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大容量动力型锂电池的研发

]高功率大容量动力型锂电池的研发
]高功率大容量动力型锂电池的研发

高功率大容量动力型锂电池的研发

世界各国对石油的过度开发利用,已造成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据多方面权力机构报道,我国实际是一个贫油国,超过56%原油依靠进口,而且开采成本特别高。另一方面随着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其他的发达国家都不惜投入重金开发替代能源,我国也不例外。

在所有的能源形式中,电能是最清洁环保、最容易使用和效率最高的能源。电池是最好的储存电能的装置,在所有的电池产品中,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技术含量最高和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源、蓝牙、数码产品、移动DVD、手提电脑等各种产品、模型、玩具、电动工具、电动车等领域,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磷酸铁锂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无毒、无污染、安全性能最好、可在高低温环境下使用、原材料来源广泛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我国“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专门设立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利,为了掌握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政府及一些企业不惜投入重金发展,在电池的关键技术上的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我公司自主研究开发的6Ah/120C高功率和140Ah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性能完全可满足混合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使用要求,它俩特有的性能光亮将在新能源发展上会令世人振奋!现将我公司的6Ah/120C高功率和140Ah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的制作及性能解析如下。

一、6Ah/120C高功率磷酸铁锂电池制作及性能(1)6619140-6Ah高功率磷酸铁锂电池制作6619140-6Ah磷酸铁锂电池,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高功率密度磷酸铁锂电池产品,这种电池保持了120C超倍率放电的世界纪录,能以700A持续放电,这是此款电池最突出的性能。电池的正极采用特殊的磷酸铁锂,负极采用改性石墨,外壳采用耐电解液腐蚀且散热最好的不锈钢材质,外壳装有安全阀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设计工艺步骤,配料—涂布—叠片—封装—注液—预充—续充而得到成品电池,在配料方面为了让正负极材料分散均匀,我们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迷宫密封双行星搅拌,自动调节浆料温度,保证浆料粘度的稳定,涂布方面采用自动跟踪测试极片面密度和厚度装置,以保证极片的均匀性,叠片采用最先进的全自动叠片机,注液过程严格控制水分,每步工序以制定的技术品质标准严格把关,运用科学的工艺生产避免对电池外观品质及性能的影响。得到的成品电池尺寸:厚×宽×高=6.6×19×140mm,额定容量为6Ah,内阻≤1.8mΩ,总重量≤340g,成品电池如图1。

(2)6619140-6Ah高功率磷酸铁锂电池特点1、倍率充电性能为达到汽车动力电池的快速充电特性,我们用6Ah的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如图2,可看出用1C的大电流对电池充电没问题,只需62min可将电池充满电。

2、倍率放电性能汽车电池要求能快速充电外还要能大电流的放电,汽车在起步、加速、刹车、减速时需要的电能是不一样的,而6619140-6Ah磷酸铁锂电池在倍率放电性能方面占有决对的优势,用700A(即120C)的电流对电池进行持续放电,容量为3.76Ah,中值电压为2.154V,放电容量为1C放电容量的60.7%;240A(即40C)的电流对电池进行持续放电,容量为6.08Ah,中值电压为2.963V,放电容量为1C放电容量的98.1%,在倍率放电测试过程中我们用温度仪对每次放电温度进行测量,得到最高温度值是120C 放电时的51℃,图3为电池不同倍率的放电曲线。

3、循环性能我们将电池在常温条件下,以1C充放对电池进行循环测试,目的是为了适应汽车电池长使用寿命,循环2000周后,剩余容量保持率大于85%,显示出电池具有非常出色的使用寿命,如图4。

4、高低温性能汽车在户外行驶长期的处于极其恶劣的环境,为了让电池能适应不同气候条件,我们自主研发的6Ah磷酸铁锂电池在材料上作了很大的改进,在-25℃条件下以0.5C放电容量为额定容量的60.8%;在环境温度55℃条件下以0.5C电流放电,放电容量为额定容量的102.5%,55℃高温放电比常温放电占优势,原因是磷酸铁锂电热峰值可达350~500℃,而钴酸锂和锰酸锂只在200℃左右,这也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一大优势,不同温度的放电曲线如图5。

5、荷电保持性能不管是在动力汽车行业还是在其它用锂电行业对电池荷电的保持能力,要求容量的下降越少越好。我们将6Ah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常温条件下,以1C恒流放电到

终止电压2.0V,然后对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循环,最后给电池充满电,开路贮存30天后,以1C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2.0V,得到剩余容量为98.6%,接着给电池以1C恒流恒压充满电,然后再1C放电至2.0V,得到恢复容量为99.4%。

