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的部位及定位方法
肌内注射常用注射部位

2岁以下婴幼儿
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
注 意
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或股 外侧肌进行注射
肌内注射常用注射部位
高丹凤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肌内注射术(2)
肌内注射
注射部位:
选取肌肉丰厚且远 离大血管、神经处 常用的部位:
1.臀大肌(最常用) 2.臀中肌、臀小肌 3.股外侧肌
4.上臂三角肌等
Diagram
臀大肌 定位方法
1.十字法
2.连线法
臀大肌定位方法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 右侧划一水平线,然 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 垂线,将一侧臀部分 为四个象限,其外上 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 部位。
臀大肌定位方法
2.连线法
髂前上棘
注射部位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 线,其外上1/3处为注射部 位。
臀裂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构角法 定位法
2.三横指法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构角法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 于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 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 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 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2.三横指法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标 准)
三、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方法
注射区域: •大腿中断外侧
•膝关节上10cm
•髋关节下10
注射区域:
•取上臂外侧,肩峰下 2~3横指处
•此处肌肉较薄,只可作 小剂量注射
肌内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操作流程:【肌内注射法】一、物品准备:注射盘(复合碘棉签、注射器(2ml)2个、注射卡、表、0.1%盐酸肾上腺素)弯盘、砂轮、干棉签、手消毒液、注射本、笔、生活垃圾桶、污染垃圾桶、利器盒。
二.药液抽吸(在治疗室的准备)1.操作者洗手,应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待干,戴口罩。
2.遵医嘱检查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检查药液有效期及质量:有无沉淀,混浊、絮状物,变色以及安瓿、药瓶字迹不清或无标签等不能使用的情况。
3.轻弹安瓿颈部,使安瓿尖端及颈部的药液沉至体部,用砂轮在蓝色标记处划一锯痕,消毒后待干。
4.检查注射器的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
5.折断安瓿,检查药液内有无玻璃碎屑。
6.打开注射器包装袋,取出注射器,取下针头保护帽,调节针头斜面,使其对准注射器刻度,并拧紧针座,松动活塞。
7.自安瓿内抽取药液。
8.抽毕药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排至乳头处,针梗垂直朝上)。
将保护帽套于针头上,放入注射盘内(打开治疗巾时不能捏的太死)。
9.核对注射卡上的床号、姓名、药名,放于注射盘内注射器尾部备用。
10.再次核对安瓿药名后,请第二人查对(请第二人查对),无误后弃去安瓿,三、床前的准备:1. 推治疗车至床旁,查对床头卡、患者床号、姓名并评估患者。
2. 与患者解释(1床,张涛,您好!我是护士。
,根据医嘱,要为您注射维生素B12。
它的作用是营养神经,对您病情的恢复很有帮助,您需要去卫生间吗?注射右边好吗?我来协助您摆好体位,请您往我这边移一下,再面向左侧躺好。
)四、正式操作1. 选择注射部位。
(1)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作一水平线,再从髂嵴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把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下角为注射部位;(用右手食指中指摸到三个点:臀裂顶点、髂嵴最高点)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触摸髂前上嵴)用右手食指中指轻按注射部位有无炎症、瘢痕、硬结或压痛。
肌内注射法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坐位
为门诊病人 接受注射时 的常用体位。
采用“十字法”或“连线法”定位
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用安尔碘消毒两次
>5cm
进针要点:
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 射器中指固定针栓
针头与皮肤垂直(900角),用手臂带 动腕部的力量,快速将针梗刺入肌肉2.53cm(针梗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2.臀大肌肌内注射以联线定位法是( )
A、髂嵴与脊柱联线外1/3处
B、髂嵴与尾骨联线外1/3处
C、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E、髂前上棘与脊柱联线外1/3处
3.给患者执行注射时,首先要检查药液
A.标签是否清晰
D.有效期
B.有无混浊
E.有无配伍禁忌
C.有无沉淀
4.两岁以下婴幼儿肌内注射部位最好选用( )
A、臀大肌
B、臀中肌、臀小肌
C、股外侧肌
D、上臂三角肌
E、上臂三角肌下缘
5.肌内注射时,以下错误的是( )
A、握毛笔式持针法
B、进针角度为90度
C、针头刺入2/3长度
D、合作者针梗可全部刺入
E、多种药物同时注射须注意配伍禁忌
6.对长期进行肌内注射的患者,护士在注射前要特别注意
A.评估患者局部组织状态
B.针梗不可全部刺入
C.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D.认真消毒患者局部皮肤
E.患者体位的舒适
实训手册相关内容
坐骨神经
向从左臀侧裂或顶右点侧 划然一后从水髂平嵴线最, 高垂侧点直臀向线部下,分作将为一4一个 象象限限,避其开外内上角 为注射部位。
髂嵴最高点 臀裂顶点
避开内角的方法:
肌内注射法详细步骤及要点解析和结果判断

