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案

《古诗两首》教学案
《古诗两首》教学案

20古诗两首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出现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并准确默写。

3、品读诗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所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你还知道带有“吟”的诗题有: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诗中词语意思,练习说说诗句的意思。

锤:_____。击:_____。若:_____。等闲:_____。

3、收集的资料1: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补充资料2:是的,于谦发愤苦读,走上了为官的道路,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因此,超重阴险贪婪的家伙恨死他了,他们密谋策划,等待时机,挑唆皇帝,杀害了正直无私的于谦。(图文并茂老师或学生介绍他一个最感人的具体事例,让于谦的形象更鲜明地留在孩子们心目中。)

4、积累:于谦《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二、课堂研讨。

三、当堂训练。

1、默写《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是 ______代诗人 ______ 的作品,诗中写石头能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________”和“_________”,即使“_______”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

____________ 的品质,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训练。

1、收集一首课外学过的托物言志的古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古代诗人还常常某一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志向。老师搜集了一首,我们来读一读:《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号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他为官清廉,一生正气。)

注释:尔:你。坚劲:坚韧、刚劲。东西南北风: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磨:折磨,挫折。击:打击。任:任凭。

①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揭示劲竹遇到的困难和恶劣环境的词语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说明其表现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注释写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诗全诗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理解诗中词语意思,练习说说诗句的意思。

“若等闲”的意思是 ___________。“满乾坤”的意思是

___________。

2、王冕被称为“画梅圣手”,你还知道下列人物最擅长画什么? 齐白石( ) 郑板桥( ) 徐悲鸿 ( )

3、《墨梅》是一首题画诗,你知道的题画诗还有:《____》《______》。

4、你能收集两首写梅花的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研讨。

三、当堂训练。

1、本课的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点:看起来写的是 ______ ,实际上是在赞颂 __________的一种精神。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默写《墨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阅读《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仿照下列语句,另外再写两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美丽舒展,绚丽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将下列空缺处的诗句补写出来。(4分)

什么是执着?我们从古诗今韵中去寻觅那永不停息的执着精神!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_________石,

__________________”是执着;郑板桥“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南西北风”是执着;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__________________”是执着;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

__________________”是执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

__________________”是执着……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共两句,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策略和手段】 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乡镇意见个人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诗意反差较大的一幅画。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诗两首导学案修订版

诗两首导学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诗两首》导学案 雨巷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重点文学常识; 2.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前自学】 预习指要 1.初读课文,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诵读,力争背诵; 3.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并记住重点; 4.知道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概念; 5.完成下面的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望舒是他给自己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而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表现手法简介: 1.象征:拿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作技法。 2.重叠:相同的字、词、句,在诗中重叠地出现,叫作重叠。 3.反复:用相同的字、词、句、段,重复的出现在诗中,叫作反复。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huáng wǎn chóu liáo 彷( ) 凄( ) ( )怅寂( ) huáng wǎn tì liáo 惊( ) ( )惜 ( )傥 ( )廓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彳亍 ..:( ) 颓圮.:( ) 【课堂诵读】听录音——自由朗读——范读(个人或小组)——点评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现感情基调。 【课堂探究】

《古诗二首》导学案

金佛寺学校六年级语文学科学生学案学科主任签名:________ 课题:《古诗二首》计划课时数:2 主备人:马天武 中心备课负责人:马天武年级主任签名:时间:____月_____日 【学习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诗歌的习惯。 方法与过程: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导学案设计 一、【知识链接】 1、题目理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随性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田园”指农家的田园生活;“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描写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的诗篇。《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2、作者了解: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晚年隐居退隐。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家”。主要作品《青远店》《州桥》《双庙》《四时田园杂兴》等。 二、【预习导学】: 一、看拼音,写汉字。 yún( )田 jì( ) 麻 lí( )落 jiá( )蝶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xīng xìng 高兴()兴( )奋时兴()兴()趣 dāng dàng 当()家妥当()当()选上当()三、辫字组词。 昼()耕()供()绩() 尽()耘()拱()债() 傍()蜓()织()蝶() 旁()挺()知()谍() 四、解释下列词语。 昼()耘()绩麻()各当家()童孙()供()肥( ) 稀( )篱落() 五、读诗句,写出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三、【质疑探究】 1、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你读懂了哪一句,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3、你能找出描写农民劳动繁忙景象的诗句吗?请抄写下来。 4、从小孩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首诗) 1、诗人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你读懂了哪一句,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诗两首导学案