二、140Ah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制作及性能(1)530182295-140Ah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制作我公司研发的型号为530182295-140Ah的磷酸铁锂电池,有着超大的容量,它的正极采用国内性能最佳的磷酸铁锂,负极采用复合石墨,外壳采用特殊的塑胶外壳,配有特制的安全阀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设计工艺步骤,配料—涂布—叠片—封装—注液—预充—续充而得到成品电池,每道工序都严格的按照品质技术标准检验,以防止对电池后续性能的影响。得到的成品电池尺寸:厚×宽×高=53×182×295mm,额定容量为140Ah,内阻≤0.5mΩ,总重量≤4800g,成品电池如图6。

(2)530182295-140Ah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特点1、倍率充电性能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对电池进行1C充电,充电性能曲线如图7,实验过程得出大电流1C对电池充电可行,充满电需要的时间为61min。

2、倍率放电性能我们将额定容量为140Ah电池进行了0.5C、1C、3C和5C放电,倍率放电曲线如图8,在倍率放电测试过程中我们用温度仪对每次放电温度进行测量,得到最高温度值是5C放电时的47℃,一般温度在27~42℃范围。1C放电容量为140.6Ah,中值电压为3.162V,放电百分比为100.0%,3C放电容量为138.1Ah,中值电压为3.1 06V,放电容量为1C容量的98.2%,5C放电容量为135Ah,中值电压为2.974V,放电容量为1C容量的96.0%,除了测试以上倍率放电外,还测试出瞬态放电电流能达到20C

以上。

3、循环性能在环境温度为25℃±5℃条件下,我们用1C充放对电池进行循环测试,循环2000周后剩余容量保持率仍然在90%以上,如图9.

4、高低温性能为测试在苛刻的环境下电池还能保持良好的性能,我们将电池在环境温度55℃条件下以0.5C电流放电,放电容量为额定容量的108.2%;在温度-25℃条件下以0.5C电流放电,放电容量为额定容量的63.7%,不同温度的放电曲线如图10。

5、荷电保持性能纯电动汽车还是混合动力汽车都不会是连续行驶,很多时候汽车是停放着,这就要求电池要有良好的荷电保持能力。我们将140Ah的磷酸铁锂电池在常温条件下,以1C恒流放电到终止电压2.0V,然后对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循环,最后给电池充满电,开路贮存30天后,以1C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2.0V,得到剩余容量为98.0%,接着给电池以1C恒流恒压充满电,然后再1C放电至2.0V,得到恢复容量为99.2%。

6、6Ah和140Ah电池安全性能铁锂电池除了拥有以上性能外,最最重要的性能?——安全性能,安全性成为世界动力汽车产业面临的难题,为突破这一难题我公司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在这方面得到锂电行业的几位资深博士提出的宝贵意见,使我们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按照《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标准要求对6 619140-6Ah和530182295-140Ah两款电池进行了过充、热箱、挤压、短路、重物冲击和针刺测试。

(1)过充实验a) 6Ah铁锂电池在充电满后,在25℃±5℃条件下,以18A电流充电,直到电池电压达到10V时停止,试验过程中,电池不爆炸、不起火;b) 140Ah铁锂电池在充电满后,在25℃±5℃条件下,以420A电流充电,直到电池电压达到10V时停止,试验过程中,电池不爆炸、不起火。

(2)热箱实验图10:530182295-140Ah电池0.5C不同温度放电曲线图铁锂电池在充满电后,放入电热恒温箱里,在150℃下恒温120min,试验过程中,两款电池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

(3)挤压实验铁锂电池在充满电后,将电池固定在挤压台的两个给定的平面内,然后给电池连续施加13KN的压力,直到电池外壳破裂,电池短路,电池电压降到0V,试验过程中,两款电池不爆炸、不起火。

(4)短路实验铁锂电池在充满电后,将电池经外部短路10min,外部线路电阻应小于或等于10mΩ,试验过程中,两款电池不爆炸、不起火、不漏液。

(5)重物冲击实验铁锂电池在充满电后,置于撞击仪的台面上,然后将9.1kg的柱形块从0.6m的高度自由撞击在电池上,试验过程中,两款电池不爆炸、不起火。

(6)针刺实验铁锂电池在充满电后,然后用¢3mm的钢钉从垂直于电池极板的方向贯穿,然后拔出钢钉,试验过程中,两款电池不爆炸、不起火。

(备注:2~6的实验两种电池是分开实验。)三、结论综上所述,我们自主开发的6 6 1 9 1 4 0 - 6 A h 和530182295-140Ah电池在倍率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高低温性能、荷电保持性能和安全性能上都体现出较高技术水平,特别是6619140-6Ah电池能够超高倍率放电,这是国际目前还未能达到的性能。两款电池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的标准要求,有的性能指标甚至超过此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

平,两款磷酸铁锂电池完全可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动力汽车的电源。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国家计划专家谈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潜力

