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药源性肝脏疾病与防治

1、治疗前无肝损害或肝损害不明显,治疗后出现肝损害,支持药源性肝损害的证据是()

A、治疗后原发疾病加重,伴肝损害

B、在原来的药物停用后,肝损害减轻

C、在原来的药物停用后,肝损害不好转

D、血清γ-GT明显升高,AST/ALT升高

2、下列哪项不是药源性肝脏疾病的影响因素()

A、性别和年龄

B、原发病的影响

C、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

D、药物疗程、剂量和给药方式

3、人体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

A、十二指肠

B、肝脏

C、胰腺

D、胃脏

4、对于药源性肝损害病人,应给予()的饮食

A、低热量、低蛋白和低脂

B、低热量、高蛋白和低脂

C、高热量、低蛋白和低脂

D、高热量、高蛋白和低脂

5、根据病理变化分型,药源性肝脏疾病不包括()

A、肝细胞型

B、肝内淤胆型

C、肝外淤胆型

D、肿瘤型

6、药源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

A、血清转氨酶增高

B、血清碱性磷酸酶降低

C、白蛋白增多

D、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7、对于以过敏反应为主的药源性肝病,药物接触史一般为()

A、4周以内

B、4~6周

C、6~8周

D、2月以上

8、治疗药物所致肝内胆汁淤积的首选药是()

A、甘草酸二胺

B、多烯磷脂酰胆碱

C、熊去氧胆酸

D、门冬氨酸钾镁

9、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药源性肝病的特点是()

A、主要表现有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增加和瘙痒

B、肝功能一般不能恢复

C、大多数病人出现胆管消失并伴慢性进展性过程

D、常见胆管损害不可逆而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10、确诊药源性肝脏疾病后,应立即()

A、停用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或可疑药物

B、使用促进肝细胞再生的药物

C、使用护肝药物

D、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药源性血糖异常与防治

1、下列哪项不是血糖的来源()

A、食物糖

B、肝(肌)糖原

C、脂肪和氨基酸

D、非糖物质

2、下列关于药源性低血糖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药源性低血糖的症状与体征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脑功能障碍;血糖低于2.78mmol/L

B、药源性低血糖的高危人群是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

C、不同药物致低血糖症状不同,主要表现在致病程度的差别

D、对于一些老年病人经常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因为老年病人的α受体数目下调,同时神经兴奋的阈值是升高的,在发生低血糖的时候,即使有了器官的损害,他们却不一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3、下列哪项药物()可以导致血糖升高

A、水杨酸类药

B、NSAIDs

C、奎宁和奎尼丁

D、糖皮质激素

4、下列哪项不是药源性高血糖的危害()

A、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属于除了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之外的其他特殊类型

B、长期高血糖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C、严重时可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D、严重时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5、关于正常人血糖的说法,下列错误的是()

A、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浓度是4.4-6.1mmol/L(80-110mg/dL)

B、正常的非空腹血糖浓度是4.4-11.1mmol/L(80-200mg/dL)

C、正常的非空腹血糖浓度是4.4-7.8mmol/L(80-140mg/dL)

D、正常人体内存在一套精细的调节糖代谢的机制,在一次性食入大量的葡萄糖以后,血糖水平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和持续升高

6、关于水杨酸类药降低血糖的作用,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以10岁以下小儿多见

B、对糖尿病患者或有肝肾功能障碍的非糖尿病患者,单用此药也可发生致命性低血糖昏迷

C、可能与降低肝糖原的生成和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D、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时,由于两者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都很高,可以竞争性的结合血浆蛋白,而将游离药物置换出来。因此可能增强彼此的药效,比较典型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和保泰松

7、下列关于药源性高血糖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药源性高血糖是指应用某些药物的时候,非糖尿病或者已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多次出现空腹血糖≥7.8mmol/L,伴或不伴有糖尿病的临床症状

B、多数的药源性高血糖临床症状比较轻微,偶然可致酮症酸中毒等急症

C、药源性高血糖的临床表现不如低血糖时那么明显,有时根本没有临床症状,只是在常规血糖监测的时候发现有血糖增高的现象,部分可出现三多一少症状

D、部分男性还可出现皮肤搔痒、阳萎,女性出现外阴搔痒、月经失调、性欲减退、便秘等

8、下列哪项不是类固醇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A、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原有糖尿病倾向

B、40岁以上女性

C、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的人群,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源性疾病,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

D、肝脏病或血液病患者

9、关于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促进葡萄糖转运进入肝细胞

B、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

C、加快糖的有氧氧化

D、抑制肝内糖异生,增加脂肪动员

10、关于药源性血糖异常的防治,下列说法哪项不正确()

A、治疗为主,对于不得不应用有关药物的人群,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血糖

B、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C、对特殊人群做到个体化用药,比如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或者是老年病人应当适当调整给药剂量或者给药间隔

