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合集下载

两人对话如何高效布光?

两人对话如何高效布光?

两人对话如何高效布光?在大部分电影中,两人对话都会使用对切镜头来组接画面。

中景、近景或特写画面,将空间距离拉近,观众既能听清对话内容,又能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

而对切镜头的光线处理,在电影发展中也已经形成了系统高效的照明方法——交叉光照明法。

交叉光照明方法有三种形式:(1)后交叉光照明(2)前交叉光照明(3)一前一后交叉光照明后交叉光照明对切镜头的结构往往第一个镜头是交待镜头,交待二人空间位置关系,多采用全景或中景画面,景别稍大些,交待人物和空间关系。

二人谈话镜头多采用近景或特写,机位角度:交待镜头多采用正面角拍摄,而对切画面多采用外反拍角或内反拍角拍摄。

在电影《雨果》中,乔治·梅里爱(本·金斯利饰)发现雨果(阿沙·巴特菲尔德饰)会修理机械,便拿出坏掉的玩具老鼠让他修理,这里有一组两人的对话镜头。

画1:中景,乔治在画左,雨果在画右。

正面角拍摄。

照明雨果的主光a1在乔治身后;照明乔治的主光a2在雨果身后。

两盏主光灯在人物身后成交叉状态照明人脸,在人脸上呈现斜侧光照明。

对着镜头的侧面脸是背光面,暗色调,正面脸处在受光面之中,呈现亮色调。

因此,二人正面脸都是明亮的,能让观众看清面部表情,这是后交叉光的特征。

对构图风格来说,具有“封闭式”构图的特点。

画2:乔治近景。

内反拍角斜侧机位拍摄。

主光a2处在斜侧光照明,正面脸亮,侧面脸暗,体感较强。

画3:雨果近景。

内反拍角斜侧机位拍摄。

主光a1处在斜侧光照明,同样正面脸亮,侧面脸暗,体感较强。

注意,后交叉光照明主光可以有光源依据,也可无光源依据。

灯位示意图前交叉光照明同样是在电影《雨果》中,雨果和伊莎贝拉(科洛·莫瑞兹饰)在书店第一次见面时,也出现了一组对切的对话镜头。

画1:全景,雨果在画左,伊莎贝尔在画右。

照明二人的主光在人物前方(相对于摄影机),人物呈现平光照明效果,虽然缺少影调变化,但在全景画面里,人脸面积很小,只要让观众能认出是谁就可以了。

浅析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拍摄技巧

浅析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拍摄技巧

浅析人物采访中用光与构图拍摄技巧1 人物采访中用光的拍摄技巧光线有冷暖、角度、明暗、顺逆变化,在不同光影中人物刻画的心理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在自然光下,光线的色温、角度等存在紧密的联系及常态变化,对光线角度及色温进行了解及掌握,将直接影响到人物刻画的形象。

合理调整及改变用光规律,对人物采访拍摄十分有利。

1.1 室外人物采访中用光的拍摄技巧色温较低的情况在一天主要集中在日出与日落,在摄影摄像中能够将生活气息较好反映出来的色彩为暖色调,这类光线主要应用于情感类人物的拍摄。

在人物采访中普遍选择在日出后2 小时及日落后2 小时进行人物采访的拍摄工作。

在采访中部分节目要对人物刚毅、阳刚的一面进行刻画,通常会选择在中午时分进行拍摄,这个时间段明暗具有强烈的反差,易于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

但这种光线在人物面部很容易产生较重的阴影,不能将人物面部的真实表情表现出来,可以选用规避的方式,也就是选用适当的场景及遮挡物等,同时也可以选用一些辅助设备,如反光板等对其光比进行适当的调节。

在人物采访中最常用的光就是前侧光,也可以叫作三角光,这种光可以将人物的立体感充分展现出来。

在对人物特定形象进行展现时,可以选用逆光进行拍摄,在场景较大的情况下能将画面的纵深感充分展现出来。

1.2 室内人物采访用光的拍摄技巧在室内进行人物采访时,如选用自然光进行拍摄,必须对屋内窗户投进来的光线进行合理利用,确保人物的光照位置满足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的需求。

