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影视同期书_现象的冷思考
抗日题材电视剧热播后的冷思考

痛 。从小接受传 统爱国主义教育 的中国
电视剧作 为反 映社会 现实与社会 动
人 ,对那一 段历 史更是无法忘怀 ,加之 态的一面镜子 , 它的制作与播出都与创作 抗 日剧存在 的问题 : 日本政府领 导人 频繁参拜靖 国神社 ,伤 者个人 的选择息 e , N关 。纵然是抗 日剧 , 害亚洲人 民的民族情感 ,近年 中 日之 间 也是以当代人的眼光去还原那一段历史, 事实 上 ,如 此 不 符合 逻 辑 、层 出
事件作 为电视剧的主题进行演绎 ,以史 观去解读历史 ,尽量在保持 电视剧剧情 或背景 ,其本 质被 替换 成言情剧 、偶像 明鉴 ,将历史 与现实结合 ,总会拨 动国 正常走向 的同时保持对历史 的尊重 。但 剧 、武侠剧 ,虽然 主线仍是 “ 抗 日” ,
9 2奢 『 闻知证 2 0 1 3  ̄第0 9 期
一
二 、抗 日题材 电视剧存在的问题 近年 来 ,抗 日题 材 电视 剧越 来 越
、
抗 日题 材电视剧 热播 的原 因
日渐成 为衡 量一 部作品是否优秀与合格 多 ,但质 量 良莠 不 齐 。有 的 甚 至 出现 的指标 ,因此 ,与其面临另辟蹊径另起 很 多 夸 张 、雷人 的虚 构场 景 ,如 “ 手
研 究 生 之 页
NEW S RESEARCH
抗 日题 材 电视 剧 热 播后 的冷 思 考
口 陈 波
【 摘
要】 抗日 剧最近扎堆 荧屏的现 象,引 起 了央视 与新闻 出 版 广电总局 的关注,央视 《 新 闻1 + 1 》 在4 月1 0 日
“ 抗 日剧 可以这么拍”的专题节 目中细数 了 目前抗 日剧 的数 宗罪:叙事主题 言情化 ,剧情设 置天马行 空 ,情节雷人
文学与影视之间--就影视同期书现象采访葛红兵教授

但是。 一部电影就不是如此了, 一部电 影可能会把自己弄得每个人都看得懂, 每个 人都会相信。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的时代里。 到处都 充满了视觉。 但是 , 我们对视觉是没有抵抗
问:张艺谋曾经说 ,文学驮着电影向前 “ 走”而如今的“ , 影视同期书” 却将文学和影 视的关系颠倒过来。 从长远来看, 您觉得这 对影视和文学的发展是利还是弊呢? 葛 影视是主流样式, 文学受影视影响。
西。
能在叙事的层面上被讨论的。 叙事— 它关于娱乐、 情 、 ’ } 生 欲望 、 悖 论、 感觉。 信仰— 它关于真理 、 坚守、 审判、 信 靠、 苦难。 《 达芬奇密码W %前者, 而无关乎后者。 影视和小说在虚构上又是一致的。
问:近来, 文学与影视的联姻大有愈演 愈烈的趋势, 您认为这是不是图书市场所遭 遇的尴尬和悲哀呢? 葛:无所谓。 文学可以借力玩玩, 但是 , 也是权宜之计。
限制 。
的— 我们差不多很少有人真的经受过视 觉训练, 如何“ ? 这是一个大问题。 看” 我们的直觉是“ 眼见为真”我们先天具 。 有相信眼睛的0 赋。 《 达芬奇密码》 在银幕上, 它是视觉的, 然而 , 它依然是一部叙事作品— 它是谎 言, 它的图像是世界的影子, 而不是世界本
问;影视和小说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 式, 您觉得“ 同期书” 这种影视和小说之间的 联姻 , 对小说艺术来说是一种损伤还是一种 补充呢? 葛:理论上说, 对小说这种艺术样式是 没有根本性影响的。 但是 , 小说的影视化确 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轻响。 比如 ( 达芬奇密 码》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影视化的小说。 , 中国 当代也有这种情况。 我在写小说的时候, 常 常也会不自主地受影视思维的影响。 影视是 时代的主流艺术样式 , 小说不是, 小说受它 的影响是正常的。 但是 , 影视影响非常大 , 《 达芬奇密码》作为书的时候 , , 我没有担心 它会影响中国人什么? 中国人喜欢看书的 实在太少, 宣称喜欢看书的人中看得懂书的 又更少。 一本书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小说 今天的读者很少 , 或者, 我把我的逻辑反过 来, 大多数读书的人是会解析文字的, 他们 知道, 他们对面的是什么— 是一个叙事文 本, 简单地说, 就是小说 , 什么是小说 , 小说 就是谎言, 是和真实不同的一个反真实的东
全媒体时代“影视同期书”出版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
方面 ,相 当部分 的文学 作者开 始与 电影、 电视亲 密接触 。
这样就催生 出了一种新型 的图书种 类—— 影视同期书。
目前 ,影视 同期 书大致可分 为两种 ,一种是先有 图书 即
市场观察 _
栏 目编辑 ・刘宇阳
全媒体时代 “ 影视 同期书” 出版 的可持续性 发展
新媒体 强烈 冲击 着传统 图书出版行 业 ,而且 传统 图书出版行业逐 渐处于劣势 ,但新媒 体的 飞 速 发展 也给传 ?