D、出现严重的血糖异常后,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如确实需继续用药,应根据药物特点谨慎用药或更换类似药物

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与防治

1、关于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或者确诊粒细胞缺乏,应该立即停用可疑的致病药物,同时所有其他非绝对必用的药物也应该尽可能的停用

B、对于病情较轻,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介于2000~4000/mm3的患者,及时停用致病药物,多可迅速恢复。可选用1-2种升白药物,,如利血生20mg、鲨肝醇100mg或升白安400mg,均为每日3次口服

C、由于免疫学机制而致大量粒细胞迅速破坏者,起病急剧,病情较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常低于2000/mm3,感染是主要致死原因,应控制感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D、骨髓移植

2、下列哪项不是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

A、中毒学说强调药物直接作用于骨髓、影响细胞代谢,抑制细胞生长发育,常见的有抗肿瘤药物氯丙嗪等

B、过敏学说,是指由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所致的,药物对血细胞是无毒的,而在某些对该药过敏者,即使常规剂量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

C、免疫学说是指药物作为一种半抗原,在敏感者体内,即白细胞蛋白结合形成全抗原,从而刺激机体产生抗白细胞抗体,导致白细胞破坏或溶解,因此使白细胞减少

D、非免疫性粒细胞减少,指药物对粒细胞有直接的破坏作用,用于中和肝素抗凝作用的硫酸鱼精蛋白可与肝素形成复合物,而对粒细胞起直接的破坏作用

3、关于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血液学特点是周围血中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变化

B、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减少症一般起病比较缓慢,症状相对比较轻,临床上常见纳差、心悸、头晕、乏力、低热、咽喉炎等

C、粒细胞缺乏症起病通常比较急,全身症状比较严重,患者在出现乏力、头晕、咽疼等前躯症状后很快出现寒战、高热、出血、头疼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

D、可能出现感染,病情恶化,可发展为脓毒血症、败血症

4、关于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的特点,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一种药物可以引起不同的血液病

B、同一种血液疾病可以由多种不同的药物引起

C、致病药物之间不能存在交叉反应

D、致病药物之间存在交叉反应

5、下列哪项不是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

A、粒细胞增多症

B、血小板减少症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6、依据不良反应的类型不同,各种剂量与疗程均可以引起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给药时间与药源性血液系统发作时间不定。下列哪种情况()一般不是短期给药就发病的

A、药源性粒细胞减少

B、药源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D、超敏感性血液系统疾病

7、粒细胞缺乏症是由药物引起的,成人外周血液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

A、4.0×10的9次方/L

B、2.0×10的9次方/L

C、1.0×10的9次方/L

D、0.5×10的9次方/L

8、关于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轻度患者停用影响功能的血小板药物

B、严重患者,血小板

C、严重患者,对症处理,如咳嗽给予有效的镇咳剂,便秘给予适当的缓泻剂,以避免颅内压一过性增高而导致颅内出血

D、严重患者,忌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以防止出血加剧。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载体抗炎药应该禁用

9、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因为某些药物致使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当药物所导致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的9次方/L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

A、300×10的9次方/L

B、200×10的9次方/L

C、100×10的9次方/L

D、50×10的9次方/L

10、导致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中,那种占首位()

A、甲巯咪唑

B、H2受体阻滞剂

C、解热镇痛药

D、抗生素

中药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1、中药药源性疾病是指出现在哪些过程中的疾病()

A、诊断

B、治疗

C、预防

D、以上皆是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皇帝内经》

3、下列易诱发变态反应的中药是()

A、苦杏仁

B、甘草

C、人参

D、僵蚕

4、中药不良反应类型包括()

A、A型中药不良反应

B、中毒型

C、误服型

D、相畏型

5、提出药物配伍的七情理论的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皇帝内经》

6、关于B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

A、不耐受性

B、特异质性

C、变态反应性

D、首剂综合症

7、不属于A型中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是()

A、作用增强性

B、不耐受性

C、副作用性

D、毒性

8、关于中药药源性疾病治疗不正确的是()

A、可采用中医辩证施治原则

B、及时停药

C、密切观察

D、为防止发生交叉反应,尽量避免西药治疗

9、关于B型药物不良反应不正确的是()

A、不可预测性

B、所占药源性疾病的60%左右

C、发生率较低

D、死亡率较高

10、属于中药药源性疾病发生中药物因素的是()