肌内注射法详细步骤及要点解析和结果判断一、目的经肌肉吸收给药。
将一定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织,使药物沿结缔组织迅速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的内皮细胞间隙迅速通过膜孔转运吸收进入体循环,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下组织和皮内组织多,药物吸收迅速,可以迅速达到全身,使药物在较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二、适应证1.药物不能或不宜口服、皮下注射,需在—定时间内产生药效者。
2.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不宜皮下注射的药物,如油剂、混悬液。
3.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药效,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的药物。
三、禁忌证1.注射部位有炎症、瘢痕、硬结或皮肤受损。
2.有严重出、凝血异常的患者。
3.破伤风发作期、狂犬病痉挛期。
4.癫痫抽搐、不能合作的患者。
5.2 岁以下的婴幼儿不宜选择臀大肌注射。
四、操作前准备1.核对医嘱2.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和过敏史。
2)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对用药的认知情况和合作程度。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组织状况。
3.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准备屏风以保护患者隐私。
注意:记录注射时间、药品名称、浓度、剂量和患者的反应。
注意:严格执行查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品名称、药品剂量、时间、用法。
2.注射部位的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股外侧、腹部、后背。
3.消毒:用 75%酒精棉签消毒注射部位皮肤,直径大于 5cm。
4.注射:1)二次核对和排气。
2)左手夹棉签并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进针,小指固定皮肤,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0—400 角,迅速将针头的 1/2~2/3 刺人皮下。
3)左手抽回血,如无回血即可推药。
4)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按压在针刺处,快速拔针,按压片刻。
注意:注意避开皮损、硬结等处,过瘦的患者注射时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
推药速度应缓慢、均匀。
4.患者准备1)向患者解释肌内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配合要点;注意:操作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很重要。
肌内注射操作技术PPT课件

注射部位
• 最常用的部位:臀大肌 • 其次:
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 及上臂三角肌
注射部位
臀大肌十字法 注射定位法
• 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 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 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 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 限并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注射部位
臀大肌联线法注射定位法
• 取髂前上嵴和尾骨连线的 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区
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2岁以下婴幼儿)
•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 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 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 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 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 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 指宽度为标准)。
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 位置为上臂外侧,肩峰 下2~3横指处。
• 注药毕,用无菌干 棉签轻压进针处, 快速拔针,并继续 按压片刻
• 再次核对,协助患 者穿好衣裤,取舒 适体位,整体床单 位
• 回治疗室,清理用
物(针头)
肌肉注射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病区
姓名
考核日期
监考人
项
操作流程与标准
分
目
值
操 1.着装整洁,洗手,两人核对治疗单与医嘱单准确无误。
3
作 2.用物:注射药物、5ml 无菌注射器、安尔碘、棉签、弯盘、 5
3
10.排尽注射器内空气,(适时给予鼓励)左手绷紧皮肤,右手 12
持针垂直刺入 2.5~3cm(针梗的 2/3,消瘦者及小儿酌减)。
11.固定针头,抽回血,缓推药液。
6
12.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并询问患者感受。
3
13.注射毕,干棉签压针眼,迅速拔针。
3
肌内注射常用注射部位

