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备份容灾系统规划方案
容灾备份措施方案

容灾备份措施方案一、容灾备份的重要性。
1.1 企业的生命线。
容灾备份就像是企业的“保命符”啊。
现在企业的数据那可是核心资产,要是没了,就像人没了心脏一样。
比如说一家电商企业,它的订单数据、用户信息啥的都没了,那还咋做生意呢?客户下不了单,之前积累的客户资源也找不着了,这企业就离关门大吉不远喽。
所以容灾备份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那是关系到企业能不能活下去的大事。
1.2 应对突发状况。
生活中总是充满意外,企业运营也一样。
天灾人祸说来就来,像洪水、火灾或者网络攻击这些。
如果没有容灾备份,那企业就只能干瞪眼,眼睁睁看着数据丢失,业务瘫痪。
这就好比一个人出门没带伞,突然下大雨了,只能被淋成落汤鸡。
有了容灾备份,企业就能在这些突发状况下“稳坐钓鱼台”,快速恢复业务,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容灾备份的措施。
2.1 数据备份策略。
首先得有个靠谱的数据备份策略。
这就好比存钱得有个计划一样。
可以采用定期备份,比如说每天或者每周备份一次数据。
而且不能只在一个地方备份,要狡兔三窟嘛。
可以本地备份一份,然后在云端再备份一份。
本地备份就像是把钱放在家里的保险柜,方便随时取用;云端备份就像是把钱存到银行,即使家里保险柜出了问题,银行里还有钱呢。
2.2 冗余系统建设。
企业还得建立冗余系统。
这就像是给车准备个备胎一样。
冗余系统可以在主系统出故障的时候马上顶上去。
比如服务器要有冗余的电源、硬盘啥的。
如果一个电源坏了,另一个马上就能工作,不会让服务器停止运行,数据也就不会丢失了。
这就像一个足球队要有替补队员一样,主力队员受伤了,替补队员就能上场继续比赛。
2.3 容灾演练。
容灾演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像军队要经常演习一样。
不能光有计划和设备,得让员工知道在灾难发生的时候该怎么做。
通过容灾演练,可以发现计划中的漏洞,也能让员工熟悉恢复业务的流程。
要是不演练,真到了灾难发生的时候,员工就会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那之前做的备份和冗余系统可能都白搭了。
企业实时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企业数据库热备份解决方案内容提要:1.企业数据库热备份解决方案提出的背景2.企业的一般业务流程3.企业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4.企业数据库目前的备份方式的缺陷5.热备份的必要性、重要性6.XX数据库热备份方案的构成和工作原理:7.XX数据库热备份的特点、先进性8.XX数据库保镖与其它备份软件的比较9.总结1.企业数据库热备份解决方案提出的背景随着电子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越来越成为企业、事业单位日常运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领导决策的依据。
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烦恼,那就是计算机数据非常容易丢失和遭到破坏。
有专业机构的研究数据表明:丢失300MB的数据对于市场营销部门就意味着13万元人民币的损失,对财务部门意味着16万的损失,对工程部门来说损失可达80万。
而丢失的关键数据如果15天内仍得不到恢复,企业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随着计算机系统越来越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数据载体,如何利用数据备份来保证数据安全也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数据遭到破坏,有可能是人为的因素,也可能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硬件故障。
计算机是一个机器,其硬件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由于使用不当或者计算机产品质量不佳、配件老化等原因,计算机的硬件可能被损坏而不能使用。
例如,硬盘的磁道损坏。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不稳定。
由于用户使用不当或者系统的可靠性不稳定等原因,计算机软件系统有可能瘫痪,无法使用。
(3)误操作。
这是人为的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
例如,在使用DELETE句的时候,不小心删除了有用的数据。
(4)破坏性病毒。
病毒是系统可能遭到破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病毒也随之泛滥。
现在,病毒不仅仅能破坏软件系统,还可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例如当前流行的每月26日发作的CIH病毒,就是一个典型的破坏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病毒。
(5)自然灾害,例如大火、洪水、地震等。
容灾建设方案