3、《诗两首》导学案I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读一读,写一写忧郁( ) 瞬息( ) 涉足( ) 伫立( ) 萋萋( ) 诱人( ) 2、查一查,理解词义。 忧郁: 向往: 瞬息: 涉足: 伫立: 极目: 萋萋: 幽寂: 二、课堂导学 1、朗读诗歌,划分朗读节拍。 2、整体感知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3)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练习案 一、填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别)诗人。 二、选择 1、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二节中,体现了作者向往未来,坚信未来是光明的信心。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既是诗人对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C、诗人普希金通过想象,展示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图景,鼓励人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增强生活的信心。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蕴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告诉了人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坎坷,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B、全诗表达了诗人坚定信心:忧郁的日子终将会过去,幸福就要来临! C、读完此诗,宛如聆听一位长者对于心爱的孩子的叮咛和嘱托。 D、这首诗是用劝说的口吻,直接告诉人们人生的哲理。 三、按要求默写: ⑴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 ⑵写出《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一诗中表现了作者对人充满忠实与信任的诗句。 四、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不要! : ,。

六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石灰吟》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陈宏斌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两首古诗均是咏物诗。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行写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苏姐的梅花身上给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诗的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三、教学准备 因为S版小学语文教材与苏教版的区别,学生对于石灰以及诗人王冕无认识,需要桂林老师提前让学生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以及阅读苏教版《少年王冕》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看着这个诗题,结合昨天的预习,你有什么疑问吗?(师板书问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教师小结“据义划分节奏”:223确实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是可以分为43句式或者其他句式的。当然,一首诗中,也不是每一句都是一样的节奏,像这首诗中的最后一句,也可以划分为223的句式。

4古诗两首(导学案)

4.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 1. 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 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多读几遍,读准音。 2. 引导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 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重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 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 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1. 学生按要求读古诗,画出生 字。 2. 学生自由读诗,多种形式认读 生字。 3. 各种形式巩固识字。 4. 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掌握 “咏、妆、绦”三个字。 5. 学生有感情地练读古诗。 6. 指名读并正音。 7. 全班齐读。 1. 读一读,连一连。 咏ST 妆yfing 绦zhuang 丝too 2. 辨字组词。 (*()泮()迎() 丛()1仰()〔兹 ()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用 时:20分钟) ?指导第1、2句。 (1)展示远看柳树的图片:你看到 了什么?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 又像什么? (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 怎样的感叹?(课件出示该句) (3)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 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指导第3、4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 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互读第3、4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 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 1. 学习第1、2句。 (1)学生观察图片,自由讨论 并交流冋题。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垂下绿丝绦。理解诗句。 (3)学生根据理解,有感 情朗读诗句。 (4)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绿丝 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 “绿”字也可读重点。 (5)学生根据图片背诵这 两句话。 2. 学习第3、4句。 (1)学生自读第3、4句, 并思考问题。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咏柳》的作者 是,诗句中的 “绿丝绦”指的 是。诗人借歌颂 来赞美。 4.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 (谋(人 (1)《咏柳》描写的是 夏天的柳树。() (2)“二月春风似剪 刀” 将“春风”比作了“剪刀”。 ()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 《未选择的路》 汉川市联片十一校交流学案单元一节次2节学科语文年级七年级制作人廖美满、赵先艳学校二河中学审订人时间2005.2.4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了关于象征的知识,并区别象征和比喻。 3、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难点】 对于象征的理解 【使用说明】 本篇课文是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特设计了两课时。第二课时主要 任务是学习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包括:了解作者作品;流利地,有感情 地熟读、朗诵课文;梳理掌握生字词;了解、概括诗中蕴含的哲理。主要分为 自主预习,课内探究和巩固拓展三部分内容。自主预习安排在课前时间自主学 习。课堂形式主要以小组组内展示,小组合作展示,自由展示等方式进行。 巩固拓展是达标测试。没有分层要求,是课堂练习。 【预习指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 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 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 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修改标注 修改标注二、自学导航:(出示多媒体) 1、走进作者(见知识链接) 2、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见知识链接) 三、读文自主预习,小组展示 (一)初读课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分读,最后全体同学 (二)圈点勾画生字词。 (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着手,以课后读读写写以及课文内注释为主) 这篇课文中我整理出如下重点字词: 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伫.立()萋萋 ..()涉.足()延绵 ..()() 幽(jì)__ (yùn)__含污(rǎn)___(kuài zhì)___ 人口 2、查一查,理解词义。 幽寂:尴尬:延绵: 3、填空。 《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国诗人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的艺术手法。 4、给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 ①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________(A.荡荡地 B.轻轻地)/把那 些碧翠的叶影儿,/________(A.纺织成 B.裁剪成)你裙裳。 ②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A.站立B.伫立),/我向着一条路 ________ (A.极目 B.放眼)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5、朗读课文,感知本诗歌的主题。

