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 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 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03G101的权威解释

03G101的权威解释

03G101的权威解释——施工、监理必读(梁)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 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

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

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

●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 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

”■答梁问题(2):laE是直锚长度标准。

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 梁问题(3):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

03G101图集注释,建筑必看

03G101图集注释,建筑必看

03G101图集解释,很有用!很权威!可能对你有用!03G101 解释●墙问题(1):在03G101-1 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 时,是否只需锚入AL 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

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 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 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 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 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 箍筋,第三层为AL 纵向(水平)钢筋。

端头直钩与AL 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

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 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 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