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 试行 条文解读及计算实例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一、一般规定1.本规则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装配率的计算,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竹)结构、混合结构等结构类型。
2.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3.当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
4.当单体建筑中釆用了不同的结构体系(类型)时,可先按单一结构体系(类型)计算出各结构单元的装配率,再根据各结构单元地上建筑面积加权平均。
5.地下室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建造时,主体结构的得分按照相应评分表计算,地下室主体结构实际实施的面积可以替代上部结构相同面积的主体结构得分。
6.单体建筑装配率P 按下式计算: %100100Q Q Q Q Q P 54321⨯++++=式中:P ──单体建筑装配率;Q 1──标准化指标实际得分值Q 2──主体结构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3──外围护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4──内装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5──管线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7.各系统的得分不应小于评分表中规定的最低分值要求。
8.公共建筑室内或居住建筑套内实施全装修的情况下,当全装修表面积的60%及以上采用装配式装修方式完成,且实现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时,内装系统和管线系统的装配率均可直接按照满分计算。
9.本规则中未予明确计算的新技术、新工艺,其计算方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
10.装配式建筑的分级标准为:A级,得分为60-75分;AA级,得分为76-90分;AAA级,得分为91分及以上。
二、评分表1.本规则按照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特点分别给出评分项及评分值。
(见表一、表二、表三)2.各评分项的得分有区间要求的按照插值法进行计算,仅有下限要求的评分项达到要求方可得分。
3.有多个评价项但评价分值仅有一项时,满足一个评价项的要求即可得分。
三、计算规则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则。
1.单体建筑装配率的计算范围为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部分。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解读一、标准特点:一个概念:装配率,综合反映建筑的装配化程度两种评价方式: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两种评价方法:预评价与项目评价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
(详见3。
0。
2)装配率评价体系三大评价指标: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
四大基本标准:装配率-——综合评价50%;主体结构—最低得分20分;围护墙和内隔墙---最低得分10分;全装修—全面实施100%五类结构:混凝土、钢、木、组合、混合十分差值: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之间至少存在十分差值。
满足四大基本标准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等级评价。
二、标准细则标准包括以下几部分的计算:1.竖向承重构件:详见4。
0.2与4。
0.3节2.水平构件:详见4.0.4与4。
0.5节3.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详见4.0.6与4。
0.8节4.围护墙和内隔墙集成:详见4.0。
7与4。
0.9节5.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详见4.0.10与4。
0。
13节6.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详见4。
0.11与4。
0。
12节三、术语集合(1)以下术语释义来自于本标准1.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厂装配而成的建筑。
2.装配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3.全装修: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4。
集成厨房: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当采用干式工法应用比例大于70%时,应认定为采用了集成厨房;当比例大于90%时,可认定为集成式厨房。
5。
集成卫生间: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卫生间。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一、适用范围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装配率计算可参照执行。
二、一般规定(一)本《计算细则》中的装配率是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分值。
(二)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计算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计算单元;4.当采用未包含在本《计算细则》规定范围内的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时,可采取专家论证的方式确定应用比例、计算方式及分值。
(三)下述范围新建民用建筑对主体结构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作最低限要求:1.超过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标准规定最大适用高度的建筑工程,依据本细则计算的单体建筑装配率应达到25%以上;2.居住建筑类项目中非居住功能的建筑,其地上建筑面积总和不超过10000平方米,或不超过3000平方米的售楼处、会所(活动中心)、商铺等独立配套建筑;3.因技术条件特殊需调整装配率指标的建筑工程,依据本细则计算的单体建筑装配率应达到30%以上。
三、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1.装配率应根据表1中的分值按下式计算:P——装配率;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Q4——装配率评价项目Q1、Q2、Q3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Q5——创新项指标实际得分值。
表1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注: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2.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计算方法:Q1a=V1a/V×100%式中:Q1a──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V1a──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列入装配式计算的现浇部件体积和预制部件体积之和;V──主体结构竖向部件总体积。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条文解读及应用说明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条文解读及应用说明装配率是评价装配式建筑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装配构件的重量与整个建筑结构重量之比。
装配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下面将对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进行解读和应用说明。
方法一:按构件数量计算装配率装配率=装配构件的总数量÷所有构件的总数量这种方法是装配率计算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通过统计所使用的装配构件数量和总构件数量,计算出装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构件类型单一、数量可直接统计的情况。