-提高企业应对灾害的能力;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原则
-合法合规: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方案合法合规;
-实用性: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容灾方案;
-经济性: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建设成本;
-安全性:确保容灾系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
三、容灾策略
1.数据备份策略
-定期检查备份设备、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确保设备正常;
-监控系统性能,及时处理故障。
2.优化措施
-跟踪国家法律法规、技术发展趋势,适时更新容灾方案;
-优化数据备份策略,提高备份效率;
-优化灾难恢复流程,缩短业务恢复时间。
七、总结
本容灾建设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合法合规、切实可行的容灾建设方案,以降低灾害风险,保障业务连续性。方案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数据备份、容灾中心建设、灾难恢复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通过实施本方案,企业将具备较强的灾害应对能力,为业务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灾难恢复策略
-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涵盖人员、设备、流程等方面;
-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验证恢复流程的有效性;
-根据业务发展及法律法规要求,及时更新灾难恢复计划。
四、容灾系统架构
1.数据备份架构
-采用磁带库、磁盘阵列等备份设备;
-利用备份软件实现自动化备份操作;
-定期进行备份验证,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优化数据备份策略,提高备份效率;
-完善灾难恢复流程,缩短业务恢复时间。
七、总结
本容灾建设方案从合法合规、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高效可行的容灾建设方法。通过实施本方案,企业将具备较强的灾害应对能力,为业务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在后续运维过程中,持续优化和调整容灾方案,以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应用级容灾备份方案

4.容灾备份流程
-备份计划制定:根据应用重要性,制定详细的数据和应用备份计划。
-备份执行:按照备份计划执行数据和应用备份任务。
-备份验证:定期对备份数据和应用进行恢复测试,验证备份的有效性。
-灾难恢复演练:定期组织灾难恢复演练,提高应对灾难事件的应急能力。
第2篇
应用级容灾备份方案
一、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对关键应用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业务连续性至关重要。为防范意外事件导致的系统故障,确保关键业务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制定一套严谨的应用级容灾备份方案成为当务之急。本方案将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业界最佳实践,为企业的应用级容灾备份提供专业指导。
-异地备份:在异地部署备用环境,包括备用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用于存储备份数据。
3.容灾备份技术
-数据备份技术:采用定期全量备份和实时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应用备份技术:采用应用级备份技术,实现对关键应用的完整备份和恢复。
4.容灾备份流程
1.数据备份: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全量备份,实时对数据进行增量备份。
二、目标
本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保关键应用在发生故障或灾难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2.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3.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抗风险能力,降低运营中断的风险。
4.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方案的合法合规性。
三、方案设计
1.容灾备份策略
本方案采用应用级容灾备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定期对备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六、合规性评估
容灾系统方案

3.在实施过程中,确保合法合规,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4.完成容灾系统建设后,组织验收,确保容灾系统满足业务需求;
5.定期对容灾系统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六、后期维护
1.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确保容灾系统正常运行;
2.定期对容灾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备份数据;
3.关注新技术发展,及时对容灾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
4.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本方案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合法合规、高效可靠的容灾系统,以降低灾难带来的损失,保障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安全。在实施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容灾系统的合法合规性。同时,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方案,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3)异地灾备中心:在发生区域性灾难时,提供数据恢复和业务接管能力。
2.数据备份
(1)采用定期备份策略,将关键数据备份至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
(2)备份数据包括:数据库、文件系统、应用配置文件等;
(3)备份方式: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
(4)备份频率:根据数据变化情况,合理设置备份频率;
(5)备份验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可用。
-异地灾备中心:应对区域性灾难,保障数据的长期存储和恢复。
2.数据保护
-备份策略:实施定期备份,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备份类型:涵盖操作系统、应用数据、数据库和配置文件等。
-备份频率:根据数据变化情况,合理设定备份频率。
-备份验证:定期执行备份数据的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3.容灾切换
-自动化切换: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生产中心与灾备中心之间的快速切换。
容灾系统 方案

容灾系统方案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各个行业的业务高度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备。
然而,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备的故障或者灾难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建立一个高效的容灾系统方案至关重要。
二、容灾系统的定义容灾系统,即容灾备份系统,是在主系统出现故障或灾难时,能够迅速切换到备用系统,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技术手段。
容灾系统的设计应当考虑到系统的可用性、数据的完整性和业务的持续性。
三、容灾系统方案设计1. 可用性分析在设计容灾系统方案之前,首先要进行可用性分析,了解当前系统的弱点和故障点,对关键业务进行优先级排序,明确容灾目标和需求。
在容灾系统设计中,一般采用主备切换或者多活方案。
2. 容灾策略选择根据可用性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容灾策略。
常用的容灾策略有备份系统、热备系统、冷备系统、异地备份系统等。
选择容灾策略时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可靠性、成本以及对业务的影响。
3. 备用设备选型与部署根据容灾策略,选择合适的备用设备,并进行设备的选型与部署。
在备用设备选型时,要考虑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和兼容性等因素。
在部署备用设备时,要确保备用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同步和配置同步。
4. 网络架构设计容灾系统方案的设计中,网络架构是一个关键的部分。
合理的网络架构设计能够提高容灾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在网络架构设计中,要考虑网络拓扑、网络带宽、网络设备冗余等因素。
5. 容灾演练与测试容灾系统方案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容灾演练和测试,以验证容灾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容灾演练和测试应当模拟真实的故障场景,全面测试容灾系统的切换时间、数据完整性和故障恢复能力。
四、容灾系统方案的优势与挑战容灾系统方案的优势包括:提高业务连续性和可靠性、保障数据安全和完整性、降低业务中断和损失、提升系统性能和可扩展性。
容灾系统方案的挑战包括:高成本投入、复杂的技术要求、系统运维难度增加、容灾演练和测试的复杂性。
云计算中心备份容灾设计方案

