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2单元测评(附答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2单元测评(附答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2单元测评(附答案)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演练(21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掌舵.(tuó)崔嵬.(wéi)荻.花(dí)环珮.(pèi)

B.抚膺.(yīnɡ) 锦瑟.(sè) 恬.然(tián) 霓裳.(shǎnɡ)

C.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ɡǔ) 钿.头(diàn)

D.溯.源(sù) 惘.然(mǎnɡ) 悯.然(mǐn) 江渚.(zhǔ)

答案:C解析:A项“舵”应读“duò”;B项“裳”应读“cháng”;D项“惘”应读“wǎng”。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砯崖转.石万壑雷B.玉露凋伤

..枫树林

C.使人听此凋.朱颜D.猿猱欲度愁.攀援

答案:D解析:D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其他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孤舟一系故园

..声

..心B.凄凄不似向前

C.艰难苦恨

..托杜鹃

..繁霜鬓D.望帝春心

答案:A解析:A项“故园”古今均为“家乡”之意。B项“向前”,古义为“以前”,今义为“向着前方”。C项“苦恨”,古义为“极其遗憾”,今义为“痛苦愤恨”。D项“春心”,古义为“伤春之心”,今义为“爱慕异性的心情”。

4.下面加点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

.....”,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

.....,只是近黄昏

推倒啊!

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

.......’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提议,干杯!

D.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

前的动作。这一场戏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答案:A解析:使用对象有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多指老人。

5.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即主张诗文应该反映时事,为现实服务。

B.《蜀道难》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感情豪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用诗歌的形式客观地记录了历史。

D.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了新的高峰。

答案:C解析:“客观地记录了历史”错误,杜甫的作品显示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但不能说“客观地记录了历史”,过于绝对化。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__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5)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8)如何四纪为天子,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马嵬》其二) 答案:(1)剑阁峥嵘而崔嵬(2)丛菊两开他日泪(3)群山万壑赴荆门(4)无边落木萧萧下(5)犹抱琵琶半遮面(6)同是天涯沦落人(7)蓝田日暖玉生烟(8)不及卢家有莫愁

二、阅读鉴赏(3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6分)

倦夜注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7.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在这幅图画中,诗人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透过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这幅图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参考答案:绿竹、庭院、朗月、稀星、飞萤、水鸟。诗人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对着旷野心事浩茫……从月升到月落,诗人彻夜不眠,真可谓寂孤老倦。

解析:本题共两问,第一问考查对诗歌画面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二问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这两问的正确回答,都必须建立在对本诗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

8.参考答案:本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需要认真读诗、品诗,方能作出准确的回答。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9~10题。(7分)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①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②。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天末怀李白③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风景秀丽。杜二甫:即杜甫。②徂徕:山名。

③李白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杜甫写了这首诗怀念他。

9.“海色明徂徕”一句中的“明”字有何妙处?(3分)

10.两首诗都表达了朋友间的深厚感情,但感情基调明显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9.“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着徂徕山,这就把山色写活了,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

10.第一首诗歌感情豪放,乐观豁达。“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一句描写的景物明净秀丽,抒发了作者的达观之情。“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深厚友情,又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一醉而别,感情豪迈。第二首感情沉郁凄凉。“凉风起天末”一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了一层悲凉的色彩。“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无端被流放的同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6分,每小题3分)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一个重要节日。

1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说作者当时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

1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有何特点?

11.参考答案:“抱膝”二字形象地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由“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显得形影相吊,充分表达了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人物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分析时要抓住关键性词语如“抱膝”“伴”。

12.参考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在灯前议论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本诗语言朴实无华,明白晓畅,真切感人,如“想得家中”“还应说着”等明白如话。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语言。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眼前的孤寂之情是实,家人围坐之景是虚,是作者想象之景。分析语言既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又要抓关键字眼。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6分,每小题3分)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3.首句“海上生明月”中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14.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3.参考答案:“生”不是误用。恰恰妙在此处。一个“生”字,赋予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首联紧扣诗题,望海上明月升起,不由地想起远在天涯的“情人”。意境雄浑阔大,感情深切,致思高远,创造了一幅宁静空灵、清新淡雅的画面,为后面的描写抒情作好了铺垫,烘托了一个有情人的高大形象。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实质上是体会“生”背后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应注意联系情感表达来析字答题。

14.参考答案: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亲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亲人相聚,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哀而不伤”。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思想感情。答题时要注意联系全诗,在解读诗句的基础上总结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6分,每小题3分)

春光

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15.“春光斗日光”应怎样理解?一“斗”字用得好在哪里?

