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19.其它正链rna病毒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兽医微生物学
Fc片段的生物学活性 该片段无结合抗原活性,但 与抗体分子的生物学活性有密切关系:1.选择性地通 过胎盘; 2.与补体结合活化补体;3.决定Ig分子的亲 细胞性(即与带Fc受体细胞的结合);4.Ig通过粘膜进入 外分泌液等都是Fc片段的功能。
兽医微生物学
2. 大分子 免疫原性良好的物质分子量一般都在 10000以上。分子量小于5000其免疫原性较弱。分 子量在l 000以下的物质为半抗原。 3. 分子结构 相同大小的分子如果化学组成、分子 结构和空间构象不同,其免疫原性也有一定的差 异。一般结构复杂免疫原性强。 4. 物理性 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 原强。可溶性抗原分子聚合后或吸附在颗粒表面 可增强其免疫原性。 5. 完整性 所以抗原物质通常要通过非消化道途 径以完整分子状态进入体内,才能保持抗原性。
补体结合位点位于CH2上;Fc受体结合位点在CH3 上。
Ig抗原特异性 Fc片段是Ig分子中的重链稳定区,因 此它是决定各类Ig抗原特异性的部位。用Ig免疫异种 动物产生的抗抗体(第二抗体),可与相应Ig发生抗原 抗体反应 。
兽医微生物学
4. Ig 的 特 殊 分子结构 某 些 Ig 还 具 有一些特殊 分子结构, 如连接链、 分泌成分、 糖类等为个 别 Ig 所 具 有 。
兽医微生物学
五、抗原的分类 (一)抗原分类
按性质分 完全抗原、半抗原等。 按来源分 异种抗原 与免疫动物不同种属的抗原,如微生物 抗原,异种动物红细胞,异种动物蛋白。 同种抗原 与免疫动物同种属不同个体的抗原,能 刺激同种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产生免疫应答,如血型 抗原、同种移植物抗原。 自身抗原 动物的自身组织细胞、蛋白质在特定条 件下形成的抗原,对自身免疫系统具有抗原性。
兽医微生物课件

兽医微生物学绪言1.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微生物是个体最小的生物。
一般用肉眼看不见。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作用及与人类、生态关系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展:形态学时期、生理学及免疫学的奠基时期、近代微生物学。
3.兽医微生物学:4.日常生活中的微生物:第一篇总论细菌的形态及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一、细菌的大小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测定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或纳米。
二、细菌的外形和排列细菌有三种基本的外形一一球状、杆状、螺旋状。
因此,细菌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
球菌(coccus):1、双球菌、2、链球菌,3、四联球菌,4、八叠球菌,5、葡萄球菌。
杆菌(bacterium or bacillus):1、单杆菌,2、双杆菌, 3、链杆菌。
螺旋状菌(spiral form bacteria):1、弧菌,2、螺旋菌。
细菌的衰老型和多型性。
第二节细菌的构造一、基本构造(一)细胞壁(cell wall): 细菌细胞壁在细胞的外层,贴近包浆膜之外,是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具有一定弹性的膜。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差异,可用革兰氏染液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大类。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无分化,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革兰氏阴性菌:有多层结构,其中脂类含量较多。
分枝杆菌:三分之一的细胞成分是脂类。
原生质体:在形态学、化学、免疫学的范畴内全除去细胞壁,剩下胞浆膜包围原生质的球状或近球状个体。
球状体:只除去细胞壁的肽聚糖。
细菌的L型:细胞壁缺失或没有细胞壁的细菌变形。
能长久或短暂地进行有丝分裂。
革兰氏染色:草酸铵结晶紫革兰氏碘液95%酒精石炭酸复红青霉素类抗菌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抑制肽聚糖的合成。
细胞壁功能: 保护作用和物质交换。
(二)胞浆膜(cytoplasmic membrane)结构、功能(三)核体(nuclear apparatus, necleoid):环状染色体(四)质粒(plasmid):双股环状DNA(五)细胞浆(cytoplasm):核糖体、异染颗粒、脂肪滴、糖原、淀粉粒、空泡和气泡二、特殊构造(一)荚膜(capsule):与粘液层的区分、性质、功能(二)鞭毛(flagellum):分类、功能(三)柔毛(pilus or fimbria):分类、功能(四)芽胞(spore):分类、作用细菌的生理第一节细菌的化学组成一、细菌的化学组成①水分②矿物质③有机物二、细菌的物理性状①比重:一般大于1②渗透压:比其它动植物高胞浆分离(plasmolysis),胞浆逸出(plasmoptysis)概念、条件③表面张力④吸附现象(G+<G-)⑤带电现象和等电点:带阴性电荷悬浮液的稳定性:取决于细菌的状态第二节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细菌与真核生物代谢的差异物质的摄取(fueling)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输送、基因移位之间的区别生物合成(biosynthesis)聚合作用(polymerization)组装(assembly)6、营养类型:据碳素区分:自养菌、异养菌据能源区分:光能营养菌、化能营养菌共四型,光能自(异)养菌化能自(异)养菌7、细菌的营养需要水分、无机盐类、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生长因子8、细菌的酶9、吸呼与发酵10、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类的代谢及产物11、其它代谢产物第三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的条件营养温度和PH渗透压气体:需氧菌(aerobe)、厌氧菌(anaerobe)、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微嗜氧菌(microaerobephilic bacteria)二、细菌繁殖的速度和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各期的特点第四节细菌的生化试验第三章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介绍常用名词杀菌作用(bacteriocidic action):指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在一定条件下杀死微生物的作用。