i
统 图 书 出版 ,特 别 是 影 视 同期 书 的 出版 带 来 全新 的 发展 思路 和模 式 。
i
文 /林
曦
随着数 字时代的 到来 、网络技 术的发展 ,传统媒体 与新 没有取 代广播一 样。新媒 体的确在强 烈冲击着 传统 图书出版
媒体 之间相互 融合 ,全媒 体时代 已经来临 。影视 同期 书作为 t 行业 ,而且传统 图书 出版 行业逐渐处 于劣 势,但新媒体 的飞
图书 的一个小类别 ,虽然 受到 新媒体 冲击 , 但 由于其特殊性 , 速 发展 也给传统 图书 出版 ,特别是 影视同期 书的 出版带 来全
比如与 电视 、 电影媒介不可避免 的互动 关系 , 也迎来 了新机遇 。 新 的发展思路和机遇 。 影视 同期书在全媒体 时代 的可 持续性 发展的前景如 何? 本 文通过分析 比较 ,探讨 影视与文 学的互动 性带来 的优势 ,
二 、全媒体时代影视 同期书异军突起
2 0 世纪 3 0年代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 为 ,人们正在
由长江 文艺 出版社于 2 0 1 4年 出版 的 原来是美男啊》 ,
“影视同期书”类型特点浅析

224“影视同期书”类型特点浅析宋蕾佳(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随着大众影视业的不断发展和图书出版业的环境改变,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将目光投向了影视同期书,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不同类型、内容的影视同期书。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影视同期书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梳理影视同期书的现状,提出未来影视同期书的出版策略。
关键词:影视同期书;出版;原著;改编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13-0224-01“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先生的这副对联可谓家喻户晓,很多人通过阅读小说走进了金庸的武侠世界,但更多的人则是通过一部部精彩的影视作品而产生了对“武侠梦”的无限憧憬。
几乎每十年影视界就会掀起一股“金庸热”,也许是因为小说本身的优秀,促使了改编作品的成功,但也未尝不是由于影视作品的大热而更好地成就了金庸作品。
原著小说与影视剧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即优秀的作品总是在互相成就。
一、影视同期书的概念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属于大众传媒业范畴的影视行业必然要加快影视作品的制作进度,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多的优质作品,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因此,每年总会有大量的影视作品制作发行,虽然编剧队伍人才济济,但就其每年的创作体量和周期来说还远远达不到影视公司的需求,所以很多公司把目光投向了对于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上,这不失为一种捷径。
这种被改编过的作品就是影视同期书的一种,还有诸如《微微一笑很倾城》《爸爸去哪儿》《白鹿原》《蜀山战纪之剑侠传奇(手绘珍藏纪念版)》《偏偏喜欢你》等作品也都属于影视同期书的范畴。
从广义上来说,“影视同期书是对那些与影视产生互动的文学图书的一种总称”。
[1]而从狭义上来说,即“当某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正在热映或热播时,出版社立即推出的由电影或电视剧本改编整理的同名图书”。
二、影视同期书的类型及特点“可以说,正是一个以大众娱乐为纽带的贯通各种媒体和市场的产业链和商业生态价值链造就了社会娱乐生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小说到电影剧本——80年代以来小说改编现象透视与反思

80年代以来,现代经典小说被搬上了银幕,鲁迅、巴金、茅盾、老舍等等 现代作家对于自己作品被改编有着不同的看法,一改以往泛泛而谈,深入小说和 剧本,对照两者,审视当代改编者是否尊重原著,改编是否成功,对现代经典作 家作品的改编从文本上进行考察。80年代,是作家“触电”萌发的阶段,作家 直接或问接接触影视,一“第五代导演”挖掘了许多小说成为了他们功成名就的砝 码,1988年王朔电影年将小说改编推向了一个高潮。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的 推动,多元文化的驱动,作家涉足影视成为了书籍出版电影上映炒作的热点,作 家创作的主动迎合,带来了作家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带来了“剧本式”小说
Abstract
