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保工程指什么]天保工程建设情况汇报.doc

合集下载

关于陕西省山阳县天保工程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陕西省山阳县天保工程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山阳县天保工程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在我国,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该工程旨在通过天然林禁伐和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有计划分流安置林区职工等措施,主要解决我国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被誉为中国林业“天”字号工程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自试点至今已有14年。

14年来,天然林保护工程到底取得了哪些成绩,又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天然林保护工程从2000年正式启动,工程实际实施期为11年。

在余下的8年时间里,天然林保护工程应该怎么干?山阳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重点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

山阳县天保工程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呢?带着这些问题,我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对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天保工程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分析,并就进一步完善天保工程各项政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天保工程建设成效经验问题建议一、工程实施主要情况(一)基本情况山阳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

山阳县属秦岭南坡中、低山区地形结构,山地占县域面积的83%,水面占8%,耕地占9%,故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境内群山林立,沟壑纵横,流岭、鹘岭、郧岭三大山脉走向东西、横断南北,构成“三山夹两川”的岭谷地貌,平均海拔1100米。

全县总面积约3514平方公里,居商洛地区之首。

东与丹凤、商南为邻,西与镇安、柞水交界,南与湖北省郧西县毗邻,北与殷州区接壤,交通十分便利。

全县辖23个镇,324个村(居),13.04万户44.97万人。

县域面积3535平方公里,居商洛第一,陕西第六。

境内森林面积373万亩,森林覆盖率62.9%(陕西全省的森林覆盖率是30.92%,商洛市的森林覆盖率是52.4%)。

用材林以油松为主,经济林以板栗、核桃、茶叶、蜜桔、油桐、柿子、漆为主。

天保工程管护方案

天保工程管护方案

天保工程管护方案一、前言为了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国家大力推进了天保工程。

天保工程是指利用生态工程手段,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水土保持和环境修复等技术措施,改善和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为了有效管理和维护天保工程,制定了下面的管护方案。

二、天保工程的地点天保工程的地点主要包括山区、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

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以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天保工程的地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确定,并在此地点实施管护方案。

三、天保工程的目标1.恢复和保护植被: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保持植被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增强植被对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2.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资源,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

3.环境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手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天保工程的管护措施1.建立天保工程管理机构:在天保工程的地点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管护方案,监督和管理天保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2.保障经费和物资:对天保工程的管护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资保障,保证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持续运行。

3.制定管护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天保工程的管护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管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4.加强监督和考核: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天保工程的管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管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5.宣传和教育:开展天保工程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6.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天保工程管护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更新,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护队伍。

五、天保工程的持续性天保工程的管护工作需要持续进行,录入至少5年的时间,确保天保工程的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在此期间,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管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考核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到省(以下简称“四到省”)情况,确保天保工程取得实效,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和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组织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林计发[202x]661号)精神,并结合新的形势需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四到省”考核对象为实施天保工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xx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

第三条“四到省”考核工作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劳动保障部门组织进行。

第二章考核依据和程序第四条考核依据(一)国家林业局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结果。

(二)国家林业局天保工程核查结果。

(三)国家审计、稽查结果。

(四)其他有关调查、统计资料。

第五条考核程序(一)“四到省”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对各省上一年度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考核。

(二)各省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将自我考核结果于每年6月底以前报国家林业局。

(三)国家林业局按照考核依据,参考各省自我考核情况,组织评定考核结果。

(四)国家林业局将年度考核结果通报各省林业主管部门,抄送有关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

第三章考核内容第六条“四到省”考核内容分为基本项目、加分项目和扣分项目。

(一)基本项目内容包括,工程组织与管理、木材停伐减产与森林管护、公益林与基础设施建设、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与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等方面。

(二)加分项目内容包括,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天保工程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省级各部门联合制定的天保工程管理措施和规定、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超过应配套资金比例、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在改革方面有推广和指导意义的典型单位等方面。

(三)扣分项目内容包括,对群众举报信件调查处理和反馈结果不及时、虚报和重复上报公益林建设面积、发生特大重大工程建设质量事故、出现严重违规违纪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超计划采伐木材、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下降等方面。

浅论长江上游林业天保工程

浅论长江上游林业天保工程

浅论长江上游林业天保工程摘要】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在我国,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本文主要探讨长江上游林业天保工程。

【关键词】长江上游林业天保工程中图分类号:F3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7-057-01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在我国,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一、长江上游林业天保工程的现状截至2017年底,四川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027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32万亩、封山育林5448万亩、飞播造林1067万亩、森林抚育1677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9万亩。