可以通过窗帘遮挡、被摄体所在光线远近位置适当地调整光比,这样可以增加人物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2 人物采访中构图拍摄的技巧在对人物采访时,必须先对采访人物的性格、爱好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在拍摄过程中,应围绕采访主题及内容,充分体现电视画面中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在人体拍摄时,应重视图像的水平情况。

在摄像机应用中,多数人只对云台上的水平仪进行观察,查看其是否已经调节到水平情况,但实际应用中,仅仅对云台上的水平仪进行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选用寻像器对镜头的水平位置进行观测。

室内采访现场布光技巧

室内采访现场布光技巧

室内采访现场布光技巧作者:暂无来源:《数码影像时代》 2011年第4期文/图Camlight室内现场采访的环境特点主要有三个:一、多数情况是由被采访对象确定采访地点,因此无法预先在现场做准备;二、现场环境较复杂,包括光照强度、方向和色温等j三、多灯布光时电源连接不方便。

根据以上特点,建议采用Camlight套装LED采访灯-KIT-15,该套装灯为四只PL-1250灯,单灯二米照度大约为1000LX,照射半径大约是0.5米,用四只灯布光时照度可达1500LX以上,远大于现场环境的照度。

套装中还有灯架两个,手持杆一个;另外还配有素尼接口专用DV电池和充电器。

该套装灯主要特点是轻便,全部套件由一个双肩包携带,因此外出采访时摄影师工作强度较小,而且便于移动。

如果是长时间采访,也可以使用交直流转换器供电。

室内光照特点分白天和夜晚两种情况。

白天有阳光照射,色温主要以5600K为主,夜晚由于多数房间都用荧光灯照明,色温为高色温,个别情况下为3200K。

PL-1250自带色温转换片,可以适应这两种色温,现场环境照度一般较低,约为300-500L×,用四只PL-1250布光照度会比现场原始照度高很多,也可以认为现场光照对布光影响很小,白平衡完全可以以P L-1250色温未调整。

本文主要是介绍使用PL-1250布光的基本方法和使用特点,但基本还是按照三点布光法,具体应用时会根据现场情况、场景原始光照和采访特点以及要产生的艺术效果来进行调整。

下面介绍基本布光方法:主灯作为主要光源通常被称为关键灯,使用一只P L-1250摄影灯,它的位置取决于你所要表现出什么艺术效果,用配套的灯架支撑,也可用话筒架支撑。

PL-1250热靴连接口上有一个3/8的标准话筒螺牙接口,这也是最方便和便宜的支撑架。

一般把主灯放置在被拍摄主体左或右前侧,也可根据现场光线情况而定,水平位置通常要比镜头高50cm—lOOcm左右,距离被拍摄人物一米左右;不同位置的灯光布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虚拟演播室访谈类节目综合布光方案研究与应用

虚拟演播室访谈类节目综合布光方案研究与应用

虚拟演播室访谈类节目综合布光方案研究与应用
虚拟演播室访谈类节目是现今电视节目制作中常见的形式之一。

其通过虚拟技术将演播室打造成各种场景,让受访者或主持人置身于其中,并使用多摄像机拍摄后合成为一个画面,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在虚拟演播室访谈类节目中,灯光的运用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布光,可以让场景更具立体感、层次感和情感渲染效果,进而增强节目的视觉冲击力。

以下是一些虚拟演播室访谈类节目综合布光方案的研究和应用,供参考:
首先,针对主持人的布光需要做到柔和自然。

可以在前方设置一定的衰减区,用柔光灯打散刚性光源的照射强度,使主持人面部皮肤皮肤色彩柔和,细节清晰,表情生动,不失真实感。

此外还可以利用面部填光灯来去阴影,提高面部细节表现。

其次,对于受访者,需要根据其被演绎场景的不同特征,做出不同布光效果。

比如,对于一些哀伤场景,可以采用柔和的“月光”灯光效果,以产生一种温馨、慰藉的感觉;对于喜庆场景,应加强鲜艳和跳跃的颜色,让观众感到欢快、轻松。

同时,在聚焦受访者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加强背景光源,以保持其画面焦点。

再次,需要根据演播室的场景布局,合理地布置灯光。

如某些节目中,需要对演播室内的背景屏幕进行彩色视频投影,以呈现别样效果。

则可以采用高亮度的头灯以及远距离的特殊灯光来强化屏幕的亮度和色彩,进而建立一个视觉效果与背景完美呼应的整体场景。

总而言之,虚拟演播室访谈类节目的布光方案需要紧贴主题和场景需求,全面考虑受访者和主持人的表现形式,利用各种灯光效果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从而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水准,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基础采访布光教程