(发展战略)中国国家计划专家谈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潜力

中国国家“863”计划专家谈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潜力 7月16~18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电动车辆学术年会暨第二届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国国家“863计划”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从市场和技术层面全面分析了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潜力。他指出,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正处于壹个重大转型期,于电动车(EV)市场需求带动下,预计该市场规模于未来5年内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王子冬首先以日产绿叶(Leaf)电动车为例,介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情况。该车将于2010年秋季上市,且计划于2010年生产5万辆,2012年生产20万辆。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来见,每辆绿叶的电池容量为24kWh,20万辆的容量相当于48亿kWh。这是目前全球手机锂离子电池30亿kWh市场的1.6倍。即壹款汽车就能够完全改变整个市场状态。目前,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均已宣布要大规模生产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而日产只是其中壹家而已。 诱人的行业前景吸引了业内外大量投资 王子冬指出,电动汽车的量产为锂离子电池产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会。按照上述测算,几年之内,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将超过全球手机锂离子电池市场的规模。这种改变将引发关联制造设备和厂房的新壹轮投资,同时,众多新进入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材料的厂商将使关联领域的技术竞争更趋激烈。 受到诱人行业前景的吸引,很多来自不同行业的厂商将目标定位于电动汽车市场,欲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商机中分壹杯羹。 例如,索尼于2009年11月进入了电动汽车和大容量蓄电池领域,且表示未来几年内将于量产设施上投资1000亿日元。三洋电机将于2015年前投资800亿日元,松下也准备于2012年前投入1230亿日元。另外,三菱重工于其长崎造船厂也投资了约100亿日元建立实验基

锂离子电池研究现状

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减少,清洁能源的利用逐渐得到重视,而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考验。锂硫电池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优势主要在于硫的高比容量,单质硫的理论比容量为1600mAh/g ,理论比能量2600Wh/kg。并且硫是一种廉价且无毒的原材料。而与此同时,硫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也存在着诸多问题[1]: 1、单质硫以及最终放电产物都是绝缘的,如果与正极中掺入的导电物质结合不好,就会导致活性物质不能参与反应而失效; 2、单质硫在反应过程中会生成长链的聚硫化物离子S n2-,这种离子容易溶解在电解液中,并与锂负极反应,产生“穿梭效应”,引起自放电并使库伦效率降低; 3、在每次放电过程结束之后,都会有一些Li2S2/Li2S沉淀在正极上,并且这些不溶物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在正极表面发生团聚,并且正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这部分活性物质不能参与电化学反应而失效,并且使电池的内阻增加; 4、硫正极随充放电的进行会产生约22%的体积变化,从而导致电池物理结构破坏而失效。 针对硫作为正极材料的种种弊端,研究者们分别采用了多种方法予以解决,其中将硫与碳材料复合的研究较多。针对几种典型方法,分别举例介绍如下:一、石墨烯-硫复合材料 Wang等人采用石墨烯包覆硫颗粒的方法制作复合材料电极[2]。如图1所示,他们首先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硫单质,并利用一种特殊的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硫颗粒的表面修饰了一些PEG高分子,然后再用导电炭黑和石墨烯的分散液对硫颗粒进行包覆。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首先,石墨烯和导电炭黑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克服硫以及硫反应产物绝缘的问题;第二,导电炭黑、石墨烯和PEG高分子对硫颗粒进行了包覆,可以解决硫在电解液中溶出的问题;第三,PEG高分子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体积变化带来的影响。 二、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 Zheng等人用AAO做模板制备了碳纳米管阵列[3],随后将硫加热使其浸入到碳纳米管中间,然后将AAO模板去掉,得到碳纳米管-硫复合材料,如图2所示。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碳纳米管的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硫化锂的沉积。并且长径比较大,可以较好地将硫限制在管内,防止其溶解在电解液中。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好管壁又很薄,有利于离子导通和电子传输。同时,因为制备过程中先沉积硫,后去除模板,这样有利于使硫沉积到碳管内,减少硫在管外的残留,从而防止这部分硫的溶解。

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热模拟与热设计的研发状况与展望

第 3 卷 第1期2014年1月 集 成 技 术 JOURNAL OF INTEGRATION TECHNOLOGY Vol. 3 No. 1 Jan. 2014 收稿日期:2013-11-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207080),清华大学校自主课题(2011Z01004)。 作者简介:张剑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车用燃料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吴彬,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的热模拟和热设计;李哲(通讯作者),博士,研究方向为动力电池的热模拟与热设计、老化模型与状态预测,E-mail :lizhe1212@https://www.360docs.net/doc/157755939.html, 。 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热模拟与热设计的 研发状况与展望 张剑波?吴?彬?李?哲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 摘?要?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电动汽车性能、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文章比较了市场上三款典型电动汽车的热管理方案,阐述了单体电池热设计的重要性,系统介绍了电池热设计的基础方法——电池热模拟,概述了应用电池热模拟指导电池热设计的尝试与结论,最后整理出电池热模拟及热设计中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热模拟;热设计;热管理;电动汽车中图分类号?U 464.9 文献标志码?A Thermal Modeling and Thermal Design of Iithium-Ion Batterie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s ZHANG Jianbo WU Bin LI Zhe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ergy ,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China ) Abstract Thermal issu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 ar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safety, life and cost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this work, th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of three typical electric vehicles were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rmal design for the single batteries.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review of the thermal modeling, which served as the fundamental method for the thermal design. Finally, the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 on the thermal modeling and thermal design were summarized. Keywords 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modeling; thermal design; thermal management; electric vehicle 1 引?言 汽车电动化是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制约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瓶颈技术是大型动力 电池,而电池的热相关问题是决定其使用性能、 安全性、寿命及使用成本的关键因素。 首先,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水平直接影响其使用中的能量与功率性能。温度较低时,电池的可用容量将迅速发生衰减,而在过低温度下(如低于 0℃)对电池进行充电,则可能引发瞬间的电

