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课程(0504041525)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人体工程学课程代码:0504041525学分与学时:2学分 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学习《人体工程学》,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学会从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出发,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人工程问题,逐步形成以人体工程学的思想为指导,结合百分点原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尺度意识,以人为中心从事设计的现代设计观念.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能够熟练地掌握人体尺度的测量和取值方法,熟知常用的人体活动空间尺度和常用家具尺度等,了解人在特定的建筑空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规律,从而设计出更科学、更宜人的产品和环境。

三、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论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对人体工程学基本概念的了解,逐步形成以人体工程学的思想为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尺度意识。

基本要求:掌握人体工程学的概念,领会其在各个设计中的作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对人体工程学的理解。

难点:在各个设计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教学与图表举相结合。

主要内容: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的由来及发展一、人体工程学的概念二、人体工程学的发展过程三、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一、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二、应用于工业设计第三节人体心理学知识一、心理和行为二、感觉和知觉三、注意和记忆四、思维和想象五、领域和空间第二章人体测量的原理与应用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人体测量有初步了解并能运用于设计中,为以后的专题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基本要求:掌握人体测量数据在设计中应用的原则和步骤。

重点与难点:重点:使人体测量真正运用到设计中去。

难点:在各个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课堂授课,案例分析与图片演示相结合。

主要内容:第一节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一、基础数据二、人体心理与生理计测第二节人体测量数据在设计中应用的原则和步骤一、人体静态测量参数二、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三、人体动态测量参数第三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内环境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与室内环境的关系,为室内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升本)适用年级:二年级课时数:90(理论40+实训50)主编:马丽媛主审:李平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人体工程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

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共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即人体工程学概述、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与室外环境设施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人体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为今后的功能性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人体工程学的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能力和认识的提高,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述教学内容:1、人体工程学的定义;2、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3、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教学要求: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定义;熟悉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第二章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人体测量学2、视觉系统3、听觉系统4、嗅觉系统5、运动系统教学要求:掌握人体的结构尺寸、功能尺寸、人体测量点、人体感官系统特点,并可以熟练应用。

第三章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教学内容:1、人的行为习性;2、人的环境行为特征;3、环境构成和行为内容;教学要求:掌握人的行为习性;熟悉人的环境行为特征;了解环境构成和行为内容。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责任教学单位:艺术系修读方式:必修总学时数:60 学分: 3 编者:张岗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人体工程学》属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人体工程学规律及设计方法。

人体工程学是以心理学、生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

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专业课程的不断深化,使学生懂得人体一些重要尺寸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为后继课程及今后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对人体家具、准人体家具、建筑家具尺度要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尺度意识,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

使学生熟悉人体工程学的概念与主要内容,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

了解人在特定建筑空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规律,从而使设计更科学合理。

课程的重点是: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之间的设计更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课程的难点是: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

学时:按本专业教学要求,计划课时3周,周课时为20节,总课时合计60节。

具体安排如下:绪论(2学时)(一)教学内容1、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2、人体工程学的定义3、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4、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2、熟悉内容: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3、了解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人体与室内(6学时)(一)教学内容1、人体测量学由来与发展2、人体测量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3、尺寸的分类(二)教学要求1、掌握内容:尺寸的分类。

2、熟悉内容:人体测量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教学课程大纲专业代码: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教学学时: 课程性质: 制 定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540104 G1A0078建筑室内设计专业 45学时 专业基础课程 其中实践教学时数: 30 学时教学大纲总体说明部分一、课程概述: 《人体工程学》 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

人体工程学是以心理学、 生 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 研究如何使人 —设施 —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 生理心理特点, 以实现人、设施、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 使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人能有效 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学科。

二、课程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科学态度,达到人 —设施 —环境的相互结合;为设计中考虑 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 “物 ”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 提供设计准则, 为进行人 —设施 —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设计使得在工作、 闲环境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使设计真正服务于人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人的因素 ” 环境因素 ” 生活及休 四、考核形式: 该课程为考试科目,期末成绩计算方法是课程结果结束时的考试作业占 成绩占 30%。

70%,平时作业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工业设计人机工程》《人机工程学应用》 洪 高等教育出版社 阮宝湘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年 3 月 [ 课程主要参考书 ] : 刘春荣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年 7 月 《人机工程学》 赵江 教学大纲文本部分一、课程核心内容: 《人机工程学》 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主要研究如何使人 -机- 环境系统的设 计符合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以实现人、 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 使处在不同条件的 人能安全、 高效和舒适地进行工作和生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掌握人 - 机-环境系统的设计准则和基本方法。

《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学分:2 总学时:36面向专业:艺术设计实验学时:无大纲执笔人:李强大纲审定人: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人体工程学是建筑设计师的必备知识,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是艺术设计学科必须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人体工程学,对艺术设计学科是一个理论上及方法上的深化补充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掌握人体工程学规律及设计方法。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在学完素描、色彩、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学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二学期,内容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要求学生掌握家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人体工程学规律;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基本设计原则;掌握人体工程学设计方法、步骤。

3.实践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课程之中的设计、训练,通过手绘和计算机3D MAX,CAD画图训练,熟练掌握人体工程学设计方法、步骤,并具备独立运用到工程设计中,及绘制施工图纸表达能力。

