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孔底孔尺寸及钣金折弯件的展平尺寸计算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精编

∴预冲孔孔径=D–2AB
T≧时,取EF=60%T.
在料厚T<时,EF的取值请示上级.
9?方形抽孔
方形抽孔,当抽孔高度较高时(H>Hmax),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
圆角处展开按保留抽高为H=Hmax的大小套弯曲公式展开,连接处用45度线及圆角均匀过渡,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精编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展开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1 R=0,折弯角θ=90°(T<,不含
L=(A-T)+(B-T)+K
=A+B-2T+
上式中取:λ=T/4
K=λ*π/2
=T/4*π/2
=
2 R=0,θ=90° (T≧,含
L=(A-T)+(B-T)+K
=A+B-2T+
图(d):侧冲压平后的产品形状
14?综合计算如图:
L=料内+料内+补偿量
=A+B+C+D
+中性层弧长(AA+BB+CC)
(中性层弧长均按“中性层到板料内侧距离λ=T/3”来计算)
备注:
a标注公差的尺寸设计值:取上下极限尺寸的中间值作为设计标准值.
b孔径设计值:一般圆孔直径小数点取一位(以配合冲头加工方便性),例:取.有特殊公差时除外,例:Φ+取Φ.
板材↓/板厚→
冷板
铝板
—
注意:折弯系数不是绝对的,各加工工厂的钣金工艺工程师会根据所用GB材料以及加工机器而略有微弱变化。
在R≠0, θ=90°时;的折弯系数列表:(单位:mm)
钣金件的展开计算---准确计算

钣金中的展开计算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
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先了解以下几点: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二、折弯补偿法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
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
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
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LT = D1 + D2 + BA (1)折弯区域(图中表示为淡***的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
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1、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2、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3、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4、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图15. K-因子法K-因子是描述钣金折弯在广泛的几何形状参数情形下如何弯曲/展开的一个独立值。
也是一个用于计算在各种材料厚度、折弯半径/折弯角度等广泛情形下的弯曲补偿(BA)的一个独立值。
图4和图5将用于帮助我们了解K-因子的详细定义。
我们可以肯定在钣金零件的材料厚度中存在着一个中性层或轴,钣金件位于弯曲区域中的中性层中的钣金材料既不伸展也不压缩,也就是在折弯区域中唯一不变形的地方。
钣金冲压件折弯展开尺寸计算

开冲压模的朋友和做钣金冲压设计的工程师,经常会遇到计算冲压件展开长度的问题。
目前有很多的计算方法,各种系数,各种公式,各种表格,各种软件也有自动展开的功能,但是很多都不够准确。
下面推荐的这种计算方法相对比较精确,值得收藏:我们知道,弯曲件按中性层展开长度等于坯料长度的原则求得坯料的展开尺寸,如下图:展开长度:L=L1+L2+L0(其中L0 指的是中性层圆弧的弧长,注意,是弧长)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中性层的位移值xt,这个位移值的计算方法是材料厚度 t 乘以一个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即:中性层位移值=xt很明显,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要明确折弯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值所谓的中性层位移系数 x 值,在一些三维软件(如:Pro/E或SolidWorks)中也叫折弯 K 因子那么重点来了,怎样才能计算出 x 值呢?拜托,当然不用你来算,前辈们早已算好了,折弯内 r 角与材料厚度 t 的比将决定 x 值的大小,下表直接查来就是了:钣金折弯中性层位移系数x (K因子)知道了位移值,就知道了中性层圆弧的半径R ,据据折弯角度a 的大小,就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中性层圆弧的弧长L0 ,再加长直边长度L1 和L2 ,就是工件的展开尺寸了。
重要小贴士:1、r/t 值如果表格中没有,可以按下表已有数据近似推算。
2、现在估计没人会再去手工计算弧长L0 ,因为有CAD嘛,只需要按r/t 的值查出x 值(K因子),乘以料厚t,就是中性层位移值,将折弯内r 用偏移命令向外侧偏移该值,再直接量出弧长就行了。
3、如果有多处折弯的,可以偏移所有直边和内r ,并合并为多线段,查特性即可得到多线段的长度尺寸,也就是总的展开长度。
4、Pro/E或SolidWorks钣金折弯可以自动进行展开,很多人都觉得不准,其实奥秘就在于K因子。
软件中有默认的K因子,这个默认值是基于r/t=1.0的情况下,也就是3.2左右,如果内折弯 r 角与材料厚度不同(r/t不是1.0),算出来的尺寸当然不准。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图(a):?展开长度
L=A+B-0.4T
图(b):?压线位置尺寸?A-0.2T
图(c): 90°折弯处尺寸为A+1.0T
图(d):?侧冲压平后的产品形状
14?综合计算如图:
L=料内+料内+补偿量
=A+B+C+D
+中性层弧长(AA+BB+CC)
(中性层弧长均按?“中性层到板料内侧距离λ=T/3”来计算)
?0.8
?1.0
?1.2
?1.5
?2.0
?2.5
?3.0
?4.0
?冷板
?1.5
?1.8
?2.1
?2.5
?3.2
?4.0
?4.7
?6.2
?铝板
?—
?1.5
?1.9
?2.3
?3.1
?3.8
?4.4
?6.1
注意:折弯系数不是绝对的,各加工工厂的钣金工艺工程师会根据所用GB材料以及加工机器而略有微弱变化。
在R≠0, θ=90°时;的折弯系数列表:(单位:mm)
1.8
#6-32
1.2
1.5
1.5(1.8)
1.8
说明:
1以上攻牙形式均为无屑式.
2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为螺纹距离(牙距).
3.内径:M3?Φ2.75? M3.50?Φ3.20? M?4?Φ3.65??#?6-32?Φ3.10
在R≠0, θ=90°时;的折弯系数列表:(单位:mm)
?板材↓/板厚→
钣金展开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 ? 展开的基本公式:
? ? 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完整版)钣金件的展开计算---准确计算