基础采访布光教程

基础采访布光教程第一篇:基础采访布光教程基础采访布光教程:主光用5600K色温,然后是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以相同的色温稍低一些的亮度进行灯光补偿;以充分突出主光的表现,让画面中的人物受光达到合适的光平衡。

主光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光的强弱程度。

拉近灯和受访者之间的距离,可以提高主光的照射强度;使用柔光箱,则可以弱化主光的强度。

主光与摄像机之间的角度:45度或者135度的位置。

主光的垂直角度:升高灯光以45度俯角照射。

辅助光的作用是平衡主光源。

不用辅助光,那么主光照不到的地方会产生强烈的阴影。

调整好主光和辅助光之间的平衡,就可以很好地平衡主光在受访者脸部留下的阴影。

辅助光应该设置在主光的对称位置上。

轮廓光的作用是区分背景和受访者的背部,它的位置应该尽量放在受访者的身后,注意避免灯光进入画面造成镜头穿帮。

轮廓光尽量不要照射到受访者的脸部,头发光的强度取决于你的需要,强光会产生与背景更多的分离,还有更多的反射效果,而弱一点的光会更自然一些。

在轮廓光上我们不建议用柔光箱,因为它只是针对边缘的一种补充,我们要注重的还是受访者的正面效果。

背景光就是照射背景的光,背景光太强会分散人们对受访者的注意力;没有背景光,则画面毫无生气。

PROFOTO(灯光)可以遥控光的设置,可以控制各个灯之间的平衡,现场人手不足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第二篇:舞台布光造型基础舞台布光造型基础从今天开始,对舞台布光做一个连续的阐述,文章出自冯德仲1982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灯光设计专业,曾先后数次赴日本研修、访问、进行学术交流,还多次参与中日两国的舞台电视演出协作工作,回国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现担任该专业教研室主任。

本篇是他汇集自己从事舞台、电视灯光设计的创作与教学经验,并参考吸收国际同专业新信息基础上编撰的,是一篇概括舞台灯光创作艺术规律的、简明扼要、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文章。

——本论坛将连续报道,请密切关注!版权所有转载者请注明出处:《舞台灯光设计概要》第一节、舞台灯光的构成要点一、演出空间构成特点建筑,雕塑,绘画是把时间,空间在平面或立体中保持相对永恒的艺术。

拍摄央视栏目的一个采访布光,黑背...

拍摄央视栏目的一个采访布光,黑背...

拍摄央视栏目的一个采访布光,黑背...
这是这一段给央视拍摄的一个采访。

栏目组只给提供了三站300瓦的钨丝灯。

最开始连丝绒布都没有。

就是宾馆窗帘==!
无论三盏灯怎么打都有很多阴影,很是郁闷。

换上黑丝绒以后旧不用担心后面的阴影了。

经过我反复尝试光位。

最后出来的效果如截图,我自己觉得还是可以的。

但是领导看了后说不要黑色背景,于是我们就又找到一个会议室找了图片中那面墙。

问题来了。

屋子比较大,如果不开本来就有的现场灯光光源,单靠三盏灯照度不够。

贴近以后背景就会出现阴影。

离得远光照度又不足以。

我反复尝试最后妥协了一下。

我自己不是很满意效果。

因为我目前想到的就是把灯架高,这样阴影至少会往下面去一些。

如果角度低一点,大块恶心的阴影实在是没法看。

我主光加了两层柔光纸,辅光加了四层柔光纸。

光还是硬的很。

我用KT板大块的围在采访对象周围,希望可以柔化一下灯光。

三盏灯都是300瓦的钨丝灯。

各位有没有更好的光位建议呀?
另外多问一句。

柔光纸一面是光的一面是粗糙的。

到底哪一面应该朝灯哪一面应该朝着拍摄体呢?。

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河北电视台灯光科刘伟)从事电视灯光工作多年来,参加了很多实景的访谈节目和主持人出像的拍摄,经历了拍出漂亮画面的快乐,也体会了不能解决问题的苦闷,在此总结经验和教训,与诸位同仁商榷。

