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下册)

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下册)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下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3. 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统计和概率知识。
过程与方法1. 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独立学习等学习方式。
3. 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
2. 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 能够克服困难,有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运算1. 整数的四则运算。
2. 小数的四则运算。
3. 分数的简单运算。
2. 几何图形1. 基本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2. 图形的变换。
3. 图形的位置和度量。
3. 量的计量1. 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和换算。
2. 时间的计量和换算。
3. 质量、温度、速度的计量和换算。
4. 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统计图的制作和使用。
3. 简单概率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平时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单元测试评价: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评价:对整个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学课件: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
3. 教学素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4. 教学工具:计算器、直尺、量角器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安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巩固。
以上是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下册)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下册)

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下册)目标1.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理解乘法的概念和乘法表的运用,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3. 熟练掌握除法的概念和除法算式的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4. 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5. 学会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运算。
6. 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操作和判断。
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练2. 乘法-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乘法表的研究和运用- 单位乘法和零乘法的理解3. 除法-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除法算式的研究和运用- 余数的理解4. 分数-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的加减运算5. 测量- 长度的测量和单位换算- 面积的测量和单位换算- 体积的测量和单位换算6. 图形- 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分类- 图形的绘制和操作- 图形的判断和分类练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结合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
3. 利用教具和实物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组织小测验和练,检查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
5. 老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定期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和作业,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提升。
3.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积极性。
4. 家长反馈和老师观察,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困难解决能力。
参考教材1. 《小学数学教材(下册)》2. 《数学研究指导教材(四年级下册)》3. 其他相关参考书籍和教学资源备注本教学大纲为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参考文档,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设计者:张健方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设计者:张健方●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授课时间:四则运算 6课时位置与方向 4课时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0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课时三角形 6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课时统计 4课时数学广角 4课时总复习 4课时总计 58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生会说出小数的意义,会总结出小数的性质,并且能运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会举例说出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学生会说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的过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学生会说出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会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会确定物体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会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举例说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会解决植树问题,并能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植树问题的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安排序号数学领域训练重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1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2、数的运算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小数的加减法3、四则混合运算4、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352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2.图形与变换5、位置与方向6.三角形103 统计与概率简单数据统计过程7、统计 44 实践与综合运用综合运用8、数学广角 9、营养午餐 10、小管家 6三、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的开发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来源:《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时数:60课时设计教师:陈锐杨俊利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知道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学会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会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学会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并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内容包括: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主要内容有: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给出物体的位置、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一、教材整体介绍本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与具体内容目标为依据来编写,体现了新世纪《义务教育课堂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材编写的知识思想。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
二、教材的主要内容(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图形与几何1.第二单元“三角形和四边形”。
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 180 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观察由 5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课程纲要1资料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作者:任春锋单位:新密市白寨镇张楼沟小学日期:2011年12月7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程纲要一、学情分析: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
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课程目标:1、数与代数:(一单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四、六单元)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空间与图形:(二单元)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五单元)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统计知识:(第七单元)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实践活动: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整理复习: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反思。
1、课程资源①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各领域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单元内容和各课时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课程纲要(四年级下册)◆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课目名称:小学数学◆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授课时间:四则运算 6课时位置与方向 4课时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10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课时三角形 6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课时统计 4课时数学广角 4课时总复习 4课时总计 58课时◆设计者:新村镇吴庄小学时建峰一、学生、教材及其资源背景分析:从四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学习,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生活经验,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复习内容,常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定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去处顺序,发现一些去处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而今,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拆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拆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数学思考方面1、在联系已有的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2、能对现实生活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根据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学习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数:60课时左右课程简介: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二),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和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及观察体验使学生能够辨认识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班班通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1、通过探索,发现两端都栽和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尝试探索、实验、直观演示、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
◆学生期末综合素养评价:
从四个方面按照“概念理解、计算、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考察更加客观全面。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加法运算定律
2
3
4
3.30-3.28
2.乘法运算定律
5
5
3.29-4.5
整理和复习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2
2
清明休息
6
4.6-4.12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5
7
4.13-4.19
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小数与单位换算
3
2
8
4.20-4.26
5、小数的近似数
整理和复习
4.对于更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及动手实践学习领域评价,如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设置情境交际,口(笔)算比赛,拼、摆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力。
◆阶段性评价:
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单元测试、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计算园地、实践操作、实际应用四个板块;另外结合单元内容随时对学生进行计算测试;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3
2
9
4.27-5.3
期中考试
4
11
5.11-5.17
三角形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
3
12
5.18-5.2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5
13
5.25-5.31
图形的运动 (二)
5
14
6.1-6.7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1.平均数
2.复式条形统计图.
营养午餐
2
2
1
15
6.8-6.14
难点:
1、准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能列出正确的综合式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0不能做除数。
班班通
口算卡片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用几个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2、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5.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操练、提问及语言行为习惯的培养。
6.注意传授知识与及时评价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及时改进。
(三)教学进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
3.9-3.115
四则运算
4
3月9日开学
2
3.16-3.22
四则运算
5
3
3.23-3.29
观察物体
运算定律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日 期:2014年3月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 时:56课时
一、课程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实施对策
1.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2、小数的简便计算。
难点:
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班班通
第七单元:
统计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
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难点:
从观察到的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
班班通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
单元
目标要求
重难点
教具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掌握有关0的特性,知道在运算过程中0不能做除数。
◆过程性评价:
1.口头评价:在日常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予随机评价。如课堂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发言,重视评价语的针对性、指导性、激励性,有教师点评,同伴评价。
2.作业评价:作业实行双项评价,字体+正确率,字体可看出学习态度,整洁干净可看出学习习惯。方式:(优A,优B,良A,良B),红花等。
3.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评价:在班级后面的争星光荣榜中有记录。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重点:
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
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班班通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操作、判断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践中发现三角形有稳定性。
难点:
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班班通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重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难点:
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班通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