A、品种混淆

B、炮制不当

C、毒性成分

D、误用滥用

药源性疾病汇总

药源性疾病 一、概念 药源性疾病又称为药物诱发性疾病或药物性疾病,是一类由于药物在用于诊断或治疗疾病时又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的异常或组织结构的损害并且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它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毒。药源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药源性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 二、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一)药源性疾病的危害 人类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早已有所认识,但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才有关于可疑药物不良反应的正式调查报告。1880年英国医学杂志报告了用氯仿麻醉可以导致人突然死亡。1922年英国医学研究会报告了用胂剂治疗梅毒引起黄疸。1935年前后,欧美等地约有一百万人使用减肥药二硝基酚,结果造成很多人患白内障,又有一万人因此而失明。30年代磺胺类药物的出现和随后的广泛应用,引发变态反应性多形态药物性皮炎。40年代后,以青霉素为代表的多种抗生素的研制成功与广泛应用,引起了多次过敏性休克、第八对脑神经损害、肾损害和骨骼抑制等不良反应。1954年,法国由于制售一种用于治疗疮疖的药物二碘二乙基锡,结果造成270人中毒,其中110人死亡。自60年代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孕妇因服用沙利度胺治疗妊娠反应,结果造成了10000 多例海报肢畸形婴儿的悲惨药害灾难,即“反应停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震撼和对药源性疾病的重视。于是各国的卫生管理部门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药物安全机构,1970年国际药物监察制度开始实施。我国卫生部于1989年也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和推行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 (二)影响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 导致影响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很多,不合理用药和机体易感性是其最主要原因。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包括药物的滥用、选药不当、违反用药禁忌症、用法不合理、无用和配伍错误。在正常用药情况下尚可发生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更导致对机体的损害。机体易感性则包括种族和遗产多样性、性别因素、年龄因素等。

药源性疾病汇总

药源性疾病 、概念 药源性疾病又称为药物诱发性疾病或药物性疾病,是一类由于药物在用于诊断或治疗疾病时又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的异常或组织结构的损害并且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它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毒。药源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药源性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 二、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 (一)药源性疾病的危害人类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早已有所认识,但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9 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才有关于可疑药物不良反应的正式调查报告。1880 年英国医学杂志报告了用氯仿麻醉可以导致人突然死亡。1922 年英国医学研究会报告了用胂剂治疗梅毒引起黄疸。1935 年前后,欧美等地约有一百万人使用减肥药二硝基酚,结果造成很多人患白内障,又有一万人因此而失明。30 年代磺胺类药物的出现和随后的广泛应用,引发变态反应性多形态药物性皮炎。40 年代后,以青霉素为代表的多种抗生素的研制成功与广泛应用,引起了多次过敏性休克、第八对脑神经损害、肾损害和骨骼抑制等不良反应。1954 年,法国由于制售一种用于治疗疮疖的药物二碘二乙基锡,结果造成270 人中毒,其中110 人死亡。自60年代开始,肾上腺 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孕妇因服用沙利度胺治疗妊娠反应,结果造成了10000 多例海报肢畸形婴儿的悲惨药害灾难,即“反应停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震撼和对药源性疾病的重视。于是各国的卫生管理部门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药物安全机构,1970 年国际药物监察制度开始实施。我国卫生部于1989 年也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和推行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 (二)影响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 导致影响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很多,不合理用药和机体易感性是其最主要原因。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包括药物的滥用、选药不当、违反用药禁忌症、用法不合理、无用和配伍错误。在正常用药情况下尚可发生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更导致对机体的损害。机体易感性则包括种族和遗产多样性、性别因素、年龄因素等。 三、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 药源性疾病按病因学可以分为A型药物不良反应和B型药物不良反应两种基本类 型。

药源性疾病习题

一.单选题 1. 药源性疾病按病因学可分为A型和B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A型不良反应的特点是不能预测的 B、B型不良反应的特点是可以预测的 C、A型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D、B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死亡率 2. 引起药源性疾病的药物指的是 A、西药 B、中药 C、西药、中药、食物 D、西药、中药 3. 血液系统药源性疾病占药物不良反应是 A、5% B、10% C、20% D、40% 4. 血液系统药源性疾病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一种药物可以引起不同的血液病 B、同一种疾病可由许多不同的药物引起 C、药物之间存在交叉反应 D、一种药物可以引起一种血液病 5. 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诱发高血压的原因是 A、增强血管阻力 B、收缩血管 C、增强心肌收缩力 D、水纳潴留,增加血容量 6. 硝苯地平,茶碱,硝酸甘油引起头痛的原因是 A、收缩血管 B、扩张血管 C、降低血压 D、引起发热 7. 75岁以上老年人药源性疾病最易发生在下列哪组器官系统 A、心血管系统和造血系统 B、消化和造血系统 C、呼吸和消化系统 D、内分泌和呼吸系统 8. 儿童中应用巴比妥类药、吗啡和其他麻醉剂可引起下列哪种疾病 A、心力衰竭 B、肾功能衰竭 C、呼吸抑制 D、休克 9. 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主要原因是 A、个体对青霉素的不良反应 B、个体对青霉素所含杂志的不良反应 C、个体对青霉素敏感 D、个体免疫力下降 10.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首先要正确用药时间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 B、了解病人的用药史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史 C、排除除药物以外的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假象 D、考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药源性疾病的特点及其诊治原则

