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 青山绿水_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识字3《青山绿水》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识字3《青山绿水》教学设计

识字 3 青山绿水》教学设计市七小李雯馨教学目标:1 、会认“清、绿、木、石、土、良、田、谷、玉”等9 个生字。

2 、会写“土、山、木、田”4 个字,学习笔画竖折。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读词语。

借助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意思。

4、想象词串描绘的画面,感受汉语的表现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内容分析:本课以词串的形式,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描述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光图。

词串中的青山、绿水、红花等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稻谷、玉米、芝麻等是常见的农作物。

插图展现了与词串对应的事物,有利于把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本课的字形演变图既揭示了汉字与物象之间的关系,又展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所编排的内容形象生动,能调动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字词、认识事物。

学情分析: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强烈的好奇心、爱探索新鲜事物、以及易被人感染的心理特点,因此,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

在前两课的识字教学中,学生已经对汉字有了自己初步的认知,加之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孩子们会对新奇的生字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这位“老师”之手,孩子们依然会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读词语,会写“土、山、木、田”4 个字。

难点:借助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意思,想象词串描绘的画面,感受汉语的表现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课型:激趣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启发式、激励法、互助合作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观察书上的插图,能说出在图上都画有什么内容。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会认读“青山、绿水、红花”等词语。

3、会写“土、山”两个生字,认识新笔画竖折。

第一课时、看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品的名字呀!就叫做《青山绿水》,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生:想。

)(大屏幕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仔细想 想你在这幅图片上都看到了哪些内容?(生 1 :有房子、树。

一年级语文识字3 青山绿水课件

一年级语文识字3 青山绿水课件
qīng shān


shí qiáo
石桥
lǜ shuǐ
绿水
hóng huā
红花
rén jiā
人家
mù lóu
木楼
wǒ tǔ liáng tián
沃土 良 田
jùn mǎ
骏马
d à o g ǔ yǔ mǐ zhī ma
稻 谷 玉米 芝 麻
字词乐园
rèn zì dà chōnɡ ɡuān 认字大 冲 关
概括主题
本课的内容用词语方式 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 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如同画 卷,很是美丽。让我们知道 我们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
心灵感悟

我们人类是大自
然的一部分,我们的
生活离不开大自然,
保护自然环境才能使
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字词乐园

“田”字写的时候中间的“一” 与两边的竖不相连。
“石、山”两个字都是翘舌音, 不要读成平舌音。
qīnɡ lǜ mù shí tǔ
青 绿木 石

字词乐园
rèn zì dà chōnɡ ɡuān 认字大 冲 关 liánɡ tián ɡǔ yù
良 田谷 玉
字词乐园
jì yì xiǎo nénɡ shǒu 记忆小 能 手
tǔshānΒιβλιοθήκη mùtián十


字词乐园
jì yì xiǎo nénɡ shǒu 记忆小 能 手
随堂练习
1.写出下面字的笔顺。


2.读拼音写汉字。


(木)楼 沃(土)
课文详解
•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 们美好的生活离不开
大自然!

(小学) 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青山绿水》 教学PPT课件2

(小学) 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青山绿水》 教学PPT课件2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恰普曼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46、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费尔巴哈 47、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高尔基
48、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49、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莫洛亚
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佚名 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5、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佚名 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王守仁 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识字三:青山绿水(教案)_语文S版(2018年最新)一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三:青山绿水(教案)_语文S版(2018年最新)一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一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语文S版(2019)识字三:青山绿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习新笔画“竖折”。

2.结合图片,朗读词语,知道这些词语所指的事物。

3.学习“山、石、田、木”4个象形文字,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过程与方法1.认识象形文字,学习识字方法,积累词语,朗读理解。

2.练习认读词语,积累大自然中事物名称的词语。

3.利用图片、联系字形,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象形字,了解汉字的演变,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热爱汉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认读词语,能正确认读会认字,规范书写会写字。

【教学难点】积累大自然中事物名称的词语。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课件出示图片:青山绿水2.同学们大自然的景物多美啊!你能用自己知道的词语形容一下吗?(生答)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今天这节课老师教你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二、初读感知(播放音频:《青山绿水》)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词语,同桌互读、纠正。