比如,一些装配式建筑使用了1000块装配墙板,而总共需要使用1500块墙板,则该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为1000/1500=0.67,即67%。
方法二:按构件重量计算装配率装配率=装配构件的总重量÷所有构件的总重量这种方法是按照构件的重量比来计算装配率。
通过获得装配构件和所有构件的总重量,计算出装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构件重量相差较大的情况。
比如,一些装配式建筑使用了100吨的装配构件,而总共需要使用150吨的构件,则该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为100/150=0.67,即67%。
方法三:综合计算装配率装配率=∑(各构件的数量×构件的装配率)÷所有构件的总数量这种方法是综合考虑各个构件的数量和构件的装配率来计算装配率。
通过统计各个构件的数量和构件的装配率,并按比重计算出装配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构件类型多样、数量繁多的情况。
比如,一些装配式建筑使用了1000块装配墙板(装配率为80%)、500块装配楼板(装配率为60%),而总共需要使用1500块墙板和600块楼板,则该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为(1000×0.8+500×0.6)/(1500+600)=0.71,即71%。
应用说明:1.装配率是评价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衡量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程度和工程质量。
2.装配率的计算需要准确统计装配构件的数量和重量,确保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3.装配率是一个动态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大连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条文解读及计算实例2018.07

洪亮
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 2018年7月31日
目录/Contents
01
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02 工程计算实例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 1.1 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装配率定义
装配 率计 算方 法
二、一般规定
装配率计算单元
l注2. 当采用表中“()”内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时,计 算应用比例及得分应采用对应“()”内的数据。
l注3. 对于一个评价项中有 “()”内外两种装配式建 筑技术时,“()”内外二者只能选其中一项参与计 算。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1 计算表:
l计算表列出了应用比例范围的区间:
评价项
指标要求
柱、支撑、承
采用预制构件
重墙、延性墙 (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
板等竖向构件
工工艺)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
20%≤比例≤35% 35%≤比例≤80% (80%<比例≤90%) 70%≤比例≤80%
计算分值
8~20* 20~30* (5~7*) 10~20*
最低 分值
20
l 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是指采用铝合金模板、大钢模板 等施工工艺以达到免抹灰的效果且成型构件平整度偏差不应大 于5mm的竖向构件成型工艺。
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q1b=A1b/A×100%
式中:q1b──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 的应用比例;
A1b──各楼层中预制装配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 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A──各楼层构件的水平投影总面积,计算时可扣除电梯井、 洞口的水平投影面积。
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手册(第二版)

外二者只能选其中一项参与计算。 4.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是指采用铝合金模板、大钢模板等施工工艺
以达到免抹灰的效果且成型构件平整度偏差不应大于5mm的竖向构件成型工艺。 5.延性墙板指的是具有良好延性和抗震性能的墙板,包括:钢板剪力墙、
—8—
结构竖向构件中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 板施工工艺现浇混凝土体积之和; 3.当符合下列规定时,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 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 (1)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 段和高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 积。 (2)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 土体积。 (3)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 浇混凝土体积。 4.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 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组合钢板剪力墙、无粘结内藏钢板支撑墙板、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等。 6.免抹灰隔墙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现场避免二次加工为主
要特征的砌筑免抹灰隔墙,如经配块设计的新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连 锁砌块等。
7.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是指从设计阶段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在管线综合 设计的基础上,内隔墙预埋(预留)与内隔墙相关的管线(槽、孔),不需在 安装现场开槽(孔)。
梁、板、楼梯、阳台、
70% ≤比例≤ 80% 10 ~ 20*
空调板等构件
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 ( 非承重围护墙免抹灰 )
比例≥ 80%
5
( 比例≥ 80%)
(3)
围护 预制围护墙与保温、隔热、 50% ≤比例≤ 80% 墙和 装饰一体化(预制围护墙与保温、 (50% ≤比例
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详细]
![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4feb8aabb7360b4c2e3f64d7.png)
➢ 评价指标: 单体预制率 符合产业化标准的五项装
配式技术: ✓ 预制内隔墙 ✓ 免抹灰隔墙 ✓ 全装修 ✓ 组合成型钢筋制品 ✓ 定型模板
2.装配率计算方法条文解读及应用说明
2.1 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
2.装配率计算方法条文解读及应用说明
★ 2018.07.20 大连市建委发 《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方法(试行)》
1.大连市装配式建筑政策
1.2 大连最新政策 ★ 2018.06.08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 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大政办发【2018】72号
1.大连市装配式建筑政策
1.2 大连最新政策 ➢ 工作目标
建筑单体预制率,是指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式建筑 ±0.000标高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 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部分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2.装配率计算方法条文解读及应用说明