第二讲药源性疾病的特点及其诊治原则 在医生诊断任何疾病时,不仅要寻找与某种疾病相符合的线索,还要寻找不相符合的线索,在顺其线索追源的同时,要把药源性疾病的诊断贯穿于所有疾病诊断的始终。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日本电影《典子》吧。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叫典子的日本姑娘,她天生没有双臂,可是她用双脚学会了写字、做饭、穿衣、游泳,完全做到了生活自理。而且还学会了用脚趾握笔绘画,终成一代艺术大家。她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人们在关心典子的同时也不禁会问;典子的父母都是健康的正常人,为什么典子会天生没有双臂呢?后来发现,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只因为她的母亲服用了一种叫“反应停”的药物…… ——药源性疾病应该引起人们,尤其是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药物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能对患者造成损害,甚至死亡。药源性疾病古来有之,而且严重的药害事件时有发生。例如,众所周知的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反应停”事件导致万例海豹肢畸胎,其中5000例死亡:近年的严重药害事件有拜斯亭引起的横纹肌溶解使30例患者死亡,以及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关木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造成不少患者接受肾移植等。药源性疾病现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在美国,它位于心脏病、癌症、肺病之后居第4~6位。据报道,美国医院患者发生药源性损害而死亡的每年约为10万例。这一切说明,药源性疾病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因此,为保障患者安全用药,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全面掌握药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利于处理临床发生的药物性损害。 一、药源性疾病的概念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又称药物性疾病,简称“药物病”,为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系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的异常状态。据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资料证

药源性疾病临床诊断分类治疗方法

药源性疾病临床诊断分类治疗方法 药源性疾病临床诊断分类治疗方法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这种不良反应发生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反应程度较严重,造成某种疾病状态或者器官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器质性损害时,就称药源性疾病。 1 简介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diseases,DID),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既包括正常用法用量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因超量、超时,误服或错用等不正确使用药物所引起的疾病。 药源性疾病比药物不良反应要严重一些,如果发现得早,治疗及时,绝大多数可以减轻症状或者痊愈,但若不能及早发现,耽误了治疗和抢救,则可能引起不可逆性损害,甚至终身致残及至死亡等,造成难以设想的恶果。随着新药品种的增多新型中药制剂的涌现,非处方药物(OTC)的执

行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药源性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 历史 药源性疾病与不合理用药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死亡的病人中有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据国家卫生部报道,中国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从历史上看,20世纪初期至21世纪初来所发生的惊人药害事件就有17起,至少死亡2万余人,还有上万人致残: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巴西等国家有许多人用二硝基酚作为减肥药,结果约1万人患了白内障。氨基比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例子也相当多,仅美国一年就有近2000人死于此病。 20世纪50年代末,一种降胆固醇药三苯乙醇上市不久,结果导致美国约1000人患白内障。 20世纪50年代,欧洲报告了2000名肾脏病人是服用解热镇痛药非那西丁所致,有几百人死于肾功能衰竭。非那西丁对人体的危害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还较严重,至21世纪初仍有类似情况发生。 20世纪50至60年代,一种药叫沙利度安,商品名“反应停”,给孕妇治疗妊娠反应,结果产生了近万名严重畸形

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又称药物性疾病,简称“药物病”,为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系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疾病。可诱发药源性疾病的药物包括很多种类,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资料证实,不仅化学合成药、生物制品,也涉及植物药、中成药,而且很多是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如抗菌药、激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可引起100多种药源性疾病和(或)综合征(个例),有的可以给患者造成不可逆性损害,甚至死亡。 药源性疾病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区别。药物不良反应特指药物在正常剂量和正常用法下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机体的反映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呈现状况不一,多为一过性,也有时间较长和严重反应者。药源性疾病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包括因误用、超剂量应用、错用及应用不合理和药物中毒等情况所引发的疾病,一般呈现反应较严重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有些伴随终生。事实上,药源性疾病就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 一分类 药源性疾病尚无统一的分类及分类标准,常见以下分类方法: (一)按病因学分类 1. A型反应涉及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及药物类型差异所致的各种情况。指由于药理作用增强所导致和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如在单位时间内药物浓度异常升高,引起有关器官的不良反应;或由于肝脏首过效应的改变与局部组织亲和能力增大,可引起蓄积作用;经肾排泄的药物,当肾清除率降低时亦可使体内药物浓度改变;药物在大循环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使药物浓度升高等。A型反应特点为发生率高(70%~80%),病死率低。 2.B型反应主要由药物的异常性与病人的免疫反应和遗传药理学因素相关。前者包括药物、辅料及附加剂的分解代谢产物,如降解的四环素可引发类似范可尼综合征。后者主要指病人特异遗传素质,如红细胞中G-6-PD缺乏、遗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最容易被患者接受的途径。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而作用于全身,或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局部,因而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据报道,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约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20%~40%。ADRS 可累及消化系统各部分,导致消化道黏膜完整性受损,消化管运动、腺体分泌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药物不良反应作为消化系统药源性疾病的病因之一,它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病毒、细菌、饮食、肿瘤、精神因素等)所致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基本相似,几乎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所有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黄疸、便秘等。此外,还可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痛、关节痛等消化系统以外的症状,也可能同时出现其他系统药源性损害症状。其涉及器官包括食管、胃、肠道、肝脏、胆囊、胰腺、腹膜等。 一、药源性食管疾病 1. 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下,口服药物从口腔经食管很快到胃,很少引起食管不良反应,但在某些情况下药物可引起食管黏膜损害,此称药源性食管疾病。药源性食管疾病常见表现形式有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有时并发食管出血、狭窄、穿孔、食管感染等。表现形式多样,程度轻重不一,但都有相似的起病过程。通常在服药后4-12h 内出现突发胸骨后疼痛、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多呈持续性,进食不能缓解,反而加重。可向颈、背、上肢等部位放射,可伴有咽喉部异物感及紧缩感。常见药物有: (1)抗菌药物 是引起药源性食管损害最常见的药物。化学性刺激是主要原因,其食管损害常不严重。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红霉素、林可