新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 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古诗二首2导学案.doc

课题 古诗二 首 学 课型主体课文官课时 2 具 学习目标知识与 能力 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自然界中大海的壮阔,西湖的美丽。有感情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 方法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写景揭示深刻的 道理,表达自己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 情感。 重点分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 感。 难点分析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资料链接本课有《浪淘沙》和《初晴后雨》两篇古诗。第一首作者是白居易,诗中语言奔放,颇有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观后产生的联想。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学 习 导学案导学评价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吗?谁能背一背给同学们听听?师:学过 的诗都记住了,很好。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 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新诗。(板题) 回顾知新 预习 板块 收集白居易的诗 导学板块一、诵读展示 学生按要求自学《浪淘沙》 默读《浪淘沙》。 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浪淘沙》。1.默读《浪淘沙》。2.把不懂的字词划 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3.《浪淘沙》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2)谁 会解释这些词?动动脑筋,查查字典,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3)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 (4)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借助注释,结 合图画、展开想 象,理解诗句的 意思,感受黄河 磅礴的气势和丰 富的想象,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最新《我爱这土地》《乡愁》诗两首导学案和答案

《诗两首》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课型:讲读课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旋律与节奏美。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学习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预习导学】 《我爱这土地》 一、反复阅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诵读提示: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 ..: ..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 .., .../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 ..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 ..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 ..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 为什么 .../我的眼里/常含 ..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 二、走进作者 《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作品有、、等。 【合作探究】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 《乡愁》 一、反复诵读,感知诗意 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乡愁 小时候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新版

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首、踪、迹”等生字,会写“首、采、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诗的韵味,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2.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里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3.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诗题)1.《池上》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四画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 3.生字娃娃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2.给下列汉字注音。 ()首()踪()迹 ()浮()萍3.描一描,写一写。 首 采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3.教师解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翻译。 (2)对照翻译,理解词语意思。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小编寄语】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的优质的教学案例,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该模式能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读、赛读、表演读等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重点)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思乡之情。(难点) 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说一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采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学法会说诗意。知识链接: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

他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再读全诗,结合注释说一说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字、句在课文中标出来。 3、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二、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萧萧” “挑” “促织” “篱落”等词义。 2、《夜书所见》写的是哪个季节?可以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3、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夜书所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积累运用 多么优美的古诗,多么优美的词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把它背下来吧! 四、拓展延伸 1、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描写秋景的诗,请大家读一读。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诗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导学案答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感受意象,体悟情感,把握主旨。 【学习难点】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把握诗歌主题。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嘶哑( ) 汹涌( ) 腐烂( ) 黎明( ) 窄窄( ) 1.yīnyǎ xiōng fǔ lí zhǎi 2.解释下列词语。 嘶哑: ___________ 汹涌:__________2。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 3.填空: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_________,原名 _________。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2)《乡愁》的作者是_________ (姓名),他是我国 _________(省名)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_________。 3.(1)艾青,蒋海澄;忧郁、悲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余光中,台湾;家国之思。 4.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5.《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结合语境,我们可知,“鸟”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歌唱是持续不断、不畏艰险,直到生命的终结。“我”这只鸟不是百灵,也不是蓝天中啼叫的黄鹂,诗人在诗中仅仅选用了“嘶哑”一词表现出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这是个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的形象,是个悲愤的爱国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这里如果改用“珠圆玉润”“动听”“柔弱”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实现这一转化的?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土地,万物生长的根基,所有生灵的母亲。曾有人掠夺它并百般蹂躏它,也曾有人捍卫它并为它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听一听他发自内心的呼唤。本节课学习的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那人——初识作者 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2.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二)那时——了解背景 1.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2.1972年,台湾的那个深秋。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洒满整个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斟满酒杯。酒入愁肠,双眼朦胧,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激情,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摊开稿纸,仅用20分钟就写下他一生流传最广的作品——《乡愁》。 (三)听读诗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声地读、尽情地读吧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重音。

