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园设计说明-红河滇南绿洲设计说明
公园设计说明范文

公园设计说明范文一、设计背景现代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美观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这个背景下,本次公园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多功能的休闲公园,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提供一个美好的休闲空间。
二、目标定位1.创造空间通过巧妙的设计,营造出一种宜人的空间氛围,为人们提供一个逃离喧嚣的绿色绿洲,让人们能够在其中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
2.提供服务公园内将建立各种设施和服务,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弘扬文化通过公园的设计布局,宣传本地的历史文化,展示本地特色,以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设计要点1.绿化环境公园的绿化环境应该是整个设计的核心。
选择各种植被种类,保证整个公园四季都有植物开花的景观,增强人们对自然的感知和美的享受。
同时,在公园中设置喷泉、湖泊等水景,使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水的魅力。
2.设施设备公园内预计设置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备、座椅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健身设施包括有氧器械、力量器械等,让人们可以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
儿童游乐设备包括秋千、滑梯、蹦床等能让孩子们玩得开心的设施。
座椅应设置在各个景点的周围,方便市民休息。
3.建筑景观公园设计中应考虑到景观建筑的设置,既能满足实际需要,又能够形成美观的景观,如亭子、展馆等。
这些建筑景观应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通过特殊的造型和装饰方式,展示本地文化。
4.游道与花坛为方便居民在公园中散步,设计中需要设置宽敞的游道,并依据公园布局规划合适的位置,布置各式花坛。
不仅能增添美景,还能提供人们锻炼身体和欣赏美景的舒适环境。
5.景观照明考虑到公园的使用时间,必须充分安排景观照明系统,使公园在夜晚可以保持一定的亮度,并突出重点区域的照明效果,提高夜间使用率,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四、管理与维护为了保持公园的良好环境,需有专门的管理团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主要工作包括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和更换,维护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清理垃圾,保持公园整洁。
河道生态公园设计理念

河道生态公园设计理念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以保护、修复和提升河道生态系统为核心,结合城市景观规划和公园功能要求,创造一个既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又能增强城市生态功能的绿色空间。
首先,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保护生态系统。
通过保护河道水质和流域环境,建立生态廊道并优化岸线结构,提高景观价值,保留和增加植物种类,促进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增加。
设计中应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减少土地开采、水土流失和污染。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保护河道沉积物和湿地,建设人工湿地以增加水势的缓冲能力,建造反渗透池以净化雨水和污水,并利用植物吸附污染物。
其次,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修复生态系统。
通过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并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提高废弃和污染土地的质量,重建河岸和河道的生态过程,建立湖泊和湿地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并增加河道的可持续性和承载能力。
设计中应注重保护河道景观的完整性和原生植被的恢复,重建湿地和沼泽区,增加鱼类和水生植物栖息地,并设置复合土工材料以防止水边的侵蚀和波浪冲击。
最后,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提升生态功能。
通过合理设计公园的功能和布局,尽量减少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干扰。
设计中应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供市民休闲和锻炼,同时减少汽车和机动车对河道的污染和破坏。
建造连接公园和周边绿地的绿色走廊,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网络,并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和场所。
设计中还应设置教育和展览设施,提供生态教育和科普知识,增强市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综上所述,河道生态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保护、修复和提升河道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既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又能增强城市生态功能的绿色空间。
通过保护生态系统,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并提升生态功能,实现了公园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为城市带来更加美丽和宜居的环境。
生态景观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xxx位于xxx区域位置,该基地地块处在双十结构的交汇处,是科创新城生态,人文,艺术的结合点。