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甲氧苄氨嘧啶、麦迪霉素、利福平等均有导致食管损害的报道,其中多西环素是引发食管损害频率最高的抗菌药。 (2)氯化钾 由于氯化钾对食管黏膜的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食管黏膜渗出、出血、溃疡和狭窄,甚至穿孔,无论氯化钾缓释片或肠溶片,均可引起严重食管损伤。 (3)非甾体抗炎药(NSAID S) NSAID S引起食管黏膜损害的原因有:①当食管PH<4时,NSAID S可引起直接损害②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黏膜失去保护性③抑制黏液及重碳酸盐的分泌,降低黏膜的通透性和血流量。 有作者回顾性分析了良性食管病变55例,其中药物损伤所致11例,11例中2例由阿司匹林引起,食管大片溃疡出血1例,行急症手术探查以控制出血,发现在溃疡面上紧嵌着2片阿司匹林。 (4)硫酸亚铁 该药呈酸性,若停滞于食管黏膜上,可引起黏膜糜烂、充血、水肿形成溃疡及狭窄。 (5)其他药物 抗胆碱药物依美溴铵主要用于治疗尿失禁和夜尿症,多在睡前服用。由于该药接触水即膨胀崩解,如果患者在睡前不用水直接服下,可引起食管炎、溃疡和狭窄。普萘洛尔、氟尿嘧啶、卡托普利、氨茶碱、地高辛、泼尼松等均有引起食管损害的报道。 2. 诊断 (1)有服用易损伤食管的药物史,且服药方法和体位不正确,如服药时不饮水或少量饮水,服药后即取卧位或卧位服药。

药源性疾病事件

1、醋酸铊中毒事件:治疗头癣引起铊中毒,近半数用药者中毒,死亡万余人。 2、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退热、止痛,粒细胞缺乏,死亡大于2082人。 3、乙烯雌酚:保胎,阴道癌(女儿),大于300人。 4、二硝基酚致眼及骨髓损害:减肥,白内障,万人失明。 5、磺胺酏剂:二甘醇做溶剂,肝肾损害,358人中毒,107人死亡。 6、非那西丁致严重肾损害:止痛退热,肾损害大于2000人,死亡大于500人。 7、三苯乙醇:高脂血症,大于一千人患白内障 8、苯恶唑啉:减肥,70%用药者患肺A高压。 9、异丙肾气雾剂: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大于3500人。 10、氯碘喹啉:肠炎,骨髓变性、失明,中毒大于7856人,死亡5% 11、心得宁事件:抗心律失常眼-皮肤-黏膜综合征大于2257人。 12、替马沙星事件:1992年上市,截止到1992年6月,FDA收到了318例不良反应报告,包括溶血性贫血、DIC、急性肾衰、肝损伤、低血糖等。发生率相当于其他喹啉类药物的4倍。该药品在美国上市仅4个月,收到8例肝损伤、低血糖休克报告,死亡3人,即迅速从市场上撤除该品种。 13、拜斯亭事件(西立伐他汀) 1997年上市,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全世界80多个国家超过600万患者使用该药,美国FDA收到31例因拜斯亭引起横纹肌溶解导致死亡的报告,其中在12例报告中患者联合使用了吉非罗齐。全球共有52例因服用拜斯亭产生横纹肌溶解所致的死亡报告。 2001年拜耳公司主动撤出拜斯亭。 14、2006年欣费事件 安徽华源药业擅自降低药品消毒时间和温度,导致不合格“欣弗”流入市场,致多人伤亡。 15、齐二药事件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等5种含假药成份的药品流入市场,这些假药是用有毒化工原料“二甘醇”冒充药用辅料“丙二醇”制成,在临床使用中连续发生致人死亡事件 16、蝮蛇抗拴酶致出血 17、环丙沙星致双手剥夺性皮炎,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致过敏性紫癜。

