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种子的旅行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种子旅行记》教案及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种子旅行记
小种子旅行记
蒲公英种子长大了,风儿带他去旅行,飞过草地,看见小草发芽 T,飞过小河,看见冰雪融化了,最后蒲公英种子在河边安了家,长 成了一颗小小蒲公英。
苍耳种子长大了,小兔子带他去旅行,越过山坡,看见羊儿在吃 草,跳进树林,看见小树在发芽,最后苍耳种子在树林里安了家,长 成了一棵小小苍耳。
椰子种子长大了,大海带他去旅行,流过海洋,听见海豚在唱歌, 流过大桥,看见轮船在远航。
最后,椰子种子在海滩边安了家,长成 了 一棵椰子树。
该活动来源于我们植物角中种植的“指甲花”,它的种子传播方 式是弹射传播。
弹射式种子的一种传播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 因此设计了这个语言活动,带孩子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
因为这个是一个关于种子传播的故事,涉及到了科学方面的知识,所 以在目标定位上第一个目标偏向了科学,并且缺少了一个情感目标。
知识一个语言活动,应该多让孩子来说来表达。
在活动过程中,故事 讲完后的小结过程中,我讲述的比拟多,让孩子自己讲述的机会比拟少。
且在小结是,将“种子的种类不同,它们的旅行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蒲公 英,风儿带它去旅行了。
苍耳,小动物带它去旅行。
椰子,海水带它去旅 行。
”这段小结漏了。
活动中孩子对于该故事的结构把握比拟到位,创编的故事比拟精彩。
附:
故事 反思。
中班科学种子的旅行教案(通用8篇

中班科学种子的旅行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1. 认识种子,了解种子的外观特征以及生长所需的条件;2. 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了解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特点;3.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种子的外观特征,了解种子生长所需的条件,知道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特点;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种子的外观特征,了解种子生长所需的条件,知道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特点;难点:探究种子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种子、植物生长图片、PPT、种植工具等;学具:观察日记本、彩笔、种植盆、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参观植物角,观察不同种子的外观特征,引导幼儿提出问题;2. 种子认知:通过PPT展示不同种子的图片,让幼儿认识种子的外观特征,了解种子生长所需的条件;3. 种子传播:讲解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特点,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模拟种子传播的过程;4. 观察植物生长:指导幼儿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种子的旅行1. 种子外观特征2. 种子生长条件3. 种子传播方式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种子的传播过程;2. 种植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生长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幼儿对种子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探究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进行引导,使他们对种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参观农田或植物园,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同时,可以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种子的旅行教学反思

种子的旅行教学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种子的旅行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你!种子的旅行教学反思1《种子的旅行》主要是给小朋友们介绍几种植物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
《种子的旅行》是我上的中班科学。
科学课是比较枯燥的,然而如何将枯燥的科学课变得不再枯燥,深得小朋友的喜欢呢?为了让科学课不再枯燥,我将植物们拟人化,让幼儿们将种子当成宝宝,告诉他们,种子宝宝长大了,需要离开妈妈,去旅行,可是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办呢?如此一下子激起了幼儿们的兴趣,孩子们都是爱动脑筋,非常有爱心的,马上帮种子宝宝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在我揭示答案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讲,看看自己的办法有没有帮到种子宝宝们。
为了让幼儿更清楚的认识到种子的传播方式,我还制作了小动画和PPT,让幼儿更加直观的去观察、发现,如此更加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记忆。
科学课很多时候是由老师去介绍小朋友听,然而此次活动,我主要让小朋友们看种子的传播方式小动画,让幼儿们自主发现,归纳,如此,孩子们更加有了探索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幼儿们兴致很高,基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蒲公英、苍耳、水稻、橘子以及凤仙花的种子传播方式。
在孩子们认识了各种植物的种子以及它的传播方式后,我为了更好的巩固孩子们的记忆,还制作了连线操作。
让孩子们想一想、连一连,种子的传播方式。
在在操作纸上,我特意将有的内容做了改动,例如,将橘子换成樱桃,看看孩子们能不能举一反三,正确连线。
结果大家都做得很好。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教师在教孩子们时,要有耐心,不要急着帮孩子们找答案,可以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探索,如此,孩子们将更加的有成就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岂不更好?种子的旅行教学反思2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
中班主题《种子的旅行》教案及活动反思

中班主题《种子的旅行》教案及活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主题课程,涉及教材《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第三单元“植物的生长”中的第2节“种子的旅行”。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探索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旅行过程,以及种子发芽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种子传播的奥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放大镜、种子发芽实验材料、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引发幼儿对种子传播的好奇心。
