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单烯烃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  单烯烃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  单烯烃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单烯烃

1.写出戊烯的所有开链烯烃异构体的构造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如有顺反异构体则写出构型式,并标以Z,E。

答案:

CH3CH2CH2CH=CH2 1-戊烯

2-甲基-1-丁烯

3-甲基-1-丁烯

2-甲基-2-丁烯

(Z)-2-戊烯

(E)-2-戊烯

2.命名下列化合物, 如有顺反异构体则写出构型式,并标以Z,E。

(1)(CH3)2C CHCH(CH3)CH2CH2CH3

(2)(CH3)3CCH2CH(C2H5)CH=CH2

(3)CH3HC=C(CH3)C2H5(4)(5)(6)答案:

(1)2,4-二甲基-2-庚烯(2)5,5-二甲基-3-乙基-1-己烯

(3)3-甲基-2-戊烯

(Z)-3-甲基-2-戊烯

或反3-甲基-2-戊烯

(E)-3-甲基-2-戊烯或顺-3-甲基-2-戊烯

注:当顺反命名与Z,E命名矛盾时,以Z,E命名为好。

(4)4-甲基-2-乙基-1-戊烯

(5)3,4-二甲基-3-庚烯

C C

CH3C3H7

C2H5CH

3(E)

C C

CH3CH

3

C2H5C3H7(Z)

(6)(Z)3,3,4,7-四甲基-4-辛烯

(Z)

(E)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键线式)。

(1)2,3-dimethyl-pentene (2)cis-3,5- dimethyl-2-heptene (3)(E)-4-ethyl-3-methyl-2-hexene (4)3,3,4-trichloro-1- pentene 答案:

(1

)(2)(3)(4

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⑴ (E)-3,4-二甲基-2-戊烯 (2) 2,3-二甲基-1-己烯⑶反-3,3-二甲基-2-戊烯

(4) (Z)-3-甲基-4-异丙基-3-庚烯⑸ 2,2,3,6-四甲基-5-乙基-3-庚烯(Z)

答案:

(1)(2)(3)

(4)(5)(Z)

5、对下列错误的命名给于纠正。

(1)2-甲基-3-丁烯(2)2,2-甲基-4-庚烯

(3)1-溴-1-氯-2-甲基-1-丁烯(4)3-乙烯基-戊烷

答案:

(1)3-甲基-1-丁烯(2)6,6-二甲基-3-庚烯

(3)2-甲基-1-溴-1-氯-1-丁烯(4)3-甲基-1-戊烯

6、完成下列反应式。

(1)CH3CH C CH3

CH3

H CL

(2

CL2

450

(3)CH2CH CH(CH

3

)2

(1)H2SO4

2

(4

H Br

22

(5)(CH3)2C CH2

B H

(6

Br2

CCL4

(7)nCH3CH CH2

催化剂

(8

CL H O

答案:

(1)

CH 3CH

C CH 3

CH 3

H CL

CH 3CH 2

C CL

CH 3

CH 3

(2)

CL 2450

CL

CL

(3)

CH 2

CH CH (CH 3)2

(1)H 2SO 42CH 3

CH CH (CH 3)2

OH

(4)

H Br 22

Br

(5)

(CH 3)2C

CH 2

B H (CH 3)2CH CH 2BH 2

(6)

2CCL 4

Br

Br

(7)

nCH 3CH

CH 2

催化剂

CH

CH 2)

n

(8)

22CL

OH

7、写出下列各烯烃的臭氧化还原水解产物:

答案:

8、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用什么方法能除去烯烃?

答案:

室温下,用浓H2SO4洗涤,烯烃与H2SO4作用生成酸性硫酸酯而溶于浓H2SO4中,烷烃不溶而分层,可以除去烯烃。

9、试写出反应中的(a)及(b)的构造式。

(a)+Zn(b)+ZnCl

(b)+KMnO4CH3CH2COOH + CO2 + H2O

答案:

(a):(b):CH3CH2CH=CH2

10、试举出区别烷烃和烯烃的两种化学方法:

答案:

方法一: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为烯烃, 烷烃无此反应。

方法二:室温下无光照,迅速使Br2/CCl4溶液褪色者为烯烃, 烷烃无此反应。

11、化合物中甲,其分子式为C5H10,能吸收1分子氢,与/H2SO4作用生成一分子C4酸.但经臭氧化还原水解后得到2个不同的醛,试推测甲可能的构造式.这个烯烃有无顺反异构呢?

答案:

由题意:

(可能是单烯烃或环烷烃)

∴甲可能的结构式为:CH3CH2CH2CH=CH2或(CH3)2CHCH=CH2

且该烯烃没有顺反异构体。

12、某烯烃的分子式为C10H20, 经臭氧化还原水解后得到CH3COCH2CH2CH3,推导该烯烃的构造式。

答案:

由题意:

只生成一种产物酮,∴该烯烃双键两端对称。

C10H20为:

13、在下列位能-反应进程图中,回答(1),(2),(3),E1,E2,△H1,△H2,△H的意义。

答案:

(1)处为第一步反应的过渡态;

(2) 处为第二步反应的过渡态;

(3) 处为反应活性中间体,既是第一步反应的产物,也是第二步反应的反应物;

E1为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

E2为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

?H为第一步反应所需吸收的能量,即第一步反应的反应热;

1

?H为第二步反应所放出的能量,即第二步反应的反应热;

2

?H为总反应热,此处为放热反应。

14、绘出乙烯与溴加成反应的位能-反应进程图.