2019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常见药源性疾病及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常见药物

常见药源性疾病及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常见 药物 1.【单选题】齐二药厂假药事件“亮菌甲素”事件罪魁祸首() A. 主要成分亮菌甲素有关 B. 工业的二甘醇代替药用的丙二醇 C. 主要成分的分解产物和降解产物有关 D. 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正确的叙述是() A. 与药物剂量有关 B. 与药物剂量无关 C. 与长期用药有关 D. 与药后效应有关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通过收缩血管平滑肌导致血压升高的是() A. 阿司匹林 B. 糖皮质激素 C.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D. 伪麻黄碱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庆大霉素引起的典型药源性疾病是() A. 胃肠道 B. 肝毒性 C. 听神经毒性 D. 血液系统 正确答案:C 5.【单选题】发生药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如: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出现灰婴综合征属于() A. 年龄因素

B. 性别 C. 遗传因素 D. 过敏反应 正确答案:A 6.【单选题】机体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属于药物方面的因素是() A. 口服避孕药或绝经期后激素替代疗法所致的心肌梗死,在吸烟的妇女中发生的危险性加大。 B. 阿司匹林制剂中分解产物游离水杨酸含量超过限度诱发明显腹痛 C. 中国人多为异烟肼快代谢者,所以容易诱发肝损害,而白种人多为异烟肼慢代谢者,所以容易诱发神经炎。 D. 老年人应用普萘洛尔,因肝功能减退和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可诱发头痛.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B 7.【单选题】下列哪一个属于据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分类当中的长期用药致病型() A.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引起低血糖 B. 青霉素引起药热 C. 长期使用可乐定降压停药后导致高血压加重 D. 口服激素避孕药导致肝脏良性肿瘤发生 正确答案:C 8.【多选题】属于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A. 追溯用药史 B. 确定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 C. 询问用药过敏史和家族史和排除药物以外的因素 D. 致病药物的确定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正确答案:ABCD 9.【多选题】属于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A. 停用致病药物 B. 排除致病药物 C. 拮抗致病药物 D. 调整给药方案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 刘艳萍 药物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中互相矛盾而统一的两个方面。药物作用于机体时可呈现多种不同的效益,加上个体差异的存在,使得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常伴随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某些特殊人群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药物不良反应(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这是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定义。我国沿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源性疾病(DID)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指由于应用药物而致的疾病,是人类在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用药中,因药物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致机体某个(或几个)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某些病理性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它不仅包括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且还包括由于超量、误服、错误应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等情况而引起的疾病。既是一类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的损害并且具有相应临床过程的症候群。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指用药后产生的某种反应,而药源性疾病强调组织、器官或系统损害。 2011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年度报告,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系统排名前三位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8.9%)、胃肠系统损害(占26.1%)和全身性损害(占13.6%),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第一位,主要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过敏反应。尽管很多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有一定的变应性或毒性基础,但其原因仍然不清,遗传可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患肝病、肾病、AIDS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老年人等发生皮肤反应的危险性较高。在住院病人中,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高达3%。事实上,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引起皮肤反应,虽然大多比较轻微,但有些反应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等。一般的皮肤反应是在药物使用后的短期内发生,但也有几星期内,甚至数月发生的情况。本文主要介绍药源性皮肤病。 皮肤位于体表,有保护、吸收、调节体温、感觉功能、合成维生素D等重要作用。许多药物可通过口服、注射、灌注、滴眼、滴鼻、漱口、含化、喷雾、外用、药熏、阴道及膀胱冲洗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的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即药物疹。其临床表现是发病急,迅速出现皮肤搔痒、多种形态的皮损,如固定性红斑、猩红热形红斑及麻疹形药疹、剥脱性皮炎等。药疹严重者可有高热、系统损害,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常见致病药物有磺胺类、青霉素、四环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中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而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完全不同的药物引起。