16.三、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答案:15.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而春天的丽日艳阳正是这一景象的动力与源泉。这一“斗”字,将双方互争雄长的意态,方兴未艾的趋势,以及天地上下充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

16.三、四句用比喻、反问、反衬手法,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轻松悠闲、从容与自得的企盼,又反过来衬托出了现时缭乱不宁的心绪。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6分,每小题3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注,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绿:以酒的绿色代酒。

17.“炉存火似红”一句中的“似”字用得很巧妙,请对其进行简要赏析。

18.这首诗是如何把个人之愁与国事之忧结合起来的?

答案:17.在荒凉的环境中,作者眼前似乎出现了熊熊之火。通过一个“似”字,写出了作者的幻觉,表达了作者对家庭温暖、百姓和乐的强烈渴望,点明了作者生活的艰难。

18.作者起笔写国家动荡不安,战事使百姓苦不堪言。然后通过“乱云”“薄暮”“急雪”等景物写自己的愁苦,情景交融。接着写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酒葫芦早已丢掉,酒樽里空空如也;没有柴火,只有空空的炉子。最后又回到对国家的担忧:数州没有消息,不知战况如何,自己只有“愁坐”。

三、语言表达(12分,每小题4分)

19.(2009江西高考,20)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

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美。

参考答案: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解析:句②可以当做主干句,句①中的“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和句③中的

“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分别化为抑扬美和回环美的定语即可。

20.成语与熟语的意义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往往会生发出一些新的见解或看法,例如少年李白从磨针老嬷嬷的那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悟出了“只要有恒心,什么事也能做成”的道理,但这句熟语现在却又有了新见解:这是蛮干,不讲效益得不偿失,如此磨针有何意义?现代高科技瞬间生产的针数不胜数。请为下面的熟语写一个新解。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新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如果没有能力制服歹徒,就要斗智牵制歹徒,赶快报警为妙。贸然行事只会作无谓的牺牲。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应首先理解成语的本义,然后逆向思维,故意“反弹琵琶”,但应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突出“新”义,言之成理。

21.在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请按照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分别作恰当的表述。

①商场广告: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给兄弟单位的请柬: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给下级的通知: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届时热忱欢迎新老顾客惠顾!②届时恭请贵单位派员参加!③届时务必参加,不得缺席!④到时不能不来啊!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说话要看场合,看对象,看身份,说得体的话。

四、写作训练(50分)

22.请以“还__________的本来面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请先把题目补写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带有一定开放性的命题作文。说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是因为“还__________的本来面目”中间的空缺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写作的范围是相当大的。当然,既然是命题作文,其写作的内容必然受到限制,“还__________的本来面目”本身还隐含着这样一个意思: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或现象往往遭到了扭曲,我们应该还原其真相,不能被假象迷惑了。

写作上,可先列举现象,进而重点分析事物本来面目被扭曲的根本原因,然后谈如何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样深入浅出地分析,才能以理服人。当然,也可写成记叙文。

参考例文:还经典的本来面目

在一家特价书店,我看到不少“文学经典作品集”,被列入“处理品”,价位降到七折,难道这也是一种“按质论价”?

曾几何时,那些作品被爆炒膨化,举办“首发仪式”,由作家现场签名发售,记者跟踪报道,接踵而来的是“研讨会”,也是“热”过一阵的。但升温快,冷却也快,如今躺在书市中,领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寂寞。

这些号称“经典”的书籍,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与时间的筛选,离“经典”还有一定的距离,它们将“经典”弄得面目全非。

何为经典?热衷于经典的人们尤其要弄清楚。经典是艺术殿堂里世人公认的最高层。这就意味着经典已为社会共有。经典的另一特征是作品的作者不一定健在,但他的作品却可以光照千秋。比如法国雨果的《悲惨世界》《九三年》在他辞世近半个世纪后才被后人视

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随着时间的延续,人们对作品内涵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再将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才觉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于是这些作品便被视为经典,且得到社会普遍接受。如果把“经典”的桂冠随便奉送,谁爱“经典”就“经典”,那还是原来意义上的经典吗?