答案:

15、试用生成碳离子的难易解释下列反应。

(10)

(20)

答案:

从电子效应分析,3O碳正离子有8个C-H键参与δ-π共轭,而2O碳正离子只有4个C-H键参与共轭,离子的正电荷分散程度3O>2O,∴离子的稳定性3O>2O,因此,3O碳正离子比2O碳正离子容

易形成,综上考虑,产物以

为主。

16、把下列碳正离子稳定性的大小排列成序。

(1)+

(2)

+

(3)

+

(4)

+

答案:

(1)>(4)>(3)>(2)

17、下列溴代烷脱HBr后得到多少产物,那些是主要的。

(1)BrCH2CH2CH2CH3(2) CH3CHBrCH2CH3(3) CH3CH2CHBrCH2CH3答案:

(1)一种产物,CH2=CHCH2CH3

(2)两种产物,CH3CH=CHCH3(主)CH2=CH-CH2CH3(次)

(3)一种产物,CH3CH=CHCH2CH3

18、分析下列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解释?

烯烃及其衍生物烯烃加溴的速率比

(CH3)2C=C(CH3) 14

(CH3)2C=CH-CH3 10.4

(CH3)2C=CH2 5.53

CH3CH=CH2 2.03

CH2=CH2 1.00

CH2=CH-Br 0.04

答案:

分析数据,由上至下,烯烃加溴的速率比依次减小,可从两方面来解释。

(1)不饱和碳上连有供电子基越多,电子云变形程度越大,有利于亲电试剂进攻,反应速度越大,而连有吸电子基,则使反应速度减小

(2) 不饱和碳上连有供电子基,使反应中间体溴钅翁离子正点性得到分散而稳定,易形成,所以反应速度增大,如连有吸电子团,则溴钅翁离子不稳定,反应速度减小。

19、C+是属于路易斯酸,为什么?

答案:

lewis酸是指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的分子和离子,C+是缺电子的活性中间体,反应时能接受电子对成中性分子,故它属lewis酸。

20、试列表比较δ键和π键(提示:从存在、重叠旋转、电子云分布方面去考虑)。

21、用指定的原料制备下列化合物,试剂可以任选。(要求:常用试剂)

(1)由2-溴丙烷制1-溴丙烷(2)由1-溴丙烷制2-溴丙烷(3)从丙醇制1,2-二溴丙烷答案:

(1)

(2)

(3)

第三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项选择题 1.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人一个关键时期。 A.2000 B .1500 C.1000 2.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应对“黄金发展期” 和“矛盾凸显期” 关键时期的一个()思想。 A.战略性B.战术性C.阶段性 3.2003年10月,党的()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全会第一次研究科学发展观问题,也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A.十六届二中 B.十六届三中 C.十六届四中 4.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的能力。 A.领导政治 B.领导经济 C.领导发展 5.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把()切实转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A.经济社会发展 B.现代化建设 C.经济建设 6.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 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写人了()。 A.报 告B.决 议 C.党章 7.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 只是略高于4%,人均才1700多美元,属 于()国家。 A.中低收入B.高收 人 C.低收人 8.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 兴国的()。 A.第一目标 B.第 一要务 C.第一职责 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 ()。 A.现代化建设 B.发展经济C.以人 为本 10.科学发展观主张把 ()统一起来 A.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与促 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 C.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发展 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1.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 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 A.清理阶级队 伍 B.巩固政权 C.发展社会 生产力 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 的集中体现。 A.政策和策略 B.根本宗旨 和执政理念 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 13.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根本要求 B.根本方法 C、 根本措施 参考答案: 1.C 2.A 3.B 4. C 5.A 6.C 7.A 8.B 9.C 10.B 11.C 12.B 13.A 二、多项选择题 1.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 会全面进步,关键是要()。 A.明确科学发展 观 B.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 D.提高全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 识 2.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和科学内涵,应明确科学发展观 ()。