分组讨论: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吗?2. 讲解种子传播的方式(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讲解风、水、动物等传播种子的方式。
结合实例,让幼儿观察不同种子的传播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蒲公英为例,讲解种子的传播过程。
分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植物种子,让幼儿观察、记录种子的特点。
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种子是如何传播的?5. 种子发芽实验(5分钟)教师演示种子发芽实验,讲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幼儿动手操作,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旅行》2. 内容: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种子发芽的条件实验观察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植物,描述其种子的传播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发芽条件。
中班科学种子的旅行优质教案(通用8篇

中班科学种子的旅行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种子的旅行》。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种子去哪儿”,介绍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第二章“种子的结构”,学习种子的组成部分;第三章“种子的生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长过程。
2. 培养观察、探索、合作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传播的方式、种子的结构。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合作、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浇水壶。
学具:小铲子、种子、花盆、土壤、浇水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让孩子们观察种子传播的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种子是如何传播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流传播等。
(2)展示种子的结构,讲解种子的组成部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请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帮助种子传播。
(2)观察种子发芽:每组发一盆种子,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1)每组汇报观察到的种子发芽过程。
5.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认识到种子传播的意义,培养他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传播方式:风力、动物、水流等。
(2)种子结构:种皮、胚乳、胚等。
(3)种子生长过程:发芽、生长、繁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
2. 答案:(1)植物名称:例:柳树(2)种子传播方式:例:风力传播(3)观察时间:例:2022年5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种子的传播、结构和生长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合作、探索能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孩子们开展户外活动,寻找身边的种子,观察它们的传播方式。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的旅行》含反思(通用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的旅行》含反思(通用5篇)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的旅行》含反思(通用5篇)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的旅行》篇1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初步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其传播方式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收集各种带毛的、长刺的、带钩的种子图片。
2、PPT课件。
3、蒲公英、莲子、苍耳、凤仙花种子图片。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孩子们,你们都出去旅行过吗?到过哪里?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孩子们讨论。
2、今天老师我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也想去旅行,但是他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去旅行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3、PPT出示蒲公英、苍耳、莲子、凤仙花的图片,让幼儿逐一认识,并与他们打招呼。
4、小结:蒲公英、苍耳、莲子、凤仙花,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有的毛茸茸的,有的是滑溜溜的、有的还带钩长刺呢。
这些种子刚才听了小朋友们都去旅行过,也迫不及待的要去旅行了,但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样才能去旅行呢?想不想知道?5、要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旅行的,下面你们就认真听、认真看,看完后就会得到答案的,一会儿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谁打的最棒,好不好?借助PPT课件讲解种子旅行。
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6、提问: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风旅行?小结:因为蒲公英的种子很轻,而且有绒毛,像一把小伞,所以风能帮助他传播种子。
7、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小结:苍耳浑身长刺,容易粘到动物和人身上,动物和人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去旅行。
8、莲子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会随着水流去旅行?小结:莲子是长在莲蓬里,它生活在水上面,成熟后就会落到水里顺水流到远方去了。
