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事故信息瞒报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简述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简述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简述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是指在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工程进度和工人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1. 人为操作不当建筑施工作业中的人为操作不当往往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包括操作工人缺乏相关技术知识、操作工人疲劳或情绪激动、操作工人忽视安全规定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2. 施工现场环境不安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施工现场存在隐患或安全隐患未得到及时处理,设备和材料堆放不当、作业空间狭小等,都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3. 施工工艺和技术不足在建筑施工中,如果工艺和技术不足,可能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如果不合格或者未经过保养维护,也容易出现危险。

4. 管理不力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力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包括监理不到位、施工单位管理混乱、施工人员不服从管理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现场的所有工作者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 强化安全技术措施加强施工工艺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使用符合标准的施工设备和工具,严格依法检验和保养施工机械设备。

4. 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对施工安全事故做好应急演练,提高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5. 完善惩罚机制对违反安全规定或造成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建立健全违章违纪从重、从快、从严的惩罚机制,以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建筑安全事故信息瞒报原因及对策

建筑安全事故信息瞒报原因及对策

建筑 安 全 事 故 信 息传 导 流 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发 生 , 一 旦 发 生 了 事 故 , 么 就 该 采 认 识 , 而 那 因此 无形 之 中 成 为 了隐 瞒 信 息 的 帮 筑 行 政 管 理部 门可 给 予 一 定 的 嘉奖 , 推 并 取 各 种 措 施 使 事 故 造 成 的损 失 降 到 最 低 凶 。 广事故控制的经验 , 从而提高企业如实上 程度 , 因此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事故 处理程 当然 , 各级 安 全 生产 监 督 部 门 以 及相 报事故信 息的积极性。 序和 方 法 。在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安 全 生 产 关部 门也是信 息传导流程 上不可缺少 的 ( ) 二 加强监管力度 . 安监部 门和建设 法》 指 导 下 , 务 院 于 2 0 的 国 0 7年 3月 2 节 点 , 们 也可 能因 为某 些“ 8 他 私心 ” 隐 瞒 行 政 管 理 部 门应 提 高对 企业 安 全 生 产 监 而 号颁 布 的 《 安全 生 产 事 故 报 告 和 调 查 处 理 和 谎 报 事故 信 息 。 比如 , 些 地 区 把 安全 管的频率和强度 。 某 不仅要对安全信息进行 条例 》 是对 事 故 调 查 和 处 理 的 具 体行 为 生 产 事 故 的 发 生 率 当 作 管 理 部 门工 作 表 及 时全 面 的检 查 ,发 现 问 题 迅速 解 决 , 就 将 指 导规 范 。 中关 于 事 故报 告 的条 款 明 确 现 的硬 性指 标 , 其 不仅 关 系 到部 门领 导 的 政 事 故瞒 报 的苗 头 扼 杀 在 摇 篮 之 中 : 同 时 , 规 定 了事 故 发 生 后 的报 告程 序 , 事 故 信 治前 途 , 至 也 与管 理 人 员 的工 资 待 遇 挂 对 安 全 事 故 的瞒 报 事 件 , 即 甚 一经 查 实 , 严 应 息 的传 导过 程 。根 据 条例 规 定 , 出 建 筑 钩 。在 强 大 的压 力 之下 , 免有 人 为 了谋 惩 不贷 。通 过 严 惩起 到 杀 一 儆 百 的 作用 , 绘 难 安 全 事 故信 息 传 导 流 程 图 。 ( 1 图 )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与建议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与建议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与建议措施- 建筑技术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业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建筑业的安全问题更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愈来愈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

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1、工程建设各方主体没有履行相应职责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2、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虽然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领域法制建设的框架,但配套的制度建设及各专门法之间的衔接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随着工程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一个项目中多个工种、多个分包商同时交叉施工,代写毕业论文这对安全生产管理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近年来发展的大批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其素质良莠不齐,许多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偷工减料、违章指挥、冒险作业时有发生,施工人员又隶属不同企业,给总包单位安全管理造成极大难度,很难实现对安全生产进行统一管理。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还不能有效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