生态公园的存在给整个城市的景观提升了更多的生态性,在此区域设计中试图以流畅的简洁的造型塑造出独特的现代生态景观。
在认真的分析了公园和周边环境的关系后,运用地形学的多种形式模拟,塑造出不同的自然地貌,以简洁的几何式手法表现出丘、平原、森林等不同的自然生态体系,注重生态的连续,在不同的地形中以柔和的林木沟通融合,让景观真正的立体化。
在不影响原有的自然景观下运用人工技术去创造一个自然平衡让后让其自身能够维持这种平衡。
在原有的基地基础上创造多种形式的自然生态环境,河谷,水池,湿地,山林,坡地,树林等。
让其多样化的生态环境自动调节,认真的对活动区域进行划分和界定,合理的让人为活动尽量少的影响这个生态系统。
因为这个公园大面积是水体,所以滨水设计非常的重要,我着重做了滨水区。
滨水区多呈现出沿河流、海岸走向的带状空间布局。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将这一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通过林荫步行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宾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而且也可以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
在适当的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
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公园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
滨水区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视线清晰度高。
在滨水区沿线应形成一条连续的公共绿化地带,在设计中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内容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及滨水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创造出市民及游客渴望滞留的休憩场所。
生态园设计

生态园设计生态园设计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生态园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休闲娱乐场所,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生态园设计旨在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生态友好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在其中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首先,一个成功的生态园设计需要有合适的场地选择。
场地应该具备较大的面积,以容纳各种不同功能的设施和景观。
同时,场地选定时应考虑到交通便利性,确保人们可以方便地到达生态园。
其次,生态园的设计应注重多样化和可持续性。
在景观设计方面,应采用大量的植被和植物景观,增加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可以选择各种树木和花卉,并将其布置成不同的园林风格,如中式园林、日式庭院等,以满足人们对不同风格的景观的需求。
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应采用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如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园区提供清洁能源。
在设施和活动方面,生态园的设计应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求。
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区、户外运动区、休闲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让人们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环保教育活动,如绿色工作坊、植物栽培培训等,提高人们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生态园设计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和便利性。
在园区内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监控摄像头、消防设备等,确保人们的安全。
同时,应合理规划道路和通行区域,便于人们在园区内的行走和交通。
最后,生态园设计需要注重细节。
可以设置各种座椅和休息区,以方便人们休息和观赏景色。
还可以在园区内设置标识牌和指示牌,引导人们前往不同的景点和设施。
总之,生态园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场地选择、多样化的景观设计、丰富的设施和活动、安全和便利的考虑以及精心的细节处理,我们可以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生态友好的生态园,为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亲近的休闲娱乐场所。
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陆良县马街镇特色小镇(爨隆园)及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一、项目背景马街镇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地处陆良坝区,属陆良盆地拗陷带、龙海山断裂带,马街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如春,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的特点。
植物资源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桉树、侧柏等,具有丰富多彩文物古迹及文化遗产。
二、规划依据国家和省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J185-2002)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4、《居住区设计规范》《居住区设计导则》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9、《城市绿化工程及验收规范》(CJJ/T82-99)三、规划主题、目标及定位1、公园设计主题为:“碧水环绕・马街新韵”小区景观设计主题:新马街、新思维、新商圈。