❖二2.、三横臀指中法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标 准)
❖三注射、区股域外: 侧肌注射定位方法
•大腿中断外侧 •膝关节上10cm •髋关节下10cm
•宽约7.5cm
❖四、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注射区域: •取上臂外侧,肩峰下 2~3横指处 •此处肌肉较薄,只可作 小剂量注射
❖臀2.连大线肌法定位方法 髂前上棘
注射部位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连
线,其外上1/3处为注射部
位。
Hale Waihona Puke 臀裂二、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构角法 定位法 2.三横指法
❖二1.、构角臀法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 于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 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 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 区域即为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术(2)
❖ 注射部位: 选取肌肉丰厚且远 离大血管、神经处
❖ 常用的部位:
1.臀大肌(最常用)
2.臀中肌、臀小肌
3.股外侧肌
4.上臂三角肌等
臀Dia大gr肌am 定位方法
1.十字法
2.连线法
❖臀大肌定位方法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 右侧划一水平线,然 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 垂线,将一侧臀部分 为四个象限,其外上 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 部位。
注
2岁以下婴幼儿
意
➢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
➢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或股 外侧肌进行注射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

肌内注射操作流程肌内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药物直接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这种注射方式可以使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循环,起到快速有效的治疗作用。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注射的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进行肌内注射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注射器、消毒酒精棉球、手套等工具。
确保所有工具都是干净的,以避免感染。
接着,选择注射部位。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上臂三角肌等。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注射药物的性质等因素。
然后,进行皮肤消毒。
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注射部位,以确保注射部位干净无菌。
接下来,抓住注射器,将针头插入注射部位。
注射器的角度应为90度,深度视注射部位而定。
注射时需要注意保持手部稳定,避免针头移动。
注射完成后,缓慢推注药物。
在推注药物时,需要注意避免快速注射,以免引起疼痛或不适。
最后,将注射器拔出,用消毒酒精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止血和消毒。
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有出血或渗出,如有需要及时处理。
在进行肌内注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注射器和药物的无菌;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角度,避免损伤神经或血管;注射时保持手部稳定,避免针头移动;推注药物时注意速度,避免引起疼痛或不适;注射完成后及时处理注射部位,避免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总的来说,肌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但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只有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肌内注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肌内注射法

【预防】
1.根据医嘱,正确执行用药方法。 2.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开神经与血管,同时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3.注射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主诉。
【处理】
1.注射过程中若患者主诉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有放射痛,应立即改变注 射方向或停止注射。 2.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用理疗、热敷等方法促进炎症消退和 药物吸收,同时可遵守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并解释 患者准备 护士自身准备 用物准备 环境准备
注射方法及内容
1.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侧卧、俯卧、坐位),使注 射部位肌肉放松。
2.按常规消毒注射部手绷紧皮肤,将针头垂直快速刺入肌内。一 般刺入针梗的2/3,按患者胖瘦适当掌握。 4.放松左手,回抽活塞,如无回血,即可缓缓推药。 如有回血,可拔出少许再行试抽,至无回血,再行 推药。
肌肉、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六、疼痛
【预防】
1.注射技术熟练,做到“二快一慢”。 2.皮下注射进针角度≤45°,以免刺入肌层。 3.皮下注射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4.选择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注射应在皮肤消毒剂干 燥之后进行。
【处理】
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对症处理。
肌肉、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五、过敏反应
【预防】
1.注射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2.注射后观察30分钟。 3.再次核对患者药物过敏史。
肌肉、皮下注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五、过敏反应
【处理】
1.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2.一般过敏反应:①安抚患者,取舒适体位。②立即通知医生,遵 医嘱对症处理。 3.过敏性休克:①应立即停药,将病人就地平卧抢救,呼叫援助, 吸氧并注意保暖,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②立即皮下注射0.1%盐 酸肾上腺素1ml。③心跳骤停者立即行胸外按压,并通知麻醉科,做 好气管插管的准备。④密切观察病情并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内注射的部位及定位方法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
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
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 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
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