应利用信息管理手段建立诚信体系和不良记录,把企业市场行为、安全业绩和存在问题全部纳入,与市场准入、资质资格、评优评先、行政处罚直接挂钩。

3、施工人员素质较低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65%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民转为工人,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方式、习惯意识等,还不能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他们普遍未经过基本培训和教育,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4、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防护设施不全如人工挖孔桩工程极易造成坍塌、中毒事故,模板大支撑体系、竹木脚手架等受材质影响可靠性低,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应严格限制使用或予以淘汰。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疾病或死亡事件,给工人、业主、监理人员等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

为此,我们必须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建筑施工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能做的对策如下:1.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感2.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强调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并让他们了解对应的安全操作规范3. 员工的诚信意识与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明白违规操作的后果。

4. 多次组织安全演练及应急疏散演练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构造、气候环境、室外建筑施工的高风险地区等。

要做好的工作有:1.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察和安全检查2.监测气候环境和风险等级,调整工期和施工节奏3.加强对化学品、毒品等危险品的管理,确保存放和使用的有序三、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另一个原因。

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事故发生:1.在施工前,对原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并保证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 订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的质量,尽可能减少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3.根据计划要求及时安装防护措施四、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它涉及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应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建立日常安全检查制度2. 清晰职责、明确责任,避免人员漏洞对安全造成负面影响3. 报警管理机制的建立总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比较复杂,因此防范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要从多方面入手,从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开始,再到加强环境监测,工艺控制和严谨管理。

保障了建筑施工的安全,也保障起建筑产品的质量和用途。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减少事故发生,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员操作不当、行为不慎、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有些施工人员对安全意识存在麻痹情况,不重视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从而忽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2.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也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技术水平不高建筑施工过程中技术水平不高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陈旧设备和工艺,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更新,导致施工安全事故屡禁不止。

4.分包和外包现象分包和外包现象在施工行业中比较普遍,而一些分包或外包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不强,不执行相关安全规程,导致事故发生。

5.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施工现场受自然环境影响,如恶劣天气、地质灾害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对策1.加强安全培训为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传达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规范施工作业流程,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

2.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3.加强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和标准,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4.技术创新施工单位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建筑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在建筑施工、翻修、维护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事故,给建筑工人和周边居民带来损失。

因此,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和防范措施迫在眉睫,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1、施工管理方面不严格在建筑施工中,施工管理方面对其管理不严格,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极低。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危险事故。

2、材料质量问题采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不符合建筑标准,非法或假冒建筑材料的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低质量的建筑材料不能承受大的压力和重量,因此很容易导致建筑物崩塌和其他安全问题。

3、人力因素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在施工现场,各职业人员的工种不同,技能水平差异大,人员结构也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施工中专业操作人员的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安全风险容易发生。

4、自然因素天气等自然因素对建筑施工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

施工现场的恶劣天气会增加工人的工作负担,增加危险性。

例如:风暴、地震、暴雨等天气会给建筑施工带来很大压力。

二、建筑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1、加强施工管理方的责任加强施工管理方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和监管,所有岗位的职业人员坚持落实规章制度。

定期举行安全培训,让每个人都能了解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2、材料质量方面的监管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监管,完善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检验机制。

有效地杜绝不合格建筑材料的使用。

建筑材料市场管理部门定期监督和检查,防止非法或假冒建筑材料在市场上流通。

3、人力方面的加强建筑施工领域需要高度技能的作业人员。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作岗位特点设置专业化工作人员。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更新优化人员配备,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度。