锂离子电池开题报告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选题依据和意义 锂离子电池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储能电池。由于其具有高能量、寿命长、低能耗、无公害、无记忆效应以及自放电小、内阻小、性价比高、污染少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在逐步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电动汽车、储能、航天等领域。[1]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等组成。电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水平的关键。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组成和浓度也是决定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也起重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是整个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重点,备受世界的重视。[3] 在第215届电化学会议中,新型电极材料仍是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正极材料LiMn204、LiCoO2、LiMnPO4相比,LiFePO4正极材料所特有的安全性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粘结剂作为非导电的活性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性开始逐渐被认识和接受。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了电极循环性能与电极片机械能的关系,发现电极的机械能与长期循环性能的关系密切,电极的损坏,特别是碳负极的损坏主要源于极片力学性能的下降,指出电极材料并不是决定电极性能的唯一因素,粘结剂的性能和极片的制备方法、工艺也是必须考虑的。[4]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不再局限于对某一材料的制备与优化,开始着眼于整个系统的匹配,优化电极片和制备方法,瞄准动力汽车的需求设计高能量电池和高功率电池,分析电池衰退的原因,开发满足动力电池需要的3000至5000次循环寿命的长寿命锂离子电池。[7] 涉及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内容和手段不断的丰富,对于锂离子电池制备工艺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促进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涉及多个方面的研究与创新,本课题的学习与研究是对我们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总结与检验。[10]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对电池正极片、负极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原料配比等)以及电池组装工艺的优化来制备容量和循环性能较好的扣式电池。 2.解决的问题 (1)研磨充分、搅拌均匀、浆液粘度适中以保证制得的正极片无粉末脱落。(2)涂布均匀、涂层厚度适中以获得较好的循环性能。 (3)使组装好的电池的工装紧密度适中以保证测试结构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

关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成本分析

关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成本分析 一、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目标市场 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储能较大、无记忆性和质量轻等优势发展迅速,一直在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等电器上大量使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能量工艺装置;同时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并网发电站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锂电池组为代表的储能技术成为核心发展的对象。 针对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以功率型电池为主,其特点是:电池的放电倍率很大,那么在设计过程中就要注意减小电池的内阻;在极片的选取上,高功率型的电池极片要厚些,在涂敷的厚度上,高功率型的电池极片要涂得薄些,这样锂离子和电子在电阻相对较大的电极活性物质上迁移的距离小,总内阻减小,可以支持大电流,以达到高功率的要求; 针对储能电池以能量型电池为主,其特点与功率电池相反。对于高能量型电池,放电的倍率较小,那么在综合考虑内阻和容量的时候可以把容量排在前面,当然在增大容量的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减小内阻。 二、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产业链状况

结合项目目前的状况,这里重点讨论电芯的成本情况,因为作为一个电池组(电池包),电芯是基础,多个电芯串并联组成电池组,多电池组串并联组成电池包,然后装在电动车上使用或做储能电源。而且其成本特性属于变动成本,后期电池组装过程中更多的与设备、软件等固定成本相关。电芯的关键是:正极(阴极)、负极(阳极)、电解液和隔膜。 三、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分析 1、正极(阴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包括电解液、隔离材料、正负极材料等。正极材料占有较大比例(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为3: 1~4:1),因此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其成本也直接决定电池成本高低。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场上主要使用以下五种材料:

(完整版)锂离子电池研究材料

1、采用铝合金壳体的方型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人们已经开发出采用铝合金壳体的手机用轻型方型锂离子电池,不同种类的铝合金已经从电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激光焊接能力和壳体制作难易程度几个方面得到了考察。本文认为一种含Mn量为1.1wt%的铝合金是制造壳体的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相对于普通钢壳提高了约30%。 电池外壳对电池内部各组成成分起到了重要的包封作用,同时也对电池内部各部件之间保持良好接触、维持电池内部压力起到了重要的包封作用,因此电池壳体的强度是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Al-Mn合金是壳体制作的最佳材料。铝的热膨胀率约是钢的2倍(Al:2.39*10-5,Fe:1.15*10-5/度)。纯铝和Al-Mn合金的激光焊接密封效果好,而Al-Mn-Mg和Al-Mg-Si的密封性不好。 2、非水溶液可充锂电池过充电保护用的能聚合的芳香族添加剂 USP5879834 非水溶液可充锂电池,电解液中添加少量的芳香族添加剂,在过充电滥用条件下能提供保护作用。添加剂在异常高的电压下,发生电化学聚合作用,增加了电池内阻从而对电池进行保护。芳香族添加剂如联苯、3-氯噻吩以及呋喃,尤其适用于某些锂离子电池。在过热滥用条件下,这些添加剂未必并可能不优先发生聚合反应。 联苯:约占电解液和添加剂混合液总重量的2。5%;3R噻吩,R指卤素,在Br、Cl、I 中选择,占混合液的2~4%;呋喃:约占体积的1%。 在实际电池条件下,某种化合物,如果其在电池电压超过电池正常充电电压上限但低于电池过充电出现危险时的电压(如起火)发生聚合反应,它才能成为适用的材料。添加剂在阴极上发生聚合,将在阴极上形成高分子膜,增加了电池内阻,并且可能阻塞隔膜。 表中列出了几种聚合物的聚合电位,但注意这些聚合电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电化学体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能,进行了一项有关碳粉粒度对放电容量的影响的研究,发现了大粒径(平均25。8微米)与小粒径(平均4。2微米)碳粉之间的最佳混合比例。当大粒径碳粉比例大约为70%时可得到最大放电容量。粒径比越小,放电容量越大。这里粒径比是指较小粒径碳粉平均粒径与较大粒径碳粉平均值之间的比。结果表明,放电容量与碳粉的颗粒度密切相关,受重量混合比及粒径比控制。 压的最实的碳粉极片放出的容量最大。 4、超晶格型锂多元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LiNixCo1-2xMnxO2(x=1/3,1/2)的制备与性能 研究,侯桃丽,肖立新,郭炳坤,《中国电源博览》2004,4,37-38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超晶格型锂多元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LiNixCo1-2xMnxO2(x=1/3,1/2),并对它们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x=1/3的化合物LiNi1/3Co1/3Mn1/3O2首次充电容量将近190mAh/g,可逆容量约为140~150mAh/g。x=1/2的化合物首次充电容量为165mAh/g,可逆容量约为110~120mAh/g。测试结果表明,二者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均大于当前商品化的LiCoO2的最佳实际容量(140mAh/g)。

动力锂电基本知识及工艺技术点点滴滴-个人经验感悟乱侃

动力锂电基本知识及工艺技术点点滴滴 -个人经验感悟乱侃 一、锂离子电池定义及分类 二、锂离子电池组成 三、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四、常用锂离子电池术语 五、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介绍 六、锂离子电池的设计 七、锂离子电池工艺流程、设备及各流程需要控制的关键点 八、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汇编 九、锂离子电池目前国内主要生产企业产品 十、个人在一家锂电企业的感受及对锂电行业的个人看法。

一、锂离子电池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 -工作原理在后面会详细的介绍,做锂离子电池研发的人员每天都在研究锂离子电池各种问题,但许多人实际上对锂离子电池的原理都弄的不是很清楚,只是简单的知道他的定义而已。 锂离子电池与锂电池的区别 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以金属锂为负极。一次电池-用完就没了 锂离子电池:一般以石墨类碳材料为负极。-二次电池,可以一直用 分类 锂离子电池的分类方法许多-因为我们也不是上课考试,所以就介绍常用 各个正极材料的优缺点。 磷酸铁锂电池-中国人最常研究和应用的 锰酸锂电池-北京一家国企锂电的主打材料

