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
关于古诗伴我成长作文9篇

古诗伴我成长作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伴我成长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伴我成长作文篇1我在慢慢成长,陪伴我的,除了爸爸妈妈,还有那一个个动听的旋律,那一首首美丽的诗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童年时,我眼中的鹅,只是穿着一身白色的“毛衣”,昂着骄傲的头颅,在水里嬉戏的绅士,但骆宾王的《咏鹅》却让我发现,原来那普通的鹅,也可以成为一首诗歌,这不禁勾起了我对古诗的兴趣。
上了幼儿园后,我发现诗可以教会我们一些道理。
李绅的《悯农》,不仅只是描绘农民伯伯辛勤耕种的场景,也教育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种的粮食,正如诗中所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孟郊的《游子吟》让我们知道爱母、敬母、孝母,因为母恩难忘。
进入了小学,我们学的诗歌就很多了。
它不仅教会了我们道理,也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望庐山瀑布》告诉我奔流而下的瀑布可以像天上的星星落下来一样壮观;《游山西村》启示我在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轻言放弃,也许坚持之后会看到美丽的彩虹;《登鹳雀楼》鼓励我努力奋进,一定要用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完善自己。
诗还提醒我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勾起我的好奇:为什么人们只在春天放风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我知道初生的荷叶与“一一风荷举”的荷叶是完全不一样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告诉我经霜的枫叶竟是那么鲜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告诉我柔软的柳条竟能和美丽的丝绸媲美……诗歌并不都是快乐的,也会有让我为之潸然泪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依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孤独,“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不安,“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艰难跋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悲伤,这些都让我知道诗其实就在我身边,它可以是我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但愿人长久》课文优秀教案

《但愿人长久》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但愿人长久》。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生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一些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诗人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苏轼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师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自由发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逐句品味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四)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自由发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逐句品味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四)课后作业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但愿人长久课文反思范文(2篇)

但愿人长久课文反思范文本课教学突出关键词“思念”,抓住苏轼情感变化的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组织教学过程,效果不错。
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语,走进课文的情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心绪不宁”,“宁”就是安宁,平静;“心绪不宁”就是苏轼的心情无法平静。
理解词语过后,自然就冒出一个问题,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答案的关键词就是“思念弟弟”。
中秋佳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可是只有苏轼背井离乡、亲人分离,所以思念的情愫油然而生。
此时此刻,苏轼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想象自然就体会到苏轼“月圆人不圆”的心情,有一位很有趣的男孩居然祈祷起“苍天、大地”来。
(估计他是看了赵本山与范伟的小品了)接着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体会兄弟深情;抓住“屈指算来”理解分别越久思念之情越深。
进入“埋怨”环节,先让学生想象苏轼“眼睁睁”的表情,然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与想象说话,学生体验到月亮的“无情”,乃至“残酷”。
抓住“转念”一词,自然进入课文最后两小节的学习。
这部分是课文的高潮,也是教学的重点。
课堂上主要让学生诗文对照反复朗读,这样既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也体会到苏轼由“埋怨”到“宽慰”的心情变化。
教学结束,感觉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语言表达训练的面还不够广,背诵的任务自然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
从学生《补充习题》中的作业看,对“皓月当空”、“手足情深”等词语的理解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此外课外古诗词的积累工作也做得很不好。
但愿人长久课文反思范文(2)《但愿人长久》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广为传唱的诗歌作品,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苏轼。
这首诗以苏轼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反映了他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通过深入阅读和反思这篇课文,我深深感受到了苏轼的真情流露和思考人生的深度,也对人生的短暂和珍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首诗以苏轼的朋友弟仲的丧事为背景,以写世事变迁、人生易逝为主线,在写实画意的表达中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不舍与追求。
但愿人长久课文反思(2篇)

但愿人长久课文反思对于这篇课文来说,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在吟诵中体味情感,积累名句。
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细腻一些,效果会更好。
我设想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想想,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你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你想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美好的祝福送给他(她)吗?然后再让学生一个一个反复深情诵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自己远方的亲人。
然后我再说:“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所有离别的人们吧!”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我相信,一定会有孩子在中秋节对亲人送上这美好的祝福的!就像苏轼所说:这世上哪会有十全十美呢!课堂,是时间的艺术,也是遗憾的艺术。
这堂课还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过,只要思考,就会更好。
但愿人长久课文反思(2)《但愿人长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以其深情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中描述了作者对于爱人的深深祝福,表达了对于美好幸福的向往和珍惜。
通过阅读这首诗,我深深地被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感情的理解所感动,不禁引发了我对于自己的反思。
首先,这首诗让我思考了爱的真谛。
在诗中,作者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爱人的祝福。
他希望自己和爱人可以永远携手,无论相隔多远,依然能够共享这美好的夜晚。
这种深情的表达使我想到了爱情并不只是一时的激情,而是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付出才能够维系。
爱情不仅是千里共婵娟般的浪漫,更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互相理解和支持。
通过阅读这首诗,我意识到爱情需要我们经营和守护,要用真心去关心对方,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但愿人长久”的愿望。
其次,这首诗让我思考了生命的意义。
在诗中,作者用“比翼连理,长相守”形容了他对于爱人的依赖和对于与爱人共度一生的向往。
这让我思考自己对于生命的追求和意义。
人生不光是单个个体的存在,更是与他人相互关联的过程。
情因文生,意由言表——配合第七册课文《但愿人长久》