“经典”的泛滥恰恰从侧面证明了缺乏经典。某些人耐不住寂寞,其急功近利和浮情躁意又恰恰通过“经典”暴露出来了。献身艺术的人是没有权利享受常人的快乐的。创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有所失才有所得,心静如水拒绝尘世的诱惑才能酝酿出美文妙句。经典绝不是包装和炒作出来的,而是呕心沥血的结晶,所以堪称经典的不可能比比皆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感觉、风花雪月的缠绵、胡编乱造的稀奇事也要跻身经典过把瘾,真不知天高地厚,除了无知还得再添上个“糊涂”。尽管将其吹得“惟妙惟肖”,包装得“光鲜得体”,却都是现代王婆们隆重推出的“绣花枕头”……

让经典归位,还其本来面目,不能把艺术最高荣誉廉价大甩卖,要拒绝艺术绝对商品化,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各种艺术形式的精品,也许若干年后这其中就有“经典”。一切都留给后人来评定,这才客观、公正。

点评:这篇文章直面社会上“经典”泛滥的现象,先以嘲讽的口吻列举社会上一些所谓的“经典”遭受世人遗忘的命运,进而指出经典必须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由此,作者从正面立意,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经典,又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假经典泛滥的根本原因。作者层层深入,摘去了假经典的面具,最后水到渠成地发出呼吁:让经典归位,还其本来面目。全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4、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登高》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是:,。 2、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是:,。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是:,。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是:,。 6、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7、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 是:,。 8、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3个句子:,,。2.诗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并为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3.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 “,。,。 ?。,。? 。” 3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 是:,。 32、《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第二次当“”结束弹奏后,诗人用“,”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作者又用“。?”作侧面描写。 3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写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锦瑟》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 是:,。 2、《锦瑟》一诗的诗句“,”,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用典的四句 诗:,。,。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 是:,。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 6、《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 句,。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7、《锦》诗中“,只是当时已惘然”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劝学》中理解性默写的名句训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默写填空 理解填空

文常:《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玡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技术》课题:The Olympic Games 姓名:Mia Dong 学号:17 专业:英语班级: 4 课程名称: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技术 学期:2012至2013学年第二学期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三单元 《The Olympic Games》教学设计 Mia Dong 外语系4班17 一、学情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 1、一般特征: 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压力大; 学习策略与方法不合理,有的学生还不喜欢英语。 2、学习风格分析: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还是局限于较为死板,习惯于题海战术,很 少有自发的对感兴趣的课题的研究或学习; 学生习惯于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较少地参与主动地学习,一直是较为死板地学 习,老师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融进课堂学习。 3、初学能力判断; 既一个学期的高中英语学习后,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力有提高,但还需继续努力; 关于必修二已经学习了第一、二单元,学生基本可以接受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 前提是必须认真融入由教师带领的学习氛围中。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世界性的体育盛会──Olympic Games 为话题,旨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奥运会的起源、宗旨、以及古现代奥运会的异同。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 的兴趣爱好以及如何向别人推荐某一种爱好,同时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二、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 (一)教学模式 关于第二单元本环节——reading部分,采用教学问答模式、课堂授受模式、指导自 学模式、合作交流模式以及探究学习多种模式交叉运用。 (二)教学策略 主要是使用替代式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其中 穿插问题引导方式,从而克服单一的替代式教学策略的不足 (三)教学方法 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为主,通过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 读书面语言为主,其中使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交叉使用。 四、教学平台 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辅之以少量板书,即多媒体课件教室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计划 本单元用6课时 第一课时: Warming up and listening 第二课时: Speaking 第三课时: Reading 第四课时: Reading 第五课时: Language study 第六课时: Integrating skills (注:本课件为教学计划中的第三课时) 六、教学动力和动机 关于第三单元本环节教学,教师通过展示学生普遍关注的或喜欢的图片调动学习兴 趣,并且共同讨论学习各种有趣的运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告知学生在reading 后有课堂测验,从而使学生感到较小的压力,促进学习积极性,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和教学目标。 七、教学具体环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 导学 一、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二、学习中的难点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李白 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