(2)教师范读词语,学生认真听,小声跟读。

2.认读生字。

qīng lǜmù shítǔ liáng tián gǔ yù青绿木石土良田谷玉(1)“土”:拼音:tǔ笔画数:2 组词:(土地)(2)“山”:拼音:shān笔画数:2 组词:(山石)(3)“木”:拼音:mù 笔画数:3 组词:(木头)(4)“田”:拼音:tián 笔画数:5 组词:(田土)指导书写:①引导观察田字格笔划的位置,再观察笔顺。

②老师示范写字并讲写字要领,学生仔细看。

③先联习新笔画,注意书写姿势。

3.积累词语:青山绿水红花木楼石桥人家沃土良田骏马稻谷玉米芝麻指导朗读:(1)全班齐读。

识字三:青山绿水(教案)_语文S版(最新)一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三:青山绿水(教案)_语文S版(最新)一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一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语文S版(2019)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识字三:青山绿水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大自然的语青山绿水教案

大自然的语青山绿水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青山绿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语言,即自然景观中蕴含的美好寓意和哲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青山绿水》诗歌一首。

2.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分析、主题解读。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主题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青山绿水》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主题,解读大自然的语言。

4.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理解大自然的语言,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5.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6. 户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3. 学生在户外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环保意识。

六、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作文。

2. 家庭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拍摄照片,配以文字描述,下周分享。

七、教学资源:1. 大自然美景图片。

2. 《青山绿水》诗歌文本。

3. 户外活动所需工具。

八、教学建议:1. 在讲解诗歌时,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情动作,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在户外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安全,引导他们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3. 在课后作业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對大自然的热爱。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大自然保护区的实践活动。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

大自然的语青山绿水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青山绿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理解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定义和特点2. 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 身边的自然景观观察与描述4. 青山绿水的重要性5. 环保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的定义、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观察法: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大自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分组讨论材料:环保活动策划书、自然景观观察记录表。

3. 户外活动器材: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大自然的定义、特点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身边的自然景观,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

4. 分组讨论:讨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提出环保建议。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参加户外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以及自己在环保活动中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大自然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大自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3. 评价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4. 评价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实际行动的改变。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景观考察,深入了解当地自然环境。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知识水平。

3. 开展校园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创意展示等。

4.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其在作文中对大自然和环保的表达。

识字3青山绿水

四、巩固积累
1、火眼金睛游戏。
出示生字及其音节,其中含有标调错误的音节。(如:田tian、木mu、石shi、山shan。)
教师:在这些音节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
指名扮演孙悟空用火眼金睛找找错误在哪里,再全班订正。
2、积累词语。
引导花篮里。
(2)用生字口头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学生分组试读词语,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2、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插图和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重点讲解:
沃土:肥美的土地。良田:土质肥沃的田地。骏马:跑得快的马;好马。
3、再次开火车读词语。
4、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大自然美好的情境中,寓识字于朗读,以朗读促识字)
4、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生字。
5、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具体指导。
6、学生照范字把每个生字再写一遍,写好后在班级评一评。
三、巩固练习
1、组织学生读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2、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生字,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5、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认识“青、绿、木”等10个生字,还学习了有关春天美景的词语。回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词语卡片:青山、绿水、红花、木楼、石桥、人家,沃土、良田、骏马、芝麻、玉米、稻谷。先指名读词语,对读错的词语进行订正,最后全班齐读。
2、指导书写
教师点评:你们说得真好,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词语。春天的公园里,花儿竞相开放,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老师最喜欢春天,你们呢?

识字3青山绿水

《青山绿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语文社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识字3青山绿水》教材分析:本课以词串的形式,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描述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光图。

词串中的青山、绿水、红花等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稻谷、玉米、芝麻等是常见的农作物,插图展现了与词串对应的事物,有利于把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本课的字形演变图既揭示了汉字与物象之间的关系,又展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编排的内容形象生动,能调动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字词,认识事物。

学生分析:从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以读为主,在读通、读好课文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

在教学中,应尽量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形式来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理念:《识字3青山绿水》一课,它以景物作为文章的载体,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

本课属于看图读拼音学词识字,由背景图、词语、会认字表和会写字的书写四部分组成。

背景图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背景图中形象生动地显示了“山、石、田、木”这四个字的演变过程,都是先出现大自然中实物的图画,再出现象形文字,最后再到现代汉字。

这样既有助于我们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让我们感受到汉字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的要求就是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所以在设计识字方法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如游戏中识字,体验识字的过程,并把识字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1、会认“青、绿、木、石、土、良、田、谷、玉”9个生字。