。
它
,
囊 藩
、
一
。
} ,
,
俩将 银 河 边 的 块璞 玉 磨 成 颗 璀 璨 的明 珠 据 说 这 颗 明 珠 照 到哪里 哪里 就百 花 盛 开 五 谷丰登 所 以 玉 龙和
。
, ,
/
。
,
金 凤 对这 颗 明 珠 喜 欢 得 不 得 了
。
谁知
一
,
这 件事不 知怎么 的
天 宫 里 摆 下 了蟠
玉 龙和
就 赶 到 天 庭 去 向王 母 娘 娘 索
,
金 凤 发 现 了 明 珠 的珠 光 后
。
,
\ \
\
~
/
。
,
。
.
.
,
直 到 现 在 杭州 还 流 传 着 两 句古 老 的 歌谣 :西 湖 明珠从 天 降 龙 飞 凤 舞到 钱壤
, ,
惰园文生
— —
9
意 专害 衰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一
,
配 合 第七 册 课 文
为西 湖
地
,
。
它 以 秀 丽 的 湖 光 山 色 和 众 多 的 名 胜 卉 迹 闻 名 中外
“
,
是 我 国 著 名 的旅 游
‘
杭 州 这 个城市 也 被 誉 为
人 间天堂
”
。
谈 到 西 湖 的来 历 古 时候
,
一
,
还 有 个动 人 的 传 说 呢 !
一
一
天 庭 的银 河 边 住着
一
条 玉 龙和
一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原文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
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月亮逐步西沉,它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个轮明月!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不过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反思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反思《但愿人长久》的教学反思1《但愿人长久》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教学本文,我注重扎实训练:一、以词引意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理解词的意思,而这个意思就是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如何让学生更自然、更快地理解词意,从而加快背出呢?我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先在黑板上出示“人有悲浑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意,接着再浏览全文,从文中找,引出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用小黑板出示内容,让学生比较,比较的过程就是学生快速动脑记忆的过程,学生发现其实意思很好记,多读几遍,多比较几遍,大部分孩子就能把词意记住了。
再花点时间背诵一下,就熟练了。
二、想象说话本文可供训练说话表达的地方颇多,比如用“一起,一起”造句,比如想象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比如苏轼还会埋怨些什么?比如创编词,等等。
有的采用填空式激发,有的采用语言情境激发,有的采用回忆讨论式激发。
学生们在王菲的《水调歌头》的音乐中,灵感得到激发,情感得到升华,表达也自然顺畅许多。
三、拓展延伸在教学中,教学到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苏轼的心绪不宁,我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中秋节的风俗习惯,讲了许多开心的往事,以此铺垫,用自己快乐的心境和苏轼的孤情绪相比较,从而深切感受苏轼的惆怅。
适当的拓展延伸,加快了学生的理解。
学完本文,我们一起吟诵了《水调歌头》全文,又一起吟唱了王菲的《水调歌头》,在音乐中,又一起吟诵了苏轼的其它诗词。
那种氛围,我也似乎来到了苏轼的那个年代,来到了苏轼的心境,感觉飘渺但很愉快。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反思2【教学片段】学习活动一:教师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师:谁熟悉这个课题?知道它的出处吗?生(1):我知道,这是一首词中的句子。
生(2):我知道,这首词是苏轼写的。
生(3):我知道这首词的名字叫《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课文

