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

合集下载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的基本观点和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市场经济、效用理论、供需关系、市场失灵及政府干预、完全竞争、边际分析、经济增长和发展。

首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的核心观点是市场经济,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关键作用。

市场经济认为,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市场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并促进经济的最优化发展。

市场经济的基本假设是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行为,通过自由竞争、自由交易和自由定价来完成资源配置。

其次,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建立在效用理论的基础上。

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时会追求最大化自身的满足感,即效用。

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性的,通过比较不同选择之间的效用差异来作出决策。

供求关系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供求关系是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供给方通过提供商品或劳务来满足需求方的需求。

当供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价格稳定。

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础原则之一然而,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也会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达到最优资源配置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会导致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来修复市场失灵,比如通过征税、补贴、监管等手段。

完全竞争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中的理想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不存在垄断者,市场参与者非常多,并且信息完全透明。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和产量由市场自由决定,资源能够有效配置。

边际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的核心工具之一、边际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比较额外产出与额外成本的差异,通过评估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的变化,决策者可以最优化地分配资源。

经济增长和发展也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的重要议题。

经济增长指的是经济规模的扩大,而经济发展则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驱动力和规律,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总的来说,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以市场经济、效用理论、供需关系、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完全竞争、边际分析、经济增长和发展为核心观点和原则。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宏观经济学的现代化理论研究

宏观经济学的现代化理论研究

宏观经济学的现代化理论研究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现象的规律性、机制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现代化理论研究则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以深入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和宏观经济政策评估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寻求更加符合经济现实的信息、理论与方法。

一、现代化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现代化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是宏观经济量的基本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基本理论。

1. 宏观经济量的基本理论宏观经济量包括经济总量和价格水平等方面,需要通过GDP、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进行衡量和评估。

宏观经济量的基本理论主要有生产、需求和货币主义理论。

其中,生产理论侧重于经济产出的决定因素,需求理论侧重于消费和投资的决定因素,货币主义理论侧重于货币供应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2.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基本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稳定理论。

其中,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周期的起因和周期波动的特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本质、因素和机制;经济稳定理论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运行的平稳和稳定。

二、现代化宏观经济学的方法现代化宏观经济学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数学模型研究。

1.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基于实际数据和经验现象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验证理论。

实证研究主要包括计量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两大领域。

其中,计量经济学主要通过统计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实验经济学则是通过人为干预经济环境,来验证经济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 数学模型研究数学模型研究是基于数学方法和模型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工具,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

数学模型研究主要包括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和VAR模型等多种方法。

三、现代化宏观经济学的热点问题1. 非线性宏观经济动力学非线性宏观经济动力学研究宏观经济中非线性现象的产生和规律性。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三讲商品市场均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Y-E)模型国民收入核算等式: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从“总产出=总支出”来看,产出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个因素。

从“总收入=总产出”来看,产出取决于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个生产要素。

在经济危机后的大萧条时期,总需求是制约总产出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提出国民收入的大小由总需求决定。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围绕总需求分析,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仅分析产品市场。

在产品市场上,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总收入(Y)恰好等于总支出(E),则有Y=E,当Y=E时得到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模型称Y-E模型。

第一节消费一、消费与储蓄? 消费(C)是居民户对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是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 储蓄(S)是指收入中除用于消费外的余额。

(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1、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 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是:C=f(Y) 2、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 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如果用S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储蓄函数是: S=f(Y) 1?①短期消费函数:CY=C?C=a+byS=-a+(1-b)y?短期储蓄函数:45o?S=-a+(1-b)yEY?自发消费a:基本消费支出。

不随收入变化而变C动,是最低支出。

Y=C?边际消费倾向:b E?引致消费bY:一定收?C=a+by入情况下,引起的消费支a出。

45oY0?在E的左边,C>Y,负储蓄;在E的右边,CC Y=C C=bY 0 Y (二)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①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C=c/y 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APS=s/y ②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西方宏观经济学3