05
安全性和合规性
数据安全性
数据加密
采用高级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 不被窃取或篡改。
数据备份和恢复
定期备份数据,并制定完整的恢复计划,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灾难性故障。
系统安全性
访问控制
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对不同用户和角色分配不同的权 限,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数据和系统资源。
选择合适的容灾技术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容灾技术,如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技术、数据复 制技术等。
04
数据备份与恢复流程
数据备份流程
01
02
03
全面备份
对所有数据和文件进行备 份,包括操作系统、应用 程序、数据库等。
增量备份
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 生变化的文件和数据。
合成备份
将多个增量备份或全面备 份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备份 。
加强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与交 流,共同探讨备份容灾技术的未来 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容灾系统设计来自容灾策略制定根据业务需求和风险分析,明确容灾目标
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容灾的目 标,比如保障业务连续性、减少数据丢失等。
确定容灾级别
根据容灾目标,确定所需的容灾级别,如基本数据备份、应用层备份、虚拟机备 份等。
容灾基础设施设计
选择合适的备份存储设备
08
运维与支持
运维策略与流程
01
制定详细的运维流程
包括备份数据的检查、存储和恢复测 试,以及容灾演练的计划和执行等。
02
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
对备份和恢复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 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系统容灾方案

系统容灾方案第1篇系统容灾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运营的重要支撑。
然而,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系统故障等因素可能导致信息系统发生中断,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稳定、可靠运行,降低潜在风险,制定系统容灾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1. 确保关键业务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行。
2. 提高系统抗灾能力,降低因灾害导致的业务中断风险。
3. 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4.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合法合规。
三、容灾策略1. 数据备份:定期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a. 全量备份:定期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量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b. 增量备份:在两次全量备份之间,对发生变动的数据进行增量备份。
c. 差异备份:在两次全量备份之间,对发生变动的数据进行差异备份。
2. 灾难恢复:在发生系统故障时,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恢复:a. 本地恢复:在本地搭建一套备用系统,用于快速恢复业务。
b. 异地恢复:在异地建立备份中心,用于在本地发生严重灾害时切换业务。
3. 容灾演练:定期进行容灾演练,验证容灾方案的可行性,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具体措施1. 数据备份a. 备份频率:根据数据重要性和变化频率,制定合适的备份频率。
b. 备份存储:采用可靠的存储设备,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
c. 备份验证: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确保备份可用性。
2. 灾难恢复a. 本地恢复:i. 搭建备用系统:在本地搭建一套与生产系统相似的备用系统。
ii. 数据同步:采用实时或定时方式,将生产系统数据同步至备用系统。
iii. 切换策略:制定明确的切换条件和切换流程,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至备用系统。
b. 异地恢复:i. 建立备份中心:在异地建立备份中心,部署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ii. 数据同步:采用专用网络或公网,将本地数据实时或定时同步至备份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地备份存储
8
备份容灾系统构成说明