9、凤仙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小结:凤仙花是靠种子成熟后果壳裂开,通过自身弹力把种子弹出去旅行的,还有许多植物也是靠自己来传播的,如:黄豆、红豆、绿豆等。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答辩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种子的旅行》教案+答辩一、教学内容《种子的旅行》选自幼儿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种类的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探究种子如何借助外力进行旅行,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种子的外观和传播方式,了解种子是如何完成生长过程的。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对生长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种子样品、图片、视频、实验器材。
2. 学具:放大镜、小铲子、种植箱、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让幼儿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发幼儿对种子生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各种种子样品,让幼儿观察、描述种子的外观特点。
(2)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水力、动物传播等。
3. 随堂练习:(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种子的传播方式,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2)实践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模拟种子的传播过程,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
六、板书设计1. 主题:《种子的旅行》2. 内容:(1)种子的外观特点(2)种子的传播方式:风力、水力、动物传播等(3)种子生长对环境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种子的传播过程。
(2)用自己的话描述种子传播的方式。
2. 答案:(1)观察记录:以绘画或文字形式记录观察到的种子传播过程。
(2)描述种子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风把种子吹到远处,种子在新的地方生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实地观察种子的传播过程。
(2)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观察和实践活动,共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种子旅行记》教案及反思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种子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根据故事内容画出种子生长过程的画。
3. 教育幼儿热爱大自然,关心动植物的生长。
4.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述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画纸、画笔、种子、泥土、水、培养皿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种植的经验。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种子的生长过程。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根据故事内容画出种子生长过程的画。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培养皿中的种子,引导幼儿讲述种子的外形特征。
2.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 教师带领幼儿分析种子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种子生长的顺序。
4. 小组合作: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如何种植种子,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实践操作。
5. 幼儿绘画: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用画笔和颜料描绘种子生长过程的画。
6. 分享交流: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讲述作品中所表现的种子生长过程。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种植的植物,记录生长过程,并与同伴分享。
2. 环境创设: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种子生长的过程展示,布置班级自然角。
3. 科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种植实验,探究不同土壤、水分、温度对种子生长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幼儿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 绘画表达法:让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种子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内容1. 故事《种子旅行记》:讲述一颗种子从发芽、生长到结果的全过程。
2. 种子生长过程的知识:让幼儿了解种子生长的顺序,认识种子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种子的旅行》教学反思
吕秀兰
《种子的旅行》主要是给小朋友们介绍几种植物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
《种子的旅行》是我上的中班科学。
科学课是比较枯燥的,然而如何将枯燥的科学课变得不再枯燥,深得小朋友的喜欢呢?
为了让科学课不再枯燥,我将植物们拟人化,让幼儿们将种子当成宝宝,告诉他们,种子宝宝长大了,需要离开妈妈去旅行,可是它们没有手,没有脚,怎么办呢?如此一下子激起了幼儿们的兴趣,孩子们都是爱动脑筋,非常有爱心的,马上帮种子宝宝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在我揭示答案时,他们都很认真的听讲,看看自己的办法有没有帮到种子宝宝们。
为了让幼儿更清楚的认识到种子的传播方式,我还制作了小动画,让幼儿更加直观的去观察、发现,如此更加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记忆。
科学课很多时候是由老师去介绍小朋友听,然而此次活动,我主要让小朋友们看种子的传播方式小动画,让幼儿们自主发现,归纳,如此,孩子们更加有了探索成功的喜悦,整个活动,幼儿们兴致很高,基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蒲公英、苍耳、水稻、橘子以及凤仙花的种子传播方式。
在孩子们认识了各种植物的种子以及它的传播方式后,我为了更好的巩固孩子们的记忆,还制作了连线操作。
让孩子们想一想、连一连,种子的传播方式。
在在操作纸上,我特意将有的内容做了改动,例如,将橘子换成樱桃,看看孩子们能不能举一反三,正确连线。
结果大家都做得很好。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了,教师在教孩子们时,要有耐心,不要急着帮孩子们找答案,可以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探索,如此,孩子们将更加的有成就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岂不更好?
2013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