西方宏观经济学3

宏观经济学
各月CPI涨幅与存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比
CPI涨幅
2019.1 2019.2 2019.3 2019.4 2019.5 2019.6 2019.7 2019.8 2019.9
7.1% 8.7% 8.3% 8.5% 8.2% 7.1% 4.9% 4.6% 4.3%
2019.10 4%
2019.1 1.5% 2019.1.12 16%(大型)
中小型不调整
2019.2 2.7% 2019.2.25 16.5%(大型)
中小型不调整
2019.5 3.1% 2019.5.10 17%(大型)
中小型不调整
2019.10 4.4%
2019.10.20 2.5%
宏观经济学
各月CPI涨幅与存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比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2019.1.25 15%
2019.12.21 4.14%
2019.3.25 2019.4.25 2019.5.20 2019.6.15 2019.6.25
15.5% 16% 16.5% 17% 17.5%
2019.9.25 大型不调整2019.10.9 3.87% 16.5%(中小型) 2019.10.15 17%(大型2)019.10.30 3.6% 16%(中小型)
宏观经济学
各月CPI涨幅与存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比
CPI涨幅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一年期定期存款 利率
2019.11 2.4% 2019.12.5 16%(大型)2019.11.27 2.52% 14%(中小型)
2019.12 1.2% 2019.12.25 15.5%(大型2)019.12.23 2.25% 13.5%(中小型)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特点与展望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特点与展望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特点与展望一、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概述二、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固有特点三、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经典代表四、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展望和挑战五、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启示和应用在当今世界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对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因此,本文旨在系统探究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特点,剖析其存在的固有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提供一些启示和应用案例。

一、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概述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是指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增长等宏观问题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态和基本规律,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以及经济增长、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就业、收入分配、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二、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固有特点1. 原理的成立基础稳定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已经形成并基本稳定。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学者们会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历史经验的调整,但是核心原理是稳定的,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2. 强调计量分析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强调计量分析的方法论,即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构建出符合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

3. 关注市场机制和形态的变化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逐渐趋向关注市场机制和形态的变化。

在实际运用中,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对经济运行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4. 融合国际大都市理论在国际大都市化的背景下,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崇尚城市经济学,即经济活动的集中化程度与城市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

5. 时局影响极大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受时局影响极大,例如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21世纪初的金融危机,引起了整个社会对经济问题的深思和讨论。

三、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经典代表1. 米尔顿·弗里德曼米尔顿·弗里德曼是20世纪的宏观经济学家,主张市场经济下的个人自由和政府的限制。

他是凯恩斯经济学思想的主要批评者,认为凯恩斯经济学理论误导了政府。

宏观经济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大纲一、介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整体运行的原理和规律。

它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的演变趋势,以及影响这些指标变动的各种因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指标。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的学科。

它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总量指标,研究经济增长、通胀、失业以及国际贸易等宏观经济现象。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企业、个人等不同。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主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增长理论包括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等。

2.失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常见的失业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自然失业率理论和结构性失业理论等。

3.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著名的通货膨胀理论有货币供应量理论、成本推动理论和需求拉动理论等。

4.国际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常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衡量物价水平变动的速度,表示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上升的百分比。

3.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衡量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的比例。

4.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衡量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数量,通常包括货币的狭义和广义概念。

宏观经济学传统理论与现代应用

宏观经济学传统理论与现代应用

宏观经济学传统理论与现代应用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表现、结构以及政策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经济、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等大范围的经济系统。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通常涉及总体经济问题,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

它不同于微观经济学,后者研究的是个别经济体的决策制定和市场行为问题。

接下来,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传统理论以及现代应用。

宏观经济学传统理论1.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一种经济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

它认为,在资本主义体系下,经济危机和大萧条的发生是因为市场失灵和自我调节能力缺失,需要政府介入经济,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为此,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逆周期调节、经济刺激政策等,来保持经济的稳定。