临床常见药源性疾病与防治

药源性肝脏疾病与防治 、治疗前无肝损害或肝损害不明显,治疗后出现肝损害,支持药源性肝损害地证据是() 、治疗后原发疾病加重,伴肝损害 、在原来地药物停用后,肝损害减轻 、在原来地药物停用后,肝损害不好转 、血清γ明显升高,升高 、下列哪项不是药源性肝脏疾病地影响因素() 、性别和年龄 、原发病地影响 、经济条件和文化程度 、药物疗程、剂量和给药方式 、人体药物代谢地主要器官是() 、十二指肠 、肝脏 、胰腺 、胃脏 、对于药源性肝损害病人,应给予()地饮食 、低热量、低蛋白和低脂 、低热量、高蛋白和低脂 、高热量、低蛋白和低脂 、高热量、高蛋白和低脂 、根据病理变化分型,药源性肝脏疾病不包括() 、肝细胞型 、肝内淤胆型 、肝外淤胆型 、肿瘤型 、药源性肝脏疾病最常见地实验室检查结果是() 、血清转氨酶增高 、血清碱性磷酸酶降低 、白蛋白增多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对于以过敏反应为主地药源性肝病,药物接触史一般为() 、周以内 、周 、周 、月以上 、治疗药物所致肝内胆汁淤积地首选药是() 、甘草酸二胺 、多烯磷脂酰胆碱 、熊去氧胆酸

、门冬氨酸钾镁 、以胆汁淤积为主地药源性肝病地特点是() 、主要表现有黄疸、血清碱性磷酸酶地增加和瘙痒 、肝功能一般不能恢复 、大多数病人出现胆管消失并伴慢性进展性过程 、常见胆管损害不可逆而进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确诊药源性肝脏疾病后,应立即() 、停用引起肝损害地药物或可疑药物 、使用促进肝细胞再生地药物 、使用护肝药物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药源性血糖异常与防治 、下列哪项不是血糖地来源() 、食物糖 、肝(肌)糖原 、脂肪和氨基酸 、非糖物质 、下列关于药源性低血糖地说法,哪项是错误地() 、药源性低血糖地症状与体征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脑功能障碍;血糖低于 、药源性低血糖地高危人群是正在使用降糖药物地糖尿病患者 、不同药物致低血糖症状不同,主要表现在致病程度地差别 、对于一些老年病人经常发生“无症状低血糖”,因为老年病人地α受体数目下调,同时神经兴奋地阈值是升高地,在发生低血糖地时候,即使有了器官地损害,他们却不一定有明显地临床症状b5E2R。 、下列哪项药物()可以导致血糖升高 、水杨酸类药 、 、奎宁和奎尼丁 、糖皮质激素 、下列哪项不是药源性高血糖地危害() 、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属于除了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和妊娠型糖尿病之外地其他特殊类型 、长期高血糖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地风险 、严重时可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严重时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关于正常人血糖地说法,下列错误地是() 、正常人地空腹血糖浓度是() 、正常地非空腹血糖浓度是() 、正常地非空腹血糖浓度是() 、正常人体内存在一套精细地调节糖代谢地机制,在一次性食入大量地葡萄糖以后,血糖水平不会出现大地波动和持续升高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及防治 一.单选题 1. 药源性疾病按病因学可分为A型和B型,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A型不良反应的特点是不能预测的 B、B型不良反应的特点是可以预测的 C、A型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D、B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死亡率 2. 引起药源性疾病的药物指的是 A、西药 B、中药 C、西药、中药、食物 D、西药、中药 3. 血液系统药源性疾病占药物不良反应是 A、5% B、10% C、20% D、40% 4. 血液系统药源性疾病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一种药物可以引起不同的血液病 B、同一种疾病可由许多不同的药物引起 C、药物之间存在交叉反应 D、一种药物可以引起一种血液病 5. 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诱发高血压的原因是 A、增强血管阻力 B、收缩血管 C、增强心肌收缩力 D、水纳潴留,增加血容量 6. 硝苯地平,茶碱,硝酸甘油引起头痛的原因是 A、收缩血管 B、扩张血管 C、降低血压 D、引起发热 7. 75岁以上老年人药源性疾病最易发生在下列哪组器官系统 A、心血管系统和造血系统 B、消化和造血系统 C、呼吸和消化系统 D、内分泌和呼吸系统 8. 儿童中应用巴比妥类药、吗啡和其他麻醉剂可引起下列哪种疾病 A、心力衰竭 B、肾功能衰竭 C、呼吸抑制 D、休克 9. 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主要原因是

A、个体对青霉素的不良反应 B、个体对青霉素所含杂志的不良反应 C、个体对青霉素敏感 D、个体免疫力下降 10.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首先要正确用药时间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 B、了解病人的用药史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史 C、排除除药物以外的其他因素可能造成的假象 D、考虑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11. 药源性疾病的治疗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立即送重症病房抢救 B、停用可疑药物甚至全部药物 C、及时应用致病药有拮抗作用的药物 D、加强排泄,延缓吸收 12. 引起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A、误用和滥用药物 B、不了解药物的性质 C、应用药物剂量过大 D、应用新药没有掌握有关资料 13. 正确的诊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病人的协作 B、资料的完整 C、充分的实验室检查 D、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药理知识 14. 由于忽视了用药史误诊率可达 A、1%以上 B、2%以上 C、4%以上 D、5%以上 15. 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妇女药物不良反应高于男性 B、妇女药物不良反应低于男性 C、保太松引起粒细胞减少症为男性2倍 D、青霉素引起再障是男性3倍 16. 对属B型不良反应的药源性疾病的处理通常是 A、调整药物剂量 B、更有选择性的药物替代 C、加用对引起不良反应药物有拮抗作用的药物 D、停药

