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中考物理考试是对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下面是关于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的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学部分1.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运动图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特点。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4.平抛运动:水平抛射和斜抛运动的特点及其图象。

5.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大小、方向和公式及其应用。

6.匀速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特点、周期和频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力学部分1.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合力、分力、平衡力和不平衡力。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及其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5.动量: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守恒定律。

6.动量的改变:冲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7.动能: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守恒定律。

8.力的做功:做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守恒定律。

9.功率: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三、热学部分1.温度和热量:温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温标;热量的传递和热平衡。

2.相变:固体、液体、气体在相变过程中温度和热量的变化。

3.热传导:热传导的概念、传热规律和应用。

4.热辐射:热辐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5.热膨胀:热膨胀的概念、应用和材料的选择。

6.热量的计算:热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光学部分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率和应用。

3.光的色散:光的颜色、原色和色散现象。

4.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镜的特点。

5.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的特点。

6.光的成像: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公式。

五、电学部分1.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线的特点。

2.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方向和电流表的使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基本电器元件:电动势、电阻、电流强度的关系;电阻、电流和电压的计算。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
1. 运动与力
1.1 运动的描述
1.运动的相对性和参照系
2.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率、速度、加速度)1.2 力的描述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4.万有引力定律
1.3 力和运动的应用
1.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3.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和应用
2. 物理光学
2.1 光的反射
1.光的传播和反射
2.物体的镜像形成规律
3.镜面成像的规律
2.2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及规律
2.光的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及其原理
2.彩虹的形成
2.4 光的波动性
1.光的偏振和干涉
2.光的衍射及其应用
3. 物理电学
3.1 电荷和电场
1.电荷基本概念及性质
2.电场基本概念及性质
3.电场强度的计算
3.2 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2.电阻的基本概念及测量
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3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发现和表示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感应电磁场的应用
4. 物理天文学
4.1 地球运动与日月食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
2.日全食、日偏食和月全食、月偏食的形成原理及规律4.2 星空和天体运动
1.星座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2.行星的基本运动及规律
3.恒星的运动和分类
4.3 宇宙的基本结构和发展
1.现代宇宙学的发展
2.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3.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8、光的三基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1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415、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16、汽化: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二、密度 5.密度:组成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计算公式:ρ=m/V (m=ρV ; V=m/ρ)
6.密度单位:密度的单位为克/厘米 3;在国际单位制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 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米 3。
11.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 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的使用: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3)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眼睛与液面上表面齐平,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4.物态变化: (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5.晶体、非晶体的区别:
6.液体沸腾的条件: (1)温度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7.天气现象的物态变化: (1)雾、露、云――――液化 (2)冰、冰雹------凝固 (3)雪、霜――――凝华
8.使气体液化的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第四章 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7.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8.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 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 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九年级物理理论知识归纳与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理论知识归纳与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理论知识归纳与总结(人教版)本文档旨在对九年级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

既然是对物理知识的总结,就应该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

因此,在编写本文档时,我们将遵循简单明了的策略,并不引用无法证实的内容。

一、力和运动1. 力的分类:- 接触力:是物体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摩擦力、支持力等。

- 弹力:是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后产生的力,如弹簧的弹力。

-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 磁力:是磁体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

2. 运动的描述:- 位移: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置变化。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可以是正、负或零。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

3.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光学基础知识1.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 镜面反射:光线在光滑表面上的反射现象。

- 漫射反射:光线在粗糙表面上的反射现象。

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的比值。

- 透明介质:能够较好地传播光线的介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 不透明介质:无法传播光线的介质,如金属、木头等。

3. 光的色散:- 不同频率的光在经过介质时会发生折射角度不同的现象,即产生色散。

- 光的折射会使光线发生弯曲和改变颜色。

三、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和电流:- 电荷:带电粒子的性质,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2. 电路:- 闭合电路:电流可以从一个点流向另一个点的路径。

- 开路:电流无法通过的路径。

3. 电阻和电压:- 电阻: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中考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人教版教材覆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力,与物体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4. 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5.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运动学1.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2.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