2.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早期的经济学学派,最重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

它主张自由市场经济,认为市场中的价格决定供求关系,自然调节机制使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并且,自由竞争有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

宏观经济学现代应用1.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延伸和发展,试图在政府干预经济和市场自我调节中找到平衡。

这种理论认为,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但是政府必须谨慎地实施货币和财政政策,以排除因政府机构本身的市场失灵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2. 新货币主义经济学新货币主义经济学则强调货币主导地位和中央银行的角色,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调节。

新货币主义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规定了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这将影响投资、消费、通货膨胀等各种经济活动。

3.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常见研究方法,主要通过使用经济数据和统计模型,来研究经济现象和政策的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消费者支出、物价水平、失业率、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分析,还可以用于研究更广泛的宏观经济问题,如环境经济、贸易政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核 算方法
核算GDP 有三种基本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 有三种基本方法:支出法、收入法、 核算
1、支出法 2、收入法 3、生产法(增加值法) 生产法(增加值法)
支出法和收入法的理论依据:GDP既可视为一个经济所有 支出法和收入法的理论依据:GDP既可视为一个经济所有 理论依据 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总收入, 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总收入,也可以视为经济中用于购买物品 和劳务的总支出,换言之,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 和劳务的总支出,换言之,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总收入必 定等到于总支出。因为市场交易有卖者和买者两方。 定等到于总支出。因为市场交易有卖者和买者两方。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 宏观经济学 也叫总体或总量经济学,或收入及就业理论。它是 微观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另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整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活动 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 及其周期性波动、增长、失业、通胀等现象和变化 规律。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活动。 中心或核心问题: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 中心或核心问题 宏观经济学 也被称为收入理论 收入理论。 收入理论
F.Income of unincorporated enterprises 非公司企业的收入 G.Reported Corporate profits before taxes
税前公司利润
– Dividends 股息 – Undistributed profits 未分配利润 – Corporate profits taxes 公司所得税 H.Statistical discrepancy and adjustments 统计误差的调整
六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变量 的基础是微观主体在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 果); 七是总量分析 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法。 总量分析 就研究方法而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由于研究对象和范畴的差异,其研究方 法也有自己的特点。
四、国民收入的核算理论
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 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 核算体系 一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简称为MPS MPS。前苏联、我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 MPS 国(1949-1992)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前 (1993年前)采用的。它只把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作 为国民收入的唯一来源。在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上坚持马克思 理论基础 的劳动价值理论。范围过窄 范围过窄。 范围过窄 二是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1953-),简称为SNA SNA。西方 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SNA 市场经济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后采用。 西方界定国民收入为全社会一切部门的工资、利润、 利息、租金(不包括间接税)的总和。其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是效用价值论,认为所有生产要素都创造价值并带 来收入。其范围过宽 范围过宽。 范围过宽
MPS(NI)=SNA(NI) 生产部门间接税MPS(NI)=SNA(NI)+生产部门间接税-(政府 部门+劳务部门) 部门+劳务部门)收入 SNA(NI) MPS(NI) 生产部门间接税+ SNA(NI)= MPS(NI)-生产部门间接税+(劳务 部门+政府部门) 部门+政府部门)收入
SNA合理性与缺陷 SNA合理性与缺陷
②国内总投资支出(I):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投 国内总投资支出( ):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与 总投资支出 增加 资本资产的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 两大类。其中,前者=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补偿固定资本损耗和意外损坏) 资两大类。其中,前者=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补偿固定资本损耗和意外损坏), 后者=存货的净变动额=一定时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后者=存货的净变动额=一定时期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需要注意:居民用于住宅的投资 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 需要注意 居民用于住宅的投资也应计入在内。---因为 居民用于住宅的投资 因为 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
§
⑤资本折旧——它虽然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 资本折旧 投资中,所以也应该计算在GDP之中。