2、基本原则1)高起点,高要求2)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结合(功能、景观、生态三结合)4)突出生态、“以人为本”原则3、指导思想1)整体性原则2)小区创造新都市城市景观,生态公园为自然的生态景观。
3)营造交流氛围、满足市民的生活、消费、游憩的活动场所,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景观的文化、审美意境5)植物的乡土性原则四、具体设计设计公园“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境,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
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
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
其表现形式自然、原始、充满野趣,完成后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地景观效果。
景观通过自然生态湿地的表现形式,以水为主题发散衍生各种景观节点如水上折桥、水上亭、水岸广场、观鱼台、岸边栈道、湖心岛、水上木桥等等,展现从水文化和湿地公园自然之美。
云南绿化设计理念

云南绿化设计理念云南绿化设计理念云南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云南的绿化设计中,应该充分发挥云南的自然资源优势,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云南的绿化设计中,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植被。
云南是我国的南方绿宝石,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
我们应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本地的植物,以适应云南的气候和环境。
除了通过植被保护和恢复,我们还应该保护和修复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为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其次,在云南的绿化设计中,应该注重推动生态旅游。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生态旅游景点,如国家级自然公园、生态农庄、自然保护区等,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
同时,我们还可以推广一些绿色旅游理念,如低碳旅游、环保旅游等,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再次,在云南的绿化设计中,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水资源。
云南是我国的水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云南的水污染和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水资源,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循环水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等水资源管理方式。
最后,在云南的绿化设计中,应该注重推动环境教育。
通过开展一些环境教育活动,如环境科学知识讲座、环境保护知识普及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生态学校、生态公园等,为学生和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学习和体验生态环境的场所。
总之,云南的绿化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通过保护和恢复植被、推动生态旅游、保护和恢复水资源以及推动环境教育,我们可以提高云南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云南的生态环境,推动云南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区的设计理念有哪些

生态园区的设计理念有哪些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园区的设计理念也逐渐成为了当今社会
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园区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建筑。
生态园区的建筑应该尽可能采用可再生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采光、通风和节能等因素,同时也要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打造绿色、健康的办公和生活空间。
2. 生态景观。
生态园区的景观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尊重和利用自然地形、植被和水体等资源,打造出具有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景观空间。
同时,要注重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3. 节能环保。
生态园区的设计理念还包括节能环保。
通过采用节能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和
可再生能源等手段,降低园区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生态园区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园区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社区参与。
生态园区的设计理念还包括社区参与。
园区应该鼓励员工和居民参与到园区的
生态建设和管理中来,增强他们对园区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举办环保活动,培养和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生态园区的设计理念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升生活质量为目
标的。
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园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