精心整理钣金中的展开计算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
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先了解以下几点: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3、K 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 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 因子值的适用范围二、折弯补偿法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 1 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
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 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
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 。
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LT=D1+D2+BA(1)折弯区域(图中表示为淡 *** 的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
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1、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2、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3、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4、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图 15.K- 因子法K-因子是描述钣金折弯在广泛的几何形状参数情形下如何弯曲/展开的一个独立值。
也是一个用于计算在各种材料厚度、折弯半径 /折弯角度等广泛情形下的弯曲补偿 (BA) 的一个独立值。
图 4 和图 5 将用于帮助我们了解 K-因子的详细定义。
钣金折弯展开料尺寸的计算与钣金折弯展开计算方法

摘要总结常用的银金折弯展开料计算方法,运用软件结合计算分析这些常用方法的原理。
深入解析不同材料、不同折弯角度和不同折弯半径的银金折弯情况,得出公式精准计算各种展开料尺寸。
Ol序言银金工艺通常用于厚度6mm以下的金属板材加工。
要想折出尺寸精度较高的银金件,展开料尺寸的计算至关重要。
最常用的银金折弯都是90。
折弯,折弯内角半径通常等于板厚。
02展开料尺寸的第一种计算方法展开料尺寸的第一种计算公式为:展开料尺寸=折弯件的各边外形尺寸和一1.645x 板厚X折弯个数。
其中,1.645是折弯系数。
其适用于6mm以下金属板90。
折弯展开料尺寸计算(折弯内角半径等于板厚)。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曾多次验证过这个计算公式,使用不同的板材,折出来的零件尺寸公差都在零点几毫米以内,基本满足需求。
03展开料尺寸的第二种计算方法展开料尺寸的第二种计算公式为:展开料尺寸=折弯件各边内尺寸相加+QX折弯个数。
其中,Q为另一种折弯系数。
不同厚度板材的Q值不同(见表1)。
当TVlmm时,Q忽略不计。
表1板厚T和折弯系数Q对照表第二种计算方法同样能计算6mm以下金属板90。
折弯展开料尺寸(折弯内角半径等于板厚)。
04计算实例用两种方法计算图1所示同一折弯件的展开料尺寸,计算过程如下。
(1)方法一展开料尺寸=20+20—1.645x3x1=40-4.935=35.065(mm)。
(2)方法二展开料尺寸=17+17+lxl=35(mm)。
计算结果基本一样。
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快速计算90。
折弯,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图1折弯件尺寸05运用三维软件模拟计算与分析为什么用这些方法能够算出展开料尺寸?是否能够更精确地计算出不同材料的展开料尺寸?我们知道,金属板材在折弯过程中,折弯角都要发生塑性变形,折弯的外圆角是拉伸,内圆角是挤压,这就使得在板材厚度方向上存在一个层,其在折弯过程中既不挤压,也不拉伸,折弯后的尺寸和展开尺寸一样,这一层叫做中性层。
螺纹孔各部分长度计算公式