下面我就通过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来讨论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首先介绍我对拍摄实景时要做的工作的一些经验总结:一、实景场地的选择,包括四个方面:(1)与节目部门沟通,要了解编导的创作意图、节目形式和后期制作方案,尤其要与摄像师沟通,尽量提前确定机位和人物位置。

往深一层说,就是要了解合作对象的审美和艺术要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场地的选择,按说是摄像师的工作,可是拍摄场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我们灯光工作的开展,因此务必要自己经心,首先看空间,电视是通过二维画面表现三维空间,如果本身的三维空间就很狭小要表现很好的空间感,无异于痴人说梦,开阔的空间才好设置人物站位、摄像机位和灯位。

人物和背景要尽量离的远一些,这样既便于逆光的设置也便于体现人物和背景的距离。

高度方面要尽量高一些,如果灯位没有足够的高度,人物和背景没有足够的距离,人物光会把背景照得太亮,人的影子也会落到背景上面,会给自己造成棘手的局面。

其次看背景,最好的背景是有纵深感,有透视感,比如窗户、走廊、甚至比较大一些的墙角都行,最好不是一面堵得严严实实的墙面,就算是墙面的话,也尽量不要让人物、机位和墙面成90º角,看一看能否成一个锐角的夹角,这样利用斜面和斜线打破横平竖直的呆板感觉,也许会好一些。

其次,背景色调的选择,最主要的一点是尽量避免反光强度大的材质,否则光斑是个很令人头痛的问题,然后是色调不要太深,因为我们带的灯具有限,用来做景光的灯具比较少。

再次,如果镜头中通过门窗带到了室外的景物,那么就要尽量挑选有草坪、树木或者阴影较多的位置,否则将很难在亮度上做到平衡。

(3)确定灯具种类和数量,关于灯具种类的选择,有三步要思考的内容:先考虑色温,如果是日景拍摄,自然光的照度比较高,透光面比较大无法遮挡减弱自然光,就要选用高色温的镝灯灯具,反之则可选用热光源灯具;其次是灯具的功率,一般在茶馆、咖啡厅、民居等室内拍摄两三个人的访谈时,镝灯配置1.2kw、575w、200w,热光源配置1kw、800w、500w 等型号即可,功率再大的话负载和耗电量都将成为困难。

人物采访类短视频拍摄技巧总结布光机位和镜头都要这样做

人物采访类短视频拍摄技巧总结布光机位和镜头都要这样做

人物采访类短视频拍摄技巧总结布光机位和镜头都要这样做在拍摄人物采访类短视频时,布光、机位和镜头的选择都是关键因素。

下面是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你拍摄出高质量的人物采访类短视频。

一、布光技巧1.自然光:尽量利用自然光拍摄人物采访。

选择一个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拍摄,避免直射的阳光。

如果在室内拍摄,也尽量选择光线明亮的位置,如窗边。

2.补光:如果光线不足,可以使用辅助灯光进行补光。

使用柔光箱或反射板来柔化光线,避免硬阴影。

将补光灯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使人物面部光线均匀,轮廓清晰。

3.色温一致:注意光源的色温一致性。

如果使用了多个光源,确保它们的色温相同,以避免画面出现色差。

二、机位技巧1.眼平位:将摄像机放置在与被采访者的眼睛平齐的位置上,这样可以使观众更直接地和被采访者进行接触。

这个机位是最常用和自然的机位之一2.逆光位:当被采访者的背景光较亮时,可以选择逆光位机位。

被采访者会出现一个轮廓,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但是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曝光和背景过于鲜亮。

3.略高位:如果想要给被采访者一种权威感或是强调其身份地位,可以选择略高位机位。

这样可以使被采访者显得更加威严和自信。

三、镜头选择技巧1.镜头焦距: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镜头焦距。

广角镜头可以展示环境和背景,使画面具有宽广感;长焦镜头可以聚焦人物,突出人物的表情和细节。

2.切换镜头:在人物采访过程中,可以适时切换不同镜头,使画面具有变化和吸引力。

例如,使用近景镜头来突出被采访者的面部表情,再切换到远景镜头来展示其周围环境。

3.感光度和对焦:根据场景的光线情况,调整摄像机的感光度设置。

同时,确保被采访者的面部清晰对焦,以保证画面的质量。

最后,记得在拍摄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和故事,确定采访的主题和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安排拍摄的布光、机位和镜头选择。