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园区能够秉承生态园区的设计理念,为我们的地球做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绿化设计理念

云南绿化设计理念云南是我国著名的绿色之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植被资源。
云南绿化设计理念关键是体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注重追求美学和功能性的平衡。
以下是我对云南绿化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展望。
首先,云南绿化设计理念要始终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
云南地处于我国西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因此,绿化设计要尊重和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保持和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同时,要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等措施,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云南绿化设计理念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云南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良的气候条件,这为云南的绿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绿化设计应该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采用节水灌溉、雨水收集等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要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局,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提高绿地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另外,云南绿化设计理念要追求美学和功能性的平衡。
云南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赋予了云南绿化设计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绿化设计要注重景观的独特性和艺术性,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形式构造等手段,创造出具有云南特色的绿地景观。
同时,要注重绿地的功能性,满足人们的休闲、健身、教育等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云南绿化设计理念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多方合作。
绿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决策。
因此,绿化设计需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多元化的决策机制。
同时,要注重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绿化工程的实施和管理,提高绿化工程的效果和效益。
总之,云南绿化设计理念应该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追求美学和功能性的平衡,注重社会参与和多方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云南的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感言
这是一个被上苍眷顾的地域,北回归线的温馨捆绑了家;悠扬的山,歌唱生活的天堂,这里:阳光明媚,林木繁茂、这里:花溪绿谷,碧水蓝天。
丰淳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古老的民族和动人的传说,唤醒生命的灵感,这就是城市中心的滇南绿洲。
1.1设计概要
项目定位
《滇南绿洲生态公园》位于红河州蒙自市西南部,地势平缓,属于云南哈尼族,彝族多民族聚集之地的首府,是高原之滇的边陲新城。
根据现有规划红线,在开发思路上,运用依山徬水,随形就势而设计道路、景观;保护原有地貌生态植被,从而再造当地多样性森林植物为主要表现形态。
通过保绿、植绿,有效的减少广场,硬质景观等人工痕迹,打造项目亮点,营造休闲度假,低碳环保,生态自然的公益性综合观光公园。
地理优势
《滇南绿洲生态公园》建址区位于北回归线穿越地,构成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突出的季风气候,历史上曾经是滇南军事要塞,经济、文化重缜,是省级文化名城。
自然风光
红河州以其独特的多样性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民俗资源、森林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有众多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
此外,著名美丽的高山河流、浅滩湖泊、森林秀川数不胜数。
历史文化
红河州积淀丰实深厚的民族的历史文化,边陲古道的马玲声,滇越铁路的铮鸣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声,记录着国内外,商贸历史,各民族的生活历史,闪耀着滇南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光芒。
1.2区位条件
《滇南绿洲生态公园》位处于蒙自市和个旧市交界地,红河州政府所管辖区域中心,交通便捷,周边有州卫生院、医疗中心、职教园区、州高等中学、配套居住区、商业综合体等在建项目。
土地为低产农耕地,土壤为云贵高原易性土,腐殖质含量低,肥力中等。
紧邻红河大道,有大面积果园、果林、杂树林、天然林,可做开发建园保护景观林;
西南为未开发地,既有良好的营造生态公园的景观环境。
1.3地形分析
《滇南绿洲生态公园》建址面积1327.32亩,最高处海拔坐标1330米,最低位置海拔1300米,高差30米,年均气温18.6℃,年均降雨量815.8毫米,全年无霜区337天,年均日照2234小时。
结论
地势西高东低,七八个绵延起伏的小山丘,视线高远,景观条件优越。
利用冲沟打造溪水景观带,可营造现代农业化、多样性、丰富的生态公园景观的效果。
1.4景观设计分析
景观风格:综合性新自然主义景观
公园景观定位:郊野风光休闲生态园
红河州本土多样性植物展示园
设计策略:a:地形:顺坡而上,高差沟壑天然而成