兽医微生物学教案(第19次课)

教学
目标
乳及乳制品中的微生物:鲜乳中的微生物、奶粉中的微生物;肉类中的微生物;蛋中的微生物。
了解鲜乳、奶粉、肉类、蛋中微生物的来源及种类,熟悉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重点
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难点
变质乳中微生物的变化,肉类、鲜蛋变质现象与微生物变化。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
过程
设计
首先现实生活中变质乳中的微生物起的作用讲起,然后过渡到学习其他微生物的重要意义。再引申开来讲解其他内容。
一、鲜乳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二、奶粉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三、肉类中的微生物(20分钟)
四、蛋中的微生物(20分钟)
五、总结(10分钟
思考与
练习题
哪些微生物引起鲜乳的变质?
教学
总结
兽医微生物学[010]
![兽医微生物学[010]](https://img.taocdn.com/s3/m/54295a5baeaad1f347933faa.png)
④研制淋巴因子 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制剂过程
中,测定其活性及效价水平。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2
第二节 免疫防治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 得性免疫两种,前者是动物体在种族进化进程中得 到的天然防御能力,后者是动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 中受到病原体及其产物刺激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 特异性免疫 又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 用疫苗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经主动免疫方式使动物 获得免疫力,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和中心工作。 获得性免疫的类型:
兽 医 微 生 物 学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1
兽医微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 2003/02/28
内 容 简 介
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 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
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 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
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 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
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致病性、 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
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 防治等。
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繁殖、遗传、培养,病毒的致病 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
天然被动免疫既可保护胎儿免受病原体的感染, 又可抵御幼龄动物传染病。
课件002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课件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改进和遗传学 、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 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 形成了系统的微生物学。
02
兽医微生物学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
总结词
定义与任务
详细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学科,主要任务是诊断、预防和 控制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疫苗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 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疫苗接种方式
包括注射、口服、喷雾等,应根据疫苗种类和动物种类选择合适的 接种方式。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疫苗应存放在适宜的温度下,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接种前应检 查疫苗的外观、有效期和批号等信息,确保疫苗质量可靠。