第三章思考题

思考题: 1. 什么是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2. 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 3.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不可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 4. 以下这些说法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写出正确的说法。 (1)因为 / B r A S Q T δ ?=? ,所以只有可逆过程才有熵变;而ΔS>∑δQ Ir/T,所以不可 逆过程只有热温商,但是没有熵变。 (2) 因为ΔS>∑δQ Ir/T,所以系统由初态A 经不同的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B,其熵的变值各不相同。 (3) 因为 / B r A S Q T δ ?=? ,所以只要初、终态一定,过程的热温商的值就是一定的, 因而ΔS 是一定的。 5.“对于绝热过程有ΔS≥0,那末由A态出发经过可逆与不可逆过程都到达B态,这样同 一状态B就有两个不同的熵值,熵就不是状态函数了”。显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错在何处?请用理想气体绝热膨胀过程阐述之。 6. 263K 的过冷水结成263K 的冰,ΔS<0,与熵增加原理相矛盾吗?为什么? 7.“p⊙、298K过冷的水蒸气变成298K 的水所放的热Q p,Q p=ΔH,而ΔH只决定于 初、终态而与等压过程的可逆与否无关,因而便可用该相变过程的热Q p,根据ΔS= Q p/T (T为298 K)来计算系统的熵变”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8. 如有一化学反应其等压热效应ΔH<0,则该反应发生时一定放热,且ΔS<0,对吗? 为什么? 9. 根据S=lnΩ,而Ω是微粒在空间与能量分布上混乱程度的量度,试判断下述等 温等压过程的ΔS是大于零? 小于零? 还是等于零? (1) NH4NO3(s)溶于水; (2) Ag+(aq)+2NH3(g)—→Ag(NH3)2+; (3)2KClO3(s)—→KCl(s)+3O2(g); (4)Zn(s)+H2SO4(aq)—→ZnSO4(aq)+H2(g) 10. 物质的标准熵S⊙(298K)值就是该状态下熵的绝对值吗? 11. 式dG T,p,W'=0≤0与式ΔG T,p≤0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用后式判定过程的自发性时不需加上无非体积功的条件呢? 12. “ΔG T,p,W'=0≤0 说明ΔG<0 的过程只能在T,p一定,且W'=0 的条件下才能发生”,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13. 关于公式ΔG T,p=W R'的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 “系统从A 态到B 态不论进行什么过程ΔG 值为定值且一定等于W'”; (2) “等温等压下只有系统对外做非体积功时G 才降低”; (3) “G就是系统中能做非体积功的那一部分能量”。 14. 为什么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不能用ΔH作判据;但有些情况下用ΔH作判据,又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5. 对于ΔH>0,ΔS>0而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改变温度能否使反应自发进 行?为什么? 16. 一般固体分解产生气体时,常常大量吸热,试比较这类固体在低温与高温下的稳定性。 17. 为什么ΔU =∫T dS-∫p d V适用于单组分均相封闭系统的任何过程? 这是否意味着对 这种简单的热力学系统的任何过程∫T dS及∫p d V都分别代表热与功呢?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 恒定电流的电场和磁场 练习题及答案 1、一铜棒的横截面积为,mm 80202 ?长为2m ,两端的电位差为50V 。已知铜的电导率为 S/m 107.57?=σ。求(1)电阻(2)电流(3)电流密度(4)棒内的电场强度(5)所消 耗的功率 解:(1)铜棒电阻Ω?=???=?= -571019.210 7.508.002.02 1R S l σ (2)铜棒内电流A R U I 35 3 1028.21019.21050?=??==-- (3)铜棒内电流密度263 /1043.108.002.01028.2m A S I J ?=??== (4)棒内的电场强度m V J E /1050.210 7.51043.127 6 -?=??==σ (5)所消耗的功率W R I P 2 2 1014.1?== 2、电缆的芯线是半径为cm a 5.0=的铜线,外面包一层同轴的绝缘层,绝缘层的外半径为 cm b 2=,电阻率m ?Ω?=12101ρ。绝缘层外又用铅层保护起来。 (1)求长度m L 1000=的这种电缆沿径向的电阻 (2)求当芯线与铅层的电位差为V 100时的径向电流 解:(1)距离电缆轴线处的电阻为rL dr S dr dR πρ ρ 2== 则长度的电缆沿径向的电阻可积分求得 Ω?===?81021.2ln 22a b L rL dr R b a πρπρ (2)据欧姆定律可求得径向电流 A R U I 71052.4-?== 3、已知半径为R 的环形导线,载有电流为I ,如图所示。求其中心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解:由毕奥--萨伐尔定律可得回路在中心点的磁场大小为 R I d R IR R R l Id B L 244020 2 03 0μθπμπμπ ==?= ? ? 磁场方向为垂直纸面向外。

第3章 单烯烃习题答案(第五版)

第三章 单烯烃 (P 79-81) 1.写出戊烯的所有开链烯异构体的构造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如有顺反异构体则写出构型式,并标以Z 、E 。 2-甲基-2-丁烯2-methylbut-2-ene 2.命名下列化合物,如有顺反异构体则写出构型式,并标以Z 、E 。 (1) 2,4-二甲基-2-庚烯; (2) 5,5-二甲基-3-乙基-1-己烯; (3) 3-甲基-2-戊烯 (存在Z,E 两种构型); (4) 4-甲基-2-乙基-1-戊烯; (5) (Z)-3,4-二甲基-3-庚烯; (6) (E)-3,3,4,7-四甲基-4-辛烯.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键线式)。 (1) 2,3-dimethyl-1-pentene; (2) cis-3,5-dimethyl-2-heptene (3) (E)-4-ethyl-3-methyl-2-hexene (4) 3,3,4-trichloro-1-pentene 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E)-3,4-二甲基-2-戊烯(2) 2,3-二甲基-1-己烯 (3) 反-4,4-二甲基-2-戊烯(4) (Z)-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5) 2,2,4,6-四甲基-5-乙基-3-庚烯 5.对下列错误的命名给予更正: (1) 2-甲基-3-丁烯应改为:3-甲基-1-丁烯 (2) 2,2-甲基-4-庚烯应改为:6,6-二甲基-3-庚烯 (3) 1-溴-1-氯-2-甲基-1-丁烯应改为:2-甲基-1-氯-1-溴-1-丁烯 (4) 3-乙烯基-戊烷应改为:3-乙基-1-戊烯 6.完成下列反应式。 (1) (2) 注意:[CH3-CH=CH-C.-(CH3)2 CH3-CH.-CH=C-(CH3)2]共振极限式关系,所以有两种产物。 (3)

