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
学分制本科

学分制本科
学分制是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的本科教育管理方式,以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进度和选择课程为主导。
学分制下,学校设置各门课程对应的学分,学生每学期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选择课程学习,按照规定通过考核后获得相应数量的学分累计,累计满足本专业规定的总学分数后即可顺利毕业。
相对于传统的按年级管理教学,学分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选择不同时期学习各种理论与实践课程,不必像传统那样被死线约束。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工作或家庭责任等,调整每学期学习重心,比如压缩或延长学习周期。
通过选择不同任选课程,学生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不过,较大的自由度同时也带来一定困难。
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律能力和规划能力,合理安排课程选择与学习进度,免得成绩难以拿到足够的学分毕不了业。
对于个性较为灵活但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较易感觉学分制较难适应与管理。
总体来看,学分制给予了学生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其效率也较高,但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学习难度。
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

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向前还是向后论文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学分制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和焦点。
我国高教界不少管理者和研究人员都认为,学分制是能适应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需求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改革是高等教育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不但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
对我国高校学分制进行研究,已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成为当前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所在。
本论文以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及其发展趋势为研究选题,以学分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为主线,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以下内容:学分制的渊源及其发展,美国和日本高校学分制的模式及对我校学分制改革的启示,我校学分制的实践,我校学分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推进我校学分制改革的建议。
本研究的目的,一是丰富国内学分制研究的相关理论,二是希望能为新一轮我校学分制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学年制AbstractSince the late 1970s,the credit system has been a hot topie and focus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It is well—acknowledged by many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and researchers that the credit system is appropriate for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whole socialneeds:credit system reform complies with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at the research into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redit system is not only an academic undergoing,but also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task.Under the current new circumstances.how to set up a credit system 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has become the key point,hotpoint and rub for the current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reform.The thesis bared on the trends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redit system reform and clued by the history,statuesque and the outlook of the credi t system,employs means of document research,historical research,comparative research,and interview,and covers the following parts:the credit system of America and Japa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the practice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redit system and suggestion on how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reform.The author hopes to enrich the relearn theories about the credit system in China and to make a reference for a new turn credit system reform.Key words:credit system;academic administration;talents fostering model;tutorial system;scholastic year system.一.导言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学分制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理论研究的薄弱。
为什么实行学分制?

四川理工学院学分制问答教务处编印二00六年八月四川理工学院校训厚德达理励志勤工学分制问答1、问:什么是学分制?答: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一种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是对传统学年制的一种根本性革命,与学年制有着本质的不同。
它决定学生能否毕业不以学年为限,而以修满规定的学分为准。
提前修满总学分者,可提前毕业。
2、问:学分制何时产生?它有何特点?答:学分制1872年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之后逐步推广完善。
学分制有以下特点:(1) 学习时限的灵活性。
它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滞后一定时间毕业。
(2) 学习内容的选择性。
它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这是它的精髓。
(3) 课程考核的变通性。
对于学生修读的选修课程,如果考核不及格,均可重新学习或另选其它课程。
(4) 培养过程的指导性。
配合学分制要设立指导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3、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学分制的发展历程?答:学分制的发展追其根源,起源于选课制的产生和发展。
选课制于18世纪末首创于德国。
1779年,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把选课制引入了威廉和玛丽学院。
也有人认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学分制1872年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之后逐步推广完善。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认为人的能力、素质等差异,不能按同一僵硬的模式培养,主张扩大课程科目,允许学生有充分的选择范围,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和课程。
选课制蓬勃兴起遇到的新问题是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
广义地讲,学分制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从日本或欧美引进了学分制,如张伯芩在天津南开大学实行绩点学分制和选科制。
我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是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科制”。
学年制与学分制

定义: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 定义: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数)量的 高校管理制度 函义:以学分(而非学时)为学习量单位一种 教学管理制度 以选修(课、专业、时间、教师)制为基础
学年制与学分制
序号 1 2 3 4 5 6 7 项目 学年制 学分制 快、变化 时代发展 慢、固定
基础宽厚.能力强. 培养目标 掌握专业知识的统一 基础宽厚.能力强. 规格人才 个性化的人才 教学主体 教师、学校 教育理念 行为(刺激)主义 教师角色 砖块搬运工 学生 建构主义(认知 主体) 盖楼指导者
教不利于个人发展 有利于个人发展
学年制_学年学分制_学分制的比较分析