In 80’s later.the contemporary novel arrived reorganize of movie to enter the third high tide now.along wi th the reform variety of SOCial whole aspectses,participating to reorganize of novel more and more,the 1 i teratut。e I,eaded for an edge gladual 1Y。showbiz cul Lure of prosperous, the novel creations faced a new chal lenge,the thought and identi ty of the writer took place huge variety,the writer”get an electric shock”from shallow taste arriwe activelY cater to an etc..these hovels arrived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originally,reorganized the variety and influence for bring to become us to study 80’s the main object of the adapted from the novel phenomenon.
《2024年2022年“现象级”影视作品观察与思考》范文

《2022年“现象级”影视作品观察与思考》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影响力愈发显著。
2022年,我国影视界涌现出一批现象级的作品,不仅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反响,而且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这些“现象级”影视作品进行观察与思考,分析其特点、成因及影响,以期为未来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借鉴。
二、现象级影视作品的特点1.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2022年的现象级影视作品在题材上呈现出广泛而丰富的特点。
从古装剧、现代剧到科幻剧、悬疑剧等各类题材均有涉猎,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同时,作品在内容上也十分丰富,涵盖了人性、情感、社会现象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2. 制作精良,技术先进现象级影视作品在制作上往往投入巨大,画面精美、音效逼真、剪辑流畅。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影视作品在特效、拍摄手法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为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3. 传播力强,影响力广现象级影视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的传播,作品能够迅速走红,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同时,这些作品还能够引发观众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三、现象级影视作品的成因1. 市场需求与观众口味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不断变化,影视作品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现象级影视作品往往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和观众需求,通过独特的题材、内容、制作等方面吸引观众。
2. 创作团队的实力与才华优秀的创作团队是打造现象级影视作品的关键。
这些团队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创意,能够为作品注入新的元素和内涵。
同时,他们还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为作品的制作提供有力保障。
3. 政策支持和文化自信的推动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以及文化自信的推动也为现象级影视作品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政策支持为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而文化自信则激发了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2024年2022年“现象级”影视作品观察与思考》范文

《2022年“现象级”影视作品观察与思考》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影视行业在2022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这一年,多部影视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以及精湛的演技,成为了“现象级”的影视作品。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观察与思考,探讨其成功背后的原因及对行业的影响。