2.5 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1. 主体结构部分的计算分值不低于20分; 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计算分值不低于10分; 3.采用全装修; 4.装配率不低于50%。 ➢ 预评价+项目评价 ➢ 装配式建筑认定+等级评价
1.大连市装配式建筑政策
1.2 大连最新 装配式住宅须产业化全装修。
1.大连市装配式建筑政策
1.2 大连最新政策 ➢ 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
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以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国有控股企业投资项目
引领带动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化发展。
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 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建筑主体结构构件预制,非承重 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并全装修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前言为贯彻落实《AA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琼府〔2017〕100号)的要求,根据《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结合AA省岛屿省份自然环境、岛内抗震高烈度设防要求及超强台风等特殊气候条件,AA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了本规则的编制工作。
本规则借鉴了AA等地在装配式建筑推进初期的经验做法,并广泛征求了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施工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单位的意见。
本规则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与AA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系,以便改进。
联系电话:,邮箱:******@*******一、适用范围本《计算规则》适用于全省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造的建筑。
二、一般规定(一)本《计算规则》中的装配率是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与内隔墙、装饰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二)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计算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中屋顶以上塔楼部分不列入计算范围(小于标准层面积30%)。
2.对于主楼带有裙房的建筑项目,主楼和裙房可分别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主楼与裙房可按主楼标准层正投影范围确认分界。
3.对于层数为三层及以下,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的单栋建筑,可形成建筑组团共同作为计算单元。
三、装配式建筑应满足下列条件:1.装配式建筑应进行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饰装修一体化设计和建造,实现建筑全装修。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装配率不低于50%。
四、计算方法1.装配率计算方法: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应根据表1中相关参数,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式中:P —装配率Q 1— 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 Q 2— 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 Q 3— 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 Q 4— 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 Q t — 其他项的分值100%Q 100Q Q Q Q P 4t321⨯-+++=表1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注:1 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1.7.2.2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
(1)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 (2)预制构件间宽度不大于300mm的后浇混凝土带水平
投影面积; (3)金属楼承板和屋面板、木楼盖和屋盖及其他在施工现
场免支模的楼盖和屋盖的水平投影面积。 l 金属楼承板包括压型钢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等在施工现场免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3 围护墙和内隔墙计算表:
评价项
指标要求
计算分值 最低分值
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 (非承重围护墙免抹灰)
比例≥80%
5
(比例≥80%)
(3)
围护墙 预制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 50%≤比例≤80%
2~5*
和内隔 (预制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 (50%≤比例≤80%) (1~3*)
3~6*
管线分离
50%≤比例≤70%
4~6*
l 干式工法是指釆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干式工法的楼面、
地面是指将工厂生产的楼面、地面材料在现场采用干式工法组
合安装。如采用架空楼地面、采用干法地暖工艺等。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1 竖向构件:
l采用预制构件 l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 l二者只能选其中一项参与计算
评价项
指标要求
柱、支撑、承
采用预制构件
重墙、延性墙 (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
板等竖向构件
工工艺)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
20%≤比例≤35% 35%≤比例≤80% (80%<比例≤90%) 70%≤比例≤80%
计算分值
8~20* 20~30* (5~7*) 10~20*
最低 分值
20
l 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是指采用铝合金模板、大钢模板 等施工工艺以达到免抹灰的效果且成型构件平整度偏差不应大 于5mm的竖向构件成型工艺。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 3 一般规定: Ø1.3.3 相关要求: l 本计算方法中涉及的工艺、工法、部品、部件、材料等 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所在地区的有关规范、规程、 标准的要求。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4 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l1. 主体结构部分的计算分值不低于20分; l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计算分值不低于10分; l3.采用全装修; l 4.装配率不低于50%。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1 竖向构件——采用预制构件
p 1.7.1.1 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 主要采用混凝土材料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 计算: q1a=V1a/V×100%