同时,也要注意合理运用剪辑技巧,在后期制作中将各个镜头组合起来,使整个短视频更加完整和流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河北电视台灯光科刘伟)
从事电视灯光工作多年来,参加了很多实景的访谈节目和主持人出像的拍摄,经历了拍出漂亮画面的快乐,也体会了不能解决问题的苦闷,在此总结经验和教训,与诸位同仁商榷。

下面我就通过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来讨论实景访谈节目的布光方法和技巧。

首先介绍我对拍摄实景时要做的工作的一些经验总结:
一、实景场地的选择,包括四个方面:()与节目部门沟通,要了解编导的创作意图、节目形式和后期制作方案,尤其要与摄像师沟通,尽量提前确定机位和人物位置。

往深一层说,就是要了解合作对象的审美和艺术要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场地的选择,按说是摄像师的工作,可是拍摄场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我们灯光工作的开展,因此务必要自己经心,首先看空间,电视是通过二维画面表现三维空间,如果本身的三维空间就很狭小要表现很好的空间感,无异于痴人说梦,开阔的空间才好设置人物站位、摄像机位和灯位。

人物和背景要尽量离的远一些,这样既便于逆光的设置也便于体现人物和背景的距离。

高度方面要尽量高一些,如果灯位没有足够的高度,人物和背景没有足够的距离,人物光会把背景照得太亮,人的影子也会落到背景上面,会给自己造成棘手的局面。

其次看背景,最好的背景是有纵深感,有透视感,比如窗户、走廊、甚至比较大一些的墙角都行,最好不是一面堵得严严实实的墙面,就算是墙面的话,也尽量不要让人物、机位和墙面成º角,看一看能否成一个锐角的夹角,这样利用斜面和斜线打破横平竖直的呆板感觉,也许会好一些。

其次,背景色调的选择,最主要的一点是尽量避免反光强度大的材质,否则光斑是个很令人头痛的问题,然后是色调不要太深,因为我们带的灯具有限,用来做景光的灯具比较少。

再次,如果镜头中通过门窗带到了室外的
景物,那么就要尽量挑选有草坪、树木或者阴影较多的位置,否则将很难在亮度上做到平衡。

()确定灯具种类和数量,关于灯具种类的选择,有三步要思考的内容:先考虑色温,如果是日景拍摄,自然光的照度比较高,透光面比较大无法遮挡减弱自然光,就要选用高色温的镝灯灯具,反之则可选用热光源灯具;其次是灯具的功率,一般在茶馆、咖啡厅、民居等室内拍摄两三个人的访谈时,镝灯配置、、,热光源配置、、等型号即可,功率再大的话负载和耗电量都将成为困难。

再次是不同光质灯具的选择,镝灯一般都是聚光灯,而热光源我一般喜欢将聚光灯和泛光灯两种配合使用,泛光灯主要是红头灯,便携且光效较高,只是顶角式灯管易坏,是个缺点。

最后是灯具的数量,这是没有定数的,—人访谈节目的人物光用支灯就能解决,可是要考虑景光的处理就要因地制宜了。

()问清楚该场地的用电负荷量和接电位置。

在头脑中大概形成了布光想法,确定了灯具种类和数量之后,我们就可以预算出所用灯具的总功率了,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余量,基本就可以确定用电负荷量。

接下来就要看准确墙壁插座有几个,能否使用,与拍摄地点的距离,如果墙壁电源负荷不够,就要寻找电源闸箱,考虑接三相电自带配电箱分线了。

二、携带器材,除了灯具、线材之外,辅助器材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诸如电线转接头、备用灯泡、工具包、万用表(先测量现场电压)、配电盒、三相电缆、绝缘胶布、柔光纸、雷登纸、蝶布、反光板、黑旗板、胶带、黑卡纸、小夹子、铁丝等等,有条件的话带上魔术腿最好或者多带两个灯架。

在出发前一定要试灯,检查灯具、灯泡、线缆,如果在这一步偷懒了,将来到了外景吃苦受罪的是自己。

三、布光方法。

双人访谈布光图,如图所示,三人访谈布光图,如图所示。

这些图都是灯光专业书上最基本的知识,在此重复的目的是想说书上的理论总结没有错,照着做不会犯大错误,有些人用了说效果不好是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