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关于《蜀道难》 关于《蜀道难》的写作时间和主题思想,自唐宋以来便有许多不同说法。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受权贵谗毁,乃愤然弃职离京。大约是此时为送友人入蜀之作。 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备言蜀道之险恶难行,以寄寓求仕无成、世路坎坷的感慨,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和关切。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试卷

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考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举酒属.(zhǔ)客修禊.(qì)流觞.(shāng)管弦.(xián) B.何可胜.道(shèng)愀.然(qiǎo)桂棹.(zhào) 山川相缪.(liáo) C.酾.酒临江(shī)会.稽(kuài)梵.语(fán)瑰.怪(guī) D.冯.虚御风(píng) 褒.禅山(bāo) 蜉蝣 ..(fúyóu) 枕藉.(j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静燥不同临文嗟悼溯流光须臾 B.杯盘狼籍洗盏更酌举匏僔嫠妇 C.横槊赋诗幽暗昏惑友麋鹿幽壑 D.舳舻千里窈窕之章齐彭觞庐冢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长乐王回深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情随事迁,感慨 ..流觞曲水。 ..系之矣。 B.引以为 C.亦将有感于斯文 ..游目骋怀。 ..。 D.所以

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所谓 ..余有叹焉。 ..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于是 B、七月既望.。纵一苇之所如.。 C、凌.万顷之茫然。望美人 ..兮天一方。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之观。至于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来而.记之者已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D.虽.一毫而莫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B.有穴窈然.。然.视其左右。 C.于.是余有叹焉。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盖.余所至。盖.音谬也。 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全。咸:都) 列坐其次.。(旁边) B.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极:穷尽。信:实在。) 俯仰 ..一世。(表示时间短暂)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化:指自然。期:至、及。)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发生、引起) D.或取诸怀抱 ..。暂.得于己。(怀抱:胸怀抱负。暂:一时。) 感慨系.之矣。(关系) 9.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少焉 ..。(一会儿)纵.一苇之所如。(任) 击空明 ..兮溯流光。(指月光下的清波) B.渺渺兮予.怀。(我)不绝如缕.。(细丝)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作文.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作文 2018-12-16 秋的深沉_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你没有春的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你没有夏的炽热,草木的繁茂;你没有冬的晶莹洁白。但你却独有自己的深沉。 你还没来得及告诉我,就静悄悄的来了;你还没给我一点暗示,就轻轻近了;你没给我像往年的象征,就匆匆的靠近了我。我也没说声“欢迎”,就和你亲切握了手,就和你碰了面,就和你一起感受你的深沉。走在田间,时刻被你的深黄所折服,这是你带给辛勤劳作的农民的一种希望,一种憧憬,一种愿望的实现;这是你深沉启示勤劳的所有人努力耕耘,我会给你们实现收获丰厚硕果的愿望;这是感激你带给人们收获的美好。 走在林间,看着你忠实的贤臣――枫叶,她始终从一生下来,就忠实地为你向人们传递你的到来;传递你金灿灿的希望;传递你金子般的硕果。她黄了一片叶子,意味着你刚来到人间,她的使命完成了,可你还教导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于是她的使命完成了。但你还像母亲深沉地教诲女儿一样:“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她死后也“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你请她出山前,只规定她报秋一个职务,但你从未忘记过教会她:“就是死也要为了广大人民,也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我不知道何时,愈来愈喜欢上了你的深沉。我不敢想你的无私,不敢想你的奉献,因为,就连你的臣子都具有那么优秀的无私奉献精神。我漫步在深黄色的林间,时刻被你带给我的美景所倾倒,所打败,一切都是金黄的,随时给我以幸福感,希望感,归属感,好像自己从来没有与你这么亲近过,这么近距离倾诉过。以前我们即使近在咫尺,却好像在海角天涯一般,因为在喧嚣的城市里,我愈来愈感觉到你的渐行渐远;愈来愈感受到你的不情愿;愈来愈感到你的无可奈何。可是,无论如何,你还是会如实的来,但我看见你已经被无情的“手”给拔去了外衣,你从此变得羞色,你害怕看见我,你躲着我。但你忘了?我是不会嫌弃你的,我只会嫌弃拥有那“手”的人,因为我知道你是被迫,不管是你沾了尘世,还是尘世逼迫着你,我永远相信你是最深沉的.;我永远确信你是深思熟虑而去;我永远站在你这一边,永远为你虔诚,永远为你祈祷。 我期待你的贤臣,更期待你昔日面容,你回来吧!我真的爱上了你的深沉――秋。 岁寒三友_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作文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教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共14小题,每个小题3分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形骸./言简意赅. 驰骋./伶俜. 国殇./流觞.曲水 溯.源/朔. 日 B .杯盘狼藉./慰藉. 海市蜃.楼/妊娠. 押解./邂.逅 剽.窃/骠. 勇 C .复辟./辟.谣 倔.强/角.逐 箭镞./簇.拥 提纲挈.领/锲. 而不舍 D .遂.愿/半身不遂. 模.具/模.板 艾蒿./竹篙. 翡.翠/菲.薄 【答案】B A 、hái / gāi ch?ng/p īng sh āng/sh āng s ù/shu ò B 、j í/ji è sh èn/sh ēn ji è/xi è pi āo/pi ào C 、b ì/p ì ju é/ju é z ú/c ù qi è/qi è D 、su ì/su í m ú/m ú h āo/g āo f?i/f?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崇山峻岭 美仑美奂 疏竣河道 一愁莫展 B .出其不意 山青水秀 度假村 舳舻 C .寒暄 窈窕淑女 既往不咎 委曲求全 D .流觞曲水 荒谬 轻歌曼舞 毋庸质疑 【答案】C A 、美仑美奂(美轮美奂 ) 一愁莫展(一筹莫展)