钴酸锂电池-也是被常利用研究的 镍酸锂电池-这个吗,研究和应用的很少,还在实验室阶段吧 三元材料-这个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据说小日本爱玩这个,一段时间内很热门。三元材料就是三种金属元素进行组合,例如mn-co-ni组合,结合了三种金属元素的优缺点 一样各有优缺点,动力锂电的容量较大,一般在100Ah左右,所以现在用方的居多,因圆柱状电池做大容量后,安全性不高,不过认识一个大学的教授,号称能做400Ah的大圆柱电池,呵呵,锂电业内的牛人很多,但是有一点,吹牛逼的人也很多。 制作方面,圆柱状和方形电池由叠片工序决定,叠成方形或者卷绕成圆柱形 究的比较多 侧重点不同啊,简单说来,容量型是马拉松选手,要有耐力,就是容量要大,对大电流放电性能要求一般不高,甚至是低;动力型就是八百米选手,拼的是暴发力,但耐力也要有,不然容量太小就跑不远,动力电池要求车能跑一定的距离,太近肯定不行。 根据包装上来说,软包装,钢壳,铝壳-还有硬塑料的,这个不细说了,各有优缺点,钢壳比较重,放在车上肯定不方便啊。 二、锂离子电池组成 -不会画,网上找了一张。 1、正极组成 活性物质(LiCoO2\LiMnO2\LiNixCo1-xO2\LiFeO4)、导电剂、溶剂、粘合剂、基体(铝箔)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机理的探索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机理的探索 及“锂亚原子”模型的建立 贵州航天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张忠林杨玉光 摘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发展一直都是以“摇椅理论”为指导,由于受该理论的影响,很多现象很难用传统的电化学理论进行解释。作者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并做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提出“锂亚原子”的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反应机理和一些现象用电化学理论进行了解释。 主题词:锂离子电池、反应机理、锂亚原子 一、前言 锂离子电池是在锂金属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锂金属电池在充放电时出现锂枝晶,刺破隔膜造成短路,出现爆炸等现象,这一问题长期困扰锂金属电池的发展,目前仍很难投入到民用市场。锂离子电池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1年首先由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了批量民用产品,由于其具有比能量高、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等优点,受到市场欢迎,并迅速占领市场,广泛用于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移动DVD、摄像机、数码相机、蓝牙耳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目前主要产地集中在日本、中国和韩国,预计2004年全球需求量将达到10亿只。 由于锂离子电池从开始研究到现在才20多年时间,真正投入应用也只有十多年的时间,基础理论的研究还不是十分成熟,对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发展很难起到全面指导作用,特别是对电池充放电反应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分歧,有些现象用目前的理论和机理还很难解释。本文对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反应机理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对生产中存在的现象进行了解释,希望与锂电池同行共同探讨。二、基本原理 目前锂离子电池公认的基本原理为“摇椅理论”,该理论认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反应机理不是通过传统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电子转移,而是通过锂离子在层状物质的晶格中嵌入和脱出,发生能量变化。

锂离子动力电池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Sustainable Energy 可持续能源, 2016, 6(6), 122-129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57755939.html,/journal/se https://www.360docs.net/doc/157755939.html,/10.12677/se.2016.66013 文章引用: 郭江荣, 吴峰. 锂离子动力电池冷却技术研究进展[J]. 可持续能源, 2016, 6(6): 122-129. Research on Cooling Technology of Lithium-Ion Power Battery Jiangrong Guo, Feng Wu Maritime College of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Received: Dec. 9th , 2016; accepted: Dec. 27th , 2016; published: Dec. 30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15775593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Lithium-ion power battery can be safe and efficient in 25?C to 40?C , which needs to be equipped with an efficient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to ensure its safe operation. Aiming at the heat dis-sip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thium-ion power batter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cluding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cooling by air, liquid and phase change material of lithium-ion battery was proposed. At last, the cooling technology of lithium-ion battery in the future was prospected. Keywords Lithium-Ion Power Battery, Cooling, Phase Change 锂离子动力电池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郭江荣,吴 峰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浙江 宁波 收稿日期:2016年12月9日;录用日期:2016年12月27日;发布日期:2016年12月30日 摘 要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25℃~40℃内可高效安全运行,这需要配备高效的热管理系统保证锂离子动力电池组Open Access

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制备及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应用化学 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制备及性能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锂无机固态电解质(ion conductor)又称锂快离子导体(super ion conductor),按其晶体结构分为晶态电解质和非晶态电解质。晶态电解质又称导电陶瓷,目前已研究的有钙钛矿(ABO3)型结构锂离子电解质、NASICON型结构锂离子电解质、LISICON型结构锂离子电解质等;非晶态电解质又称玻璃态电解质,目前已研究的有氧化物玻璃态锂离子电解质、硫化物玻璃态锂离子电解质等[1-5]。其导电机制是,锂无机固态电解质具有载流子,在导电过程中伴随着Li+的迁移,并且导电能力跟温度有密切关系。图1.列举了部分重要的晶态和非晶态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3]。 图1. 部分重要的晶态和非晶态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的Arrhenius曲线Fig. 1. Arrhenius plot of ionic conductivity of important crystalline and amorphous inorganic solid lithium ion conductor. NaA(PO)(A =Ge, Ti and Zr)发现于1968年。这个结构被描述成AO6 NASICON晶体结构IV 243 正八面体和PO4正四面体组成的共价键结构[A2P3O12]-,形成3D相互联系通道和两种分布导电离子间隙位置(M·和M··)。导电离子越过瓶颈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瓶颈的大小取决于两种间隙位置(M·和M··)的骨架离子性质和载体浓度。结果是,NASICON类型化合物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质随着骨架组成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在化学通式为LiA’IV2-x A’’IV x(PO4)3的化合物,晶胞参数a 和 LiGe(PO)。通过三价阳离子(Al, Cr, Ga, Fe, c取决于A’IV和A’’IV阳离子大小。已获得的最小晶胞是 243 Sc, In, Lu, Y, La)取代八面体中的Ti4+位置,可以提高陶瓷的烧结性能,降低晶粒边界电阻,提高材