第三章思考题及解答

第三章思考题及解答 1.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中△U = 0, 故有Q = -W , 即膨胀过程中系统所吸收的热全部变成了功,这是否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什么? 答: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是“不发生其他变化”,应该理解为“系统和环境都完全复原”。也就是说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产生在系统“工作了一个循环”这样的前提之下的结论。 2.理想气体等温膨胀过程2 1 Δln V S nR V =,因为V 2>V 1,所以ΔS >0。但是根据熵增原理,可逆过程0S ?=,这两个结论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恒温过程只能用克劳修斯不等式判断过程是否可逆,只有绝热过程或隔离系统中发生的变化才能用熵增原理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3.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T = 0,Q = 0,因此△S = Q T = 0, 此结论对吗? 答: 不对。 因该过程为不可逆过程, 所以△S 不能由过程的热温商求算,而应通过设计可逆途径求算。 4.在恒定压力下,用酒精灯加热某物质,使其温度由T 1上升至T 2,此间,没有物质的相变化,则此过程的熵变为2 1 ,m d ΔT p T nC T S T =?,对吗?如果此间物质发生了相变化,过程熵 变应该怎样计算? 答:正确。如果有相变化,设计可逆过程进行计算。根据题目给出的相变温度不同,将有不同形式的计算公式。 5.“所有能发生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所以不可逆过程也一定是能发生过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正确。因为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结论。 6.“自然界存在着温度降低但是熵值增加的过程。”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举例说明。(绝热不可逆膨胀)。 答:正确。熵值不仅与温度一个变量有关,还与其它状态性质有关。如与体积、压力有关。如双变量系统,S = f (T,V )或S = f (T,p )系统经历某变化后,熵值的改变取决于这些变量的综合效应。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绝热不可逆膨胀 7.“不可逆过程的熵不能减小”对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该说法仅对绝热系统或隔离系统正确。本题说法忽略了前提条件。 8.“熵值不可能是负值”的结论对吗? 答:正确,根据玻尔兹曼定理 S =kln Ω,Ω(热力学概率)一定大于或等于1,故S ≥0。 9. “在绝热系统中发生一个从状态A→B 的不可逆过程,不论用什么方法,系统再也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结论对吗?为什么? 答:正确. 绝热系统中发生一个不可逆过程,从A →B ,△S >0,即S B >S A ,仍在绝热系统中从B 出发,无论经过什么过程系统的熵值有增无减,所以不能回到原态。 10.1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经历下列不同过程,体积变为原来体积的2倍,其熵变相等

第三章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作业题P107 1题 解:(1)已知CO 2在水中溶解度0.878m 3(标米)/ m 3即0.0392kmol/ m 3。 CO 2在水中溶解符合亨利定律:p A *=Ex A 对CO 2:p A *=0.1013MPa ;00071.06.55/0392.018 /10000392.00392.0==+=A x 代入上式:亨利系数E= p A */x A =0.1013/0.00071=142.68MPa 溶解度系数13389.068 .142181000.--??=?==Pa m kmol E Ms H ρ 相平衡常数m=E/p=142.68/0.1013=1408.5 (2) 因为 p A *=Ex A 故此条件下CO 2平衡浓度x A = p A */ E=(0.1013x30%)/142.68=0.0002 而体系浓度为:0.66kg/m 3即x A =(0.66/44)/( 0.66/44+1000/18)=0.00027 体系不能进行吸收过程。 2题 解:已知环氧乙烷—水体系 E=453.82kPa ;p A *=101.3x0.738%=0.748 kPa 平衡浓度x A = p A */ E=0.748/453.82=0.00165 18 /100m +=m x A 解得m=0.0092mol ;(或)=0.404g 3题 解:氨—水体系 已知可依据双膜理论得:N A =k y A(y-y i ) (1) N A =k x A(x i -x) (2) y *=mx (3) 由H=640.7kmol ·m -3·MPa -1 得MPa H Ms E 0867.07 .640181000.=?==ρ m=E/p=0.0867/0.1=0.867 令N A =k x A(y i /m-y/m) (4) (1) 与(4)联立得 N A =(x y k m +k 11 ) A (y-y *) 令x y k m +k 11=K y 则K y =12mol 268.0165 .057.3125.5867.00.2811 --??=+=+s m 液膜阻力/总阻力=0.165/(0.165+3.57)=4.42%;

第三章 已改单烯烃习题答案

第三章单烯烃 1. 写出戊烯的所有开链烯烃异构体的构造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如有顺反异构体则写出构型式,并标以Z,E。 答案:解: CH3CH2CH2CH=CH2 1-戊烯 2-甲基-1-丁烯 3-甲基-1-丁烯 2-甲基-2-丁烯 (Z)-2-戊烯 (E)-2-戊烯 2. 命名下列化合物, 如有顺反异构体则写出构型式,并标以Z,E (1) (CH3)2C CHCH(CH3)CH2CH2CH3(2)(CH3)3CCH2CH(C2H5)CH=CH2 (3)CH3HC=C(CH3)C2H5(4) (5)(6) 答案: (1)2,4-二甲基-2-庚烯 (2)5,5-二甲基-3-乙基-1-己烯 (3)3-甲基-2-戊烯(有两种构型)

