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去文人长袍的苏东坡》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含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生疏.(shū) 商酌.(zhuó) 拖沓.(tà) 诲.人不倦.(huǐ juàn)B.草率.(shuài)晦涩..(huì sè)牵涉.(sè)自顾不暇.(xiá)C.恳.切(kěn)冗.长(rǒng)累赘.( zhuì)颠沛..流离(diān pèi)D. 譬.如(pì) 朦胧.(nóng)搀.合(chān)鞠躬..尽瘁(jū gō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繁碎慎重不屑不即不离B.躬行尊嘱拙作以身作则C.峰芒恢复效法付之一笑D.规矩生疏妥贴下里巴人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9.1《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材料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材料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奴娇·赤壁怀古》)1.下列各项词理解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劝)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应)B.白露横.江(横:充满)一尊还酹.江月(酹:洒酒酬月)C.今者薄.暮(薄:稀薄)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的十六日)D.顾.安所得酒乎(顾:可是,只是)顾.而乐之(顾:环顾)2.下列对以上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侧重写赤壁夜游,良辰、美景、好友,充满了“乐”;材料二侧重叙事,无酒、无肴、江山面目改易,充满了遗憾。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初到黄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苏轼《初到黄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到黄^卜|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爭,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释)①员外置:指泄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

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③压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C.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 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洒饗”,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诗歌语言平实淸注,但内涵丰富,写岀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16.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四、情景默写17.(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苴声”的写法的两句是(2)髙适在《燕歌行》中描写前线军情紧急,敌军侵略的战火已经点燃的两句是(3)杜甫在《蜀相》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耿耿忠心,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仰慕。

15.B项“伤感之情”错,应是喜悦之情,是描述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

16.①难言的伤感。

开篇两句诗人回顾人生道路,“荒唐”二字看似轻松,实则自伤。

②初到的喜悦。

诗人初到黃州,看长江而思鱼美,望好竹而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包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③苦中作乐,乐观旷达。

尾联既有自嘲,也有对朝廷权势者的嘲笑,刻画了诗人被贬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绪,深刻地表明诗人无论遭受多大打击和迫害,决不向命运低头,更不为此摇尾乞怜,始终保持旷达的情怀,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训练(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砚.冰(yàn)耄.老(mào)嗜.学(shì)俟.其欣悦(sì)B.硕.师(shuò)裘.葛(qiú)逾.约(yú)既加冠.(guān)C.皲.裂(jūn)叱咄.(duō)冻馁.(něi)负箧.曳屣.(qiè xǐ)D.媵.人(yǐng)容臭.(chòu)为贽.(zhì)以衾.拥覆(qīn)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余/因得/遍观群书。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既加冠.(帽子)执经叩.问(磕头)B.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C.持汤.沃灌(热水)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D.录毕,走.送之(跑)色愈恭,礼愈至.(周到)4.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A.无从致书以观B.以衾拥覆C.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6.下列每句话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⑤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二、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弗之怠(dài)既加冠(guàn)以乡人子谒余(yè)B. 烨然(yè)容臭(xiù)言和而色夷(yí)C. 朱缨(yīng)执经叩问(kòu)有裘葛之遗(wèi)D. 逾约(yú)绮秀(qǐ)主人日再食(sì)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B. 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C. 故余虽愚今虽耄老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撰长书以为贽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B.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C.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然成年了,更仰慕那些学问和道德极高的人的学说)D. 辞甚畅达。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文辞很顺畅通达。

同他论辩,言辞温和,脸色平易)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示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包括立春、小满、芒种、重阳等。

B. 古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即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为之所立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宋濂的谥号是“文宪”。

5.下面对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苦,成就便会越大。

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训练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

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

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

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

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

“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

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纷纭。

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

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

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

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

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

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

“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

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

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己,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

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

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

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

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

“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

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

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

1《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1《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1《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壶中天①·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张炎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

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

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野人惊问,泛槎②何处狂客?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

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

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③横空碧。

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注】①壶中天:词牌名,即“念奴娇"。

②槎(chá),筏也,即木排竹排。

③银浦:银汉,即天河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秋夜渡河所见,描绘出古黄河雄壮、苍凉的景象,意境壮阔,情感深沉。

B.当年南北对峙的形势已经不复存在,词人选用一个“笑”字,表达内心喜悦之情。

C.“迎面"三句承上启下,写黄河气象之萧疏空阔,将“艰难苦恨”之情寄寓其中。

D.“扣舷"两句将作者激动的心情推向“高潮”。

他万感交集,便敲击船舷狂歌浩叹。

2.“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三句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在写景达情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

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B.“故垒西边"三句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5课苏轼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沦.陷轮.流伦.理道德羽扇纶.巾B.墙.壁蔷.薇不稼不穑.帆樯.如林C.俊俏.讥诮.刀剑出鞘.春寒料峭.D.木槿.觐.见怀瑾.握瑜谦虚谨.慎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尽,风流人物淘:冲刷B.樯橹灰飞烟.灭烟:像烟一样C.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D.一蓑烟雨任.平生任:担负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写“小乔初嫁”,意在以美人衬英雄,赞颂周瑜年少得志。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5.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① 。

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环境可以影响心境,② 。

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做到洒脱,且行且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去文人长袍的苏东坡》同步练习
一、课内阅读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从几方面描写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
2、苏轼被贬黄州后,写作风格有哪些变化?
3、苏轼在黄州期间出现了哪几起谣言?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苏轼在黄州的处境,苏东坡又是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的?
4、从课文看苏轼在黄州的放逐生涯对他的写作产生了影响,传记作者又是如何叙写这种影响的?
5、文中大量引用苏轼的诗词文章,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课外阅读
欣赏苏轼的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3、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4、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6、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

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参考答案
一、1、饮酒、夜游、下棋、酣睡等方面
2、他讽刺的苛酷,笔锋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以消失代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3、(1)一次谣传他写了告别词逃走了;另一次苏轼因生病几个月不出门,谣传他同曾巩同一天死了。

(2)处境:作为一个被贬的官员是被监视的,不得越出县境,人身完全没有自由。

(3)自嘲。

4、通过引用苏轼的作品;在前后赤壁赋中采用将叙事、描写与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5、(1)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

(2)从中透露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内心世界和性格。

(3)增加作品的幽默感。

二、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2、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4、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

5、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6、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