药源性疾病试题

药源性疾病试题 单选题 1. 药源性疾病的概念() A. 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疾病。 B. 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疾病。 C. 指药物用于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的使用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疾病。 D. 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的使用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疾病。 2. 以下对药源性疾病表述正确的是() A. 药源性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 B. 药物不良反应指药物在正常用法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是导致药源性疾病因素之一。 C. 药源性疾病包括因误用、超剂量应用、错用及应用不合理和药物中毒等情况所引发的疾病。 D. 药源性疾病与药物不良反应有本质区别 3. 药源性疾病按病因学分类A型反应描述错误的为() A.指由于药理作用增强所导致和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如在单位时间内药物浓度异常升高,引起有关器官的不良反应。 B. 肝脏首过效应的改变与局部组织亲和能力增大,可引起蓄积作用。 C. 经肾排泄的药物,当肾清除率降低时亦可使体内药物浓度改变。药物在大循环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使药物浓度升高等。 D.主要由药物的异常性与病人的免疫反应和遗传药理学因素相关。 4.下列不是诱发药源性疾病的物质为() A. 化学合成药 B. 生物制品 C. 植物药和中成药 D. 保健品 5. 不是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年龄因素为() A. 早产儿、新生儿期某些生理性物质缺乏,对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较成人高 B. 新生儿肝药物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某些药物的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 C.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的老年人服用伯氨喹、磺胺等药物出现溶血性贫血 D. 老年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减退、经口服用药消化道吸收率呈现降低、血浆中白蛋白浓度降低,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游离药物浓度增加 6. 齐二药厂假药“亮菌甲素”事件罪魁祸首() A. 主要成分亮菌甲素有关 B. 主要成分的分解产物和副产物 C. 制剂中替代“丙二醇”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的“二甘醇”, D. 稳定剂、色素、赋形剂等。 7. 下列药物相互作用表述错误的为() A. 苯巴比妥可使口服抗凝药加速失效 B. 氯霉素使双香豆素类代谢受阻,可引起出血 C. 环丙沙星、红霉素使茶碱代谢受阻,血药浓度升高,出现不良反应 D. 奥美拉唑可抑制药物代谢酶CYP2C19,使氯吡格雷血药浓度增高,增加患者出血的危险。 8. 碳青霉烯类药品和丙戊酸的相互作用结果为 A. 丙戊酸抑制碳青霉烯类药物代谢,使碳青霉烯类药物在脑组织中分布较高,引起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如癫痫发作 B. 两者没有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可以联合使用

浅谈药源性疾病

浅谈药源性疾病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临床使用的化学药品日益增多。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药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产生着错综复杂的不良反应。加上临床大剂量的用药,长期用药,多药治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使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而由药物的不良反应所导致的疾病统称药源性疾病。如果在治疗上,医生只重视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忽略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则有助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药源性疾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概括为下列几种。 1 实质性器官的损害 一般多发生于用药量过大,时间过长或高敏性的病人。由药毒性所致的损害遍及许多重要器官,肝、心、胃、肾、神经等都可受影响。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能损害肾脏和第八对脑神经,表现肾功能减退眩晕或耳聋.抗阿米巴药则对心脏有选择性毒性,近半数病例有心电图异常,心肌收缩乏力或心律失常。解热镇痛药中的阿司

匹林除能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严重的可诱发胃溃疡和出血,破坏凝血机制,临床证明过量或长期服用解热止痛片可引起间质性肾炎。氯霉素长期口服或滴眼可引起视神经炎。氯丙嗪可使2%长期服药病人发生肝弥漫性炎症或实质细胞损害。 2 造血系统障碍 药物所致的造血系统障碍常表现为四种类型,即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或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多数发病机制为机体的免疫反应。抗癌药都可抑制造血系统,由抗生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甲状腺药、利尿药,抗精神药、抗癫痫药、巴比妥类药所致者也不少见。溶血性贫血一般发生在具有先天遗传缺陷的人体,这种人的红细胞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以致不能形成还原性辅酶11,后者对红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当给这种人应用大量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药物时,红细胞极容易被药物溶解破坏以致出现溶血性贫血。这种情况见于服用伯氨喹之后。另外,氯霉素、磺胺药、呋喃类、对氨基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和丙磺舒等也可发生。 3 成瘾性 成瘾性指的是长期、反复的使用某些药物后,病人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一旦停药则出现一系列异常表现称为戒断症状。如恶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