B 、山青水秀(山清水秀) D 、 毋庸质疑(毋庸置疑)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日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阵.... 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B 、你这人究竟还有没有同情心?!现在灾区的人们生活非常困难,你自己细大不捐.... 也就罢了,人家捐钱捐物你还在一旁说风凉话! C 、即使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 ,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失。 D 、日晕发生的时候,峨眉山金顶上空先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 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答案】A A 、赤膊上阵: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地从事。 B 、细大不捐:望文生义,小的大的都不 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C 、集腋成裘:褒义贬用,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多指珍贵的事物。D 、逐步: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计划的努力;应该用逐渐。逐渐:一般只用于事物的变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专家表示,重阳放假仅是一个形式,关键在于提醒全社会形成敬老尊老的传统,发扬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B 、不管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可信程度颇受怀疑,但总体来说,它还是收集并提供了一批新旧富豪成长壮大的重要信息。 C 、作为目前万受瞩目的球队,恒大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压力,里皮对此表示:虽本场球赛的关注度空前,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压力,而是动力。

人教版 必修二 第三单元 阅读教学设计

BOOK2 Unit3 Who am I? 阅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宁夏育才中学秦芹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教材高一第一学期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课。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述了computers的产生、发展和现在,并以拟人化的口吻表达了computers乐于为人类服务的精神。这个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但与电脑相关的的专业术语过多。 1.文本特征: 文章体裁是科普说明文,文本特征十分明显。Reading中以别致的标题WHO AM I?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阅读这篇文章,并努力猜出“I”是computer,从而对文章的内容印象深刻。文章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利讲述了电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第二段从电脑的记忆储存和外形上讲述了电脑的变化。第三段描述电脑的作用。另外,文章还配有两幅插图,提示了相关部分的主要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文本特征进行速读和略读。 2.文本特点: 从文本的语言来看 ........,文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但语言要求较高。文中出现的专业术语、短语较多,因此要通过实物图片解释或在上下文中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词汇的意思,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在文章中尤其是在第一段描述电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的时候,专业术语较多。 从文本的结构来看 ........,文章有三个自然段,每一段的开头一句话就是本段的主题句。脉络清晰。 从文本的内容来看 ........,文章是一篇关于电脑及其用途的文章,要注意对学生正确使用电脑的引导。 二任务分析 1.学习本篇阅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1)了解和电脑部件相关的基本词汇 (2)了解基本的科普说明文结构及相应的阅读技巧 2.学情分析: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 三单元。 一、说课标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说新课程理念; (二)说课程总目标; (三)说新课标对必修文言文阅读鉴赏的要求。 (一)新课程理念本次课改,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二)课程总目标: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分别是: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积累与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 力。 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它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它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新课程总目标中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且形成了层级递进的趋势。其中,“积累·整合”是一个基础,“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是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在一个厚实的基础上撑起了“发现?创新”这一片天地。 (三)说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必修课文言文的阅读鉴赏,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疏通文意、积累整合的基本要求。 2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