还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确保所有工程、设备、材料和施工人员都符合安全规定。

4、自然因素的预防建筑施工现场可能会遇到各种自然气候影响,这就需要在预摆设方面采取谨慎策略。

如果在不良天气情况下需要进行施工,需要对现场架设工程物资进行加固和防护。

建筑安全事故信息瞒报原因及对策

建筑安全事故信息瞒报原因及对策

建筑安全事故信息瞒报原因及对策作者:蓝海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03期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规对安全事故信息上报流程的规定,找出信息上报流程中容易导致信息瞒报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杜绝瞒报建筑安全事故信息的措施,使事故信息如实、及时地传递,有效降低事故,减少损失。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信息瞒报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一、建筑安全事故信息传导流程安全生产的宗旨就是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一旦发生了事故,那么就该采取各种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事故处理程序和方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指导下,国务院于2007年3月28号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就是对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行为指导规范。

其中关于事故报告的条款明确规定了事故发生后的报告程序,即事故信息的传导过程。

根据条例规定,绘出建筑安全事故信息传导流程图。

(图1)二、事故信息瞒报原因分析事故信息能否如实上报,最重要的就是现场人员——单位负责人——安监部门这一流程阶段。

其中单位负责人的作用尤为重要,是一个关键节点。

当事故发生之后,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如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影响、资质评审等,相关负责人通常会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和采取“破财消灾”的办法,极力隐瞒和掩盖安全事故,破坏事故现场,消除有关证据,对相关人员实施金钱、感情等方面的攻势,在项目内部把事故私了,而不按照规程,把事故信息如实、迅速的上报;另一方面有关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上报。

尤其是在建筑生产第一线的直接劳动者——建筑工人们,由于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经济条件比较拮据等原因,他们普遍没有强烈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事故中发生了人员的伤亡时,直接受害人及其家属,乃至周边的工友们,往往觉得只要获得一笔相对满意的经济补偿费,事情就算圆满解决了,并没有主动上报事故信息的意识。

他们对国家颁布的建筑安全方面的法律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对瞒报、谎报事故信息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无形之中成为了隐瞒信息的帮凶。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简述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简述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与对策简述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危害建筑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其发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等,如下:一、人为因素1.管理失误。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不严格,也没有明确的规范和制度,导致职责不明确和工作不落实,容易引发事故。

2.技术不到位。

建筑工程技术落后,使用设备、材料质量过低等方面出现事故。

3.操作不当。

建筑工人在施工中存在操作不规范、无安全意识或是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等,很容易引起事故。

4.劳动力量过度劳动。

建筑工人存在过度劳动现象,导致身体疲劳,行动不便,从而增加了事故的隐患。

二、自然因素1.天气变化。

在施工过程中,突然恶劣的天气变化可能会对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如大风、大雨和雷电等。

2.地质变化。

在一些不良的地质环境中,如山体滑坡、地陷和地震等,都会给建筑工作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

3.材料自身问题。

一些施工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如果未将问题发现,就会引发事故。

三、技术因素1. 设备问题。

工程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损坏或故障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意外事故,需保养和维修。

2.施工规范与标准不符。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按规范施工并严格要求上岗的工人,就会出现安全隐患。

对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1.明确责任。

建筑施工事故发生后,对工程管理人员和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涉及到法律规定的受罚项,表明负责人应该为事故合法赔偿。

2.规范管理。

强制要求管理人员遵守规范和标准,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保障措施,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3.技术创新。

工程行业任务完成建筑任务的同时,应加强与科技的交流和拓展,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

4.提供培训。

施工人员要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加深对施工安全的认识,培养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习惯,增强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5.安全检查。

对工程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对不符合标准和规范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确保每个建筑施工工时都是安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安全事故信息瞒报原因及对策
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规对安全事故信息上报流程的规定,找出信息上报流程中容易导致信息瞒报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杜绝瞒报建筑安全事故信息的措施,使事故信息如实、及时地传递,有效降低事故,减少损失。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信息瞒报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安全事故信息传导流程
安全生产的宗旨就是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一旦发生了事故,那么就该采取各种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事故处理程序和方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指导下,国务院于2007年3月28号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就是对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行为指导规范。