二、现象级影视作品概述2022年,多部影视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包括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电视剧、具有高度创新性的网络剧以及引人入胜的电影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收视率、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三、成功因素分析1. 故事情节:成功的影视作品往往具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它们能够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让观众产生共鸣。
同时,精彩的剧情设置、紧凑的节奏以及丰富的情感元素,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2. 演员演技:演员的演技是影视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精湛的演技能够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内心的情感变化。
同时,优秀的演员阵容也能为作品增添更多看点,吸引更多观众。
3. 制作团队:一个优秀的制作团队是影视作品成功的保障。
从导演、编剧到摄影师、剪辑师,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保障作品的品质。
同时,先进的制作技术和设备也能为作品增添更多亮点。
4. 宣传推广:成功的影视作品离不开有效的宣传推广。
通过媒体宣传、社交平台推广、口碑营销等手段,可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
四、对行业的影响现象级影视作品的成功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提高了整个行业的制作水平,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其次,它们为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思路,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此外,这些作品还为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观影体验,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五、思考与展望通过对2022年现象级影视作品的观察与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 坚持内容为王: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优质的内容始终是影视作品的核心。
《2024年2022年“现象级”影视作品观察与思考》范文

《2022年“现象级”影视作品观察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在飞速发展的媒体时代,影视作品已然成为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载体。
每年都有大量作品涌现,其中不乏引人注目的“现象级”佳作。
本文以2022年为背景,深入观察并思考该年度的“现象级”影视作品,试图探寻其成功背后的逻辑与影响。
二、概述2022年影视市场概况2022年的影视市场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趋势。
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各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涵盖了古装剧、现代剧、科幻剧、悬疑剧等多个领域。
这些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长,更在质量上有了显著提升。
三、现象级影视作品的特点1. 题材选择:2022年的“现象级”影视作品在题材选择上独具匠心,往往关注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2. 制作水平:在制作水平上,这些作品通常具有精良的拍摄手法、剪辑技巧和视觉效果,能够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3. 演员阵容:优秀的演员阵容也是“现象级”影视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实力派演员的加盟和新生代演员的崛起共同为作品增添了看点。
4. 传播力度: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力量,“现象级”影视作品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得以迅速扩大。
四、具体案例分析以某部古装剧为例,该剧凭借精湛的演员阵容、精美的服饰道具和高度还原的历史场景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内容上,该剧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讲述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