分布广泛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动植物体内外、空气 中等各个角落都有分布,与人类生活密切 相关。
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
适应性强
微生物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如高温、低温、酸碱度变化大等。
微生物的发现与历史
微生物的发现
最早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科学家 列文虎克,他于1674年用自制的 显微镜观察到雨水中的原生动物 。
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中的微生物学技术
病原分离与鉴定
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如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免疫学试验等,对 动物疾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
为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 体,可以了解动物感染的病毒或 细菌种类以及免疫状态,为预防
和治疗提供参考。
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耐药性检 测,可以了解病原微生物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机制,为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第36章 其他正链RNA病毒

• 2.诊断 从感染组织主要是肝可获得高滴度 的病毒,用人红细胞作血凝试验,再以抗 体作血凝抑制试验即可确诊。也可用 ELISA等作诊断。
• 3.预防与控制 除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 外,可取肝等匀浆制成灭活疫苗,对兔群 免疫接种。
• 第五节 黄病毒科
•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50nm,有类脂质 囊膜。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正股单股RNA, RNA有传染性。
• 三、日本脑炎病毒
• 1.致病 又名乙型脑炎病毒,为人畜共患病 毒。多种动物包括猪、马、犬、鸡、鸭等 均可自然感染。母猪通常无症状,但孕猪 可流产或死产。
• 病毒常见于中国、韩国及东南亚国家。
• 三喙库蚊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通过 蚊—猪—蚊传播循环病毒。
• 2.防制 弱毒细胞疫苗或灭活疫苗接种人及 猪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本病毒。
第36章 其他正股RNA病毒
第一节 嵌杯病毒科
病毒颗粒球形,直径40nm,无囊膜。基 因组为单分子线状正股单股RNA,RNA有 传染性败血症,肺及肝 病变严重。1984年杜念兴、徐为燕教授等 在我国最先报道。
• 1.致病机理 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2月 龄以上兔易感。
• 病变 脾梗塞是特征性病变,常可见脑炎。 肠黏膜的坏死性溃疡可见于亚急性或慢性 病例。
• 传播 病猪或无症状的持续感染猪是传染 源。此外各种用具如车辆,猪场人员的鞋 等也可间接接触传染。
• 3.诊断
• 病料 在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诊断。病 料可取胰、淋巴结、扁桃体、脾及血液。
• 方法 用荧光抗体法、免疫组化法、 ELISA法可快速检出病毒抗原。
• 免疫接种 用灭活疫苗效果较佳,弱毒疫 苗已普遍使用,但有时可诱发严重的黏膜 病。
• 二、猪瘟病毒(CSFV)
兽医病毒学课件:病毒学各论

也可采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分离。 血清学试验 HA-HI、ELISA等
血凝试验 血凝抑制试验
(3)防制
弱毒苗:Ⅰ(中等毒力);
Ⅱ、Ⅲ、Ⅳ系(低毒力)。
油佐剂灭活苗
7.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
(1)主要特性
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单负股RNA,不分节段。有 囊膜,表面有纤突,纤突有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 酶(HN)及融合蛋白(F)。HN介导病毒的细胞吸附;F 蛋白与病毒的感染性有关,活化后可导致病毒与细胞融合。
可在鸡胚上生长,能凝集鸡的红细 胞,并被相应的抗血清所抑制。
(2)实验室诊断
引起“猪蓝耳病”,危害种猪、繁殖母猪和仔猪 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单正股RNA,有囊膜 诊断:
(1)分离培养:较困难,仅在猪肺巨噬细胞和Vero细胞生长 (2)血清学试验:ELISA 防制:灭活苗、基因缺失苗进行预防接种
5.猪细小病毒( Porcine parvovirus,PPV)
SAT2、SAT3及亚洲1型,各型间 无交叉免疫性。 口蹄疫病毒对酸敏感
(2)实验室诊断
⒈ 病毒分离 采集病舌面或蹄部水泡皮或水泡液。 ⑴ 实验动物:乳鼠敏感。 ⑵ 细胞培养:BHK-21高度敏感。
⒉ 血清学试验 ELISA、中和试验等。
(3)防制
1. 严格检疫,上报疫情; 2. 疫区周边畜群采取免疫接种措施。
主要侵害鸡,是最常见的鸡或火 鸡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外周神 经、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 肤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
(1)主要特性
疱疹病毒科,甲亚科基因组为dsDNA,在鸡胚和鸭胚 成纤维细胞中均能生长。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微生物学》PPT课件 DNA病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鸭瘟鸭头肿大,眼睑肿.
肠道坏死出血
气管出血
DNA病毒
做人要像飞刀一样, 一定要有目标!