(Z)-3-甲基-2-戊烯或反3-甲基-2-戊烯 (E)-3-甲基-2-戊烯或顺-3-甲基-2-戊烯 (温馨提示:E,Z和顺,反的命名是没有直接的关联!Z不一定是顺,E不一定是反。) (4)4-甲基-2-乙基-1-戊烯 (5)(Z)-3,4-二甲基-3-庚烯或顺-3,4-二甲基-3-庚烯(6)(E)-3,3,4,7-四甲基-4-辛烯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键线式)。 (1)2,3-dimethyl-1-pentene (2)cis-3,5- dimethyl-2-heptene (3)(E)-4-ethyl-3-methyl-2-hexene (4)3,3,4-trichloro-1- pentene 答案: (1)(2)(3)(4)Cl Cl Cl 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⑴ (E)-3,4-二甲基-2-戊烯 (2) 2,3-二甲基-1-己烯 ⑶反-4,4-二甲基-2-戊烯 (4) (Z)-3-甲基-4-异丙基-3-庚烯⑸ (Z)-2,2,4,6-四甲基-5-乙基-3-庚烯 答案: (1)(2) (3) C C H CH(CH 3)2 H3C H(4)

第三章思考题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思考题 1. 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则: ( ) (A) ΔS = 0,W = 0 (B) ΔH = 0,ΔU = 0 (C) ΔG = 0,ΔH = 0 (D) ΔU = 0,ΔG = 0 2. 熵变?S 是: (1) 不可逆过程热温商之和 (2) 可逆过程热温商之和 (3) 与过程无关的状态函数 (4) 与过程有关的状态函数 以上正确的是: ( ) (A) 1,2 (B) 2,3 (C) 2 (D) 4 3. 理想气体在等温条件下反抗恒定外压膨胀,该变化过程中体系的熵变及环境的熵 变应为: ( ) ?S 体?S 环 (A) >0,=0 (B ) ?S 体?S 环?S 体<0,?S 环=0 (C) >0,<0 (D ) ?S 体?S 环?S 体<0,?S 环>0 4. 下列四种表述: (1) 等温等压下的可逆相变过程中,体系的熵变ΔS =ΔH 相变/T 相变  (2) 体系经历一自发过程总有 d S > 0 (3) 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4)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体系的熵变为零 两者都不正确者为: ( ) (A) (1),(2) (B) (3),(4) (C) (2),(3) (D) (1),(4) 5. 求任一不可逆绝热过程的熵变ΔS 时,可以通过以下哪个途径求得? ( ) (A) 始终态相同的可逆绝热过程 (B) 始终态相同的可逆恒温过程 (C) 始终态相同的可逆非绝热过程 (D) (B) 和 (C) 均可

6. 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 ) (A) 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 (B) 从同一始态出发,不可能达到同一终态 (C) 不能断定 (A)、(B) 中哪一种正确 (D) 可以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而定 7. 对于孤立体系中发生的实际过程,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W = 0 (B) Q = 0 (C) ΔS > 0 (D) ΔH = 0 8. 理想气体从状态 I 经自由膨胀到状态 II,可用哪个热力学判据来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 ( ) (A) ΔH(B) ΔG (C) ΔS (D) ΔU 9. 对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有( ) (A) ΔH = 0 (B) ΔS = 0 (C) ΔG = 0 (D) ΔU = 0 10. H2和O2在绝热钢瓶中生成水的过程:( ) (A) ΔH = 0 (B) ΔU = 0 (C) ΔS = 0 (D) ΔG = 0 11. 选择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字母填入括号内。 理想气体恒压膨胀,其熵值如何变化?( ) (A) 不变(B) 增大 (C) 减小(D) 不能确定 12. 恒温恒压条件下,某化学反应若在电池中可逆进行时吸热,据此可以判断下列热力学量中何者一定大于零?( ) (A) ΔU (B) ΔH (C) ΔS(D) ΔG 13. 在p ,273.15 K下水凝结为冰,判断体系的下列热力学量中何者一定为零? ( ) (A) ΔU (B) ΔH (C) ΔS(D) ΔG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 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___ 。 4. ____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教育目的是____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7.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____ 相对而言的。 9.全面发展的人是____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 ____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____ 的教育。 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____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____ 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____ 的教育。 1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 ,是一种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有机化学第三章

第三章 问题3-1 写出分子式为C5H10(戊烯)的链状单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构造式和键线式。 解:构造简式键线式 H 2C C H C H 2 C H 2 C H 3 H 2 C C H C H C H 3 C H 3 H2C CCH2CH 3 CH3 C C CH2CH 3 H H3C H H H CH2CH3 H 3 C C C H 3 CC CHCH3 CH 3 问题3-2 试排列下列基团的优先次序:-CH=CH2,-C(CH3)3,-CH(CH3)2,-C≡CH 解:基团的优先顺序: C CH C(CH3)3CH CH2CH(CH3)2 >>> 问题3-3 1.命名下列各烯烃,构造式以键线式表示之,键线式以构造式表示 之。

(1) ( CH 3) 3CCCH 2CH 3 CH 2 (2) H C CH 3 C 2H 5 C CH 3 (3) (4) 2. 试判断下列化合物有无顺反异构,如果有则写出其构型和名称: 异丁烯 (2)4-甲基-3-庚烯 (3)2-己烯 解:(1) 3,3-二甲基-2-乙基-1-丁烯 (2) (Z )-3-甲基-2-戊烯 (3) 2,4-二甲基-1-己烯 CH 3 CH 3CCH 2CHCH 2CH 3H 2C (4) (E )-2,3-二甲基-3-己烯 2CH 3 H 3C (CH 3)2H C H C C CHCH 2CH 3 HCC )2(H 3C 2. 解:(1)无顺反异构。 H 2C C CH 3 CH 3 (2)