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112页)

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证书编号: 编制时间:

南侧园区道路及16栋厂房北侧园区道路及两侧标准厂房东侧园区道路及租赁9、12栋厂房西侧园区道路及10、13栋标准厂房西侧290m柳东新区公租房1#临时污水处理站

概述 1、建设项目特点 上海XXXX(下简称“XX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日本英耐时株式会社(ENAX)等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公司,专业从事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XX公司位于上海市嘉定工业区,占地万平方米。公司具有国内先进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生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比能量高,比功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2015年10月12日,工信部装备司公示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及产品目录(第一批),此次目录共入选10家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及36个型号的动力电池产品,除了2家镍氢电池厂家之外,上海卡耐名列8家名单之列。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发展迅猛,工业与信息化部2012年“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汽车产业发展计划”确定发展以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明确在2020年之前实施千亿投资进行扶持,到2020年实现普及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中,因为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寿命长等优点,成为新型高能汽车动力电池的最佳方案,由于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对一致性、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能否生产出高品质、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将成为发展电动汽车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上海卡耐新能源在柳州市成立广西卡耐新能源,在柳州市柳东新区通过租赁标准厂房的形式投资建设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项目。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800万片锂离子电池,用于生产5万套电池系统,可配套5万辆电动轿车使用。 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本项目为锂离子电池制造产业,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的鼓励类“锂离子电池、氢镍电池、新型结构(卷绕式、管式等)密封铅蓄电池等动力电池”项目,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以柳东工信函[2016]49号文同意本项目备案,而且建设单位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项目建设符合相

动力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概况 由于日益紧迫的能源与环境保护压力,许多国家竞相开发绿色能源技术,其中尤其以电动汽车应用为代表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国内外企业都紧盯着这一大蛋糕,纷纷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希望能在未来获得巨大的收益回报。为此,我们特别约请业内专家及厂商代表,请他们畅谈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前景及如何把握市场机遇。 动力锂离子电池目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锂离子电池研究发项目一直是国家“863”的重点项目,大部分材料实现了国产化,国内已自建和引进多条生产线,配套材料厂也有多个,均已形成大规模生产。 ·动力锂离子电池目前正处于产业的导入期。 黄学杰 长期以来,许多发达国家把电动汽车列为主要攻克的目标,美国支持多个国家实验室和企业一起承担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工作。欧盟则制定了高比能量蓄电池的发展计划,采用规划和计划的手段,保证了基础研究的连续性,并不断产生出阶段成果。日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垄断地位,索尼、三洋电机、松下电池、NEC等著名公司都建有大规模锂离子电池生产厂,而且大多数制造商除了保持和扩大原有品牌的产量外,都在利用各自的优势开拓锂离子动力电池新产品。总的来看,日本仍然是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先的国家,其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量产技术已经成熟,性能已几乎满足电动汽车需求。 10多年来,我国的锂电池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很快,生产能力仅次于日本。我国的锂离子电池研发项目一直是国家“863”的重点项目,大部分材料实现了国产化,国内已自建和引进多条生产线,配套材料厂也有多个,均已形成大规模生产,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是产业投资推动。 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首先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已经批量进入市场。汽车电池方面,国内也有多个单位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已经装车进行示范运行,但总体水平离真正商业化尚有距离,单体电池在寿命和一致性方面和日本产品有明显差距,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组技术水平也亟待提高,关键材料的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曹建华 经过几年的研究,各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正极材料主要是磷酸铁锂和锰酸锂,在容量、安全性、循环寿命等多方面都已经完全能适应动力设备的要求,在电动自行车、混合电动力车、纯电动车、电动船、UPS 电源以及其他一些储能装置上已经开始应用,但大批量的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大概就是在这两年。国内外企业都紧盯着这一大蛋糕,纷纷投入研究并实现产业化,希望能在未来获得巨大的收益回报。 林道勇