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森林管护和植被恢复,四川天保工程区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截至2016年底,全省建成各类林业自然保护区123个,保护面积1.17亿亩。

根据《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报告(2016年度)》,2016年,四川天保工程区减少土壤侵蚀量8629万吨、涵养水源量501亿吨、固定碳量4742万吨,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达21.07万亿元。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通过从事森林管护、公益林建设、森林抚育等工作,四川森工职工顺利实现了转岗就业。

2016年,工程实施单位国有职工平均收入49152元,是1997年6695元的7倍多。

职工五项保险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特别是天保工程二期,四川对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惠及全省500多万农户、2400余万人。

在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天保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省共补偿88个贫困县公益林面积6400万亩,补偿资金9.44亿元。

2016年四川调剂国有林管护费0.4亿元,2017年又调剂国有林管护费1.6亿元,聘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2.9万人。

天保工程管护情况汇报

天保工程管护情况汇报

天保工程管护情况汇报根据天保工程的管护工作安排,我们对工程进行了全面的巡查和监测,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工程现状。

天保工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工程,旨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目前,工程所在地区的植被生长良好,水质清澈,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工程建设后,当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修复,生态平衡得到了有效恢复。

二、管护措施落实情况。

1. 定期巡查。

我们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定期对工程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巡查工作,我们发现工程设施完好,无破损现象,保护措施得到了有效执行。

2. 生态监测。

我们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生态环境指标稳定在合理范围内,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3. 定期维护。

我们加强了工程设施的定期维护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周边环境的维护工作,保持了周边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三、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设施老化、部分植被生长不良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立即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加强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加强植被的养护等,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做好天保工程的管护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强巡查和监测工作,加强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维护,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五、结语。

通过我们的努力,天保工程得到了有效的管护和维护,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工程的生态保护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工作,确保天保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保工程简介

天保工程简介

建设成效:
1、森林资源长期过量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呈现逐 年增长趋势; 2、森林生态功能退化趋势得到有效扭转,局部地区生态明显 改善; 3、林区传统产业结构逐年得到调整,林业企业经济状况有所 好转,企业发展活力有所增强。
工程建设的目标:
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最终实现林 区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工程建设的任务:
一、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 大 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
二、加快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宜林荒山荒 地的造 林绿化。
工程重点:
东北、西北和西南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 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和云南省等10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归国家所有的成片天然林林区。
天然林保护工程(天保工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背景 2、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3、工程建设景:1998特大洪水
1998年特大洪灾后,针对我国天然林资源过 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坏境恶化的实际,党中央、 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 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经 过两年试点,2000年10月国家正式启动了天 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工程内容:
生态公益林建设
商品林建设
工程进展情况:
天保工程1998年试点,2000年全面启动,2009年完成 各项任务。 1、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13个省全面停止了 天然林商品性采伐。 2、2003年,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按计 划调减到位。 3、建成了有效的森林管护网络体系,管护森林面积1.01 万h㎡,超管护补助面积600万h㎡。 4、累计完成公益林任务1793万h㎡,其中人工造林 266.2万h㎡,飞播造林391.3万h㎡,新封山育林 1207.9万h㎡。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天保工程是指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提高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能力。

该工程旨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应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结合科学技术手段,制定合理有效的工程方案。

二、实施内容1. 地质勘察:对工程所在地区进行细致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情况,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2. 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结合自然灾害的频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工程设计方案,包括防洪、抗震、防滑等措施。

3. 工程施工:按照工程设计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工程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工程质量。

5. 工程验收:完成工程施工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项目需求和工程特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地质勘察、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内容。

2. 地质勘察:组织地质勘察团队对工程所在地区进行详细勘察,获取地质资料。

3. 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组织工程设计团队进行工程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

4. 施工组织: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5. 监测验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工程监测和验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四、实施原则1. 科学合理:依据地质条件和自然灾害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

2. 安全可靠: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3. 环保节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 可持续发展:工程实施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五、实施效果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提高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天保工程相关概念

天保工程相关概念

天保工程相关概念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在我国,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998年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

该工程旨在通过天然林禁伐和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有计划分流安置林区职工等措施,主要解决我国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在200d2022年间,工程实施的目标:一是切实保护好长江上游、18亿亩现有森林,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6108万立方米,调黄河上中游地区9o减商品材产量1239万立方米.到2022年,新增林草面积2.2亿亩,其中新增森林面积1。