CH 2CH 2CH 3 CH 3 H 3CH 2C H C CH 2CH 2CH 3 H H 3C H 2C C CH 3 C (Z )-4-甲基-3-庚烯 (E )-4-甲基-3-庚烯 (3) C C CH 2CH 2CH 3 H 3C H H CH 2CH 2CH 3C C H 3C H H (Z )-2-己烯 (E )-2-己烯 或 顺-2-己烯 或 反-2-己烯 问题3-4 为什么顺-2-丁烯的沸点比反-2-丁烯高? 解:液体沸点的高低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引力包括了静电引力,诱导引力和色散力。烯烃是弱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引力主要由色散力所产生。色散力是由于原子核和电子在不断运动过程中,产生一瞬间的相对位移,使分子的正电荷中心暂时不相重合,从而产生分子间的一种很弱的吸引力。范-2-丁烯有较高的对称性,产生色散力的趋势较小,因此沸点比顺-2-丁烯低。 问题3-5 下列化合物与溴化氢起加成反应时,主要产物是什么? 异丁烯,3-甲基-1-丁烯,2,4-二甲基-2-戊烯 解: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加成,加成取向符合马氏规则: H 2C C CH 3 CH 3 HBr H 3C C CH 3 Br CH 3 2-甲基-2-溴丙烷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 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 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 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 1 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 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l 4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 24131?? ? ??+l m ml 为什么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 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 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 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 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 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 ?dt 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 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 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答:确定一质点在空间中得位置需要3个独立变量,只要确定了不共线三点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故须九个独立变量,但刚体不变形,此三点中人二点的连线长度不变,即有三个约束方程,所以

第三章溶液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第三章 溶液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正确否): 1.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之和。 2.系统达到平衡时,偏摩尔量为一个确定的值。 3.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吉布斯函数。 4.在同一稀溶液中组分B 的浓度可用x B 、m B 、c B 表示,因而标准态的选择是不相同的,所以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5.水溶液的蒸气压一定小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6.将少量挥发性液体加入溶剂中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剂的沸点。溶液的凝固点也一定低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的凝固点。 7.纯物质的熔点一定随压力升高而增加,蒸气压一定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沸点一定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8.理想稀溶液中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只有非常小的作用力,以至可以忽略不计。 9.当温度一定时,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越大,溶剂的液相组成也越大。 10.在一定的温度和同一溶剂中,某气体的亨利系数越大,则此气体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也越大。 11.在非理想溶液中,浓度大的组分的活度也大,活度因子也越大。 12.在298K 时0.01mol·kg -1的蔗糖水溶液的渗透压与0.01mol·kg -1的食盐水的渗透压相同。 13.物质B 在α相和β相之间进行宏观转移的方向总是从浓度高的相迁至浓度低的相。 14.在相平衡系统中,当物质B 在其中一相达到饱和时,则其在所有相中都达到饱和。 二、单选题: 1.1 mol A 与n mol B 组成的溶液,体积为0.65dm 3,当x B = 0.8时,A 的偏摩尔体积 V A = 0.090dm 3·mol -1,那么B 的偏摩尔V B 为: (A) 0.140 dm 3·mol -1 ; (B) 0.072 dm 3·mol -1 ; (C) 0.028 dm 3·mol -1 ; (D) 0.010 dm 3·mol -1 。 2.注脚“1”代表298K 、p 0的O 2,注脚“2”代表298K 、2p 0的H 2,那么: (A) 2121,μμμμ≠≠; (B) 因为21μμ≠,1μ与2μ大小无法比较 ; (C) 2121,μμμμ=>; (D) 2121,μμμμ<<。 3.气体B 的化学势表达式:()()B B B ln ln g g x RT p p RT +???? ??+=μμ,那么:⑴上式表 明气体B 在混合理想气体中的化学势;⑵()()g g B B μμμ-=?体现在该条件下做非 体积功的本领;⑶μB (g)是表明做非体积功的本领;⑷μB (g)是气体B 的偏摩尔Gibbs 自由能。上述四条中正确的是: (A) ⑴⑵⑶ ; (B) ⑵⑶⑷ ; (C) ⑴⑶⑷ ; (D) ⑴⑵⑷ 。 4.373K 、p 0时H 2O(g) 的化学势为μ1;373K 、0.5p 0时H 2O(g) 的化学势μ2,那么:①21μμ=;②μ2 - μ1 = RT ln2;③μ2 - μ1 = -RT ln2;④μ2 = μ1 – RT ln0.5。以上四条中正确的是: (A) ①② ; (B) ①③ ; (C) ③④ ; (D) ②④ 。 5.对于A 、B 两种实际气体处于相同的对比状态,对此理解中,下列何者正确: (A) A 、B 两种气体处于相同的状态 ; (B) A 、B 两种气体的压力相等 ; (C) A 、B 两种气体的对比参数π、τ相等 ; (D) A 、B 两种气体的临界压力相等 。 6.对于亨利定律,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仅适用于溶质在气相和溶液相分子状态相同的非电解质稀溶液 ;

第三章互联网接入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第三章互联网接入专项练习题 1.如果想要连接到一个www站点, 应当以( )开头来书写统一资源定位器。 2. A. B. s D. ,发现鼠标的形状变成了手型,在网页上的这种文字或图标我们称为( ) A. 收藏 B. 超级链接 C. 邮件 D. 指针 参考答案:B 3.IE收藏夹中保存的内容是( ) A. 网页的内容 B. 网页的URL C. 网页的截图 D. 网页的映像 参考答案:B 4.目前,因特网上最主要的服务方法之一是 ( ) A. E-mail B. Telnet C. FTP D. CHAT 参考答案:C 5.用户要想在网上查询WWW信息,必须安装并运行一个被称为 ( )的软件 A. HTTP B. YAHOO C. 浏览器 D. 万维网 参考答案:C 6.下列有关因特网的叙述,( )的说法是错误的 A. 因特网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 B. 因特网是计算机网络的网络 C. 因特网上提供了多种信息网络系统 D. 万维网就是因特网 参考答案:D 7.在浏览网页时,可下载自己喜欢的信息是 ( )