会写“土、山、木、田”4个生字,学习新笔画“竖折”。

2、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读词语,借助插图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采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3、规范的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游戏法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郊游,看看你都能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

识字3 青山绿水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一年级上册课文:识字3青山绿水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青山绿水》本课属于看图读拼音学词识字,由背景图、词语、会认字表和会写字的书写四部分组成。

背景图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背景图中形象生动地显示了“山、石、田、木”这四个字的演变过程,都是先出现大自然中实物的图画,再出现描摹实物形状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和小篆,最后再到楷书。

这样既有助于我们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让我们感受到汉字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课程标准》对各年级识字写字的第一要求就是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所以在设计识字方法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如游戏中识字,体验识字的过程,并把识字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1.认识“青、绿、木、石、土、良、田、谷、玉”9 个生字。

会写“土、山、木、田”4 个字。

学习新笔画“竖折”。

2.主动走进大自然,积累大自然中事物名称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备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前两节识字课我们学习了两种识字方法,谁还记得是由回忆刚刚所学什么吗?内容开课,创设愉悦2.今天这节课老师教你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的学习氛围,激发学3.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第2屏)板书。

生识字兴趣。

(1)学生跟师书空写。

(2)学生齐读。

二、图画导入,激趣引新1.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美景呢?让我们快来看看吧!2. (展示课件第2屏)出示课件:出示“山、石、田、木”的象形字及相应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猜一猜,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师:古代人真聪明,他们看见这些东西,就模仿这些东西的形状创造出文字了。

这些都是古代的象形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了方便书写,就把弯曲的笔画写直了,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汉字。

现在的很多汉字都是由它们演变而来的,多奇妙呀!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看图学习这些有趣的汉字吧!(1)(展示课件第4屏)学习“山”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识字 3 青山绿水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一年级上册
课文:识字 3 青山绿水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青山绿水》本课属于看图读拼音学词识字,由背景图、词语、会认字表和会写字的书写四部分组成。

背景图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背景图中形象生动地显示了“山、石、田、木”这四个字的演变过程,都是先出现大自然中实物的图画,再出现描摹实物形状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和小篆,最后再到楷书。

这样既有助于我们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让我们感受到汉字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课程标准》对各年级识字写字的第一要求就是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所以在设计识字方法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如游戏中识字,体验识字的过程,并把识字延伸到课外。

教学目标
1.认识“青、绿、木、石、土、良、田、谷、玉”9 个生字。

会写“土、山、木、田”4 个字。

学习新笔画“竖折”。

2.主动走进大自然,积累大自然中事物名称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语文(S)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识字 3 青山绿水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备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谈话引
入,激发兴趣
1.前两节识字课我们学习了两种识字方法,谁还记得是什么吗?
(拼音识字、看图识字)
2.今天这节课老师教你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3.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第2屏)板书。

生识字兴趣。

1.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美景呢?让我们快来看看吧!
2. (展示课件第2屏)出示课件:出示“山、石、田、
木”的象形字及相应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猜一猜,并说
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师:古代人真聪明,他们看见这些东西,就模仿这
些东西的形状创造出文字。

这些都是古代的象形字,随着
时间的推移,人们为了方便书写,就把弯曲的笔画写直
了,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汉字。

我们现在的很多汉字都是
语文(S)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识字 3 青山绿水
语文(S)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识字 3 青山绿水
撇和捺要舒展;
“田”字五笔写成,先外后内再封口,笔顺是:竖、
横折、横、竖、横,要注意写得上宽下窄;
“山”是三笔写成,笔顺规则和“小”字一样,都
是先中间后两边,第一笔是竖,这个竖就像一座山的山指导书写,注重
峰一样,要高于两边的笔画;第二笔是竖折,起笔要低,写字习惯的培养。

要稳稳地托住中间的竖;第三笔是竖,起笔也要低,但
要略高于左边的竖折,下面要出头,这样才能表现出汉
字的变化之美。

(师做示范)。

生练写,描一个写一个。

展评反馈。

生写第二个。

四、巩固生字适度的游戏,有
游戏:放气球(展示课件第11屏)。

效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五、小结的热情,真实准确地
师:处处留心都能识字,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成为反馈出识字情况,便
识字的有心人。

于及时纠正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