式中:q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 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 2 适用范围: Ø装配式建筑:
l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l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
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Ø 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建筑主体结构构件预制,非承重 围护墙和内隔墙非砌筑并全装修的建筑。
Ø 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及装配式混合结构等。
(内隔墙免抹灰)
(比例≥80%)
(4)
内隔墙与管线、装修一体化
50%≤比例≤80%
2~5*
(内隔墙与管线一体化)
(50%≤比例≤80%) (1~3*)
l 免抹灰隔墙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现场避免二次 加工为主要特征的砌筑免抹灰隔墙,如经配块设计的新型砂加 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连锁砌块等。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V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混凝 土构件体积之和;预制混凝土双面叠合剪力墙空腔内的后浇混 凝土可计入计算;符合本细则第3条规定的预制构件间连接部分 的后浇混凝土也可计入计算;
V──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1 竖向构件——采用预制构件 p 1.7.1.2 当符合下列规定时,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
支模的楼屋盖体系,主要用于钢结构建筑中。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3 非承重围护墙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2 主体结构部分计算表:
主体 结构 (50分)
评价项
指标要求
柱、支撑、承
采用预制构件
重墙、延性墙 (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
板等竖向构件
工工艺)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
20%≤比例≤35% 35%≤比例≤80% (80%<比例≤90%) 70%≤比例≤80%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5 装配率计算公式:
lP—装配率; l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 l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 l Q3──装修与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 l Q4──计算项目中缺少的计算项分值总和。 l Q4:如公共建筑中没有设置厨房,则该评价项最高分值
计入Q4中。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 3 一般规定: Ø1.3.2 计算单元: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单元,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 单体建筑进行计算;
(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 500平方米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 为计算单元。
工艺、部件、材料等 要求
三、装配式建筑满足的要求
装配率计算公式
四、装配率计算
装配率计算表 各构件应用比例的计算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2 适用范围: Ø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大连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的计算。
l 大连市:包括核心区、重点区、积极发展区。 Ø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l 对于一些与民用建筑相似的单层和多层厂房等工业建筑, 当符合本计算方法的评价原则时,可参照执行。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4 装修和设备管线计算表:
评价项 全装修
干式工法的楼面、地面
指标要求 ─
比例≥70%
计算分值 最低分值
6
6
6
装修和设备管线
集成厨房
70%≤比例≤90%,共3项 按满足项数评分
3~6*
(30分)
─
集成卫生间
70%≤比例≤90%,共3项 按满足项数评分
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
(1)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和高 度不大于300mm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积。
(2)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 (3)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
体积。 l 将预制构件与合理的连接作为一个装配整体, 可简化计算。
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q1b=A1b/A×100%
式中:q1b──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 的应用比例;
A1b──各楼层中预制装配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 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A──各楼层构件的水平投影总面积,计算时可扣除电梯井、 洞口的水平投影面积。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比例≥70%
6
70%≤比例≤90%
3~6*Βιβλιοθήκη 共3项,按满足项数评分─
70%≤比例≤90% 共3项,按满足项数评分
3~6*
50%≤比例≤70%
4~6*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1 计算表:
l注1. 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 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6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表:
Ø1.6.1 计算表:三类指标+11个评价项+5个拓展评价项
评价项
主体 结构 (50分)
柱、支撑、承重墙、延
采用预制构件
性墙板等竖向构件 (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
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
指标要求 20%≤比例≤35% 35%≤比例≤80% (80%<比例≤90%)
评价项
指标要求
计算分值 最低分值
非承重围护墙非砌筑 (非承重围护墙免抹灰)
比例≥80%
5
(比例≥80%)
(3)
围护墙 预制围护墙与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 50%≤比例≤80%
2~5*
和内隔 (预制围护墙与保温、隔热一体化) (50%≤比例≤80%) (1~3*)
10
墙
内隔墙非砌筑
比例≥50%
5
(20分)
式中:q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 件中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的应用比例;
V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 件中采用高精度免抹灰模板施工工艺现浇混凝土 体积之和;
1.装配率计算方法主要内容
p1.7 应用比例计算: Ø1.7.2 水平构件 p 1.7.2.1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
全装修
比例≥80% (比例≥80%) 50%≤比例≤80% (50%≤比例≤80%) 比例≥50% (比例≥80%) 50%≤比例≤80% (50%≤比例≤80%)
─
5
(3)
2~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