《但愿人长久》课文《但愿人长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抒情爱情诗歌。
其诗歌苍劲有力、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和不断向往。
整首诗歌共有七个大段,每一段都以“但愿”为开头,象征着作者对爱情的不断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坚定信念。
对于爱情,白居易可以说是深情而又执着,他的诗中总是充满了真诚和温情。
在诗中,白居易认为爱情应该是美好的,尤其强调了爱情的永恒和不灭性。
他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指月光,白居易希望即使错过了一生中的爱情,至少在月下能够相互呼应,共同感受月亮的温柔与美好。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以及希望爱情能够经久不衰,跨越时空。
白居易还在诗中表达了对真爱的信仰和追求。
他写道:“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句话是在说自己和爱人都是游走在官场之中的人,即便分别,也仍然相信他们的感情会长久不变。
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人对于爱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白居易也因此成为了唐代爱情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整篇诗歌的最后一段,白居易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何时照我还,把酒问青天”来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最终期望。
他认为,即使在茫茫人海中孤独追寻爱情,也依然希望能够与爱人共同观赏明月、畅饮美酒,为爱情幸福而自在。
总之,白居易的《但愿人长久》是一首充满真情实感、情感深沉的爱情诗歌。
他一直寻求着心中真正的情感表达,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坚定向往和不灭信仰。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美好和真实,也让我们在风烛残年时,能够沉淀自己的思维,反复感受那份温柔,以感恩的心态度过余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
《但愿人长久》是大家都熟悉的一首词,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仅供参考。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一
最近,我学习了课文《但愿人长久》。
苏轼在月圆之夜想念自己的弟弟苏辙,写下了著名的词《水调歌头》。
在这首诗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于思念亲人,我有很深的体会。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在苏州上班,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那时候我才四五岁,每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就会整天抱着妈妈的一件裙子,连上幼儿园都抱着,好象这样的话妈妈就还在我身边一样。
有一次妈妈去上班了,我很想哭可又被我给忍住了,一直到上楼睡觉的时候才关起门来哭,哭着哭着瞅着了。
等我醒来后,发现爷爷奶妈和姐姐都围在我旁边,姐姐问我是不是想妈妈了,我说:“不是,我在幼儿园被人家打了。
”唉,这是我第一次说谎话,可是如果不说谎话还说真的吧?我有些害羞。
我有过一次很危险的经历,差点走丢了。
那一次,我的妈妈离开家去上班了,好象是上午走的。
在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我
对爷爷奶奶说要玩捉迷藏,然后我就跑了,还大喊:“爷爷奶奶不要跟来!”爷爷问我去哪里,我就说要去找妈妈。
在大街上我遇到了两个陌生女人,她们问我:“小朋友,你找谁?”我说要找妈妈。
她们说:“我们来帮你找妈妈好吗?”我点了点头,就跟着她们走了。
爷爷到处找我都找不到,他吓坏了,打了110。
pol.ice叔叔把全城的路出口全部封闭了,拉响了警笛,就这样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我。
多亏了pol.ice叔叔,不是他们,我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可是,那时候的我什么也不懂,一心要找到妈妈,现在我就不会再犯这样的错了。
我想我的同学们还有许多不能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和我思念爸爸妈妈一样,和苏轼思念弟弟一样,盼望着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我的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二
最近因教学《但愿人长久》课文的需要,又重新研读苏轼《水调歌头》一词,这首词中词人与明月对话,对话中饱含着人生哲理。
它意境豪放,情怀旷达,苏轼那丰富的想象力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风格,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苏轼、辛弃疾成为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他们的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
豪放与婉约因此也形成了宋代词坛两大主要的文学流派。
但我觉得这只是就词论词而言,其实“豪放”、“婉约”除了诗词之外,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可见到它的影子,人生旅途何尝又不是一种艺术呢?
如果你从艺术层面去审视人生旅程,你就会获得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生活皆艺术,在人生旅程中,一直困扰我们的,到底我们应该是为人豪爽,潇洒自如,还是谦谦君子,柔美婉约?其实无论是豪爽潇洒还是柔弱婉约,它们也不过是一种艺术流派,无所谓孰优孰劣。
豪放潇洒是一种威武雄壮,他凭借血脉之中的硬朗踏平了许多前进路上的不平,走向胜利;但柔弱婉约更是一种意境,他用一种以柔克刚的情愫,让你心中最为之颤动、为之起伏的浪潮,但它不属于激情,而是激情过后的一种沉淀,一种对人生冷静的思考。
苏东坡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大江东去”,可谓是豪放词的杰出的代表。
难道他只是豪放无边,就没有一点婉约情怀吗?否,无论是谁,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处洒落一片柔情似水的。
所以在人生的博弈中,没有哪个阶段总是一帆风顺的,一直勇往直前,面对生活中的沟沟坎坎,我们还是要以婉约柔弱的心态去处理它,去等待,等到以柔克刚的机会。
此时的你已不是一介莽夫,而是一位飘逸俊美的大侠!
在柔软的流水中,突兀于水中的硬石也能使流水淙淙,辗转回旋,激起层层浪花。
李清照乃婉约派词人代表,可同样也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样豪迈的句子。
李气势丝毫不输与任何一个“豪放派”词人。
同样我们在面对逆势的人生,要顺应天理,该婉约的时候还是要示弱,此弱非真弱,而是为我们后面豪放的人生蓄势,厚积而薄发,一旦有合适的机会,胜利女神就会向你微笑!这何尝不是一种美的意境呢?
一个真人,他不仅能成为一位剽悍强壮的大侠,更是一位柔情万种的纤纤佳人。
把我们当下的生活当做一门艺术去享受吧,你就会成为豪放婉约完美的集大成者。
读《但愿人长久》课文有感三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
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中秋夜晚,人们在赏月品尝瓜果,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因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如今却天各一方。
他只能看着那圆圆的月亮,怎么也睡不着,就即兴创作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词——《水调歌头·中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了这篇*,不禁引起了我对父亲的思念。
又是一年中秋夜,我和妈妈、爷爷奶奶围坐在院子里的桌子边。
我眼看着桌上圆圆的月饼,嘴里的口水就不争气了。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从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