• 该科病毒均为:线状双股DNA,20面体对称,有囊 膜。
一、分类
二、主要特征
• 1、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双股DNA,约125~ 235kb。 • 2、直径150nm,162个壳粒组成的20面体对 称,有囊膜,囊膜上有糖蛋白的纤突。
• 3、病毒衣壳在细胞核内复制和装配,可形成巨大的包涵 体,后经核膜以芽生方式获得囊膜;目前尚不明确如何通 过细胞质。
仔猪病情严重表现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全身抽搐四肢呈游泳状仔猪大批死亡2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为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又名禽疱疹病毒1型仅1个血清型
双股DNA病毒 DNA病毒
学习重点
1
2 3
双股DNA病毒的种类
各科病毒的形态特点 病毒的致病性
简介
• 双股DNA病毒是指:基因组核酸为双股DNA的病毒 包疱其 主要包括以下病毒:
致病性 • ① MDV为细胞结合性病毒,靶细胞——T淋巴细胞 • ② 主要感染鸡和火鸡,鹌鹑、稚鸡、鹧鸪也能感 染。以淋巴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潜伏期 较长。一般以2~3月龄的鸡发病最为严重。 • 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和临诊症状,可分为4种 致病类型:
• 神经型 内脏型 眼型 皮肤型
瞳孔缩小 ,鱼眼状
三、与养殖业密切相关的几个疱疹病毒
• • • •
伪狂犬病毒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马立克病病毒 鸭瘟病毒
1、伪狂犬病毒 • • • • (1)分类地位: 为疱疹病毒甲亚科成员,又名猪疱疹病毒1型 (2)致病性 ① 猪为原始宿主,也可感染马、牛、绵羊、山羊 及多种野生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抵抗力(低pH和4℃可存活160天),带毒猪 肉及制品往往成为传染源。 ❖ (3)病毒培养:SVDV能在猪肾细胞生长 (CPE),也能感染乳鼠麻痹死亡。
精选ppt
19
❖ (4)致病性:
① 以接触传染为主,尤其是感染猪的粪便;发病猪场的 蚯蚓体表、体内可分离到病毒。
② 主要引起猪的水泡病,症状与口蹄疫相似,仅见猪发 病。
(多型性、易变性、互不免疫性。)
精选ppt
10
❖ (3)FMD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① 怕酸;②常用消毒剂:过氧乙酸, 氢氧化钠(1~2%), 甲醛等。③在自然情况下,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料、饲 草、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天、数周,甚至数 月之久。
❖ (4)致病性:易感动物为偶蹄兽
① 易感性最强的是牛(黄牛>奶牛>水牛); ② 其次为猪; ③ 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 ④ 马不感染。
精选ppt
11
❖ (5)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被污染的 饲料、饮水)、 创伤、皮肤、粘膜。
❖ (6)流行特点: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冬、春 季节发病较多,夏季可以平息);传播迅速; 一般沿交通线和水源进行传播。
精选ppt
12
❖ (7)症状:
①潜伏期1-2天,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 食欲减少或废绝。
目前我国正面临以O型和 Asia I 型为主的历史上第六次
FMD大流行
精选ppt
9
❖ (1)分类地位: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 (2)有7个血清型:A型、O型、C型、南非1型、南非
2型、南非3型、亚洲1型;
O型最常见,包括近70个亚型,各型在发病症状方面的 表现没有什么不同,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性,各亚型之 间仅有部分交叉保护性。
精选ppt
2
精选ppt
3
小RNA病毒科的特性 :
❖ 1、极小的圆形病毒;直径20~30nm. ❖ 2、单分子线状单股正股RNA:
7.2~8.4 kb,具有传染性。 ❖ 3、衣壳20面体对称;每个衣壳单体都由4蛋
白组成:VP1、VP2、VP3、VP4。 ❖ 4、没有囊膜。 ❖ 6、病毒的复制:胞浆内复制;