2005年2月第1期 高教论坛Higher Education ForumFeb.2005.No 11收稿日期:2004-06-30作者简介:孔祥国(1966-),湖北京山人,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讲师.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的比较分析孔祥国1 周 蓉2(1.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2.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摘 要:文章通过对高校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三种教育体制的涵义、特征、产生的背景、优缺点等几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在高校推行学分制势在必行,并提出了实施学分制必须解决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05)01-0059-0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人数大幅增加,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在这个非常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并存,这种现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全面学分制已成为诸多高校教育的一种选择。
从学年制到学年学分制,再到学分制,既是教育体制的改革,也体现了教育观念的改变。
为了顺应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潮流,提高我校整体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我校即将推行完全学分制改革之际,有必要对学年制、学年学分制、学分制作一个比较分析。
一、学年制与学年学分制 1.学年制学年制是由学校按学科、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规定学生的修业年限,应修课程,检查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是否完成了规定的课程,并将是否通过相应的课程考试、毕业考试、毕业设计作为能否准予毕业,授予学位的评判标准的一种教育体制。
这种教育体制是在建国初期,中央政府根据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国情,借鉴原苏联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而选择的,它与我国当初的计划经济模式是相适应的。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详解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研究

2学分制与学年制 内涵 特征 的比较
学 分 制 是 以 学 分 计 量 学 生 学 习 量 的 一 种 教学 管 理 制 度 。 中 国大 百 科 全 书 》 《 中对 学分 制 的 定 义是 : 高 校 以学 分 来 计 算 学生 “ 学 习份 量 的 一 种 教 学 管理 制 度 , 般 以 每 一 学 期 的授 课 时 数 、 验 和 实 习 时 数 以 及 实 课 外 指 定 的 时 数 为 学 分 的 计 算 依 据 , 据 根 各 门课 程 的 不 同 要 求 给 予 不 同 的 学 分 , 并 规 定 各 专 业 课 程 的 不 同的 学 分 总 数 , 为 作 学 生 毕 业 的 总 学 分 ” [学 年 制 , 称 学 时 。4 也 制 , 以 教 学 时 数 作 为 学 生 学 习 份 量 的 计 3学分制与学年制优缺点的比较 是 算 单位 , 由学 校按 学 科 、 业制 定 教 学 计 是 专 学分 制 的 优 点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特 点 优 缺 点 等 三 方 面 对 学 分 制 和 学 年 进 行 此 较 分 析 ,以 获 得 对 学 分 制 和 学 年 制较 为 的 全 面认 识 。 关键词 : 学分 制 学年制 比较
中图分类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G 2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4 0 s ( 0 0 0 () O - 1 1 7 — 9 x 2 1 )8 a- 1 9 0 6
一
划 , 定学生 的修业年限 , 修课程 , 规 应 检查 学 生 在规 定 的年 限 内是 否 完 成 了规 定 的课 程, 并将 是 否 通过 相应 的课 程 考 试 、 毕业 考 试、 毕业 设 计 作 为 能 否准 予 毕 业 , 予 学位 授 的 评 判 标 准 的 一 种 教 学 管 理 方式 。 从 定 义 可 以 看 出 , 分 制 是 以 学 分 作 学 为学 生 学 习份 量 的 计 算 单 位 , 而学 年 制 是 以 教 学 时 数 作 为 学 生 学 习 分 量 的 计 算 单 位。 由此 看 出 , 分 制 比学 年 制 更 有 弹 性 , 学 学 年 制 比 学 分 制 更 有计 划 。 2. 学分 制的主 要特征 1 2 1 1选 课制 是 学 分制 的 基础 , .. 学生 自 由选 课 学分 制 的有效 开展 必须 以开设 多样 的选 修课程 为前提 , 教学计 划的 指导下 , 在 学生 可 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 、 爱好 及其 他 因素 , 自由地 选择 部分 课 程 , 以实 现个 性发 展 的需 要 。 2 1 2学 制 弹 性 化 .. 学分制 以学 分作 为学生 学 习量 的计算 单 位 , 应修的具 体 科 目、 习的年限等 方面 虽 对 修 有 一些规 定 , 都不是 绝对 硬性 的 。 要修满 但 只 规 定的学 分数 , 学生可 以提 前毕业 。 生也可 学 以 中途 休学 、 留学 籍或 延 长修 业年 限 。 保 2 1 3注 重 目标 管 理 .. 学 分 制 注 重 目标 管 理 , 要 以 考 试 或 主 考 查 来 衡 量 学 生 的 学 习成 果 、 行 学 籍 管 进 理 , 试 合 格 便 可取 得 学 分 , 满 规 定 的各 考 修 类 学 分 总 数 就 可 以 毕 业 。 生 在 修 习 的 过 学 程 中有较大的 自由。 2 1 4学 分 制有 时 与 绩 点制 结 合 , .. 可以 进一步提高学分制的 教学质量。 在 绩 点 制 下 , 生 不 能 只 是 各 门 课 程 学 及 格 就 算 毕 业 , 点 总 数 必 须 达 到 一 定要 绩 求 , 能 毕 业 ; 获 得 学 士 学 位 , 点 总 数 方 要 绩 还 必 须 达 到 学 士 绩 点 的要 求 。 点 制 有 助 绩 于提高学分制的教学 和学习质量。 2 2学 年制 的主要 特征 . 2 2. . 1刚 性 的 学制 和教 学计 划 学年制以修习课程时数作为学生学 习 量 的 计算 单位 , 学计 划对 全 部应 修 课程 和 教 每 门 课程 的学 时都 有 明确 的规 定 , 个学 生 每 必 须 按 照规 定 的 进 度 学 习完 全 部 课 程 且 通 过 考 试 方 能毕 业 , 有 的 学生 按 年 级 、 业 所 专 统 一 分 班 。 制 和 教 学 计 划可 变空 间较 小 。 学 2 2 2注 重 过 程 管 理 .. 学 年 制 注 重 过 程 管 理 。 学 计 划 非 常 教 细致 , 对所 有 应 修 课 程 及 其 时 数 都 有 具 体 的 规 定 , 实 验 、 题 等 课 后 时 间也 有 安 对 习 排 。 期 或 学 年 还 要 对 每 个 学 生 的 学 业 进 学 行 核算 , 时 处理 补 考 、 及 升级 、 留级 、 学等 退 系列学籍问题 。
学分制的优点