A. 文本 B. 图片 C. 声音和影视文件 D. 以上信息都可以 参考答案:D 8.目前在因特网上提供主要应用有电子邮件、WWW浏览远程登录和( ) A. 文件传输 B. 协议转换 C. 关盘检索 D. 电子图书馆 参考答案:A 9.如果电子邮件到达时,你的电脑没有开机,那么电子邮件将() A. 退回给发件人 B. 永远保存在服务器的主机上 C. 过一会对方重新发送 D. 永远不会发送 参考答案:B 10.Internet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是Web网页, 浏览网页最常用的软件是 ( ) A. Word B. Internet Exporer C. Outlook Express D. Photoshop 参考答案:B 11.万维网的简称 ( ) A. www B. Http C. Web D. Internet 参考答案:A 12.下列四项中,合法的电子邮件地址是( ) A. B. -wang C. @wang D. 参考答案:D 13.如果没有固定使用的计算机,使用邮件的最好方式是 ( ) A. 使用邮件管理软件来管理电子邮件 B. 不能使用电子邮件

有机化学第三章

第三章 问题3-1 写出分子式为C 5H 10(戊烯)的链状单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构造式和键线式。 解: 构造简式 键线式 H 2C CHCH 2CH 2CH 3 H 2C CHCHCH 3 CH 3 H 2C CCH 2CH 3 CH 3 C C CH 2CH 3H H 3C H H H CH 2CH 3 H 3C C C H 3CC CHCH3 CH 3 问题3-2 试排列下列基团的优先次序:-CH=CH 2,-C(CH 3)3,-CH(CH 3)2,-C ≡CH 解:基团的优先顺序: C CH C(CH 3)3 CH CH 2 CH(CH 3)2 > > > 问题3-3 1. 命名下列各烯烃,构造式以键线式表示之,键线式以构造式表示之。

(1) ( CH 3) 3CCCH 2CH 3 CH 2 (2) H C CH 3 C 2H 5 C CH 3 (3) (4) 2. 试判断下列化合物有无顺反异构,如果有则写出其构型和名称: 异丁烯 (2)4-甲基-3-庚烯 (3)2-己烯 解:(1) 3,3-二甲基-2-乙基-1-丁烯 (2) (Z )-3-甲基-2-戊烯 (3) 2,4-二甲基-1-己烯 CH 3 CH 3CCH 2CHCH 2CH 3H 2C (4) (E )-2,3-二甲基-3-己烯 CH 2CH 3 H 3C (CH 3)2HC H C C CHCH 2CH 3 HCC )2(H 3C 2. 解:(1)无顺反异构。 H 2C C 3CH 3 (2)

CH 2CH 2CH 3 CH 3 H 3CH 2C H C C CH 2CH 2CH 3 H H 3C H 2C C CH 3 C (Z )-4-甲基-3-庚烯 (E )-4-甲基-3-庚烯 (3) C C CH 2CH 2CH 3 H 3C H H CH 2CH 2CH 3C C H 3C H H (Z )-2-己烯 (E )-2-己烯 或 顺-2-己烯 或 反-2-己烯 问题3-4 为什么顺-2-丁烯的沸点比反-2-丁烯高 解:液体沸点的高低决定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引力包括了静电引力,诱导引力和色散力。烯烃是弱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引力主要由色散力所产生。色散力是由于原子核和电子在不断运动过程中,产生一瞬间的相对位移,使分子的正电荷中心暂时不相重合,从而产生分子间的一种很弱的吸引力。范-2-丁烯有较高的对称性,产生色散力的趋势较小,因此沸点比顺-2-丁烯低。 问题3-5 下列化合物与溴化氢起加成反应时,主要产物是什么 异丁烯,3-甲基-1-丁烯,2,4-二甲基-2-戊烯 解: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加成,加成取向符合马氏规则: H 2C C CH 3 CH 3 HBr H 3C C CH 3 Br CH 3 2-甲基-2-溴丙烷