所以:用收入法核算GDP,公式为: 所以:用收入法核算GDP,公式为: GDP Y=工资 + 利息 + 利润 + 租金 + Y=工资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 折旧 + 统计误差。 统计误差
项目
A.Wages and other employee supplements 工资与雇员其他补贴 B.Net interest 净利息 C.Rent income of persons 个人的租金收入 (包括房屋的租金) D.Indirect business taxes 企业间接税 E.Depreciation 折旧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主要有: 基本问题 国民生产总值的决定问题;失业问题;通货 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经济 周期问题;开放经济问题;宏观经济政策问 题等。
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变量 主要变量: 主要变量 或衡量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 国民产出、就业 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
③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公司税前利润
费、股东红利以及公司未分配利润等;
§
④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赠款 企业转移支付( 和消费者“呆帐”)及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
销售税、周转税)——这两项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 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所以也应 算作成本;
③政府购买支出(G): 政府购买支出( 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 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施和物资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 施和物资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 注意: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 注意: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 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 政府转移支付(社会福利支出和救济金支出)、公债利息等 )、公债利息 如政府转移支付(社会福利支出和救济金支出)、公债利息 则不计入GDP。 。 因为:政府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时(如请公务员、教师等),为 因为 社会提供了服务,而转移支付则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 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 务的交换发生。
Government Expenditure 政府支出(G 政府支出(G)
国债利息与企业贷款利息是不同的, 后者是要素支付,而前者不是。 支付是一种单方向的转移, 不同于政府购买的交换过程。
④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 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净出口:( 所以:用支出法核算GDP,公式为: 所以: 支出法核算GDP, GDP 或 Y+M=C+I+G+X M) Y=C+I+G+( Y=C+I+G+(X-
1、支出法
需求方面来计算宏观经济变量。即通过核算一定 (1)定义:或产品流量法,它是从需求 定义: 需求 通过核算一定 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 GDP。它是最基本 最基本的方法。它是其它方 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 最基本 法计算的标准。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 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只要看谁是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者。在现 谁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 在现 实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还有企业投资 政府购买 出口 企业投资、政府购买 出口。 实中 居民消费 企业投资 政府购买及出口 (2)国民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在GDP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 国民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在GDP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 GDP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
与失业率、通货膨胀率、总需求与总供给、储蓄率、 利息率、汇率、消费量、投资量等。
市场(社会)总供求与货币总供求的相互关 相互关 系: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是世界观与方法论; 二是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法; 三是静态分析方法(静态经济学)与动态分 析方法(动态经济学); 四是三市场划分法; 五是三主体划分法;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内容
宏观经济的概念: 宏观经济的概念: “宏观”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大” 的意思。 在我国古汉语 古汉语中,“宏”有“巨大”、“广博”的 古汉语 意思,并含有“最大”之意。 宏观经济问题,通常是指总体经济现象,是经济运 行的总体情况。 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 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具体来说,宏观经济 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 问题主要包括以下问题:经济增长、商品与劳务的 总需求与总供给、物价变动、失业、国际经济往来、 宏观经济政策。
百分比 69.3 15.7 18.4 -3.4 100.0
产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
2、收入法
(1)定义:是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而成,由于要 )定义: 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而成, 素的收入从企业角度看即是产品的成本(包括企业利润), 企业角度看即是产品的成本 ),所以这种方 素的收入从企业角度看即是产品的成本(包括企业利润),所以这种方 法又称要素成本法 成本法。 法又称要素成本法。 (2)要素收入包括: )要素收入包括: 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的报酬——工资包括 工资包括 ① 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工资包括所有对工作的 酬金、各项补助、津贴和福利费,也包括 也包括工资收入者必须缴纳的所得税 也包括 及社会保险税费;利息 利息则是指人们给企业所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的利息 利息 收入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但政府公债利息及消费信贷利 但 息则不包括在内;租金 租金包括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以及专利权、版 租金 权等收入。 ②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如 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 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