古诗二首《游园不值》导学案

古诗二首《游园不值》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科目:语文 班级:四年级 课题:《古诗二首》 教者:宋宁娟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认字四个,写字五个。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感受花的美丽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并能流利的进行背诵。 3、初步理解《游园不值》中用一枝红杏代表满园春色的写法。初步理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包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并背诵。 2、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录音朗读,引导学生细听感受。 2、说说你听到什么了,看到什么了。 3、导入课题并板书:《游园不值》 4、理解诗题。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二、预习检测: 1、齐读课题,能简单说说课题的意思。 2、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仔细倾听并进行朗读指导。 3、关注朗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4、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引导学生谈预习收获,师小结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6、出示问题,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7、指导学生合作解决课前的预习困惑。 8、引导学生谈预习收获,小结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9、指导学生合作解决预习中的难点,并将本节课中的教学重难点渗透到其中,并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三、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得非常认真,大部分同学的收获真不少,本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园不值》。 1、收集预习困惑,出示问题: 问题一: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 问题二: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问题三:感受作者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问题四:两首诗都是用花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体会他们的异同, 2、规定时间自主思考。 3、分小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收集信息,做出适当的评价。 4、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指导性意见。 5、重点关注有困难的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6、及时跟进评价。 7、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质疑。 8、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师及时做点拨或讲解。(多元评价)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乡偶书》是()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写的。这首诗写诗人 回到久别的()时的心情。 六、学后反思: 自我评价:(打:“√”)今天的课堂中,你对哪项工作最满意? 书写倾听合作展示测评 学校七一路学校年级二科目语文学生姓名 年级主任翟福莲主备人赵建琼学科组长石梅课型精读 学习内容25.古诗两首课时二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8个生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4.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导学案流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齐背《回乡偶书》全诗。 二.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学会书空练习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 3.给生字组词。 4.指导写字。 三.导读古诗,了解大意 1.学习第一、二句。 (l)看图,指导读第一、二句。 (2)理解词语。 乘舟:乘船。闻:听见。踏歌:用脚踏地打拍子唱歌。 (3)讲解诗句意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乘船正准备出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用脚踏节拍的声音。 2.学习第三、四句。 深千尺:并不是有一千尺深,在这里形容水极深。 (3)讲解诗句意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友情深厚。 (4)指名读,想象这一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什么感情? 四.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达标检测 1.我会默写古诗,并填空。

郭沫若诗两首导学案

《郭沫若诗两首》导学案(初一语文)课题第六单元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① 领悟诗情,理解诗意。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② 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③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重点难点① 领悟诗情,理解诗意。② 学习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学法点拨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解读诗歌;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闲.游()笼罩.()模.糊()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3.熟读诗歌,努力成诵。 二、自主互助学习、展示提升 整体感知: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理解探究: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结合背景) 理清写作思路,理解联想与想像的作用。 1.现在具体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呢? 语言品味: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 提示:1.第一节,“闪”“点”。 2.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3.第三四节:“来往” 、“闲游” 4.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知识要点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天上的街市》。 2.交流作业第5题。 二、自主互助学习、展示提升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 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 8.“鲛人在岸”,岸在何处? 9.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品味语言:你最喜欢这首诗中哪些词句,为什么? 提示:如“笼罩”、“漏”、“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等

二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关于《古诗两首》这篇课文怎么做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您! 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于”等10 个生字,会写“于、首、枝、枫、记、刘”等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识记生字,练写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xx 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二、xx 字词,明大意 1、初读。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xx xx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xx。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5、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6、质疑。同桌互相读一读这首诗,再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教师点拨 荷尽:荷花枯萎。 擎雨盏:托住xx 的xx 菊残:菊花凋谢。

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诗两首》导学案 雨巷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重点文学常识; 2.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重点把握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 4.反复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前自学】 预习指要 1.初读课文,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诵读,力争背诵; 3.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并记住重点; 4.知道象征、重叠和反复手法的概念; 5.完成下面的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望舒是他给自己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而潇洒。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相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表现手法简介: 1.象征:拿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写作技法。 2.重叠:相同的字、词、句,在诗中重叠地出现,叫作重叠。 3.反复:用相同的字、词、句、段,重复的出现在诗中,叫作反复。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 huángwǎnchóuliáo 彷()凄()()怅寂() huángwǎntìliáo 惊()()惜()傥()廓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彳亍 ..:()颓圮.:() 【课堂诵读】听录音——自由朗读——范读(个人或小组)——点评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现感情基调。 【课堂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