螺纹孔各部分长度计算公式螺纹孔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它通过螺纹的互相嵌合来实现零件的连接和固定。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螺纹孔的各部分长度需要精确计算,以保证螺纹的嵌合质量和连接强度。
本文将介绍螺纹孔各部分长度的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螺纹孔的设计原理。
1. 螺纹孔的基本结构。
螺纹孔由螺纹底孔、螺纹顶孔和螺纹侧孔三部分组成。
螺纹底孔是螺纹的底部,螺纹顶孔是螺纹的顶部,螺纹侧孔是螺纹的侧面。
在螺纹孔的设计中,需要根据连接零件的要求和螺纹的规格来确定这三部分的长度。
2. 螺纹孔各部分长度的计算公式。
(1)螺纹底孔长度的计算公式:螺纹底孔长度=螺纹直径-D-(0.6495P)。
其中,D为螺纹外径,P为螺距。
螺纹底孔的长度是根据螺纹外径和螺距来计算的,这个长度决定了螺纹的深度和连接的牢固性。
(2)螺纹顶孔长度的计算公式:螺纹顶孔长度=0.5P+0.5(D-0.6495P)。
螺纹顶孔长度是根据螺距和螺纹外径来计算的,它决定了螺纹的嵌合深度和连接的牢固性。
(3)螺纹侧孔长度的计算公式:螺纹侧孔长度=螺纹长度-螺纹底孔长度-螺纹顶孔长度。
螺纹侧孔长度是根据螺纹长度、螺纹底孔长度和螺纹顶孔长度来计算的,它决定了螺纹的侧面嵌合深度和连接的牢固性。
3. 螺纹孔各部分长度的影响因素。
螺纹孔各部分长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连接零件的要求、螺纹的规格、材料的特性等。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螺纹孔各部分长度,以保证连接的质量和可靠性。
(1)连接零件的要求,不同的连接零件对螺纹孔的长度要求不同,有些需要较深的螺纹孔,有些则需要较浅的螺纹孔。
(2)螺纹的规格,螺纹的规格包括螺距、螺纹角度、螺纹类型等,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螺纹孔各部分长度的计算。
(3)材料的特性,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特性也会影响螺纹孔各部分长度的确定,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来进行合理的设计。
4. 螺纹孔各部分长度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螺纹孔各部分长度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保证螺纹的嵌合质量,螺纹孔的长度需要能够满足螺纹的嵌合要求,保证螺纹的深度和牢固性。
(完整版)钣金件折弯展开计算方法

一、折床工作原理折弯就是将上、下模分别固定于折床的上、下工作台,利用液压伺服电机传输驱动工作台的相对运动,结合上、下模的形状,从而实现对板材的折弯成形。
二、展开的定义和折弯常识★折弯展开就是产品的下料尺寸,也就是钣金在折弯过程中发现形变,中间位置不拉伸,也叫被压缩的位置长度,也叫剪口尺寸。
★折弯V槽选择公式:当R=0.5时,V=5T;当R>0.5时V=5T+R 折弯展开会根据上模和下模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更换模具时必须考虑进去。
★折床的运动方式有两种:上动式:下工作台不动,由上面滑块下降实现施压;下动式:上部机台固定不动,由下工作台上升实现施压。
★工艺特性1.折弯加工顺序的基本原则:由内到外进行折弯;由小到大进行折弯;先折弯特殊形状,再折弯一般形状。
2.90°折弯及大于90°小于180°折弯选模:一般在SOP没有特殊要求或没有特殊避位的最好选用刀口角度为88°或90的折弯上模,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折弯角度的稳定性。
三、折弯展开尺寸计算方法,如右图:<1>直角展开的计算方法当内R 角为0.5时折弯系数(K )=0.4*T ,前提是料厚小于5.0MM ,下模为5TL1+L2-2T+0.4*T=展开<2>钝角展开的计算方法如图,当R=0.5时的展开计算A+B+K=展开K= ×0.4a=所有折弯角度1800-2 900<3>锐角展开的计算方法900折弯展开尺寸=L1+L2-2T+折弯系数(K),如右图:当内R角为0.5时折弯系数(K)=0.4*T,L1和L2为内交点尺寸展开=L1+L2+KK=( 180—@) /90 *0.4T<4>压死边的展开计算方法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
先用 4.4.1所选的模具将折弯角度折到约300-650.展开死边=L1+L2-0.5T<5>压U边选模:上模选用刀口角度为300的小尖刀,下模根据SOP及材料厚度选择V槽角度为300的下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