世界各国对该病非常重视,无论是存在口蹄疫的国家, 还是已经消灭口蹄疫的国家,都动用大量的科研和经济 力量控制和防止口蹄疫的发生。
国际兽疫局将口蹄疫列为动物A类疾病,我国农业部 把口蹄疫列为第一类动物疫病中的第一个病。
精选ppt
6
❖ 本病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为多种动物共患,曾 多次在世界上发生大流行,近几年在亚洲等地再次 暴发,已严重影响本国本地区的农业发展和世界各 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控制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的意 义已经远远超出其本身所带来的危害了。
第34章 其他单股正股RNA病毒
单股正股RNA病毒是指: 基因组核酸为单链正股RNA的病毒。
主要包括以下病毒:
1. 小RNA病毒科—感染性
2. 杯状病毒科—感染性 3. 星状病毒科 4. 诺达病毒科 5. 披膜病毒科 6. 黄病毒科—感染性 7. 冠状病毒科—感染性 8. 动脉炎病毒科 9. 反录病毒科
❖ 1998年以来,我国周边地区包括缅甸、马来西亚、蒙古、 韩国、日本等均相继爆发口蹄疫;
❖ 我国流行的FMD血清型特点:
(1)广泛流行O型
(2)A型在1960-1975年曾流行20多省
(3)历史上C型出现过4次
(4)Asia I型在云南边境地区流行, 2003年以来,新
疆、江苏、河北、甘肃等地发生。
3’端为聚A尾,VPg蛋白与5’端共价结合。病毒的 RNA可直接作为mRNA;以裂解方式释放。
精选ppt
4
精选ppt
5
口蹄疫病毒 (Foot-and-mou疫病毒(FMDV)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 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 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
迅速向当地兽医机关报告,封锁 疫点,采集病料送专门机构检验
建立周围至少5公里的隔离、封锁区, 严禁任何动物和可疑污染物流出控制区
采用有针对性的FMDV疫苗 进行常规接种,每6个月免疫1次。 首次或遇特殊情况应进行加强免 疫,第1次免疫后2周~2个月,再
加强免疫1次。
捕杀病畜及与病畜接 捕杀疫区全部易感动
触的动物,其他动物 物,对疫区以外的动
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物进行大规模血清学
周围建立环形免疫带 检查,阳性动物及其
同群动物应全部捕杀
精选ppt
18
猪水泡病病毒
(Swine vesicular disease virus,SVDV)
❖ (1)分类地位: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 ❖ (2)病毒特性:病毒对低pH和温度变化有
精选ppt
7
FMD呈世界流行性
◆发达国家和岛国基本控制 ◆发展中国家流行严重,主要流行区域仍然是亚 洲大部、非洲大部和南美洲,流行毒株O型最多 ,其次是亚I和A型。
◆全世界至今仅新西兰未发生疫情
精选ppt
8
❖ 亚洲是口蹄疫多发区,常年都有疫情发生;
❖ 1997年,口蹄疫在台湾爆发,涉及整个台湾岛;
② 口腔、蹄部、乳房部皮肤出现水泡; 24h内,小水泡逐渐融合成大水泡,继而破裂、形 成烂斑;细菌感染后,引起蹄壳脱落,出血。
③ 哺乳期的动物出现出血性胃肠炎;
④ 病理剖检出现心肌切面为虎斑心。
⑤犊牛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 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极高。
精选ppt
13
精选ppt
14
❖ (8)公共卫生
① FMDV几乎不会感染人类,但人类接触或摄入被污 染的畜产品后,FMDV会通过受伤的皮肤和口腔黏 膜侵入人体。
② 人感染口蹄疫的症状是突然发热,口、咽、掌等部 位出现大而清亮的水疱 。
精选ppt
15
❖ 微生物学诊断
精选ppt
16
精选ppt
17
❖ 预防控制
可疑病例
常规免疫预防
单股正链线状RNA、 不分节段,无囊膜
单股正链线状RNA、 不分节段,有囊膜
精选ppt
1
小RNA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 又名“微RNA病毒科”;该科的病毒在人医 和兽医中均具有重要性。其中口蹄疫病毒是 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动物病毒;而且是目前研 究最为广泛、深入的病毒之一。人类的脊髓 灰质炎病毒也是该科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