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课文翻译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饮酒一杯,咏诗一首,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恬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聚会的人,抄录他们做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 赤壁赋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漂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客人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又如怨怼又如倾慕,既像啜泣也像低诉,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词语

第三册第一单元 (一) 人烟阜盛华冠丽服敕造一射之地抄手游廊雕梁画栋台矶呜咽厮打怯弱敛声屏气放诞无礼不经之谈风流态度洋绉裙拭泪打谅(打量)便宜翠幄戏谑嫡亲轩峻壮丽拙笨黻黼厢庑酒觚内帏抱厦发髻孽根祸胎萌蘖咳嗽惫懒懵懂拂尘盥洗麦穗宫绦脂肪纨绔膏粱不肖两靥忖度杜撰罥烟眉仪门乖张伺候作揖狡黠鳞次栉比穿红着绿遂心省力瞋视嗔怪潦倒纳罕规矩钗钏嬷嬷文采精华韶光宸翰之宝东施效颦炉火纯青诗情画意高山仰止綰结间不容发拾阶而下诘难世故圆滑徇私枉法 (二) 钝响监生寒暄喧闹银镯子祈福陈抟老祖烟霭朱拓踌躇间或一轮不更事谬种惊惶俨然形骸视如草芥沸反盈天醉醺醺新正恫吓剥豆剥削草窠驯熟讪讪桌帷蹙缩执拗倔强赎罪门槛窈陷伶俐歆享牲醴蹒跚炮烙咀嚼搭讪瘦削噤若寒蝉羸弱百无聊赖怔怔惴惴不安宽宏大量一瞥揣度悚然清炖淡然澹然荸荠忌讳连(联)绵不绝负疚逍遥自在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别出心裁无可厚非 (三)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蹂躏黏液嗜好尾鳍攮进尽量船舵祷告榫头桅杆船梢吞噬攥住上颚仓皇戳穿杀戮篡改窜改戮力同心韬光养晦为所欲为不同凡响先斩后奏呕心沥血白浪滔天撬开矫饰打烊塞满报酬豁出去豁然开朗皮开肉绽吞噬沮丧撬走刹车模样胳肢窝绰号漫不经心蜂拥而至踪迹目瞪口呆精彩遍体鳞伤嗜杀垂头丧气兴致勃勃为所欲为忽隐忽现奋不顾身(单元) 筵席一爿寒碜抛锚膨胀山清水秀涎皮赖脸俊眼修眉杳无踪影自惭形秽灰心丧气拭目以待发人深簇拥走投无路诡秘寻死觅活腮凝新荔