同时,该剧还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力量,迅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五、思考与启示1. 坚持内容为王:在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中,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因此,创作者应关注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以真实、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打动观众。
2. 提升制作水平:精良的制作水平是“现象级”影视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创作者应不断提高拍摄手法、剪辑技巧和视觉效果等方面的能力,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的阵地, 点击率过万, 回帖数 50 余万。“武林外传吧”还组织 有《我为“超女”狂》《超级女声宝典》《超级女声写真系列》等 7 种
了“粉丝团”与演员的见面活动, 许多吧友为参加此次活动, 特意 图 书 , 一 些 读 者 毫 不 吝 啬 地 将 它 们 全 部 收 入 囊 中 , 表 面 上 看 , 读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影 视 同 期 书 ” 几 乎 成 了 各 出 版 社 争 相 涉 足 的 领 域 。文 学 出 版 界 的“ 龙 头 老 大 ”人 民 文 学 出 版 社 的“ 影 视同期书”做得很有气势。1999 年 王 海 领鸟的 长 篇 小 说《牵 手》创
而又相互促进, 已然成为当今时代文学生产和消费的一种客观 事 实 和 需 求 , 而 且 我 们“ 可 以 预 见 , 影 视 与 小 说 将 在 新 世 纪 里 经 常‘牵手’, 共同创造新的出版奇迹”[3]。
渐成为视觉文化, 而不是印刷文化,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声 年 代 中 期 以 前 , 我 的 15 部 作 品 总 共 发 行 了 不 到 10 万 册 , 而《绝
音 和 影 像 , 尤 其 是 后 者 , 约 定 审 美 , 关 注 公 众 , 在 消 费 社 会 中 , 这 对 权 力》至 今 已 发 行 了 近 20 万 册 ,《中 国 制 造》的 发 行 累 计 达 到 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视觉文化的图像超越了膜拜与审美的功能 了 30 万册。《国家公诉》更是第一版就达到 12 万册。”[7]
动图书的热销并不是一个怪现象, 而是出版商在迎逢大众欣赏 成影视, 待影视播出时再出书。出版者或作者的想法是, 影视的
习惯和审美习惯的一种销售策略。出版社靠影视给受众设置议 播出如能造成轰动效应, 则必然带动图书的畅销。当然还有这样
题, 吸引了他们的“眼球”, 再用“影视同期书”来弥补那些影视爱 的情况, 作家从一开始就直接创作影视脚本, 或者在影视脚本的
冰》《重案六组》 都是该出版社广为人知的作品。作家出版社的 众借此得以宣泄内心的焦虑。在某种意义上, 大众文化在本质上
《绝对权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售罄 13 万册, 一举上了文学图 是娱乐的, 消费的和缓解内心紧张的。大众文化建立在现代工业
书排行榜首。同时,《中国制造》《至高利益》《一场风花雪月的故 生产的机制上, 它与生俱来的市场文化的趋利本性使得这种文
作完成, 经过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正在央视一套的黄金时段播出,
人民文学出版社周密计划在 5 天内出书, 以前所未有的折扣发
二
货, 三天之内全国各大城市同时到书, 媒体的宣传战同期打响。5
月 1 日上午, 王海领鸟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上签名售书。人民文 学出版社为《牵手》出版上下动员, 高速运转, 这一切让作者大为 感慨:“这不是人文社的风格 。”[1《] 牵手》的成功使人民文学出版 社迅速占据了“影视同期书”的出版高地, 之后《大宅门》《橘子红 了》《猎豹出击》《无极》等相继推出, 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腕》、电 视 剧《黑 洞》热 播 之 时 , 同 名 图 书 也 开 始 抢 占 市 场 。 电 影 则是影视文学的“脚本”, 或者是由“脚本”改编而成的“小说版”。
《一见钟情》、电视剧《吕布与貂蝉》还没与观众见面, 同于明显的商
早已摆在了现代出版社社长吴小平的桌上。但影视剧的热播带 业目的。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以后, 并不急于初版, 而是首先改编
和出版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该社将同一作品的两种形式同时推向市场, 互为宣传, 互为促
销, 从而形成电视与图书的互动的全新尝试。
一
相 对 于 文 学 出 版 而 言 ,“ 影 视 同 期 书 ”因 为 有 了 影 视 的 带 动 ,
在 低 迷 、灰 暗 的 图 书 市 场 上 频 频 闪 现 亮 光 。文 学 与 影 视 相 互 交 融
好者多层次的需求, 延伸“品牌”, 使“眼球经济”的效益最大化。 基 础 上 增 加 一 些 小 说 元 素 出 版“ 同 名 小 说 ”, 以 期 制 作 一 部 畅 销
最 后 一 个 原 因 是 作 家 步 入 市 场 的“ 触 电 ”情 结 。20 世 纪 90 图书。毫无疑问, 对“影视同期书”的文学意义和出版价值形式不