学分制的优点学分制的定义: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基本度量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来衡量其学习总量,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教学管理制度。
简言之,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的,以选课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的优点:学分制基本有两种模式:一是完善性的学分制,即通常意义下的学分制;二是学年学分制。
比较而言,完善性的学分制有如下优点:1 、弹性学制:它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基本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可以先修满所要求的学分,提前毕业;亦可中途停学,尔后继续完成学业或在参考年限期间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而需延长学习时间,即可以滞后一定时间毕业。
2 、自由选择课程:它的精髓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必要或者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
即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特殊情况下可以跨学校选修课程 , 学校之间相互承认学分。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3 、课程可灵活调整:针对学生选修的科目,分为通过或不通过两种情况,通过者拿相应的学分,不通过者可以继续重修该门学科也可另选其他课程进行学习,直到取得等值学分,达到相应的要求为止。
即允许学生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合适的自我调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才能。
4 、资源共享:如果学生可以跨校选课,校际之间相互承认学分,那么,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可以享受文科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资源,反之,文科类院校的学生可以共享理工科院校的现代科学技术课程资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氛围和条件。
5、如果真正实现“学分制”利大于弊,因为学制可以灵活,方便学生实践,有利于就业。
这是我的观点,如果有人来聊聊,我非常愿意陪陪的,我研究大学生就业十五年了,非常支持实行“学分制”,我所理解的“学分制”,不是现在各个学校正在执行的“学分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
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核心,以地位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
1、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学年制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2、学分制是修够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了,而学年制的高等学校,其学年和学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各有不同的规定,既规定一定的修业年限,又规定一定的教学时数。
3、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还是以学年制为主,但是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扩展资料:
学分制的优点
(1)以学分代替学年。
以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代替刚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需要教学计划有较大的时间弹性和选课弹性。
以选课代替排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甚至随时改变专业。
(2)能够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这是和自主选课制度相对而言,学校可以把选课的人数作为评价老师教学的标准,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能够真正的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4)高校学分制收费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
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如果选择三年修完全部学分,实质上等于减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总费用。
同样,有的贫困生可以通过延长毕业期限的办法,通过适当少修学分、半工半读的办法,来分解学费负担。
(5)在规定的`有较大弹性的学籍有效时间内,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学课程的自由,只要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并选学部分选修课,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毕业。
(6)有助于缓解集中就业压力,有利于学生就业。
和对于非学分制教学的院校而言,学生可以提前一年或是半年就业,当其他大多数院校的学生还在为写毕业论文而努力,我们学生就可以在少的竞争压力下提前就业。
(7)学分制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过去一些学校开设课程重复,即使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资源浪费,实行学分制后,重复课程学生可以不选。
(8)学分制改革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规范了收费行为。
以往学校通常每年只是给学生一个学费的总数,不管学生选多少课,均缴纳统一标准的学年学费,提前毕业的学生照样缴纳学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