锂离子电池国内外研发现状

纯电动车及锂离子 电池国内外研发现状 一、纯电动车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一)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及地区简况 纯电动汽车以车载电源(充电蓄电池)作为储能方式、用电动机为动力来驱动车轮行驶,不仅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还有动能来源广泛的优点,可以利用水力、风力、核能等发电或利用电力系统低谷期给蓄电池充电,从而提高电网效能。 1、历史沿革 纯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中发展时间最长。自19世纪90年代美国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纯电动汽车以来,20世纪初第一次达到生产高峰,占领了40%的汽车市场。后来由于电子启动器的发明以及纯电动汽车动力性差的原因,在30年代中期结束了早期的纯电动汽车生产而进入燃油汽车的黄金时期;1974年-1975年和1979年-1982年欧美两次能源危机推动纯电动汽车的研制重新进入高峰。这一阶段汽车电力电子学尚未建立,既没有完善的科学理论做指导,更缺乏高科技含量的汽车电力电子装臵可供采用。特别是,当时仅有铅酸蓄电池可供使用,而铅酸蓄电池体积大、质量重,能量密度小、功率密度低,充电时间长,每次充足电后续驶里程较短,再加上电力传动系统的制造成本过高等因素困扰,1997年以后绝大多数公司对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第二代纯电动汽车的出现,是以汽车电力电子学的最新发展为基础的,其技术亮点包括高能量密度锂离子蓄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等的发明,以及乘用车电动轮技术的开发和实用化等。虽然,纯电动汽车离真正商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与第一代纯电动汽车相比,它已经在充电时间、续驶里程、动力性、快速充放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与传统内燃机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汽车相比,第二代纯电动汽车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控制精确度高于混合动力车,风阻系数可降至0.19,整车质量大大低于燃料电池车,CO2排放量低于同级别汽油车,使用过程的能耗费用低于汽油车。当然还存在技术瓶颈和若干问题。 2、地区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中,各个国家、地区和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依据自己的评估作了不同的选择,对纯电动汽车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策略。从当前整体情况看,重视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国家与企业较多,选择重点研发与产业化纯电动汽车的较少。 (1)、美国 1991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共同协议,成立了“先进电池联合体”(USABC),共同研究开发新一代电动汽车所需要的高能电池,并且与美国能源部签订协议在1991~1995年间投资2.26亿美元来资助电动汽车用高能电池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克林顿政府曾制订了发展电动车的“新一代汽车伙伴(PNGV)计划”,集中研究电池驱动的纯电动汽车。但鉴于当

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行业研究报告(初稿)

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 一.锂电池行业分析 (3) 1.1锂电池简介 (3) 1.1.1锂电池的概念 (3) 1.1.2锂电池的组成 (3) 1.1.3锂电池常用的金属材料 (4) 1.1.4锂电池发展进程和方向 (4) 1.1.5锂电池的优劣势分析 (5) 1.2锂电池产业链分析 (6) 1.2.1锂电池产业上下游概况 (6) 1.2.2锂电池产业链战略研究 (6) 1.3锂电池产业分析 (11) 1.3.1锂电池产业概况 (11) 1.3.2宏观经济波动对锂电池产业的影响 (13) 1.3.3中国锂电池行业存在的问题 (16) 1.4 2012年全球锂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17) 1.4.1消费锂电池行业的结构变局 (17) 1.4.2快速发展的锂电池行业 (18) 1.4.3动力电池市场方兴未艾 (19) 1.4.4国际竞争对手 (19) 1.4.5核心竞争优势:成本+服务 (20) 1.5 2012年~2013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20) 1.5.1 2012年中国整个电池行业发展概况 (20) 1.5.2 2012中国锂电池总产量概况 (22) 1.5.3 2013年上半年锂电池行业分析 (22) 1.5.4 2013年锂电池四大材料市场分析 (23) 1.5.5中国锂电池新政策新标准的影响 (25) 1.6锂电池行业发展预测 (28) 1.6.1电动车电动车革命或将提前 (28) 1.6.2储能后备电源锂电攻城略地 (29) 1.6.3性能锂电池性能全面超越铅酸 (29) 1.6.4锂电需求爆发或在2014年 (29) 1.6.5供给人为偏紧状态有望延续 (30) 1.6.6价格价格上涨缓解供应紧张 (30) 二.动力锂电池行业分析 (30) 2.1.动力锂电池行业简介 (30) 2.1.1动力锂电池相关定义和构成 (30)

混合动力车用高比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研发1

混合动力车用高比功率锂离子电池的研发Development of Hi-power LiB for HEVs 黄学杰 Prof. Dr. Xuejie Huang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4.04.24

燃料电池汽车FCV 混合动力汽车HEV 纯电动汽车EV 动力电池系统BMS 电机驱动系统MCS 能源管理模块EMS 燃料电池发动机FC Engine 整车标定和匹配Calibration 燃料电池整车技术 FCV Design DC/DC 动力电池系统BMS 电机驱动系统MCS 能源管理模块EMS 整车标定和匹配Calibration 纯电动车整车技术EV Design 动力电池系统BMS 电机驱动系统MCS 能源管理模块EMS 发动机和传动Engine and Transmission 整车标定和匹配Calibration 混合动力整车技术HEV Design 变速器Transmission ISA/ISG 技术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Electronic Powertrain Control 电机驱动系统和控制单元/Motor and Control 动力电池和电池组管理系统/Batt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 Overview of China EV Project of EV supported by MOST 11th 5 year plan: 2006-2010 10th 5 year plan: 2001-200512th 5 year plan: 2011-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