二、教学大纲内容1、第一章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性质和原则(2学时)2、第二章人体工程学与艺术设计的关系(4学时)3、第三章人体工程学史(2学时)4、第四章人体尺寸学(4学时)5、第五章人体活动范围(4学时)6.、第六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内的功能设计(4学时)7、第七章人体工程学与家具制造的尺寸(4学时)8、第八章人体的视觉、触觉(4学时)9、第九章建筑声学与人的听觉(4学时)10、第十章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4学时)三.成绩考核与评定1.宜采用单元作业成绩与课业结束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评分方式。

2.学生的考勤情况和认真程度也应作为评分标准。

四.建议教学方法:1.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具、挂图、幻灯及动手、上机操作、实验等方法使同学对课程内容印象深刻,深入理解2.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3.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工程制作小型模型,以加深对设计和空间形态的理解,对优秀作业要求作成实物,以便学校收藏、展览和示范。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人体工程学课程代码:适用专业:学时:30学分:3一、课程性质人体工程学是环境艺术设计专科教学中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装饰装修水平要求的更高,社会进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追求温馨舒适的生活,按照人体工学进行室内设计是保证“舒适愉悦”的前提。

因此,人体工程学是为进一步搞好室内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过对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生理、心理学等因素的研究;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科学态度,达到人——使用物——环境的相互结合;通过设计使得在工作、家庭生活及休闲环境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使设计真正地服务于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得到人体基本形体构造的知识,同时使学生懂得人体一些重要尺寸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本着“必须够用”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工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室内设计的后继课程及今后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人体一些重要尺寸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本着“必须够用”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工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尺寸,在空间设计中熟练运用。

2.技能方面:通过每个单元的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人体工学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并充分了解空间设计的工作流程,并且能够在实际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增加工作经验。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总学时为32学时第一单元人体工程学概述(一)教学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人体工程学的定义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二)教学要求掌握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熟悉内容: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了解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史。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单元是课程的开篇,这个简短的篇章旨在使同学了解人体工程学的背景知识以及学习它的目的和意义。

《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1

《人体工程学》教学大纲1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总课时36学时)课程名称:《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课程编号: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适用专业: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先修课程:制图、透视学后续课程:室内设计、室内陈设设计总学时:36学时执笔人:审核人:一、课程性质与作用(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必修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为考试科目。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过对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生理、心理学等因素的研究;培养学生树立一种科学态度,达到人——使用物——环境的相互结合;通过设计使得在工作、家庭生活及休闲环境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使设计真正地服务于人。

本课程是《室内陈设设计》、《室内设计》的后续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设计,注重与后期《室内陈设设计》、《室内设计》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二、课程目标通过对《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尽快掌握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把握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方法和规律,成为具有人体工程自觉意识的一线设计师,为人、机、环境系统建立一个合理可行的实用方案,实现人性化的设计,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产品完美结合;同时提高生产率、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立足于促进学生能力和认识的提高,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设计中的存在的人体工程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教材建议教材:《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刘昱初程正渭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教学参考书:《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央工艺美院张绮曼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同济大学刘盛璜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人体工程学》中央工艺美院张绮曼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室内设计原理》来增祥、陆震纬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人机工程学》丁一兰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设计心理学》李彬彬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二)教学建议(1)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更新需要与时俱进;(2)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课件模拟现场的仿真性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学分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必修课程之一,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人体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为今后的功能性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2、学分和学时分配课程共计4学分,总学时为68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需人体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观念。

(一)基本教学目标:本课程通过对人体家具、准人体家具、建筑家具尺度要求的学习,结合百分点原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尺度意识,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对有关的环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技能培养目标:使设计在适应生理、心理需求的探索中,符合尺度、材料、温湿等诸多要素。

3、思想教育目标:“以人为本”实质上是对人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关怀。

树立为人民服务、敬业爱岗的主人翁意识,“以人为本”就会真正落到实处;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家具设计离不开具体的情景。

三、选用教材课本、实训指导书及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盛璜编2、实训指导书及参考资料《人体工程学》中央工艺美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室内设计资料集》张绮曼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教学部分】第一章概论[知识点]1、人体工程学的定义;2、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教学要求]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定义;熟悉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教学建议]可将重点放在常用的功能要求与特征和人体应用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简介
2.课程简介
《人体工程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

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人体工程学》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职业能力培养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技能人才所必需的人体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为今后的功能性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人体工程学的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能力和认识的提
高,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
2、掌握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3、掌握人体工程学与室外环境设施设计;
(二)能力目标
1、能够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知识进行室内设计;
2、能够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知识进行室外环境设施设计;
3、掌握人体工程学基本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养成严谨务实、勤奋刻苦的工作作风;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5、培养学生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

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五、课程教学设计
页脚内容3
页脚内容4
页脚内容5
六、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加强双师型人才建设,努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专业教师互帮互助学习,定期进行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以此不断壮大教师队伍。

2.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媒体为文字教材及多媒体教程,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参考书籍。

该课程要求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授课。

七、课程评价标准、考核方式
(一)考核评价的标准与原则
1.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2.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3.定性评价和宣评价相结合
4.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
5.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
(二)考核评价内容及方法
本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习态度等,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采用笔试、操作、小组协作实验与讨论学习多样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课程考核比重为: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

八、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工程实践,如通过观察附近构筑物、建筑物结构类型等手段,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其原因的能力。

九、其它说明
1.学生学习基础要求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主动性较差,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应用以下5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归纳、练习实践和章节总结。

2.校企合作方式
以企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与企业进行对接教学,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程内容,并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工作,再返回学校有目的的学习岗位所需求的知识,最终达到“教、学、做”为一体。

制定单位(系部):建筑工程系
制定人: 潘凤梅审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