第3章思考题参考答案_373701189

第三章 思考题参考答案 1. 容积为 1m 的容器中充满氮气 N2,其温度为 20℃,表压力为 1000 mmHg, 为了确定其质量,不同人分别采用了以下几种计算式得出了结果,请判断 它们是否正确?若有错误请改正。 答: (1) 错误:1) 不应直接用表压计算,应先转化为绝对压力;2) 压力应转换 为以 Pa 为单位, 1mmHg=133.3Pa; Rm 应该用 8314J/kmol*K,因为 Pa* 3) 3 m =J;4) 温度的单位应该用 K。 (2) 错误:1) 不应直接用表压计算,应先转化为绝对压力;2) Rm 应该用 3 8314J/kmol*K,因为 Pa* m =J 2 (3) 错误:1) 1at=1kgf/cm =9.80665E04 Pa≠1atm,因此这里计算绝对压力 3 时,大气压力取错; 2) Rm 应该用 8314J/kmol*K,因为 Pa* m =J; (4) 错误:压力;气体常数 正确结果:2.695 2. 理想气体的 cp 与 cv 之差及 cp 与 cv 之比是否在任何温度下都等于一个常 数? 答:根据定压比热容和定容比热容的定义, 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推导出, 。可见,两者之差为常数。 c ? c = R (见课本 79 页)
p v
3
同时,定义
k=
cp cv
对于理想气体,当不考虑分子内部的振动时,内能与温度成线性关系,从 而根据摩尔定压和定温热容的定义,推导出摩尔定压和定温热容均为定值。但 通常只有在温度不太高,温度范围比较窄,且计算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或 者为了分析问题方便,才将摩尔热容近似看作定值。实际上理想气体热容并非 定值,而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两者之比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是随温度变化 的,不是一个常数。 3. 知道两个独立参数可确定气体的状态。例如已知压力和比容就可确定内能 和焓。但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决定于温度,与压力,比容无关,前后有 否矛盾,如何理解? 答:不矛盾。理想气体内能和焓只决定于温度,这是由于理想气体本身假设决 定的。对于理想气体模型,假设其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也就不存在分子 之间的内位能。再结合理想气体方程,则有:
? ?u ? ? ? =0 ? ?v ?T
? ?h ? ? ?p ? = 0 ? ?T
因此,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决定于温度,而与压力、比容无关。
1

(完整版)经济法基础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经济法基础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导语: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经济法基础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存款人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下列说法不符合规定的是()。 A.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出具的政府人事部门或编制委员会的批文或登记证书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的,也只能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B.对于已经取消对外地常设机构审批的省(市),应出具派出地政府部门的证明文件 C.单位附属独立核算的食堂、招待所、幼儿园,应出具其主管部门的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和批文 D.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成立的业主委员会、村民小组等组织,应出具政府主管部门的批文或证明 2.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出票日期10月20日的填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拾月贰拾日 B.壹拾月贰拾日 C.零壹拾月零贰拾日 D.零壹拾月贰拾日

3.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存款人,不得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是()。 A.临时机构 B.非法人企业 C.异地常设机构 D.单位设立的独立核算的附属机构 4.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预算单位应向()申请开立零余额账户。 A.中国人民银行 B.财政部门 C.上级主管部门 D.社保部门 5.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款项不可以转入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是()。 A.工资、奖金收入 B.个人投资股票所得 C.持有的外币 D.个人债权或产权转让收益 6.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银行卡按照发行对象不同,分为()。 A.人民币卡、外币卡 B.单位卡、个人卡 C.磁条卡、芯片(IC)卡 D.信用卡、借记卡 7.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银行卡账户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单位人民币卡账户的资金一律从其基本存款账户转账存人,不得存取现金 B.可以将销货收入存入单位卡账户 C.严禁将单位的款项转入个人银行卡账户存储

第三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1、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鸡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是多少? 解: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X Y MRS XY ??- = 其中:X 表示肯德鸡快餐的份数;Y 表示衬衫的件数; MRS 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鸡快餐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件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 MRS xy =P x /P y 即有MRS xy =20/80=0.25 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鸡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 为0.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22所示。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 (2) 求商品2的价格P2; (3) 写出预算线的方程; (4) 求预算线的斜率; (5) 求E点的 MRS的值。 12 解:(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30=60。 (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斜率=-P1/P2=-2/3,得P2=M/20=3元 (3)由于预算线的一般形式为: P1X1+P2X2=M 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2/3 X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12= P1/P2,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MRS等于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P1/P2。因此,在MRS12=P1/P2 = 2/3。

第三章习题和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和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对于指令XCHG BX, [BP+SI],如果指令执行前,(BX)=6F30H,(BP)=0200H,(SI)=0046H,(SS)=2F00H,(2F246H)=154H,(2F247H)=41 H,则执行指令后:(BX)=__4154H__,(2F246H)=___30H______,(2F247H)=___6FH____。 2、指令LOOPZ/LOOPE是结果_为零_且_相等发生转移的指令;而指令LOOPNZ/LOOPNE则是结果__不为零__且____不相等___发生转移的指令。 3、串操作指令规定源串在____数据_____段中,用__SI___来寻址源操作数;目的串在__附加__段中,用__DI__来寻址目的操作数。 4.、中断返回指令IRET后,从堆栈顺序弹出3个字分别送到___IP____、__CS_____、____标志寄存器FR____。 5、设(SS)=0FFA0H,(SP)=00B0H,(AX)=8057H,(BX)=0F79H,执行指令PUSH AX 后,(SP)=__00AEH________;若再执行指令: PUSH BX POP AX 后,(SP)=__00AEH________,(AX)=____0F79H________,(BX)=___0F79H_____。 6、设(SS)=2250H,(SP)=0140H,若在堆栈中存入5个数据,则栈顶的物理地址为___22636H________,如果再从堆栈中取出3个数据,则栈顶的物理地址为_____2263CH____。 7、M OV AL, ‘A’指令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__立即寻址方式________。 8、指出下列指令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MOV AX, BLOCK[SI] 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 (2).MOV AX, [SI]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 (3).MOV AX, [6000H] 直接寻址 (4).MOV AX, [BX+SI] 基址变址寻址 (5).MOV AX, BX 寄存器寻址 (6).MOV AX, 1500H 立即寻址 (7).MOV AX, 80[BX+DI] 相对基址变址 (8).MOV AX, [DI+60] 寄存器相对寻址 9、以CX寄存器内容为计数对象的指令有循环控制指令和串操作重复指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