3亿亩,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增加3。

72个百分点。

二是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调减751。

5万立方米,使4.95亿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48。

4万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和安置,实现森工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步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一、公益林(森林)管护(一)森林管护的法律依据《森林法》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在大面积林区增加护林设施,加强森林保护;催促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订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划定护林责任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巡护森林,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对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护林员有权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公益林是生态价值十分重要的森林资源,按“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的事权原则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筹集资金落实管护责任。

(二)对“管护”的理解“管护”一词由"管理”和“保护”组合而来,“管理”是手段、过程、措施,“保护”是目标、效果、法律要求可以将“天保工程公益林管护”理解为“预防性管理措施”,实现“保护森林”是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简历范文】
天保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2000—2007年)
我县自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按照国家批准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县实施方案》,在工程建设、资金运行、政策落实和工程管理等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天保工程建设方针,完全按照《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甘肃省建设标准》、《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四到省”考核办法甘肃省实施细则》等规程科学有序地进行实施,全面完成了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达到了阶段性目标任务的要求,工程所确定的政策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一、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1999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实施后,我县首先把林木采伐量从实施前一年的
0.69万立方米削减为零,并关闭了县内木材市场。

资源管护方面,按照国家批准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县实施方案》,全县共承担森林资源管护面积102万亩,实际实施管护面积114万亩,其中:国有林551万亩,集体林586万亩;设立管护站46个。

其中国有林24个,集体林22个;落实管护人员198人。

其中国有林管护人员102人,集体林管护人员96人,累计完成管护投资76828万元。

公益林建设方面,累计完成封山育林作业面积56万亩。

在封育区全面实行封山禁牧,周边建设工程围栏57公里,生物围栏75公里,自然生物围栏3公里,篱笆围栏13公里,石埂围栏180米,堵塞林第一文库网区路口40多处,修建天保宣传门5座,设立标志碑18座、永久性宣传牌90个。

截止2006年10月,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总投入资金达114782万元。

在人员分流安置方面,为妥善安置好转岗分流人员,保持社会稳定,我们通过采取
分批分流安置的方式,将两场一站的富余人员妥善安置到了森林资源管护岗位上,其中森林管护站128人,政社性人员26人;将91名下岗待安置人员转移安置到封山育林和林业三产开发岗位上,再就业率达到了100%。

离退休职工30人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

对由于资源管护转岗的,我们采取公开竞争方式上岗,并实行了合同制管理,全面调动起了林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科技兴林方面,面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次生林防护效能不高、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资源监测网络不健全等技术问题,我们把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到验收全过程都探索运用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全面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

重点抓了天保工程生物围栏建设、鸡峰山生态景观构建、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示范、天然次生林改造示范、林下资源开发利用试验示范、五仙山森林生态旅游区珍稀树木园建设、天保工程生态监
测定位站建立、森林火灾预警预报技术应用等八个科技示范技术的应用建设。

二、工程管理情况
为了加强天保工程管理,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国家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甘肃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成县天保工程建设目标是全面停止工程区天然林采伐,对现有森林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加快宜林地荒山荒地造林绿化,妥善分流林区富余职工,缓解企业社会负担,保证林区社会稳定,为工程区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成县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改善了生态环境。

天保工程实施期内,在国家及省市各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工程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工程技术人员通
力协作,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努力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工程建设任务,经调绘普查和核查统计,截止目前共承担天然林管护114万亩,封山育林86万亩,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08%和119%,天保工程的实施,使水土流失面积缩小134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减少528万吨,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明显提高,天然林资源消耗量减少1万立方米。

新增林地108万亩,林相逐年得到恢复,森林生态功能日趋完善,水土保持效应增强,自然环境区域气候明显改善,受灾频率大为减少,天保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位置日益明显,对改善全县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增加了森林资源存量。

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从1997年的126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142万亩,森林蓄积从1997年的127万立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194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1997年414%增加到2007年的45%。

原来的灌丛地和疏林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有
林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动植物物种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南部林区出现了猕猴、林麝等在成县少见的珍贵野生动物。

工程区呈现出一片“千山林木竞争秀,万岭鸟语展歌喉”的喜人景象。

三是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近年来,工程区农民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同步发展的效果。

同时工程的宣传和实施,大大提高了林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法制观念逐渐增强,工程区涉林案件数量逐年下降,社会秩序日趋稳定。

另一方面工程对林区产业开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拓宽了就业渠道,加快了群众脱贫的步伐,林区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形成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