年代是一个市场经济占主导, 文化形态多元发展的时代。这一时 同的观点, 其所指显然是这一种类型的小说图书, 也就是狭义上
期, 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和蓬勃兴盛, 使作家们从原先的振臂高呼 的“影视同期书”。
沦落到当下无人喝彩的尴尬境地, 已经或正在走向社会的知识
我 们 对“ 影 视 同 期 书 ”出 版 热 的 冷 思 考 就 是 在 狭 义 的 意 义 上
· · 2008·2
- 239-
文学艺术
CANGSANG
者慕“名”而来, 其实质上则是视觉文化冲击的结果。正如丹尼· 虽然小说和影视是两回事, 但是它们还是可以互动的。影视作品
贝 尔 在《资 本 主 义 文 化 的 矛 盾》中 所 说 ,“ 我 坚 信 , 当 代 文 化 正 逐 的影响还是很广泛的, 对 图 书 销 售 的 作 用 也 相 当 大 。 上 世 纪 90
传方式及如何与电视剧配合等, 都进行了周密的策划。该社先在 化, 娱乐性, 甚至畅销性来衡量文化的意义。曾经掌握中心话语
媒体进行了首轮宣传, 然后在电视剧播出的前几天, 让图书迅速 权的精英文化, 无可奈何地从文化舞台的中心走向了边缘。影视
占 领 市 场 , 并 借 助 媒 体 , 以“ 经 商 要 读《大 染 坊》, 经 商 必 须 讲 诚 同期书, 顾名思义就是出版社在影视剧热播的过程中或其刚刚
而登场于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领域, 以其视觉愉悦性体现出王
一川所说的鲜明的“视觉凸现性美学”特征, 即“那种视觉画面及
三
其愉悦效果凸现于事物再现和情感表现意图之上从而体现独立
审美价值的美学观念, 即是视觉镜头的力量和效果远远超出事 物刻画和情感表现需要而体现自主性的美学观 ”[4]。影视是对人 视觉的冲击, 在冲击之下, 其实读者有时并不是因某本书好才去 买, 而是在某种引导下进行。大众文化的类像化造就了大众审美 趣味的感性化, 使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直观的享受与感受, 传统的 阅读心理与习惯被颠覆。“浅阅读”的接受心理, 甚至有时只是有
分子必须认真面对文化生存的困境。同时, 作家的“铁饭碗”被打 进行分析的。
破, 开始思考“柴米油盐”的艰难, 作家写作的商业化和市场化趋
首先, 文学思想内容的淡化。以往是作家先推出小说, 再把
向开始在实践中推行。在如此迅速转换的生存环境中, 更多的作 小说改写成剧本搬上银幕。而现在有些作家已开始把“程序”颠
自己熟悉的明星封面, 就足以让读者慷慨解囊。
判断和理解的不足, 反过来会对原著有新的体现; 这也就形成了
再次, 出版社借鸡下蛋的策略。出版社做“影视同期书”无非 初版的商业目的和读者阅读期待的两相契合。因为保持了固有
是想借助影视资源拉动小说的销售。媒体上关于影视方面的文 的文本形态, 文学原著的精神和它的艺术感染力不致流失, 所以 章非常多, 如果出“同期书”, 出版社在宣传造势上就不必花太大 两 种 不 同 形 态 的 艺 术 之 间 的 交 相 辉 映 和 相 得 益 彰 为 人 们 所 乐
信”[2]为诉求点, 展开新一轮宣传, 使本书迅速得到目标读者群的 结 束 不 久 , 利 用 观 众 对 于 影 视 剧 情 节 和 人 物 命 运 发 展 的“ 好 奇 ”
认可, 并由此带动了在其他各类读者群中的销售量, 该书出版后 和“先睹为快”的心理, 及时出版发行的影视剧的文字“克隆版”。
圈 可 点 , 以《大 染 坊》为 例 : 该 社 从 小 说“ 在 商 言 商 ”的 特 点 出 发 , 使用价值当作了重要的, 有时是最重要的目的。人们不再以个
对读者对象的定位, 同类图书的市场调查, 图书的装帧、定价、宣 性 、创 造 性 、超 越 性 这 样 的 概 念 来 评 价 和 要 求 文 化 , 而 是 以 大 众
从广义上来说,“影视同期书”可以包括两种类型的图书: 一 种是由已初版的小说改编为影视, 在影视播出时重新出版的小 说图书; 一种是与影视基本上同时问世的小说图书。重新出版被 改编成影视的小说原著, 它的固有的文本形态并未受到丝毫的 改编, 小说原著通过影视艺术的二次阐释, 以视觉艺术的形象, 补充和扩展了由于素养、学识等原因可能造成的对语言艺术的
力气, 而且效果明显, 甚至形成“图书越来越依赖收视率或票房。 见。
可以说电视电影放什么, 什么书就跟着火”[5]。《天下粮仓》正在播
第二种类型的小说图书, 即狭义上的“影视同期书”, 它可能
放 之 际 , 同 名 的 小 说 和 剧 本 也 摆 上 了 大 小 书 店 的 书 架 ; 电 影《大 有两种文本: 一种是具有原创性的首次初版的小说文本, 另一种
家开始注重自我作品的市场效应。在 90 年代文学与影视结盟现 倒 过 来 了 , 即 先 创 作 剧 本 , 再 改 写 成 小 说 , 然 后 把 小 说 和 影 视 在
关键词 影视同期书 大众文化 视觉文化 双刃剑
最近几年, 与影视作品同时问世的影视同期书现象愈演愈 从各地赶来北京。吧友们自发印刷了《武林外传》各个演员及剧
烈。在电视剧和电影所造成的广泛社会影响之下,“影视同期书” 组全家福的海报及展板。江苏文化出版社因推出电视连续剧《月
极大地改变了文学图书市场的格局, 一举成为文学出版的热潮 色撩人》, 首次成为由国内出版社独家投资拍摄的典范和先例。
半年销量就达 12 万册。山东出版社推出的多家卫视热播的古装 由此, 不难看出影视同期书无疑是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
情 景 喜 剧《武 林 外 传》的“ 影 视 同 期 书 ”— — —《武 林 宝 典》的 操 作 更
其次, 读者对视觉冲击的迷恋心理。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