其中关于事故报告的条款明确规定了事故发生后的报告程序,即事故信息的传导过程。

根据条例规定,绘出建筑安全事故信息传导流程图。

(图1)
二、事故信息瞒报原因分析
事故信息能否如实上报,最重要的就是现场人员——单位负责人——安监部门这一流程阶段。

其中单位负责人的作用尤为重要,是一个关键节点。

当事故发生之后,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如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影响、资质评审等,相关负责人通常会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和采取“破财消灾”的办法,极力隐瞒和掩盖安全事故,破坏事故现场,消除有关证据,对相关人员实施金钱、感情等方面的攻势,在项目内部把事故私了,而不按照规程,把事故信息如实、迅速的上报;另一方面有关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上报。

尤其是在建筑生产第一线的直接劳动者——建筑工人们,由于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经济条件比较拮据等原因,他们普遍没有强烈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事故中发生了人员的伤亡时,直接受害人及其家属,乃至周边的工友们,往往觉得只要获得一笔相对满意的经济补偿费,事情就算圆满解决了,并没有主动上报事故信息的意识。

他们对国家颁布的建筑安全方面的法律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对瞒报、谎报事故信息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无形之中成为了隐瞒信息的帮凶。

当然,各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也是信息传导流程上不可缺少的节点,他们也可能因为某些“私心”而隐瞒和谎报事故信息。

比如,某些地区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当作管理部门工作表现的硬性指标,不仅关系到部门领导的政治前途,甚至也与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挂钩。

在强大的压力之下,难免有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做出违反信息上报规定的事情。

此外,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和数据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足、工作习惯不好、粗心大意、无心之失等非主观意识控制的因素,以及监督技术手段和统计方法的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事故信息的隐瞒和谎报。

三、安全事故信息瞒报对策
(一)管理制度改进。

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安全事故往往采用指标控制的方法,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伤亡人数作为硬性指标,直接与业绩和利润挂钩。

在许多安全事故信息瞒报的案例中,瞒报的最直接致因就是企业为保先进或不受处罚,从而人为地隐瞒或漏报事故信息。

对此,笔者认为,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除了事故发生率和伤亡人数外,还应把对事故的处理情况也纳入业绩考核的范畴,对于及时、如实地上报事故信息,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事故损失的企业,安监部门和建筑行政管理部门可给予一定的嘉奖,并推广事故控制的经验,从而提高企业如实上报事故信息的积极性。

(二)加强监管力度。

安监部门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提高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频率和强度。

不仅要对安全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迅速解决,将事故瞒报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同时,对安全事故的瞒报事件,一经查实,应严惩不贷。

通过严惩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制止事故瞒报的再次发生。

(三)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企业领导的素质,树立“舍小我顾大我”的公仆精神,把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从而杜绝为保护个人声誉和工作业绩,在事故发生后千方百计地隐瞒真相的卑劣行径;二是提高员工的素质,尤其是在生产一线直接从事劳动的职工素质。

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员工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法律常识,使他们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手段,避免一旦受到威胁或蒙骗,不知不觉中成为事故瞒报的直接受害者和帮凶;三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同样是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杜绝瞒报事件的发生。

(四)技术手段。

安全生产管理要不断与新的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与时俱进。

新的监控、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事故防治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不仅能更快速、更准确地搜集到所需的安全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一旦发生事故,也能更快地开展救护工作。

因此,提高安全管理过程的技术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事故瞒报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语
事故瞒报现象在建筑行业屡禁不止,给全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

我们要认真剖析其深层原因,同时从管理制度、监管力度、人员素质、技术手段四个方面着手,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使安全事故如实上报成为常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恶劣影响。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传波,黄吉欣,方东平.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和对策[J].土木工程学报,2004.8.
[2]赵挺生,卢学伟,方东平.建筑施工伤害事故诱因调查统计分析[J].施工技术,2003.12.
[3]李志华.隐瞒、漏报、延报——企业工伤事故统计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J].现代职业安全,2003.5.
[4]言锋宇.“瞒报”正在成为流行病[J].人民公安,2006.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