b:规划:因地制宜,依山而就,分层分台顺高布置
c:硬质:参照民居,小巧玲珑,灰瓦白墙坡顶宽檐
d:景观:靠山造水,量化得体,师法自然山野景致
打造方式:
a:材料选用:以本土山石,木材乡土材料为主
b:色彩搭配:硬质材料及小品,以天然材料为本色,大地色为主
c:整体布局:保持山地高差变化特色,强调从高往低看及由低往高走的景观体验方式,合开发优质的现代农业展示区,把其规划成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后期可发展生态房产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园区,以现代观光农业景观为主要特色,保证生态餐饮及有特色的乐趣、娱乐项目和休闲环境吸引游客,将其建设成一个高水平、高效益的以旅游为主业的园区.
d:布局高差处理:综合运用多种以自然形态面貌呈现的挡墙效果
e:植栽配植:以当地植物为主,研究当地著名植物、珍稀植物、珍贵药材,突出地域特色,注重植栽多层次变化,四季色相变化,及高差变化,衔接过度的处理从季节上进行合理搭配:每一个季节都有几类(至少一至两个)品种的观赏植物形成整个园区的主题,成为吸引人气的观赏亮点。
例如:3-4月主要观赏各种木兰花、山茶花、樱花;4-5月主要观赏蓝花楹、牡丹、芍药、海棠、紫藤、杜鹃花景观;6-8月主要观赏紫薇、石榴、薰衣草、荷花、睡莲、合欢景观;9-10月,主要观赏桂花、三色堇、八仙花、千屈菜、石蒜景观;11-12月,主要观赏菊花、一品红、报春花,四季可赏的为彩叶植物园。
瓜果类:2-3月青枣、桑葚;4-5月樱桃,草莓、琵琶;6-7月李子、西瓜、桃子;8-9月石榴、桂圆果、葡萄、杏、梨子;9-10桂圆果、梨子、柿子;11-12橘子、柚子、甘蔗……使各个时期都有瓜果可摘,让游客不但有观赏的景观,同时有收获喜悦。
f:小品布置:以当地人文史料为基础,营造山野情趣为主调
结论
结合项目特征,据植物的高矮、色彩、香味进行配置,同时合理配置落叶和常绿植物,远景和近景,个别突出和整体协调,尊重当地气候植被条件,运用本土材料,提炼当地风物,打造有山野情趣的坡地综合性新自然主义景观,构成低碳、环保的滇南绿洲生态园。
给人们的感官以最佳的感受。
1.5景观设计原则
本项目设计将结合建筑规划与地域特色,创造一个环保、低碳、生态、以人为本的休闲观光环境。
在功能位置上尽量满足城市环境多样化的追求;在生态环保上,力求低碳效益的最大化;在景观效果塑造上,创造清新自然的视觉景观;打造丰富且有层次的环境空间,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意境。
以人为本共享的需求与细节,从使用(功能配置)与空间(视觉体验)两个层面提升生态公园的整体品质,最大限度的全方位考虑人群的休闲要求,结合农业观光博览园、珍稀植物观赏长廊、有机蔬菜展示园、生态餐厅、开心农场、百草园、小品、园路、小型绿化广场、健身场地等各种方式设施来促进人与自然的亲和性,拒绝单一为绿化而绿化的形式,为生态园创造一个自然的空间,兼顾不同使用人群的多样化的需求。
关注公益
1.6功能分区设计
项目周边为新规划的滇南绿洲,东面为职教园区、滇南中心医院、住宅小区,南面现状为农田,西北面为住宅小区,北面为商业商业综合体、红河洲一中。
结合项目周边功能布局及地块自身特点进行以下功能区域的划分:
(一)、绿地景观园区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区
(三)、珍稀植物观光园区
(四)、特色植物观光园区
(五)、百草园观光园区
(六)、中草药植物观光园区
(七)、防护林
(一)绿地景观园区:位于生态园北面,面积113034平方米。
该区域紧邻商业综合体片区、中学片区、住宅小区,人口集中、人流量大,建设一定的休闲绿地作为相应的配套,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空间。
(二)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位于生态园中心区域,面积为140748.26平方米,是生态园的主景观区域。
主要布置以下景观节点:
1、无公害生态精品农业观光博览园。
(10985.4平方米)
2、珍稀果木培育生产示范园。
(13350平方米)
3、观光瓜果长廊。
(12799.4平方米)
4、珍稀植物观赏长廊(1127.5平方米)
5、引进国内外新产品种驯化展示园(9373.4平方米)
6、农耕文化展示园(12649.4平方米)
7、设施农业无土栽培展示园(9621.2平方米)
8、农业科技展示园(9391.9平方米)
9、植物组织培养区(5949.6平方米)
10、有机蔬菜展示区(11102.7平方米)
11、休闲园林蔬菜生态餐厅(13905平方米)
12、开心农场(12108.1平方米)
(三)珍稀植物展示区:位于生态园东南方向,面积为256235平方米,拟建在生态农业观光区外围,呈带状分布。
主要布置有红豆杉园、辣木园、木兰园、茶花园等。
(四)特色植物展示区:位于生态园西北侧,面积141326平方米。
该地块有几个小山丘,地形丰富,现场有松林,结合场地现状及地形地貌特点布置以下景观节点:
1、松林
2、纪念林
3、青少年夏令营基地
4、本土特色植物展示
(五)百草园区:位于生态园西南角,紧邻规划市政干道,面积95163平方米。
场地拟大面积种植开花的薰衣草、国庆花,打造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花海景观。
(六)中草药植物观光园区:位于生态园东南角,紧邻职教片区,面积80560平方米,该区域作为种植各种中草药的示范种植基地,可作为红河洲卫生学校和农业学校的教学基地。
(七)防护林:位于生态园西面,面积9240平方米。
为防止西面尾矿坝对生态园的环境污染,建设防护隔离带。
隔离带宽30米,种植抗污染、滞尘效果好的树种,如大叶杨树、海桐、香樟等。
1.7交通规划
道路规划结合原有的道路,合理组织交通流线。
在园区内拟建两个环道及连接各片区的一级主道路,路宽6米,园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车行出入口,形成园区的交骨架,基本满足整个园区的交通需求。
七个片区按各个分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交通细化设计,尽量进行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使整个园区的交通便捷、合理。
1.8植物的配置设计
设计原则:
1.选择乡土树种,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维护成本。
2.遍植具有驱虫灭蚊效果的植物,营造舒适清新的公共环境。
3.注重植物的季象变化,做到四季常绿且季季不同,达到四季畅想的景观效果。
4.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配置的比例约为7:3,落叶植物与开花植物比例恰当。
5.植物总体形成五层垂直绿化景观,并且在挖掘道路形成断面,利用攀岩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提高绿化率。
总体配置:布局按照七片区的功能定位及进行合理配置,使每个园都有自己的特色,道路
种植树种拟选用凤凰木、滇朴、香樟、清香木、银杏、蓝花楹等,搭配常绿植物,形成主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