第二单元词语 (一)鱼凫秦塞地崩山摧天梯石栈猿猱萦岩峦扪参历井抚膺巉岩飞湍喧豗砯崖转石咨嗟峥嵘崔嵬豺狼吮血瑰伟绚丽逶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名门望族变幻莫测怒号 (二)暮砧群山万壑朔漠青冢省识夔州渚清霜鬓潦倒凋伤孤舟一系王嫱贿赂琵琶环珮千载憔悴 (三)铮铮贾人漂沦悯然恬然迁谪荻花管弦掩抑轻拢慢捻霓裳嘈嘈切切间关莺语幽咽冷涩凝绝迸发船舫虾蟆红绡钿头银篦阑干重唧唧谪居浔阳城呕哑嘲哳瑟瑟转轴六幺如裂帛声声思铁骑转徙连篇累牍口诵心惟幽愁暗恨天涯海角汗流浃背春寒料峭扣人心弦反复无常收敛 (四)锦瑟惘然马嵬宵柝晓筹沧海无缘无故织绮哗变鲛人栩栩如生妃嫔未卜 (单元)原谅靓妆晾晒踉踉跄跄量入为出便笺钎子愆期阡陌交通缘悭一面贮存伫立独出机杼停杯投箸羚羊窗棂拎包高屋建瓴身陷囹圄姿势羁绊肆无忌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袒护教诲佶屈聱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赡养诙谐迫不及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诅咒瑜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满为患大跌眼镜金针度人三一三十一倚靠衰颓 第三单元 (一)歉收沧海一粟火中取栗数罟洿池鱼鳖养生丧死供养鸡豚狗彘庠序孝悌饿莩赈济弃甲曳兵衣帛运斤成风 (二)中绳靛青蓼蓝槁暴参省跂望彰显舆马舟楫禀赋须臾蛟龙跬步骐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爪牙蛇鳝浮躁枯燥蟹钳驽马砥砺不枝不蔓正襟危坐曲度 (三)崤函窥视囊括友谊膏腴遗策郡县吝惜缔交招揽流血漂橹箭镞因利乘便逡巡赧然履行鞭笞藩篱焚烧黔首隳名城锋镝劲弩瓮牖绳枢墨翟氓隶蹑足行伍铩羽而归谪戍度长絜大比权量力万乘之势从散约败有的放矢俯首系颈朝同列一夫作难针砭时弊脍炙人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兰亭集序》 悟.言一室之内 2.《赤壁赋》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3.《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 二、重点词语 1.《兰亭集序》 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次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天下之士 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游褒禅山记》 道 (1)有碑仆道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何可胜道也哉 (5)策之不以其道 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文过饰非 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名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4)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5)不名一钱 盖 (1)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2)盖其又深,刚其至又加少矣 然 (1)吴广以为然 (2)有穴窈然 (3)凌万顷之茫然 (4)其声呜呜然 (5)何为其然也 (6)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7)然视其左右,来而记者已少 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良乃入,具告沛公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之 (1)倚歌而和之 (2)惟江上之清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 19世纪中期伴随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据此回答14题。 1.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B 2.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东南沿海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自然经济瓦解③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A①②B 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C 3.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答案】C 4.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下列

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和地区1900 1915 1920 1924 山东章丘0.1 35 45 50 山东济阳0.2 15 25 40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强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经济逐渐被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据此回答5-12题。 5.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是( ) A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B富国强兵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解析】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近代”的含义是指机器大生产。因此选A。 【答案】A 6.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已经注重对能源进行开发。观察下图判断该企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天津开平煤矿D安庆内军械所 【答案】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 《林黛玉进贾府》 1、重点字词: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纳罕hǎn:感到奇怪。轩xuān峻:高大 貌。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嗔chēn视:怒时瞪眼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颦pín:皱眉。杜撰zhuàn:虚构、编造 的。忖度cǔnduó:推测。 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盥ɡuàn沐:洗浴。翠幄Wò敕Chì造 便biàn宜惫bèi懒放诞dàn 嫡dí亲狡黠xi á内帏wéi 两靥yè宫绦(tāo)錾银(zàn)驯(xùn)骡罥(juàn)烟 2、古今异义: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 宜古方便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今对事情的看法/ 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可怜古可 惜今值得怜悯,怜悯,不值得一提

《西江月》二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似贬实褒) 4、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霑(zhān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确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lán)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k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古代抒情散文 文章摘要: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包含了《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课文。 【编者按】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节选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的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散文,《赤壁赋》是宋代苏轼的散文,《游褒禅山记》是宋代王安石的散文。 8 兰亭集序 【课文简介】 《兰亭集序》选自王羲之的《晋书.王羲之传》,这是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一、字词语言 1、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 (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②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梳理】

必修三【知识梳理】语文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 《林黛玉进贾府》 1、重点字词: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纳罕hǎn:感到奇怪。轩xuān峻:高大貌。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懵měnɡ懂:糊涂,不明事理。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潦倒:颓丧;这里指不约束检点行为。嗔chēn视:怒时瞪眼看。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颦pín:皱眉。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忖度cǔnduó:推测。 劳什子:北方方言,东西、物件。盥ɡuàn沐:洗浴。翠幄Wò敕Chì造 便biàn宜惫bèi懒放诞dàn 嫡dí亲狡黠xiá内帏wéi 两靥y è宫绦(tāo)錾银(zàn)驯(xùn)骡罥(juàn)烟 2、古今异义: 偏僻古偏激不端正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 便宜古方 便今价钱低 态度古神态今对事情的看法 / 风流古风韵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 可怜古可惜今值得怜悯,怜悯,不值得一提

《西江月》二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似贬实褒) 4、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霑(zhān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或二十九年(1764),确切的生卒年尚待考证。在“曹雪芹印”中有这样一首诗: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lán)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这一节除了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