备份/归档服务器CS:Windows平台服务器,建议12core,32GB内存,内置硬盘500GB,具有 至少2张10Gb网络接口、2张8GB FC接口。 介质服务器MA:支持UNIX、LINUX、WINDOWS平台服务器(本次项目建议Windows平台服 务器),需要做LAN FREE的主机需要安装此模块,对于VMware虚拟机备份和其他LAN 方式 的备份需要根据数据量和备份策略准备若干台MA,建议12core,32GB内存,具有2*10Gb网 络接口、内置硬盘1TGB,2*8GB FC接口。对于磁盘介质重删建议配置1TB SSD高速磁盘作为 重删数据库存放地。 磁盘备份介质:中低端SAN或NAS存储空间,备份数据量的2-3倍。 物理带库介质:可选项,可利旧,可新增。 IP网络改造建议:在生产机的网络负载比较高的情况下如果走LAN方式备份,建议新增备 份网卡,配置专用的备份IP地址进行备份,做到备份网络和生产网络隔离,互不影响。需 要确认生产机是否有冗余的网卡。 SAN网络建议:涉及到新增存储情况下,需要提前规划SAN交换机端口,端口不够的情况 下提前扩容。
备份容灾系统规划方案
1
数据保护需求 Commvault备份容灾方案 Commvault备份容灾方案优势介绍 案例分析
2
3 4
现有IT系统信息
机房 主机类型 操作系统
WINDOWS Unix Linux Linux Linux Linux Linux Linux Linux Linux Linux
备份运维管理
数据归档管理 数据异地容灾
提供规范、简单、可靠的运维手段
• 建立数据恢复演练机制 • 报表、告警等自动化运维手段 • Exchange邮件系统实现空间归 档,终端用户自动回调归档邮件 • 远期考虑实现法规遵从和搜索。 •能实现备份数据异地容灾,满足 跨地域窄带宽传输要求 •实现Oracle等应用实时复制需求
7备份容Βιβλιοθήκη 目标架构图VM VM VM VM VM VM VM VM VM
COMMVAULT统一备份域
VM VM
测试机1 测试机2
深圳机房
恢复演练平台
香港机房
LAN
邮电系统 Exchange MA MB MB
局域网
ERP Unix Oracle CRM ODI 邮件系统 Exchange MB MB RST Linux Oracle
备注
1个DB,两台应用 单机 单机 单机 单机 单机 单机 单机 RAC 单机 2个ip
物理机 本地机房
NAS Windows/Linux VMDK,不含数据库 虚拟机 香港 合计 Windows Windows Windows 数据库(Oracle等) Exchange DAG Exchange DAG
4
数据副本管理困难
数据无法有效验证
无法数据异地容灾
备份容灾需求分析
统一平台搭建 应用系统备份
建立Commvault一体化平台 所有应用系统纳入备份,做到全覆盖
• 基础硬件搭建
• Commvault软件架构搭建 • Oracle、MSSQL、Exchange等 在线自动化备份,全图形化操作 • 备份预检,提升备份成功率 • 建立数据管理规范流程
共5000个用户,考虑归档 3
33880
数据备份现状分析
运维管理复杂
备份无统一平台自动化管理,全手工操作,运维工作量大。 手工操作无法有效监控,备份成功率和准确率无法保证。 Exchange邮件归档也需要单独的软件来实现,无法统一管理。 手工备份的多个副本之间没有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占用大量空间。 副本管理混乱,无法很快定位到需要恢复的时间点所在的备份副本。 备份数据没有格式转换和加密,通用手段即可恢复,存在泄密风险。 备份数据需要人工查看导出日志来判断是否可用,复杂且不可靠。 备份副本没有校验功能,无法提前得知副本是否可读和可用。 没有自动化恢复演练手段,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恢复验证数据。 手工备份没有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很难满足异地窄带宽数据容灾需求。 传统的备份软件没有应用级容灾功能,无法实现重要系统实时数据同步。
数据类型
1 数据库(Oracle,SQL等) ERP HBDWMS ZJDWMS SDDWMS SCDWMS PS CRM RST ODI DC
数量 数据量GB
680 3 4000 1 600 1 500 1 250 1 250 1 200 1 400 1 800 2 400 1 300 2 13000 157 8 2 2 10000 1500 1000 单机
邮件系统、文件系统实现归档分层管理 重要数据实现数据级异地容灾 核心应用系统远期实现应用级容灾
5
Commvault备份容灾方案
Commvault集中备份容灾思路
新建统一的Commvault数据管理平台,具体实现如下需求:
搭建数据平台的基础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 实现数据在江门、香港机房本地保护,对未保护的Oracle、Exchange、 MSSQL、VMware虚拟机、非结构化文件数据等实施在线备份保护。 对Exchange邮件系统实现空间归档,用户自动回调归档邮件。 对NAS海量文件系统实现永久增量备份保护。 重要数据实现异地DR(Disaster Recovery)保护,异地机房之间实现数据 级容灾。 建立自动化恢复演练平台。 根据应用系统级别定制合理的数据保护策略和计划策略,同时提供合 理的计算机分组和权限策略,并通过报表系统提供运维的便利。
专线
NAS MA
SAN
备份存储
MA CS
备份服务器 介质服务器
Dash Copy 重删复制
LAN
MA
异地容灾机房
生产存储
备份存储
物理带库
专线
江门新增备份服务器和介质服务器,管理调度备份域,负责数据传输、副本管理、重删运算、索引管理等。 江门新增备份存储,可用空间为70TB左右,吞吐量不低于500MB/S,存放本地备份数据。 物理机部署文件系统和数据库模块,虚拟机实现无代理方式备份,Oracle数据库实现在线自动备份,无需中转操作。 Exchange邮件系统实现备份、空间归档管理,实现分层存储,自动回调。 香港机房新增介质服务器和备份空间,本地备份香港的邮件数据。 容灾机房新增介质服务器和备份空间,实现备份数据的异地容灾,存储空间为需要容灾数据量的2.5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