3.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的直线运动。

4.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三、能量和功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功:力在物体上移动的距离上的分量乘以力的大小。

四、压强和浮力1.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3. 浮力: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向上的力。

五、简单机械1.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2.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装置。

3. 斜面:一种简单机械,可以减少提升物体所需的力。

六、热学基础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七、电学基础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电压:推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力。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八、电磁学1.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2.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热学
- 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

-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热平衡:物体间热量的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3.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光越红,频率越高光越蓝。

4. 电学
- 电荷:原子中带电粒子。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

-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 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5. 声学
- 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声调,振幅决定音量。

以上是中考初三物理的必背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考物理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汇总人教版.doc

中考物理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汇总人教版.doc

2019-2020 年中考物理 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认识和利用杠杆1、 杠杆( 1) 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 2) 影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 ;(方法提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2、 杠杆的平衡条件(1) 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2)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F1 l1= F2 l 23、 三种杠杆及应用举例:( 1) 省力杠杆:当 l1 > l 2 ( 2) 费力杠杆:当 l1 < l 2( 3) 等臂杠杆:当 l1 = l 2 时, F1<F2 。

例:扳手,撬棍,指甲刀。

时, F1>F2 。

例:钓鱼杆,船桨。

时, F1=F2 。

例:天平二、认识和利用滑轮 1、 认识滑轮和滑轮组实质 力的关系 距离关系 速度关系( F , G ) ( s , h ) ( v , v 0 )定滑轮 等臂杠杆 F=G s=h v = v 0 动滑轮动力臂是阻力F=1 s=2hv =2 v 0G臂两倍的杠杆2v =n v 0滑轮组F= 1 s=nhGn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既可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忽略摩擦, G = G 物 + G 动滑轮 ) 2、 滑轮组用力情况的判断判断用力情况的关键是弄清几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重物,在数绳子时,不但要明确绳子是否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重力,还要看清滑轮组的组装方式,不能只看滑轮个数。

三、怎样才算做功 1、 做功的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常见的几种看似做功而实际没有做功的情况:( 1) 物体靠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如推出去的铅球,投掷出去的标枪。

( 2)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如搬石头未搬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新人教版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5、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8、光的三基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应用举例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和物体同侧还是异侧像距v和焦距f的关系u>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f<v<2f 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f<u<2f 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 投影仪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放大镜12、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欢迎下载支持.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13、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4、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

晶体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图象: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15、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16、汽化: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常见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19、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粉”。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2、比执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 符号:C 热量的计算公式:Q 吸=Cm(t-t 0) 23、热值:单位:焦每千克(J/㎏) 计算公式: Q 放=mq24、热机知识:①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25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6、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气固 凝固 放热熔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27、天平:物体放于左盘,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28、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①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②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4)读数:m 物=m 砝码+ m 游码示数29、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30、密度计算公式:vm =ρ。

单位:kg/m3 g/cm3 1×103kg/m 3=1g/cm 3。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 3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速度的计算公式:tsv = 1 m/s=3.6km/h32、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只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36.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7、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8、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39、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40、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实验过程略)实验结果: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1、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42、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75、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76、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 1>L 2, F 1<F 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 1<L 2, F 1>F 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 1=L 2, F 1=F 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43、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44、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45、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即nG F 总=(G 为总重,n 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2、S=n h (n 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46、压力:(水平面时:F=G 物)[压力的方向:垂直向下]OF 1l 1l 2F 247、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实验结论:①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8、压强公式:sF p =53、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54、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55、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g =1.013×105pa=10m 水柱。

56、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57、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58、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59、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60、物体沉浮条件: 浮沉情况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浮力与重力关系 F 浮<G F 浮=G F 浮>G F 浮=G 密度关系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6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 浮=G 排=m 排g62、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 浮=G 物-F 拉 , (2)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m 排g (4)二力平衡法:F 浮=G 物 (适合漂浮、悬浮)6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64、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FS 。

6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 有用/W 总 66、功率计算公式:twp =。

推导公式:P=Fv 。

(速度的单位要用m/s ) 67、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68、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9、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70.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71、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